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疾病分类

(一)编码查找方法、主导词查找方法

第一步:确定主导词;

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

第三步:核对编码。

确定主导词有九种方法:

1.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被置于诊断术语尾部;

2.疾病的病因常可作为主导词,不过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但不能作为主导词,因此

要以临床表现作为主导词;

3.以人名、地名命名的疾病(包括综合症)可以直接查找

4.寄生虫病直接查“侵染”;

5.“综合症”可以直接作为主导词,但以下的修饰词不含有人名、地名;

6.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要按全名称查找(去除明显的修饰词),如果查不到可以

将“病”作为主导词;

7.第15章妊娠、分娩、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妊娠阶

段的并发症主要以“妊娠”作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主导词主要以“妊娠”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

8.损伤如果指出了类型如:脱位、撕裂,就要以损伤的类型为主导词,如果指出的是砍

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口”为主导词,没有指出任何情况的以“损伤”为主导词;

9.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部位作为被修饰词时,可作主导词。

10.ICD—10三部分索引常见主导词:

疾病和损伤性质索引:常采用医学术语、名词或形容词、疾病的临床表现词汇为主导词。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采用药物和化学制剂的名称为主导词。

(二)基本编码规则

1、单一编码与多数编码:统计报表只要求一个主要编码,三级医院至少采用5个疾病诊

断编码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编码才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编码级别:有亚目的必须编码至亚目。统计报表只要求编码到亚目。ICD-10中有一些

类目没有亚目编码,如:新生儿破伤风(A33),这时只有编码至类目。对三级医院要求编6位数扩展码,对于手册中没有的疾病编码各医院可以采用临时增加六位数编码。

3、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则上按急性病编码,但对于一些在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

的,仍将按慢性病编码。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要编码于:(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中)。

4、怀疑诊断:在病人出院后仍不能做出肯定诊断时,按下列方法处理:

①只有一个怀疑诊断,要假定为实际情况编码,如可疑肝炎,按肝炎编码。

②当一个症状或体征后面跟随一个和多个怀疑诊断时,只编症状或体征码,怀疑诊断

可视情况编码或不予编码。

5、晚期效应(后遗症):

①定义:指疾病本身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着某些影响身体情况的症状、体征。在ICD—10

中,后遗症的类目都有定义性说明,可归纳为:

A、医生诊断特指为后遗症、晚期效应、陈旧性、静止性、非活动性的疾病。

B、某些疾病情况在发病一年以后的残留表现。晚期效应类目:

B90-B94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

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

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

脑血管病后遗症

O97 由于直接产科原因后遗症的死亡(这

是死因编码)

T9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其他后果的后

遗症

Y85-Y89 外因的后遗症导致的疾病和死亡(外

因编码)

晚期效应编码原则:在医院疾病分类中的规定

①要优先编码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②当没有指出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又不能获得进一步的说明时,后遗症可以作为主要

编码。

(三)主要疾病诊断选择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疾病诊断的要求,影响疾病编码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病因+病理+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的核心成份:

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医师在填写诊断名称时,要尽量将上述的成份描述清楚,才能保证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

总则:突出治疗的疾病(住院原因)

选择在本次医疗事件中治疗的疾病,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为主要诊断。

主要诊断选择的一般规律:

本科疾病在前,他科疾病在后;

治疗疾病在前,未治疾病及陈旧性情况在后;

严重疾病在前,轻微疾病在后;

原发疾病在前,继发疾病(并发症)在后;

急性疾病在前,慢性疾病在后;

后遗症在前,原手术或疾病在后;

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前,其他疾病在后;

传染性疾病在前,其他疾病在后;

罕见病例在前,其他疾病在后;

病因疾病在前,症状、体征在后;

住院时间长的在前,住院时间短的在后。

2、对于复杂诊断的主要编码选择

①如果病因诊断能够包括一般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为主要诊断。

②如果临床症状不是病因的常规表现,而是疾病某种严重的后果;是疾病的发展的某个阶段,那么要选择这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但不能选疾病的终未情况(呼吸衰竭)为主要诊断。

3、对已治和未治疗疾病,选择已治疾病为主要诊断。

4、治疗结束时仍未确诊,那么症状、体征或异常发现可以作为主要诊断。

注意:症状、体征和不明确的情况一般不能作为主要诊断,当确无其他诊断时,症状、体征才可以作为主要诊断。

5、因怀疑诊断住院,在出院时仍没有确诊,怀疑诊断要按肯定诊断编码,而经检查后排除的可能情况要分类到(对可疑疾病和情况的医疗观察与评价)。

在做索引时必须用某种方式标明它不是肯定诊断,这样在检索时才能与其他肯定诊断的病例区别开来。

6、当多个诊断没有一个更为突出,而多诊断又可分类到被称为“多发——”的类目时,选择“多发——”为主要编码,而对所列出的逐个情况可加用附加编码。这样的编码主要用于与HIV 病有关的情况以及损伤和后遗症。

7、当两个疾病或一个疾病伴有相关的并发症,而此时有合并编码的要选择合并编码作为主要编码,不能分开编码。

8、后遗症的类目:

是用来指出不复存在的情况是当前正在治疗疾病的原因。主要编码要选择这个正在治疗的疾病,后遗症编码可以作为附加编码。

9、急慢性情况: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有合并编码的选择合并编码为主要诊断;没有合并编码的,而且索引中对急慢性情况有分别编码,则选择急性编码为主要诊断。

10、损伤主要诊断选择:

①多处损伤要以综合编码为主要编码,对于逐个损伤情况可作为附加编码。

②内部损伤伴有浅表性损伤或开放性伤口时,以内部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③颅骨和面骨骨折伴随有颅内损伤,以颅内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④颅内出血伴随有头部其他损伤,以颅内出血为主要编码。

⑤骨折伴随有同一部位的开放性伤口,以骨折为主要编码。

11、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主要诊断选择

本章要选择影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处理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作为主要编码。

①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伴有绝育,选择绝育为主要诊断。分娩伴有绝育,选择分娩的并发症为主要诊断。

②产科的诊断常常是多个,在选择主要诊断时要注意突出统计报表序号的疾病。

③当产科病人进行了某种操作(剖腹产,产钳分娩),如果指出了操作原因,则要这个原因作为主要编码,操作按手术分类进行编码。只有当未提及操作的原因时,操作才能作为主要编码。

12、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

①原发肿瘤伴有转移:首次就医,选择原发肿瘤为主要诊断,否则按治疗的情况选择。

②未指明原发部位的继发性肿瘤,选择继发性肿瘤为主要编码。

③肿瘤的化疗或放疗:如果是首次就诊,按上述原则或选择。如果是再次住院进行维持性治疗,选择化疗或放疗的情况为主要诊断。病人在化疗或放疗期间死亡的,则要选择肿瘤编码为主要编码。

(三)修饰规则

1、其他诊断被记录为主要诊断,而主要诊断却被记录为其他诊断。当一个次要的或长期存在的疾病、伴随的疾病被记录为主要诊断,而另一个更重要的,与病人接受治疗专科相关的诊断被记录其他诊断,则要选择后者。

2、主要诊断栏中有几个诊断名称:

几个独立的疾病诊断被同时列于主要诊断中,而病案记录中又指出其中之一为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疾病,选择这个疾病为主要诊断。

3、记录为主要诊断的名称是其他诊断所表现的症状或体征,则选择其他诊断为主要诊断。

4、突出疾病的特异性

选择更能说明疾病病因、性质、部位等情况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5、主要诊断的取舍

①若记录的症状或体征可能是由于两个疾病中的某一个所引起时,则选症状或体征状为主要诊断。

②当怀疑症状或体征是某个可疑诊断的表现时,选择症状或体征为主要诊断。

③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被描述为主要诊断而又无法认定哪一个是主要治疗的疾病时,选择首先提到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1.主病划分:

①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时,以收治的主要疾病为主。

②急性疾病与慢性病,以急性病为主。

③外伤、中毒与其他疾病,以外伤、中毒为主。

④严重病症与较轻疾病,以严重疾病为主。

⑤原发病与并发病,以原发病为主。

⑥患有两种以上病情相似疾病时,以报表中列出的疾病为主。

⑦同时患有跨科病症时,以收治科病症为主。

2.转科病人的疾病统计

①同种疾病转科者,按这个疾病统计。

②转入病人患有两种不同疾病者,按收住院科室的疾病统计。

③因误诊转科者,按确诊后的疾病统计。

3、几项特别规定

①除因本次住院是由外伤引起者外,其余骨、关节、肌腱、滑膜等损伤性疾病,应归入M编码。

②女性乳腺炎,产后引起的归入O编码中,否则归入N编码中。

③新生儿疾病,均归入P编码。新生儿菌痢归入传染病中,新生儿畸形归入Q编码中。

④除先天性肠梗阻归入Q编码病外,其他肠梗阻均归入K编码中。

⑤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归入眼病小计中。

⑥男、女生殖器病均不包括性病(传染病)。

4.疾病统计中易分错的几种疾病

①痔:易错划分为消化系统,应归入循环系统中。

②墨痣:易错归为皮肤病,应归入良性肿瘤中。

③风湿热:应归入循环系统中。

④结核瘤和动脉瘤:易错划为良性肿瘤,分别应归为其他结核病和循环系统中。

⑤脚气病:易错划为皮肤病(足癣应归入皮肤病),应归为营养缺乏病。

⑥原因不明的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应归入内分泌、营养缺乏及代谢病中。

⑦子宫颈(会阴、阴道)Ⅲ级发育不良:易错划为泌尿生殖系统,应分类于原位癌。

手术与操作

编码查找方法

手术编码操作方法与疾病编码方法基本相同。

第一步:确定主导词;

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

第三步:核对编码。

选择主导词是手术操作分类编码的关键。要求编码员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并对手术方式有所了解,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医学英语,这将有利于正确选择主导词。

(一)手术编码查找方法

1、确定主导词

主导词通常指出所进行操作的类型,并不涉及相关的解剖部位,其主要形式:

基本手术方式(切除术、修补术、缝合术)。

手术部位结合基本术式的形式。

英文专有名词(人名)或音译名命名的手术。

①要以手术方式或操作方法为主导词,位置一般是置于整个术语的尾部。

②切开术、切除术、造影术、成形术、缝合术、……镜检查等常常可以按全名直接查找,

③以人名命名的手术可以直接查人名或手术方式,也可直接以手术为主导词查找。

2、通过索引查找编码

索引中查找编码的方法与ICD—10基本相同。

3、在类目表中核对编码

要注意章、节、类目或亚目中的“注释”、“包括”与“不包括”等解释。它有可能提示手术操作编码需要改变

(二)手术操作名称与编码的关系

手术操作名称的构成:

(范围)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

基本成份(核心轴心):部位+术式

阑尾切除术 (范围)部位+术式

肺部分切除术 (范围)部位+术式

肛门瘘关闭术 (范围)部位+术式+疾病性质

垂体腺瘤切除术,经额

(范围)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

针刺术式

(三)常见的主导词转换

1、切开术:可以用“切开”做主导词的手术包括:引流术、异物取出术、探查术、减压术、穿刺术、切断术、取出术、清除术、脓肿去除术、血肿去除术等。

2、修补术、建造术、成形术、再造术、整形术、重建术、矫正术、扩张术、裂伤缝合术、闭合术、造瘘术、松解术、移植术等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眼睑内翻矫正术,用“矫正术”做主导词查找不到编码,则转换为主导词“修补术”。

3、分流术、搭桥术、吻合术互为交叉索引

与编码有关的其他问题

1、索引中的指示词“见”和“另见”

索引中无论是主导词还是修饰词后,如果遇到“见”,表示需要按提供的主导词重新查找编码。

在索引中遇到“另见”的指示词,该条目一定提供了相关的编码,如果这个编码的内容不符合要求,此时才需要按提供的主导词重新查找。

2、内窥镜检查与治疗的三种不同处理方式:

①单纯内窥镜检查:以“内窥镜”为主导词查找,按内窥镜检查分类。

②内窥镜伴有活组织检查:要以活组织检查为主进行分类,单纯的内窥镜检查可作为附加编码。

③内窥镜检查伴有治疗:按切除术或破坏术查找,不能查内窥镜检查。

3、病损切除术

病损切除的手术范围很小,不累及正常组织,因此,要区分一般病变和恶性肿瘤的病损切除术。

但对恶性肿瘤的切除术,要在明确手术切除的范围后,再进行编码。肿瘤的切除术不仅仅是病损的切除,而且可能是器官部分或全部的切除,有些恶性肿瘤的手术还包括对周围组织的切除。

4、关于肿瘤

(1)假定分类:是分类学中重要的方法,它一般是根据临床上多数发生情况而假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找出明确的结果,不使用假定分类规则。

如果肿瘤切除有多种方式,而且医师没有指出具体是哪一种时,将假定为“病损切除术”进行编码。如果是恶性肿瘤,而且发生的部位在手术时至少要做该器官的全切术,则分类到该器官的切除术中,

(2)肿瘤根治术:ICD-9-CM-3索引中很少出现根治术。

肿瘤根治术的编码方法:

①根治术要以“切除术”为主导词查找,部分名称可以直接查到编码。索引中查不到编码的,要按该器官的全切术进行编码。

②如果某器官未做器官移植时不适于全切术,则按该器官的大部(或部分)切除术分类。

最新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疾病分类 (一)编码查找方法、主导词查找方法 第一步:确定主导词; 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 第三步:核对编码。 确定主导词有九种方法: 1.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被置于诊断术语尾部; 2.疾病的病因常可作为主导词,不过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但不 能作为主导词,因此要以临床表现作为主导词; 3.以人名、地名命名的疾病(包括综合症)可以直接查找 4.寄生虫病直接查“侵染”; 5.“综合症”可以直接作为主导词,但以下的修饰词不含有人名、 地名; 6.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要按全名称查找(去除明显的修饰词), 如果查不到可以将“病”作为主导词; 7.第15章妊娠、分娩、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 为三个阶段,妊娠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妊娠”作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主导词主要以“妊娠”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 8.损伤如果指出了类型如:脱位、撕裂,就要以损伤的类型为主导 词,如果指出的是砍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

口”为主导词,没有指出任何情况的以“损伤”为主导词; 9.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部位作为被修饰词时,可作主导词。 10.ICD—10三部分索引常见主导词: 疾病和损伤性质索引:常采用医学术语、名词或形容词、疾病的临床表现词汇为主导词。 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采用药物和化学制剂的名称为主导词。(二)基本编码规则 1、单一编码与多数编码:统计报表只要求一个主要编码,三级医院 至少采用5个疾病诊断编码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编码才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编码级别:有亚目的必须编码至亚目。统计报表只要求编码到亚 目。ICD-10中有一些类目没有亚目编码,如:新生儿破伤风(A33),这时只有编码至类目。对三级医院要求编6位数扩展码,对于手册中没有的疾病编码各医院可以采用临时增加六位数编码。 3、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则上按急性病编码,但对于一些在治疗中没 有其他特异性治疗的,仍将按慢性病编码。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要编码于:J44.1(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中)。 4、怀疑诊断:在病人出院后仍不能做出肯定诊断时,按下列方法处 理: ①只有一个怀疑诊断,要假定为实际情况编码,如可疑肝炎,按 肝炎编码。 ②当一个症状或体征后面跟随一个和多个怀疑诊断时,只编症状

医疗机构经营性质分类管理审核

医疗机构经营性质分类管理审核 (非行政许可) 一、项目概述 1、办理单位:成都市卫生局(中医局) 2、办理窗口: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卫生局窗口 3、办理时限:承诺时限10个工作日 4、收费标准及依据:不收费 5、联系电话:、、、 6、投诉电话:、 二、审批依据 1、国务院体改办等8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号,2000年2月21日)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卫医发[2000]233号,2000年7月18日) 三、申请条件 成都市卫生局(中医局)设置审批或登记注册拟变更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 四、办理流程 1、申请人持申请材料向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卫生局窗口提交申请,由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初审,对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要求的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全部材料,补正后受理;

2、市卫生局在承诺时限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许可;不许可的,书面说明理由。 五、申请材料(均一式二份)(所有提交的材料需加盖公章并装入标准档案袋中) 注:申请资料应用A4纸打印(图纸除外),逐页加盖公章,按次序装订;提交的材料为复印件的,均应在复印件上写明“系原件复印”,并加盖单位公章。申报资料的各项内容应真实、完整、清楚,不得涂改。未取得公章的企业在提供的资料上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非申请人本人前来办理的,办事人员应提供申请人委托书。 (一)医疗机构经营性质审核: 新设置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审批与设置医疗机构许可同时申报审批。 (二)医疗机构变更经营性质: 1、医疗机构变更经营性质的申请;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审批表》(附表1); 4、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医疗机构投资渠道的说明及投资总额; 6、医疗机构资信证明(申请经营性质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者须加盖设置申请事业单位财务专用章和主管部门公章,或申请设置民办非企

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 ICD-9与ICD-10区别 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其次,ICD-10 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I 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 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

ICD的分类原理 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当对一个特指的疾病名称赋予一个编码时,这个编码就是唯一的,且表示了特指疾病的本质和特征,以及他在分类里的上下左右联系。 ICD的使用方法 (1)ICD的分类编码查找 疾病分类编码的操作方法,基本上可分为4个步骤: (1)首先要确定主导词,相当于在图书馆中检索时所用的主导词。 (2)确定主导词后,在字母索引中(第三卷)查找编码。 (3)把查到的编码在类目表中(第一卷)核对编码,看是否正确。 (4)对于肿瘤的编码操作,由于要求有两个编码,所以要再次操作。 (2)主导词的选择 主导词的确定是编码操作环节中重要的一步,其选择方法有以下几条: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及手术操作的分类编码 疾病、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应按卫生部“卫医[2001]286号”文件执行,首页中的出院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一 10)编码,手术操作按(ICD一9一cM一3)编码。 (一)编码人员要求 1、必须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一9一CM 一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技能。 2、接受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 一9一CM一3)培训。 3、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4、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5、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经常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二)编目工作要求 1、建立国际疾病分类(ICD—l0)和手术操作(ICD一9一CM一3)系统库。 2、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每章节的编码规则、注释和定义。 3、每份病案首页中的出院诊断和手术名称必须按要求编码并签名。 4、对疑难病、少见病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确保编码

的准确。 5、对主次诊断不清,手术名称不正确、诊断术语不全或遗漏,应及时通知医师修改、补缺后再编码。 6、掌握各种术式的内涵,对新术式应用扩展码加以补充,以弥补(ICD一9一CM一3)原著编码的不足。 7、编目的准确率大于95%。 8、在编码中要结合第一卷核对,重点看第一卷中包括与不包括的注释及指示性说明,采用多编码方法,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完整性。 (三)编码的原则 遵循(ICD一9一CM一3)、(ICD—l0)编目的总规则: 1、单一编码和多编码:医院各种报表均采用单一编码,对于因其他目的使用疾病分类的情况一般采用多编码方法,要求必须对3个疾病诊断和2个手术操作名称进行编码。 2、编码级别:(ICD一9一CM一3)、(ICD一10)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如有亚目、细目者必须编码至亚目或细目(对于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细目必须使用),(ICU一10)前3~4位数有统一要求,3位数编码是核心分类,5—6位数可根据需要而扩展。 3、星剑号编码系统:星剑号双重分类涉及统计编码的选择,由于剑号编码是明确的病因编码,要严格选择剑号编码为统计编码,星号编码是附加编码,要求一起使用,剑号

国际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编码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编码培训考试题 一填空(3 0分) 1.双重分类指星号和剑号编码。剑号表示疾病的原因,星号表示疾病的临床表现。 2.在编码中,如果遇到编码尾数为.9时,都是说明疾病资料不够完整。 3.负有医疗、研究、教学任务的医院或者三级医院都应尽量将所有影响患者医疗的情况进行编码,至少要编码5个疾病诊断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除非患者没有存在那么复杂的疾病情况。 4 .肿瘤编码包括部位编码和形态学编码。形态学编码的特点是有M字母并在其后跟随4个数字,然后是一斜线加一个数字。 5.多处损伤应以最严重的损伤作为主要编码,其他损伤则尽可能采用多数编码的原则逐个编码。当多处损伤不能确定哪一处损伤更严重时,以综合编码作为主要编码。 6 .在手术与操作之间,主要编码一般是选择与主要疾病有关的手术作为主要编码。在治疗与检查之间,一般要采用治疗作为主要编码。二选择(15分) 1.对病例主要诊断的指定,应由医治患者的A负责填写于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栏内(列为第一条) A临床医师E主治医师C主任医师D进修医师 2.C的编码在医院中应不被使用,否则说明医师对患者做人 工流产的目的不明确,同时也反映出医院的管理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编码人员的水平。

A计划生育性流产O 04 E自己不要的流产O 05 C未特指原因的流产O 06 D其他特指原因的流产O 05 3.消化道间置手术至少要编码的个数是E A二个E三个C四个D五个 4.复发癌指经过手术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后再次发生的肿瘤,在编码时按E处理。 A继发癌E原发癌C恶性变D复合癌 5.构成手术名称的主要成分主要有D A (范围)部位+术式 E (范围)部位+术式+入路 C (范围)部位+术式+入路+麻醉方式 D (范围)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 三判断(1 5分) 1 .糖尿病的并发症需要指出糖尿病的性质才能准备编码。“ 2.在手术与操作之间,主要编码一般是选择与主要疾病相关的手术作为主要编码,在治疗与检查之间,一般要采用操作作为主要编码。X 3.在本次医疗事件中,选择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 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诊断作为患者的主要诊断。" 4.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

卫生机构分类代码

关于发放《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的通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卫生行业统计管理,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发放〈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的通知》 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代码证》(以下简称《分类代码证》)。为了使该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分类代码证》是卫生机构的“身份证”,是卫生机构合法性、区域属性、经济属性、机构类别和分类管理类型等的标志,其相关信息更是卫生统计的基本依据和分类标准。发放《分类代码证》,不仅能使各区市摸清区域内卫生机构状况,还能进一步甄别和确定卫生机构的真实“身份”,同时也使卫生机构自身明确其基本属性,对于加强和规范卫生统计全行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机构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认真搞好组织协调,安排专门科室和人员做好资料汇总及审核工作,并协调有关科(室)积极参与配合,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 二、《分类代码证》发放范围及原则 (一)范围:除下列二类机构外的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卫生社会团体,均应申办《分类代码证》。 可不申办《分类代码证》的机构为: 1.卫生行政机关; 2.军队编制内卫生机构。 (二)原则: 1.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执业机构数发放《分类代码证》; 2.其它卫生机构能够提供法人单位登记证书(由民政、工商行政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发放)的,均应发放《分类代码证》。 三、《分类代码证》申报、审核流程 (一)上报申报资料 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依据属地原则向本区卫生局申办《分类代码证》,并递交以下资料: 1.《分类代码证》申报表(详见附件1); 2.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血站提供《血站执业许可证》复印件、中心血库提供《中心血库采供血许可证》复印件、单采血浆站提供《采供血浆许可证》复印件、其它卫生机构和卫生社团提供民政、工商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登记批准证书复印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二)注意事项 1.组织机构代码:现已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其卫生机构组织代码号填写务必与证号相符。未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卫生机构,可填写PDY 开头的临时码。 2.机构属性代码:卫生机构的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要依据有关文件正确填写,不能互相矛盾。 3.补填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等信息。直报系统已增加电话号码审核条件,固定电话不得超过8位数字(不填区位码)、允许填11位手机号。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付费方式:□ 住 院 病 案 首 页 健康卡号: 第 次住院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 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Y/M/D) 国籍 民族 新生儿出生体重 克 新生儿入院体重 克 出生地 省 市 县(区) 籍贯 省(区.市) 市 身份证号 职业 婚姻 □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 现住址 省 市 县(区) 电话 邮编 户口地址 省 市 县(区) 邮编 工作单位及地址 单位电话 邮编 联系人姓名 关系 地址 电话 入院途径 □ 1.急诊 2.门诊 3.其他医疗机构转入 9.其他 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入院科别 病房 转科1. 年 月 日 时转 科 2. 年 月 日 时转 科 3. 年 月 日 时转 科 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出院科别 病房 实际住院 天 门(急)诊诊断 疾病编码 门(急)诊医生 出院诊断 疾病编码 入院病情 有 临床 未确定 情况 不明 无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病例分型□ A 一般 B 急 C 疑难 D 危重 临床路径病例□ 1.是 2.否 抢救 次 成功 次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疾病编码 病理诊断: 病理号 疾病编码 药物过敏 □1.无 2.有,过敏药物: 死亡患者尸检 □ 1.是 2.否 血型 □ 1.A 2.B 3.○ 4.AB 5.不详 6.未查 Rh □ 1.阴 2.阳 3.不详 4.未查 科主任 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责任护士 进修医师 实习医师 编码员 病案质量 □ 1.甲2.乙3.丙 质控医师 质控护士 质控日期 年 月 日

十八种重点手术及ICD-9-CM-3编码内容

十八种重点手术及ICD-9-CM-3编码内容 参考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 一、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81.51全部髖关节置换 双股骨头和髋臼用假体置换 髋关节全部重建术 另编码:任何明确类型轴面(00.74—00.78) 81.52髖关节部分置换 双极内用假体 另编码:;任何明确类型轴面(0074-00.78) 81.53关节置换修正术NOS 髋置换修正术,未指出替换的成分,(髋臼的,股骨的或两者)另编码任何: 去除填充物(水泥)(关节)(84.57) 任何明确类型轴面(00.74-00.78) 不包括:髋置换修正术,特指成分(00.70-00.73) 81.54全部膝关节置换 双间隔的 部分膝置换 三间隔的

单间隔的(半关节) 81.55膝关节置换修正术NOS 另编码:去除任何填充物(水泥)(关节)(84.57) 不包括:膝关节固定术(81.22) 膝置换修正术,特指成分(00.80-00.84) 二、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9-CM-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03.01去除椎管异物 03.02椎板切除术部位再切开 03.09椎管其他探查术和减压术 减压术椎板切除术椎板切开术 80.50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未特指的未特指切除术或破坏术 80.51椎间盘切除术 推间盘切除术 去除疝出的髓核 颈的 胸的 腰(腰骶部)的 椎板切开或半椎板切除的椎间盘切除术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

附录 1.相关标准 1.1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 1.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卫生机构(组织)的分类原则、分类、代码结构及编码方法等。 2)本标准适用于卫生行业管理、卫生机构分类、卫生统计与信息咨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登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 卫生机构(组织)定义 卫生机构(组织)是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卫生单位和卫生社会团体。不包括卫生行政机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所属卫生机构(组织)。 4. 分类原则 1)分类原则参照GB/T4754和其他有关国家标准。 2)按照国内通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同质性原则划分机构类别。 3)与我国现阶段卫生机构发展状况相适应。 4)医疗机构分类参照1994年国务院第149号令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配套文件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5. 卫生机构分类 卫生机构按行政区划、机构登记注册类型、卫生机构(组织)类别和机构分类管理四类属性分类。 1)行政区划和机构登记注册类型完全引用国家标准和通用统计分类。 2)卫生机构(组织)类别系卫生机构分类的主体。卫生机构(组织)按 类别分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检验(监测、检测)所(站)、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健康教育所(站)、其他卫生机构和卫生社会团体16大类,大类下面根据需要再划分为中类和小类。 3)机构分类管理划分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其他卫生机构三类。 6. 卫生机构代码 1)代码结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包括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13位机构属性代码。机构属性代码由行政区划代码(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四部分组成。卫生机构代码表示形式如下: 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属性代码 XXXXXXXX - X XXXXXX XX XXXX X 本体代码_____| | | | | | |___机构分类管理代码

国际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编码培训考试题11

国际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编码培训考试题一填空(30分) 1.双重分类指和编码。表示疾病的原因,表示疾病的临床表现。 2.在编码中,如果遇到编码尾数为.9时,都是说明。 3.负有医疗、研究、教学任务的医院或者三级医院都应尽量将所有影响患者医疗的情况进行编码,至少要编码个疾病诊断和个手术操作名称,除非患者没有存在那么复杂的疾病情况。 4.肿瘤编码包括编码和形态学编码。形态学编码的特点是有字母并在其后跟随个数字,然后是一斜线加一个数字。 5.多处损伤应以作为主要编码,其他损伤则尽可能采用的原则逐个编码。当多处损伤不能确定哪一处损伤更严重时,以作为主要编码。 6.在手术与操作之间,主要编码一般是选择作为主要编码。在治疗与检查之间,一般要采用作为主要编码。 二选择(15分) 1.对病例主要诊断的指定,应由医治患者的负责填写于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栏内(列为第一条) A临床医师B主治医师C主任医师D进修医师 2.的编码在医院中应不被使用,否则说明医师对患者做人工流产的目的不明确,同时也反映出医院的管理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编码人员的水平。 A计划生育性流产O04B自己不要的流产O05C未特指原因的流产O06D其他特指原因的流产O05 3.消化道间置手术至少要编码的个数是 A二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4.复发癌指经过手术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后再次发生的肿瘤,在编码时按处理。 A继发癌B原发癌C恶性变D复合癌 5.构成手术名称的主要成分主要有 A(范围)部位+术式B(范围)部位+术式+入路C(范围)部位+术式+入路+麻醉方式D(范围)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 三判断(15分) 1.糖尿病的并发症需要指出糖尿病的性质才能准备编码。 2.在手术与操作之间,主要编码一般是选择与主要疾病相关的手术作为主要编码,在治疗与检查之间,一般要采用操作作为主要编码。 3.在本次医疗事件中,选择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疾病分类 (一)编码查找方法、主导词查找方法 第一步:确定主导词; 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 第三步:核对编码。 确定主导词有九种方法: 1.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被置于诊断术语尾部; 2.疾病的病因常可作为主导词,不过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但不能作为主导词,因此 要以临床表现作为主导词; 3.以人名、地名命名的疾病(包括综合症)可以直接查找 4.寄生虫病直接查“侵染”; 5.“综合症”可以直接作为主导词,但以下的修饰词不含有人名、地名; 6.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要按全名称查找(去除明显的修饰词),如果查不到可以 将“病”作为主导词; 7.第15章妊娠、分娩、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妊娠阶 段的并发症主要以“妊娠”作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主导词主要以“妊娠”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

8.损伤如果指出了类型如:脱位、撕裂,就要以损伤的类型为主导词,如果指出的是砍 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口”为主导词,没有指出任何情况的以“损伤”为主导词; 9.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部位作为被修饰词时,可作主导词。 10.ICD—10三部分索引常见主导词: 疾病和损伤性质索引:常采用医学术语、名词或形容词、疾病的临床表现词汇为主导词。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采用药物和化学制剂的名称为主导词。 (二)基本编码规则 1、单一编码与多数编码:统计报表只要求一个主要编码,三级医院至少采用5个疾病诊 断编码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编码才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编码级别:有亚目的必须编码至亚目。统计报表只要求编码到亚目。ICD-10中有一些 类目没有亚目编码,如:新生儿破伤风(A33),这时只有编码至类目。对三级医院要求编6位数扩展码,对于手册中没有的疾病编码各医院可以采用临时增加六位数编码。 3、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则上按急性病编码,但对于一些在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 的,仍将按慢性病编码。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要编码于:(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中)。 4、怀疑诊断:在病人出院后仍不能做出肯定诊断时,按下列方法处理: ①只有一个怀疑诊断,要假定为实际情况编码,如可疑肝炎,按肝炎编码。

病案首页手术及操作编码要点汇总

病案首页手术及操作编码要点汇总 在DRGs应用中,主要手术及操作与主要诊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直接用于DRGs 分组的核心信息,是区分ADRGs的重要依据。因此,主要手术操作的选择和编码对分组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病案首页手术及操作填写规则,实例讲解手术及操作的编码要点。 一、广义手术包括: 1、外科手术(通常在手术室完成的); 2、内科非手术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 3、实验室检查及少量对标本诊断性操作。 二、主要手术与操作的选择原则 1、针对主要诊断疾病而施行的手术和操作; 2、风险最大、难度最高、花费最多的手术和操作; 3、手术与操作之间,以手术为主;以治疗性操作为主; 4、多个手术与操作,以手术目的为主。 三、病案首页填写手术及操作顺序 1、主要手术或操作:应与主要诊断相对应; 2、其他手术及操作: (1)手术优先,依日期顺序逐一填写; (2)操作在后,依日期顺序逐一填写; (3)治疗性操作在前,诊断性操作在后,依日期顺序逐一填写。 四、影响手术及操作编码的因素 手术及操作名称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可能影响到编码,构成手术名称的主要成分有: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 例如: 阑尾切除术——部位+术式 肺部分切除术——部位+术式 肛门瘘关闭术——部位+术式+疾病性质 垂体腺瘤切除术,经额针刺——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 1、解剖部位——手术核心部分 例1: 肺癌切除术 肺病损切除术32.29--开放,32.2003--胸腔镜的 肺节段切除术32.39--开放,32.30--胸腔镜的 肺叶切除术32.49--开放,32.41--胸腔镜的 全肺切除伴纵隔淋巴结清扫32.59--开放,32.50--胸腔镜的 例2: 肝癌切除术 肝病损切除术50.29 肝叶切除术 50.3 全肝切除术 50.4 肝移植50.5 另编:与供者有关的活体移植(有亲缘关系)00.91

国际疾病分类能力认证考试

2009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国际疾病分类技能水平考试(一) 一、填空 1. 其他和未特指传染性病因的肠炎、胃肠炎原分类于K5 2.9。新版ICD-10将其分类于A09。 2. 疾病分类轴心是分类的尺度(标准),它取自于疾病的某一种特征。 3. 编码时对病案进行分析,最低限度应当分析的部分包括病案首页、出院摘要、手术报告、病理组织学报告等。 4.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此章最佳主导词分别是妊娠、分娩、产褥期。 5. ICD-10有的肿瘤部位编码在索引的形态学编码之后直接列出,他们是无法区分部位的肿瘤、不区分部位的肿瘤、特殊组织的肿瘤和某些未指出部位的肿瘤。 6. 我国对围生期的规定是从妊娠的第28周开始至产后的7整天结束。 二、选择题(共5分,每题1分) 1、归类于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一章的是(B) A、肾功能实验异常 B、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C、血糖水平升高 D、颅内占位性病变 2、禽流感性肺炎被分类于(B) A、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B、呼吸系统疾病 C、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 D、消化系统病 3、第二版ICD-10的各章排列是(C) A、严格按照英文字母排序 B、完全打乱字母排序

C、个别章没有按字母顺序排列 D、与第一版一样排序 4、“骨疡型中耳炎”的主导词查(D) A、中耳炎 B、耳炎 C、炎 D、骨疽 本题要求掌握:“中耳炎”的分类及主导词 5、臵入血管支架的血管根数的编码可以(B) A、作为主要编码 B、作为附加编码 C、省略编码 D、只作冠状血管的附加码 本题要求掌握:手术分类00.4的编码原则。适用于冠状血管和周围血管,要与其他操作编码共同使用,只能作附加编码,说明臵入支架的根数。 三、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 1、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需要编附加码说明感染的病原体。(√) 本题要求掌握:类目B95-B97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的编码原则,作为附加编码补充说明感染的病原体。 2、组织和器官的活组织检查应分类于第十七章各种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本题要求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活组织检查分类方法 3、所有药物制剂的使用都可以编码于ICD-9-CM-3中的00.1药物制剂的类目(×) 本题要求掌握:ICD-9-CM-3中00.1的适用范围。 4、起源于原发部位的癌统称为原发癌(×) 本题要求掌握:原发癌、原位癌的定义及区别。 原发癌:起源部位的癌,癌细胞可向基底膜及周围组织浸润,其细胞可以转移。原位癌:起源的表浅部位,细胞没有基底膜的浸润,但有恶性改变。

国际疾病分类手术码(ICD-9-CM-3)使用手册

陕西省 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ICD-9-CM-3使用手册 陕西省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

目录 类目表ICD—10码第一章操作和介入00.000—00.932 第二章神经系统手术01.011—05.811 第三章内分泌系统手术06.011—07.991 第四章眼的手术08.011—16.981 第五章耳部手术18.011—20.992 第六章鼻、口、咽手术21.001—29.921 第七章呼吸系统手术30.000—34.991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手术35.001—39.984 第九章血液和淋巴系统手术40.001—41.991 第十章消化系统手术42.011—54.994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手术55.011—59.961 第十二章男性生殖器官手术60.001—64.984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器官手术65.001—71.802 第十四章产科操作72.001—75.922 第十五章肌肉骨骼系统手术76.011—84.931 第十六章体被系统手术85.001—86.931 第十七章各种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87.011—99.971

第一章操作和介入

00.000 治疗性超声 00.010 头和颈部血管治疗性超声 00.020 心脏治疗性超声 00.030 周围血管治疗性超声 00.090 其他治疗性超声 00.100 药物制剂 00.101 化学治疗物质植入 00.110 重组人类活化C蛋白输注 00.120 吸入一氧化氮管理 00.130 奈西立肽注射或输注 00.140 恶唑烷酮类抗生素注射或输注 00.150 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输注 00.160 药物的静脉旁路移植[引导]加压疗法 00.170 血管加压机灌注 00.180 抑制免疫力抗体输注治疗,实体器官移植诱导期00.200 血管的血管内显像 00.210 颅外脑血管的血管内显像 00.220 胸内血管的血管内显像 00.230 周围血管的血管内显像 00.240 冠状血管的血管内显像 00.250 肾血管的血管内显像 00.280 血管内显像,未特指的血管 00.290 血管内显像,其他特指的血管 00.300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AS] 00.310 CT或CTA的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00.320 MR或MRA的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00.330 荧光透视的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00.340 非显像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00.350 多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00.390 其他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00.400 附属血管系统操作 00.401 单根血管操作 00.410 两根血管操作 00.420 三根血管操作 00.430 四根或更多根血管操作 00.440 分支血管操作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目前国际上共同使用的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是国际标准分类,它由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负责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的修订、推广和应用工作。ICD 的目的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死亡和疾病数据进行系统地记录、分析、解释和比较,其中包括对各人群组一般健康状况的分析,疾病发病和患病的监测以及其有关的其他健康问题。ICD把疾病诊断和其他健康问题的词句转换成字母数字编码,从而易于对数据进行贮存、检索和分析。国际疾病分类是国际标准,是各国进行卫生信息交流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出版一本《世界卫生年鉴》就是以它为标准收列了各国的死亡原因的统计资料。 国际疾病分类的临床目的和意义 1、国内与国际交流 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程要求,它的成员国有义务按照ICD的体系和编码报送卫生情报。我国卫生部每年的卫生统计汇编是按照ICD的分类原则,收集和编辑我国的卫生信息,它包含了大量的医院住院病人信息,是国家卫生状况的反映,也是卫生资源投入,卫生行政管理、决策的依据,甚至对于涉及卫生领域的厂商都是一份珍贵的信息资料。 随着ICD的推广和普及,一些国际会议文章交流、杂志在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时,要求提供疾病的国际编码,甚至病人转诊时医院提供的病历摘要也被要求填写ICD的疾病编码。 2、医院中的医疗、科研与教学 在病案首页中有大量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信息,这些信息以ICD 疾病分类编码的形式录入电脑数据库中储存,当临床医生需要有关疾病和手术资料时,病案工作人员就是通过ICD的分类系统进行疾病和手术资料的检索和统计的。 3、医院管理的需要 病案中的信息是丰富的,通过疾病分类,可以将信息按不同的用途加以归纳,如:按病种进行检索统计,可了解各病种住院的人数、平均医疗费用、最高或最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最长或最短的住院天数等,

手术操作编码ICD-CM-维护版操作说明

附件1 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2017维护版)操作说 明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医疗、教学、科研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同疾病分类编码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收付费,落实有关编码和术语等基础性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2017维护版》(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ICD-9-CM-3维护版的制定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引进美国版ICD-9-CM-3在临床使用,并且持续更新,目前已经翻译到2011版。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机制,现行手术操作编码不能满足医学技术发展与临床实际需要,因此各省(区、市)、各医院在国家版4位码后根据自身需求增加了位数,进行了扩展。然而各医院扩展规则不统一、随意性较大,造成手术操作编码全国不统一,影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导致DRGs分组器不能识别或误读而影响分组准确性。 本着贴近临床、客观、准确反映临床手术操作实际情况的原则,以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目前使用的ICD-9-CM-3为蓝本,参考其它省市或医院使用的ICD-9-CM-3字典库,经专家组匹配、研究讨论形成了国家ICD-9-CM-3维护版(以下简称“维护版”)。在国家ICD-9-CM-3维护版的制定过程中,专家们全面梳理了北上广三个版本的字典库,逐行比对条目编码、手术操作名称、备注,并依以下规则进行整合: 1.三个版本编码与手术操作名称相同的,全部纳入维护版。

2.三个版本编码相同,手术操作名称不同的,同一亚目(前4位码)各地增加的不同细目,逐项讨论,专家达成共识的条目纳入维护版。 3.手术操作名称相同,编码不同的,则将类目不准确的编码予以剔除,在使用中增加或维护。 4.对于一些可能产生歧义、未达成专家共识的条目,予以删除,在使用中增加或维护。 5.本版本使用7位编码,使用6位编码的单位需要首先在第4位以后增加一位“0”,升级为7位码,然后用此代码与本版本字典库匹配。例如:上海版的项目00.0101 头和颈部血管治疗性超声,我们截取前4位00.01,增加一位“0”,再补上原最后两位“01”,升级为00.01001. 二、ICD-9-CM-3维护版在DRGs中的应用 DRGs指依据住院病案首页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疾病严重程度等信息,按临床过程相似、消耗资源同质的原则将病例分入若干组进行管理的体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是DRGs分组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分组依据。 DRGs的分组路径为:先依据病案首页中的疾病主要诊断编码分到某一主要诊断分类(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MDC);再按照病案首页中的手术操作编码分为相近的诊断相关分组(Adjacent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ADRGs);最后,结合病案首页中的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其他疾病诊断编码)和并发症(其他疾病诊断编码),及其严重程度等其他因素,按照临床过程一致性和医疗资源消耗相似性的原则,最终将所有病例分为几百个DRGs。 住院病案首页中的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是直接用于DRGs分组的核心信息,

手术操作分类-各章节知识

第一章操作和介入,不能分类于他处(00)——补充章 ? 二、有关说明 1、超声分类: 非治疗性超声:血管内超声显像 介入性超声 循环系统治疗性超声(第1章) 治疗性超声非血管治疗性超声 一般诊断性 诊断性超声眼 : 特殊器官内耳非侵入性超声心内超声心动图(各系统章)超-声疗法 治疗性超声白内障超声乳化(伴抽吸) 泌尿系结石超声碎石 2、药物制剂:一般不需分类 新的肿瘤用药 # 非肿瘤性的治疗药物和药剂和(除外,为肿瘤化学治疗性药物) 3、计算机辅助外科【CAS】——附加编码 4、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起搏器CRT-P、除颤器CRT-D 5、支架类型: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洗脱支架 第二章神经系统手术(01-05)

二、神经系统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体神经 · 自主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三、有关说明 1、一般情况下:诊断性的操作——非手术操作 其他——手术操作 2、脑回声造影= 脑回波图 3、切开术= 引流术= 探查术 ) 若只是一个步骤→切开不用编码 是治疗的一个方式→需要编码 4、移入术——活组织植入 插入/置入术——假体装置植入 5、清创术可包含缝合术,缝合术不能包含清创术。 6、注射:皮下、肌内、静脉内 输注:动脉、静脉、管腔内 ¥ 第三章内分泌系统手术(06-07) 2、切开术中,甲状腺=甲状腺区 | 3、切除术:器官或结构的全部切除 切除术(部分):器官或结构的部分切除 4、07 其他内分泌腺手术 包括:肾上腺、松果体、垂体腺、胸腺 不包括:有内分泌功能的胰腺、性腺卵巢和睾丸 第四章眼部手术(08-16) 。

》 2、白内障手术:主导词→抽出术(抽出) 若伴有人工晶体植入,一期→主要:不同手术方式的摘除术附加:人工晶体植入 二期→只编码人工晶体植入 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期→主要:(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附加:(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 二期→主导词:插入主要:(人工晶状体植入) , 3、视网膜脱离治疗手术→ 若伴有植入→ 4、视网膜裂孔修补术: 透热术冷冻术 氙弧光凝固术光凝术 5、视网膜脱离的再付着性修补术: ~ 透热术冷冻术 氙弧光凝固术光凝术 6、热灼术=烙除术=烧灼术——主导词:烧灼术 7、眼内异物去除:确定具体部位、手术方式(切开、磁铁吸出-主导词:磁吸术) 如:去除 —异物 — —, ——结膜(通过磁铁) ———通过切开 8、眼肌手术:数量——一条、两条、多条 方式——不切断(区分:徙前术、后徙术、延长术、缩短术) 部分切断、全部暂切断 如:一条眼外肌的后徙术 一条眼外肌的徙前术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疾病分类 (一)编码查找方法、主导词查找方法 第一步:确定主导词; 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 第三步:核对编码。 确定主导词有九种方法: 1.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被置于诊断术语尾部; 2.疾病的病因常可作为主导词,不过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但不能作为主导词,因此 要以临床表现作为主导词; 3.以人名、地名命名的疾病(包括综合症)可以直接查找 4.寄生虫病直接查“侵染”; 5.“综合症”可以直接作为主导词,但以下的修饰词不含有人名、地名; 6.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要按全名称查找(去除明显的修饰词),如果查不到可以 将“病”作为主导词; 7.第15章妊娠、分娩、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妊娠阶 段的并发症主要以“妊娠”作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主导词主要以“妊娠”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

8.损伤如果指出了类型如:脱位、撕裂,就要以损伤的类型为主导词,如果指出的是砍 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口”为主导词,没有指出任何情况的以“损伤”为主导词; 9.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部位作为被修饰词时,可作主导词。 10.ICD—10三部分索引常见主导词: 疾病和损伤性质索引:常采用医学术语、名词或形容词、疾病的临床表现词汇为主导词。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采用药物和化学制剂的名称为主导词。 (二)基本编码规则 1、单一编码与多数编码:统计报表只要求一个主要编码,三级医院至少采用5个疾病诊 断编码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编码才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编码级别:有亚目的必须编码至亚目。统计报表只要求编码到亚目。ICD-10中有一些 类目没有亚目编码,如:新生儿破伤风(A33),这时只有编码至类目。对三级医院要求编6位数扩展码,对于手册中没有的疾病编码各医院可以采用临时增加六位数编码。 3、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则上按急性病编码,但对于一些在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 的,仍将按慢性病编码。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要编码于:(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中)。 4、怀疑诊断:在病人出院后仍不能做出肯定诊断时,按下列方法处理: ①只有一个怀疑诊断,要假定为实际情况编码,如可疑肝炎,按肝炎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习题1-150题

(一)国际疾病分类习题: 1 细菌性肠炎 主导词:肠炎(见小肠炎,查:小肠炎)-细菌性A04.9 2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食物中毒A05.2 主导词:芽孢杆菌,另见:感染-梭状芽孢杆菌- -产气荚膜- - -食物中毒(病)A05.2 3 急性出血性肠炎A09.0 主导词:小肠炎-出血性- -急性A09.0 (注意不要编码到:K55.0小肠结肠炎) 4 结核性支气管扩,经痰培养证实A15.1 主导词:结(查“[jié]结核”,不要查“[jiē]结巴”,前者声调是阳平,后者声调是阴平。)核-支气管扩(见结核,肺,查:结核-肺- -确定的- - -仅被痰培养A15.1。),经痰培养证实A15.1 5 结核性脑膜炎A17.8↑G05.0﹡ 主导词:结核性-脑膜炎A17.8↑G05.0﹡或脑膜炎-结核性A17.8↑G05.0﹡ 6 篷塞氏病A18.0↑M01.1﹡ 主导词:直接查:蓬塞氏病A18.0↑M01.1﹡ (蓬塞氏病又称结核性关节炎,查主导词:结核性-关节炎A18.0↑M01.1﹡) 7 粟粒性肺结核A19.0 主导词:结核性-粟粒性(肺)- -急性- - -特指单一部位A19.0 (粟粒性结核的分类轴心是:急性和慢性。如果没有标明“急性”和“慢性”,则无法编码,这种情况下要按“急性”、“单一部位”编码到A19.0,详见“病案信息学2009版” P246-247。) 8 阿-罗氏瞳孔A52.1↑H58.0﹡ 主导词:直接查:阿-罗氏瞳孔A52.1↑H58.0﹡ (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而没影响调节反射径路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 (反阿—罗瞳孔表现为调节辐辏反射消失而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与阿—罗(Argyll-Robertson)瞳孔相反。调节辐辏反射路径如下:视网膜视觉细胞→外侧膝状体→枕叶前区皮质凝视中枢→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核尾 端→随动眼神经至睫状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①至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②至眼球收肌(调节双眼球辐辏运动)及睫状肌(调节晶体曲度)。其反射通路任何环节障碍均可造成该反射消失。反阿—罗瞳孔病因未明,可见于白喉、肉毒中毒、四叠体上丘肿瘤等,其治疗效果欠佳。) 9 夏科氏关节病A52.1↑M14.6﹡ 主导词:直接查:夏科氏关节病A52.1↑M14.6﹡ (夏科氏关节病又称脊髓痨性关节病,主导词:关节病-脊髓痨性A52.1↑M14.6﹡。) 10 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B02.2↑G53.0﹡ 主导词:带状疱疹(见疱疹性,带状疱疹)-后- -(肋间)神经痛B0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