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复习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复习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复习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繁殖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2、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需要用冷藏的方式保存,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蚕卵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蚕卵颜色的变化淡黄色→紫玫瑰→紫灰色。蚕的生命从蚁蚕开始。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3、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蚕变成蛹蜕一次,蛹变成蛾蜕一次。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4、蚕(幼虫期)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青白色,长圆筒形。头很小,有咀嚼式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有三对胸足帮助口器把持桑叶,结茧;腹部有五对足,其中四对腹足,一对尾足;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叫做尾角;身上共有9对小黑点,一对位于胸部,其余八对位于腹部,这几对黑点是气门,是蚕用于呼吸的。

5、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6、蛹身体呈纺锤形,有刺激的情况下会动。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黑色、小圆形、隆起的眼睛,胸部没有环节,腹部有环节,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的背面有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体色呈褐色。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7、蚕蛾的身体特点: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和眼睛,口器退化,不进食,胸部长有两对翅膀,有三对胸足,腹部没有足,后端演变出生殖器。蚕蛾虽然长有翅膀但是不会飞行。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

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8、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9、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0、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11、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常见的昆虫: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都属于变态的。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12、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牛、猪。

13、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分为变态动物和不变态动物;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亲直接生下)分类,分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4、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常见的昆虫: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都属于变态的。

15、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年龄段身体变化的特点

儿童从出生开始,身高、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增加,各种能力不断发展

青年生长速度变慢,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完善、成熟;中年生长已经停止,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

老年各器官开始衰老,功能逐渐衰竭,直至死亡

身体特点:比较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妈奶奶三代人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填写在下表中:

年龄段身体变化的特点

自己皮肤细腻娇嫩,身高、体重增长得较快,会加减乘除的算术题,会跳绳、踢毽、跑、跳。

爸爸妈妈身体壮实,力气很大,各器官功能完善成熟,身体开始停止生长。爷爷奶奶头发有些花白,看东西要带老花眼镜,牙齿嚼不动硬的东西,体力有些下降。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6.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 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变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水管冻裂) 6.李华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 气体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固体的热胀冷缩 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动物 第1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不想得到它?不过,得到它的人就是最有智慧得人,猜猜它是谁? 1.教师口述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是能手。 2.谁能说说七星瓢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二、交流猜测,提出问题 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你们能不能将现在寻访到的小动朋友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小动物? 2.猜猜老师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猜测,并请猜到的同学将相应的卡片,挂在树的相应位置上)。 3.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你曾经在校园里见过的小动物?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4.选择其中的一个地点,估计一下: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如何才能很快观察到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哪?引出分组活动。 三、合作探究,准备寻访 1.分组,明确分工。 分别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寻访员若干。 2.制作调查记录表。 讨论:调查记录表内应该设计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样表)3.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总结方法) (1)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用先去看一看、再接近一点的分步观察法。 (2)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用放大镜。 (3)不知道名称的动物可以画草图。 (4)看不到的动物可以观察标本。 4.寻访活动中注意事项。 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再出示课件,再总结出注意事项) 四、开展活动,寻访交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光》 一、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手电筒等。月亮不能自己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和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不要用眼睛直接对着较强的光源。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科学家也是利用反射原理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6.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冷光源不会发热,只会发光。 7.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如太阳灶、奥运会圣火取火种。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 8.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它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

10.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聚光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 二、理解运用: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随着太阳升高,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影子也越来越短。下午, 太阳到了西边,影子在东边,随着太阳落下,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傍晚时,影子达到最长。早晨和傍晚,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大,影子最长,中午时,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小,影子最短。 影子长短的变化:清晨最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逐渐变长,到太阳偏西落山时最长。即长变短,再变长。 2.说一说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计时的科学道理。 答:日影观测仪上有一根指针,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投射到下面石盘上,由于影子的方位、长短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斜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同的时刻,太阳位置不同,指针的影子长短和方位也不同,古代人们就是根据指针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3.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因为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的本领越强,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的本领越弱。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能使墙壁的反光能力更强,使教室里显得更加明亮。所以,教室的墙壁要涂成白色。 4.为什么人们一般在夏天穿浅色衣服,在冬天穿深色衣服? 答: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本领越强,吸热能力越弱,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本领越弱,吸热能力越强。夏天穿浅色衣服,由于其吸热的能力弱,所以

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晒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3、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4、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能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预习要求: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准备好制作简易太阳能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说的就是太阳。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 5、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利用太阳?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 (1)出示课本第12 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

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 图一: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 图二: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 图三: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图四:一个老爷爷和孙女在晒太阳。 (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太阳,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利用太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大家见过太阳能热水器吗?(见过)大家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吗?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这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谁来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 (1)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教师相机的补充和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天上有太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有用不完的热水。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教师一边指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一边讲解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管子上面。这些黑色的管子就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再把这个热量传到管子里的水上面,管子里的冷水接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热量,温度就由低变高,冷水也就变成了热水。只要有阳光,太阳能就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热水出来。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呢? 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制作材料:一个空塑料瓶、自来水、黑色的布 (2)制作步骤:出示课本第13 页上面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了解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步骤。 (3)教师讲解制作的要领:塑料瓶里面的水不能太满。裹瓶子的布用黑色的比较好,因为黑色的容更容易吸热,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4)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并做简单的指导。

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全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3.蜗牛靠(腹足)爬行。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 5.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6.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用(气孔)进行呼吸。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8.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9.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0.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11.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1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3.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4.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16.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7.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8.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9.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喂金鱼时一次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的。 20.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21.金鱼不断地喝水,(不会)胀破肚子,因为金鱼将水吸入(口中),又通过(鳃部)排出。 22.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23.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 24.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WORD版本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姓名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 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如水管冻裂) 6.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 气体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固体的热胀冷缩 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3.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4.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1.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4.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_。 5.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地增加热的传递,选用的散热材料应该是热的热的良导体。、 6.保温的原理是减缓热传递的方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8.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能保温) 9.羽绒服中有很多空气,能减少身体的热由对流方式散失。 1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1.加快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散热。 12.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 13.需要散热的物品有暖气片等。 14.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 2、蜗牛用()呼吸,从()中排出粪便。 3、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蜗牛主要靠()爬行。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 5、蚯蚓身体由许多()构成,身体上有()、()、()。 6、动物和植物都属于(),它们都是()的物体。 7、金鱼是()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 8、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蜗牛遇到危险时: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2、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3、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4、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5、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6、熊猫、老虎等快要灭绝的动物,我们要倍加珍惜保护,小虫子、小蚂蚁等小动物多得很,不必要爱惜。() 7、在认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同时,要注意安全。() 8、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并会留下黏液的痕迹。() 9、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可以通过比较壳的大小来比较蜗牛的大小。() 10、蜗牛没有足,所以蜗牛不能运动。()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共42分,每题2分) 1、()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A、老虎 B、长颈鹿 C、非洲象 2、()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A、老虎 B、长颈鹿 C、非洲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像蜡烛融化、玻璃杯打碎、木条的折断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 化。 2、像纸张燃烧、铁生锈、煤的燃烧等变化,不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产 生了(新物质)。 3、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甜),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说明 这个变化是(可逆的)。 4、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水泥放入水中后,(不能)恢复 原来的样子。像玻璃破碎这样的变化称为(可逆)变化,像水泥遇水发生的变化称为(不可逆)变化。 5、铁易于生锈的环境是(温暖、潮湿)。 6、铁制品不易生锈的环境是(寒冷、干燥)。 7、鲜牛奶呈(乳白)色,具有浓浓的(奶香)味。 8、向牛奶中倒入啤酒后,会冒出气泡,放出的气体主要来自(啤酒)。 9、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1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糖 溶于水的变化属于(形态的变化)。 11、物质的变化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 12、金属在有(水)、有(空气)、有(酸或盐)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所以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是隔绝(空气)、(水),防止(酸或盐)的腐蚀。 13、将白糖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后看到白糖慢慢变黑。则白糖熔化属于(可逆)变化; 白糖变黑属于(不可逆)变化。 14、水受热后能变成水蒸气,遇冷能变成冰。水在这些变化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 有)生成新物质,而木柴燃烧则(有)新物质生成。 15、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爆炸发生的是(不可逆)变化。 16、将一根光亮无绣的铁钉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然后取出,会看到铁钉表面覆盖上了 一层红色的物质。此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二:选择 1、下面关于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 铁锈易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颜色是红褐色 C 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D 铁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 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C)(易错题) A 在空气中的一半 B 在水中的一半 C 空气和水交界处 D 无法确定 3、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 A 蜡烛熔化 B 铁块变铁水 C 馒头发霉 D 木条折断 4、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 白糖加热至焦黑 B 木材做家具 C 火柴燃烧 D 食物消化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 5.①像食盐、砂糖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作溶解现象。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要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③往水中加入食盐或砂糖时,待这勺食盐或砂糖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 ④同样多的水能溶解不同物质的量不一样。50毫升水中能溶解18克食盐或100克砂糖。 ⑤哪些因素会影响方糖的溶解?(1压碎方糖2加热3搅拌) ⑥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首先将方糖压碎;然后给水加热,并且在加热水的过程中不断搅拌。这样方糖才能尽快在水中溶解) ⑦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 6.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且蒸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②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1面积,面积越大蒸发越快;2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3空气的流通速度,空气流通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③怎样制作浓盐水?(在水中加入食盐,当水中不能再溶解食盐时,浓盐水就制作好了。) ④蒸发皿在加热浓盐水时要注意什么?(加热时,要带护目镜,以防伤害眼睛。等看到有白色的晶体析出时,要用玻璃棒慢慢地搅拌。搅拌时,身体不要凑得太近,以防止蒸发皿中的固体溅出来烫伤皮肤。) ⑤怎样把食盐析出来?(将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就能将盐析出来。) ⑥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食盐的来源多种多样,可分为海盐、池盐、岩盐三大类。 ⑦海盐是海滨地区以海水灌注盐田,然后蒸发而成。我国海盐主要产区集中在河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 ⑧池盐是由内陆的咸水湖湖水蒸发而成的。我国的池盐主要产地有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和山西等地。 ⑨岩盐是由海水沉积物被地壳变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的。我国的岩盐多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7.①怎样将食盐中的铁屑分离出来?(利用磁铁能吸铁的性质,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 ②怎样把食盐中的沙子分离出来?(1把有沙子的食盐放入水中,使食盐溶解;2过滤,得到盐水,分离出沙子,为了得到干净的盐水,可更换滤纸多过滤几次3把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得到干净的食盐) ③怎样过滤?(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光 第1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录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究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 同学们有看过皮影戏吗?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 2)谁会玩手影的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手影游戏。 3)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看到影子? 4)看看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提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为什么是黑的?” 5)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6)师:从刚才的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中,你们发现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遮挡物体(不透明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P27)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混合沙子和豆子,豆子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它们没有发生变化。(P28) 2、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可以闻到焦糊味。 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白糖由固体状态熔化变成了液体状态,它仍是白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接着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至全部炭化,有焦糊味,这时已经不再是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3、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定义:(P 29) 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会变味的米饭 1、在咀嚼米饭时,为什么会有甜味? 因为米饭里有淀粉,咀嚼时在口腔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变化,变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到了甜味。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是化学变化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为什么会变成蓝色?它还是淀粉吗?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的新物质。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3、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检验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或问:我们可以怎样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答:将碘酒滴在要检验的食物上,如果发现颜色变蓝,就可以认为此种食物含有淀粉。 4、富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面、薯类;含淀粉较少的食物是:青菜类蔬菜、水果、 四、制作神秘的信件 1、调制淀粉溶液:用温水将淀粉溶解,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澄清的淀粉溶液; 2、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然后晾干。 3、显影:用药棉蘸碘酒溶液在信件纸上涂搽,用淀粉液写的字就显现出来。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小苏打的的特点:白色颗粒晶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2、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闻着有酸味。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要求、过程及注意点: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立即盖上,不要让产生的气体散失】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三上科学基础知识复习第二单元

《动物》单元 ①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至少写出3点) 安静地观察、观察时注意安全、不打扰小动物的生活。 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要把它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 ②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壳,会随身体长大而___长大__。身体软软的,头上有 2 对触角,第一对触角比较_长_,顶端长有_眼睛_,第二对触角比较__短_,下面有_口__;用腹足爬行。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_白色的黏液____。它是用_口_吃食物的,用___气孔__呼吸的,用__排泄孔___排泄的。用铅笔轻轻触碰它的身体,它会__缩进壳里__。 蜗牛喜欢吃(至少3种)新鲜菜叶、苹果皮、面包,不喜欢吃(至少3种)辣椒、肉、枯叶。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用放入水中的方法唤醒它;蜗牛一般在夜间活动,所以给它喂食的时间一般在___傍晚_。 ③蜗牛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草丛中,蚯蚓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它们都是雌雄同体。 ④蚯蚓的身体由一节一节的环节组成,主要分为口、环带、肛门三部分,环带是蚯蚓的生殖器官,离口比较近。我们可以根据地面上蚯蚓的_ 粪便___来寻找蚯蚓。 ⑤蚂蚁的身体太小了,可以用__放大镜___来观察。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三对足都长在胸部,用触角与同伴交流信息;在行进中,会分泌一种__信息素____。 蚂蚁简图(标出头、胸、腹、触角、足)蜗牛简图(标出头、腹、壳、头、触角、口) 与蚂蚁一样胸部有 3 对足的小动物还有蝗虫、苍蝇、蚊子。 ⑥金鱼的全身长满_鳞__,靠鰓呼吸,靠鳍游泳。金鱼是一种_人工养殖__的鱼类,吃食物时用口_吞食_。 请在下图写出蜗牛和金鱼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给金鱼喂食要尽可能少一点,金鱼的鳃盖不断张合,是它在进行呼吸。 ⑦写出你观察过的下列动物是怎样运动。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 用腹足爬用环节伸缩爬行用3对足爬行用鱼鳍游动 ⑧动物身体的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非洲象;世界上最高 的动物长颈鹿;目前寿命最长的动物象龟;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9、动物的共同特征有:需要食物维持生命;都会运动;对外界刺激有一定的反应;会排泄;会繁 殖后代,有一定的生命过程,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10、蜗牛的螺线一般都是右旋,也有少部分是左旋的。在爬行时在地上留下一行黏液,它的作用是增 加爬行的粘附力,减少了摩擦力。 11、为什么说蚂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 因为它能举起比它身体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物体,它神奇的力量来自宏观世界的腿,在运动时,腿部消耗的能量是三磷酸腺苷(ATP)。 12、在寻访小动物时,看到不喜欢的虫子为什么不可以踩死它? 不可以。首先,自然的小虫子也是自然的成员,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随意剥夺它的生命;第二,在不知道这虫子是不是有剧毒,千万别碰它,这是对个人安全的考虑。第三,人是有道德的。 13、在公园里发现不知名的虫子,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观察? 从虫子的身体结构、颜色,吃的食物及活动情况几方面来观察,并注意观察的顺序与做记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题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能做到: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是软体动物,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舌牙)。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章鱼、河蚌、乌贼、鱿鱼)等。 4、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1.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 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

五(上)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湖州爱山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地球、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太阳、电灯是光源。 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挡住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影子产生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古代皮影戏需要光源、幕布和人等条件。 5.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6.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7.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8.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1.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1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4.在我国古代就利用凹面的铜镜取火。现在,人们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充分利用能源。同时,奥 运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15.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16.太阳外部温度达六千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7.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的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18.(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9.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0.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阳光直射(垂直照射)比斜射(倾斜照射)吸热(快)。 2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3.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24.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5.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26.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奥运圣火的采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27.太阳能热水器由:储水桶、加热管和通水管组成。 28.列举生活中投影的应用:几何投影、投影计算、皮影戏等 29.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说说其中的道理: 最古老的的天文计时器是圭表(日晷),它是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小学三上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监测题 一、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做根吸水实验时,一段时间后,瓶中的水会减少,说明根有的作用。 (2)观察植物茎的内部,可以用小刀对茎进行或。 (3)风仙花的“身体”分为、、、、、。 六部分。 (4)像萝小这样贮藏了大量营养的直根也叫。 (5)柳树的柳枝属于植物的,柳枝上长有。 (6)观察叶的气孔,需要借助。 2.小法官。 (1)观察茎的内部时,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细节() (2)做根吸水实验时,要用记号笔在水面做标记,以便于观察。( ) (3)像肾蕨、葫芦藓这样的植物,“身体”不具备绿色开花植物的六部分( ) (4)萝ト、葱的根属于直根系。() (5)植物埋在地下的根系发达,在固定植物的同时,还可以吸收更多的水。() (6)研究植物根吸水作用时,水面处滴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 (7)植物的茎里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3.选一选。 (1)验证根吸水实验时,以下( )和 ( )两种操作可防止水分蒸发。

①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②多放一些水③瓶口塞棉花 (2)浸泡在红色水里的白色风仙花一段时间后()。 ①没有变化②变成红色 (3)用一只透明的塑料袋,把一株植物的枝叶套上扎起来,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它是( )。 ①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②浇水时淋上去的③从湿土里跑上去的 (4)树瘤一般会形成在树皮切口的( )。 ①上方②下方 (5)植物的叶越多,蒸腾的水分越( )。 ①少②多 (6)将一片刚摘下的叶子浸入热水中,观察叶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发现( )产生的气泡更多一些 ①上表面②下表面 (7)蒸腾作用的意义有。() ①给植物降温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使空气湿润 4.填一填。风仙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在相应位置上写下来。 二、生活中的科学 1.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是怎样保护植物根部的?这是为什么? 2.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水面滴一层植物油,这是为什么? 3.很多植物会在深秋落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4.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最终讲解学习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一、我能填空:1、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当的温度。3、蜜蜂或其它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后发育成长形成种子。4、蚕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5、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二、我能判断: 1、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 )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或者只有雌蕊,没有雄蕊,这种花叫两性花。( × ) 3、雌蕊柱头有黏液主要是为了沾上花粉。( √ ) 4、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份和温度。( √ ) 5、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 ) 6、只有开花结果的植物才能繁殖后代。( × ) 7、南瓜花、冬瓜花、油菜花都是完全花。( × ) 8、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 ) 9、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 × ) 10、尽管种子的形状和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种皮和胚。( √ ) 11、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 ) 12、解剖花的顺序应该从外到内的。( √) 13、克隆羊“多利”是通过胎生繁殖出来的。( ×) 14、自花传媒是一种原始的传粉方式。( √)15、两性花一定是完全花。( ×) 三、我能选择:1、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C)。A、椰子B、蒲公英C、鬼针草2、下列各项中,不是蚕豆种子构造的是(C)。A、胚芽B、胚根C、胚茎3、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C)。A、油菜花B、桃花C、南瓜花5、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B )A、油菜花B、南瓜花C、凤仙花6、蚕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是由种子中的( C )提供的。A、胚根B、胚芽C、子叶7、下面植物中利用流水来传播种子的是(A)。A、椰子B、蒲公英C、鬼针草8、蚕豆种子的(D)发育生长后变成根,(C)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A、种皮B、子叶C、胚芽D、胚根9、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两性花的是(B)。A、南瓜花B、油菜花C、丝瓜花10、油菜花有( C )个花瓣。A、2 B、3 C 、4 11、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C)。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B、轻,带翅或绒毛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12、(C)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A、胚芽B、胚根C、胚1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的种子是( B )。A、栗子B、榆钱 C 、苍耳14、植物的果实是由雌蕊中的( C )发育而来的。A、柱头B、花柱C、子房15、青蛙卵能在( B )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A 、3 B、10 C 、30 D 、120 16、下列动物中不是产卵繁殖的是(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