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UL认证名词解释

UL认证名词解释

UL认证名词解释
UL认证名词解释

UL认证名词解释

Accreditation 认证

使一方或多方得以认证另一方执行特定活动能力的过程。寻求认证的单位必须符合特定规范的要求,同时通常需要经第三方之稽核以展现其符合这些要求。ISO/IEC 指南及标准便包含UL所获得认证时之规范。

Agent or Agencies 代理人或代理商

经申请者指定并授权执行业务之个人或公司(行号)。

"AL" Listing, Classification or Recognition 「AL」列名、分级或认可

当UL档案建立时,申请者与列名者并非同名的情况;这需取得申请者提供之申请表,并且经列名者授权。

Applicant 申请者

向UL申请组件、产品或系统认证之公司或个人。申请方依据合约必须必须承担产品测试与追踪服务相关费用,同时也有权使用测试结果之信息。

Applicant File 申请者档案

依申请者名称建立,供特定产品类别用之档案,档案内包括书信、报告与资料。(请见File Number, 档案编号)。

Application 申请书

以申请表格(或其它授权文件) 向UL申请进行产品测试之书面要求,以决定产品是否符合UL列名服务(或其它)及后续检验服务或其它服务所需之要求,例如"预测试"或" 真相调查作业)"或"研究项目"。

Application Form 申请表格

由UL所提供的表格,其中并说明UL接受申请者之申请合约条款与条件。

Authorization Page 授权页

UL 后续检验程序书的第一页,授权使用UL标志。授权页说明申请者、列名者、制造商之姓名、地址与识别标志,以及UL产品类别(CCN)。

Bulletin Subscription Service 告示订阅服务

UL会将对UL标准书进行讨论所发行的公告,或议订中之UL标准书初版的公告, 分发给付费的客户。本服务仅限于接收标准改版服务(Revision Subscription Service)之客户。

Category Control Number (CCN) 类别管制编号

系指一套依英文字母排列之系统,用来指定及辨别UL列名信息系统(Li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LIS)中涵盖之个别产品类别。

CB Scheme CB 体系

促进国际贸易之系统。此系统会协助参与国内不同安全认证组织,针对特定产品类别之测试建立共识。UL 的特定产品类别便参加了CB 体系。

Certification Mark 认证标志

各类认证标志之通称,包括UL 列名标志、分级标志、认可组件标志与认可标志等。制造商若经授权许可使用UL认证标志,便象征该制造商所生产之产品在生制造时依据UL适用之规范,同时受UL后续检验服务之监督。

Classification Mark 分级标志

此UL标志包括下列要素:UL符号、在UL符号上方之「Classification」字样、产品名称(例如「防火门」)、产品说明,包含该产品适用之UL范围(限制),以及管制编号。

Classification Report 分级报告

产品调查报告结果,UL会使用本报告为产品建立UL分级与后续检验服务。

Classification Service 分级服务

UL提供之服务,用以判定制造商是否展现足够能力,可以符合UL规范之方式生产产品。此服务之目是要为产品分类,或评估下列事项(1) 特定风险,例如人员伤亡、火灾或电击,(2) 在特定条件下之性能,(3)管理编号(4)其它标准,包括国际标准,或(5) 其它UL认为必要之条件。依据UL服务协议书之条款,UL 授权制造商在符合UL规范之产品上使用分级标志,同时建立后续检验服务以检查制造商是否继续符合UL 之规范。

Completion Date 完成日期

进行中之项目预定完成之日期。符合性评估服务在合理的情况下预估可在此日期前完成产品调查,并且将公布之调查结果通知申请者。完成日期可能会因为所有可能之情况而延后。

Component 组件

产品之一部分,在全面产品调查期间可与产品分开进行性能测试,同时除了产品之结构要求外,组件可能必须符合额外之结构要求。组件可能为列名、认可或为未列名组件。

Corporate Identifier 公司识别

由UL为每位申请者、列名者或制造场地建立之编号。

Designated Engineer (DE) 指定工程师

驻于每个UL办事处负责特定产品类别之申请书递交的工程师,同时负责协调产品调查团队或小组的活动,特别是要负责解释要求,以及发展新要求或修订要求。(请见Primary Designated Engine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Testing 电磁兼容性测试

测试设备或系统在其适合之电磁环境中是否可正常无误的运作,或评估设备或系统之电磁幅射是否会影响另一设备或系统之正常运作。

Factory Identification 工厂识别

制造商针对在不同工厂内制造的产品给予不同之识别,以辨别产品实际生产之工厂。

Factory Inspection 工厂检验

由UL现场代表依据UL追踪服务计划之监督目的,在制造商之工厂进行之审查工作,此工厂应为列名(或其它)产品实际生产之所在地。(请见Follow-up Service Program).

Factory Production Inspection (FPI) 工厂生产检验

与IPI相似,唯一不同处在于此检验工作系由不同产品类别之UL工程师(例如视听产品)进行。

Field Evaluation Service 现场评估服务

UL针对现场已安装,但事前未经UL调查之产品,或在现场被修改的UL列名产品所提供之评估服现场评

估仅限于在安装现场可评估,且无损于产品之产品功能及特性。

Field Inspection Service 现场检验服务

产品若已符合UL列名或类别标志,但尚未取得UL标志以显示产品符合UL之规范,便可使用UL针对此类产品所提供之现场检验服务。

Field Operations Management/Manager 现场作业管理/经理

为UL之人员,负责管理与监督负责透过UL工厂追踪服务进行产品审查之人员。

Field Report 现场报告

UL收到有关带有UL标志的产品不当故障或产品不当使用UL标志的信息。

Field Report Program 现场报告计划

依据本计划,UL现场报告小组会处理现场报告,并且决定报告之结论.

File Number 档案编号

由UL指定,包括文字与数字之编号,用以辨识特定产品类别内之申请者。所有UL报告皆会在每一页的上方标明档案编号。UL所有与该产品类别相关之书信往来皆需说明此编号以供参考。

Follow-up Service Procedure 后续检验服务程序书

在判定产品是否符合列名(或其它)规范时,由UL所发布之文件。本文件是UL借给制造商,以供制造商或UL现场代表使用。文件内容包括与UL认证产品相关之规范与条款、UL标志之使用与后续检验服务之执行。

Follow-up Service Program 后续检验服务计划

由UL进行之取样、检验、测试或其它检查方法,来检查制造商使用之方式,以进行决定列名(或其它)产品是否符合适用规范之规定。检验与测试一般都是在制造商之工厂进行,但UL人员也可能会自工厂、消费市场或其它地方取样后,回到UL实验室内进行检验与测试。UL后续检验服务计划之主要目的并非辅助或取代制造商品质保证系统.

General Coverage Program 一般涵盖范围计划

在特定产品类别内,所有或部分UL标准都包含在UL后续检验程序书中,客户若制造这些产品类别下的产品,便适用此计划。

Listed Product 列名产品

依据UL服务协议书之条款,在UL列名与追踪服务计划中生产之产品。此产品可使用UL列名标志,同时制造商也可藉之说明该产品符合UL之规范。

Listee 列名者

在UL产品目录或UL内部网络与网际网络网站上可搜寻之线上数据库中,个人或公司名称供任何产品类别下之产品使用者。「分类公司」或「认可公司」等同于列名者,并且会用在其它UL服务中。

Listing Mark 列名标志

此UL标志包含四个要素:UL符号、产品名称(例如:「移动式灯具」)、产品名称上方之「已列名」字样以及管制编号。

Listing Mark, Combination 组合式列名标志

L类追踪服务列名标志的一种,结合制造商的产品名牌以及UL列名标志的四个要素。

Listing Service 列名服务

UL所提供之服务。藉此服务,UL可判定制造商是否了解产品可能会发生之危险,并展现足够之能力,以符合UL要求之方式生产产品。依据UL服务合约书,若制造商所生产之产品符合UL要求,UL会依服务内容授权制造商在该产品上使用UL标志,同时UL也会建立追踪服务,检查制造商是否持续以符合UL规范的方式生产。

Mufacturer 制造商

维持并运作列名(或其它)产品制造或组装之工厂的企业或个人,同时UL会在其工厂设施进行追踪服务之符合性评估审查。

Marking 标志

产品上所提供之标示信息以兹辨别使用UL列名标志、分类标志或零件认可标志以及其它必要标志及信息,例如公司识别标示、产品名称、额定值、警告标示等。

Multiple Listing, Recognition or Classification 多重列名、零件认可或分类

在UL列名信息系统(LIS)中列名之公司名称可以使用在另一列名者(或其它)之产品上。

New or Unusual Product 新产品或非寻常产品

UL受托审核列名(或其它),且包含新或非寻常结构或特性之产品。

Notice of Authorization to Apply the UL Mark 使用UL标志授权通知

在特定情况下UL会授权熟悉UL验后服务之客户使用UL标志,以加速通过让客户在符合UL适用之认证标准的产品上使用UL标志。

Preliminary Deposit 预付款

由申请者在递交产品审核申请书时,事先支付之款项。规定之款项已列明于申请书或预付款通知书上(RPPD)。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预测试

审核试生产之产品或产品部分组件、产品图样或类似之资料,以判定是否符合UL之要求。申请者在预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决定是否要申请列名(或其它)服务。预测试之结果亦不能让UL为客户提供列名(或其它)服务。

Primary Designated Engineer (PDE) 首席指定工程师

负责在UL公司内与所有各实验室之指定工程师协调与UL标准相关之事宜并全权负责此特定产品类别之UL人员。

Pocedure Report 检验报告

此报告之产品叙述部分与检验卷宗中之产品叙述部分完全相同,同时会在页上标明综合标题,以说明这些页包含检验报告与检验卷宗档案之内容。

Product Category 产品类别

将具共通功能及/或共通设计特色之产品分类的通称,以协助UL列名(或其它)应用一致的要求。

Product Directory 产品目录

由UL所发布的出版品,内容说明可在产品上使用UL标志,或产品符合UL要求的公司名称。UL网站上提供线上认证目录资料。

Product Submittal Agreement 产品递交合约书

UL和申请者签定的正式合约书,让申请者无需每次递交产品供验都要填写正式申请书。

Production Sample 生产样本

由工厂使用正常生产设施与技术制造的产品,而非为工程评估目的而制造的原型样本。(请见New Work Sample 和Prototype Sample).

Project Number 项目编号

由UL指定用在UL调查(项目)上,包括文字与数字之编号,例如00ME12345。在调查期间UL之书信往来皆需标明此编号及档案编号。

Recognition Service 认可服务

UL提供之服务,用以判定制造商是否展现足够能力,可以符合UL要求的方式生产使用于最终端产品上的组件。在可能的范围内,且必须额外考量在产品上使用该组件的情况时,认可服务也会考虑到此类终端产品的性能与结构特性。依据UL服务协议书的条款,UL授权制造商在符合UL要求的组件上使用认可标志及其它必要标志,同时UL也会建立追踪服务,以检查制造商是否持续符合UL之规范。

Recognized Component 认可组件

UL认可服务中涵盖的零件, 组件或非完整设备,供工厂安装于列名(或其它)产品上。认可组件依据特定结构特性而言为不完整的结构,或其性能有限,有可能不适合在现场分开安装。这些组件是用在不完整设备上,做为其组件,供UL调查。在完整设备上之组件是否能被接受,取决于其安装与使用是否遵循在(1)UL 所发出之组件报告,(2)在指南信息中及(3) 个别客户之认可组件信息页中规定之所有使用条件与额定值。

Recognized Marking 认可标志

组件制造商经授权可在依UL认可服务制造的组件上使用的标志,内容包括认可公司之标志/名称、目录号、模型号或其它名称。UL 认可组件标志可与认可标志一起使用。

Service Agreement 服务合约书

订购者与UL之间所签署的正式合约,建立使用UL标志及其它必需标志,以进行追踪服务的权利与义务。

Special Services 特别服务

由代理商、联盟、团体、公司或个人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主体:也称为经济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只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3、持续经营: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时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为前提。 4、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5、货币计量: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描述时,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 6、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剂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7、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8、权责发生制: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或者说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9、收付实现制:是以实收实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 10、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应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1、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12、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3、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14、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 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5、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重要交 易和事项。 16、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 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 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 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17、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 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 后。 18、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 制的、预期会给企业提供的带来经 济利益的资源。 19、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0、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 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 2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 2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出。 2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 间的经营成果。 24、会计科目:是按照信息使用者 的需要,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 行分类,并赋予标准的名称,也就 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 作的进一步分类。 25、账户:具备一定的名称和结构, 用于对与该名称相对应的特定的经 济内容的增减变化进行单独记录的 工具,就是账户。 26、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 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 27、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 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 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 法。 28、会计分录:是指在登记账簿前, 根据记账规则,通过对经济业务的 分析而确定的应记入账户的名称、 方向及其金额的一个简明的记账公 式。 29、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 指期末对所有的账户的发生额和 (或)余额进行加总,以确定借贷 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记账和过账过 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30、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 设置,用以反映详尽和明细的信息。 31、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 指对发生的每项经纪业务,都要以 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 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 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 户的方法。 32、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 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年度的。 33、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 于某个特定的产品成本,而应直接 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34、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 种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 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 利得等。 35、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 项支出,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 失,非货币性交换资产损失,债务 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损失,非常 损失,盘亏损失等。 36、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纪业 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 的书面证明。 37、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 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 制的用来作为办理经纪业务手续, 载明经纪业务的执行或完成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38、累记原始凭证:简称累记凭证, 是用来连续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 内不断重复发生的若干项同类经纪 业务,其填制手续随着经济业务的 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原始凭证。如限 额领料单 39、汇总原始凭证:又叫原始凭证 汇总表,是指根据许多同类性质的 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原始凭证。 40、单式记账凭证:是在一张记账 凭证上面,只反映同一经济业务会 计分录中的一个账户名称,同一经 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中涉及到几个账 户名称,就要填在几张记账凭证中。 41、复式记账凭证:是一张记账凭 证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这一会计分录无论涉及到几个账户 名称,都填在一张记账凭证中。 42、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 证按照一定的程序,从其填制起, 到归档保管止,在本单位内部有关 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办理有关 凭证手续的全部过程。 43、会计账簿:简称账簿,他是由 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 据,用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 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事业等单位各项 经济业务的薄籍。 44、日记账:也叫序时账簿,是按 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和先后顺序, 逐日主笔连续登记经济业务的账 簿。 45、分类帐簿:是按照账户对经济 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账簿。 46、备查账簿:又称为辅助帐,是 对某些不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 录的经济事项或记录不全的经纪业 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7、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简称 订本帐,是在账簿使用之前,就把 所有账页按顺序编号装订成册的账 簿。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1.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功能。 2.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目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收入和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权利和支出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发生或即将发生现金(或其等价物)流入,或债务清偿。 15.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为取得收入而发生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16.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项目。 17.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名称,并具有一定格式。 18. 复式记账:指对发生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金额,在相互关联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记账方法。 19. 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会计分录。 20.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会计分录。 21.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主要部分。 22. 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3. “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结算债务增减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喜爱产在去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特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香槟酒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又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 【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

最新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 解释

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3.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再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4.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5.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6.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7.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8.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9.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10.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1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 12.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13.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14.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15.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16.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17.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18.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19.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20.结账:是在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于会计期末按照规定的方法结算账目,包括结计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21.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双方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不同,而造成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收到结算凭证从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22.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23.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 账簿的书面证明。 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 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4、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 据。 5、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方法。 6、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存货的计价方法。一次加权平均单 价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7、结账: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 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或下年新账(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期初余额) 8、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 流出情况的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9、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连续、系统、全面地记 录和反映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全部过程的簿籍。 10、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导 致了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是什么?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 该遵循哪些要求? 1、会计要素确认的含义: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 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 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关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 记账凭证:又称记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 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他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 会计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 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载体。 4.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 、“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 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 5.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 账簿的依据。 6.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 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 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 记的账簿。 8. 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结账,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和期末余额并做相应结转的工作。 9.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 .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

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 11. 会计科目:是指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 目名称。 12.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3. 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帐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 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4.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凭证组织,账务组织,记账程序) 15.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规律,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6.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实收实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制度。 17. 收复实现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对称,亦称现金收复制,他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作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制度。 18.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19.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20.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1. 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 名词: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6.一贯性原则: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7.及时性原则: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实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8.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9.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为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 20.配比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21.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22.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账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更。 23.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会计:对核算单位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记账前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明确指出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注册资本:是指在企业营业执照上载明的投资人出资总额。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投资协议规定实际收到的各投资人的投入资本。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要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项生产要素的消耗而发生的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间接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但属于某一期间耗用的费用。要素费用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福利费用、折旧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短期借款: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含一个营业周期)的借款。长期借款: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借款。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财务成果,是企业收入扣除有关费用支出后的净额。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分配、从而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归集费用的对象。 成本计算期:是指间隔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 成本项目:是指计入成本的费用。它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反映了成本的构成内容。 财产清查:是指对各项实物资产和库存现金进行实地询证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实地盘存制:是指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实物资产期末账面结存数量,然后倒算出本期减少数量的一种方法。永续盘存制:是指在日常核算中,对各种实物资产的增加数和减少数,根据会计凭证连续、及时地记入有关实物资产明细账户,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的一种方法。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有关业务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全)

1、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 2、会计的任务:①加强会计核算,真实,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②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③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3、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权益:是对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5、会计核算方法: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⑧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6、会计方法是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7、《会计法》对强化会计核算的三点要求:①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②确立记账基本规则,保证会计核算依法进行③增加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8、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券和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9、会计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0、会计信息质量要求:①可靠性②相关性③可理解性④可比性⑤实质重于形式⑥重要性⑦谨慎性⑧及时性 11、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做的进一步分类 12、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项构成 13、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4、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5、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来源: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16、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7、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8、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1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 20、会计科目按反省的经济内容分类:①资产类科目②负债类科目③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④损益类科目⑤成本类科目 21、会计科目按隶属关系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 22、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23、会计账户一般包括:①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②日期和凭证号数(用以说明账户记录的日期,来源)③摘要(概括说明积极业务的内容)④增加和减少的金额⑤余额 24、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概括为3点:①同时间登记②同方向登记③同金额登记 25、记账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记账符号,记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记录经纪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 26、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