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乡偶书练习

回乡偶书练习

回乡偶书练习
回乡偶书练习

一、根据课文组词

舟()

乘()

音()

客()

何()

汪()

二、填填记记

1、默写古诗

回乡偶书

贺知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汪伦

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背一首别的古诗。

三、品味探究

1、少小就离家,到了老大的时候才回来。作者到底干什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相见不相识”这句话中“儿童”是指()“小孩子”还是指()“自己儿时的伙伴”?这句话写出了诗人感到______之后不觉有些______的感情变化。(惊讶好笑)

3、“将欲”与______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出乎意料的______的情态。(忽闻惊喜)

回乡偶书优秀教学设计(原创)

回乡偶书 浙大附小祝成其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客、何”,会写“客、何、音”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进行想像,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诗、悟诗,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抓住“客”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课前背古诗,背《咏柳》。引出作者-------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 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贺知章写的古诗。 2、读题。回乡偶书。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 1、自由读,读准字音。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带小朋友读一读。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指名读整首诗,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1、生字学习。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很多小朋友小时候就会背了呢。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老师考你一个生字,“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有一个生字“客”,(板书“客”)你怎么记住它?扩词,书写指导。 2、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 底算不算客人呢?(板书?)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学习第1、2行。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诗句中看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①理解诗意。找两对反义词,板书:少小----老大离----回 贺知章在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 呢。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70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呢?理解“鬓毛衰”,摸摸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都白了,人老了) 。“乡”就是“故乡,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④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你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是我们杭州的萧山,这可是我们杭州人的骄傲,出了一位大诗人呢!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⑤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行诗意。自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虽然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但是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⑥指导朗读。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那现在再来看看,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并不是客!擦掉板书中的问号)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70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杭州了!心中怎能不激动呢?再齐读。 那么为什么诗人年纪那么大了最后还要回来呢?(想念家乡,想见家人朋友)板书:想念家乡 (2)是客:学习第3、4行。 既然贺知章就是这个村子的人,不是客人,可是谁认为他是客人呢?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同桌交流。

幼儿园必学古诗

幼儿园必学古诗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送元二使关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7.《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10.《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回乡偶书》 (1)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合水小学陈春丽 教材分析:《回乡偶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5课《古诗两首》里的其中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的一首佳作。诗中那个老人家,面对故乡的小顽童,在感叹时移世易之余,涌现在心头的或许是那鞍马困顿的人生旅途,是那故乡的清风明月,是那童年时听到的儿歌、吹起的牧笛,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急切的足音……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临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还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上课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在课堂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认字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自主识字,因而在认字识字方面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要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的感情。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运用情境教学法、鼓励欣赏法、识字教学法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看画面,感受诗人当时的喜悦与感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诗歌,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丰富孩子的见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互联网搜索、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早读书(大班上)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我爱我的祖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小河, 我爱五星红旗, 我爱白鸽, 我爱红领巾, 我爱花朵,‘ 我爱爸爸、妈妈, 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问我最爱什么, 一句话: “我最爱我的祖国!” 第四课 《跳皮筋》 橡皮筋,脚上绕, 绕在脚上跳呀跳。 像飞雁,似小鸟, 先跳低来后跳高。 跳过山,跳过海, 跳到祖国台湾岛。 见亲人,小同胞, 同跳皮筋同欢笑。 第五课《悄悄话》 路边上,开了两朵小白花,可白啦,可美啦, 上边还有露水哪, 啊,漂亮极了的小白花!咱们俩人快跑吧, 跑云摘下它, 插在老师的花瓶里, 可不许告诉她, 呵—— 听见了吗? 可不许你告诉她…… 第六课《星星灯》 我想—— 把所有的楼梯都连起来,搭成—— 长长的天梯。我想—— 顺着长长的天梯, 摘下——最亮的星星。 我想—— 做一盏美丽的星星灯, 送给—— 亲爱的老师。 第七课《松鼠和乌龟》 松鼠和乌鱼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 有一天,松鼠一边“唰唰唰”地往树上爬,一边对树下的乌龟说“来呀,我们比赛爬树!看你本领大还是我本领大?” 乌龟“扑通”一声跳进河里说:“我们不比赛爬树,我们比赛游泳!” 松鼠没有答应。 你说谁的本领大? 第八课《小马过河》 小马驮着麦子云磨坊,碰见一条河,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就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能过去。” 小马刚要下河,松鼠喊道:“小马,别过河,这河水很深,昨天还淹死过我的伙伴。” 小马又退了回来,不知这河到底是深还是浅。 小朋友,你们说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 第九课《猴子和水牛》 河对岸有很多桃树,桃树上结满了桃子。 猴子想吃桃子,它会爬树,但不会游泳,过不去。水牛也想吃桃子,它会游泳,但不会爬树,够不着。 于是它们互相帮助。水牛驮猴子过了河,猴子爬上树摘了桃子。 它俩都吃到了又红又大又甜的桃子。 第十课《愚蠢的鸵鸟》 鸵鸟在草地上跳舞,突然,凶猛的狮子扑过来,鸵鸟撒腿就跑,狮子在后紧追。 鸵鸟跑累了,就把脑袋埋在沙堆里。它想“我看不见狮子,狮子就看不见我了。” 小朋友,想一想,故事的结果将会怎样呢?

回乡偶书-公开课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古诗,读准字音“鬓、衰”,认识诗中的生字“客、何、音”并会书写。 2、抓住“客”作为全诗的切入点,以“是客非客”为线索展开教学,通过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3、抓住“笑”,帮助学生体悟诗情,指导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抓住“客”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抓住“笑”,感受诗人重回故乡时感慨万千的情感起伏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可爱的小朋友们上课,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想跟同学们问问好(摇手)你们还知道哪些问好的方式呢?(敬礼、鞠躬、握手) 那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么问好的吗?右手抱拳,左手做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用这种方式来问问好,好吗?上课 一、介绍诗人,引入诗题 1、师:既然穿越到了古代,不能让同学们白来,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 诗人,他来自唐朝,其实同学们对他并不陌生。 2、出示《咏柳》同学齐背,引出作者——贺知章 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接下来我想请四位小朋友们起来读一读,一人一行,其他小朋友来听听他们读得准不准确 3、提示“鬓毛衰”,指出鬓为前鼻音,衰为翘舌音,拼读

4、同学们已经能够能把古诗读准确了,那么你能读出它的停顿吗? 5、先听老师范读,(ppt出示断句)你发现哪里停顿了?指名读,谁来读读看?(2) 个) 6、齐读古诗,读准确、读出停顿的地方 三、品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 1、我已经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独有的韵律了,那么我有一个疑问,在最后一句当中,笑问客从何处来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底是不是客人呢?(板书?)并想想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交流反馈。 (1)不是客:学习第1行诗 ①你从哪一行诗知道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②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③贺知章在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到外求学,离开家乡后,你能想想他们也许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 对呀,一个人在外没有亲人多孤单啊,在忍饥挨饿的日子里他时常想起自己留恋的家乡,当夜深人静他抬头看到一轮明月的时候他会想起(家乡),当窗外响起声声爆竹时他会想起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当大雪纷飞时他会想起自己原本家门前的(小湖),有太多的思念让他总是想起十岁那年离开的家乡。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一直没有回去,直到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 ④那此时诗人的心该怎样的?(兴奋、激动) ⑤10岁离开家乡,到了83岁回来,70多年过去了,多么长的岁月,诗人终于要回到了他的家乡,怎么会不激动呢?指读(3个)、男生、女生、齐读 (2)学习第2行诗 ①70多年过去了,什么发生了改变? (贺知章变了) 用诗句里的话来说就是(ppt出示:鬓毛衰),头发都已经掉了许多了 尽管诗人变老了,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ppt出示:乡音无改) ②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你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是我们杭州的萧山,不远万里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小朋友》之《我会遵守规则》教案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小朋友》之《我会遵守规则》教 案 目标: 1、学习制定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2、愿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准备: 1、准备图画纸、笔、各种黏黏纸。 2、由一名教师扮演熊猫卫生考察员。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 教师扮演卫生考察员来班级检查幼儿区域活动情况以为班级环境,并随时评点 2、扩充新知 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即不仅活动区的规则要遵守,别的活动也要遵守规则。引导幼儿分组讨论一日生活中其他活动应遵守的规则,如吃饭、睡觉、游戏、学习等。 3、绘画规则。 幼儿分组合作将制定好的规则画在图画纸上,之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与大家交流图画上的规则意思。 4、布置墙饰 与幼儿讲画好的各项规则贴在墙面上,布置“我们遵守规则”墙饰,引导幼儿交流并互相督促。 活动二: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小朋友》之《夸夸老师》 目标: 1、愿意倾听他们讲述的故事。

2、乐于参与庆祝教师节活动。 尝试用音乐、语言等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 准备: 1、幼儿准备参加教师姐的活动。 2、庆祝教师节所需的音响、道具、鲜花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 请家长讲述有关优秀教师的动人故事,提醒幼儿认真倾听。 2、游戏活动: 3、以游戏《击鼓传花》为载体,要求接到鲜花的幼儿讲述“老师平时最感动我们的事”或说说:“老师做什么事情最辛苦?”你会怎样感谢老师。 4、表演节目 鼓励幼儿勇舞蹈、歌曲、诗歌等形式表达对教师的爱。 5、祝福老师 引导幼儿讲小组所得的鲜花献给在场的教师,并向所有的教师说一句祝福的话。 9月27日上午 活动一:社会领域《热爱学习》 目标:培养幼儿课堂上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准备:幼儿用书,小学生上课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看幼儿操作材料第七页,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2、认真完成作业。 3、遇到不懂的,虚心向人求教。 小结:学本领时要认真、专心,不耻下问。 二、幼儿讨论上课怎样才能做到专心听讲。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5页“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偶、鬓、衰、客、何”五个生字,重点会认“客、何”。 能力目标:在谈话交流、看图(PPT图片)解读诗意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体会古诗平淡的描写中隐藏着的诗人淡淡的悲伤。 教材分析: 《回乡偶书》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贺知章在早年离开家乡,晚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后,发现人事的变化,面对孩童的不识与陌生,心中荡起无限感慨之情。本课学习中一共有5个生字,字形结构都不太难,学生易于识记。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回到家乡后的万分感慨之情。 古诗不同于语体文的阅读课文,它结构严谨、语言简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年代久远,字词和句型与语体文都有区别。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在这首诗中重点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有“少小、老大、乡音、鬓毛衰、笑问”等词语,只有对这些词语理解(借助PPT图片、反复诵读等手段)了,才能把握全诗的感情。学习古诗,理解后还要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理解能力一般,只有少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想象体会、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情引读使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回到家乡后不被认出的万分感慨之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是岱山本地人,而且你们从未长时间离开过家乡岱山吧?可据方老师了解,我们同学中有几位同学的爸爸或妈妈不是我们岱山本地人。他们离开自己的老家来我们岱山,肯定非常想念家乡了!”看(出示幻灯片:回家),“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人的思乡之情啊!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系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点击出示课题“回乡偶书”。 2、教学“偶”字,师板书偶,边释字形,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读“偶”。 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题意:“偶”偶然的意思,“偶书”,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就要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咏柳》公开课教案_1

咏柳 教材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通过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感受古诗文字美,课文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并且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为了让学生通过诗句感知柳树的美,本节课采用欣赏图片、以读促悟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美,感受课文意境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咏”“绦”这两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具准备 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词大会的情境导入 1.师:我们每天都在读古诗背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课件)你能从给出的9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唐诗吗?(掌声送给他)你能从“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说出下联吗?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古诗《咏柳》。(板书课题) 2. 揭题,齐读课题。(咏鹅是赞美白鹅,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师:如果老师想赞美梅花,你能帮老师取名吗?想赞美荷花呢? 二、了解作者 1.出示作者简介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想知道贺知章为什么要写《咏柳》这首诗呢?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为他送行。当时正是早春二月,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在自家的旧宅外,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垂杨柳,柳芽初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起,于是提笔写下《咏柳》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 刘晓娟 教学目标: 1、认识“偶、离、鬓、何、衰、客”六个字,会写“音、客、何”三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3、理解诗人久别家乡后归来的悲欣交集之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情境导入 播放少儿歌曲《静夜思》,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李白)《静夜思》是李白客居他乡时写下的一首思乡之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和家乡有关的诗,他的作者不是李白,但和李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你知道他是谁吗?(贺知章)多媒体介绍贺知章。 贺知章三十多岁离乡做官,直到八十多岁才再次回到故乡,五十年过去了,当再一次回到故乡的时候,他的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回乡偶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 这是一首古诗,学习古诗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颗苹果树,树上有四个苹果,如果你能把四个苹果都摘下来,那这首诗你

就学会了。我们来看看四个苹果分别是什么?(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有信心把它们摘下来吗? 1、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个苹果能不能摘下来,多媒体出示生字,带拼音齐读,去拼音指名读。 2、让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苹果,我会解。解,是什么意思?(理解)很好,你已经知道了解释古诗的第一个方法,那就是“扩词”。怎样去理解这些跟我们隔了一千多年之远的古人说的话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名字《回乡偶书》,我想请人再给这四个字扩扩词。(回到、家乡、偶然、书写)我们把扩的词联合起来看看,这句话能读的通吗?不能,那我们给它补一补,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一首诗,这样通不通?理解了吗?(齐读一遍)你看,我们把书写换成了写下,又补上了“的一首诗”这几个字,回乡偶书的意思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和三种方法,学会了运用“扩、换、补”的方式,那么你学任何一首古诗就都不难理解了。是不是真的呢?我们进入诗文你就知道了! 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先给加点字扩词(离开、家乡、回来)。我们还有少小和老大的意思还不知道,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小儿子离开家,大儿子回来住”对不对?哦,不对,那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嗯,有些字的意思古代和现代可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换一换,我把少小换成“年轻的时候”,老大换成“年老的时候”,现在能不能解释的通?能了,再补上一个“才”字就更完整了,“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到年老了才回来。”我们就用上了刚刚讲的三种方法,扩换

《回乡偶书》公开课

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理念】 崔峦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叶老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基于此,本课在导读时紧紧抓住一个“客”和关键词“何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接千载,围绕“客”字做文章: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 1、读题:回乡偶书 2、作者:小朋友们,我们常说,要了解他的诗歌,首先要知道他这个人。 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何老师也搜集了我们来看一看,你了解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帮它找个朋友,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 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树叶的帮助来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2、检查自读,加强识字 偶、鬓、衰、客、何、(很干脆,好听,非常好听,真喜欢,真喜欢你读的翘舌音) 3、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去掉拼音读。 4、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 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 5、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反思:当孩子们没法来问出教师想要得到的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主动权,来向孩子们提问)(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生自读诗歌,勾画。) 三、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回乡偶书优秀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回乡偶书 浙大附小祝成其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客、何”,会写"客、何、音” 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 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进行想像,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诗、悟诗,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抓住“客”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课前背古诗,背《咏柳》。引出作者——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 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贺知章写的古诗。 2、读题。回乡偶书。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 1、自由读,读准字音。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带小朋友读一读。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指名读整首诗,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1、生字学习。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很多小朋友小时候就会背了呢。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老师考你一个生字,“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有一个生字“客”,(板书“客”)你怎么记住它?扩词,书写指导。 2、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 底算不算客人呢?(板书?)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 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学习第1、2行。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诗句中看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①理解诗意。找两对反义词,板书:少小----老大离----回 贺知章在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呢。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70多年呀!指导读第1行。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呢?理解“鬓毛衰”,摸摸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 都白了,人老了) 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理解“乡音”。“乡”就是“故乡,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指导读第行。 ④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你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是我们杭州的萧山,这可是我们杭州人的骄傲,出了一位大诗人呢!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⑤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行诗意。自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虽然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但是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 ⑥指导朗读。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那现在再来看看,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一一(并不是客!擦掉板书中的问号)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 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一一(“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70

幼儿古诗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儿歌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3、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草(节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静夜思(唐)李白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悯农(一)(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悯农(二)(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10、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2、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3、山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4、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5、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6、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7、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8、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9、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长歌行(节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古诗朗诵演唱会》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教学内容: 活动:读唐诗(古诗朗诵演唱会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并演唱歌曲《读唐诗》,让学生了解歌中唱到的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材分析: 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古诗朗诵演唱会”是以歌曲《读唐诗》为基础展开的。《读唐诗》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用了相同的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四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最后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开始的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六度的大跳和重复的运用把情绪推向了高潮。高潮过后,又转回平稳,好像高潮过后的思索,在细心地聆听祖先的诉说。歌曲《读唐诗》的歌词非常有特点,使我们联想到许多著名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进行歌曲中的节奏型练习;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畅言多媒体资源课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见礼,教师语言导入课题; 二、学唱歌曲《读唐诗》 1、(出示畅言多媒体课件)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让学生初次聆听歌曲,师板 书课题; 2、学生齐读歌词,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隐藏的八首唐诗; 完成“思考与练习”: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古诗?(答:《静夜思》《夜雪》《绝句》《咏鹅》《枫桥夜泊》《夜雨寄北》;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有表情地朗诵唐诗;(显示未学古诗PPT课件)(《夜雪》《出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让学生看畅言古诗屏幕:《枫桥夜泊》《回乡偶书》《江雪》《静夜思》《绝句》《燕歌行》《夜雨寄北》《咏鹅》《渔歌子》; 5、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画”与“歌”的意义; 6、(播放畅言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再次聆听一遍歌曲;听一听歌曲末尾念白的内容,听完并说一说;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诗人思想感情。 2、学会朗读古代诗歌 ,背诵这五首诗歌。 3、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并试着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2、学习《回乡偶书》: (1)、了解作者及背景:贺知章,字率真,少以文词知名。进士,累迁太常 博士。自号四明狂客。善草隶。天宝初,年八十六卒。还乡里。此时已离家 50 多年,漫长的岁月,人事沧桑,诗人的内心深处勾起层层波澜!在此情景下写成 此诗。原诗共两首,此选的是第一首。 (2)、朗读全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 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 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学生按小组讨论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创设的意境。意境:一伙儿童 在村道上玩耍,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来,便上前问讯:客人从什么地方来 的,要到谁家去?本来,他是告老还乡,故乡有他的亲戚朋友,有他青年时代的 温馨的回忆,可他离家时间太长了,家乡的人对他很陌生,特别是年轻的一代。 儿童们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的问话,勾起了老人的多少感慨:是啊,年轻时 风流倜傥,文词清华,走出故乡,去追求功名事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归 来,已是白发老人,只是乡音未改。这一偶然的生活场景,在诗人来说却富有很 深的生活内容,是生活变迁的必然,记下来便成了诗。一、二句写实的手法写感 慨,诗人把“少小”和“老大”、“离家”和“回”、“无改”和“衰”这些有
1/7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7页(该课获2009年安徽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9年安徽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丁艳艳/执教、整理 师: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两句。 (生吟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近乡情更怯”,当“我”带着二十年的期盼回到故乡时,竟发出了这样一声感慨:(幻灯展示。)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师:请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缺少点感情。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老师为什么读“阿”(第二声)?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1:惊讶。 师:一个否定加反问的句式,这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2:加强肯定语气,眼前的故乡就是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师:一个“阿”和一个“不是”表达了“我”复杂的情感,眼前的故乡明明就是那个故乡,却又不愿意相信,是故乡什么样的景象让“我”如此感慨?请一位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在该段中分别找一个词形容眼前故乡的景象和“我”此时的心情。 (一生朗读。) 生3:故乡的景象“萧索”,“我”的心情“悲凉”。 师:罢,罢,景既已如此,还是去看看故乡的人吧!“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故乡哪个人最让“我”魂牵梦绕? 生(齐):闰土。 师:二十年过去了,儿时的伙伴在相貌上肯定发生了变化,请在文中勾画圈点出有关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并用这样的形式回答: (幻灯展示。)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生阅读,勾画圈点。) 生1:少年闰土的脸是紫色的圆脸,中年闰土的脸是灰色的,还增加了很深的皱纹。 生2:少年闰土的手红活圆实,中年闰土的手又笨又粗,像松树皮。 生3: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闰土带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师:从相貌上看,原先可爱的小男孩俨然已成为一个饱经风霜的农民了。可是让“我”感受最深的好像还不是相貌上的变化,那究竟又是什么变化呢? (生若有所思。)

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让幼儿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介绍背景。(出示课件插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瞧。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揭示题目: 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课件)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优质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咏柳》

优质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咏柳》学习目标: 1、借助《学习单》认识本课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2、小组合作交流读懂词语及诗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借助“一”“万”“咏”等词迁移古诗,以一诗带多诗,积累多首古诗。 学习重点: 小组合作交流读懂词语及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感知春。 同学们,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柳树更是以一点新绿宣示春的信息。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诗人走进《咏柳》这首诗(出示诗题),和老师一起板书诗题。(板书:咏柳)一起读课题。 活动2【讲授】二、交流汇报,品读春。 1、昨天同学们拿到了《咏柳》这首诗的学习单(出示学习单),完成了吗?你们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2、小组自由选择一项汇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各自分工在小组长带领下商议用什么形式来进行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解疑) 交流汇报. (1)诵读诗文。 师:看这首诗,(出示《咏柳》)哪组来诵读。 (小组汇报诵读情况) 师:有愿意挑战他们的吗?(指名读、齐读) (2)了解诗人。 (出示作者图片,小组汇报,其他人注意听) 师:《回乡偶书》还记得吗?(出示古诗)(男生读) (3)解释题目。 (小组汇报) (借机回顾《咏鹅》,《春晓》《村居》) (4)这首诗中有一些生字,哪一组选的汇报生字。(出示) (小组组织学习生字) 师:“裁”最特殊,我们就写它。(示范)请同学们在本上练写一个。(生练写) (5)再来看这首诗,诗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小组解释诗意) 师:“碧玉”是写柳树的什么:(颜色)读读这句,让我感觉到绿。(指名读,评价读)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出示)柳树像美丽的少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就美美得读吧?(指读)师:读诗要抑扬顿挫,有停顿,有节奏。(出示全诗)按照提示再读一读(全班练读,齐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