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15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

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

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

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

6.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A.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B.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C.学习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

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D.学习第四句(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3.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4.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

(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不同情在景中

花——别样红

绝句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西岭千秋雪

东吴万里船

16 雷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léi hēi wū yā zhī chuí hù yínɡ pū chán bǎi huá

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体认读

音节。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毛毛雨暴雨

①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换一换:“补”减“衤”换“扌”就是“扑”。

(3)减一减:“鸟”减“丶”是“乌”;“睡”减去“目”是“垂”。“护”减掉“扌”是“户”。

(4)猜谜语:“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点进厂”就是“压”,“昂首前去逐龙舟”是“迎”。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黑、垂、迎”并讲述:(板书:扁战)

(课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课件。

“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迎”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最后三笔才是“辶”:点、横折折撇、捺。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①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③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描写雷雨的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A.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叫声像“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B.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乱)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大风吹得花儿

C.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三)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四)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乌云雨彩虹

大风由大到小

闪电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四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通过两两交流、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文,也可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1.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想?(板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小节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bānɡ zhù dǎo yǒnɡ luàn chuǎnɡ pènɡ tè jī xū

帮助导永乱闯碰特积需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乱”三拼音节、前鼻音,“助、闯”是翘舌音,“帮、永、碰”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huānɡ biàn zhōnɡ shí zhǎn chóu xī qú

慌辨忠实盏稠稀渠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忠、实、盏、稠”是翘舌音,“辨”是前鼻音,“慌”是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为你指引方向。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帮助导永乱闯碰特积需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邦+巾”就是“帮”,“且+力”就是“助”,“舌+乚”是“乱”,“门+马”是“闯”;“牛+寺”是“特”;“禾+只”是“积”,“?+而”是“需”。

换一换:“异”去掉“廾”,换成“寸”,就是“导”。

猜谜语:“一弯曲水浮玉珠”,是“永”。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帮助导永乱闯碰特积需“永”;注意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是横撇。

“导”上面是“巳”字,要堵死口。

“需”上下结构,注意上面的“?”部,不要写成“雨”头。

另外,“助、积、特、乱”左右结构,左右等宽。“碰”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闯”半包围结构。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大意,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字词

导语:嗨!小朋友们大家好,这几天天气越来暖和,花开了,草绿了,多美呀!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郊游,想不想去?(课件出示一幅美丽景色的画面。)不过,只有闯过迷宫的小朋友才可以去,那么谁想第一个闯关?(课件出示迷宫图,学生认读词语,通过迷宫。)

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成功的闯过了迷宫。现在,准备出发!呀!老师忘记带指南针,不过没关系,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我们辨别方向。他们呀,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小诗中,这首诗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件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3.板书课题

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书空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

1.师:它们是怎样准确地指明方向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轻声读课文2-5小节,你在文中发现了什么?用“”划一划。

2.学生自读自悟。

(三)感悟体会

1.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相关段落。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说说自己的发现。

课件演示:

(3)做实验:

手电筒、笔杆让学生用手势指出方向.

(4)互动游戏:

老师迷了路,你们来当太阳,帮我指明方向。

师边走边说:这是什么地方啊?我迷路了,太阳公公(姐姐),太阳,请你给我指方向!

学生回答,

学生之间互动。

(5)质疑:这段话里有疑问吗?

比如:太阳中午的时候为什么在南边?(课件演示)

拓展:如果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辨别方向吗?(学习词语:旭日东升)傍晚的太阳呢?(夕阳西下)

比如:太阳为什么是忠实的向导?

理解“向导”“忠实”:因为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

拓展:我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高兴时他会跟我分享快乐,我遇到困难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把他称作忠实的()

新中国的卫士,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下雪,都保卫着祖国,可以称作忠实的()

你也能举几个例子吗?

朗读指导。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节。

(2)你有什么疑问?

比如:怎样找到北极星?(课件演示:)

为什么是指路灯?(理解“永远”)

(3)游戏互动:

师戴上星星头饰作“北极星”,走到教室的各个地方,学生用手势指出“东、南、西、北”

(4)儿歌;

老师这有一首儿歌的前半部分,你来找出后半部分。

齐读儿歌,

(5)朗读展示

用你的声音来展示北极星的乐于助人。

4.教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大树”自述指点方向的方法:

戴上树枝帽,上台把自己的方法介绍大家。

(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大树”吗?

比如: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的北方?“教学词语:南稠北稀”

5.教学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课文没给我们答案,谁来解决这个疑问?

“理解:沟渠”课件演示。

(3)把“北”“南”代进课文读一读。

6.小结:刚才我们在很多游戏当中,明白了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准确给我们指点方向的,老师出了道题向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自由练,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

7.朗读比赛

今天喜欢怎样比赛?

(1)自由准备

(2)朗读挑战赛

(四)拓展延伸:

1.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大自然中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吗?(生自由交流)

2.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天然指南针,教给学生辨认方法。(课件,实物出示。如:苹果、树桩、大雁、向日葵等。)

3.根据所学各种天然指南针的辨认方法,并完成小诗。(课件出示)

苹果是个忠实的向导,树桩是个天然的指南针,

它在____指引方向。它在_____指引方向。

红的一面是____, ____的一面是____,

黄的一面是_____。_____的一面是_____。

4.教师总结:

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还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各种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板书导图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树影

大树枝叶稠南

稀北

积雪化得快南

化得慢北

北极星北方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两位叔叔是谁,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们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文学的自然过渡。)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点练读2至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识字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

四、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教师范写。

2.学生仿写,师生评议。

五、朗读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丰富对“趣事”的感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二、精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三、感悟

1.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四、扩展

1.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以“我要向宇航员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五、板书设计: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绑在睡袋里

喝水带吸管的杯

走路穿带钩的鞋

洗澡特殊沐浴器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意思,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4.积累古诗词。

4.阅读《最大的“书”》,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 词语分类,看看归纳同一类词语。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出去玩,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bó guǎn lǎn yù

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

yán jiū shào zhěn

研究所哨所诊所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我们先来到博物馆,哇,里面的藏品真多呀!我们一件一件仔细观察,连连发出惊叹。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展览馆,展览馆里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参观,秩序井然。我们又来到科技馆,那些机器人啦、天文望远镜啦真吸引人。哎,光参观可不行,我们还得锻炼身体呢,于是,我们就来到体育馆去锻炼身体。下午,我们又去了研究所,由于吃坏了肚子,只好去诊所打了一针。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bó guǎn lǎn yù yán jiū shào zhěn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15.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说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读写“毕竟”、“黄鹂”等词语。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描述的能力,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介绍作者杨万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词。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识记“晓”、“慈”、“毕”、“竟”、“映”。 2.老师检察自学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K12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 课教案 第六单元总复习主备教师:谢爱珍 课题设计运动场课时第1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学生课前收集运动场相关资料、图片、数据等;白纸若干张、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个性备 一、情景导入,引发问题 展示一幅运动场图片?问这个运动场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运动场。板书:设计运动场。 二、探究合作

绘制运动场平面图 看到这个运动场,你认为至少应该知道哪些数据? 出示设计任务: 学校要建一个运动场,正在征集设计方案,请同学们踊跃参加。设计要求: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每条跑条宽1米。 “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指的是什么?这200米由哪几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分配长和半径比较合适?” 演示几种情况。明确:如果长的数据较大,那半径的数据就会较少,那么运动员在过弯道时,不便于加速,如果弯道数据较大,直道数据较小,那么不便于在这个运动场内的直道上设计短跑跑道,也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当直道和弯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时,才能兼顾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确定数据:长是50米,半径是16米比较合适。 内圈半径是16米,如果我们把最内侧的跑道看做道,那道的半径应该是多少呢?第二道是多少?最外圈呢? 如果同学们要画出运动场的设计图,你认为分哪几步进行? 设计步骤: )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备课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围绕“自然科技”来编排的,由四篇课文组成。以古诗开始,意在以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汲取语言精华和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兴趣,同时通过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和诗歌等,使学生不仅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又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唤醒学生热爱自然与科学的意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古诗两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雷雨》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沟渠里的积雪,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太空生活趣事多》本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的兴趣。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陈淑琴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 陈淑琴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

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 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认61个字,会写4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收集词语,并能体会到秋天的美丽、多彩。 3.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和相关段落。 二、发展性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学生留心我们身边所有事物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主动背诵古诗、搜集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包括《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语文园地一》。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本组教材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通过朗读导语,走进秋天,了解秋天,学生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课时】13--15课时 识字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够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了解秋天美丽景色和秋天的气候特 点。 二、发展性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收集词语的兴趣,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意思,感受丰收的景象。 【教学流程】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刚过完了炎热的夏天,度过了愉快的暑假,谁能说几个描写夏天的词语?(学生充分说)现在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真美呀!谁能说几个描写秋天的词语?(学生充分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板书课题识字1) 2.学生自由读词语,用笔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们,并把词语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老师小黑板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 yícéng jìn rǎn dié cuì shuǎng gǔ dēng huá 宜层尽染叠翠爽谷登华1)学生自主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组内合作教读。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山市聚星学校小学语文组何宝莹) 摘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小学语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词:案例;微课;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2014年中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微课大赛。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中山的微课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数英微课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应用研究”,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二、微课的有效运用 (一)语文微课《“啊”的变调》,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点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在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句中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读好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四年级语文教师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教师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教师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 第六单元 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精准规范的语言,如“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等动宾搭配的词组值得学生咀嚼品味积累;文中“九条”“九座”“十三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大x疆,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

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识字 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 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 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 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纸船和风筝》整合案 例 摘要: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欲望…… 6. 小朋友,你们想象老师这样读一读吗?就从“可是有一天”开始读吧,边读边体会你读了之后是什么感受呢?(朗读、交流是感悟的基础,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去读书,使学生与故事产生共鸣) 7. 刚才从同学们的眼睛里老师都看见了,你们跟老师一样,心里的感受是很多的,说说吧。(生谈感受) 8.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吧。(出示词卡“漂流”、“飘荡”)我想请同学把它贴到黑板上,想一想把它贴到哪合适呢?(“飘”:随风飘荡。“漂”:顺水漂流。)(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这些红色的字你会读吗?(指导朗读)生练读课文。指名读。 9. 听他一读啊,我好象看到了风筝已经飘起来了,那纸船也仿佛动起来了,真美啊!可是,这么美的东西却再也看不到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同学小声跟着读。课件配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10. 读得多真诚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真诚,这小小的纸船又起航了,风筝也飞起来了,多美啊!(课件出示最后一个画面)同学们,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生各抒己见) 四.拓展活动 1. 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做呢?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用你喜欢的方式向曾经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诚意吧!(让教育落在实际行动上,让学生身心受到深刻教育。) 2. 此时此刻的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地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什么呢?(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实践】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及习题(冀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 时间:1月20日 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 复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思路: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题:26别踩了这朵花 组长: 主备人: 2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均分”的情况后研究“分后还有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单元时,应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关于竖式,只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为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比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况要常见,为本单元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储备。所以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学生不会有太大问题,关键就是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可能会出现问题。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识,设计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让学生在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中,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课时 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3练习十四 1课时 4解决问题 1课时 5练习十五 1课时 小小设计师1课时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温馨提示:本教案适用于部编最新版教材,望大家谨慎下 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2名,男生22名,女生20名。有3名学习困难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4人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 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 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目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 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 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 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 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三、关于写话: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是我县教研室课题组2017年6月立项的榆林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课题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文化在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教学是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配置不公,利用率低下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全国掀起了“微课”热,大部分教育爱好者都投入到微课这一研究中。 2、提出“微课”的意义。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

而且,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我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都专注于课本教学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于“微课”这一新名词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及对“微课”的运用。下面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①“微课”不过个时间较短的一堂课,它是以一定的教学软件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微课”教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传播。 ③“微课”教学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仅仅只适用于聪明、自觉的学生学习。 ④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贫困山区的学生只适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方式。“微课”研究没有意义。 ⑤“微课”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1~20各数的写法 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全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科技”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四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还能开阔视野,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了解科学文化知识。 《古诗二首》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西湖六月晴好天气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与赞美;《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雷雨》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告诉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找到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太空生活趣事多》通过浅显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太空生活中的种种趣事,激发了我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兴趣。 “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几个板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能力、联系句意猜词语意思的能力、简单写话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和《雷雨》。 3.能边读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自然常识,养成留心观察天气的习惯,能写观察日记。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自然常识,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诗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2.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25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笔算除法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的方法迁移至此。对于试商的方法,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商。在教学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科书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理解算理算法。 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说明原理,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进行“理法交融”的学习。 2.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同时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适时组织口算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口算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出一些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试商方法,如“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同头”无除试商8、9,“除数折半”商4、5,倍数不估直接商,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