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生物:血管和心脏

八年级生物:血管和心脏

八年级生物:血管和心脏
八年级生物:血管和心脏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血管和心脏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管部分: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讲述三种血管时:

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

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这样,使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容易明白,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关于心脏部分:

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列出观察提纲:1.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左右心壁的厚薄。3.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是如何相通的?4.观察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使观察明确具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时布置讨论的问题:如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及动脉管基部的动脉瓣,数一数有几个,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好要求画图记录观

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观察完后,安排学生上讲台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瓣膜的作用可用一个演示实验——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突破。在心脏结构的解剖观察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边总结边用表格的方式归纳如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位置或连接关系

功能

心包膜

心脏外面

保护心脏

内腔

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推动血液循环流动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心室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室

肺动脉

瓣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间

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瓣

心室和动脉间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学习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锻炼和保健等知识。

如可让每个学生用听诊器测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心率。比较运动员

和普通人的心脏工作情况来讲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血管

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第二节

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回忆初一学过的知识,血管分为哪几种?

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学生摸后回答。

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

2、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3、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

(1) 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 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提问: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

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第29页图VI-26),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

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让学生讨论: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解:

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教师可演示模型来加深学生对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认识。

教师提问: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

学生回答: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老师根据挂图讲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1)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

(2)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

但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提问引起学生探索:

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

学生回答:

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无色素的小鱼供学生观察尾鳍的血流情况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现象

方法步骤:

1用浸湿的棉花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尾部

2 将小鱼侧放在培养皿中,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面(鱼头朝正前方)

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流动情况

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

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反馈学生观察的结果。并让学生根据这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析:血液的营养在哪里最适于交给组织细胞,为什么?

学生回答:

在毛细血管处,因为毛细血管壁极薄,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处细胞的周围都有毛细血管的分布。

教师补充:

毛细血管有这些特点,所以它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而动脉和静脉主要是运送血液。

反馈: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

血管名称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概念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温州)17.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A 2.(2010苏州)19.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条“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属于的血管类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答案:B 3.(2010济宁)13.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①②依次是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动脉 答案:C 4.(2010徐州)5.图2中D处血液的特点及其将要进入的血管分别是 A.含氧多主动脉 B.含氧多肺动脉 C.含氧少主动脉 D.含氧少肺动脉 答案:A 5.(2010福州)8.图1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图2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6.(2010福州)10.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答案:B 7.(2010龙岩)13.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和静脉 答案:A 8.(2010十堰)87.正常人的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着动脉血的两个腔是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答案:C 9.(2010十堰)80.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动脉 C。小动脉 D. 静脉 答案:A 10.(2010济南)23.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A 11.(2010中山)1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

八年级上册生物《心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生物《心脏》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自学导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 教学难点: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老师举例说明汽车开动要用发动机,抽水要用水泵,人体内血液流动也需要动力,这就是心脏。设问:那么心脏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动力作用呢?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课件内容 (一)心脏的位置及形态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胸腔透视图,真实生动地展示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总结归纳出心脏的位置。展示人体心脏外形图,观察心脏的形态,识别人体心脏的各个方位。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 (二)心脏的结构 1、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 2、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

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讲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3、结合人体心脏解剖的课件,分部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最后用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要求学生写出心脏四腔及连通的大血管,加以巩固。这样,由分解到综合最后形成整体概念,重点突出,使学生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1、观察新鲜的猪心脏结合课件 (三)心脏的功能1、讲授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2、课件展示人体心脏瓣膜纵剖放大图 3、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 4、课件展示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动画图 设问:“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血液在心脏中是如何流动的?心脏瓣膜在血液流动中起什么作用?” 5、提问:“人体心脏的功能是什么?”“体育锻炼和适宜体力劳动对心脏有何好处?”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学生观察人体心脏瓣膜的位置与开关方向 3、学生观察心脏瓣膜的分布及组成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2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收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及防治资料,并分析发病原因。 2?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3.举例说出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分别对心脏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三)情感目标 1.关注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生活的危害。 2.拒绝吸烟和酗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难点: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四、【教学过程】 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新发病的脑中风患者和75万冠心病患者,由此导致的家庭、医疗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心脏和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 的第一“杀手”。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心脏和血管,使它健康地工作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板书: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学生活动:调查自己的家人、亲属和邻居等熟悉人群,了解他们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致病原因时什么?高血压能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还有 很多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症、心肌炎、房室瓣关闭不严、脑溢血等。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精神紧张、爱吃高脂肪的食物,嗜烟,嗜酒,缺少体育运动等都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可列入高血压。我国自1979年采用

了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kpa,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7kpa。 实验:1.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的心跳,并记录速率。(注意:由于活体水蚤的运动,它会离开观察的视野,因此在制作装片时可以放几丝棉花纤维或滴一滴蛋清稀释液,可以减慢水蚤的运动速度。)在装片上滴加体积分数为10% 的酒精,记录水蚤心跳的速率,分析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 想一想,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酗酒可以引起心血管疾病。) 2.分别测量普通人和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的人)的心律,多测量几组,分别取平均值。分析测量结果,并解释原因。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纤维逐渐增粗,心壁增厚,心脏的容积增大。因此,心脏 收缩有力,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变慢。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心率为50次左右,而普通 人的心率安静时为75次左右。所以学生测量普通人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的人的心率应有所差距。在选择测量对象时,应注意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且要多测量几组,取平均值,这样才具有代表性。因为青少年心率和成年人有所不同,所以选取测量对象时,要选取 相同年龄段的人为对照。 提问:1.你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有什么认识?在哪个年龄阶段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 高? 回答: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还有很多人 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症、心肌炎、房室瓣关闭不严、脑溢血等。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2.为了我们有个健康的体魄,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回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青少年时就要注意保护心脏和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偏食、厌食会造成营养不足,体质虚弱,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患心肌炎、 瓣膜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营养过剩,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脂肪堆积,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 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平衡膳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此外,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心脏和血管受损,影响血液循环,从 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 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心脏强健,以增加心脏的工作潜力。

八年级生物:血管和心脏(教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血管和心脏(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管部分:

冀教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第4节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word教案 (1)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 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技能性目标 1.尝试调查、收集资料及实验等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情感性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投影片,实验记录表格;材料用具:显微镜,活水蚤,蒸馏水,香烟,95%的酒精,吸管,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漏斗,计时器(或手表)等。 2.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倾听学生的调查结果 分析在哪个年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组织学生分析心血管致病原因可能是什么?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自己的家人、亲属、 邻居中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了解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这一年龄段发病率 最高。 分析致病原因可能是长期精神紧张,爱吃高脂 肪的食物、嗜烟、嗜酒、缺少体育运动等。 从学生身边问题入 手,激发学生学习生 物学的兴趣 出示资料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为此,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2002年世界心脏日向全球发出了“必须构筑心血管疾病的立体防线”的特别忠告。 资料出示2: 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很多人因心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状硬化、①分析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间讨论、 交流。 ②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全班总结交流。 ③通过资料了解人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④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 害世界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必须引起我 们的警惕。 抽烟和酗酒会危害人体健康,香烟烟雾中的尼 古丁、一氧化碳等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都有 不良的影响;长期酗酒会伤害人体的肝、肾、 胃等脏器,导致人体患多种疾病。 教育学生从青少年开 始,注意养成好的生 活习惯,预防心血管 疾病,从而保证身体 健康。

八年级生物教案:血管和心脏

八年级生物教案: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述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水平目标 1、通过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及归纳、总结的思维水平。 2、通过度析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水平。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相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水平。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实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即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实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来实现,所以本节成 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 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的录像 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 1、课上结合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理解入手,识记途径。 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列出观 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 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 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 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即时实行反馈,以培 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再结合挂图归纳并板书途径(见板书设计)。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 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 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水平。分析完后,教师 在板书结构里,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 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如体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收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及防治资料,并能够分析发病原因,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分别对心脏的影响。 【教学重点】 尝试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别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不良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血压计、幻灯片、投影仪、大屏幕、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新发病的脑中风患者和75万冠心病患者,由此导致的家庭、医疗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心脏和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心脏和血管,使它健康地工作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学生活动:进行课本P41探究调查活动,调查自己的家人、亲属和邻居等熟悉人群,了解他们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致病原因时什么?高血压能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还有很多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症、心肌炎、房室瓣关闭不严、脑溢血等。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精神紧张、爱吃高脂肪的食物,嗜烟,嗜酒,缺少体育运动等都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可列入高血压。我国自1979年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 kpa,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7 kpa。 继发性高血压:可能由许多种疾病引起,如肾小球发炎、肾盂肾炎、肺肿瘤等疾病,均可能出现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血压发生发展规律的变化引起的高血压。例如大动脉硬化时的高血压,由于大动脉弹性差,主要表现为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得差)增大;小动脉硬化时的高血压,由于外周阻力大,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从而脉压减小。 青少年的血压在安静的状态下,如果收缩压超过18.7 kpa,舒张压超过10.7 kpa,就属于高血压。除其他疾病和遗传因素外,青春期高血压常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的暂时失调所致。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功能增强;尤其是血管系统的发育落后于心脏的发育。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心脏容积约增加了11倍,而主动脉的口径只增加了两倍,从而容易产生暂时性高血压。其特点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正常,没有明显的头晕等症状。 青少年发生高血压,应去医院查明原因。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不要有精神负担,只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性脂肪),遵守作息制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日益完善,内分泌功能逐渐稳定,血压就能自然地恢复正常。

(八年级生物教案)心脏的教学设计

心脏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 2、理解人体心脏的活动规律。 3、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能力目标: 1、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心脏,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咼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方法:自学导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 教学难点: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老师举例说明汽车开动要用发动机,抽水要用水泵,人体内血液流动也需要动力,这就是心脏。设问:那么心脏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动力作用呢?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课件内容 (一)心脏的位置及形态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胸腔透视图,真实生动地展示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总结归纳出心脏的位置。展示人体心脏外形图,观察心脏的形态,识别人体心脏的各个方位。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 (二)心脏的结构 1、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 2、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学方 案) 第四节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 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技能性目标 1.尝试调查、收集资料及实验等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情感性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八年级上册生物《心脏》教学设计.doc

八年级上册生物《心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2、理解人体心脏的活动规律。 3、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能力目标: 1、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心脏,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方法:自学导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教学难点: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老师举例说明汽车开动要用发动机,抽水要用水泵,人体内血液流动也需要动力,这就是心脏。设问:那么心脏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动力作用呢?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课件内容(一)心脏的位置及形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胸腔透视图,真实生动地展示心脏

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总结归纳出心脏的位置。展示人体心脏外形图,观察心脏的形态,识别人体心脏的各个方位。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二)心脏的结构 1、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 2、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讲出心 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3、结合人体心脏解剖的课件,分部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最后用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要求学生写出心脏四腔及连通的大血管,加以巩固。这样,由分解到综合最后形成整体概念,重点突出,使学生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 1、观察新鲜的猪心脏结合课件 (三)心脏的功能 1、讲授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2、课件展示人体心脏瓣膜纵剖放大图 3、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 4、课件展示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动画图设问:“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血液在心脏中是如何流动的?心脏瓣膜在血液流动中起什么作用?” 5、提问:“人体心脏的功能是什么?” “体育锻炼和适宜体力劳动对心脏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2.4《心脏和血管的保护》word练习题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1.下列不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是(). A.高血压 B.脑肿瘤 C.动脉硬化 D.冠心病 2.下列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是(). A.长期酗酒吸烟 B.精神紧张和长期心理压力 C.每天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D.经常吃油腻食物 3.下列心血管疾病中,即使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避免的是(). A.高血压 B.高血脂 C.冠心病 D.先天性心脏病 4.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对心血管的影响是(). A.心肌发达,收缩有力 B.减缓血液循环 C.输送血液的功能减弱 D.导致运动过度,损伤心脏的功能 5.吸烟对心脏的影响不包括(). A.使红细胞数量增加 B.使血液变稠 C.使血管腔变窄,血压升高 D.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6.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 A.冠状动脉被血块堵塞 B.主动脉被脂肪堵塞 C.心肌暂时缺血 D.肺动脉痉挛 7.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应注意( ) A.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B.多吃一些高脂肪食品 C.多吃一些高糖食品D.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 8.为保证心血管健康,下列生活方式不可取的是() A.定期做心脑血管检查 B.心脏病患者应该做快跑运动 C.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D.患者应定期按时服药 9.医学研究表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青少年起应该避免() A.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B.积极锻炼身体 C.偏食.厌食,生活无规律 D.营养均衡,不吸烟.不喝酒 10.下列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是()

A.长期酗酒吸烟 B.精神紧张和长期心理压力 C.每天坚持适度的身体锻炼 D.经常吃油腻的食物 11.下列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青少年无关 B.只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就不可能得心血管疾病 C.出现低龄化倾向D.吃好喝好就不会得心血管疾病 12.某实验小组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 材料和条件: 15℃的室温条件下,用10只大小一致、10秒内水蚤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中分别加入20mL、30mL、40mL、50mL的蒸馏水浸泡1天的浸出液。 实验方法: 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 重复3次。 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20mL、 30mL、40mL、50mL蒸馏水的烟丝浸出液, 同样重复3次。 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将得到的数据绘成如上曲线图。分析回答: (1)根据曲线,我们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作用,浓度越高,则。 (2)设置A 的作用是,在A、B实验过程中,要求相同的室温条件、大小一致的水蚤、等量的香烟烟丝等这些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 (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烟草对生物体是有影响的。请你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A 6.C 7.A 8.B 9.C 10.C 11.C 12.(1)促进促进作用越强 (2)对照控制单一变量(控制变量或者为了减少误差) (3)因为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成分,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经典

心脏和血管 一、选择题 1.(2011菏泽)20.北京奥运会后,意失利自行车选手雷贝林被查出服用新型兴奋剂药物C FRA.,因而被取消竞赛成绩.这种新兴奋剂能够持续性地促进红细胞的载氧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服用CFRA后,在一定时间内,体内红细胞载氧能力变化的曲线图应该是 2.(2011丽水)3.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的是 A.红细胞 B.卵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3.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4.(2011温州)13.下列人体血液的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 5.(2011福州)13人体内能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A主动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毛细血管 6.(2011苏州)15.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7.(2011苏州) 38.右图为某同学用丝带扎紧上臂的示意简图。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ray A.血管①、④是动脉 B. 血管②、③是静脉 C. 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D.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高 8.(2011苏州)45.张大爷最近经常头昏、乏力,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下表为部分检查结果(“+”代表

初一生物教案:心脏教案

心脏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这节课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有充分的认识,需要教师认真作好教学设计。 1 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重、难点 1.1 从知识、能力、情感3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3 难点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 课前准备 2.1 准备有关的实验材料 1)选用带有部分血管新鲜的猪心脏,在实验前解剖好,沿着室间沟1 cm处分别剖开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露出4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2)准备好相应的用具:一次性手套,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针,解剖盘及纱布等。 2.2 搜集信息,查阅资料 1)学生方面: ①学生在课下搜集与心有关的能够体现人情感方面的词语。②提出一些关于心脏的问题,如心脏病是怎么回事,心脏为什么能不停地跳动,为什么紧张时心跳加快……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查找资料,或向医生请教。③分成5个大组,统计本组每人心率,计算平均值、最高和最低值。 2)教师方面: ①准备心脏跳动的课件;②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③瓣膜工作动画;④经过加工处理的心脏模式图;⑤相应的课件。 3 教学策略 3.1 小组探究,明确心脏的结构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探究方案,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每4个人为一小组,具体探究哺乳动物猪的心脏结构。 3.2 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各组之间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比如学生看到的心脏模式图和实物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动脉和肺动脉容易混淆;对于心脏的结构名称和所连通的血管,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些错误的规律: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学生在比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义,教师应该给两点提示: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心脏.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教案心脏心脏 目标要求 1.学习目标 ⑴.通过观察实验,识别心脏结构,说出心脏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⑵.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 ⑶.认同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预习导学 1.什么是心率? 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次。 2.心脏的位置(将右手放在胸口左侧,感觉心脏输送血液时的搏动,说出心脏的位置) 人的心脏位于___________中部,略偏左。 3.观察心脏的外形(结合图片、模型) 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相似,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体,心尖偏向(填左或右)下前方。 4.心脏与健康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比正常人的要。所以青少年要经常参加,增强体质,促进心脏健康。 5.STS:电子心脏泵,电子心脏泵用于进行的病人。 问题探究

1.感受心率 用听诊器听心跳,感受心脏跳动的声音 ⑴你的心率是每分钟次。⑵比较心率和脉搏,它们是一致的吗? 2.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 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 观察心脏的结构 ①打开心脏,看到心脏分为几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叫和,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和。 ②捏一捏 A.比较在心脏的各腔中,心壁比肌肉较厚的一侧 为半部分,比较薄的一侧为半部分。 B.可以看出心脏主要由组织构成。由此可见心脏具有什么功能? 心脏是的动力器官,能不停的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里循环流动。 ③用玻棒试一试,发现只有同侧的和是相通的。 ④结合课本图14-8,找一找,各心房心室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右心房:连通;左心房:连通;右心室:连通;左心室:连通。 ⑤看一看,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是否有瓣膜?瓣膜在血液流动中有什么作用? 动脉瓣位于和之间,朝开放;房室瓣位于和之间,朝开放。静脉内有静脉瓣。瓣膜的存在保证血液由静脉流向,由流向,由心室流向。防止血液。 ⑥背口诀:心脏的四个腔是“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四个腔的血管和血液成分是“房连静,室连动,左侧鲜红右暗红”

八年级生物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课堂观摩

课堂教学观摩与评价——《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一、观摩前准备 1.授课内容:《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心脏的基本结构;说出心脏的工作过程。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有序性和复杂性;形成关注健康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及其心房、心室的分布。 (2)教学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即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过程。 二、课堂观摩 1.导入:以原有知识导入,通过回顾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知识,引入新课。以提问“那么血液在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呢?”过度到新课——“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教学环节: (1)心脏的形态:用直观教具即心脏的模型展示心脏的外部形态及立体结构。(2)心脏的大小:采用展示法的教学演示技能,直接告诉学生心脏就如同捏紧的拳头大小,给同学们的印象很深刻;同时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心脏的位置和心跳。(3)心脏的结构:心脏壁及其组成、心脏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认识心脏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心脏的结构: 问:①心脏的四个腔的位置如何?分别与什么血管相通?(上房下室;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 ②心脏各壁腔的厚薄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心室壁壁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利。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的收缩只需把血液输送到心室。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需要更大的动力,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的收缩需把血液压缩到全身毛细血管,右心室的收缩需把血液压缩到肺部毛细血管,由于把血液输送到全身毛细血管要经过更远的途径,所以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厚。) ③心脏内还有什么特殊的结构?有何作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保证血液沿一定的方向流动,也就是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提出瓣膜概念,房室瓣、动脉瓣;举例,以门作比,提出瓣膜只往一个方向开,导出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问:心脏各腔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4)心脏的工作原理: ①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 ②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 ③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吸进心房。 采用举例的方式,将心脏比作抽水机(泵),形象地阐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2021年八年级生物《血管和心脏》教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血管和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把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血管和心脏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管部分: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 观察内容: 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重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知识学习】七年级生物下册《血管》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管》知识点汇总引言:阅读材料并讨论: 德国利用细菌造血管 德国耶纳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利用细菌制造血管的方法,并已经用这种血管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最近报道,耶纳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醋酸杆菌,它具有制造纤维素的本领。科学家将这种细菌放入双层玻璃管的夹层中,并注入营养液。几天后管壁上便生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乳白色纤雏物质。 经动物试验证明,这种由细菌制造的纤维管可以用作外科手术中修复血管的材料。这种纤维素血管被植入动物体内后,血液能够顺利流通,而且尚未发现有排异反应产生。 肌体细胞还可以在植入的纤维素血管上进行附着生长,一般经过四个星期,肌体细胞便会长满植入的血管,产生新的血管壁,纤维素此时起到类似钢筋的作用,加固新生成的血管。 讨论题目: 1.对此报道的看法。 2.你认为此技术现在是否能进行人体实验?它的前景如何? 3.从这项技术中你获得什么灵感,你能设想发明类似的

技术吗? 讨论形式是小组讨论。同组同学围坐一起,小组长担任主席,安排每个同学发言,并记录。教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本节的主题是--血管。 复习概念: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血、静脉血。 强调动脉和静脉是血管的概念,送血出心脏的是动脉,而把血送回心脏的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强调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的概念,含氧丰富、鲜红色的是动脉血,而含氧少、暗红色的是静脉血。 强调两组概念之间无相关的联系,动脉里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不一定流的是静脉血。 根据前述,可知血管有动脉、静脉以及介于其间的毛细血管,管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由动脉流至毛细血管,再由静脉收集毛细血管内的血液送回心脏,较大的动脉经一再分支后,就会越分越细,成为小动脉,小动脉连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分支极多、管子最细的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再归并于分支较少,管子较粗的血管,称为小静脉,最后则由分支更粗大的静脉将血液运返心脏。 管壁的构造上,动脉和静脉大体相似都是三层不同的构造。但若比较同一器官并行在一起的动脉和静脉,可见,动脉管壁厚,口径较小,弹性大,管内血液的速度快,分布在

初中生物_心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模型、图片、心脏解剖图观察心脏的结构及瓣膜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心脏的工作过程和图片展示掌握心脏的功能。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型、心脏解剖图观察和多媒体视频学习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2)通过小组讨论、技能训练进一步巩固探究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2)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家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心脏的观察,推测各结构的功能,更好地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心脏结构模型及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有关心脏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回顾上节课内容,三种血管名称,请三位同学按照图中血液流动方向,判断A、B、C分别是什么血管?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回答。 师生齐复习判断三种血管的方法。 教师讲述:血管中流淌着血液,那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结构是什么? 学生回答:心脏。 今天,我们为进一步了解心脏的结构,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 学生齐读第三节课的标题: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师讲述:当我们生活中提到心动、心碎了的时候,想到的是,其实是这样子的。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明确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2、能描述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小组探究活动一:心脏的结构 【心跳的体验】 教师讲述:(1)将你的手按住胸腔的左侧,你能够摸到心脏的大体位置,感受它的搏动。 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 在初步了解心脏大体位置后,请同学们借助每组一个的心脏模型和课本60页的心脏解剖图,阅读P60~61观察与思考(每个组选出一位回答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自身情况,考虑一下心脏的位置在哪?观察心脏模型,心脏的外形像什么? 2.打开心脏模型,对照课本P61心脏解剖图,从外向内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回答下列问题:①心脏的壁由什么组织构成的?(推测其功能) ②心脏内有几个腔室?各腔之间是否相通? 3.心脏内还有什么特殊结构?作用是什么? 【心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教师讲述:我们都能体会到心脏在跳动,你知道心脏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吗?大小如何? 学生参考教材和自己所知的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似桃子,拳头大小。 【心脏的结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观察人的心脏模型和心脏解剖图。 ①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肌肉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脏能产生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