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转运主要有3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作用(膜泡运输)。

第一节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细胞膜上存在2类主要的转运蛋白,即: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识别转运物质的方式不同:载体蛋白只允许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合的溶质分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进行辨别,通道开放时,足够小和带适当电荷的溶质就能通过。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载体蛋白为多次跨膜蛋白,又称做载体(carrier)、通透酶和转运器(transporter),能够与特定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

载体蛋白既可以执行被动运输、也可执行主动运输的功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通道蛋白有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AQP)。

只介导被动运输。

1. 选择性离子通道,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离子选择性(相对的)

转运离子速率高没有饱和值

大多数具门控性

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应力激活通道

电位门通道举例:

电位门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是对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异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或对其他刺激引起膜电位变化时,致使其构象变化,“门”打开。

如:神经肌肉接点由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这个电位改变可使相邻的肌细胞膜中存在的电位门Na+通道和K+通道相继激活(即通道开放),引起肌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至肌质网,Ca2+通道打开引起Ca2+外流,引发肌肉收缩。

配体门通道举例——乙酰胆碱门通道

N型乙酰胆碱受体是目前了解较多的一类配体门通道。它是由4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5聚体,总分子量约为290kd。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形成一个结构为α2βγδ的梅花状通道样结构,其中的两个α亚单位是同两分子Ach相结合的部位。

Ach(乙酰胆碱)门通道具有具有3种状态:开启、关闭和失活。当受体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Ach时,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通道瞬间开启,膜外Na+内流,膜内K+外流。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差接

近于0值,形成终板电位,然后引起肌细胞动作电位,肌肉收缩。

即使在结合Ach时,Ach门通道也处于开启和关闭交替进行的状态,只不过开启的概率大一些(90%)。Ach释放后,瞬间即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通道在约1毫秒内关闭。如果Ach存在的时间过长(约20毫秒后),则通道会处于失活状态。

应力激活通道(机械门通道)

细胞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机械力刺激,如摩擦力、压力、牵拉力、重力、剪切力等。细胞将机械刺激的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的过程称为机械信号转导(mechanotransduction)。

内耳毛细胞顶部的听毛也是对牵拉力敏感的感受装置,听毛弯曲时,毛细胞会出现暂短的感受器电位。

2. 孔蛋白

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上,跨膜区域由β折叠片层形成柱状亲水性通道,选择性较低,能通过较大分子(如线粒体外膜孔蛋白允许分子量为5×103的分子通过。)。

3. 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水通道)

水通道和水孔蛋白的发现

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后,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不膨胀。因此,人们推测水的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 还存在某种特殊的机制, 并提出了水通道的概念。

水分子的简单扩散速度缓慢。

对于某些特殊的组织和特殊功能来说,水分子通过水孔的快速跨膜转运是非常重要的。如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脑中排除额外的水、唾液和眼泪的形成等。

水孔蛋白(Aquaporin,AQP)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具有选择性让水分子通过的特性。

水通道特异性容许水通过,不容许离子或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知:(1)与通道内2个半跨膜区的Asn-Pro-Ala模式有关,其中的Asn残基所带的正电荷排除了质子的通过;

(2)通道内有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Arg、His、Asp)侧链与通过的水分子形成氢键;

(3)水通道非常狭窄。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根据是否需要膜转运蛋白参与以及细胞是否提供能量,跨膜运输分为3种类型: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一)简单扩散

疏水小分子或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的一种跨膜转运方式,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ng),特点是: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②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

具有极性的水分子容易穿膜可能是因为水分子非常小,可以通过由于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二)被动运输

也称协助扩散(faciliatied diffusion),是各种极性小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在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一种物质跨膜转运方式。

这类膜转运蛋白主要有: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种类型。

(三)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相耦联。

由载体蛋白介导

?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过程相偶联

根据所需能量来源,将主动运输归为3种基本类型:

1.ATP驱动泵(为转运ATP酶,直接水解ATP提供能量,与小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跨膜

转运相偶联,因此称起其介导的主动运输为初级主动运输)

2.协同转运蛋白或耦联转运蛋白(使一种离子或分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与一种或多种离子的顺

浓度梯度耦联;同向协同转运蛋白、反向协同转运蛋白;所需能量来自协同转运的溶质的电化学梯度,因此称起其介导的主动运输为次级主动运输)

3.光驱动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见于细菌,如菌紫红质利用光能驱动H+的转运)。

协同转运

协同转运(cotransport)是一类靠A TP间接提供能量,通过A TP泵与载体蛋白协同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需要消耗A TP)。

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质膜两侧Na+浓度梯度和细胞器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来驱动;

植物细胞、酵母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

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

同向协同转运(symport)与反向协同(antiport)转运。

1.同向协同转运

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如动物小肠细胞对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

在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的进入,每转移1个H+吸收1个乳糖分子。

2、反向协同转运

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

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的进入胞内伴随者H+的排出。(此外质子泵可直接利用ATP运输H+来调节细胞PH值。)

第二节ATP驱动泵与主动运输

ATP驱动泵将ATP水解释放能量,与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电化学浓度跨膜运输偶联,因此称为转运ATPase。

ATP驱动泵可分为4类:

P型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ABC超家族。

前3种只转运离子,后1种主要转运小分子。

一、P型泵

“P” type stands for phosphorylation

所有的P型泵都有2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绝大多数还有2个起调节作用的小的β亚基。

在转运离子过程中至少有1个α亚基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从而改变转运泵的构象,实现离子的跨膜转运。

由于转运转运泵水解ATP使使自身形成磷酸化中间体,因此称作P型泵。

(一)Na+-K+泵

只在动物细胞膜发现。

1. 钠钾泵的结构和转运机制

图5-8 Na+-K+泵的结构(A)与工作模式(B)示意图

A Model Mechanism for the Na+/K+ ATPase

又称Na+-K+ATPase,由2个α亚基、2个β亚基组成的4聚体。β亚基是糖基化的多肽,不直接参与离子跨膜转运,但帮助在内质网新合成的α亚基进行折叠。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去磷酸化时与Na+亲和性高,磷酸化时与K+亲和性高),从而实现离子跨膜转运。

在膜内侧Na+与α亚基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

其总的结果是每一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循环消耗1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2. Na+-K+泵主要生理功能

(1)维持细胞膜电位

细胞质膜两侧均具有电位差,称为膜电位。膜电位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不同形成的。细胞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Na+-K+泵对于膜电位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这对神经冲动的传播有重要作用。(2)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

Na+-K+泵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不断将Na+泵出细胞外,维持了细胞的渗透平衡,对于保持细胞的体积,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必要。

动物细胞靠Na+-K+泵维持渗透平衡;

植物细胞依靠细胞壁防止膨胀和破裂,耐受较大的跨膜渗透差异,并具有相应的生理功能,如保持茎坚挺和调节气孔的气体交换等。

一些原生动物(如草履虫)通过收缩泡收集和排除过量的水。

(3)吸收营养

动物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跨膜吸收的能量来自蕴藏在膜两侧的Na+的电化学梯度中的势能。如在Na+驱动下,葡萄糖跨膜转运入小肠上皮细胞,然后再经GLUT2协助扩散进入血液,完成葡萄糖的吸收。

动物细胞利用膜两侧的Na+电化学梯度协同转运吸收营养物;而植物、真菌和细菌细胞通常利用质膜上的H+-ATPase形成的H+电化学梯度来吸收营养物,如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从细胞质膜外进入细胞,酶每转移1个H+,吸收1个乳糖分子。

乌本苷(ouabain)、地高辛(digoxin)等强心剂能抑制心肌细胞Na+-K+泵的活性,从而降低钠钙交换器效率,使内流钙离子增多,加强心肌收缩,因而具有强心作用。

(二)Ca2+泵和其他P型泵

1.Ca2+泵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内Ca2+泵有2类:

一是P型Ca2+泵,其作用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1个ATP分子,泵出2个Ca2+。

另一类叫做钠钙交换器(Na+-Ca2+ exchanger),属于反向协同运输体系(antiporter),通过钠钙交换来转运钙离子。(耦联转运蛋白泵)

Ca2+泵对调节肌细胞的收缩运动至关重要:

位于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肉细胞内质网)上的Ca2+泵是了解最多的一类P型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白质的90%以上。肌质网是一类特化的内质网,形成网管状结构位于细胞质中,具有贮存钙离子的功能。

肌细胞膜去极化后引起肌质网上的Ca2+通道打开,大量Ca2+进入细胞质,引起肌肉收缩之后由Ca2+泵将Ca2+泵回肌质网。

2.P型H+ 泵

H+ -ATPase:分布在植物、真菌、细菌质膜,将H+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H+电化学梯度(类似于动物细胞的Na+-K+泵建立和维持的Na+的电化学梯度),在溶质次级运输、胞质pH的

控制、细胞生长控制(通过植物细胞壁的酸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H+ 泵)

除了P-型质子泵外,还有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

1.V-型质子泵(膜泡质子泵)

多位于小泡(v acuole)的膜上,故称V型质子泵。由多亚基构成,水解A 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将质子逆电化学梯度从胞质泵进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基质pH中性和细胞器内的酸性。

位于溶酶体膜、动物细胞的胞内体膜、植物液泡膜和某些细胞质膜上。

2.F-型质子泵(H+—A TP合酶,H+—ATP synthase)

F是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factor)的缩写。

F型质子泵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是由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H +顺电化学梯度运动,所释放的能量与A TP合成耦联起来(如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所以也叫

H+—A TP合酶(即F1F0—ATP synthase)。

F—型质子泵不仅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将ADP转化成A TP,也可以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转移质子。

三、ABC 超家族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ABC转运器(ABC transporter)最早发现于细菌,是细菌质膜上的一种转运ATP酶(transport ATPase)。

ABC转运器广泛分布在细菌、植物、动物和人类等各种生物中,属于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蛋白家族,每个成员都含有2个高度保守的A TP结合区(A TP b inding c assette),故名ABC转运器。

作用:

1)转运离子、氨基酸、核苷酸、多糖、多肽、蛋白质、磷脂、亲脂性药物、胆固醇和其他小分子物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将天然毒物和代谢废物排除体外。

2)ABC转运器还可催化脂双层的脂类在两层之间翻转,这在膜的发生和功能维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ABC转运蛋白与疾病

多药抗性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MDR):

癌细胞中过表达,将药物泵出细胞外,降低了化学治疗的疗效。

第一个被发现的真核细胞的ABC转运器是多药抗性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MDR),该基因通常在肝癌患者的癌细胞中过表达,将通过简单扩散进入到细胞中的治疗药物(秋水仙碱、长春花碱等——阻断微管组装)泵出细胞外,降低了化学治疗的疗效,需要增加剂量。约40%的患者的癌细胞内该基因过度表达。

ABC转运器还与病原体对药物的抗性有关。

一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生与ABC转运蛋白功能改变有关:

如囊性纤维化。

四、离子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1.膜电位:细胞膜两侧各种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

2.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

3.动作电位:在刺激条件下产生行使通讯功能的快速变化的膜电位。

4.极化:静息电位是细胞膜内外相对稳定的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静息膜电位的外正内负极化现象,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通过Na+-K+泵使Na+外高内低、K+外低内高,以及静息状态下门控的K+渗漏通道(通常是开放的,而其他离子如Na+、Cl-、Ca2+通道通常是关闭的)使K+顺化学梯度流出胞外(其他离子如Cl-甚至净电荷为负的蛋白质分子对静息膜电位的大小也有一定影响);

在植物和真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外正内负极化现象的维持主要是通过ATP驱动的质子泵将大量H+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5.电压感受器:电压门离子通道的特殊的带电荷的蛋白结构域,对膜电位的变化极端敏感,从而控制通道蛋白转换其关—开构象。

6.去极化、反极化、再极化和超极化:细胞接受阈值刺激时(刺激信号为电信号或化学信号,只有达到一定刺激阈时,动作电位才会出现,是一种“全”或“无”的正反馈阈值),Na+通道打开,瞬时大量Na+流入细胞内,静息膜电位减小乃至消失,称为去极化;当细胞内Na+进一步增加达到Na+平衡电位,形成瞬间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称为质膜的反极化;随着Na+大量进入细胞时,Na+通道从失活到关闭,电压门K+通道打开,K+流出细胞从而使质膜再度极化,以至于超过原来的静息电位,

此时称为超极化。超极化时膜电位使K+通道关闭,膜电位又恢复至静息状态。

细胞质膜膜电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特别是在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中,是化学信号或电信号引起的兴奋传递的重要方式。

第三节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如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代谢废物等)的跨膜运输在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来完成。

在转运过程中,转运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包被的囊泡中,因此又称膜泡运输。

膜泡运输涉及膜的融合与膜泡分离,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膜泡运输常常可同时转运1种以上数量不等的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因此有人称之为批量运输。

胞吞作用: 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胞吞泡),将转运物质摄取到细胞内的过程。

胞吐作用: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等)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

一、胞吞作用的类型

根据胞吞泡形成的分子机制和大小,胞吞作用分为2种类型:吞噬作用、胞饮作用。

(一)吞噬作用

吞噬作用:胞吞物为较大的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为一信号触发过程,吞噬泡较大(直径大于250 mm)、形成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如用降解微丝的药物如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可阻断吞噬泡的形成,但胞饮作用仍继续进行)。

吞噬作用是原生动物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将胞外的营养物摄取到吞噬体最后在溶酶体中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供细胞利用。)。

在高等多细胞生物中,吞噬作用往往发生在特化的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除摄取营养外,主要是清除侵染机体的病原体以及衰老或凋亡的细胞。

(二)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胞吞物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胞饮泡较小(直径小于150mm),为连续发生的组成型过程,几乎发生在所有类型的真核细胞。

分为4种类型: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胞膜窖依赖的胞吞作用、大型胞饮作用、非网格蛋白/胞膜窖依赖的胞吞作用。

其中,了解最多的胞饮作用是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胞吞作用分为非特异性胞吞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选择性浓缩机制,既可保证细胞大量地摄入特定的大分子,同时

又避免了吸入细胞外大量的液体。

胆固醇、运铁蛋白、生长因子、胰岛素等蛋白类激素、糖蛋白、维生素B12等,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行的。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也被某些病毒利用,流感病毒和AIDS病病毒(HIV)就是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途径侵染细胞的。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举例——胆固醇的摄取

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在血液中是与磷脂和蛋白质形成低密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的形式运输。LDL颗粒的质量为3X106Da,直径20~30nm,芯部含有大约1500个胆固醇分子,这些胆固醇分子被酯化成长链脂肪酸。芯部周围由一脂单层包围,脂单层包含磷脂

分子和未酯化的胆固醇以及一个非常大的单链糖蛋白质(apolipoprotein B-100),这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和靶膜上的受体结合。

图LDL的结构

当细胞进行膜合成需要胆固醇时,细胞即合成LDL跨膜受体蛋白,并将其嵌插到质膜中。受体与LDL颗粒结合后,形成衣被小泡;进入细胞质的衣被小泡随即脱掉笼形蛋白衣被,成为平滑小泡,同早期内体融合,内体中PH值低,使受体与LDL颗粒分离;再经晚期内体将LDL送人溶酶体。

在溶酶体中,LDL颗粒中的胆固醇酯被水解成游离的胆固醇而被利用。

细胞对胆固醇的利用具有调节能力,当细胞中的胆固醇积累过多时,细胞即停止合成自身的胆固醇,同时也关闭了LDL受体蛋白的合成途径,暂停吸收外来的胆固醇。有的人因为LDL受体蛋白编码的基因有遗传缺陷,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因而会过早地患动脉粥样硬化症

(atherosclerosis),这种人往往因易患冠心病而英年早逝。

图5-16 LDL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在胞吞过程中,胞内体是膜泡运输的主要分选站之一,其中的酸性环境在分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受体具有不同的胞内体分选途径:

①大部分受体返回它们原来的质膜结构域,如LDL受体又循环到质膜再利用;

②有些受体不能再循环而是最后进入溶酶体,在那里被消化,如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结合的细胞表面受体,大部分在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表面EGF受体浓度降低,称为受体下行调节(receptor down-regulation);

③有些受体被运至细胞另一侧的质膜,该过程称作跨细胞转运(穿胞运输,transcytosis)。在

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这是一种将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相结合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即转运的物质通过内吞作用从上皮细胞的一侧被摄人细胞,再通过外排作用从细胞的另一侧输出。如母鼠的抗体从血液通过上皮细胞进入母乳中,乳鼠肠上皮细胞将抗体摄人体内,都是通过跨细胞的转运完成的。

胞吞作用的意义:

是真核细胞调节营养物内化、信号转导、质膜更新的重要方式。

二、胞吞作用与细胞信号转导

三、胞吐作用

胞内物质由膜泡包围运送到质膜下方,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排出物质通常有:

(1)分泌产物;

(2)残渣

?膜融合需要:

(1)能量

(2)某种融合蛋白参与催化

胞吐作用分为2类途径:

1.组成型胞吐途径:所有真核细胞都有从高尔基体TGN区分泌囊泡向质膜运输的过程。其作用在于更新膜蛋白和膜脂、形成质膜外周蛋白、细胞外基质、或作为营养成分和信号分子。

2.调节型胞吐途径:特化细胞,如脑垂体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在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测试题

第四章细胞质膜,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测试题(满分:30) 一、选择题 1、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物膜结构模型是()。1分 A. 单位膜模型 C. 流动镶嵌模型 B. 脂筏模型 D. 板状镶嵌模型 2、细胞膜结构的基本骨架主要是()。1分 A. 磷脂 C. 蛋白质 B. 胆固醇 D. 糖类 3、在endocytosis时()。2分 A. 细胞膜不被吞入,只有外界物质被吞入 B. 细胞膜随之一起吞入,由于胞吐作用吞入的膜和吞出的膜平衡,细胞面积不缩小 C. 细胞膜随之一起吞入,细胞面积缩小 D. 细胞膜随之一起吞入,但很快回到细胞表面,供下次胞吞时再利用 4、参与吞噬泡形成的物质有()。1分 A. 网格蛋白 C. 微管 B. 信号肽 D. 微丝 5、离子通道具有下列特征()。2分 A. 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 C. 对pH有依赖性 B. 没有饱和值 D. 是门控的 E. 转运的动力来自溶质的跨膜电化学梯度 6、膜脂的运动方式有()。2分 A. 侧向运动 C. 磷脂酰碱基头部的摆动 B. 自转运动 D. 翻转运动 E. 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7、参与胞饮泡形成的物质有()。2分 A. 网格蛋白 C. 接合素蛋白 B. 信号肽 D. 微丝 E. GTP结合蛋白 二、判断题(每题1分) 8、糖蛋白和糖脂上的糖基既可位于质膜的内表面,也可位于质膜的外表面。() 9、细胞融合、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显示细胞膜中的膜蛋白质是嵌入到膜脂中的。() 10、胆固醇由于具有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等重要作用,所以它是所有细胞的细 胞质膜上不可缺少的成分。() 11、liposome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体化讲义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2.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简述主动运输对于细胞生活的意义 4.举例说出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5.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学习难点:主动运输 【创设情境】 [思考1] 回忆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思考2] 结合问题探讨,思考什么分子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什么分子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 【学习活动】 活动一、被动运输 [思考一] (学生阅读教材P70~71及图4-7,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扩散? 2.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几种? 3.肺泡内氧的浓度大于肺泡细胞内部氧的浓度时,氧便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细胞内部。 由此可见自由扩散的方向是怎样的?哪些物质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4.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如何解释? 与自由扩散相比,协助扩散的特点是什么? [练习一] 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的供能 D.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种类 2.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

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活动二、主动运输 [思考二] (阅读教材P71-72及观察表4-1和图4-8,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与被动运输相比,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什么? 2.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中,对细胞而言哪一种更为重要?为什么? 3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细胞膜两侧物质浓度差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4.下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 5.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特性? 6.对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联系前面所学内容举例。 7.胞吞,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什么特点?是否要消耗能量? 8.胞吞胞吐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 [练习二] 1.下列物质中,通过人体红细胞膜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甘油 B.葡萄糖 C.钠离子 D.氧气 2.对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试题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习题精选 1.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2.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 3.假定将甲、乙两株植物的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个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2010·广州质检)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A. C.≥0.2 mol/L D.≥0.3 mol/L 5.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选择题 1.(2012·泉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解析】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即存在浓度差,该浓度差的维持依靠主动运输。 【答案】 B 2.(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解析】图中①代表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②过程需要载体,不消耗ATP;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膜;蜜饯腌制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

【答案】 B 3.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物质运输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 A.甘油B.叶绿素 C.花青素D.Na+ 【解析】此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由细胞内向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而且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叶绿素、花青素分别是存在于叶绿体、液泡中的色素,不在细胞间转运。Na+可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且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D 4.(2012·浙江高考)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 A.CO2B.O2 C.K+D.Na+ 【解析】可通过肝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关系作出判断,K+逆浓度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部,其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5.(2013·青岛高一检测)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原)的出胞方式是() A.胞吐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解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以及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对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则不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转运主要有 3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作用(膜泡运输) 第一节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细胞膜上存在2类主要的转运蛋白,即: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 )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识别转运物质的方式不同:载体蛋白只允许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合的溶质分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进行辨别,通道开放时,足够小和带适当电荷的溶质就能通过。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载体蛋白为多次跨膜蛋白,又称做载体(carrier )、通透酶和转运器(transporter ),能够与 特定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 载体蛋白既可以执行被动运输、也可执行主动运输的功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通道蛋白有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 AQP。只介导被动运输。 1. 选择性离子通道,具有如下显着特征: 离子选择性(相对的) 转运离子速率高没有饱和值大多数具门控性 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应力激活通道 电位门通道举例: 电位门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 )是对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异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或对 其他刺激引起膜电位变化时,致使其构象变化,“门”打开。 女口:神经肌肉接点由 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这个电位改变可使相邻的肌细胞膜中存在的电位门 Na+通道和K+通道相继激活(即通道开放),引起肌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至肌质网,Ca2+通道打开引起Ca2+外流,弓I发肌肉收缩。 配体门通道举例一一乙酰胆碱门通道 N型乙酰胆碱受体是目前了解较多的一类配体门通道。它是由4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 5聚体, 总分子量约为 290kd。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形成一个结构为 a 23Y§的梅花状通道样结 构,其中的两个a亚单位是同两分子 Ach相结合的部位。 Ach (乙酰胆碱)门通道具有具有 3种状态:开启、关闭和失活。当受体的两个a亚单位结合Ach时,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通道瞬间开启,膜外Na+内流,膜内K+外流。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差接 近于0值,形成终板电位,然后引起肌细胞动作电位,肌肉收缩。 即使在结合 Ach时,Ach门通道也处于开启和关闭交替进行的状态,只不过开启的概率大一些(90%)。Ach释放后,瞬间即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通道在约1毫秒内关闭。如果 Ach存在的时间 过长(约20毫秒后),则通道会处于失活状态。 应力激活通道(机械门通道) 细胞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机械力刺激,如摩擦力、压力、牵拉力、重力、剪切力等。细胞将机械刺激的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的过程称为机械信号转导 (mecha notran sduct ion )。 内耳毛细胞顶部的听毛也是对牵拉力敏感的感受装置,听毛弯曲时,毛细胞会出现暂短的感受器电位。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题型一、物质运输方式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或填空题 二、典型例题 1.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 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 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 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项不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较多,B项正确;可从图中直接得出:细胞内浓度无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浓度,细胞均能吸收离子,C项不正确;D项中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是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引起的,而不是抑制了细胞的吸收,D项不正确。 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 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主动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这种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 2.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2+的吸收。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消耗能量

细胞生物学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现象:cell 内外离子浓度差原因 取决于膜转运蛋白活性脂双层的疏水特征 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通透酶)特性① 1、多次跨膜蛋白; 2、载体蛋白与特异的溶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 3、对底物具有高度选择性,通常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 4、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也可被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 5、对pH 有依赖性 通道蛋白特性②通道蛋白通过形成亲水性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类型 离子通道(ion channel)特性③ 1、对离子的选择取决于通道的直径,形状 及通道内带电氨基酸的分布; 2、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 3、与载体蛋白不同,离子通道没有饱和性; 4、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 孔蛋白(porin) 分布④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以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上特性⑤ 孔蛋白选择性很低,能通过较大的分子 水孔蛋白(AQP)研究模型-血红细胞 结构特征⑥转运特点⑦ 对水分子特异通透性,同时能有效阻止质子的通过,这可能与Asn-Pro-Ala 肽段有关 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类型 简单扩散 以热自由运动能方式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直接穿过脂双层 影响简单扩散溶质的通透性因素 分子大小极性与非极性电荷量 被动运输/协助扩散 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例子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水孔蛋白 主动运输 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根据能量来源分 ATP 驱动泵⑧ 协同转运/偶联转运蛋白同向协同 小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反向协同Na +/H +交换载体 光驱动泵 菌紫红质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参与运输的类型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在膜上状态 可移动,转运底物 固定 类型 多,根据不同底物有不同的类型 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通道 运输方式 通过自身构象改变实现物质跨膜运输 通过形成亲水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运输 运输方向 逆化学梯度或者度梯度运输 顺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运输 耗能 消耗ATP 不消耗能量 饱和性 具有饱和动力学特性 没有饱和性 选择性 对底物高度选择性 离子通道有选择性;孔蛋白选择性较低;水孔蛋白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相同点 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 ①载体蛋白特性(通透酶): 1、多次跨膜蛋白; 2、载体蛋白与特异的溶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 3、对底物具有高度选择性,通常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难点:主动运输 二、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内容。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大分子物质的通过方式: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下面的物质分别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出细胞的?请归类,并在相应的位置画出其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氧气,二氧化碳,甘油,氮气,苯,维生素D,性激素,乙醇,葡萄糖,钾离子,碘,氯离子 (1)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细胞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 (一)下表为自由扩散实验的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 结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差成_____关系, 自由扩散过程受________影响。 (二)下表为协助扩散实验的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 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物质的运输速率 与物质浓度成____关系,协助扩散过程中物 质运输速率受________________限制。 (三)下表为胡萝卜在不同氧分压情况下从KNO 3溶液中吸收K +与 NO 3— 的数据,请根据数据绘出K +与 NO 3— 吸收速率与氧分压的坐标曲线。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探究活动三:按照表格归纳出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小组合作填写。 运输方式 概念 运输方向(浓度梯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例 影响 因素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浓度差(mmol/L ) 5 10 15 20 25 30 运输速度(离子/秒) 2.4 4.7 7.3 9.5 12.2 14.4 浓度差(mmol/L ) 1.5 3 4.5 6 7.5 9 运输速度(离子/秒) 8 15 24 30 31 31 氧分压 0 2 4 6 8 10 K + 20 25 40 41 42 42 NO 3— 30 35 40 50 52 52 氧分压

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 一、结构基础: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二、跨膜运输的实例: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渗透系统的组成: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A和B)以及两者之间的半 透膜组成。当容易浓度A>B时,水分通过半透膜从B流向A, 当容易浓度A<B时, 水分通过半透膜从A流向B,当溶液浓度A=B时,渗透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易混易错: (1)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既不可看作没有 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做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①当细胞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质渗透压高于外界渗透压,细胞吸水膨 胀 ②当细胞质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质渗透压等于外界渗透压,水分子进出 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③当细胞质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质渗透压低于外界渗透压,细胞失水皱 缩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结构基础: (1)细胞液:成熟植物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因此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的细胞液。 (2)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细胞壁的特性:全透性,伸缩性小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①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注意:如果质壁分离的细胞死亡,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实验探究: 材料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含有颜色为佳,也可选水绵细胞) 实验结果:质壁分离前,细胞呈现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当加入蔗糖溶液后,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对质壁分离的细胞加入清水后,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思考:不含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种子的胚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吗? 不能,因为不含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不会失去较多的水,因此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 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实例: 1、水稻吸收SiO 44-多,吸收Ca2+和Mg2+少,番茄吸收Ca2+和Mg2+较多,吸收SiO 4 4-较少, 说明不同植物对不同的无机盐离子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液中碘的含量。 3、不同微生物对无机盐离子吸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透过性。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长春一中孙露 一、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节课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最后通过概念图进行课堂小结。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教师解释→总结概念→举例说明。 1.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课本P70-71内容,回答课件上展示的三个问题; 2.通过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学生寻找问题,教师进行解释,总结跨膜运输的类型、特点,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3.由生物膜和人工膜功能的比较,培养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的认识; 4.启发学生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课堂小结以及练习,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例;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概念; 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方法与过程: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四、课型:新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图表数据的解读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重点,难点化解(探求新知,质疑导学,课堂反馈): 七、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前面通过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我们又了解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基于以上两个特点,那么物质又是以什么方式跨膜运输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现象(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这个实验说明物质色素分子从相对含量多的一侧移动向相对含量少的一侧,这就是扩散作用。而物质在进出细胞时,也是由相对含量多的一侧移向相对含量少的一侧,也就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就叫做被动运输。例如我们前面学过的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当然还有一些物质在进出细胞时是由相对含量少的一侧移向相对含量多的一侧,逆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这叫做主动运输。此外也还有其它的运输方式。下面我们先来一同学习一下被动运输。 【探究被动运输】(学生阅读教材70页内容,并完成学案) 【思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小结】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所共有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拓展】(1)对于自由扩散的:物质运输速度主要取决于膜内外的浓度差,也与物质分子大小和脂溶性有关。 (2)对于协助扩散:除了膜两侧的浓度差外,还与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探究主动运输】(学生阅读教材71页内容,并完成学案)

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浓度载体能量举例意义 被动运输简单 扩散高→低××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高→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低→高√√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转运主要有3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作用(膜泡运输)。 第一节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细胞膜上存在2类主要的转运蛋白,即: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识别转运物质的方式不同:载体蛋白只允许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合的溶质分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进行辨别,通道开放时,足够小和带适当电荷的溶质就能通过。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载体蛋白为多次跨膜蛋白,又称做载体(carrier)、通透酶和转运器(transporter),能够与特定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 载体蛋白既可以执行被动运输、也可执行主动运输的功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通道蛋白有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AQP)。 只介导被动运输。 1. 选择性离子通道,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离子选择性(相对的) 转运离子速率高没有饱和值 大多数具门控性 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应力激活通道 电位门通道举例: 电位门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是对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异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或对其他刺激引起膜电位变化时,致使其构象变化,“门”打开。 如:神经肌肉接点由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这个电位改变可使相邻的肌细胞膜中存在的电位门Na+通道和K+通道相继激活(即通道开放),引起肌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至肌质网,Ca2+通道打开引起Ca2+外流,引发肌肉收缩。 配体门通道举例——乙酰胆碱门通道 N型乙酰胆碱受体是目前了解较多的一类配体门通道。它是由4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5聚体,总分子量约为290kd。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形成一个结构为α2βγδ的梅花状通道样结构,其中的两个α亚单位是同两分子Ach相结合的部位。 Ach(乙酰胆碱)门通道具有具有3种状态:开启、关闭和失活。当受体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Ach时,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通道瞬间开启,膜外Na+内流,膜内K+外流。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差接

细胞生物学额 章节提要 第三章 细胞质膜和跨膜运输

细胞质膜和跨膜运输 细胞质膜是细胞结构的基本单位,生物膜具有界膜和区室化、调节运输、功能定位和组织化、信号检测与传递能、能量转换等功能。 现代质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19世纪90年代提出Overton提出脂栅栏模型;1925年Goter和Grendel提出了脂双层膜结构;1935年Danielli和Dacson 提出了三明治模型;1959年J.D.Robertson提出了单位膜模型;1972年,S.J.Singer和G.Nicolson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也是目前的普遍接受的模型。 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质膜以外的其他膜结构,成为了理想的膜结构研究细胞。红细胞中的带3蛋白是阴离子交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唯一的非膜蛋白。当红细胞的内容物全部渗漏出来以后,质膜可以重新封闭起来,此时的红细胞称为红细胞血影。 红细胞质膜的研究工具之一是Langmuir水盘。红细胞质膜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血影蛋白、血型糖蛋白、带3蛋白,它们约占细胞膜蛋白60%以上。血影蛋白(spectrin)(收缩蛋白)是红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可伸缩的纤维状蛋白,α亚基和β亚基相似,反向平行排列。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涎糖蛋白 sialo glycoprotein),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负电荷,可能防止了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通过狭小血管时互相聚集沉积。带3蛋白(bang 3 protein)、锚定蛋白(ankyrin)、带4.1蛋白(band 4.1 protein)、内收蛋白(adducin)。 细胞质膜主要由膜脂、膜糖、蛋白质组成。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鞘脂、胆固醇。总量占细胞的50%,是细胞的骨架结构。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包括有三种形式:侧向扩散、旋转运动、翻转扩散。胆固醇对于调节膜的流动性和加强膜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 膜糖主要包括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岩藻糖、N-乙酰-D-半乳糖胺、乙酰N-葡萄糖胺、唾液酸。占质膜成分的2%-8%,主要存在形式是N-连接方式。膜糖和细胞识别和信号传递有关。 膜蛋白占膜组分的40%-50%,一共有50多种蛋白质。根据膜脂与膜蛋白的关系分为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内在蛋白 intrinsic protein、跨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多亚基跨膜。跨膜蛋白多含有25%-50%的α-helix。 外周蛋白(膜周边蛋白 peripheral protein)(附着蛋白 attachment protein)主要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回答下列有关水和电解质平衡的问题。下图是钠离子在肾小管的重吸收示意图,其中,钠离子进入管壁细胞的过程与葡萄糖的转运同向同步进行。已知钠离子在滤液中的浓度和血浆中的浓度基本相等,约为153 mEq/L,而在肾小管细胞内液中仅有10 mEq/L。 (1)图中,肾小管管腔中的滤液直接来源于____。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 D.尿液 (2)图中,钠离子从管腔进入管壁细胞、从管壁细胞进入细胞间隙的方式依次是_____。 (3)下列准确表示钠离子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的是___。 A.管腔中的钠离子→管壁细胞中的钠离子 B.管壁中的钠离子→细胞间隙中的钠离子 C.管腔中的钠离子→管壁细胞中的钠离子→细胞间隙中的钠离子 D.管腔中的钠离子→管壁细胞中的钠离子→细胞间隙中的钠离子→血管中的钠离子 (4)随着钠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增多,使得细胞间隙的液体渗透压_____;此时促进水分从_____(单选)。 A.管壁细胞→细胞间隙 B.细胞间隙→管壁细胞 C.管壁细胞→管腔 D.血管→细胞间隙 (5)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Na+比正常人高,据图分析原因。_______。 2、(4分)图是细胞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物质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________]和[________]. (3)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 (4)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 (5)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6)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将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吞噬.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7)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细胞膜的________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3、(4分)如图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G表示某物质,a~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好选取____________做材料制备细胞膜。若提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将其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S,则细胞表面积接近______。 (2)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6%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G的厚度变小,这说明G有_______特点。 (3)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 (4)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有______(填字母)。若图示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图中____物质表示I-。 (5)K+、O2、葡萄糖中哪一种物质是通过方式d进入红细胞的?________,d方式称为___________。 (6)若这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A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三、情感目标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引入 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 (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 回顾旧知识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 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脂质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 学生阅读观察并思考讨论“问题探讨”,学生回答。 提示 1.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2.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 3.通过观察此图还可联想并提出,细胞需要的离子是否也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运输等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70页、71页内容)思考: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是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3.被动运输的特点和种类。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和回答进行讲解) 一、被动运输 (一)自由扩散 生答师讲 能够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中,我们已知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是渗透作用,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也都是以这种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膜的,把这种方式叫做自由扩散。 学生总结自由扩散特点。 生答师讲 自由扩散中,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运输。物质运输的动力是浓度差。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通常是一些小分子物质,气体或是脂溶性物质。 思考 不能通过脂双层膜,但细胞又需要的物质,比如葡萄糖怎样进入细胞? 生答师讲 实验表明,葡萄糖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某种蛋白质,葡萄糖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该实验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说明葡萄糖可以借助载体通过脂双层。 (二)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都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浓度差是运输动力,均属于被动运输。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提示: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 运输及其实例(真题) 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7讲 1.(2018·上海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解析:选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故其运输速度的饱和值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2.(2018·上海高考)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解析:选A 质壁分离依据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2018·浙江高考)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 ) 细胞内浓度(mmol·L- 1) 细胞外浓度(mmol·L- 1) K+140.0 3.0 Na+18.0 145.0 A.K+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解析:选D 由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K+经离子通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以主动转运的方式排出细胞。 4.(2018·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NaCl 茉莉酸 ①+-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优秀教案 1.知识方面 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方面 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 的扩散。 2.类型 自由扩散 ①特点:物质通过简单进出细胞。 ②实例:水、、、、乙醇、苯等。 协助扩散 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的扩散。 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1.运输方向:由一侧运输到一侧。 2.所需条件

需要细胞膜上相应的协助。 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___浓度 →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 ___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氧气、CO2、水、 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等。 2.: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

供。 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 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 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 C.细胞提供的能量多少 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4.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 B.脂肪酸、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