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范本.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范本.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范本.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范本.

XX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编号:4421

编审人员签字编制单位:回采四区

编制人:

施工负责人:

审查单位:

技术科:

地质科:

通防科:

机电科:

运输科:

煤质科:

安监处:

采煤副总:

会审意见会审人员:

会审意见:

生产矿长意见:签字:矿总工程师意见:签字: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开采影响

一、采煤工作面平面图

二、工作面位置与毗邻关系

本工作面属于四层煤,位于-1100水平前组四采区第一亚阶段。F12断层东侧,以上为4420工作面,已经开采结束,以北为F15断层,以东为F11断层。

工作面标高:-801.50--897.05。地面标高:+187米。三、工作面投影位置

位于南宫庄及其西北部的部分农田。

四、工作面开采对地面建筑物,主要井巷及其它方面的影响。地面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沉降。

第二节工作面地质状况

一、煤层赋存条件

二、煤层及顶底板岩性变化特征(附综合柱状图)

1、煤层产状

此煤层属古生代二迭纪山西组,煤层走向157-171度,倾角25.5度。

2、煤层顶底板岩性

顶板为灰白色中砾砂岩,坚硬,近煤层处层理发育,局部发育成楔状,不易破碎,伪顶厚0.1-0.7,粉砂岩灰黑色,易碎,易冒落,直接底为细砂岩,灰色,层理发育,厚2.0米,该面直接顶为4类,老顶2级。

三、水文地质情况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顶板裂隙发育地带有少量淋水,最大涌水量0.05 m3/min,正常涌水量0.02 m3/min。

四、实测地质构造

五、主要地构造说明

本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F1断层对回采的影响程度较小。

六、冲击地压鉴定意见

经有关部门鉴定,该煤层有冲击倾向性,属冲击地压煤层,按冲击地压面管理,重点治理范围:上、下平巷60m,上、下端头20m,有悬顶、工作面来压及特殊情况下,重点加强煤粉检测,发现有冲击危险时,必须及时放炮卸压

第三节巷道布置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

工作面进回风巷及切眼沿四层煤布置,均为单巷布置,顶板为砂岩,局部撇底煤;

支护形式为锚网带,掘进断面形状为梯形,掘进断面积5.72m2。

二、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方法

根据采区设计要求,煤层儲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二节主要生产系统

一、煤炭运输系统(平面图上标明)

4421工作面(SGD-630\180W)->4421运输巷(SGW-40T.SPJ-800.SPJ-800)->4421运输上山(SPJ-800型)->4420运煤下山(SPJ-800型)->煤仓溜子(SGW-40T)->前四煤仓

二、辅助运输系统(平面图上标明)

地面->北立井->-800东大巷->-800前四石门->-800前四车场->4421上平巷->4421工作面

三、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附供电系统图)

电源来自-800前四4421移动变电站

2.工作面电气设备及负荷表

第三节采煤工艺

一、落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4MG200-W1型采煤机落煤,上下两端头采煤机滚筒无法割煤处采用爆破落煤。

二、爆破落煤

1、爆破落煤工艺

a、打眼方法:

炮眼采用对眼布置,打眼前先敲帮问顶,支护齐全,消除一切危险因素。用MSZ-1.2型电煤钻和六棱空心钻杆湿式打眼,用镐点眼,禁止套用老眼或残眼。在完好支架及临时支护保护下操作,与回柱平行作业间距不小于10m。打眼时,禁止开采煤机和运输机,人员不准站在运输机内。打完眼后,电煤钻、水管要拉到上下平巷支架完好处盘好,并将电煤钻停电。打眼执行《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采煤专业采煤打眼工部分的有关规定。

b、爆破方法:

用乳化炸药和1-5段毫秒延期雷管定炮爆破,串联连线,正向定炮,定炮使用水炮泥和炮泥,每次定炮不准超过20炮,一次装药,一次起爆,放炮母线长度大于150m,拉躲炮半径大于150m,躲炮时间大于30分钟.放炮母线必须使用专用小电缆。

放炮执行“一炮三检”、“三保险”及“准许放炮单”制度,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前后30m范围洒水灭尘。放炮漏顶及打歪支柱及时处理。放炮使用专用放炮器,禁止放明炮、糊炮、明火放炮及短母线放炮。

定放炮及火药管理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315-342条、《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采煤专业采煤放炮员部分的有关规定。

2、炮眼布置图(三视图)(后附)

3.炮眼特征表

4.爆破说明书(见表)

三、机械落煤

(1).进刀方式和割煤方式:

割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双向割煤。

a.机组下行割至下头。

b.机组返向斜切进刀。

c.机组上行割煤割至上头。

d.机组反向斜切进刀。

e.机组割三角煤。

(2).进刀方式、割煤方式示意图:

机组吃刀处在正规柱梁间按间距1.2m使用3架π型钢加强支护,机组吃刀完毕后及时前移,π型钢长2.8米,一梁不少于二柱。

四、设备配置及管理

(1)采煤机由专职保机人员进行维修保养,机组司机三班交接

班,交接运行及排除故障等情况。

(2)运输机、转载机、电煤钻、回柱机由本区电工负责维修保

养。

(3)乳化泵、手拉葫芦、移溜器、注液枪由工具房管理员负责

维修更换配件。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工作面基本支护

一、工作面基本支护

根据工作面采高及现有技术装备,决定采用DZ22,25-25/100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800型金属铰接顶梁,初撑力90KN,使用

大流量三用阀,软底时支柱穿铁鞋(Φ0.32m)。

二、工作面基本支护规格表

第二节机(炮)道支护(附图)

一、机道宽度、贴帮柱、临时柱。

机(炮)道宽 1.3 m,贴帮柱、临时柱连续支设时,柱距1.2m。

二、支回贴帮柱、临时柱的要求:

工作面正常进行下,不支设贴帮临时柱,特殊情况如:顶板破碎带、过断层、机道超宽、人员进机道作业,支设贴帮临时柱。贴帮临时柱支在顶梁、π型钢梁或托板上。贴帮临时柱自上而下支设, 支设贴帮临时柱前必须先敲帮问顶, 摘除悬矸活石。回贴帮临时柱,人员站在斜上方人行道内远距离回柱,以下8m不准有人,并及时敲帮问顶,在专人监护下,停机停溜进行。

三、机(炮)道支护措施。(包括铺笆、挂梁、铺网、使超前棚、

打锚杆以及防止放炮崩倒支柱等加强措施)

(a) 机道采用悬臂梁护顶,柱梁布置方式为齐梁齐柱布置,顶梁前悬0.4m,后悬0.4m,顶梁不接顶时,用木料穿实,悬臂梁与支柱同步升起,具体操作如下:

机组割煤移溜后,先在原悬臂梁下升起支柱,支柱稍用力,然后在顶梁上向前铰接悬臂梁,插上水平销,水平销小头向上,将顶梁调挂到适当位置,稍卸原悬臂梁水平销,并使支柱稍卸荷, 调整顶梁,使垂直煤壁子升起支柱,初撑力达90KN以上。操作时,二人进行,一人升柱,一人挂梁。

(b) 工作面顶板完整情况下不使用π型钢梁,机组割煤过程中有漏顶危险或已经漏顶时, 断层带、顶板破碎带,按1.2m 间距在正规柱梁空档内使用长2.8m的π型钢梁,一梁二柱。π型钢梁支设及移动方法按后述使用π型钢梁措施执行。机组进刀处空顶面积大,按间距1.2m保持三架π型钢梁加强支护。

(c)工作面因顶板破碎,铺设双抗网护顶时,铺网在机组割煤前进行,在机道内铺联网, 联好后反向折起悬挂在顶梁上,不得防碍机组通过,机组割煤移溜后, 支柱时借助悬臂粱将网托起。铺网严格执行后述铺联网措施规定。铺设金属网护顶时,网倾斜压茬0.02m,走向对接严密,用12#铁丝联网,联网间距不大于0.2m。

(d) 机道内的浮煤用长不小于1.5m的扒子扒到溜子里。

(e)机道内的伞檐要用长扒子(>1.5m)摘掉,摘顶找帮以下

5m不准有人,并停机停溜,人员站在摘顶找帮上方位置,不易

摘掉的伞檐,安上述支临时柱的要求护顶。

(f) 正常情况下,人员严禁进机道,必须进入时,必须先停机停溜, 挂齐顶梁,打好临时柱,并有专人监护顶板和煤帮。人员撤出机道,发出开机信号后,方准开机。

(g)放炮时,炮口范围内的支柱活柱用双抗网双层或用皮子遮挡,炮后及时扶倒柱。

(h)机道护顶执行集团公司新矿生字[2003]17号文件规定。

第三节上下端头支护

端头支护措施

a.工作面上下端头使用单体支柱配普通顶梁支护顶板,排距

0.8米,柱距为0.6米,在正规柱梁空档内按1.2 米间距使用三架π型钢(3.2米),一梁不少于二柱。

b.上(下)端头第一架顶梁距上(下)平巷支护倾斜距离不大于0.5米。

c. 上下平巷使用架棚支护时 ,上(下)平巷下(上)帮各使用一对长3.2m的π型钢梁托住棚头,π型钢梁上加木楔或托板,升紧升牢,一梁三柱,随工作面推进交错前移,步距1.6m,滞后的π型钢梁移过后,及时在π型钢梁至切顶排的空顶部位按排距0.8m、柱距0.6m,及时补打带顶梁的单体支柱,并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铰接使用,严禁空顶。

d.在上(下)端头从上(下)向下(上)第六架顶梁以下(上)

切顶线内侧各加设一组丛柱,丛柱每组4棵支柱配2根π型钢(1米),沿走向支在正规支架间,初撑力大于90KN。

第四节两巷超前支护

一、上下两巷超前支护距离,超前支护基本形式,排距,柱距

超前支护自切顶排向外不小于50m。采用Dz22,25-25/100型单体支柱,HDJA-800型顶梁。超前支护基本形式为:双排柱梁,排距上平巷不小于1.2m、下平巷不小于0.8m,柱距不大于1.0m。

二、支护要求

双排超前支柱支在锚带或棚头下,局部超高处采用顶梁之上穿摞棚的方式支护顶板, 穿摞棚措施执行后述穿摞棚措施有关规定。初撑力不小于50KN, 支柱必须穿铁鞋(Φ0.32米),并拴好防倒绳。

三、回撤方法和要求

上下平巷自煤壁向前20m范围内,高度不小于1.6m,20m 以外不小于1.8m,按专人清理维护,及时复棚,更换断棚折柱,锚带维护段有漏顶危险时及时使棚维护。

上下平巷的铁棚用回柱绞车回收,回棚措施执行后述上下平巷回棚措施规定。锚带回收时,先在超前支柱的保护下, 超前切顶线0.8m卸除锚杆上镙丝,回柱后,用钎子撬下锚带,用长钩子(不小于1.5m)拉出。平巷回收时,要视顶板情况支设临时柱,回完后,在切顶排以里锚带下支设两棵关门柱,关门柱升紧打牢。平巷回收不得滞后端头切顶排。

第五节切顶线支护及工作面加强支护稳定性措施

一、切顶线特殊支护材料,规格,要求:

工作面采用无密集切顶,切顶排内侧支设一排戗棚,棚头用高分子材料,长度1.6米,棚腿用单体支柱,一梁二柱,支柱上端支在戗棚与顶梁接点处,下端顶在次切顶排支柱的柱根上,顶不到柱根时,要刨柱窝到硬底,戗柱与切顶排支柱夹角16-20度,升紧、升牢,初撑力不小于50KN, 戗棚与顶梁接点处接触不严时加木楔或托板,戗棚棚头间距不大于0.2m,初放及正常推进过程中,悬顶大于2×5㎡时,按间距8m加丛柱,正常情况下只保留上、下端头各一组丛柱,每组丛柱由4棵单体配2根π型钢(1m),随工作面切顶排回收向前移动,移动步距0.8m。

二、加强支护稳定性的措施

(a)支柱要拉线支设,保持3-5°迎山角,不得支在浮煤(矸)上,并及时拴好防倒绳,软底处支柱全部穿铁鞋(Φ0.32m)。

(b)工作面顶梁要铰接使用,铰接率大于90%,不得出现连续两棵不铰接顶梁。

(c) 支柱进面前要经过试压合格,严禁使用损坏失效的柱梁,面上无空载柱。

(d) 及时更换适宜高度的支柱,不准超高采煤和支柱无缩量使用。

(e)人行道两侧支柱、机头机尾压点柱、超前支柱必须拴防倒绳。

(f)泵站压力要达到18Mpa。随支柱随进行二次注液,支柱

初撑力达到90KN以上。

(g) 局部漏顶处穿摞棚支护顶板,其穿顶高度、斜长符合新矿生字[2003]17号文件规定。

(h)严禁用正规柱做为支点移溜。

(i)各种特殊支护按规定支设齐全可靠。

(j)双抗网每孔逐联,每0.5米系一个死节。

特殊支护规格表

三、回柱方法与措施

(a)人工分段回柱,分段距离不小于15m,接茬选在顶板完整、采空区无悬顶处,断层、顶板破碎带要分在同一组回收。

(b)每组由2-3人组成,一人回柱、一人拉柱,拉柱所使用钩子长度不小于1.5m,顶板破碎处必须由3人组成,一人专职观察顶板。

(c)回柱前首先检查所属范围内的安全状况,包括支架是否完好齐全、退路是否畅通、有无悬矸活石、悬顶情况如何,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分段点支设二棵隔离点柱,否则不得回柱。隔离支柱与切顶排和新切顶排斜上方支柱成一条直线

(d)回收时人员站在所回点柱的斜上方安全出口处,在身边完好支架的保护下,严格按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的顺序,人员站在所回支柱斜上方末前排第二个点柱空档内回斜下方支柱的“三角回柱法”步骤回柱。回到隔离点柱附近时,必须细心问顶,清理好退路,支好护身柱,并对隔离点柱进行检查;回收最后几棵支柱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照明监护。

(e)戗棚移设,所回支柱下的戗棚平移到新切顶排。

(f)回柱要用长把工具(≮1.5m),卸荷手把应拴有长不小于

1.5m的绳子。回柱点始终保持两对扁销,水平销成对使用,用锤打紧,并随回柱交替上移。回柱时,先回支柱,再用钩子勾出铁鞋,然后用大锤倒掉水平销,最后用大锤砸出顶梁圆销,将顶梁回出。

(g)埋压的柱梁要在临时支护的保护下,挑顶或卧底,排矸后用手拉葫芦远距离(不小于1.5m)回出,断层、顶板破碎、压力集中处,回柱时应视顶板情况支设带挑头的木信号柱(Φ≮

0.16m)。

(h)回柱前要加强切顶排挡矸,防止窜矸。滑入老塘的物料用钩子勾出,严禁人员进入老塘。回出的支柱必须全部载荷升起在新切顶排以里,距切顶排0.3m处做临时密集,初撑力≮50KN,顶梁竖放整齐。

(i)回柱点以上5m,以下8m禁止其他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