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

1、政府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狭义的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2、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

4、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5、市场功能:A、交换功能;

B、信息传递功能;

C、调节功能;

D、约束功能;

E、检验功能;

F、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6、自由放任主义理论: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P11——12

7、政府干预主义理论:凯恩斯的主要思想P14——15

8、新自由主义理论: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9、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A.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B、特征:a、自主性;

b、竞争性;

c、平等性;

d、开放性;

e、系统性;

10、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

A、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B、原因:a、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引起的。b、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11、市场失灵的类型:P25_27:(1)宏观性失灵;

(2)信息性失灵;

(3)公共性失灵;

(4)垄断性失灵;

(5)外在性失灵;

(6)分配性失灵。

12、政府职能及其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的本质决定国家及其政府具有三大方面的职能,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但在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在权力性质上后者从属于前者;在职能范围上后者窄于前者;在履行职责的重点方面,后者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前者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在权力功能上,前者是制定法律,后者是执行法律。

13、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A、含义: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B、内容: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再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职能;

d、市场管制职能14、政府失败的表现与改进:P53

A、政府失败的表现:(1)政府的政策偏差;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5)政府的寻租活动。

B、政府管理低效率的原因:(1)社会对政府的需求往往被夸大和扭曲

(2)政府供给的特征是政府供给缺乏成本约束

15、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效能的途径

(1)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

(2)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3)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

(4)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5)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

(6)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7)建立公开行政制度,确保政府管理活动的透明度。

16、经济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1)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2)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1)所有制结构及其经营方式。

2)经济活动决策权限的划分。

3)经济调节和控制机制。

4)经济利益和经济动力结构。

5)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

17、经济体制的核心和合理化标准

(1)经济体制的核心——资源配置方式:P74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2)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

3)两种配置方式的利弊;

4)两种配置方式的选择与结合。

辨别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分配和组合

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是以指令性计划体系决定资源的分配和组合,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

(2)经济体制的合理化标准

18、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与主要机构

(1)设置原则:1)政企分开原则;

2)精简原则;

3)分层、统一原则;

4)效能原则;

5)权责结合的原则;

(2)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机构2)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机构

3)经济运行的监督检查机构

4)信息和咨询机构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19、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计划)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20、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1)保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防止出现“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市场疲软”或“需求膨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两种不正常状态。

2)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21、宏观调控运用的主要经济杠杆:价格杠杆、税收杠杆、信贷杠杆

22、价格杠杆的宏观调节作用:

(1)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方向,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2)调节产品流向,平衡产品地区间的供求;

(3)引导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4)调节部分国民收入分配,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

(5)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6)调节外贸进出口,以增加外汇和保护国内产品。

23、税收杠杆的宏观调节作用:

(1)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实现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结合;

(2)调节不同部门、行业的留利水平,促进生产结构合理化;

(3)调节企业之间的不合理差距,促进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4)调节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经济效益,促进它们共同发展;

(5)调节国内外经济合作与贸易关系,促进对外开放。

24、信贷杠杆的宏观调节作用:

(1)调节存款利率,广泛筹集闲置资金;

(2)调节信贷投向,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3)控制货币投放,使货币流通量与商品可供量相适应;

(4)调节信贷资金使用条件,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资金。

25、经济性管制是指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在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

效并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

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推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

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的管制。

26、政府经济性管制的主要领域

(1)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进入管制。自然垄断领域,指的是因生产、配送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沉淀成本、资源稀

缺性等原因,使生产者仅被限定为一定或极少数几家公司的产业。

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煤气、自来水、供热等公益事业,

以及地区内的电话、广播、铁路等产业。(2)对信息不对称行业

的准入管制。信息不对称行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证券和建筑

等。

27、激励性机制,就是针对原有的进入、价格管制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

率的弊端,向被管制的企业引进更多的竞争性激励,促进企业内部

效率化的一种管制方式。其主要做法有,特许权投标制、价格上限

管制、时滞管制等P114

特许权投标制,是制政府通过招标、投标,将垄断权利出卖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存在的问题:A、存在着投标企业之间妥协、合谋的危险,企业数量

越少,这种危险也就越大。

B、在一些需求和技术不确定性较大、需求大规模设备投资的产业,在招投标

中被击败企业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如何处置,也是必须考虑的。

C、已经拥有特许权的现有企业,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种种原因,它在新

一轮特许权投标中往往要比新加入的投标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从

而也弱化了特许权投标的竞争机制的作用。

28、财政政策手段,就是全部财政调节参数的总和。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等。

A、国家预算的调控功能(1)国家预算收支的规模及其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供求的平衡关系。(2)国家预算的支出结构可以调节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B、税收的调控功能:(1)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平衡

(3)调节各种收入分配

C、国债的调节功能:(1)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2)调节产业机构

(3)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流通

D、财政补贴的调控功能:(1)配合价格政策以稳定价格。

(2)促进外贸收支平衡。

(3)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

E、转移支付的调控功能:转移支付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府之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财政横向不

平衡。

29、财政政策类型及其运作:

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效应

(1)松性财政政策,也叫膨胀性或赤字性或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指增加和刺

激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其具体措施和效应:

1)采用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等

措施,可以收到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微

观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和扩大社会供给的效应。2)采用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赤字的措施,能够收到扩大社会总需求,从

而刺激投资和扩大就业的效应。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和投放货币,能够收到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

和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生产的效应。

4)通过财政补贴是财政支出扩大和财政赤字增多,可以收到扩大社会总需求

和刺激供给增加的效应。

(2)紧性财政政策,也叫紧缩性或盈余性财政政策。这是指减少或抑制社会总

需求的财政政策。

1)增加税收、提高税率和缩小减免税范围,其效应是减少微观经济主体的收

入,抑制投资的需求,从而减少供给。

2)压缩财政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其效应是缩小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过热。

3)减少财政补贴,使财政支出得到控制、减少财政赤字,其效应使减少社会

总需求,抑制经济过热增长。

(3)中性财政政策。一般认为,中性财政政策使对社会需求保持中立的财政政

策,中性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效

应,也不产生紧缩性的后果。

30、财政政策的运作:

(1)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单纯使用松动性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支出,增

加赤字,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以采取扩大税收

减免范围、增加财政补贴等,刺激微观经济主题的

投资需求。

(2)当社会供给不足时,单纯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公开市场上

出售国债的数量和减少财政补贴,压缩社会总需

求。

(3)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搭配运用“松”、“紧”政策,

一方面通过增加赤字、扩大支出等政策来刺激总需

求;另一方面采取扩大税收、调高税率等措施来抑

制微观经济主体的供给。

(4)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也可以搭配使用“紧”、“松”财政

政策,一方面通过压缩支出,减少赤字等政策缩小

社会总需求;另一方面采取扩大税收减免、减少税

收等措施来刺激微观主体增加供给。

31、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可操作、可计量、可监控的金融变量。

在国外,中介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汇率和基础货币。

在我国,中介指标有: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

32、货币政策的手段: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其他手段

33、货币政策的运作:货币政策的种类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三类,即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均衡性货币政(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较大地超过了货币需要量的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分小于货币需要量的政策。

(3)均衡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大体上等于货币需要量的政策。

34、产业政策的含义: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

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发展在不同阶

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35、收入分配政策的类型:

(1)超分配性收入分配政策。它是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量大于实物形态的

国民收入生产量,即出现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超分配。(2)平衡性收入分配政策。它是指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量大体上等于事务

形态的国民收入生产量,以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

衡。

(3)紧缩性收入分配政策。它是指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量小于实物形态的

国民收入生产量。

36、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A. 私人产品: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

竞争性是指对于任意给定的私人产品的产出水平,增加额外的个人消费,该

产品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

起的产品边际成本大于零。

私人产品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

B、公共产品

(1)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

非竞争性包括两方面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C、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

2)准公共产品。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和共同资源(common resources)两种类型。

俱乐部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共同资源: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37、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P178——179(综合题20分重点)

A、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P

Q P 1

P 2Q a Q b Q 0

O

图6-1 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

B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P Q P0

Pb

O 图6-2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Pa

38、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政府亲自生产只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一方面可以是政府建立企业对公共产品进行直接生产,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预算安排或政策安排等某种适当方式将公共产品委托给私人部门进行生产。

39、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戈尔丁、德姆塞茨、布鲁贝克和科斯的观点得到,私人部门如果要成功地生产某些公共产品,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比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4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

总体而言,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在继承人民公社时期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

(1)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

(2)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3)非生产公共产品供给膨胀,超过了农民的负担能力。

(4)供给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多样性的要求。

(5)机构膨胀,“吃饭财政”的现象日益严重,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41、私人选择:人们根据相关信息自主地做出购买决策,并且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换实现购买,决策者直接地承担决策后果。由于私人选择基本上是通过自愿市场交换自主地完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区别

相对多数规则(plurality rule)是指,只要某备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备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1)相对多数规则可能使两个彼此对立的提案够都获得通过。

(2)相对多数规则下产生的决策结果可能不符合多数人的偏好。

(3)相对多数规则下投票可能没有结果。

投票悖论:简单多数规则与传递性公理发生矛盾被称为集体的非传递性。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将导致投票循环,多数表决制无法得出最终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投票悖论”。

43、政治家和政党的行为:

两党制下政党的行为特点:

如果候选人的观点是一维的,那么政党的行为就有如下几种情况:

(1)在选民的偏好呈单峰和政态对称分布的情况下,两党竞选的结果符合中间

投票人定理,观点与中间投票一致的候选人将胜

出。P222图a

(2)如果选民的偏好呈单峰,但分布不对称,呈偏态分布,这是选民的中数(点

M)与众数(点Z)不再重合,由于离众数较近的

候选人将获得多数票,候选人的立场将极力向选民

的众数靠拢。(P222图b)

(3)如果选民的偏好为多峰偏好,且呈双众数对称分布,则候选人所表现出来

的立场具有不确定性。P222下图c)

44、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1)公共选择理论和组织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其他理论一样指出,改进官僚

部门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部门的解说责任与

外在控制。

(2)尼斯坎南提出要引进竞争,改进官僚部门的运行方式与组织形式。

其一,在官僚体系内部建立竞争结构,以打破官僚对公共产出供给的垄断

和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信息的垄断,扭转因垄断而

造成的低效率。

其二,分离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引入外部市场竞争,将部分公共产品的

生产交给有效率的私人部门承担,即官僚部门只负

责公共产品的供给而不直接从事其生产。

其三,引进利润动机激励,允许官僚部门对其财政预算节余有部分的自由处

置权,以刺激官僚提高效率。

(3)基威特和麦库宾斯就解决政治家与官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提出了

自己的见解。

45、政府采购(government purchase),是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它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46、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A 有效竞争原则

B 公开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效益原则

47、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A 招标性采购方式:(1)公开招标采购

(2)选择性招标采购

(3)限制性招标采购

B 非招标性采购方式:(1)询价采购

(2)单一来源采购

(3)竞争性谈判采购

(4)自营工程

48、公共支出,亦称财政支出,通常的意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广义的公共支出还包括政府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法规所导致的私人部门增加的开支。

49、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P282——P292

A 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基础性决定因素

(1)公共支出需求。所谓公共支出需求,就是用于满足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财政需求规模。

(2)公共财政供给能力。

B、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宏观原因:a、经济发展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条件因素

C、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微观原因:公共支出增长可通过分析以下因素得到解释:(1)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2)服务环境的影响

(3)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

(4)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

(5)公共部门要素价格的影响50、贴现率的确定:P305——306(重点综合题20分)

51、所谓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5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53、税收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54、税收制度的核心或主体是税收基本法规,一般称为税法。

55、税收制度的内容有两个基本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收构成税收制度。

56、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经济结构

(3)经济管理体制

(4)经济管理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

57、税收管理的内容:(1)税收法制管理

(2)税收征收管理

(3)税务行政管理

58、税收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规范,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管理权限包括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59、政府收入的含义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一般在分析政府收入时,都将政府收入等同于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所依法取得的货币和实物收入,财政收入也称“岁入”。

60、财政收入的分类

A 按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2)企业收入(3)债务收入

(4)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

专项收入)B 按收入来源分类:(1)所有制来源

(2)部门来源

C 按管理形式分类:(1)预算收入

(2)预算外收入

D 按管理权限分类:(1)中央财政收入

(2)地方财政收入

61、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是衡量一国财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可以用绝对数表示,如财政收入总额,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6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分析:A、经济发展水平

B、技术发展水平

C、政府职能范围

D、财政分配政策

63、财政收入的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在不同性质、不同来源及不同类别方面的数量比例关系。

64、财政收入的产业部门构成分析

(1)第一产业与财政收入。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2)第二产业与财政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提供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

(3)第三产业与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具有多产业、门类广、劳动密集与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

65、中国政府财政收入一直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66、所谓政府的非税收入,是相对国家税收收入而言的,是指国家依照税法征税取得收入之外,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代行政府管理权力的过程中,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以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集资、罚款等形式无偿地从法人、社会团体和城乡居民个人那里取得的收入,以及国有企业向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上缴的利润等收入。

67、国债,就是专指中央财政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包括在境内发行的内债和外债。

68、国债的特点:自愿性、有偿性和流动性69、影响国债发行量的主要因素:(1)认购者的承受能力;

(2)政府的偿债能力;

(3)其他因素。如产业结构与物资供应结构、未来财政预测、国家货币流通等。

70、衡量政府债务状况的指标:(1)国债依存度

(2)国债负担率或负债率

(3)偿债率

(4)债汇比率

71、分级财政体制是指在宪法或相关法律确立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各自独立其财政预算的一种体制。

72、分级财政体制的特征:(1)各级政府事权独立。

(2)各级财政预算独立。

(3)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规范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进行。

73、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A.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特征:(1)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

(2)有利于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3)有利于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4)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社会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B 我国现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1)划分事权。

(2)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

(4)分管。

C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权的划分不科学、不明确。

(2)分税制改革仍未突破使用基数的格局。

(3)按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归属,不利于

市场体系的形成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74、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是指中央政府为了平衡各个地方之间的财政能力,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采用规范的补助形式将一部分中央财力无偿地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财政调节制度。

75、转移支付的形式

A. 无条件转移支付:上级政府拨给下级政府的补助金,不限定使用范围与要求,不附带任何条件。

B. 规定用途的转移支付:中央政府给下级政府的附带条件的补贴拨款,地方政府职能按指定用途使用这些资金,不得移作他用。

76、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77、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1)预测性

(2)法律性

(3)综合性

政府预算原则:(1)预算的统一性

(2)预算的完整性

(3)预算的权威性

(4)预算的公开性

(5)预算的年度性

政府预算组织形式: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

78、零基预算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额,而是将零设为所有的预算支出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或可能的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零基预算的程序:1)动员与讨论

2)划分不可能避免项目和可避免项目

3)划分不可延续项目和可延续项目零基预算的优缺点P396

79、国家金库就是国家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机关,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拨付业务。简称国库。政府决算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

政府决算包括中央政府的决算和地方政府的决算。

政府经济学整理

政府经济学syllabus 课程准备 (一)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经济学的体系脉络 几个概念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Finance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几对关系 1 .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关系 6. 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 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政府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公平问题。 相对于财政学而言,政府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实现问题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所达成的市场均衡状态。 研究了供求—价格模型、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均衡等微观单位的直接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在政府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政府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经济稳定的时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的良性态势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以下三个命题构建:公 共利益问题(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卖双方 是否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 问题 福利经济学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主 要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社会福利外,还要关注经济 的稳定或者经济结构的改善,也就是说除了福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政府经济学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学所关注的。另外,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 优原则已成为政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政府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因此多数政府决策的 出发点是政治性的,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为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而引入的,它将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投票联系在一 起考虑,由选民用选票决定生产什么公共产品、 生产多少公共产品、通过什么方式生产公共产 品,来选择合理者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合理的财 政收支、合理的公共企事业和经济政策等; 这一系列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 博弈过程,可能对政府经济行为作出约束和规 范; 在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 问题。 6. 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 建立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之上。公共经济学扩展了 财政学,与政治学开始交叉,为政府经济学的形 成做准备。如果说政府经济学发源于财政学,那 么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到政府经济学 之间的桥梁。” 杨龙:“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第4卷第2期,第42页。 总结 政府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它研究政府的财 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公共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 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把政府 看成是一个单体经济单位,对公共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它把 政府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 稳定 政府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中引入了帕累托最优 原则,用于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了公共经济学。 几个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 从历史看,政府经济学吸收了财政学、宏微观经 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 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了政治 学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研究对象,在对政府行为的 研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治和经济就开 始交织在一起,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更有了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 胀”状态,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各家各派为其号 脉: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滞胀”源 于政府调控缺陷,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利益扩展 以及官僚寻租; 新制度主义侧重于制度因素的经济影响分析, 科斯利用产权理论阐述了政府对产权的安排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斯利用制度发展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 量。 这些理论学说共同催生了政府经济学的诞生,使 政府经济学一出现就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 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政府经济学的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推动的,也是经 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政府经济学要求建 立逻辑推衍的理论体系,但是又必须关注现实, 对经济现实变化做出回应或提出政策主张。 比较成熟的政府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经济 职能实践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的,是参与和管理本 国经济的理论升华。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 究方法的结合,实然与应然结合。 1.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 两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 论(外部性理论) 3.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再 分配 1. 一个对象——政府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2. 两条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边界。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 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 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 等) 2.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一)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英 国《大众百科全书》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 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 府的功能是:立法;司法;执行、行政管理; 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和地方 的行政机关; 美国定义:政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我国宪法中“人民政府”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 义政府。 (一)什么是政府? 政治学: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 治机关; 行政学: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 关,即行政组织; 经济学: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定主体。与 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是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 1、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 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普遍性:政府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 体; 强制性:强制性是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 基本保证;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非营利性: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时,并不能完 全只考虑直接成本和收益; 阶级性: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表现阶级意志。 2、政府与企业组织比较 政府 权力自然完全垄断 组织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没有破产、被兼并 信息较多不对称

政府经济学单项选择复习资料.doc

单选复习资料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卜?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卜?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卜-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皮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屮会出现(免费搭车的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交易成木为零或很低)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征税)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布坎南)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彖是(政府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屮、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増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 増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20、下列支出项FI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公路) 21>在使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人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政府经济学单选题 (1)

1. ( c)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 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C. 寡头垄断 2.(d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D.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3.( 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 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B.政府性基金 4.( c)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可以在此幅度内自行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C. 幅度比例税率 5.(b )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企业、 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不能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6. (c )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c.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7.()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风险性 质的过程。A. 政府债务风险识别 8.()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 C.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9.()是用一系列定量指标去衡量风险的高低,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防范和规避。 B. 政府债务风险评价 10.按照( d)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D. 预算编制方法 11.按照( a)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A. 发行地域 12. 按照公共物品的( a)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 球性公共物品。A. 收益范围 13. 按照外部效应的(b )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B. 最终结果 14.按照(b )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B. 公债发行对象 15. 按照( a)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A. 税收管理体制 16. 按照( b)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B. 政府职能 按照( c)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 .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

2016年秋行政管理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5 A D D B B 2-10 C D C B D 11-15 A B C C C16-20 A C B B 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D 4、ABC 5、BD 6、ABCD 7、BCD 8、BD 9、BCD 10、ABCD 11、ABD 12、ABCD 13、ABCD 14、BC 15、BC 16、ACD 17、ABC 18、BCD 三、判断题 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7、错误 8、正确 9、错误10、错误 11、正确12、正确13、错误14、错误15、错误 16、正确17、错误18、正确 四、简答题 1、(1) 提供公共物品(2)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3) 消除外部性(4) 促进公平分配(5) 维护市场秩序 2、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的特性(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2)受益的非排他性。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来说,其无法将拒绝付费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而在经济上不可行。(3)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和妨碍他人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即增加一个人享用该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1)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3、(1)经济增长。使国民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和发展。(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工资水平和现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有工作机会。充分就业不是全部就业,其中包括一定程度的“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3)稳定物价。物价稳定目标是指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个“安全区”内,使通货膨胀既能起到经济增长的“润滑剂”作用、又能为社会所接受,不对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国际贸易支出和收入相对保持平衡。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政府经济学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 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 争的市场。(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很小。(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条件下达不到完全自由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 机制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调节作用。 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自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条件对理想状 态严重偏离。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灵;(1)在交易中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 同而导致的失灵。(2)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3)出现优汰劣胜的 资源配置。(4)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道德风险。 2、公共物品引起的失灵;公共物品不能向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 出来,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 3、外部效应引起的失灵; 4、垄断引起的失灵; 5、分配不公引起的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 6、宏观经济失衡引起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供求的失衡,它以超额供给或需求为 特征。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失灵,主要有决策失灵和执行失灵。 2、公共物品供应的低效率 3、政府寻租问题,无意创租,有意创租,被动创租 4、行政扩张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 1、有限信息 2、有限的控制能力 3、代理问题 4、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5、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6、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7、政府腐败 五、政府失灵的矫正 1、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必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做出恰当选择 3、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4、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5、必须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6、必须以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 7、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体制 六、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效应的政策 1、发现负的外部效应 2、直接的行政管制,经济处罚

中央电大《政府经济学》历年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自然垄断 2.行政规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10分)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3.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C )。·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5.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 C )。 A·放手由市场解决 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 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 6.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 D )。 A·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 B.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数量上的长期规划 C.防止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7.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 )。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8.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 B )。 A·社会公共权力 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C·政府信誉 D.企业的自愿捐助 9.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D )。 A·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B.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C·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10.国际税收的本质是( B )。 A.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C.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D.国家与集体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西南网络教育学院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

西南网络教育学院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政府经济学 第一次作业 6.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过程中一般的动机是(A)。 A:利己 B:效率意愿 C:忠诚 D:公共精神 4.对纯粹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将每一消费者在每一可能数量水平上的(D )加总得出的。 A:MPC B:MSB C:MEB D:MPB 3.下列物品中属于纯粹公共物品的是(B )。 A:衣服 B:国防 C:生活小区的健身设施 D:公园 2.市场机制在(B )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 A:公共产品的配置 B:私人产品的配置 C:收入再分配 D:外部效应的纠正 7.政府管制的领域一般是(B )。 A:政府失灵的领域 B:市场失灵的领域 C: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 D:所有社会领域 1.判断资源配置效率的准则是(A )。 A:帕累托最优 B:基尼系数 C:洛伦兹曲线 D:帕累托改进 34、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原材料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原材料生产者,这是指( B )。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36、对税率形式的选择,若就效率而言,( A, )是较优的选择。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A和B都对 37、下列不属于公债发行条件的是( A, )。 A:发行时间 B:发行利率 C:发行价格 D:公债面值率 38、公债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项影响( D )。

A: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B:国家的信用状况 C:社会资金的供给量 D:发行的时间39、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 D )。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遗产税 D:增值税 11、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是( B )。 A:外部效应 B:正的外部效应 C:负的外部效应 D:外部不经济 35、对税率形式的选择,若就公平而言,(B )是较优的选择。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A和B都对 5. 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的销售或生产(B )。 A:呈现出不足状态 B:呈现出过多状态 C:不足和过多的状态都有可能 D:不存在不足或过多的状态 12、在正的外部效应存在的条件下,某一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效益会比其社会边际效益要( D )。 A:大 B:不确定 C:相等 D:小 8、一般来说,基尼系数越小,表示( A )。 A:收入分配越公平 B: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C:无法表示收入分配水平 D:无法判断14、多峰偏好意味着人们理想的结果( D )。 A:只有一个 B:是唯一确定的 C:难以确定的 D:不止一个 13、在简单多数规则下,投票者的偏好( A ),投票结果就是惟一的。 A:都呈现单峰性 B:部分呈现单峰性 C:都呈现多峰性 D:无论怎样 16、专利法使享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形成垄断,这是指( C )。 A:自然垄断 B:行为垄断 C:法定垄断 D:国家垄断 15、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这是财政支出的( A )原则。 A:经济效益 B:公平 C:稳定 D:合理

2019年电大历年《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D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社会公共权力 2、我们大致可以认为,( C )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A凯恩斯 B科斯 C亚当•斯密 D穆勒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二、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A ) A正确 B错误 2、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广义的政府。( B ) A正确 B错误 3、政府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具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B ) A正确 B错误 4、政府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是先于国家产生的。( B ) A正确 B错误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 C )的状态下。 A不完全竞争 B竞争失灵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B )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不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B )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A信息的不对称性 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 C市场的完整性 D收入公平分配 4、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 C )的政府经济决策。 A更注重经济公平 B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举

C更注重社会公平 D盲目的 5、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 D ) A供电、水、电 B邮政通信 C移动通信 D微软的office系统 6、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 A ) A保险市场 B钢材市场 C电信市场 D木材市场 7、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 C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 D )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生活用品 二、判断题 1、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 B ) A正确 B错误 2、市场机制本身可以克服各种垄断产生的竞争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所以政府最好不要干预。( B ) A正确 B错误 3、公平通常可以从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方面进行理解,一般说来,经济公平比社会公平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B ) A正确 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 B )A正确 B错误 5、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 B ) A正确 B错误 6、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不完整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A ) A正确 B错误 7、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 B ) A正确 B错误 8、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财政的首要支出。( B ) A正确 B错误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单项选择 1、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BD ) A竞争性

2019年电大政府经济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 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 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6、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社会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物质保证的制度,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7、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 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 8、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9、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0、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1、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12、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 体现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对 国民收入的特殊分配。 13、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 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 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 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 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 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 用。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 的效应,因此,政 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 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政府的收入 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 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 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 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 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 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 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15、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 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 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 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16、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 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 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 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17、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 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18、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 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 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 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 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 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 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 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 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 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 素之一。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21、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 单位和征收标准。 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 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 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23、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 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 总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 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24.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 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 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 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5. 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做为课税对象 的税种。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 一、税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政府 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 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 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 禁于征”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26.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 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 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占用 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 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27.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 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 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 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 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 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土 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28.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 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 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 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 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与 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 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29.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 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 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 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 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 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的 税率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 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30.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 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征收 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 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 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 车船。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 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 应税车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 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 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 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 是(公路) 4、在使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评价 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 是(小于一般贴现率) 5、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 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6、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 (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7、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 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8、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 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9、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 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 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政府经济学按拼单排序答案

1 政府经济学单项选择题 1.(B.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 2.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C更注重社会公平)的政府经济决策。 3.BOT的全称是(A.build-operate-transfer) A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 5.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6.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 7.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税属于(A.流转税类)。 b 8.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 9.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 C 10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结果的非盈利性) 11..财政学家(C.鲍莫尔)提出了著名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12.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13..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14.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B.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D 14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 13.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 15.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A.增长)。 16.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17.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B.下降) 18.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B.二部定价法C.高峰负荷定价法D.B和C均可)定价。 19.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 20.多数裁定的选择,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B.二分之一)以上的人赞同。F 21.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国务院)。 g 22.改革开放后,我国与(B.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23.耕地占用税实行(B.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24.公共定价的对象是(C.准公共物品)。 25.公共事业支出不包括(B.国有企业支出) 26.公共事业支出是一种(A.购买性支出)。 27.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29.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是(A.搭便车现象)。3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2.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C.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34.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布坎南 35.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A.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然后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3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政府决策)。 37.公债负担率是指(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38.广义的政府收入(A.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39.国际税收的本质是(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40.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D.免除双重征税)。 41.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A.课税对象)。 42.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43.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D.剩余产品价值)。 h 43.划归中央税的是(A.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的税 45.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B.混合提供方式) 46.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