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15091-95(1)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15091-95(1)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15091-95(1)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15091-95(1)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15091-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Fundamental terms of food industry GB 15091-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常用的基本术语。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工业生产、科研、教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2 一般术语

2.1 食品 food 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2.1.1 动物性食品 food of animal origin (animal food) 动物体及其产物的可食部分,或以其为原料的加工制品。

2.1.2 植物性食品 vegetable food (plant food) 可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籽、皮、汁,以及食用菌和藻类;或以其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制品。

2.1.3 传统食品 traditional food 生产历史悠久,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制造,反映地方和/或民族特色的食品。

2.1.4 干制食品 dehydrated food 将动植物原料经过不同程度的干燥制成的食品。同义词:脱水食品。

2.1.5 糖制食品 confectionery 以糖、乳、油脂、谷物、果仁、豆类、水果为主要原料,添加香料或其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同义词:糖食品。

2.1.6 腌制品 curing food 采用腌制(详见"腌制"条)工艺制成的食品。

2.1.7 烘焙食品 bakery 采用烘焙(详见“烘焙”条)工艺制成的食品。

2.1.8 熏制食品 smoking food 采用烟熏(详见“烟熏”条)工艺制成的食品。

2.1.9 膨化食品 puffed food (extruded food) 采用膨化(详见“膨化”条)工艺制成的食品。

2.1.10 速冻食品 quick-frozen food 采用速冻(详见“速冻”条)工艺制成的食品。

2.1.11 罐藏食品canned food 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处理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瓶或软包装容器中,经排气、密封、加热杀菌、冷却等工序,制成的商业无菌食品。同义词:罐头食品。

2.1.12 方便食品 convenient food(fast food,prepared food,instant food) 用工业化加工方式,制成便于流通、安全、卫生的即食或部分预制食品。

2.1.13 特殊营养食品food of special nutrients 通过调整食品的营养素的成分和(或)含量比例,以适应某类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食品。

2.1.1

3.1 婴幼儿食品 infant or baby food 适应婴幼儿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的食品。

2.1.1

3.2 强化食品 nutrient fortified food 经强化(详见“强化”条)工艺制成的食品。同义词:营养强化食品。

2.1.14 天然食品natural food 生长在自然界,经粗(初)加工或不加工即可食用的食品。

2.1.15 摸拟食品 imitation food 用人工方法加工制成的、具有类似某种天然食品感官特性,并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食品。同义词:人造食品。

2.1.16 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 food 预先包装于容器中,以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2.2 食品制造 food manufacturing 将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的全部过程。

2.3 食品加工 food processing 改变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形状、大小、性质或纯度,使之符合食品标准的各种操作。

2.4 食品工业 food industry 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

2.5 食品资源food resource 含有营养物质,对人和动物安全无害,可作为食品或食品原料的天然物质。

2.6 食品新资源new resource for food 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物质。

2.7 原料raw material 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原始物料。

2.8 配料ingredient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形式存在)于最终产品的任何物质。包括水和食品添加剂。

2.8.1 主料major ingredient (major material) 加工食品时使用量较大的一种或多种物料。

2.8.2 辅料 minor ingredient 加工食品时使用量较小的一种或多种物料。

2.8.3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 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2.8.4 食品营养强化剂food enrichment 为增强营养成分,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2.8.5 加工助剂 processing aid 加工食品时,为满足工艺规程或达到质量要求而加入的物质。加入的物质一般不存在于最终产品中,但难免有残留物或衍生物。

2.8.6 酶enzyme 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它可以改变食品组织内的化学反应速度,而自身不起变化。

2.9 配料表list of ingredients 将所有食品配料按加入量递减顺序而依次排列的一览表(清单)。

2.10 配方 formula 将食品所有配料的品名和相应加入量(或比例)列出的清单。

2.11 食品包装材料packaging material for food 用于制造食品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总称。

2.12 食品包装容器food container 将食品完全或部分包装,以作为交货单元的任何包装形式(箱、桶、罐、瓶、袋等),也包括包装纸。

2.13 软包装flexible package 充填或取出内装物后,容器形状可发生变化的定形包装。其材料一般为纸、塑料薄膜、纤维制品、铝箔及其复合材料等。

2.14 硬包装rigid package 充填或取出内装物后,容器形状基本不发生变化的定型包装。其材料一般为金属、陶瓷、玻璃、纸箱、硬质塑料等。

2.15 食品标签food labelling 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2.16 保质期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 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同义词:最佳食用期。

2.17 保存期use-by date 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食品不再适于食用。同义词:推荐的最终食用期。

2.18 食品质量food quality 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2.19 食品质量管理food quality control 对确定和达到食品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2.20 食品质量监督food quality supervision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或合同),对食品质量及生产条件进行评价、分析、处理等活动。

2.21 食品质量检验food quality inspection 检查和验证食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或有关规定的活动。

2.22 食品卫生 food hygiene (food safety) 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质地良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同义词:食品安全。

2.23 食品营养food nutrition 食品中所含的能被人体摄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特性的总称。

2.24 食品成分food composition 组成食品的各种物质组分。

2.25 食品分析food analysis 用感官、理化或微生物学等方法,对食品的质量进行观察、测定和试验。

2.26 食品工业标准化food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在食品工业领域内,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食品工业的最佳秩序和良好社会效益。

2.27 食品标准food standard 食品工业领域各类标准的总和,包括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分析方法标准、食品管理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术语标准等。

2.27.1 食品产品标准food product standard 为保证食品的食用价值,对食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作的规定。食品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与标志、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2.27.2 食品卫生标准food hygienic standard 为保护人体健康,对食品中具有卫生学意义的特性所作的统一规定。

2.27.3 食品厂卫生规范hygienic code of food factory 为保证食品的安全,对食品企业的选址、设计、施工、设施、设备、操作人员、工艺等方面的卫生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2.27.4 食品分析方法标准food analysing standard methed 对食品的质量要素进行测定、试验、计量所作的统一规定,包括感官、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析。

2.28 良好加工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 生产(加工)符合食品标准或食品法规的食品,所必须遵循的,经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机构认可的强制性作业规范。GMP的核心包括: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卫生设施、合理的生产工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义词:GMP。

2.29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同义词:HACCP。

2.30 食品生产许可证 food production licence 由食品管理部门审核食品生产厂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后,发给准予生产某种食品的证件。

2.31 食品产品合格证food product qualification 由生产厂出示的表明某一食品产品经检验符合产品标准或有关规定的凭证。是食品产品质量保证文件的一种形式。

2.32 食品卫生许可证food hygiene licence 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依照食品卫生法,按规定的程序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食品卫生学全面检查,达到要求后颁发的许可证书。

2.33 食品卫生合格证 food hygiene qualification 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按照食品卫生标准,对食品或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分析,达到标准后签发的凭证。

2.34 食品工业副产品 by-product of food industry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或者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废料经综合利用加工生产的产品。

3 产品术语

3.1 粮食 grain 谷物和豆类的种籽、果实,薯类的块根、块茎,以及这些物质加工产品的统称。

3.2 粮食制品 cereal product 以粮食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3.3 肉制品 meat product 以畜禽的可食部分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3.4 食用油脂 edible oil and fat 可食用的甘油三脂肪酸脂的统称。分为动物油脂和植物油酯:一般常温下呈液体状的称油,呈固体状的称脂。

3.5 食糖 sugar 一般指用甘蔗或甜菜精制的白砂糖或绵白糖;食品工业用糖还有淀粉糖浆、饴糖、葡萄糖、乳糖等。

3.6 乳制品 dairy product 以牛乳、羊乳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制品。

3.7 水产品 sea food 以可食用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贝、藻类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3.8 水果制品 fruit product 用栽培或野生鲜果(包括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柑桔类、瓜类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制品。

3.9 蔬菜制品 vegetable product 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

3.10 植物蛋白食品 vegetable protein food 以富含蛋白质的可食性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制品。

3.11 淀粉制品 starch-based product 以淀粉或淀粉质为原料,经过机械、化学或生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制品。

3.12 蛋制品 egg product 以禽蛋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制品。

3.13 糕点 pastry 以粮食、食糖、油脂、蛋品为主要原料,经调制、成型、熟化等工序制成的食品。

3.14 糖果 candy 以白砂糖或淀粉糖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固体甜味食品。

3.15 调味品 condiment (seasoning) 在食品加工及烹调过程中广泛使用的,用以去腥、除膻、解腻、增香、调配滋味和气味的一类辅助食品。如酱油、食醋、味精、香辛料等。

3.16 食用盐 edible salt (food grade salt) 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于烹调、调味、腌制的盐。分为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普通盐及各种调味盐等。同义词:食盐。

3.17 饮料酒 alcoholic drink 乙醇含量在0.5~65.50%(v/v)的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

3.18 无酒精饮料 non-alcoholic drink (soft drink)乙醇含量低于0.5%(v/v)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饮用天然矿泉水、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等八类。同义词:无醇饮料、软饮料。

3.19 茶 tea 用茶树鲜叶加工制成,含有咖啡碱、茶碱、茶多酚、茶氨酸等物质的饮用品。

4 工艺术语

4.1 原料清理 raw material handling (raw material cleaning) 清除原料中夹带的杂质和原料表面的污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或工序的统称。

4.2 原料预处理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 为使原料适应加工要求,保证成品质量,在主要加工工序之前对原料安排的准备工序的统称。

4.3 酸处理acid treatment 为适应加工工艺或改进品质,用有机酸或无机酸溶液浸泡、喷洒或直接加入原料、半成品、成品中的操作。

4.4 硫处理 sulphuring treatment 为防止原料褐变,达到漂白、防腐目的,用硫黄熏蒸或用亚硫酸溶液浸泡原料或直接添加含硫化合物的操作。

4.5 碱处理 alkali treatment 为适应加工工艺或改进品质,用碱溶液浸泡、喷洒或直接加入原料、半成品、成品中的操作。

4.6 粉碎 grinding 利用机械方法将固体物料分裂成为尺寸更小的操作。

4.6.1 破碎 cracking (crushing) 把块状或饼状物料分裂成为粒料的操作。

4.7 打浆 mashing 利用机械方法将水果、蔬菜制成浆料并分离出皮、籽核的操作。

4.8 搅拌 mixing 利用机械力、压缩空气或超声波,搅动、拌和物料,使之混和均匀、强化热交换的操作。

4.9 分离 separation 根据食品物料中不同物质的特性,使其分开的操作。

4.9.1 离心分离 centrifugal separation 利用离心力分离液相非均一体系的操作。

4.9.2 过滤 filtration 分离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或分离出活的生物细胞的操作。

4.9.3 膜分离 membrane separation 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半透膜渗透率的差别,实现组分分离。根据过程推动力的不同,可分为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过程(超滤和反渗透)和以电力为推动力的膜过程(电渗析)两类。

4.10 筛分 screening (sifting) 利用不同筛号的筛网,将物料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离或分级的操作。4.11 沉降 precipitation 利用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异,使悬浮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固体颗粒下沉与整体分离的操作。靠重力作用实现沉降的称重力沉降;靠离心力作用实现沉降的称离心沉降。4.12 浓缩 concentration 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的操作。是使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液实现部分分离的过程。有常压加热浓缩、真空浓缩、冷冻浓缩、结晶浓缩等。

4.13 蒸馏 distillation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气化,并使蒸汽部分冷凝,实现组分分离。

4.13.1 精馏 rectification (distilling) 利用回流使液体混合物得到高纯度分离的一种蒸馏方法。液体在精馏塔中,借气液两相互相接触,反复进行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使液体混合物分离为纯组分。同义词:分馏。

4.14 蒸发 evaporation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使溶液中部分溶剂气化并排除的过程。

4.14.1 闪蒸 flash evaporation 为达到部分脱水的目的,利用高压、高温液体突然进入低压空间时产生的压力差,使液体在释放显热的同时,水分急剧汽化的过程。

4.15 离子交换 ion exchange 为达到分离、提纯或精制混和物的目的,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的交换反应的过程。

4.16 吸附 adsorption 为达到分离目的,利用多孔性固体为吸附剂,处理液体或气体混合物,使其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分被吸着于固体表面的过程。

4.17 吸收 absorption 采用加压或降温方法,使气体或气体中的组分溶解于液体的传质过程。

4.18 解吸 deabsorption 吸附的逆过程。使被吸附的气体或溶质从吸附剂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同义词:脱吸。

4.19 干燥 drying 从食品或食品物料中除去水分的过程。有自然干燥(晒干、风干)和人工干燥(常压加热干燥、真空加热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升华干燥等)。

4.20 脱水 dehydration 用人工方法,从食品或食品物料中除去水分的过程。同义词:人工干燥。

4.21 复水 rehydration 将脱水食品浸在水中,经过一定时间使之基本恢复脱水前的性质(体积、颜色、风味、组织等)的过程。

4.22 浸取 extraction 利用溶剂对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将溶剂浸渍固体混合物,或加入液体混合物中,提取或分离组分的过程。同义词:浸出、萃取。

4.23 压榨 pressing 利用挤压力挤压出固体物料中所含液汁(包括水分、油、溶剂等)的过程。

4.24 乳化 emusifying 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水)混合,使之形成胶体悬浮液的操作。

4.25 均质 homogenizing 用机械方法将料液中的脂肪球或固体小微粒破裂(碎),制成液相(固液相)均匀混合物的过程。

4.26 发酵 fermentation 泛指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使之生成和积聚特定代谢产物,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4.27 酿造 brewing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造发酵食品(饮品)的过程。

4.28 糊化 gelatinization 将淀粉与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淀粉粒溶胀、分裂、体积膨胀、粘度急剧上升,变成均匀粘稠糊状物的过程。

4.29 凝沉 retrogradation 淀粉糊化后,胶体性淀粉糊长时间缓慢冷却,重新形成淀粉粒的过程。

同义词:回生。

4.30 液化 liquifying (liquefaction) 1物质从气态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用淀粉酶水解淀粉,使其分子量变小、粘度急聚下降,成为液体糊精的过程。

4.31 糖化 saccharification (conversion) 利用淀粉酶或酸的催化作用,使淀粉分解为低分子糖(如低聚糖、葡萄糖等)的过程。按糖化剂(催化剂)的种类,有酸糖化法、酶糖化法和酸酶糖化法。4.32 氢化 hydrogenation 通常指在一定条件和催化剂存在下,单质氢与化学元素或化合物产生的化学反应。氢化有两种方式:1氢加到具有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上;2氢化引起分子裂解。同义词:加氢。

4.33 嫩化 tenderization 采用机械、加酶或电能方法,处理肉类等原料或半成品,使其肌肉组织更为软嫩的过程。

4.34 软化 softening 1油料预处理工序之一。用调节水分和温度的方法提高油料的可塑性,获得最佳轧坯条件。2除去水中钙、镁离子,降低水硬度的过程。

4.35 营养强化 fortification (enrichment) 在食品中加入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或生素,补充在加工过程中已损失或本身缺少的营养素,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4.36 膨化 extrusion (puffing) 使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物料,迅速进入常压,物料中的水分因压力骤降而瞬间蒸发,导致物料组织结构突然膨松成为海绵状的过程。

4.37 精制 refining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混和物中的杂质及其他非需要成分,以获得高浓度、高纯度产品或使产品品质规格化的工艺过程。

4.37.1 精炼 refining 清除植物油中所含的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一系列工序的统称。

4.38 烘焙 baking 将食品原料或半成品进行烤制,使之脱水、熟化的过程。同义词:烘烤、焙烤。

4.39 熏制 smoking 利用木材或木屑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含有酚、醛、酸等成分的烟雾处理食品,或直接添加烟熏剂,使产品具有烟熏食品特殊风味的过程。

4.40 保鲜 refreshment (refreshing) 采用冷藏、速冻、辐照、气调或添加食品添加剂等方法,使食品基本保持原有风味、形态和营养价值的过程。

4.41 冷藏 cold storage 在低于常温、不低于食品冰点温度的条件下贮藏食品的过程。

4.42 冻藏 frozen storage 在低于食品冻结点的条件下贮藏食品的过程。同义词:冻结保藏。

4.43 速冻 quick-freezing 采用快速冻结技术,使食品中心温度迅速降至-15℃以下的过程。

4.44 气调贮藏 storage in controlled atmosphere 在环境气体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配比及温度不同于正常大气的条件下贮存食品。同义词:CA贮藏。

4.45 干制保藏 drying preservation (preserved by dehydration ; drying process) 采用自然干燥(晒干、风干)或人工干燥(常压加热干燥、真空加热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升华干燥),对食品或食品原料进行脱水处理,使其水分降低到不致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程度,而达到食品保藏目的。

4.46 腌制保藏 curing preservation (preserved by curing process) 将食盐、酱或酱油、食糖或有机酸渗入或注射入食品组织内,脱去部分水分或降低水分活度,造成渗透压较高的环境,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繁殖,进行食品保藏或改善食品风味。同义词:腌制。

4.46.1 盐渍 salting 用食盐、浓食盐溶液腌制食品;有时也将浓食盐溶液注入食品中。

4.46.2 酱渍 saucing 用酱或酱油腌制食品。

4.46.3 糖渍 sugaring 用食糖或食糖的浓溶液腌制食品。

4.46.4 酸渍 pickling 用一定浓度的有机酸溶液,或利用食品本身发酵产生的乳酸腌制食品。

4.46.5 糟渍 cured or pickled with germented grains 用食盐处理食品,成咸坯后再用酒糟或醪糟进行腌制。

4.47 辐照保藏 irradiation preservation 利用适当的辐射源产生的辐射线能量,以安全剂量照射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杀菌、杀虫、抑制发芽、推迟后熟目的的保藏方法。

4.48 化学保藏 chemical preservation 利用化学物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活性,或延缓食品内的化学反应速度,达到保藏食品目的的保藏方法。

4.49 成熟 ripening 1果蔬或谷物生长到适宜采摘、收获的程度。2牲畜屠宰后,由于肌肉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变得柔软、多汁、风味更加鲜美的过程。

4.50 后熟 maturation 将脱离母体的植物种子或采摘后的果实、蔬菜,置于特定环境下,存放一定时间,使其更加成熟的过程。

4.51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死食品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繁殖体、病原体、非病原体、部分芽孢)的过程。

4.51.1 超高温瞬时灭菌 ultra 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 sterilization 采用高温、短时间,使液体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致死的灭菌方法。该法不仅能保持食品风味,还能将病原菌和具有耐热芽孢的形成菌等有害微生物杀死。灭菌温度一般为130~150℃。灭菌时间一般为数秒。同义词:UHT灭菌法。

4.51.2 商业无菌 commercial sterilization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

4.52 消毒 disinfection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致病菌、有害微生物的操作。消毒不能完全杀死细菌芽孢。

4.52.1 巴氏消毒 pasteurization 采用较低温度(一般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而得名。同义词:巴氏灭菌。

4.53 接种 inoculation 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移植到适宜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或活的生物体内的操作。

4.54 培菌 cultivation 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微生物的过程。

4.55 染菌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contamination)食品被菌类侵染或在微生物纯培养中发现异菌的现象。

4.56 食品包装 food packaging (food packing,food package)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食品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技术措施的操作。

4.56.1 真空包装 vacuum packing 将食品装入气密性包装容器,抽去容器内部的空气,使密封后的容器内达到预定真空度的一种包装方法。

4.56.2 充气包装 gas flush packaging(gas packing)将食品装入气密性包装容器,用二氧化碳、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置换容器中原有空气的一种包装方法。

4.56.3 无菌包装 aseptic packaging(aseptic packing)将经灭菌的食品,在无菌条件下充填入无菌包装容器中,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密封的一种包装方法。

5 质量、营养及卫生术语

5.1 营养素 nutrient 能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维持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通常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

5.2 蛋白质 protein 多种氨基酸组成的长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5.2.1 粗蛋白质 crude protein 食物中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含氮物质之和。用凯式定氮法测得的总氮量,一般乘以

6.25即为粗蛋白质。

5.2.2 植物蛋白 vegetable protein 植物中所含的蛋白质,只含部分人体必需氨基酸。

5.2.3 动物蛋白 animal protein 动物中所含的蛋白质,含人体全部必需氨基酸。

5.3 蛋白质营养学评价nutritional evaluation 根据食品中蛋白质被人体的利用程度,判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5.4 蛋白质变性 protein denaturation 蛋白质分子受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和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5.5 蛋白质互补 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不同食物适当搭配,使各自所含蛋白质中缺少的必需氨基酸得以补偿,以提高蛋白质的总体营养价值。

5.6 氨基酸 amino acid 含有氨基的有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5.6.1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 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此外组氨酸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5.7 脂肪 fat (oil and fat) 见“食用油脂”条。同义词:油脂。

5.7.1 粗脂肪 crude fat 食品中能溶于乙醚或石油醚的物质。除真脂肪外,还包括游离脂肪酸、磷脂类、色素、蜡等。

5.8 脂肪酸 fatty acid 有机酸中链状羧酸的总称。与甘油结合成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5.8.1 饱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 直链上不含双键的脂肪酸。如软脂酸、硬脂酸。

5.8.2 不饱和脂肪酸 unsaturated fatty acid 直链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5.9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含醛基或酮基的多羟基碳氢化合物及其缩聚产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是提供人体热能的重要营养素。

5.9.1 有效碳水化合物 effective carbohydrate 除膳食纤维以外的碳水化物。包括单糖、双糖、多糖(淀粉、糖原)等。

5.9.2 粗纤维 crude fiber 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溶于有机溶剂,也不溶于稀酸、稀碱,且不能被人体消化、分解的物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5.9.3 膳食纤维 dietary fiber 植物性食品中含有的一些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碳水化物。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

5.10 矿物质 mineral matter 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元素,如钙、磷、钠、氯、镁、钾、硫、铁、锌等。

5.11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人体必需的,数量级以微克或毫克计的痕量营养元素,如铁、硒、锌、铜、碘、硅、氟等。

5.12 维生素 vitamin 促进生物生长发育,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5.12.1 脂溶性维生素 liposoluble vitamin (fat soluble vitamin) 溶于脂肪不溶于水的一类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

5.12.2 水溶性维生素 water soluble vitamin 能溶于水的一类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5.13 营养需要量 nutrient requirement 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的最低基本需要量。

5.14 每日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RDA) recommended daily nutrient allowance 人体为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劳动能力,每日所需营养素的最低数量。

5.15 营养价值 nutritional value 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含量多少及其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高低的相对指标。

5.16 水分 moisture content 食品中所含水的质量占食品总质量的百分率。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分为游离水和结合水。

5.17 水分活度 water activity 食品中水溶液的蒸气压与同温度下纯水蒸气压的比值。同义词:水活性。

5.18 热量 calorie 食物中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氧化、代谢时所释放的能量。同义词:热能。

5.19 固形物 solid content 1将食品中的水分排除后余下的全部残留物。2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中的固体部分,不包括可溶性固形物。

5.19.1 可溶性固形物 soluble solid 食品中溶于水的物质。

5.19.2 不溶性固形物 insoluble solid 食品中不溶于水的物质。

5.20 食品污染 food contamination 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

5.20.1 生物性污染 biologic contamination 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昆虫及其排泄物引起的食品污染。

5.20.2 化学性污染 chemical contamination 由各种有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引起的食品污染。

5.20.3 放射性污染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由人工辐射源或开采、冶炼、使用具有放射性物质时引起的食品污染。

5.21 重金属 heavy metal 密度大于5的金属。

5.22 微生物毒素 microbial toxin 微生物在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和内毒素。

5.23 农药残留 residue of pesticide 积蓄在农作物或畜、禽、水生动植物体内的农药,导致食品中含有的特定物质。如农药衍生物、代谢产物,以及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混合物。

5.24 兽药残留 residue of veterinary drug 积蓄在畜、禽体内的兽药,导致动物性食品含有的特定物质。如母体化合物、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混合物。

5.25 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人体因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 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26 酸败 rancidity 油脂或食品中所含的脂肪,在贮藏期间受氧气、日光、微生物或酶的作用生成游离脂肪酸,并进一步被氧化、分解引起的变质现象。

5.27 腐败 spoilage 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物、脂肪被微生物分解导致食品变质,失去可食性的过程。

5.28 霉变 mould 食品受霉菌污染,导致发霉变质的现象。

5.29 褐变 browning 在加工或贮藏食品期间,食品中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或因酶的作用,致使食品变为褐色的现象。

5.30 食物安全毒理学评价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for food safety 通过动物实验及对人体的观察,阐明某一食物中可能含有的某种化合物的毒性及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便对人类食用这一食物的安全性做出评价,并为制定预防性措施和制定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5.30.1 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人体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当人体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

5.31 食品感官检验 sensory analysis ( sensory evaluation) 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检查食品的感官特性。同义词: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检查。

5.31.1 感官特性 organoleptic attribute 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食品特性。如食品的色泽、滋味和气味、形态、组织等。

5.32 食品理化检验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应用物理学和化学分析技术,对食品的质量要素进行测定、试验、计量,从而判断食品的质量。

5.33 灰分 ash 食品经高温(550~600℃)灼烧后的残留物。

5.34 总糖 total reducing sugar 碳水化合物被无机酸或酶水解后,能还原裴林试剂的还原物质的总量。

5.35 还原糖 reducing sugar 能直接还原裴林试剂、生成脎的糖类。如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麦芽糖、乳糖)。

5.36 酸度 acidity 通常指食品的酸性程度,或一碱分子中可被取代的羟基数。

5.37 总酸 total acid 食品中未离解的酸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之和。通常以某种有代表性的酸的百分浓度表示。

5.38 碘价 iodine value 100g油脂起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表示有机化合物不饱和程度的指标之一。

5.39 酸价 acid value 中和1g有机物质中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同义词:酸值。

5.40 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 100g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质量。

5.4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food 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应用微生学实验技术,检查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

5.41.1 菌落总数 total plate count 1g或1ml食品检样经一定条件培养后,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5.41.2 大肠菌群 coliform 在37℃,经24小时能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需氧、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5.41.3 致病菌 pathogenic bacterium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杆菌等。同义词:病原菌。

5.42 抗生素 antibiotic 各种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或用其他方法取得的),能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同义词:抗菌素。

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

I E(I N D U S T R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基本概念和知识一.IE 的起源和发展: 1.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代表人类进入“科 学管理时代”. 2.1908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开设工业工程课程. 3.1917年美国成立工业工程师协会. 4.1948年美国成立工业工程师学会,致力于专业发展和学术活动. 5.二战期间,运筹学的发展,加强了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使之成为更加成 熟的学科. 6.1975年美国150所大学开设工业工程课程. 二、IE 的定义: 1.IE 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程学科。 2.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1955年提出,后经修改的定义:工业工程是 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该定义被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作为标准术语,即《工业工程术语》标准(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ANSI Z94,1982) 3.《美国大百科全书》(1982年版)解释: 工业工程是对一个组织中人,物料和设备的使用及其费用作详细分析研究,这种工作由工业工程师完成,目的是使组织能够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效率. 4. 著名工业工程专家P.希克斯(PHILIP.E.HICKS)解释: 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使它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某种或几种产品,并且这种生产必须是在保证工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三、IE 的基本思想: 1.控潜意识:关注系统,挖掘潜力,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2.改革意识:永不自满,永无止境。 3.追求完美意识:坚信任何工作总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4.系统意识:从全局出发,追求系统效益。 5.协作意识:提高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取得别人的支持。 6.问题意识:凡事要问为什么。 7.浪费意识: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浪费。 8.标准化意识:把一切工作成果制成标准。 四.IE 的作用: 1.提高生产率,提升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竞争力。 2.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理论,运用工程分析,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 平。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征求意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Standard for nutrition labeling of prepackaged foods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直接提供给消费者食用的预包装食品标签营养成分标示和声称的基本原 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上营养信息的描述和说明。 2术语和定义 2.1营养标签nutrition labeling 指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的一部分。 2.2核心营养素Core Nutrients 营养标签中的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 2.3 营养成分nutritional component 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2.4 营养成分表nutrition information 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数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2.5 营养素参考值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 NRV 是专用于食品标签、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营养参考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考尺度。 2.6 营养声称nutrition claims 对食品营养特性的描述、声明或暗示,如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声明等;营养声称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 2.6.1 含量声称nutrient content claims 描述食品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 2.6.2 比较声称nutrient comparative claims 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和“减少”等。 2.7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nutrient function claims 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2.8 数值修约rounding off for numerical values 通过省略原数值的最后若干位数字,调整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使最后所得到的值最接近原数值的过程。 2.9 修约间隔rounding interval 修约值的最小数值单位。 2.10可食部 按照消费者烹调和饮食习惯,食品包装内净含量去除其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即为该食品的可食部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范文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分别装在七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2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2)课件: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薯可做粮食和蔬菜。甘薯可做粮食和制备淀粉。(3)课件:脂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脂肪)

工业工程、仓储专业英语词汇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Continuous Improvement持续改进Human Factors人因学、工效学 Man-Machine Systems人机系统 Shop-Floor Activities车间活动Simulation Model仿真模型 Code of Ethics道德标准、职业准则Performance Measure绩效测量Benchmark标杆 performance evaluation绩效评价 zero defects零缺陷 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manufacturing制造 interaction互动、交互 integration集成 curriculum课程体系 discipline学科 attrition中途退学 multi-disciplinary多学科 flexible simulation柔性仿真 Labor Specialization劳动力专业化standardized parts标准化的零部件moving assembly line装配线 Mass Production Era批量生产Queuing Theory排队理论 Process Analysis流程分析 Statistical Sampling统计采样 Industrial Engineering(IE)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工业工程师Simulation仿真 Operations Research 运筹学 Quality Improvement Engineering质量改善工程 Management Services管理服务Engineering Services工程服务Performance Improvement Engineering 绩效改善工程 Material Handling物料搬运Logistics物流(学科) material flow物流Financial Management金融/财务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商业规划与开发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信息技术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Reengineering (BPR)业务流程再设计/再造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Quality Movement质量运动 Total Order Management(TOM)全面订单管理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物料需求计划 companies are flattening corporate structures 企业结构扁平化 accuracy精度functional departments职能部门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机械工程

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规定

卫生部通知印发《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全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01月11日 来源:卫生部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E-mail 推荐 发送 】 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卫生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食品营养标签能够显示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食品营养标签的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制订有关法规和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先后制定了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4年调查的74个国家中,没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的国家只有19个(占25.7%),有法规的国家为55个(74.3%),其中10个国家强制性执行。在当前国际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已经确立的大背景下,《规范》起草主要基于以下目的:一是指导消费者平衡膳食,当前我国居民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这些与每日的膳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食品标签中标注营养信息将有效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二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食品营养标签作为选

购食品的重要参考和比较依据,食品营养标签也有助向公众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三是规范企业正确标注,促进食品贸易。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其他国家对进口食品的营养标签要求促使我国部分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始使用营养标签,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标示的营养素名称、种类、单位和依据均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虚假夸大标注营养内容,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亟需相关法规予以规范。《规范》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统筹考虑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特性、不同人群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者具备的营养知识,以及企业条件、管理能力和生产经营等具体情况,明确政府、消费者和食品企业在营养标签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注重与相关规范和法规有效衔接和配套,起草过程两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 《规范》共21条,包括3个技术附件,即《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和《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规范》要求,在我国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其标示营养标签时,应当符合《规范》管理规定。国家鼓励食品企业对其生产的产品标示营养标签。卫生部根据《规范》的实施情况和消费者健康需要,确定强制进行营养标示的食品品种、营养成分及实施时间。《规范》中的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标示的营养成分包括能量、营养素、水分和膳食纤维等。《规范》规定,食品企业标示食品营养成分、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首先标示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食品营养标签上还可以标示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标示应当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数值标示,并同时标示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营养声称是食品营养属性的说明和营养宣教的重要工具,《规范》包

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附件:1.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2.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3.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 附件1 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依据《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定义、折算系数、营养成分分析和标示方法、数值表达、允许误差和推荐的营养标签格式等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 foods)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2.营养成分(nutritional components)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3. 营养素(nutrients) 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4. 能量(energy)指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推荐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 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4.184千焦(kJ)。 5. 蛋白质(protein)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在测定出“总氮量”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氮折算系数

(完整word版)工业工程专业英语 词汇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物料需求计划companies are flattening corporate structures企业结构扁平化 accuracy精度functional departments职能部门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机械工程系decision-making process决策过程 decentralized分散、不集中的 insists on wearing同……相吻合 Operations Research(运筹学)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数学规划 Forecasting预测 Expert System专家系统 Statistics统计学 Organizational Theory组织理论 Simplex Algorithm单纯形法 Transportation Problem运输问题 Network Problem网络问题 Linear Programming线性规划 Hypercube Queueing Model超立方排队模型Lagrangian Relaxation拉格朗日松弛法 Lagrange Multiplier拉格朗日乘数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组合优化问题Polynomial Algorithm多项式算法Constraints约束 Bound界限 Network Queueing Model网络排队模型 Nonconvex非凸的 Simulation Modeling仿真建模 Stochastic Network Analysis随机网络分析 Markov Decision Process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Stochastic Service System随机服务系统 Objective Function目标函数、目标方程 Discrete Optimization离散优化 Nonlinear Optimization非线性优化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多目标优化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无约束优化 Integer Optimization整数优化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柔性制造系统Discrete Event Stochastic System(DESS)离散事件随机系统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 accident prevention安全生产 production planning生产计划 inventory control库存控制 personnel planning人力资源 quantitative methods定量方法 qualitative定性的

食品营养标签营养成分表计算

食品营养标签能量计算国际统一单位,即焦耳J),或卡(cal)。 Ikcal指1000g纯水的温度由15C上升到16C所需要的能量;1焦耳(J) (N)力把Ikg物体移动Im所需要的能量。“千焦耳”(kJ);“兆焦耳 1kcal=4.184kJ 三大产热营养素卡价 碳水化合物:17.15kJ (4.0614kcaI) 脂肪:39.54 kJ (9.3171 kcal) 蛋白质:16.7kJ (4.0613 kcal) 食品营养标签NRV%值计算: 对照GB28050-2011查出每种营养素对应的NRV值: 如能量8400KJ 蛋白质60g ; 脂肪 < 60g ; 碳水化合物300g ; 钠离子2000mg 以统一阿萨姆奶茶为例: 其营养标签成分表为4+1核心营养素加能量: 项目每100ml NRV% 能量222KJ 3%= (222-8400)X 100% 蛋白质0.6g 1%=(0.6 - 60) X 100% 脂肪 1.5g 3%=(1.5-60) X 100% 碳水化合物9.2g 3%=(9.2 - 300) X 100% 钠40mg 2%=(40 - 2000) X 100% 总能量=(0.6X 4+9.2 X 4+1.5X 9)X 4.18" 220 KJ 注: 营养成分标示时需注意“ 0”界限值和修约间隔,营养成分含量低于“ 0” 示为0; “0”界限值,参照GB28050-2011表1是指用1牛顿 (mega MJ)。 界限值时应标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钠离子含量计算: 营养成分表中钠盐的含量以检测结果为准,因为钠离子的来源很广,各种原料及水质中都可能含有钠离子,但一般以配料中人为添加的钠盐为主。 钠离子含量计算公式为: (23 x n —钠盐分子量)X钠盐的添加量 n ----- 钠盐分子式中钠的原子数量 注: 柠檬酸钠分子量为(C e H5O7Na3 2H 2。)294;原子数n=3 碳酸氢钠分子量为(NaHCO 3)84;原子数n=1 三聚磷酸钠为(Na5P30w)368;原子数n=5 氯化钠(NaCl)58;原子数n=1 六偏磷酸钠(NaPO3)6 612;原子数n=6 碳酸钠(NaCO3)106;原子数n=1 D-异抗坏血酸钠(C6H7O6Na ? H2O)216;原子数n=1 焦磷酸钠(Na4P2O7)266;原子数n=4 磷酸氢二钠(Na2HPO4 ? 12出0)358;原子数n=2 磷酸二氢钠(NaH2PO4 ? H2O)156原子数n=1 如产品中所加钠盐为小苏打(碳酸氢钠)添加量为0.5% (—吨添加0.5kg,则100ml产品中: 小苏打的含量为0.05g (即50 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84 )X 50=13.7 ?14mg 若所加钠盐为柠檬酸钠,含量为0.05 g (即50 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X 3—294 )X 50=11.7 ?12mg 若所加钠盐为三聚磷酸钠的含量为0.05 g (即50 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X 5—368 )X 50=15.6 ?16mg 若所加盐为氯化钠的含量为0.05g (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58)X 50=19.8 ?20mg 若所加盐为六偏磷酸钠的含量为0.05g (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X 6—612)X 50=11.3^ 11mg 若所加盐为碳酸钠(纯碱)的含量为0.05g (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X 2十106)X 50= 21.7~ 22mg 若所加盐为D-异抗坏血酸钠的含量为0.05g (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216)X 50=5.3 ?5mg 若所加盐为焦磷酸钠的含量为0.05g (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X 4—266)X 50=17.3 ?17mg 若所加盐为磷酸二氢钠的含量为0.05g (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156)X 50=7.4 ?7mg 若所加盐为磷酸氢二钠的含量为0.05g (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 X 2十358)X 50=6.4 ?6mg

关于食品营养成分表

GB 2508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 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下列预包装食品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生鲜食品,如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禽蛋等; ——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 ——包装总表面积≤100cm2 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 的食品; ——现制现售的食品; ——包装的饮用水; ——每日食用量≤10 g 或10 mL 的预包装食品;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豁免营养标签明细解读 符合以上条件的预包装食品,如果有以下情形,则应当按照营养标签标准的要求,强制标注营养标签: 1。企业自愿选择标识营养标签的; 2。标签中有任何营养信息(如"蛋白质≥3。3%"等)的。但是,相关产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工艺、分类等内容的描述,不应当作为营养信息,如"脱盐乳清粉"等; 3。使用了营养强化剂、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植物油的; 4。标签中有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 (二)关于生鲜食品。 是指预先定量包装的、未经烹煮、未添加其它配料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等,如袋装鲜(或冻)虾、肉、鱼或鱼块、肉块、肉馅等。此外,未添加其它配料的干制品类,如干蘑菇、木耳、干水果、干蔬菜等,以及生鲜蛋类等,也属于本标准中生鲜食品的范围。 但是,预包装速冻面米制品和冷冻调理食品不属于豁免范围,如速冻饺子、包子、汤圆、虾丸等。 (三)关于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 酒精含量大于等于0。5%的饮料酒类产品,包括发酵酒及其配制酒、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以及其他酒类(如料酒等)。上述酒类产品除水分和酒精外,基本不含任何营养素,可不标示营养标签。 (四)关于包装总表面积≤100cm2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 产品包装总表面积小于等于100cm2或最大表面面积小于等于20cm2的预包装食品可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但允许自愿标示营养信息。这类产品自愿标示营养信息时,可使用文字格式,并可省略营养素参考值(NRV)标示。 包装总表面积计算可在包装未放置产品时平铺测定,但应除去封边所占尺寸。包装最大表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的附录A。 (五)关于现制现售食品。 是指现场制作、销售并可即时食用的食品。 但是,食品加工企业集中生产加工、配送到商场、超市、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按标准规定标示营养标签。 (六)关于包装饮用水。 包装饮用水是指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这类产品主要提供水分,基本不提供营养素,因此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依据相关标准标注产品的特征性指标,如偏硅酸、碘化物、硒、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以及主要阳离子(K+、Na+、Ca2+、Mg2+)含量范围等,不作为营养信息。 (七)关于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预包装食品。 指食用量少、对机体营养素的摄入贡献较小,或者单一成分调味品的食品,具体包括: 1。调味品:味精、醋等; 2。甜味料:食糖、淀粉糖、花粉、餐桌甜味料、调味糖浆等; 3。香辛料:花椒、大料、辣椒、五香粉等; 4。可食用比例较小的食品:茶叶、胶基糖果、咖啡豆等; 5。其他:酵母,食用淀粉等。 但是,对于单项营养素含量较高、对营养素日摄入量影响较大的食品,如腐乳类、酱腌菜(咸菜)、酱油、酱类(黄酱、肉酱、辣酱、豆瓣酱等)以及复合调味料等,应当标示营养标签。 (八)使用了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如何标示营养信息。 使用了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除按标准4。1规定标示外,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强化后食品中该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若强化的营养成分不属于本标准表1所列范围,其标示顺序应排列于表1所列营养素之后。 既是营养强化剂又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核黄素、碳酸钙等,若仅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可不在营养标签中标示

工业工程术语及解释

IE七大手法 1、程序分析(整个制造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图;产品或材料或人的流程分析;布置与路线分析------线路图、线图;闲余能量分析-------联合程序分析;工作时双手的移动操作者程序图) 2、操作分析(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就是在生产现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同时对一台设备进行操作;双手操作分析) 3、动作分析(17个基本动作) 4、作业测定(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工人按照标准完成基本工作所需的时间) 5、时间研究 6、工作抽样(调查操作者或机器的工作比率与空闲比率,制定时间标准) 7、预定时间标准(主要是用MOD法) 最常用的IE七大手法为:防错法、动改法、流程法、五五法、人机法、双手法和抽样法 泰勒原则 1、观察体力劳动者所执行的工作,然后分析连续的动作. 2、把每一个动作所需要的体力和时间记录下来。不需要的步骤要被淘汰. 3、真正对完成产品有所贡献的步骤,再加以研究,以便利用最单纯、最简单、最快、 体力和心力负担最低的方法来完成. 4、将这些动作按逻辑次序排列,就构成了一件“工作”. 5、重新设计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工具。 丰田生产方式(TPS) 对丰田生产方式(TPS,T oyota Production System)加以剖析: 首先是“丰田式制造方法”。这就是在生产现场建立流水作业线。它不像过去那样,把车床和车床、铣床和铣床,都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工艺程序,把车床、铣床、钻床等一台一台地布置起来。按照这种排列,从过去一人管一台过渡到“一人管多台”,准确地说是“一人管数道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是“看板”方式,它是为了做到“丰田式制造方法”的非常及时的生产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在需要的时候只得到需要的数量和需要的物品,“看板”作为取件指令和搬运指令以及在生产时的作业信息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准时化(JIT) 如果能做到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取得需要的物品,就能够消除生产现场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生产不均衡化的状态以及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从而提高效率。它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创业人丰田喜一郎创造的。他的继承者们发展了这这种思想,总结为生产体系。不仅是适时,而且要适量,这是关键的关键。“准时化”(JIT,Just In Time)和“自动化”思想构成了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

(IE工业工程)IE常用术语

RELAX原则 提高工作效果的RELAX原则: 我们以为忙碌,是表示工作有效率,错以为效率就是有效果,忙碌的结果是否真能达到效果?效果跟效率又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逆向而行,做一个有效率又有效果的人? 我们知道RELAX?字的中文是放松的意思,今天,我用英文字RELAX五个字母来说明五个要点: 1. R(readjust),重新定位我们生命的价值 有一句话「紧急的事经常把重要的事给淹没了。举个例子,每个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可是有多少人每天会去做运动保持健康?不是我们不认同运动对健康的重要,而是它不那么紧急。有一位企业经理人,向公司请了三个月假,只为了带两个儿子,跟着他们最喜欢的棒球队全美跑,亲眼目睹球队的每一场比赛。假期结束,他回到公司,同事问他真的那么喜欢棒球啊?没想到他一点也不喜欢棒球,球赛到底谁赢、谁输,他都不知道,但是他却非常在乎他的儿子。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停下来,重新思考我们的价值定位。 2. E(evaluate),不断地评估所做的。 忙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定位。在忙碌的生活中,一些紧急的事情,会把很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给掩盖了,如果不借着不断地重新评估,我们就无法逆向而行。与我共事的一位经理,他一天工作的时数是十八个小时,在公司是十二小时,回家还要工作五到六个小时,有位同事没有小孩,但是我知道,他实在是希望有一个孩子。我深入观察,发觉他那么辛苦的工作,只是要证明他有能力、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家庭的帮助,他依然可以成就大事。股证明的心,让他没有时间停下来重新去看他生命中急切重要的事。我说这些,绝不是要我们把工作放下,花尽所有的钱去享受、去旅游。而是在烦忙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五分钟,去享受你喜欢喝的咖啡,拨个电话给我们亲爱的朋友,说一些想念他的话,或和孩子散步,或听美妙的音乐,或对关怀我们的家人说些感激的话。这些事不会用去太多的时间,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愉快的质量。 3. L(limited and labor),即限制我们每天劳力(工作)的时间。 为要让我们有时间欣赏生活周遭美好的事物,重新定位生命的价值,我们必须要限制每天的劳力(工作)时间。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许多的挑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但是却没有做完,然而我们却有一个很大的诱惑,就是「没有关系,我还是先把事情做完了再说」然而,我们要让生命有效果,真的要对过长的工作时间说「No!」。 4. A(activity),清楚看见一生的目标。 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角色,人的定位并非只在职业上:经理、业务人员、会计师、律师、医师……,生活中,我们同时扮演其它的角色,如:儿女、父母、朋友、小区公民等,在每一个角色上,我们能够带出什么样的价值?譬如,我希望在妈妈?个角色上,留给我儿子的最大的财产不是钱和房子,而是在他成长过程里面,能够尽力的去经历许多不同的事物,让他拥有许多的爱,他也能够去分享?些爱。我对朋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全文)

卫生部通知印发《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全文) 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卫生部日前组织制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食品营养标签能够显示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食品营养标签的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制订有关法规和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先后制定了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调查的74个国家中,没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的国家只有19个(占25.7%),有法规的国家为55个(74.3%),其中10个国家强制性执行。在当前国际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已经确立的大背景下,《规范》起草主要基于以下目的:一是指导消费者平衡膳食,当前我国居民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这些与每日的膳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食品标签中标注营养信息将有效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二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食品营养标签作为选购食品的重要参考和比较依据,食品营养标签也有助向公众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三是规范企业正确标注,促进食品贸易。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其他国家对进口食品的营养标签要求促使我国部分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始使用营养标签,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标示的营养素名称、种类、单位和依据均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虚假夸大标注营养内容,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亟需相关法规予以规范。《规范》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统筹考虑

工业工程英语词汇

工业工程英语词汇 BS/Brain Storming脑力激荡 Facilities Design and Planning设施规划与设计Material Flow System Analysis物流系统分析Cost Control成本控制 Value Engineering价值工程 Work Assessment工作评价与考核Engineering Economics Analysis工程经济分析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生产计划与控制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工效学 PRA-Probabilistic Risk风险率评估 Risk Priority Number(RPN风险关键指数Quality Control Circle品管圈(QCC 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制程质量管理(IP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进料质量管理(IQC Finish or Final Quality Control成品质量管理(FQC Activity-Base Management作业制成本管理(ABM Color management颜色管理 Quality Improvement Team质量改善小组(QIT

Statistic Process Control统计制程管制(SPC Total Production Management全面生产管理(TP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TQM Zero Defect Quality Control零缺陷质量管理 Product date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PD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ISO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企业流程再造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企业资源规划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MES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ing主生产排程(MPS Master Production Planning主生产计划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规划(MRP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2 Operation Scheduling作业计划 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最佳生产技术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 Group technology成组技术(GT 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CE Time compression technology时间压缩技术(TCT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绪论 营养:营养是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营养素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 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指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机体每日需要的膳食,且膳食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造成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第一章 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穿过生物膜进入体内。这种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被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的穿膜运动。 主动转运: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营养成分必须要逆浓度梯度的方向穿过细胞膜。这个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第二章: 完全蛋白质:含有九种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是指那些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如胶原蛋白。 半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是指那些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尚全,但含量不均,相互比例不合适,仅能维持生命的一类蛋白质,如麦胶蛋白。 必需氨基酸(EAA):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LAA):某种食物蛋白质中,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与人体氨基酸需要模式中相应必需氨基酸要量之比,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关系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他们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接近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模式,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是指蛋白质受消化酶水解后吸收的程度,即吸收氮与消化氮的比值。 必需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须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蛋白质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计算公式: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100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包括了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计算公式: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生物价=储留氮/食物氮*100%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用处于生长阶段的幼年动物(一般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地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计算公式: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蛋白质(g)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探究 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授课内容: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授课班级:教材: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 授课教师:时间:2011-5-16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对营养素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学习,并拥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在设计这节课时,力图运用学生实验、学生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本堂课的设计是想力图达到以学生自身活动为中心,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让学生认知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索发现的素质。 二、设计思路 本实验半课时为验证性定性实验,半课时为探究性验证实验。首先,按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完成实验,使学生知道每一种生物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化学结构、与相关化学试剂反应后会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可鉴别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依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法探究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本堂课,充分体现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人类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学会鉴定这些营养成分的基本方法。 设计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实验 能力目标: 掌握实验仪器的运用 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可能运用探究寻求答案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测试食物营养成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与发现的乐趣,增强群体合作的意识。 举例说出各类食物在人类发育、生长、能量供应方面的应用,认识到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浪费。 四、课前准备: 预实验,记录预实验中的问题 相关授课PPT的制作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五、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材料与相应化学试剂反应分别显示出的可鉴别特征的识别。 各组实验颜色变化的记录与相应的分析 难点:在已知成分的鉴别的基础上,联系实验与日常经验,资料等相关,进行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

工业工程技术类综合题

一、填空 1、TPS是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上的特点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并行工程。 2、精益生产简称LP,其子目标为零库存、零缺陷、高柔性。 3、精益生产终极目标零浪费,精益生产基本目标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4、IE中文意思即工业工程,其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量、提高生产效率,以人为本是IE区别与其他工程学科的特点之一。 5、IE面向微观管理,注重三化工业简化、专业化、标准化,是IE重要原则。 6、改善四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7、5W1H提问是WHEN、WHAT、WHY、WHO、WHERE、HOW。 8、作业流程四种工序分别是作业、移动、检查、等待。 9、动作分析钟常见的有十八种动素。 10、5W1H提问是WHEN、WHAT、WHY、WHO、WHERE、HOW。 11、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他创立了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奠基人:吉尔布雷斯。 12、作业流程分析中,符号表示作业,符号表示等待,符号表示检查。 13、PDCA循环中PDCA分别表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14、标准时间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工作要求的作业时间。 15、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16、生产线平衡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17、精益生产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专家对日本“丰田JIT生产方式”即TPS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 18、程序分析的种类按分析对象不同,分为以产品工艺为中心的产品工艺分析和以人为中心的作业流程分析同时为表达操作者与机械之间的作业程序或多名操作者之间的作业程序,还有联合作业分析,管理流程的分析四种形式。 19、PQCDISM即七个零为零转产工时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 20、模特法的单位时间即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1MOD=0.129S ,即手指的动作时间为1 MOD,以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