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工作活动和技巧

小组工作活动和技巧

小组工作活动和技巧
小组工作活动和技巧

小組工作中運用活動程序的基本原則

工作員須按照組員的需要來設計活動。

工作員不應只留意活動的內容(content)或是活動的製成品, 而須著重進行活動的過程(process)。

在大部份情況下, 工作員須優先照顧小組在維持方面的需要(maintenance needs), 然後才著意事工方面的需要(task needs)。

Go to Top

--------------------------------------------------------------------------------

程序活動在小組工作中的運用

輔助診斷

觀察組員在自由活動中的表現, 可讓工作員了解組員的社交行為和自制能力

工作員可以活動直接了解組員關心的事情。例: 工作員要求每位組員將他感到困擾的問題,寫在咭紙上,不用記名。工作員收集所有咭後, 逐一抽出, 由組員猜該咭是誰寫的,然後探討問題的詳情

每節集會的熱身

工作員在集會開始的階段,用約十分鐘和組員玩一些遊戲作熱身,並集中組員的專注力。建立小組凝聚力

在小組初期玩些互相認識遊戲: 「請朋友」、「二手介紹」、「我」(可參考Gamester s’ Handbook, Games for Trainers, 團體領導者訓練實務等書)

在小組集會中玩些要求合作的遊戲: 「解人結」、「人造金字塔」(可考參The cooperative sports & games book; 集體遊戲縱橫等書)

作為治療的工具

讓自信心低的組員投入一些有話事權的“it” 角色(例: 「先生話」中的「先生」) 感受有能力的經驗

讓充滿信自的組員投入一些受指使的“it” 角色(例:「馬騮搶球」中的「馬騮」),使他們明白弱者的心態

玩遊戲時要遵守遊戲規則,讓組員學習守規則和接受失敗,例: 「三、六、九」,「層層疊」遊戲可訓練有情緒困擾的組員學習「輪流」、專注、有自制地競爭等。

一些讓組員發揮所長的活動可以使他們藉活動成果獲得成功感和別人的稱許,從而增強自信。例:老人小組中, 工作員安排了兩節時間, 讓組員編織領巾, 送予兒童院的孩子, 發揮他們的專長, 並獲得別人的稱許

以戲劇、故事、角色扮演讓組員表達一些抑壓了的情緒。例如: 在單親家庭子女的小組中, 工作員展示了一些有關父母接觸時產生爭執的卡通圖片, 然後每個組員說出若他是圖片中的孩子, 他會有甚麼感受

讓組員參與計劃的過程,加強他們策劃、作決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 在小組中,工作員和組員策劃舉行一個攤位遊戲日。工作員盡量讓組員給予意見,並由他們選擇項目和策劃細節。

讓組員參予一些與權威交涉的活動, 建立面對權威的自信。例: 外展隊工作員組織組員約見區議員, 反映球場設施不足

作為討論後的正面增強

對兒童來說, 在討論後安排遊戲, 能保持他們參與的動機和興趣。

藉行動改變環境

工作員組織組員向有關方面施壓力,以期達致環境改變。

Go to Top

--------------------------------------------------------------------------------

小組發展階段和程序設計

初期中期完結期

建議活動第一節安排診斷和建立關係的活動

以治療活動或改變環境活動為核心

按需要安排一些熱身、增強性的活動

間中進行一些促進小組凝聚的活動

象徵完結的活動:如大食會

其他:fantasy trips, symbolic gift giving, 小組擁抱、完結追蹤、臨別贈言

特性主要由工作員策劃活動

應讓組員有較大的自由度,不感拘束

多讓組員有走動的機會

對組員的能力要求較低

不要要求太深入的交流

可設有獎勵,且人人有份

漸由組員多提意見,甚至交由他們策劃和執利程序

漸要求組員能「定下來」討論

減少走動機會,多鼓勵討論

能力要求漸增高

多要求組員合作和作較深度的分享

不用給予獎勵,讓組員從活動中獲內在的滿足感

工作員從拾策劃的主動

不要有大的約束

提供走動的機會

略為減低對組員能力的要求

減少組員間的交流,鼓勵他們獨立做事

減低他們在組中得到的滿足感

以未完成句子探討參加者的問題

原理:組員回答未完成句子的答案, 反映他們內心的想法

形式(小學生以十條為限,中學生亦以十五條為限):

例子: 說明:下面是一些未完成的句子,請依照你看到題目的第一個想法將每一個句子逐題填寫成意見完整的句子。

在學校裏我希望...............

上課時...............

最得意的是...............

讀書...............

做作業.............

進行時,須向參加者強調:這不是考試,不會記分;大家應接納任何的答案,不要取笑、譏諷或批評別人

工作員可鼓勵組員表達對問題的看法,促進彼此分享其背後的原因。工作員亦可在事後加強一些正面的想法,但要避免說教。

Go to Top

--------------------------------------------------------------------------------

以角色扮演協助參加者探討問題

理論基礎:根據社會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取角原理:一個人需要發展從其他角色看事物的能力(role-taking ability或稱social perspective-taking ability),才能對權利和責任有公正的了解,妥善地處理人際間的衝突。角色扮演正提供這種機會。

角色扮演的步驟

工作員引導參加者開始思索問題:

“上次我們討論過關於和父母相處的問題。很多組員覺得自己已大個,但父母仍不信任自己,事事要管束著你們,當你是小孩子般。你們覺得很不合理。今天我打算和大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一起去了解自己和父母的心態。”

在作角色扮演前,說明背景:

工作員須預先設計背景資料。這可以包括:(a)背景的敘述或(b)當事人的對話

指定角色扮演情境中的時間和地點

徵求自願參予的角色扮演者(主角、配角)

有別於技巧學習的角色扮演,這類扮演應採取一組人扮演的方式(single group role-play),以便大家可以留意當事人的互動和情緒

通常採用魚缸式(fish bowl)的場地佈置

告訴參加者他們不須按指定方式去扮演

不用訂定太詳細的背景,讓參加者自由發揮

號令:“開始”。工作員不用指示那一方先開始談話。

按時限停止角色扮演,或在適當時, 出亂子時終止進程。

停止角色扮演後,協助參加者回復自己的身份和心態(de-role)。

讓參者說出自己的名字

詢問:”你剛才扮演該角色時,有甚麼感受?”

作事後討論。工作員可先問:“有何意見?”

應以開放式的問題,探討角色扮演者的感受

典型問題:

你剛才扮演母親,有甚麼感覺?

他做了那樣 ,令你最擔心?

你這樣做,可能會有甚麼後果?

你覺得他們是否清楚地將自己擔心的事情,清楚告訴對方?

在這情況下,大家想想有那些解決方法?

總結討論後參加者所獲得的領會。進一步討論對他們應付生活的問題有何啟示。紙上角色扮演

這是一項令參加者感到較低心理威脅的角色扮演方式。

工作員可將圖片,影印分派予參加者,或製作膠片投射出來。

簡介活動後, 工作員問:”你猜這個人在這情況下,有甚麼感受?”

作員可以和參加者討論以下題目:

如果你是老闆,為何你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為一個應徵者,當你預計很多老闆可能會有這些想法時, 你會有甚麼反應?

作為一個第三者,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甚麼見解和感受?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技巧

第四节小组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两个层面:与组员沟通、促进组员沟通) 1、与组员沟通技巧: 1)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语言表情等), 2)专注与倾听(传达尊重接纳), 3)积极回应(复述), 4)适当自我表露(以促进坦陈问题和需要), 5)对信息进行磋商(弄清和正确理解), 6)适当帮助梳理(非评判性帮助梳理发言), 7)及时进行小结(归纳要点) 2、促进组员沟通技巧: 1)提醒相互倾听(注意现场安静), 2)鼓励相互表达(沉默者接纳感受,适当控制机会), 3)帮助相互理解(细微处沟通), 4)促进相互回馈(鼓励分享回应), 5)示范引导(以自身诱导模仿如提问技巧和回馈方式) 二:小组讨论技巧 目标与活动方案确定、问题解决都会用到;有助于组员参与小组事务、激发对小组兴趣、运用集体力量与决策解决小组和组员问题。主要有事前准备和主持两个方面。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技巧: 1)选择合适主题(明确,考虑发展进程、组特质、目标和组员能力), 2)注意主题措辞(事实性、价值性、推测性、政策性问题不同措辞), 3)选择合适讨论形式(公开讨论、陪席式、座谈会、质询会), 4)安排活动环境(场地、座位等), 5)挑选合适参与者(及与主持人角色分配), 6)准备好讨论草案(讨论目标、素材、场地及设施准备清单、时间分配掌握) 2、主持小组讨论技巧: 1)开场(介绍认识熟悉,引出主题,规则及要求), 2)了解(理解), 3)提问(5种类型:封闭式(“是不是”)、探究回答型(“描述/告诉/解释”)、重新定向型(引向其他组员)、反馈和阐述型(寻求总结)、开放式(“怎样/为什么”), 4)鼓励(不逼而是注意、重复、支持), 5)限制(询问其他人、切断话题或打岔、限定发言时间或调整次序), 6)沉默(组员自行判断), 7)中立(提供问题/资料信息/利弊分析或事实论述,不给答案/决断), 8)摘述(段落结束、主题被岔开、变换主题、组员发言过长、发言过于复杂或宽泛、意见对立或争执很久、发言声音过小、语言出现障碍8种情况,摘要发言应简要明晰、摘要后要征求发言者意见),9)引导(暗示方向、提示重点、再强调程序;两个注意:一注意把握程序(按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和评价解决方法—选择一种方法的进程去展开,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可采用头脑风暴法),二要妥善处理发生的冲突(难以化解时可考虑民主表决);三个避免:指定发言——社工中心,轮流发言——组员未准备好而简单应付或生抵触,单刀直入和刨根问底——尴尬难堪), 10)结束(问题归纳、意见建议组织、形成结论;详细全面,阐述分析评价和研究,指出要应用的方法)三:治疗技巧

小组社会工作技巧

小组社会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两个层面:与组员沟通、促进组员沟通) 1、与组员沟通技巧: (1)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语言表情等), (2)专注与倾听(传达尊重接纳), (3)积极回应(复述), (4)适当自我表露(以促进坦陈问题和需要), (5)对信息进行磋商(弄清和正确理解), (6)适当帮助梳理(非评判性帮助梳理发言), (7)及时进行小结(归纳要点) 2、促进组员沟通技巧: (1)提醒相互倾听(注意现场安静), (2)鼓励相互表达(沉默者接纳感受,适当控制机会), (3)帮助相互理解(细微处沟通), (4)促进相互回馈(鼓励分享回应), (5)示范引导(以自身诱导模仿如提问技巧和回馈方式) 二:小组讨论技巧 1、目标与活动确定、问题解决都会用到;有助于组员参与小组事务、激发对小组兴趣、运用集体力量与决策解决小组和组员问题。主要有事前准备和主持两个方面。 2、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技巧:

(1)选择合适主题(明确,考虑发展进程、组特质、目标和组员能力), (2)注意主题措辞(事实性、价值性、推测性、政策性问题不同措辞), (3)选择合适讨论形式(公开讨论、陪席式、座谈会、质询会), (4)安排活动环境(场地、座位等), (5)挑选合适参与者(及与主持人角色分配), (6)准备好讨论草案(讨论目标、素材、场地及设施准备清单、时间分配掌握) 3、主持小组讨论技巧: (1)开场(介绍认识熟悉,引出主题,规则及要求), (2)了解(理解), (3)提问(5种类型:封闭式(“是不是”)、探究回答型(“描述/告诉/解释”)、重新定向型(引向其他组员)、反馈和阐述型(寻求总结)、开放式(“怎样/为什么”), (4)鼓励(不逼而是注意、重复、支持), (5)限制(询问其他人、切断话题或打岔、限定发言时间或调整次序), (6)沉默(组员自行判断), (7)中立(提供问题/资料信息/利弊分析或事实论述,不给答案/决断),

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 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 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 rehabilitation )。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 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 capacity building)。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 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 correction)。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5,预防( prevention)。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援。 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 social action)。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 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 通过民主决策, 找到问题解 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 social values )。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5很容易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 现感, 借此可以提高组员的自信心, 体现组员的社会价值。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 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 集结社会力量, 达致社会改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第二次) 一、背景资料: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养成健康的人格,以“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 成长”为主题,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青少年“朋辈”互助的小组。 小组名称:帝国大厦 聚会日期:2013/11/26 上午第3、4节课(共60分钟) 次数:第二次 地点:C609 出席人数:6人 二、本次小组目标: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增强小组的了解与沟通。 三、小组前的准备工作 物资:彩笔,白纸,剪刀,气球,手机 场地:教室C609 人员安排:主带郭薇,记录员熊颖 四、小组过程 1.热身运动(3分钟) 过程:首先大家围成一个圈,由工作员示范及引导热身运动动作,组员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会互相之间纠正动作,组员的兴致都很高。即达到了使组员全身放松放下戒备,又做到的他们之间的交流。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工作员最开始比较不熟悉动作,之后有组员的带动气氛就好多了,期间有的组员会不知道动作,工作员会主动教学,总体小组的气氛不错。 2.制作卡片(7分钟) 过程:最开始由工作员讲解关于制作卡片的内容,然后分组由两人一组,发放彩笔白纸剪刀。最开始各组组员的兴致不高,懒于动手,经过工作员的引导和参与,慢慢的各个组的组员都慢慢动手制作卡片。特别是谭灵与邹密那一组交流通畅,并且能够与其他组的组员交流分享制作的卡片,但是期间也有人耍手机。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在最开始工作员见大家的兴趣不高,就介入其中鼓励大家,让大家提高兴趣。工作员尽量在让整个组的气氛不太冷,会介入每组中去与组员交谈。 3.分享卡片内容(10分钟) 过程:首先,由陈鸿宇和陈霖这一组进行介绍他们制作的卡片的内容和寓意,并给大家分享他们对于成长和梦想的看法;然后是邹密和谭灵这一组介绍,他们这一组制作了一个

小组暖场破冰游戏汇总

1、放飞机 目的:组员互相认识 时间:10分钟 材料:纸和笔 内容: 1. 请组员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个人资料来形容自己的性格,资料越多越好。但不可写外貌特征,亦不可让别人看到纸上的内容。几分钟后,请组员将纸折成飞机。注意:飞机头不宜折得太尖。 2. 然后组员围大圈站好,带领者告诉他们:现在每只飞机内有一位乘客。请大家合上眼,带领者大叫:“1、2、3、起飞!”每人把飞机抛上天,在飞机着陆之前,带领者命令:“接机!”大家马上张开眼及捉住任何一只飞机。 3.拆开纸飞机后,各人按纸上资料猜测这人是谁,写上那人的名字。然后重复以上步骤。最后大家轮流讲出纸上内容,一齐猜这人是谁。 2、捉住你尾巴 目的:组员互相认识 时间:10分钟 材料:绳、纸和笔 注意事先通知姊妹穿长裤! 内容: 1. 组长预先把绳子剪成每条约3尺长,共10条(视乎组员热数而定)。每位组员将绳头束入裤后面的袋或裤头后面,让绳尾拖在四上。 2. 各人在指定时间内设法弄走别人的尾巴,但同时要保护自己的尾巴。 3. 守则: (a) 不得用手拿走别人的尾巴或保护自己的尾巴。 (b) 不得坐下或贴着墙走。 (c) 一旦尾巴被人拿走,便算输,须即时出局。 4. 组长可局限组员走动的范围,以增加难度。 5. 这游戏所需人数及空间较多。 3、真真假假 目的:组员互相认识 时间:10分钟 材料:纸和笔 内容: 1. 分给每人4张纸及一支笔,各人分别在每张纸上写下一句有关自己的句子,其中3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2. 写完后轮流讲出自己的句子。让别人猜猜哪一句是假的。 4、他们认识你吗? 目的:认识更深 时间:5~10分钟 材料:10支笔及10张纸 内容: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资料讲解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 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

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1)认可每一个人独特性及行为多样性 (2)认可小组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时多样化的 (3)真诚的接纳每一个人 (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 (5)鼓励及促使小组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6)适当地修正小组过程 (7)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8)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区体验不同的方式 (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 (11)明智地运用制约 (12)有区别地运作工作方案 (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 (14)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 社会小组工作的技巧 (一)建立关系 1.每届集会的热身 2.工作人员在集会的开始阶段集中组员的专注力 3.建立小组凝聚力 4.玩一些相识游戏和合作游戏 (二)观察方法 在设置基调时,小组工作者应考虑以下问题 1.基调应严肃还是轻松 2.基调是支持性还是对抗性 3.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成功的小组基调包括:温暖的严肃而有关怀的、有趣的鼓舞人心的等等。工作者还应该注意相关的应用、座位编排、墙壁的装饰等。 (三)组织和介入的技巧。 1.让自信心低的组员投入一些有话事的“it”的角色感受有能力的经验 2.让充满自信的成员投入一些受指使的角色,使他们明白弱者的心态 3.让组员参与权威的交涉活动,建立面对权威的自信 4.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5.小组发展阶段和///////////////////////////////////// (四)领导技巧 (五)沟通技巧 (六)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七)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 (八)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 1.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 2.注意语言的选择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方案正 式版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背景及理念: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子的加快,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也不断加强。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由

于老年人的孩子很少能常伴左右,导致很多老人觉得很孤独,通过社工开展活动,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认识到每个老人都有他存在的资源和优势,社工应该协助他们去发现和发掘,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老有所用。同工社工开展的活动,既能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放松身心,老有所乐;又能加深老年之家的交流,建立同伴群体的支持系统。 二、活动目标: 1、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2、提高老年的学习能力,如组员手、眼的协调能力。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领导小组的技巧 一、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小组领导者的伦理原则和训练情况都是通过带领小组的过程中具体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体现的。可以说,技巧是小组领导者风格和全面训练的具体反映,也是小组领导者训练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一般说来,要带领好一个小组,以下这些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倾听 积极的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所说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也包括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在小组过程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小组领导者要关心和注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而不仅仅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技巧是: (1)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2)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3)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的反映技巧可以达到双重目的:既能够帮助发言的成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又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了解他。 领导者对小组的反映有三个层次: (1)对某个组员的反映; (2)对两个或更多组员就某一话题的反映; (3)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和阶段的反映。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澄清对小组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组员更好地了解他(她)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澄清,也可以保持小组内沟通的清晰陛,不让混乱的信息造成组员 的疲惫和泄气,从而影响小组的进程和功能。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澄清: (1)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信息 (2)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社工团体游戏(完整版)

圣雅各福群会编著 团队游戏 设计与运用第二版 附56个提升团队效能的趣味游戏 汇智出版 编者序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今时今日,一群人聚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前进,所能产生的动力可以是非常惊人的,也是成功制胜的关键,透过小组体验,个人可以得以成长及发挥潜能;不过,如果团队是一盘散沙,团员间互不信任、互不沟通,甚至相互排挤,也绝对是一场灾难。 游戏是小组生活和团体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恰当的进行游戏活动可以给组员带来欢乐,消除彼此隔膜,促进友谊的建立,刺激学习热情,发挥组员的潜能。 “玩游戏”听起来轻松容易,但要成功带领一个对团队发展有作用的游戏是殊不简单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尝试探讨游戏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同时搜罗了56个具不同功能的常用团体游戏,供小组领袖及导师参考。选择这些游戏的原则是同时兼顾趣味游戏和配合团体发展的需要。 在游戏设计的探讨上,我们相信一个游戏之所以受欢迎,必定有其独特的处理方法才能够产生独特的效果,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特性,便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游戏所引用的益处亦相对有限。故此,本书将游戏依功能简单地分为三大类,即康乐游戏、促进关系游戏与及学习游戏,并分析每一类游戏的特色和要求。假如带领者能明白团队在不同时段的发展需要,又能掌握个别游戏的特质成效,自当得心应手,乐趣无穷。本书同时提供策划及带领游戏技巧的几点意见,事实上,一个良好的游戏设计,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和良好的带领技巧,是难有理想的效果的。 本书是诚意写给各小组团队工作者,包括老师、社会工作者、培训导师、教会团契带领者、学生小组、社团领袖和组织者及企业行政人员参看的,希望成为你们案头上随手拾来都可运用的工具书,协助您和您的团体成长,是本书出版的最大目标。 由于我们经验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偏差错误之处,敬希各前辈先进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冯启民刘远章刘李林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4.doc

小组工作方法与技巧4 第二节领导小组的技巧 一、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小组领导者的伦理原则和训练情况都是通过带领小组的过程中具体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体现的。可以说,技巧是小组领导者风格和全面训练的具体反映,也是小组领导者训练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一般说来,要带领好一个小组,以下这些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积极倾听 积极的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所说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也包括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在小组过程中,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小组领导者要关心和注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而不仅仅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技巧是: (1)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2)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3)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的反映技巧可以达到双重目的:既能够帮助发言的成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又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了解他。 领导者对小组的反映有三个层次: (1)对某个组员的反映; (2)对两个或更多组员就某一话题的反映; (3)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和阶段的反映。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澄清对小组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组员更好地了解他(她)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澄清,也可以保持小组内沟通的清晰陛,不让混乱的信息造成组员 的疲惫和泄气,从而影响小组的进程和功能。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澄清: (1)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信息

小组工作案例范例

小组工作 一、案例背景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成立于1988 年,是一家市属养老福利机构。"一福"集颐养、护理、康复、医疗于一体,是一家综合性的大型养老机构,目前收住近500位老年人。全院分为"四区一部",即颐养区、生活照料区、养护区、医疗区和门诊部,各区都配备24小时的值班护士,为老人们提供全天候的周到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护士们的工作最为辛苦和琐碎,她们都是20多岁的女孩子,为80多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本来就不是一件易事,而长期为老人服务更是增加了她们心理的疲惫和职业的倦怠。因此,社会工作者决定针对该院的年轻护士开展一次减压小组活动。 二、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对小组需求进行分析。从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一是服务对象有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需要释放、需要解决,她们想从小组活动中学到一些方法,用来减轻目前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二是她们对自我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尤其对于“我是护士”这样一个概念并不是非常认同,对自我及未来发展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很担心眼前的

工作问题,但又不知如何解决。三是服务对象从来没有接触 过社工小组活动,对社工小组几乎没有认识。根据访谈内容 分析:她们由于工作内容相近,故存在较多共同的问题,适 合进行小组的学习辅导;由于小组的定位是认知发展性质的,所以能改善她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处世的信念,达到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的目标;小组采取自愿原则,所以来参加小组的护 士没有特别的工作任务都能保证出勤;因为本小组要处理压 力和情绪的问题,所以选取具有共同压力源和情绪困扰的人 参加。因此,本次只选择部分压力源基本一直的护士参加。 从《工作疲馈感量表》的调查结果分析:服务对象需要 在小组中解决的问题题包括:处理负面的工作情绪,与工作 对象和谐相处,减少工作挫败感,提高有效处理工作对象问 题的能力,提高冷静处理工作中面临的情绪困扰问题。从 《情绪健康量表》的调查结果分析:服务对象在参加小组前 一段时间的情绪比较好。 预估问题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 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名称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 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 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 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 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 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 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 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 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 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 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 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 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 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 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 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 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 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 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 问题,通过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 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 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 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 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 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 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 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 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 体利益。 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 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 方面: 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 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低孤 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强 调和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 是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要尊重组员有选择 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组 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 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 调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 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 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 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所形成的 行为适应方式,影响并决 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 足的情况和方式与个体后 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 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的外向者。 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疏 离他人。 ③主动支配型,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制别人。 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乐于追随他人、 受人支配,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 ⑤主动感情型,对他人处处表示喜爱、友善、热心、 同情、亲密。 ⑥被动感情型,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本人则

小组活动游戏知识讲解

游戏 一、非语言交流 游戏规则: 1.将学员分成2人一组,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但是整个介绍期间不得有任何语言形式的交流。2.学员可以使用除语言外的的一切形式,比如动作,表情,手时,画图,目光等等。 3.交谈2分钟,然后让双方口头较少一些采用肢体语言了解到的对方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对照,看看是否属实。 游戏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包括语言上的沟通,还包括各种表情手势等非语言的肢体动作,本游戏将帮助大家在游戏的分为内体会这一点。 1.非语言技巧在谈话中的应用 2.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关讨论: 1.当你用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时候,表达是否准确? 2.你是否很好地理及对方的非语言表达? 3.在表达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是否有信息的丢失和误解,如果有,为什么? 4.怎样才能减少这些信息的丢失? 游戏主要障碍和解决: 1.合适的非语言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意思,而拙劣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反而会阻碍我们沟通。 2.非语言形式的交流不同于语言形式的,他会产生歧义,比如你指一下自己的肚子,说自己饿了,对方可能理解成你肚子疼;你说你困了,对方可能认为你不想理他了。所以这种 交流中往往会闹出很多笑话。 3.利用非语言形式成功交流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彼此的背景和领受程度,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参与人数:2人一组 时间:5分钟 场地:不限 道具:无

游戏2、大怪兽 游戏规则: 1.每组人数在8-15人为好 2.告诉游戏者,他们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我们没有见过的一种怪兽,并模仿它动。3.根据每组的情况规定他们要扮演的怪兽的形态——比如一个9人小组,规定大怪兽有9只脚四只手着地行走 4.给出3~5分钟,组内讨论 5.规定起点和终点,距离不太长 6.宣布比赛开始,各族同时出发,先到终点的为优胜。 游戏目的:锻炼小组的配合能力,锻炼小组的创造力。 游戏的障碍: 1.小组人员较多,行动统一需要一个领导者,不易在活动初期应用。 2.更具不同的小组规定不同的怪兽组成规则,增加趣味性和可行性。 游戏主要危险与注意事项: 如果实在很难完成,可以在搭建过程中适当调整,以免参加游戏者受伤 游戏3、测试记忆力 游戏规则: 1.请组员从身上随即拿出16样物品。 2.将16样物品放在一个4x4的方格板上,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记住物品摆放的位置。 3.选择6样物品拿走,然后请一个组员自告奋勇地上来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物品摆放的次序。4.重复几次,变化摆放的次序,看谁的正确率最高。 游戏目的: 毫无疑问,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属于人类最宝贵的能力。此游戏就是通过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人们认识到记忆和观察的重要性,并为他们进一步培养这些能力。 1.沟通能力, 2.团队合作 3.记忆和观察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技巧

.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领导 1. 有效的小组领导者的特质 (1)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3)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4)敏感与及时的回应。 (5)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与功能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2. 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1)积极倾听。 ①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②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③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结识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3)澄清。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①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的信息。 ②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③请其他的组员帮助澄清 (4)总结。 总结是将散落在交谈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精辟和简洁的语言对那些重要的观点和内容予以陈述。 (5)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 这个演讲要求做到: ①有趣。 ②与小组有关,是小组此时此地所需要的。 ③信息准确、新颖和客观,并且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文化和性别情况。 ④简洁明了。 ⑤令人振奋。 6)鼓励和支持在成长或治疗性的小组,成员们有时害怕透露一些事情会让自己以后觉得后悔。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 、放松的姿态来传达对成员的支持,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7)基调的设定。小组领导者在设计和带领一个小组之前,应该根据主题和对象,对小组的基调有所考虑,如,是严肃性的,还是松弛社交性的;是对抗性的,还是支持性的;是正式的,还

课堂热身游戏(社工小组热身游戏)

课堂热身15个游戏 猜五官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大风吹 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野外可划地固定各人的位置,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 2. 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再吹。 备注: 可「吹」之资料: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带戒指的人、打领带、擦口红的人、有太太的人....。 PS : 小风吹则吹相反的 可怜的小猫 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2. 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3. 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4. 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青蛙跳水 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 2. 由主持人开始说:「一只青蛙」,第二人:「一张嘴」,第三人:「两只眼睛」,第四人:「四条腿」,第五人:「扑通!」第六人:「跳下水」。 3. 继续下个人开始:「两只青蛙」,第二人:「两张嘴」,第三人:「四

只眼睛」,第四人:「八条腿」,第五人:「扑通!扑通!」第六人:「跳下水」.... 备注:这本是喝酒时候,用筷击碗的游戏。看似单纯,但玩的时候,要越说越快,往往是说成「二条嘴」、「四张腿」的笑话。 头脑风暴 形式: 4-6人一组为最佳 类型:讨论类 时间:10分钟 材料: 回形针,可移动的桌椅 场地:教室 活动目的: 给学员练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操作程序: 调查研究表明,创造性可以通过简单实际的练习培养出来。然而,大多的时候,革新想法往往被一些诸如"这个我们去年就已经试过了"或"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的话所扼杀。为了给参与者发挥先天的创造性大开绿灯,我们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的演练。 基本准则: 1. 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 2. 欢迎异想天开(想法越离奇越好)3. 我们所要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4. 我们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有了这些基本概念后,将全体人员分成每组4-6人的若干小组。他们的任务是在60秒内尽可能多地想出回形针的用途(也可以采用其它任何物品或题目)。每组指定一人负责记录想法的数量,而不是想法本身。在一分钟之后,请各组汇报他们所想到的主意的数量,然后举出其中"疯狂的"或"激进的"主意。有时,一些"傻"念头往往会被证实为很有意义的。 有关讨论: *当你在进行头脑风暴时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顾虑? *你认为头脑风暴最适合于解决哪些问题? *你现在能想到的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地方? 猜猜是谁? 简述:藉着猜背后的名字认识对方 人数:不限 场地:不限 道具:一些名片贴纸,或是任何纸加胶带;笔 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游戏方法: 1. 给每个人一张名片贴纸,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 2. 老师收集所有的名片贴纸,然后把每一张贴纸贴在每个人背后(不能是

小组工作活动和技巧

小組工作中運用活動程序的基本原則 工作員須按照組員的需要來設計活動。 工作員不應只留意活動的內容(content)或是活動的製成品, 而須著重進行活動的過程(process)。 在大部份情況下, 工作員須優先照顧小組在維持方面的需要(maintenance needs), 然後才著意事工方面的需要(task needs)。 Go to Top -------------------------------------------------------------------------------- 程序活動在小組工作中的運用 輔助診斷 觀察組員在自由活動中的表現, 可讓工作員了解組員的社交行為和自制能力 工作員可以活動直接了解組員關心的事情。例: 工作員要求每位組員將他感到困擾的問題,寫在咭紙上,不用記名。工作員收集所有咭後, 逐一抽出, 由組員猜該咭是誰寫的,然後探討問題的詳情 每節集會的熱身 工作員在集會開始的階段,用約十分鐘和組員玩一些遊戲作熱身,並集中組員的專注力。建立小組凝聚力 在小組初期玩些互相認識遊戲: 「請朋友」、「二手介紹」、「我」(可參考Gamester s’ Handbook, Games for Trainers, 團體領導者訓練實務等書) 在小組集會中玩些要求合作的遊戲: 「解人結」、「人造金字塔」(可考參The cooperative sports & games book; 集體遊戲縱橫等書) 作為治療的工具 讓自信心低的組員投入一些有話事權的“it” 角色(例: 「先生話」中的「先生」) 感受有能力的經驗 讓充滿信自的組員投入一些受指使的“it” 角色(例:「馬騮搶球」中的「馬騮」),使他們明白弱者的心態 玩遊戲時要遵守遊戲規則,讓組員學習守規則和接受失敗,例: 「三、六、九」,「層層疊」遊戲可訓練有情緒困擾的組員學習「輪流」、專注、有自制地競爭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