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众多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归纳后,我们发现这些幼儿教育教育课程模式基本上分属三种学术派别或是三种学术派别不同程度地融合与渗透。这三种学术派别分别是:

浪漫主义派、文化传递派和认知发展派。

(一)浪漫主义派

浪漫主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梭,也有人将弗络伊德和格赛尔归于这一派别。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一派的主要特点是: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幼儿有充分的自由活动的可能与条件,把幼儿培养成自由的人。这一派别在发展心理学上属于发展成熟论,认为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幼儿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的成熟,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格赛尔的成熟论述评及对儿童发展的启示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的发展过程遵循有规律的发展顺序,是—个顺序模式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成人应以尊重儿童为要义。

格塞尔认为,所观察到的发展现象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序。这一理论受到各方面的肯定。有关研究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不外乎遗传与环境,其分歧主要在于两者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占位置或两者的关系同题上。因而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遗传环境相互作用论之说。

格赛尔成熟论发展观

成熟论强词重视成熟机制的重要性:向我们提出—个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解方式。这对于教育者树立重视儿童生长规律的观点,全面正确认识儿童的发展有着积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心理学、医学的研究的作用是巨大的。

格赛尔成熟论对几童发展的启示

1.正确了解儿童

第一,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个体成熟的原则。

第二,了解儿童发展具有周期性。

格赛尔对儿童发展过程中行为周期的波动现象和分析,启发父母教师要正确看待儿童行为中出现的阶段特征,要认识到个体发展中有一定的发展关键期或敏感期,当儿童处于发展质量较高阶段时,应严格要求他们,丽在较低阶段肘尉应耐心等待,不可急于求成甚至进行惩罚。第三,了解儿童发展模式及特殊性。

2.尊重儿童

第一,尊重儿童的天性

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根据儿童自身规律去养育他们,以适应儿童的自然能力。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第二、尊重儿童的个性

格赛尔指出儿童具有自我修正能力,这启示不仅尊重其生理上的成熟,还包括心理上的成熟,不仅尊重儿童能不能,还要尊重其愿不愿的问题。不能把孩子当机器,任意摆弄。不要把孩子不能学的的硬压给他学。

第三、尊重儿童的权利、需要

儿童正是各种生理器官与心理器官快速成长的时期,游戏、唱歌、跳舞为儿童提供了成长所需的机会与食粮。但是有人认为让孩子玩要是浪费时闻.肆意大量占用他们的娱乐时间。企图让孩子在儿童时期尽可能多的学会成人世界所需的一切。结果是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的人格,要把孩子当擞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或按成人设计的模式去要求儿童。

第四,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二)文化传递派

文化传递派源于西方教育的古典学术传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主要观点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授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教师的职责就是将精选的、系统的知识与经验在课堂上直接传授给幼儿;幼儿的任务就是学习并掌握教师的语言知识、数学知识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这一派别在发展心理学上属于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环境是起决定作用的,离开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强化,幼儿的发展则无从谈起。

教育目的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鼓励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发展儿童的表达力,强调儿童的自我指导和自我纪律。

教学方式: 要求教师首先要提供认知方面的材料及完成的步骤,然后再让孩子以小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少说多问,从而促进儿童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使他们配合幼教机构教育自己的子女。

当前在美国学前领域中的代表人物是贝雷特(Bereiter)和英格曼(Engleman)。

主要观点是:行为是通过外界的影响形成的(如鼓励、惩罚)即刺激一强化。他们反对自由教育,认为只有通过环境的作用才能使儿童得到发展。在这种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模式称为行为环境模式。

其教育目的是加快儿童的学习速度,提高儿童的学习技能。大纲的内容有语言、美术和音乐,而主要精力是放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上。在教学方法上,文化传递派要求教师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然后让儿童五人一组按大纲顺序进行教学活动。

相反,对正确的回答,立即予以奖励。这种简单的以练习律和效果律的观点对待儿童的学习,完全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否定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它是机械唯物主义的。

行为派的另—模式——新行为主义,即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是心理学家班图拉(Bandura)六十年代提出的。

其主要论点是认为影响、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和强化等。它要求施教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使之逐步形成和发展。社会学习论的理论家还认为,儿童道德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环境、教育、榜样同样在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形成中起很大作用。他提倡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他认为儿童行为常常是观察别人的行为,照样仿制的结果。

社会学习论派不象旧行为主义那样,只简单地通过刺激——反映的过程来说明人的行为过程,它还强调要从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对人的影响方面来进行研究。

文化传递派(新行为主义)其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视屏幕演示大纲的各种内容,让儿童学习其形式,模仿其动作。在演示过程中,“芝麻街”节目强调把儿童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儿童所熟悉的事物直接向儿童传递各种知识,以达到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社会行为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则声特别重视模仿,反对说教。

(三)进步派:

进步派来源于杜威。科尔伯格和迈耶认为,杜威和皮亚杰在儿童发展观上都是摒弃成熟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他们都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的生理上成熟,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它是通过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不断发生结构上的质变的过程。他们虽强调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但又强调发展;虽强调发展与环境有关,但又认为环境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他们并不重视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而只是要求儿童能在做中学,进行实验探索。

进步派的教学模式称为认知派模式。

教育目的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鼓励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发展儿童的表达力,强调儿童的自我指导和自我纪律。在大纲中认识派则注重于发展儿童的数的概念,认识时间、空间及事物的因果关系等。它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首先要提供认知方面的材料及完成的步骤,然后在让孩子以小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少说多问,从而促进儿童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

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

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要研究的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都不是环境直接内化的结果,而是环境与个体图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内部的协调、创造而得到建构的,这是一个个体利用自己已有图式(即认知结构)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教育领域存在三种教育哲学

第一种是浪漫主义流派----对应的发展理论是成熟理论浪漫主义者相信教育应该跟在发展的后面。

第二种是文化传递主义流派-----对应的发展理论是行为主义.文化传递主义者相信应该用一种尽可能有效的方式把过去的知识传递给新生的一代.

第三种是进步主义流派-----对应的发展理论是建构主义进步主义者相信教育应该让儿童去收集他们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重新建构符号化的知识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3.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4.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分为三大类: 1.商业类,2.技术类,3.服务类, 6.因素分析法: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教育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教育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标志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开端的文章是( B ) A、《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B、《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C、《各国教育的动力》 D、《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 2、康德尔的代表作是( A ) A、《比较教育》 B、《比较教育评论》 C、《第七年报告》 D、《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3、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的会刊是( A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 C、《比较》 D、《比较教育研究》 4、1917年制定并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是( B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国际化( C ) A、具有积极作用 B、具有消极作用 C、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 D、既没有积极作用,也没有消极作用

6、英国最早成立的大学是( B ) A、剑桥大学 B、牛津大学 C、伦敦大学 D、基尔大学 7、德国普通教育学校中最年轻的一种是( C ) A、主要学校 B、实验中学 C、综合中学 D、完全中学 8、法国1882年颁布的规定了教育的非宗教性和义务制的法律是( B ) A、《法卢法》 B、《费力法》 C、《基佐法》 D、《技术、工业和商业教育组织法》 9、日本仔1956年颁布的加强中央权限,削弱地方教育行政的作用和独立性的法律是( A ) A、《地方教育行政的组织和管理法》 B、《教育委员会法》 C、《中央教育行政的组织和管理法》 D、《教育基本法》 10、俄罗斯联邦的义务教育年限是( D ) A、12年 B、11年 C、10年 D、9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比较教育在“借鉴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DE ) A、朱利安 B、库森 C、阿诺德 D、霍拉斯·曼 E、巴纳德 12、汉斯明确列举的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有( ABD ) A、自然因素 B、宗教因素 C、社会因素 D、世俗因素 E、文化因素 13、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 ABCE )

最新《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DOC)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A.描述 B.解释 C.并列 D.比较 2.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 C )

比较教育学重点

Chapter 5 Globaliz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1.What is Globalization? A.General Introduction of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ccording to Toss-Hoist, has become the central issue of our time, and will define the world our children inherit. Globalization results in the increasing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gration of countries as the result of the worldwide movement of ideas, capital, labor and goods, and is a set of processes that tend to de-territorialize important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practices from their traditional boundaries in nation-states. Globalization is a proces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among the people,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of different nations. Globalization?s combined effect on economy,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immigration results in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ransference of diverse values within and between societies. B.Multiple Conceptions of Globalization These conceptions of globalization include economic, informational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related, socio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ethical dimension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orldwide market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For those who depict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 positive terms, globalization represents a natural and inevitable expansion of the marketplace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Proponen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elieves that society?s wants and needs become more unified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cultures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articulated and fostered in common term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optimistic about the nature of interdependence. Market forces are best left to take their course without intrusion by the states and their governments except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prepare for changes that the market makes inevitable. b)People have the power—and perhaps the responsibility as “human

自学考试本科比较学前教育阶段测评重点

比较学前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 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比较学前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体现比较教育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证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科学。 2、发展适宜性实践。 《发展适宜性实践》(DAP)是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于1987年针对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而颁布的一个文件。《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高瞻课程。 高瞻课程(High Se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4、幼保一元化。 所谓幼保一元化,是将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种机构改为一元化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幼儿园和保育所之间设施共用化。日本设立幼保一元化特区。日本创设实施学前阶段的教育和保育的综合机构——认定儿童园,推进幼保一元化。 5、《费舍尔法案》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即《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费舍尔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人国民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当局为2-5岁儿童设立了一些幼儿学校,并改善了保育学校的卫生条件。《费舍尔法案》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6、幼儿凭证计划。 为了解决幼儿受教育的经费在家长、中央、地方政府之间公平合理负担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实行“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傍的“幼儿凭证计划”,它规定每个幼儿的家长可获得1100英傍的凭证,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以使全国每个愿意进入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的幼儿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凭证扩大了家长的选择范围,家长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学校。 7、编织学校。 法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是编织学校。编织学校是法国新教派牧师让·弗雷德里克*奥柏林于1771年创办,以4-7岁学前儿童为教育对象,旨在培养儿童纪律性,使儿童理解宗教教义和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儿童勤劳品质,并使他们掌握劳动技术的幼儿教育机构。

比较教育学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比较【摘要】众所周知,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至1921年,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也有他独特的见解,是对杜威的从“从做中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理念,有必要对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加以比较。以下我从理念的提出背景、内涵、提出目的、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关键词】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继承与发展比较 一、提出背景比较 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南美战争,当时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巨大增长,可是,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人与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精神文化衰落,教育现状是:脱离儿童,脱离社会。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从事教职的工作。 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方法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他从改造传统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作者:周纪焕) 二、内涵比较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的“做”可以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

动和科学探究三方面。包括了木工、铁工、烹调、缝纫以及各种服务性活动,如经营管理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并且在学校设置各种实验室、商店、菜园、邮局、法庭,同时充分利用化装、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景与内容。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三、产生影响比较 杜威的从做中学: 一、建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活动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抓起,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前比较教育各章考试重点

00 绪论 一,选择题 1. 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 2. 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3.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4. 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 5.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 6.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 7.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8.“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 10. 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 11. 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12. 诺亚与埃克斯坦的代表作:《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13.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14. 学前比较教育的三个特征: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 15.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 16.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这是贝雷迪的观点。 17.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整体研究 18. 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 19. 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现场研究法 20.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 21.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 22.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纵向比较 23.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 二、名词解释: 1、朱利安(P2):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2、康德尔(P4):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代表作: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3、学前比较教育(P13):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 4、区域研究(P21):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5、整体研究(P2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教育现状,又追溯历史根源,展望发展前景。 6、局部研究(P2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如对日本幼儿园教学大纲的研究。 7、问题研究(P22):对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按比较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8、专题比较(P22)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如 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 始。 9、总体比较(P22):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 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总的 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治;探索近 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二,简答题: 1、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P13-14,P23-24) 1)研究目的: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 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2) 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时间来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 前教育的本质。3)研究方法: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 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 2.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学前比较 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P19-21)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 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 相互关系;学前教育自身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研 究时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其关系。2)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 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研究必须适当追 溯历史,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 发展趋势。3)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 判读问题。实践原则: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学分析;二是 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外国的新的学前 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 才是正确的东西。 三,论述题 1、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P16-19) 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a通过对各国 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 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b通过探 讨教深层次的学前教育规律等问题,掌握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吸取国外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作为改革学前教育的工具,学前比较教育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优化的 理想的教育选择。改革和创新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永恒理念,通过比 较作出选择,是学前比较教育的当然职能。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的方法本身就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法。使用比较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或 差异作出研究判断,学会用哲学的、逻辑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熟悉 并掌握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培养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学前教 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的科研工作打下最初比 较教育的基础。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如今比 较教育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一己之利,很多比 较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问题和教育方面国际关系研究,都以促进世 界和平,谋求人类未来福祉为主要目的。在现代性和国际化的全球 背景下,比较教育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比较教育学科存在的生命 力就在于:通过教育的比较研究,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提供另类思想。 2、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P22-24) 1)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获得第 一手资料。现场研究法: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 其境,长期观察研究。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 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2)文献法: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 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要注意材料的客观性(真实可靠)、代 表性(选择典型)和充足性(丰富多彩)。3)比较法: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4)分析法。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 数量统计对材料分析,由表及里,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包括定 量和定性分析。 01 英国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 1816年,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的是欧文.英国第一个创 办幼儿学校的人是欧文 2. 对英国的幼儿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怀尔德斯平 3.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 4. 在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法律文件是 《费舍法案》 5. 《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又称《哈多报告》 6.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 以下儿童教育的文件是《普洛登报告》 7. 在英国,下列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C.幼儿班 8 在英国,下列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C.幼儿学校 D.儿童保育中心 9. 在英国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1∶10 10.在英国的日间托儿所中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成人和 儿童比例为1∶4 11. 英国多数想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国家托儿所保姆 考试局的考试 12.英国家庭开端计划的创立人是哈里森 13. 英国的幼儿教育通常指7岁前的儿童教育 14.在英国,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前教育 通常指5岁前的儿童教育 15. 在英国,儿童看护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是临时保姆 二,名词解释: 1.《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 国民教育制度中。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 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 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2. 《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 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提倡设立麦 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 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 幼儿学校。 3. 《普洛登报告书》: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该报告非常重 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 4.《教育白皮书》 :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提 出要扩大学前幼儿教育。要在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 5岁以下幼儿教育。 5.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 耗资为7.3亿英镑的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 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 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公 立、私立或民办的学校。其局限性为不能帮助4岁以下儿童。 三,简答题 1.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举办机构和类型。(P29) (1)社会福利部门举办:托儿所、日托中心、社区中心婴儿室。 (2)教育部门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小学附设托儿所。 (3)卫生保健部门举办:日托中心、游戏小组。(4)私人或团体举 办: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 保育中心。 2.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概况评述(P32-33) (1)英国大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的 指导。(2)课程目标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 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 论、实验的能力等。(3)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 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4)5-7岁的 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5)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 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 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3、简述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P33-35) (1)教师:凡年满18岁的青年人,有两门功课成绩达到A级以上 已就业人士或将要就业的成人有三种途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 最普遍的是:经过任何学科3年学位学习,再加1-2年的本科学位 后的教师就业教育资格证书学习。二,大学4年教育学本科学习。 三,3年教师证书学习班学习。大多数人选择教育硕士课程后,作为 实习生工作一年,才能取得教师资格。(2)托儿所保姆。成为托儿 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举行的考试以获得资 格。托儿所保姆训练课程强调实践,占40%时间。训练的另一途径 是通过工商硕士课程。(3)英国师资培训手段先进,除教师口头讲 述外,还广泛采用电化教学。重视实践。 4、英国学前家长参与与家长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P35-37) (1)最广泛形式:学前游戏组运动。家长参与儿童游戏小组,使其 1

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Advances in Education 教育进展, 2011, 3, 103-107 doi:10.4236/ae.2011.13021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1 (https://www.doczj.com/doc/4d7659500.html,/journal/a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Donghui Gao Education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doudou05104408@https://www.doczj.com/doc/4d7659500.html, Received: May 26th, 2011; revised: Jun. 25th, 2011; accepted: Jul. 13th, 2011. Abstract: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in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s and academic studies. In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s, there’re subject course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concerned normal colleges, the academic society and journals have also been established, and annual comparative educa-tion meetings are organized by some scholars. In academic stud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which is the co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finally we hav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First, many papers refer to more than one hundred countries and areas in field, including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hat’s more, some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European and African education. Second,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also the themes that are emphas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broad education is another theme in papers. Thir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Keywords: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 Academic Study;Development Status. 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高东慧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Email: doudou05104408@https://www.doczj.com/doc/4d7659500.html, 收稿日期:2011年5月26日;修回日期:2011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11年7月13日 摘要:近年来,中国比较教育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科制度的成形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涌现两方面。学科制度方面,有关师范大学普遍开设了比较教育课程,拥有专业的学术团体、组织并创办了比较教育学术期刊,同时还持续稳定举办了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本文对比较教育核心期刊《比较教育研究》2005至2009年五年刊登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中国比较教育在地域上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另外,对欧盟、非盟的教育也加以关注,第二,研究专题上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为热点,出现了很多新的诸如留学教育等教育主题,第三,学科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关键词: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制度;学术研究;发展现状 1. 引言 一门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包括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学科制度和学术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制度接近成形,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史揭开了崭新的一幕。 2. 不断发展的学科制度 有比较教育学者认为,学科制度成形的三个标志是: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比较教育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制度。 2.1. 比较教育课程设置及学科点建设 比较教育课程自改革开放恢复以来,一直都稳定地在相关师范大学中开设。1978年6月,教育部6月在武汉召开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制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的教育方案,规定恢复开设比较教

比较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汇集2010720054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比较教育历年试题 课程代码:004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民族性”这一重要概念的是( ) A.萨德勒B.康德尔 C.汉斯D.朱利安 2.在20世纪末,拉开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的研究报告是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 ) A.《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B.《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 C.《改革中的美国教育》 D.《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的重要文献是( )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B.《学会关心》 C.《学会生存》D.《终身学习法》 4.在教育行政方面,中央、地方、教师以及民间团体相互之间是“伙伴”关系的国家是( ) A.美国B.法国 C.俄国D.英国 5.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反省期主要是指(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6.在贝雷迪划分的比较类型中,在两个对象国之间做的对称的比较属于( ) A.对称比较B.平衡比较 C.阐释比较D.并置比较 7.为了帮助家庭条件差和功课差的学生完成学业,法国自1985年开始建立( ) A.教育优先区B.最近发展区 C.教育实验区D.教育改革区 8.在下列德国中学中,其毕业文凭就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证明,并因此被称为高等学校的预科学校的是( ) A.普通中学B.实科中学 C.综合中学D.完全中学 9.1971年6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由此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所谓的( ) A.“第一次教育改革”B.“第二次教育改革” C.“第三次教育改革”D.“第四次教育改革” 10.俄罗斯联邦规定初等普通教育和基础普通教育为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年限为( ) A.8年B.9年 C.10年D.11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日本小学的教育课程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A.日语B.各学科 C.道德D.美育 E.特别活动 12.教育国际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 ) 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B.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一致性的增加 C.世界政治的多极化D.信息社会的到来 E.全球问题的挑战 13.朱利安对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主要有( ) A.最早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设想B.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C.为比较教育奠定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D.提出了严格的科学量化研究方法 E.最先提出了基本系统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14.为了在教育政策上使各州取得最低限度的统一,德国建立了一系列协调机构,目前主要有( ) 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各州文化部长常设会议 B.大学校长会议 C.科学委员会 D.中央教育审议会 第 1 页

自考比较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比较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1、P2朱利安: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 较教育这一概念,希望国际合作,建议专门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手机比较教育的资料。 2、P28《普洛登报告书》:是英国1960年代后期发布,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 下的儿童教育。并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3、P314平衡化:是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 种动态平衡。 4、P214《米德报告》:80年代末,新西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报告,其中《米德报告》建议设立学前 教育管理系统的报告,增加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关注家庭社区和国家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对作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5、P158父母教育:1979年瑞典议会通过决议,由各地省政府负责开展父母教育活动,凡是即将当父母 的夫妇在怀孕期间就要接受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父母还需要到儿童护理中心接受指导。 6、P244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 1.重视礼仪教育。 2.重视艺术情感教育。 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4.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 5.师资培养 规格高,再教育系统完善。6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 7、P445世界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论述)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龄的教育。 3.家园共育。 4.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5.以保障儿童权利 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的趋势。 8、P107简述苏联幼托一体化发展 1.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幼儿园和托儿所一体化。 2.20年代末,幼儿园急剧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1》有些地方不按年龄分班2》在教育管理上分班属于卫生部和教育部产生很多矛盾 3》在儿童稀少的农村设置幼儿园和托儿所不经济也困难4》为了消除不合理的现象,苏共中央公布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决定,创立幼托合、并统一管理,教育部指导和监督,卫生部负责儿童保健方面。 9、P299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1.多区域、多层次。2.全方位、立体化;3.重个性、讲自由;4.重活动、 重“工作”;5.重表现、尚创造; 10、P299如何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07.年10年论述 一、借鉴与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本土化”应该注意的问题:1.教育内容问题;2.班级组 织问题 二、全面理解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2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 三、处理好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借鉴其他教育模式的关系。 四、处理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的关系。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特别是将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行动可借鉴的优秀幼儿教育法,做到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解决好他的本土化问题,使他在中国长久不衰。 11、P299如何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 2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 12、P379多元化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 1.应该树立积极的、乐观的幼儿观、教育观和评价观。 2.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促进幼儿 初步创造力的发展。3.应该强调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4.应该促进幼儿智力强项的充分展示;4.应该帮助幼儿讲智力的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之中。 13、P379多元化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体制问题或是课程模式问题,观念更新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所在 1.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 2.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 3.课程评价上追

谈谈你对比较教育的理解

比较教育的目的 教育事业是人类永远延续的事业,文化没有国界,这个观点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强更加引起人类的注意,或许教育事业从很早就出现,但比较教育肯定没有教育事业的历史悠久,随着人类的发展,在这个国际化日益发展的世纪,各国间的文化教育事业的比较日益突显影响。 在选择国际与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有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或许时常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文化知识,通过比较进行知识的对比而加深理解,也对不同国家的教育事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但从不想比较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初步学习后,对比较教育的知识是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学习,大概了解了一些比较教育的目的。 在西方存在这一些观点: 第一,英国的康德尔提出比较教育具有三个目的,即“提供事实,发展教育思想”、“了解教育问题在特定民族背景下的原因”和“借鉴别国经验”,三个目的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事实——原因——借鉴的递进关系,最终目的还是借鉴。第二,与康德尔同时代的汉斯在明确指出了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研究(形成教育制度)的因素,比较各国解决由这些因素产生的问题的方法”的同时,也承认了比较教育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目的——“它(比较)不仅允许我们比较现在的制度,而且还设想最为适合新的社会与经济条件的改革……比较教育以坚定的改革信念去看待未来……因此,我们的目标具有含功利主义目的的生气勃勃的特点”。第三,二战后,定居美国的波兰人贝雷迪在比较教育的目的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认为“比较教育最首要的目的是出于人们智力上的要求,人们之所以研究外国教育制度,就是因为他们想要了解”,这使得对比较教育的研究从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来进行,即(人类追求)知识的角度,而较少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可是,贝雷迪并没有完全摆脱以往学者对比较教育定位的影响,他也认为比较教育有其实用的目的,即借鉴和评价。贝雷迪在比较教育目的阐述上的新突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更多地关注他所提出的比较四步法)。第四,与上相反,英国的霍姆斯和美国的埃德蒙·金将比较教育密切与教育决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