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_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_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_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_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根据索洛增长模型,无论经济开始时处在什么位置,最终它都将调整至稳态。( )

【答案】T

【解析】假定经济的初始资本水平低于稳态,那么其投资水平大于折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将一直上升到稳定状态为止。当经济的初始资本水平高于稳态,那么投资小于折旧,资本的磨损快于更替,资本存量将一直减少到稳态水平为止。

2.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人均资本或者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不增不减的稳态资本存量。( )

【答案】F

【解析】资本存量黄金律是指使得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水平。

3.在不考虑人口和技术变动的索洛模型中,稳态即意味着sy k δ=。( )

【答案】T

【解析】稳态下,0k i k sy k δδ?=-=-=,因此sy k δ=。

4.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虽然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

【答案】T

【解析】高储蓄率具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因为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即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5.标准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二阶导数是严格正的。( )

【答案】F

【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边际报酬递减,则新古典生产函数的二阶导数必然小于零。

6.如果总量生产函数不再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性质,那么索洛模型中稳定状态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最终还是能达到新的稳定。( )

【答案】F

【解析】假定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则()0f k ''>,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即实际投资始终大于持平投资,人均资本存量将不断增大,经济没有稳定状态。

7.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中国的稳态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美国的稳态人均收入增长率。()

【答案】F

【解析】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虽然中国的储蓄率高于美国,但这仅影响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不影响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美国。

8.某国人民受到一种新型文化的影响,突然之间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来看,人均生活水平将提高。()

【答案】F

【解析】人均生活水平是由人均消费量来衡量的,人均消费()

=-()。储蓄率的

1

c s f k

提高对人均消费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①储蓄率提高增加了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产出()

f k,这有助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②储蓄率提高使得1s

-变小,这实际上是由于更高的人均资本存量带来更高的折旧,从而要求更高的人均投资所引起的,而人均投资的增加必然是以减少人均消费为代价的。最终人均消费的变动方向取决于人均产出()

f k和1s

-的变动幅度,因此人均生活水平有可能提高,也有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

9.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储蓄率的提高可能导致实际总产出的增长率的永久性上升。()

【答案】F

【解析】储蓄率的提高增加了人均投资,引起人均资本存量增加,使得稳态时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但是经济一旦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是不变的,从而人均产出也是不变的。储蓄率的提高并不能使实际总产出的增长率永久性上升,储蓄不是经济长久增长的源泉。

10.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稳定状态意味着:///

?=?=?(Y:产量;

Y Y N N K K

N:劳动;K:资本)。()

【答案】T

【解析】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不变,因此总资本和总产出与劳动的增长率相同。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人均生产函数的特征?()

A.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产量也增加

B.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人均生产函数来说,技术状态是不变的

C.随着资本存量增加,人均生产函数向上移动

D.收益递减规律适用于人均生产函数

【答案】C

【解析】对于人均生产函数()

=来说,随着资本的增加,产量是沿着生产函数增加

y f k

的,而不是生产函数的移动。

2.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 .人均实际GDP 水平在国与国之间差异很大,人均实际GDP 增长率在国家之间却很相似

B .生产力和政府政策联系并不紧密

C .人均实际GDP 水平是经济繁荣的标准指标,人均实际GDP 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标准指标

D .生产力可以用人均实际GDP 来衡量

【答案】C

3.根据索洛模型,如果资本增长3%,劳动投入不变,则经济增长( )。

A .大于3%

B .小于3%

C .等于3%

D .不确定

【答案】B

【解析】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有一个及其重要的假设就是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按照规模报酬不变的定义,如果资本和劳动都增加3%,那么产出也增加3%。现在由于劳动不变,所以经济增长必然小于3%。

4.根据索洛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产出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占有( )。

A .增长

B .负增长

C .不变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由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y f k =,可知人均产量只是人均资本的一元函数,并且该函数满足()0f k '>,()0f k ''<,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零说明人均资本占有量越高,人均产量也越高。所以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要使人均产出增长,人均资本存量就必须增长。

5.在下述哪一项的条件中,一个资本劳动比k 低于稳态水平的经济能够达到稳态均衡?( )

A .储蓄率下降

B .折旧率下降

C .人口增长率减少

D .技术进步产生

【答案】A

【解析】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sy n k δ=+,当储蓄率下降的时候,能够达到比原来经济均衡时更低的人均资本。

6.根据索洛模型,下列哪一项不会导致人均收入的趋同(收敛)?( )

A .各国物质资本投资增加了100万

B .穷国人口的快速增加

C .各国教育净投资增加了100万

D .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的流动

【答案】B

【解析】穷国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均衡状态的人均资本更加少了,因此不会导致人均收入的趋同。

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上( )。

A .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B .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C .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D .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答案】D

【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均衡条件是()sy n k δ=+,表示为人均储蓄恰好能够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资本和替换折旧资本而不会引起人均资本的变化。

8.假设资本存量为500,折旧率为0.1,产出为250,那么使资本存量保持稳定的储蓄率是( )。

A .25%

B .10%

C .20%

D .40%

【答案】C

【解析】资本的折旧等于资本存量乘以折旧率,所以资本的折旧量为5000.150?=。而要使资本存量保持稳定,意味着相应的投资也要达到50。由于投资等于产出乘以储蓄率,即()250500.2I sf k s s ==?=?=。

9.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K )和劳动(N )的贡献都是1/2,并且1A =,如果劳动增长率为0.06n =,折旧率为0.04δ=,储蓄率为0.2s =,那么稳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 )。

A .O.5

B .1

C .2

D .4

【答案】D

【解析】由均衡状态的条件可知()sy n k δ=+,其中K k N =,11122

2Y K N y k N N ===,将0.06n =、0.04δ=和0.2s =代入方程得4K N

=。

10.索洛模型预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 )。

A .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

B .较低的稳态人均增长率

C .A 和B

D .较高的稳态人均增长率

【答案】A

【解析】根据索洛模型,()1/A y s n α

αδ+=+????,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较低的稳态人

均产量,人口增长率的变动对人均收入有水平效应,但不影响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

11.若处于稳态的一个国家采取政策来提高储蓄率,在实现新的稳态后( )。

A .每个效率工人的产量将保持增长

B .每个效率工人的产量将比以前提高

C .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量将与以前相同

D .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B

【解析】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提高储蓄率可以增加稳态下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即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量将比以前增加,人均产量也增加。但是达到稳态后,人均产量增长率不发生变化。

12.有关索洛模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储蓄率决定了消费与投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储蓄率上升,消费上升

B.储蓄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一定比其它国家高

C.经济能自动趋向黄金规则水平的稳定状态

D.从长期看,经济总能自动趋向稳定状态

【答案】D

【解析】A项,储蓄率把产出划分为消费()

-和投资sY两个部分,储蓄率越高,一

1s Y

方面增加了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产出()

f k,这有助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使得-变小,产出中用于储蓄部分的比例就越高,消费就越小。因此人均生活水平有可能提高,1s

也有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B项,经济增长率虽然在短期内会因为储蓄率的提高而暂时提高,但在长期中经济的增长并不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人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C项,要达到人均消费最大化的黄金律的资本水平,必须依靠政府的某些政策调整储蓄率,从而把人均资本存量调整到黄金律水平;D项,经济可以自动地从不稳定状态趋向稳定状态,这是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假设所引起的,即经济无论初始状态在哪里,它必将趋向于某个稳定状态。

13.假设资本报酬递减,同时假定两个国家除了其中一个资本较少从而人均实际GDP 较低外,其他条件相同,当储蓄率从5%上升至6%时,可以预期()。

A.任何一个国家的增长率都不改变 B.具有较少资本的国家增长率较快

C.具有较多资本的国家增长较快 D.两个国家增长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因为资本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所以在较低的资本水平下产出能有更快的增加。

14.在索洛模型中,关于储蓄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从资本存量过大(储蓄率过高)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变动路径是类似的

B.在从资本存量过大(储蓄率过高)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均消费最终会比初始时低

C.在从资本存量过小(储蓄率过低)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均投资先突然提高,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D.在从资本存量过小(储蓄率过低)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中,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的变化路径是类似的

【答案】B

【解析】黄金律的基本内容是: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所以稳态的时候消费量是最大的,人均消费大于初始水平。

15.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A .各国人均GDP 水平不同,但它们以相同的比率增长

B .各国可能有不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但它们都有相同的人均GDP 水平

C .各国可能有相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生产要素

D .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和增长率都有极大差别,因此,穷国在某一时期可能变富

【答案】D

【解析】AD 两项,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人均GDP 水平不同,则资本存量不同,此时有着较少资本存量的穷国增长得更快,穷国可能在某一时期变富;B 项,各国增长率不同,产量也不相同,假定技术水平相同,那么其人均GDP 水平必然不同;C 项,长期增长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与国家得到的生产要素数量无关。

16.根据索洛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会( )。

A .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B .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C .对美国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

D .如果n δ<,则如B 所述,如果n >δ,则如A 所述

【答案】B

【解析】根据索洛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使得收支相抵的投资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得到新的稳定状态,此时人均资本降低,而人均产量减少,因此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

17.如果1/2y k =,折旧率为5%,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100k =,那么与资本存量黄金律水平相对应的储蓄率为( )。

A .5%

B .10%

C .20%

D .50%

【答案】D

【解析】当处于黄金律点时,有nk sy =,100k =,5%s =,()1

1/22100y k ==,代入得50%s =。

18.以下有关索洛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得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在短期内上升

B .储蓄率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不定的

C .资本自身的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D .劳动力的增长率提高不影响产出的增长率

【答案】B

【解析】当达到黄金律点前,提高储蓄率会增加消费水平,达到黄金律点时,消费水平为最大,此时若再增加储蓄率,那么消费水平会减小。

19.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 )。

A .投资

B .投资减去折旧

C .投资减去通货膨胀

D .投资减去折旧再减去通货膨胀

【答案】B

【解析】资本存量的变化方程为:()k sf k k δ?=-。所以资本存量的变化表现为投资减去折旧。另外,索洛模型研究的是实际变量,并不是名义变量,所以不必考虑货币问题。

20.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资本存量保持不变

B .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

C .储蓄率保持不变

D .人均产出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从长期来看,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在没有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人均资本存量不变,从而人均产出()y f k =也是不变的。长期中经济要处于稳定状态,储蓄率是不可以变动的,否则经济将有向新的稳态调整的过程。既然储蓄率不变,人均产出也不变,因而人均消费()()1c s f k =-也是保持不变的。但由于资本存量是个总量概念,K k L =?,虽然在稳态时人均资本k 不变,但资本存量仍然会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21.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都是1/2,如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0,劳动和资本各增加2%,那么( )。

A .产出会增长4%,资本的边际产出为/Y K

B .产出会增长2%,资本的边际产出为/2Y K

C .产出会增长2%,资本的边际产出为2/Y N

D .产出会增长1%,资本的边际产出为2/Y K

【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此生产函数为1122

Y AK L =,两边全微分可得:

11111122222211d d d d 22Y K L A AK L K AK L L --=++ 两边同时除以Y 得:

111111--222222

d d 1d 1d d 1d 1d 2222Y K L A AK L K AK L L A K L Y Y Y Y A K L =++=++ 所以劳动和资本各增加2%,产出会增长2%。对生产函数1122Y AK L =关于K 求导,可得资本的边际产出为/2MPK Y K =。

22.假设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资本的贡献率为0.25,劳动的贡献率为0.75,那么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 )。

A ./Y N

B .3/4Y N C.()3/4N D .3/4N Y

【答案】B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 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 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 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市场如何联系? 答: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供给来源于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来源于净出口。连接这两个市场的是资本净流出。 2.为什么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被称为孪生赤字?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篇导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 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

曼昆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课后题与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 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 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 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 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 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 中的投资,因为销 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 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 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 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 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 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 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 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 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 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 年到1997 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 分比的变动。 答:1996 年到1997 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 年到1997 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 年到1997 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6 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6 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 亿元。 D.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7 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7 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 亿元。

宏观经济学曼昆名词解释英文版第29章到第35章

第29 章 1.Definition of money: the set of assets in an economy that people regularly use to buy goods and services from other people. 2.Definition of medium of exchange: an item that buyers give to sellers when they want to purchase goods and services. 3. Definition of unit of account: the yardstick people use to post prices and record debts. 4. Definition of store of value: an item that people can use to transfer purchasing power from the present to the future. 5.Definition of liquidity: the ease wi th which an asset can be converted into the economy’s medium of exchange. 6.Definition of commodity money: money that takes the form of a commodity with intrinsic value. 7. Definition of fiat money: money without intrinsic value that is used as money because of government decree. 8.Definition of currency: the paper bills and coins in the hands of the public. 9.Definition of demand deposits: balances in bank accounts that depositors can access on demand by writing a check. 10.Definition of Federal Reserve (Fed):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11. Definition of central bank: An institution designed to oversee the banking system and regulate the quantity of money in the economy. 12. Definition of money supply: the quantity of money available in the economy. 13. Definition of monetary policy: the setting of the money supply by policymakers in the central bank. 14. Definition of reserves: deposits that banks have received but have not loaned out. 15. Definition of 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 a banking system in which banks hold only a fraction of deposits as reserves. 16. Definition of reserve ratio: the fraction of deposits that banks hold as reserves. 17.Definition of money multiplier: the amount of money the banking system generates with each dollar of reserves. 18.Definition of bank capital: the resources a bank’s owners have put into the institution. 19.Definition of leverage: the use of borrowed money to supplement existing funds for purposes of investment. 20.Definition of leverage ratio: the ratio of assets to bank capital. 21. Definition of capital requirement: a government regulation specifying a minimum amount of bank capital. 22. Definition of open-market operations: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U.S. government bonds by the Fed. 23. Definition of discount rate: the interest rate on the loans that the Fed makes to banks. 24.Definition of reserve requirements: regulations on the minimum amount of reserves that banks must hold against deposits. 25.Definition of federal funds rate: th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that banks charge one another for loans. 第30章 1. Definition of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a theory asserting that the quantity of money available determines the price level and that the growth rate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available determines the inflation rate. 2. Definition of nominal variables: variables measured in monetary units 3. Definition of real variables: variables measured in physical units.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5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第15章稳定化政策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inside and outside lags) 答: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作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决策者需要时间,首先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然后实施适当的政策。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支出、收入和就业。 内在时滞是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核心问题,这种情况在美国特别明显。在美国,支出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缓慢而烦琐的立法过程往往引起延误,这使财政政策成为稳定经济的一种不准确的工具。在像英国这样的议会制国家,内在时滞较短,因为在那里执政党往往可以更迅速地实施政策改变。 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决定并实施政策变动,但货币政策有相当长的外在时滞。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从而改变利率,利率又影响投资来发生作用。但是,许多企业提前很长时间作出投资计划。因此,人们认为在货币政策作出变动6个月之后才会影响经济活动,即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很长。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答:自动稳定器是指在对税收和财政支出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的前提下,财政对社会经济具有内在的自动稳定的功能。 财政的自动稳定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1)自动调整的税收。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所得税一般是实行累进税率的。当经济高涨特别是过热时,大多数居民家庭收入随之增长,因而不仅有更多的人进入交纳所得税的行列,还有许多人将按更高的税率交税。其结果是,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不仅增加,而且增幅还会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即抑制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张,使经济增长降温。假如经济衰退,情形正好相反,由于居民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幅度小于总收入下降的幅度,自然对经济的下降趋势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公司或企业所得税的作用机制与个人所得税类似。 (2)财政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失业救济金的支付大大减少,税收则大量增加,有利于遏制需求进一步膨胀;而一旦经济萧条,失去工作的人可立即从政府得到收入(失业救济金),以维持一定的消费需求,这就能减轻社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第13篇最后的思考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是否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第一个争论问题涉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是否应该用他们所控制的工具来试图平缓经济周期的上升与下降 1.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的不稳定性。 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当总需求不足以确保充分就业时,决策者应该刺激政府支出、减税并扩大货币供给。当总需求过大,有引起更高通货膨胀的危险时,决策者应该削减政府支出、增税并减少货币供给。这些政策行为通过引起一个更稳定的经济,并有利于每一个人而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 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决策者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由于预期是困难的,而且,很多冲击是不可预期的,稳定政策应该根据未来经济状况有根据地推测,错误预期会使经济政策引起不稳定。政策的第一个规则应该是“不伤害”,因此,决策者应该抑制对经济的日常性干预。 二、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1.赞成: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在衰退期间,社会基本问题是总需求不足。终结衰退的关键在于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平,对此可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2.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减税可以:第一,增加总需求;第二,增加总供给(通过刺激工作予以实现);第三,分散了支出决策。相对而言,家庭、企业决策优于政府集中支出决策。 另外,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存在各种问题:第一,政府支出乘数变小;第二,快速的花钱,购买没什么公共价值的东西不能适时地增加总需求;第三,谨慎而细致的计划支出存在着较长的时滞。 三、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失 业【圣才出品】

第7章失业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自然失业率★★★ 1.定义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在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力量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又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或“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2.公式推导 (1)建立劳动力的动态模型 令劳动力为L,就业工人数为E,失业工人数为U,劳动力等于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L =E+U),失业率为U/L。

假设劳动力L为定值,劳动力中个体在就业和失业状态之间转换。 令s代表离职率,即每个月失去或离开自己的工作的就业者比例;令f代表入职率,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比例,两者共同决定了失业率。 (2)劳动市场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公式 当找到工作的人数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数时,劳动力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即: ?U=sE ?U=s(L-U) 等式两边同除以L,化简得自然失业率的公式: U/L=s/(s+f) 3.劳动力动态模型对公共政策的意义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和入职率,高离职率对应高失业率,高入职率对应低失业率。因此任何一种旨在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都应该选择降低离职率或提高入职率。同样,任何一种影响离职率和入职率的政策也会改变自然失业率。 考点二: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是指由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失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需要花时间,二是工资刚性。 1.摩擦性失业 (1)定义

摩擦性失业也称“工作转换中的失业”,是指由于工人寻找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各种政策也会影响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2)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在动态经济中,部门转移即需求构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变动总在发生,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因此产生摩擦性失业。此外,工人所在的企业破产,技能被淘汰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离职,工人找到新工作都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因此在正常的劳动力流动下,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3)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①公共政策降低自然失业率 公共政策通过减少摩擦性失业来降低自然失业率。如政府就业机构发布工作空缺信息,更有效匹配工人和工作岗位;公共政府资助再培训项目,便于工人更容易地完成行业转移等。这些项目试图通过提高入职率,以降低自然失业率。 ②公共政策提高自然失业率 一些公共政策无意中增加了摩擦性失业。如失业保障项目为失业工人提供津贴,减轻其失业的经济困难,导致失业者更有可能放弃没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从而降低了入职率,提高了自然失业率。 2.结构性失业 (1)定义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9章 货币制度)

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29.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据此定义,货币只包括在物品与劳务交换中卖者通常接受的少数几种财富。 2.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 3.货币的种类 货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 4.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现金、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余额等。 货币层次(美联储): 1M =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如NOW 账户,ATS 账户等) 21M M =+储蓄存款(含货币市场存款基金账户)+小额(10万美元以下)定期存款+ 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最低初始投资在5万美元以下)+几种不重要的项目 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货币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liquidity )指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由于货币经济的交换媒介,所以它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其他资产在流动性方面彼此差别很大。 5.联邦储备体系 (1)结构:联储理事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地方级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2)职能:管制银行并确保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控制经济中的货币量。 6.银行与货币供给 (1)如果银行全以储备金持有所有存款,银行就不影响货币供给。 (2)银行进行货币创造的前提:非现金结算和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 (3)重要概念:准备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7.货币乘数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第9章【圣才出品】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知识结构导图 7.2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1: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支付意愿是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消费者剩余可用几何图形表示,通过求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面积,可计算消费者剩余。

价格下降可增加消费者剩余,这种消费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①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②新的买者由于现在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 (2)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它们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的价值,生产者剩余即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可用几何图形表示,通过求出市场价格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可计算生产者剩余。 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①原有卖者可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了更多的利益;②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卖者的经济福利。 【名师点读】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都是考试中的频繁考点,经常以概念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对该考点理解透彻,还应准确作图与分析计算。相关考研真题如下:1.【概念题】消费者剩余[中央民族大学2015研;华东理工大学2015研] 2.【计算题】考虑以下古诺竞争模型。市场中有N个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均没有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为p=a-bQ,其中a,b>0,Q为行业总产量。如果企业同时展开产量竞争,那么: (1)均衡时价格是多少? (2)此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

曼昆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章三二十并解释之。)?(如果有影响的话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C.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 GDP。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101号高速公路。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 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E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F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2.GDP 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的数据:GDP6.考虑以下美国 A.1996年 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 百分比的变动。。.86%1997答:1996年到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GDP年间,1997年到1996.B. 。.8%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年间,答:1996年到1997? GDP是多少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C.按1992亿元。5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 是多少年的实际GDP1997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亿元。772419.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 GDP增长率是多少1996年到1997年间实际E.。97%.1997年间实际收入增长率是3答:1996年到并解释之。增长率?GDPG.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H.答: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因为名义收入中运用的是现期价格,实际收入运用的是基期价格,因而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二十四章.假设人们只消费三种物品,如下表所示:1?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A.这三种物品每一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答:网球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0,网球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为50%,加多力饮料价格变。50%100%动的百分比是。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B.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昂贵了还是更便宜了?相对于一些人的福利,另一些并解释之。?人的福利有什么变动.答: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便宜了。相对于爱喝加多力饮料的人来说,爱因为网球拍和网球的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加多力饮料的上涨幅度。打网球的人的福利增加了,5.用以下海一种情况说明在编制CPI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并解释

曼昆版本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及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 衡量的是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 真实GDP 衡量的是数量——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衡量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 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 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 衡量在国内生产的总收入,GNP 衡量国民(一国居民)所赚到的收入 GNP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国民生产净值(NNP )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 NNP =GNP -折旧(固定资本的消耗) 国民收入(NI )衡量经济中所有人赚到多少钱 NI =NNP -企业间接税(如销售税) 个人收入(PI ),即家庭和非公司企业所得到的收入量 PI =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 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I -个人税和非税收支付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 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