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

社会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教学设计

(35课时)

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8课时)

1、蓝色的星球(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第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感受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感受人们的探索勇气,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海洋的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地球的基本常识与人们认识地球的简单历程。

第2课时:海洋探秘。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从“新闻链接”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感知地球是一个球体,更是一个水球。

2、介绍地球的水陆分布。

3、教学地球的水循环。

4、教学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5、教学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6、了解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7、课堂小结。

2、地球上的陆地(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地貌及地地球上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地球上的陆地与大陆漂移假说。

第2课时: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第3课时:靠山吃同,靠水吃水——陆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

1、认识七大洲。找教案

2、借助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这路。

4、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及其主要特征和分布。

5、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6、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7、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8、课堂小结。

3、地球村的居民(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6—2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主要的人种及其分布,探究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体貌特征,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2、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解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3、知道有联合国的基本知识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世界上的人种与民族的分布及多样的生活方式。

第2课时:世界上的国家与地区及其不同的社会制度。

第3课时: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上人口的增长。

2、了解不同的人种及其分布,种族平等。

3、了解世界国家和地区。

4、尊重不同的民族及其生活习惯和信仰。

5、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6、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文明的足迹(8课时)

4、文明的摇篮(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2——31。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的态度与责任意识。课时安排:

第1课时: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第2课时: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3课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遗产与保护。

教学过程:

1、了解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

2、了解空中花园与古马比伦文明。

3、了解泰姬与古印度文明。

4、了解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

5、了解科洛西姆斗兽场与古罗马文明。

6、中国古文明探究。

7、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8、课堂小结。

5、文明的巨星(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2-3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

2、初步感受一些文明巨星的思想和品德,崇敬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明巨星,使学生学会创造、传播和发展文明。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文学艺术星光。

第2课时:思想政治星光。

教学过程:

1、了解人类文明之文学巨星。

2、了解人类文明之艺术巨星。

3、了解人类文明之思想巨星。

4、了解人类文明这政治巨星。

5、了解人类文明巨星拓展。

6、课堂小结。

6、世界风情(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40—47页。

教学目标:

1、领略一些地区、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风光古迹。

2、感受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美妙,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开放、接纳、欣赏、尊重的态度。

3、养成观察、留心记录的好习惯,培养善于学习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琐碎的细节中提炼面向世界公民的品格和态度的启蒙。

课时安排:

第1课时:节日文化风情。

第2课时:饮食居住等特色风情。

第3课时:世界自然风光与游记意义。

教学过程:

1、了解世界各地节日风情。

2、了解世界各地之饮食文化习惯。

3、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居住与建筑大观。

4、“流行世界的文明”主题活动。

5、世界风光与旅行游记的习惯引导。

6、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地球村的经济(10课)

7、小商标,大世界(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48—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身边常见的进口商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给人

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力。

3、培养关注生活的热情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身边常见的进口商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我们身边的外国商品。

第2课时:为外国商品找家乡。

教学过程:

1、由丹丹日记引出的超市里的“大世界”。

2、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进品商品。

3、小组活动:在世界地图上为商品找家乡。

4、学生制作“国家小档案”,并展览。

5、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中国制造”走向全球(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54—61页。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

响。

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

感。

3、简单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中国商品风靡世界。

第2课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第3课时:我为家乡创品牌。

教学过程:

1、新闻链接: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2、中国制造风靡世界。

3、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

4、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

5、小活动:我为家乡创品牌。

6、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9、从丝绸之路到WTO(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62—7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到“互通有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感受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简单了解WTO及作用,感受我国加入WTO的积及意义。

3、初步认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介绍“WTO”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在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古代丝绸之路的贡献。

第2课时:WTO与当代丝绸之路。

第3课时:全球化时代的生活。

教学过程:

1、引入:

从新闻链接:“哥德保号”回来了。

2、古代丝绸之路的贡献。

3、现代重大国际贸易活动。

4、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5、课堂小结。

10、你好,世界公民(2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P71—76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命运休止戚与共。

2、初步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学做世界公民。

3、积极成长,为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做好准备。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学做世界好公民。课时安排:

第1课时:我们生活在地球村。

第2课时:世界公民形象设计大赛。

教学过程:

1、人们在地球村相互储存

2、世界公民的典范人物。

3、学做世界公民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4、世界公民形象设计大赛。

5、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爱护地球家园(9课时)

11、灾难见真情(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77—84页。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害类型及危害。

2、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感受人间的患

难真情。

3、掌握基本的预测和防御灾害的方法,减少灾害损失。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

2、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时安排:

第1课时:认识重大的自然灾害。

第2课时:灾难见真情。

第3课时:灾难的预防。

教学过程:

1、了解大自然的主要灾害及其类型。

2、了解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

3、学习抗洪救灾的英雄故事。

4、了解在灾害面前人们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

5、预防和预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

6、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感受

12、超载的地球(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85—9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2、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世间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3、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世间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找教案

2、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资源匮乏正是影响着我们和生产和生活。

2、30年前后生活环境对比。

3、动植物的消亡。

4、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带来的恶果。

5、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控制人口显得越来越来重要。

6、课堂小结。

13、爱护我们的家园(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91—9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2、简单了解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3、了解一些环保卫士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牺牲。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在灾难面前,要互相帮助,同舟共济,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课时安排:

第1课时:认识重大的自然灾害。

第2课时:灾难见真情。

第3课时:灾难的预防。

教学过程:

1、了解美丽和谐的地球家园与环境恶化后景况的对比。

2、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

3、学习环境保护的楷模。

4、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5、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6、课堂小结。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二单元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9课 第 10 课 第四单元 第 11 课 第 12 课 第 13 课 第 14 课 六年级上 科学全册 教案 第 一单元 物质的变 化 第 1 课 无处 不在的物 质变化 教学内 容:课本第 2-10 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 引出“物 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 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物质的变化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混合与分离 生锈与防锈 燃烧与灭火 生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动物与环境 食物链 遗传与进化 代代相传的特征 进化中的生物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保护环境 保护空气 水质调查 变废为宝 和谐的家园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 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 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 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第2 课 混合与分离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 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 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2017.9

目录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 第2课混合与分离 (1) 第3课生锈与防锈 (2) 第4课燃烧与灭火 (3)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3) 第5课植物与环境 (3) 第6课动物与环境 (4) 第7课食物链 (5)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6)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6)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6)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7)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8) 第11课保护空气 (8) 第12课水质调查 (9) 第13课变废为宝 (10)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10)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

(完整)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理与健康 第1课时我们需要食物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 1、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 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⑤讨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最大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第2课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五大类食物: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比照食物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是否需要改善。 3、拓展1 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4、活动3 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到达位置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 食物变化嚼碎糊状营养被吸收水分被吸收粪便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 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第2课混合与分离 第3课生锈与防锈 第4课燃烧与灭火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第6课动物与环境 第7课食物链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第12课水质调查

第13课变废为宝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学校: 姓名: xx年9月

第一课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在柳州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 化妆品等等。 40.可回收垃圾的制造不仅大大降低纸的制造成本,保护了环境,又可减少污染。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2.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另一个烧杯壁湿润,并罩在火焰的上方; 我的发现:1.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2.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分离水和盐。 步骤 1.用烧杯倒上一杯水,然后将食盐搅拌到水中直至溶解 步骤2:.把水用酒精灯加热,架在酒精灯上,进行反复地烧、烤,直到水干了为止 步骤3:.观察结果,发现食盐的颗粒。 2.铁在什么环境下生锈? 用一半插在水中的铁钉实验证明:生锈的地方集中在(在空气部分 在水的铁)。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在 空气部分在水的铁钉容易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和水。 3.铁生锈后,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用你的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 即得铁锈和铁。 2.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进行观察。 3.磁铁吸引铁,铁锈不被磁铁吸引。 结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5.将下列动物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用线连起来。 鼹鼠---生活在洞穴中,所以视力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 企鹅---生活在南极,有毛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骆驼---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 它长长的睫毛,能够抵挡风沙的吹袭; 鱼类---有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蛇-----冬眠时常常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兔子---夏季来临时脱毛,为能更好散热; 雷鸟---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6.例举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所产生什么后果。 如;大量捕杀青蛙或蛇;…… 答:轻则生态失衡,重则将导致该生物链中物种灭绝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17分) 1、澄清的石灰水遇到就会变浑浊。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新物质产生。(填“有”或“没有”) 3、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的变化,另一类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4、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物质。 5、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和。 6、分离后的物质和分离前的物质。(填“一样”或“不一样”) 7、可用的方法将水和沙子分离。 8、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和为生活服务。 9、把海水引入盐田里,利用和使水慢慢蒸发,从而获得食盐。 10、生鸡蛋放入白醋中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 二、判断。(10分) 1、物质只是形状、形态的变化,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白醋是物理变化。() 3、水和沙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 4、我们常喝的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5、灭火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控制。() 三、选择题。(10分) 1、下面这些现象属于性质改变的是()。 A.生鸡蛋变熟鸡蛋 B.面粉做成馒头 C.铁水变成钢锭 D.火柴燃烧变黑 2、下面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燃放烟花 B.绿叶变红叶 C.水的三态变化 D.铁块生锈 3、从盐水中获得食盐,可用的方法是()。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4、下列物质可以燃烧的是()。 A.铁块 B.玻璃 C.牛奶 D.固体酒精 5、炒菜前,锅里的油着火了,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合适的方法灭火。() A.用扇子扇风 B.往锅里倒水 C.盖上锅盖 D.继续往锅里倒油 四、填表。(14分) 1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实验题: 1、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材料: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小刀 实验猜想:铁锈和铁钉不是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刀在生锈的铁钉上削下铁锈。 2、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铁锈。 实验现象: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固态的蜡快变成液态的蜡油;一种是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实验材料:石灰水、烧杯、蜡烛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 多余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珠,还有牛奶状的物质附在烧杯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个铁钉、三个烧杯、水 实验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铁钉、油漆 实验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实验现象:刷油漆的铁钉没有生锈;没有刷油漆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油漆阻隔了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铁生锈。 6、熄灭原因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根蜡烛、烧杯 实验步骤: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燃烧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蜡烛。 实验现象:被烧杯罩在的蜡烛火焰熄灭了;没有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没有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找的氧气支持燃烧。 7、木炭燃烧更旺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块木炭、扇子 实验步骤:用扇子扇一块木炭;另一个让它自燃。 实验现象:用扇子扇的那块木炭燃烧的更旺。 实验结论:木炭燃烧需要氧气。 8、龟背竹和仙人掌的耐旱能力。 实验材料:一盆龟背竹、一盆仙人掌、两个塑料袋 实验步骤:在龟背竹的枝叶和仙人掌的茎叶上分别罩上透明塑料袋,密封起来,放到阳光下观察。 实验现象:罩在龟背竹上的塑料袋上水珠多;罩在仙人掌上的塑料袋水珠少。实验结论:龟背竹散发水分快,仙人掌散发水分慢。仙人掌比龟背竹耐旱强。 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铁钉没有生锈)。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有点生锈)。 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在水中的铁钉(严重生锈)。 12、水和油混合观察的现象是(油浮在在上面)。

最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

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合小学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第2课混合与分离 第3课生锈与防锈 第4课燃烧与灭火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 第6课动物与环境 第7课食物链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 第12课水质调查 第13课变废为宝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完整)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六年级有人数182 人,男生 106 人,女生 76 人。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学段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强。学生对 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 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 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实际。 通过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 探究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 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 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 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 物质的变化、生物与环境、遗传与进化、保护环境、等四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打好基础。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及答案.doc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及答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不断变化的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绚烂美丽的世界。 2.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产生新物质)。(也叫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质量(不)改变。 5.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刷油漆、塑料薄膜包住、保持干燥、隔绝氧气等。 6.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是可以燃烧。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则是可燃物。 7.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8.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9.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10.各种各样的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每种生物都与周围的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肥料、空气(通风等。 12.仙人掌叶子变成刺状,喜阳光,不耐寒,耐旱力强 13.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动物才能正常地生活。 14.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它起飞时需要用双腿助跑150米的距离;飞行时双局部收翼展开宽达3米。 15.鸭脚有蹼,熊冬眠……任何一种动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16.蝗虫与草丛的颜色相近,这就是保护色;枯叶蝶同枯叶相似,这种本领叫拟态色;黄蜂身上有黑黄相间的条纹,这叫警戒色。 17.一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料,称为植食性动物,如牛羊兔子等; 一些动物以其它动物为食料,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狮子狼等; 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的,称为杂食性动物,如猫、狗、鸡、鸭、鱼、蚂蚁、老鼠等。 18.动、植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青草→蝗虫→青蛙→蛇→鹰”,就是一条食物链。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和谐的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步骤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和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和答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及答案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丌断发化的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绚烂美丽的世界。 2.物质的发化分两种: 一类仅是(形态)的发化;(也叫物理发化);另一种是发化会产生(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发化)。 3.物理发化不化学发化的丌同灴是: (丌产生新物质) 4.冰融化成(水),体积(发小),质量(丌)改发。 5. 因为(水)呾(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刷油漆、塑料薄膜包住、保持干燥、隔绝氧气等。 6.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是可以燃烧。 1 / 17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则是可燃物。 7.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 火燃烧需要(氧气)。 8. 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卙空气中的 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灴)。 9.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仸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 隔离可燃物(秱走其它油桶);隔绝(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陈低温度(用水灭火)。 10.各种各样的生物不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亏制约又相亏影响,每种生物都不周围的呾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肥料、空气(通风等。 12. 仙人掌叶子发成刺状,喜阳光,丌耐寒,耐旱力强 13.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动物才能正常地生活。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我们需要食物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 1、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⑤讨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

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五大类食物: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 上册期末复习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 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 第2课混合与分离 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 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 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第2课混合与分离 第3课生锈与防锈 第4课燃烧与灭火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第6课动物与环境 第7课食物链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第12课水质调查 第13课变废为宝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第2课混合与分离 第3课生锈与防锈 第4课燃烧与灭火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第6课动物与环境 第7课食物链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第12课水质调查 第13课变废为宝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第2课混合与分离 第3课生锈与防锈 第4课燃烧与灭火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第6课动物与环境 第7课食物链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第12课水质调查 第13课变废为宝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