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60例临床效果评价

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60例临床效果评价

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60例临床效果评价
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60例临床效果评价

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60例临床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2-11-23T16:53:17.0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杨永红

[导读] 目的总结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60例。

杨永红(成都铁路分局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60例。修复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和牙颌个体差异,经过取印模、颌位记录、排牙、试戴、调整、烫蜡、装盒、装胶、热处理、打磨等工序完成义齿的修复。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感觉义齿咬合关系好,患者的咀嚼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57例表现为满意,3例表现为基本满意。除1例患者对面部外形恢复要求低外,其余59例患者面部外形均得到较好恢复;60例患者均在佩戴2d后发音正常;58例患者佩戴后虽有疼痛,但经过1~2次复诊调改后正常使用,只有2例患者经过4次左右复诊调改后正常使用。结论对于全口义齿修复来说,在修复过程中要做到严格、细致、准确,要注意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复诊原因,增加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复诊率。

【关键词】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11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lderly complete denture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June 2010 to August 2012, 60 patients line the complete dentures. Repair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and edentulou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ge, take an impression, jaw position record row of teeth, try them on, adjust, hot wax, boxing, complete denture repair installed glue, heat treatment, grinding processes. Results: 60 patients in this group were feeling good denture occlusion, the patient's chewing function restored. 57 patients showed satisfaction, three cases showed general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to patients facial contour restoration requirements, the remaining 59 patients facial appearance better recovery; 60 patients were in the normal pronunciation wear 2d; 58 patients, although the pain after wearing, but after 1 or 2 times referral of the changes in normal use, only 2 patients after referral tune changed about four times normal. Conclusion: For complete dentures, the repair process to do rigorous, detailed, accurate, pay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and reasons of referral, increas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rate of patient referral.

对于无牙颌老年患者,美观和功能恢复的需求远大于一般人群。全口义齿制作要求高,佩戴适应过程长,复诊率高。针对老年人心理、牙列缺失时限及过程的不同,以前是否佩戴过义齿等,我们不仅要在包括修复前的软、硬组织准备、取模、确定牙合关系以及制作过程等都做到严格处理,而且应对不同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我科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9.1岁,其中牙列缺失后超过5年的47例,牙列缺损过程中未佩戴义齿的12例,牙列缺失后一直佩戴全口义齿的患者36例,原全口义齿使用超过10年未替换的5例。

1.2 修复方法

根据老年患者多为长时间牙列缺失的特点,此类患者牙槽嵴表现为低和窄,下颌尤为突出。主要分为四个步骤:①取印模:获取功能状态下牙槽峪及周围软组织的形态。选用合适的托盘,取得较完整的初印模,制作初印模,用自凝塑料制做个别托盘,对于个别托盘唇侧和舌侧允许离开黏膜1~2mm,避免对该部组织有任何压迫,然后在已经完成的上下颌个别托盘上加少许印模材料,对肌功能进行修整后取终印模,检查印模边缘的伸展和封闭情况。对于原全口义齿完整的病例首选原义齿作为个别托盘制取模型。②颌位记录:确定颌平面时要求前牙区的颌平面在上唇静止位置下缘下2mm,后牙区的颌平面的前后方向与鼻翼到耳屏中点的连线平行。确定垂直距离:使用垂直距离测量尺反复多次测量出息止颌位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这个距离再减去止颌间隙2mm即为要达到的垂直距离,在测量的时候患者头部垂直地面,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不要紧张,面部表情要自然,双眼平视前方,患者的下颌要自然放松,测量尺与鼻底和颏底皮肤接触的压紧程度都要一样,以面容及颞肌紧张度为参考。对长期佩戴全口义齿的患者,测试原义齿佩戴后高度,如与息止颌位垂直高度相差较大者,在原义齿上逐渐添加蜡牙合高度,并反复在患者口中测试,以患者最舒适高度为准,不勉强达到理想高度。确定正中关系位:将做好的上下颌托戴入患者的口内,用卷舌法联合吞咽法协助患者下颌回到正中关系位,而后作正中咬合,当到达预测的垂直距离的高度时即停止,这时正中关系位及垂直距离被确定下来。对于长期无牙颌未修复患者和后牙长期缺失余前牙咀嚼患者,由于存在下颌前伸的习惯,确定关系较困难,去除下前牙蜡堤,保留垂直高度后牙蜡堤,指导患者反复后牙区受力,纠正习惯后固定关系。③排牙:选择人造牙时要考虑患者的面部特点、患者的身高、职业及个人需求等,要美观且功能好。患者的牙槽嵴吸收低平的,可选用非解剖牙,人工排牙时要符合排牙原则。前牙要注意美观,排成浅覆合和浅覆盖,后牙要恢复咀嚼功能。④让患者患者试戴人造牙排,检查全口义齿的固位、咬合高低、牙合平衡、基托边缘伸展等。试戴过程中要与患者充分交流,解释并纠正患者部分理想化要求。试戴完成后,根据患者的体会给以调整、烫蜡、装盒、装胶、热处理、打磨等工序完成全口固定义齿的修复。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①满意:义齿固位好、咀嚼效率高、患者满意;②基本满意:义齿固位良好、咀嚼功能尚好、患者基本满意,再次修复患者的修复疗效较初次修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③差:义齿固位差、无法行使咀嚼功能,患者不满意。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均感觉义齿咬合关系好,患者的咀嚼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57例表现为满意,3例表现为基本满意。除1例患者对面部外形恢复要求低外,其余59例患者面部外形均得到较好恢复;60例患者均在佩戴2d后发音正常;58例患者佩戴后虽有疼痛,但经过1~2次复诊调改后正常使用,只有2例患者经过4次左右复诊调改后正常使用。

3 结论

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原因,多出现骨质疏松,牙槽骨吸收而导致牙槽骨变窄或者低平,再者由于牙列缺失进一步引起大面积的牙槽骨吸收,导致颌骨出现萎缩变形,从而影响了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所以,在义齿修复时,要注意此临床特点,要根据患者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