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对高考作文创新的反思与出路的探究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张桂峰

摘要:每年的语文高考,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满分作文,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作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学生为了想得高分得满分却因为盲目创新而失误的情况太普遍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能不让我们做老师的去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什么是创新?怎样去创新?出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老师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去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文学创作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情感倾向标题新颖准确文题另类作文选材翻出新意作文构思创新出路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篇中说:“酌其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意思是说,斟酌采取它奇异的方面而又不至失其真正的方面,玩味鉴赏它形式花艳的方面而又不失其实质的方面。也就是强调创作要奇真统一、华实统一,提倡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既反对违背经典去一味追求新奇而失其真,又反对不容许异乎经典而有所创新。刘勰的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文学创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它不仅对一般意义的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对我们高考作文的创新同样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虽然高考作文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但是,无论是以前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目前的话题作文、新材

料作文,在创新问题上还是要遵循这一规律的。

近几年,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倍受青睐,因为它是一种比以往的命题形式宽松得多、能给考生提供最大写作空间的命题形式。它仅仅划出一个写作范围,提供一则材料,但在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体裁诸多方面都没有限制,让考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在高考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满分作文,有的选材新,有的构思新,有的文体新,有的语言新等。面对这些在某一方面很新颖的满分作文,渴望能写一篇好作文的学生们沸腾了,好像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于是在平时的作文中,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写某一类作文,就竞相盲目模仿起来,结果作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究其原因还在于学生只知道从表面形式上去刻意模仿,没有找准作文创新的切入点,没有把握住写作的基本规律。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表明,学生对作文的创新在无形当中走进了一个误区。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出误区呢?下面根据这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就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容易失误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

一、审题准不准是作文能否得高分得满分的基础。

虽然近几年高考作文已经降低了审题难度,但仍有学生审题不准不全。要做到“准”“全”,必须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材料,尤其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首先要透视材料的字面意义,然后再深入把握内在的关系,明了材料、提示语的情感意向。如作文话题“和而不同”,从材料表述来看,“而”无论是并列连词抑或是转折连词,“和”与“不同”都

应是文章的两个主体,不能侧重其中一方而忽略另一方,又或者单就一方来阐析。又如作文话题“兵卒是否重要”,材料中明确点到“如果运用得当,兵卒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话题内涵要求论述的是“兵卒是重要的”,另外,须提到“运用得当”。不能随意置话题于不顾,转移话题,偷换概念,另题作文,更不能撇开材料另起炉灶。如作文话题“和而不同”,有的同学论题为“求同存异”,一味围绕“同”“异”论述,却忽略了“和”,这就明显偏离了话题。另外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认真审题,要清楚知道四个“什么”:①作文的材料说了什么,②材料、提示语提示话题的主旨是什么,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④我的立意是什么。

如果审题上出现了问题,立意上就会有偏差,作文的等级就会降低,这样的作文又如何得高分得满分呢?只有审题立意准了,才是我们得高分得满分的基础,尤其在我们这个对审题立意非常看中的河南考区。

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好作文的亮点。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考场作文的第一印象,有人用“明眸善睐第一瞥”形容标题的动人魅力。好的标题,不仅能使人品味到作者的爱憎好恶、观点态度,还能使人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功底、写作特色。总之,题好一半文,对此,不能漫不经心,漠然处之,应力求新颖、准确。那么怎样在文中巧妙地点题,使“明眸”更加亮丽呢?我们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理

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感情是帆,认知是船》等。其中“诚信”、“选择”、“感情”、“认知”就是切题的字眼,这些标题,既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又文采斐然、光芒四射,怎能不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如《信念是成功的翅膀》),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情深深,雨朦朦》),可以借用或改装名作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所拟的题目必须与文体一致。

关于标题,平时我们总是强调话题不等于题目,这话是不错;可我觉得,如果所拟题目不好的话,还不如采用话题来做题目更稳妥。新材料作文的标题,最好能采用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眼来拟题。还有些学生先写作文后拟题,结果使自己的作文,要么文不对题要么遗漏题目,这些都是致命的失误。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极易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打分时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三、文体是衣装,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的衣装。

内容决定形式,什么样的内容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高考作文要求虽然不限文题。但是,“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象什么。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以写记叙文(重“情”,形象性,描写为主,不忘一两句议论、抒情,有“点睛”之妙)或议论文(重“理”,思辩性,说理为主)较为妥当,其中议论文更易把握,更能扣住话题,更能把握材料的中心。

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允许”编写故事,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另类”的、“创新”文体的高考作文,如《赤兔之死》《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独眼龙的求职信》等。那么,是否用“另类”的、“创新”的文体写高考作文就是得高分的一条捷径呢?我觉得这是对高考作文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的误区。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大量“另类”的、“创新”的文体,甚至出现了像相声、快板、三句半等一类的文体,但真正写得好的真是凤毛麟角,而报刊上发表出来的一般又是这一类文体中优中选优的,大量的得了低分的作文是不可能发表的,是一般考生见不到的。于是,有的考生就产生了错觉,认为这样的文体特别容易得高分。其实,在高考阅卷的时候,在文体上没有高下之分,评分的时候必须对各种文体一视同仁,关键还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再说,在这些“另类”的文体中,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作文是很少的,因为独创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多数作文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例如,2000年江苏有一篇叫做《四幕剧》的高考作文得了高分,结果,这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X幕剧》出现。巴尔扎克曾经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人是庸人,第三个就是蠢货了。《X幕剧》之类的模仿之作就更不可能得高分了。

其实,在写作高考作文时选用何种文体,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文体是人们从写作实践和文章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一定的形式规范。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某种内容必然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形式,或

者说内容必然要依靠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某种文体一旦成为形式规范,也必然期待某种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在文体作为形式规范的预期作用下,人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就会有某种阅读期待。例如,人们在阅读应用文的时候,希望从中知道被告知的事情;阅读说明文的时候,希望从中得到某种知识;阅读记叙文的时候,希望从中得到情感的熏染;阅读议论文的时候,希望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人们不能从中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他就有理由认为这不是一篇好文章。或者,某种文体对表达内容并没有起到某种特别的效果,读者就有理由认为这是矫揉造作,甚至是胡闹。近年来,在高考作文中,这样的矫揉造作、甚至是胡闹的作文是屡见不鲜的,有的所谓的《产品说明书》《一道选择题》之类,甚至很难说它是一篇“文章”了。这样“闹”下去,就把“文体自选”引入歧途了。所以,在写作高考作文时,不要在文体上过多地玩什么花样,真正优秀的高考作文都是靠内容取胜的,那些得高分的“另类”文章,也大多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创新”当然也包括形式的创新,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有助于内容的表现。在“文体自选”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首选最基础、最基本的文体,而且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轻易尝试所谓“创新”的、“另类”的文体,特别不要玩那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游戏文字。

四、选材是眼界,是语文素养的体现。

考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材料不充分,有骨架,没

血肉;材料不真实,不新鲜;材料不典型,论证什么都用得上,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这些问题是应该克服的。所谓材料,指的是经过作者鉴别、选择、提炼,写在文章中用来表现主题的客观事物和事理。材料新能使读者兴味盎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给人与众不同之感。要做到材料新鲜,就要注意平时发现、搜集和积累材料,避免使用别人已经用过无数次的材料。

当然,有些大家熟悉的材料,如果变换角度,也可以翻出新意,特别是一些历史和文学名著中的材料,可以发掘出许多新的矿藏。例如,为了证明感情亲疏对认知造成的恶果,可引用下列材料:正因为感情用事,才使得屈子“长太息以掩涕兮”;正因为感情用事,才使得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正因为感情用事,才使得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正因为感情用事才使得纣王断送了成汤六百年天下……。这些材料虽来自于历史或文学名著,却使人产生一种振聋发聩,为我独用之感。在一篇题为《葛朗台醒悟记》的高考作文中,作者把死人当活人写,让葛朗台的灵魂演绎“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在阴间,经过巴尔扎克的启发、诱导,葛朗台终于醒悟,他泪流满面,对妻子、女儿说:“夫人,孩子,都是我不好,我视财如命,不顾亲情,欺负你们娘俩,是我不对,如今上帝给了我这个机会,我才认识到亲情的无价,我需要爱,需要亲情,再也不要那讨厌的黄金了!”你看,作者运用大家熟知的材料,人物是现成的,经过故事新编却写出了一篇紧扣话题的奇文。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开阔眼界,既要积累一些新素材,

又要能够从大家熟悉的材料挖掘出别人看不到认识不到的东西来。选材的好坏,是我们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阅卷老师从我们的选材上就能够看出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下。

五、构思要新巧。

构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思维过程。在构思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一些结构和表达技巧。从近几年高考作文来看,有的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点面结合横向拓展,层层剖析纵向深入;有的在曲折情节中紧扣话题,在人物对比中深化话题,在巧妙的结尾中回答话题;有的则把人性与物性结合在一起,以物性反映人性;有的以史为鉴,古中见今,陈材翻新;有的设计突转式的结尾,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的层层铺垫,制造悬念误会,最后才揭开谜底;有的采用“蒙太奇”手法和“双轨式”结构组合全篇;有的则化议论为叙述,化直白为含蓄,化单调为丰富:凡此种种,使人耳目一新。当然,构思的新巧也不能盲目,不能不顾内容、不顾文体盲目地去创新。思路要清晰,要有条理性,要有逻辑性,这才是构思中最重要的。

以上几个方面是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经常注意不到的问题。当然作文的创新还不止这些,比如语言、结构等。语言方面,由于语言习惯的养成,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结构方面,学生们把握的基本上还是不错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总之,作文要创新,就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真”处看,“细”处看,“深”处看,“新”处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顺思、反思、两面思、局部思、整体思,这才能避免雷同。同时要有丰厚的积累,记住一些典型

材料。要关注现实生活,重视人文精神,思考人生价值,抒写真情实感。

尽管我们在高考作文教学中从写作本身给学生提出了很多注意的地方,我们在高考作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反思与探索,但是收效甚微。学生依然不喜欢上作文课,依然惧怕写作文,依然不知道怎样写作文。那么,高考作文创新的出路在哪里呢?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走出迷惑和困境呢?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首先,解放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热情,树立学生信心。

让学生从害怕作文的阴影下走出来,就得先开导学生,解放思想,释放因害怕写作文而带来的压力。逐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热情,只有愿意写、喜欢写,才能写好作文,树立起学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美文,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鉴赏力。

高中阶段学生时间紧,任务重,要想提高学生阅读量很难,也不现实。大量阅读长篇经典根本不可能,因此,老师要想提高学生阅读量就得另辟蹊径。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美文,既提高了学生一定的阅读量,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提高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第三,让学生熟悉基本文体的基本写法,片段写作、专题写作和整体写作相结合。

让学生熟悉一些文体的基本写法,稳扎稳打,打好基础,不至于

让学生在写作的基本规律上犯错误。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进行片段写作,梯度提高;专题写作,训练思维;整体写作,谋篇布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一定能从写作的惧怕中解脱出来。

第四,撇开套路,放手去写,不吝评价。

我们一些老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很多满分作文中总结了好几种写作套路,让学生按照这些套路去写。这种做法固然快速有效,但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有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以后学生也就很难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让学生自己体会写作的艰辛和快乐。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要不吝评价,多鼓励多赞许,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第五,学生互评,找出优美篇章,互相学习借鉴。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力,我们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改,找出优美的片段和文章,互相学习借鉴。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也能反观自己作文中的好处和不足,既提高了鉴赏水平,又提高了作文水平。

第六,优秀作文结集成册,作文竞赛等活动多样化,燃烧学生写作激情。

根据平时的习作,让学生把优美的片段和好文章收集起来,结集成册,这也是对学生平时作文的一种肯定。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冷处理,等以后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鉴赏水平都提高了,回过头来再去看自己的这些作文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和缺憾了,学生在以后的

写作中就会有更多的感悟。另外,平时我们也可以搞一些作文竞赛之类的活动,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写作,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怎么能不提高呢?

由此可见,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有了动力和激情,阅读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论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有了老师正确方法的引导,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也不会再为写作文而苦恼发愁了。有了这些基础,再谈高考作文创新,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这也许就是我们高考作文创新的真正出路。

参考书目:1、刘勰《文心雕龙》

2、《全国高考优秀作文报告》(2004年高中版增刊)

3、《试题调研》(语文第七辑)

4、《作文报》(2004年第39期、2005年第4期)

5、《作文导报》(2005年第9期)

6、《中学生学习报》(第51期)

2013年11月12日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9《玩得真开心》教案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9. 玩得真开心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有创意地玩,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2.会初步合理的安排一个人在家时的生活,懂得玩耍要有节制。 3.知道玩耍时的基本安全常识,能注意在公共场所玩耍时不影响他人,玩得安全、文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玩耍时不能影响他人,要玩得安全、文明、有节制。能有创意地玩,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搜集教学案例;学生记录自己昨天放学回家所做的所有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小朋友在家时做作业、玩玩具、做家务等的照片。 2.师:这些小朋友在家的玩法可真多,你们呢?你们在家都做些什么呢? 3.学生自由表达。

4.师:那你们在家玩得开心吗? 5.揭示课题:9. 玩得真开心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放学回家玩什么 1.师:你们放学回家都玩些什么呀?现在,请大家把你们记录的昨天回家后所做的所有做拿出来吧。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玩的事。 3.师:说一说,你们每天回去玩的事儿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都有哪些是相同的? 4.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看来,大家都有许多相同的玩法,回家后大家都会做作业,都会看会儿电视,都会帮着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会与爸爸妈妈分享在学校里快乐的事,有的孩子还会玩会儿玩具。 5.师:你们玩得开心吗?那你们回家后玩得最开心的是什么事儿啊? 6.师小结:你们的玩法多,你们感到快乐,老师也感受到了快乐,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快乐无处不在。 活动二:这样玩好吗 1.师多媒体出示P37的情境图,这样玩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1)一个小学生在家里玩打火机。 (2)爷爷告诫站在走廊里的同学不要大声喧哗。 (3)一个小学生在家长时间看电视,眼睛都看疼了。 (4)两个小学生在一起玩游戏,结果男同学忘记了做作业。 2.学生说说这样玩好不好?为什么? 3.看新闻报道,感受这样玩有严重后果。

道德与法治《 玩得真开心》说课稿

《玩得真开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玩得真开心》(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玩得真开心》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第一课,其中又包含了四个内容:《放学回家玩什么》《这样玩好吗》《你会跟它们玩吗》《开个玩具交流会》。这四个主体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本课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梯度,把健康、安全的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使学生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 其设计思想有三点: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放学回家为先,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感受放学回家的喜悦心情,对熟悉的环境有美好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同时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选择不同情境便于学生观察进行判断,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家庭、社会行为规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插图中的玩具,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三是以“我”是家庭、社会中的一员,积极、愉快地生活,开展玩具交流会又让学生感 1 / 5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玩得真开心》教案

《玩得真开心》教学设计 执教者:吴茜 一、教学目标 1.观看其他伙伴玩耍视频、图片,通过讨论、辨析明理,明确玩要注意安全,玩得文明,在顾及他人感受的前提下开心地玩;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积极动脑,发挥创意,尝试对家里随处可见的闲置物品进行创意活动,能够在家进行有创意地玩、玩出新花样。 3.有创新精神,乐于合作,乐于参与有益的游戏,获得玩得真开心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验,感悟,交流中发现游戏中易出现的安全、不文明等问题,明确玩要注意守规则、懂安全、讲文明; 难点:尝试对家里随处可见的闲置物品进行创意活动,能够因地制宜、有创造性地玩。 三、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音频等,家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例如纸杯、矿泉水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前老师做自我介绍,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萝卜蹲”,激发学生兴趣,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趣味交流,说说“玩”儿。 1.交流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你们放学回家都玩过什么呢,和小朋友们交流一下吧?

问题交流:放学回家我都玩过什么?(板书:出示课题《玩得真开心》)学生说玩得高兴的事,与大家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 2.师小结:你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在合适的场地,合理安排,我们就能玩的很开心。 三、“火眼金睛”这样玩好吗? 1.观看视频,讨论,这样玩好吗?为什么? 2.“火眼金睛”,快速判断 出示图片,快速判断图片中的行为对不对。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怎样才能玩得真开心?” 孩子们,要想玩得真开心,在玩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师小结:要想玩得开心,我们要注意守规则、懂安全、讲文明、有创意。 四、有创意的“玩儿” 物品玩出新花样,我们玩得真开心 1.小组交流、讨论。“我是创造星”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这些也能玩,可以怎么玩呢? 2.小组合作,一起来动手,对家里随处可见的闲置物品进行创意活动。 3.师小结: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能拿来玩呢,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开动脑筋,加以利用,创造性的、开心玩。 五、活动延伸:举办玩具交流会 板书设计: 玩得真开心 规则安全文明创意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安全地玩》优教教案

《安全地玩》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预见危险并且能正确处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2.激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不到那里玩耍,提醒他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不到那里玩耍。提醒他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教学难点: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提示牌。 学生:卡纸、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任务1:课件出示视频《路边踢球很危险,球场玩耍更安全》,学生观看,并思考,说一说还有在哪些地方玩球是安全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知道应该在安全的地方玩耍,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安全地玩”。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在这里玩安全吗 任务1:(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图片),找一找,在图中这些地方可能会有危险吗?如果有,危险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图一:在池塘边放风筝。 预知危险:容易滑倒,有掉入池塘的危险,如果不会游泳还有溺水的危险,风筝也可能落人水中。 图二:在旋转木马上打闹。

预知危险:因为木马高速旋转,如果打闹就有可能从木马上掉下来。 图三:在陡峭的山崖上攀爬。 预知危险:如果没有家长陪伴,一不小心可能跌落悬崖,粉身碎骨。 图四:在大树下下棋。 预知危险:如果突遇雷雨天,可能被雷电袭击。 教师小结: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提前预见身边存在的危险,这样在危险真的来临时才知道如何应对。 任务2:(出示教材第31页《捉迷藏》)你觉得安安说的话有道理吗?玩捉迷藏游戏,可以藏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今后我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一定要藏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不要藏在衣柜里了。 活动二:我是安全警示员 导语:我们平时的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让我们做一名小小安全警示员,提醒他人防范危险。 任务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图片)师:你们有没有面临过这样的危险,今后又要如何做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要让自己远离危险,还要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活动三:我们的安全提示牌 任务1:我们在公共场所都见过安全提示牌,你觉得我们在学校的哪些地方也应该放置安全提示牌呢?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任务2:你认为安全提示牌上应写些什么话好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任务3:除了学校,其他地方需要放置安全提示牌吗?请同学们试着制作一些安全提示牌。 学生活动:学生制作安全提示牌,并放置在相应位置。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玩耍的地方潜藏着危险,而且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危险的程度,做到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提醒他人防范危险。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第8 课安全地玩 【教材分析】本单元《我们好好玩》分别安排了《健康游戏我常玩》、《传统游戏我会玩》、《我们有新玩法》、《安全地玩》这四课。这个单元,侧重同龄人之间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及培养创新性的重要载体。《安全地玩》是本单元最后一课。课文聚焦游戏中的安全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不能因为玩游戏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而放弃游戏,同时也要有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准确判断一些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也缺乏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加上我校孩子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平时缺乏家长的陪伴监督,在家长的视线范围之外活动、游戏的机会更多。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辨识游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会远离危险,安全地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在“健康、安全地生活”部分,第8 条提出,“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第9 条提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第10 条提出,“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的方法” 。本课的编写依据以上条目,只在帮助学生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 【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树立“玩得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心他

人安全地意识与责任感。 2. 行为与习惯:通过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安全意识。 3. 知识与技能:学习自觉远离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 4.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观察身边的安全隐患,模拟体验“我会安全地玩”等活动,习得一些安全游戏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明确游戏要安全的几个关键要素,提升学生对游戏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对游戏安全的辨识能力,自觉远离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1.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平时喜欢做的游戏,并做出安全评价。 2. 找找身边的活动的安全隐患,并作出提醒。 3. 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吗?你们都喜欢玩什么呢?你认为玩要注意什么?(安全) 2. 揭题:安全地玩,才能享受到玩的快乐(板书课题,读题) 3. 质疑:怎样才叫安全地玩呢?这节课我们来个“安全妙招”大搜索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8课《安全地玩》优秀教案

《安全地玩》 这一节的内容对同学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在二年级玩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一个大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 也能加深安全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知道哪些场所是危险的; (2)能够主动告知他人危险。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加深同学们“安全玩耍”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了解哪些地方是危险的;

【教学难点】 让同学们在以后注意安全玩耍。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板等。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在危险地方玩耍的图片让同学们辨析。 【讲授新课】 板书:在这里玩安全吗?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了几课关于游戏的内容了,学习了很多新游戏,那咱们今天就来看一下游戏的场所,老师展示几张图片,大家看一下这些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危险在哪里呢? 如图一:在马路上踢球 生:不对,因为马路上汽车很多很危险,因为在操场或者球场。 图二:下楼梯时追逐打闹 生:这样不对,因为在楼上上容易摔倒。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对,有些地方是不适合做游戏的,那大家知道有哪些地方不难玩耍吗?老师先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师小时候有一位同学叫小明,聪明又伶俐,他各方面都挺优秀。有一天,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场悲剧。一位低年级的小男孩吊在校门口的铁门上玩,他在铁门上荡来荡去,非常好玩。这时小明因急事想跑进学校,他刚跑到校门口时,那位吊在校门口上的小男孩就刚好把铁门荡过来,铁门上的门扣正好撞上小明的眼睛,他一声惨叫摔倒在地上。虽然事后他被及进送到了医院,可他的这只受伤的眼睛却永远看不见东西了。同学们,这场悲剧是因为什么而导致的? (低年级的那位小男孩在不该玩的地方玩耍,还有小明如果不是跑进校,他的眼睛也不会受伤)。 教师:所以同学们有些地方是不能玩耍的,那大家觉得有哪些地方不能玩呢?现在大家

道德与法治9 玩得真开心

9.玩得真开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保证安全的基本常识。能初步懂得玩的方式有多种。 2.学生乐于交流。 3.明确要安全健康的玩,玩耍有节制。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玩得要安全、健康。 2. 学生初步感知玩的安全基本常识。 学情分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中也有学问,如何玩才更健康、更安全,更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这是家长和老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突发的状况,该如何去 应对,孩子们也需要指导和训练。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畅谈玩 1.听放学回家的铃声。 亲爱的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学习,放学回家你最喜欢玩什么? 老师和同学开始谈话。 预设:(1)放下书包,和小朋友们在小区里玩;(2)在家里自己玩电脑游戏;(3)自己做手 工;(4)和自己养的小宠物玩;(5)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玩…… 2.老师和你们一样爱玩,看看谁玩过这些? 3.玩的时候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高兴,快乐,开心……)。 4.谁来说说在我们独自一人在家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爱玩,因为爱玩是人的天性。但是在玩乐时必须要注意保护自己,别伤着。 二、不同情境议论玩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样玩行吗? 出示图片明明在家里玩打火机 (1)我们一起看看在家里玩打火机的后果(小资料:孩子在家玩打火机阜阳一小区居民 楼住户家被点燃。) (2)你们有什么感受? 安全记心中,不能在家里随便拿大人的打火机玩,这样会引起火灾。 (3)仅仅只是不拿打火机吗?你还想给大家提醒什么呢?(出示图片) 独自在家玩注意事项: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玩的真开心》教学反思

第9课《玩的真开心》教学反思 学生放学回家后,会进行一些与在校不同的娱乐活动。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地玩,有创造性地玩。本课侧重指导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玩,这也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即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放学回家玩什么 1. ①首先呈现了学生放学回家后户外及户内游戏的活动场景。 与在学校的课间活动相比,放学回家后活动的时间、空间、交流对象都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学生放学回家后不仅可以在家里玩,也可以在户外活动,如游乐场、公园等都可以是学生游玩的场地。同时,陪伴学生的人也由老师、同学变成了家长、邻居或者伙伴。 ②本图呈现的是学生放学回家后独自进行的传统娱乐活动:剪纸。 ③本图呈现的是学生放学回家后的亲情活动:与家人交流学校内发生的事情。 ④本图呈现的是当前学生常见的休闲活动:在家看电视或者玩电子产品。 ⑤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学生从教材提供的范例拓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思考:放学回家后我最喜欢玩什么?怎么玩既开心又有趣?在家的活动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这样玩好吗 ①本图提示学生注意在家的用火、用电的安全。 ②本图引导学生意识到在楼道以及公共场所玩游戏时,要考虑邻居等他人的感受,使他们认识到大声喊叫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他人的日常生活。 ③本图重在引导学生意识到在电子产品普及的社会,玩电子游戏时需要控制时间,要注意保护视力。 ④本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安排玩与学习的时间,在家要玩得开心但不要忘记学习任务。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主持人的提问,意在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怎样玩可以做到既开心又健康。 三、你会跟它们玩吗 ①本幅图旨在引导学本理解一个普通的纸箱可以有多种玩法。例如,把姚箱当作隧道进行穿越,雀纸箱上进行创意涂鸦:用纸箱剪出动物或者卡通形象来装饰桌面。 ②这四幅图旨在引导学生在家里利用随处可见的闲置物品进行创意活动,且环保、有趣、有创造性。例如,制作树叶贴画、树叶书签;把闲置纸盒改造成纸巾盒或者化妆盒;对闲置布料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8 安全地玩》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8 安全地玩》教案 新课标解读: 新课标指出:“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在“健康、安全的生活”部分,第八条指出“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第九条指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第十条提出“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设计理念: 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习自觉的远离这些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的生活。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包括引导学生创设有安全提示的环境,倡导不仅自己要玩的安全,还要帮助更多的人安全的生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2.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提醒他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激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难点: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教法学法: 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调查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不安全游戏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新闻我播报 1.在前面地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健康的玩,也跟着爷爷奶奶等长辈一起玩了传统游戏,还能只用一根绳子创造出许多新玩法,都很有趣。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发生一些因不注意游戏的安全而发生的事故。下面咱们一起来听听我们淮海路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的广播员带来的安全新闻播报。 (视频:安全新闻播报) 2. 孩子们,新闻里提到的这些同学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注意安全,玩一些锋利、危险的玩具。这样不仅会伤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我们要学会安全的玩游戏,在游戏中,既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人,所以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要(齐读课题,张贴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当新闻播报员,给学生一种与教师合谋的感觉,另外,学生在强烈的视频冲击中认识到游戏安全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安全地玩》教学设计优质

道德与法治《安全地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那些场所是危险的。 2.能够主动告知他人危险。 3.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那些地方是危险的。 难点:让学生在以后注意安全玩耍。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玩球的地点)师: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那些地方玩球 安全吗? 2.生:在没有障碍物的空地上玩球才是安全的。 3.师:看来,大家都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不安全的地方,知道应该在安 全的地方玩耍,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安全地玩》。 (二)在这里玩安全吗 1.(课件出示30页的四幅图)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这些地方玩 耍可能会有什么危险?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课件出示31页《捉迷藏》)师;你们觉得安安说的话有道理吗?玩捉迷藏的游戏,可以藏在哪里呢?

4.学生回答。 5.师:玩捉迷藏时一定要藏在安全的地方。 (三)我是安全警示员 1.(课件出示32页的三幅图)师:你们从中发现了那些安全隐患? 2.学生汇报 3.师:同学们自己知道了在安全的地方玩耍,我们也可以提醒他人不 去危险的地方玩耍,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安全提示牌,放到可能有危险的地方,让大家玩的更安全。 4.学生动手操作,班内展示。 5.师;安全提示牌放哪呢?写些什么话好呢? 6.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7.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不仅让自己提前预见了危险,还提醒了他人。同学们玩耍会让人愉悦,不过安全更重要!咱们拍手来读读《小学生安全常识歌>吧!(课件出示)。 红灯停,绿灯行,人行横道把路行; 过马路,左右看,快速通过不要停; 校园内,要安静,追逐打闹可不行; 危险事,不靠近,不翻围墙上楼顶; 遇事故,要冷静,家人老师最可信; 安全事,大家事,时时刻刻要谨慎,要谨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让同学们自己辨别了不能玩的场所,这些内容对同学们的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安全地玩

8 安全地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预见危险并且能正确处理。 (2)能够做到胆大心细,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激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1)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不到那里玩耍。 (2)提醒他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和调查讨论,提前预知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不到那里玩耍。 (2)提醒他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2.难点: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教学准备[来源:学_科_网] 教师准备:1.安全卡片和不安全卡片若干。2.课件。 学生准备:1.彩笔、剪刀。2.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话题 1.(课件出示玩球的地点)师: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在哪些地方玩球是安全的吗? 2.生:只有在没有障碍的空地玩球才是安全的。 3.师:看来,大家都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知道应该在安全的地方玩耍,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安全地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认识到自己应该在安全的地方玩耍。】 二、在这里玩安全吗 1.(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四幅图)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这些地方玩可能会有什么危险?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捉迷藏》)师:你们觉得安安说的话有道理吗?玩捉迷藏的游戏,可以藏在哪里呢? 4.生l:门后边。 生2:窗帘后边。 生3:餐桌下。 5.师:看来,我们在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藏在相对安全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常玩的地方和经常玩的游戏中发现危险因素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 三、我是安全警示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三幅图)师:你们从中发现了哪些安全隐患? 2.学生汇报。 3.师:假如要做一个安全警示牌,我们应该写些什么呢? 4.学生动手制作安全警示牌,并写出警示语。

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安全地玩》公开课教案

安全地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预见危险并且能正确处理。 (2)能够做到胆大心细,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激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1)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不到那里玩耍。 (2)提醒他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和调查讨论,提前预知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预知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不到那里玩耍。 (2)提醒他人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2.难点: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

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安全卡片和不安全卡片若干。2.课件。 学生准备:1.彩笔、剪刀。2.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话题 1.(课件出示玩球的地点)师: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在哪些地方玩球是安全的吗? 2.生:只有在没有障碍的空地玩球才是安全的。 3.师:看来,大家都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知道应该在安全的地方玩耍,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安全地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认识到自己应该在安全的地方玩耍。】 二、在这里玩安全吗 1.(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四幅图)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这些地方玩可能会有什么危险?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捉迷藏》)师:你们觉得安安说的话有道理吗?玩捉迷藏的游戏,可以藏在哪里呢? 4.生l:门后边。 生2:窗帘后边。

生3:餐桌下。 5.师:看来,我们在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藏在相对安全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常玩的地方和经常玩的游戏中发现危险因素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 三、我是安全警示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三幅图)师:你们从中发现了哪些安全隐患? 2.学生汇报。 3.师:假如要做一个安全警示牌,我们应该写些什么呢? 4.学生动手制作安全警示牌,并写出警示语。 5.学生在班内交流展示。 6.师:当预见危险后,有的学生不敢去玩了,你们有什么建议呢? 7.学生讨论交流。 8.师: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人,积极面对危险,不卑不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提前预知危险的情况下,做到不害怕危险,并能够找到应对危险的方法。】 四、我们的安全提示牌

部编 二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安全地玩》教学设计 教案

《安全地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本课依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的第8条“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第9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和第10条“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而编写。通过“在这里玩安全吗”、“我是安全警示员”、“我们的安全提示牌”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和绘本故事《她会去玩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习自觉地远离这些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 二、教材分析: 《安全地玩》一课,侧重提升学生对游戏的安全意识与辨识能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安全问题的关心与责任感。本课三个主题分别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在这里玩安全吗”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常见的游戏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留意观察的能力,知道如何安全地玩;“我是安全警示员”旨在让学生从关心他人安全的角度,提醒他人注意安全隐患;“我们的安全提示牌”侧重把课堂所学的安全意识,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运用和推广,同时,鼓励学生做安全生活的积极推动着,为他人安全地生活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绘本故事《她会去玩吗》以胆小、喜静的“怕怕”这样的同学为例,提醒教师在教

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互助的方式,丢掉心理包袱,消极、逃避的心理和过度的自我保护,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与成长。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好奇心强,喜欢玩耍,在学校、在校外,包括在家里,在玩耍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安全隐患,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还不能准确地判断一些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也缺乏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尽情游戏时能相对理性地发现游戏或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小心避开,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在本节课中培养学生安全地玩的意识,让他们能在生活中自觉远离这些安全隐患,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人的安全,尤其是关心他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从关注个人生活到关注公共生活,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不小的跨度,需要教师的特别引导才能达成。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识别生活以及游戏中的安全隐患,自觉地远离危险,形成安全地生活与游戏的意识,为自身的安全成长负责。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安全的意识与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1.提升学生对游戏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2.培养学生对他人安全问题的关心与责任感。 六、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