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的生产环境标准

铜的生产环境标准

铜的生产环境标准
铜的生产环境标准

国际环境公约

京都议定书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使用安全公约

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使用安全建议书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正)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国家环保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关于《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二批)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第三批)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定点管理办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锅炉压力容器登记管理办法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

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

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法规规章备案条例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修正案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

进口废物原料装运前检验机构认可管理办法(试行)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工作规则》的通知

关于修订《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关于增补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的通知

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关于改革废钢铁计划管理体制的通知(摘录)

国家计委关于加强钢铁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促进钢铁工业持续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钢铁厂意见的通知行政法规

国务院批转劳动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冶金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关于防止硅尘危害工作会议的报告

劳动部、化工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关于开展矿山企业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的通知

劳动从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关于转发《冶金工业部蒸汽锅炉、压力容器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冶金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冶金行业质量管理的决定

冶金工业部关于颁发《冶金矿山安全规程》(露天部分)的通知

冶金工业环境管理若干规定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关标准

CJ 3020-199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GB 10070-19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省级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验收规范

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GB T16705-1996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GB T16706-1996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GB T15440-1995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

GB9133-1995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GB T14584-93 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

GB T14582-93 环境空气中氡标准测量方法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T15555.3-1995 固体废物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3839-93 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

GB13270-91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模拟大气尘

GBT17133 1997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GB6816-86 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GB11915-89 水质词汇第三部分~第七部分

GB12998-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997-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规定

GBT171130 -1997 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GBT16489-1996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关于加强含铬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通知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4-19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关于锅炉烟气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问题的复函——污染控制

GB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量重量法

GBT15436-1995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3840-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GBT15435-199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5439-1995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5516-1995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5264-94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265-94 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

GBT14680-93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GBT14676-93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4675-93 空气质量恶臭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6919-86 空气质量词汇

GB13268-91 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黄土尘

GB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量方法

GB9078-88 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

GBT13906-92 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

GB/T12452-90 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3884.1-2000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铜量的测定

GB/T 3884.3-2000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硫量的测定

GB/T 5121.1-2008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GB/T 5246-2007 电解铜粉

GB/T2059-2000铜和铜合金带材

GB/T1527-97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1176-1987 铸造铜合金

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14-85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排放标准

GB 12502-90 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 13015-91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9804-1996 烟度卡标准

GB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8172-1987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3015-1991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车间环境管理规定

车间环境管理规定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维护好工作环境,确保产量质量、安全生产及车间正常运作,特制定本制度对车间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2.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工作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车间环境管理; 3.职责 3.1工艺人员负责制定并修改本文件; 3.2所有车间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本文件; 3.3安全员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按文件要求对车间人员进行检查、监督。 4.内容 4.1车间内生产运行要求 4.1.1车间内应保持通道畅通;地面无积尘,无渗水、积水现象,地面防滑,无烟 蒂,纸屑等杂物; 4.1.2车间保持足够的空调通风环境和采光照明; 4.1.3电力、机器布局和电线布置要符合安全规范,消防通道无堵塞,消防器材齐备; 4.1.4可根据工作环境需要,确定是否设置与生产要求相适应的更衣室或更衣柜,并 保持更衣室和更衣柜的清洁; 4.1.5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推车、原辅材料、半成品应遵循整齐、存取方 便的原则,分类放置指定地点; 4.1.6下班后各班组必须将杂物、垃圾清理出车间或置于指定位置,并整理、清扫地 面; 4.1.7每月生产人员须对车间进行彻底清理,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频次; 4.1.8车间地面的清洁工作保证每天不少于两次,并能及时对车间内的垃圾进行处 理,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周围死角的清洁卫生;

各车间对生产所需的湿温度应定期检测和记录,并填写《车间温湿度记录表》。 当温度超标时,应开启空调升降温度,使温度处于标准范围内;当湿度超标时,应立即开启除湿或加湿设备,使湿度处于标准范围内。 4.3出入车间要求 4.3.1未经允许,非生产人员一律不得私自进入车间; 4.3.2进入车间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工作服(工作服须按要求清洗),头发不得披露; 4.3.3工作期间不得在岗位上脱去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外出,如外出须脱掉工作服; 4.3.4员工工作服必须定时清洗,保持清洁; 4.3.5不得在岗位上打闹、玩耍; 4.3.6岗位上严禁存放个人物品(手提包、电脑、衣物等)和与生产无关的杂物;4.3.7严禁饮食、吸烟、乱扔杂物和随地吐痰; 4.3.8节约能源、爱惜材料,杜绝浪费因素; 4.3.9每天下班时,清理工作台面和机器设备清洁,台面卫生,做好卫生值日工作, 日常负责打扫车间清洁卫生; 车间温湿度记录表 工作区域:填写人:

厂区内周围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厂区内周围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证厂内环境清洁卫生符合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厂区内环境卫生管理。 三、责任者:行政部主任及全体员工。 四、管理规程: 1 对厂区环境的卫生要求: 1.1 周围无杂草; 1.2 排水通畅无积水; 1.3 无蚊蝇繁殖场所; 1.4 混凝土地面平整、清洁、通畅; 1.5 绿化要求: 1.5.1 宜种植草皮及常绿灌木; 2 对厂区环境的管理: 2.1 厂区室外不得存放生产用资料; 2.2 土建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将渣土、废砖、杂物外运; 2.3 厂区内不设垃圾站,生产活动中的废弃物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运到厂外指定地点; 2.4 厂区内设置与职工人数相适应的卫生设施; 2.5 厂区有专人每天清扫、除杂草、管理卫生设施; 2.6 厂区禁止吸烟,禁止乱扔杂物,对此要有醒目的公益标牌。 2.7厂区划分卫生责任区,指定负责人。每月全体人员就全厂整个范围打扫一次。各卫生责任区,由负责人指挥每周打扫一次,车间内各岗位坚持每日打扫内外卫生,生产时随时保持整齐清洁。 2.8厂区内保持整洁,清洁要达到要求,即废旧物料,生活和生产垃圾分别集中,定点定位堆放。厂区路面平整,无乱堆放物,草坪整齐美观。门窗玻璃、墙面、顶棚洁净完好无污迹、灰尘。设备、管道、管线整齐光洁。设备、容器、工具按规定放置,并符合清洗后的卫生要求。厕所每日打扫冲洗干净,保持内外墙壁卫生。 2.9生产场所不得吸烟,有明显的禁火标志。禁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生产场所不得饮食,存放食品、饮料。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和私人杂物,不得养花。 3.0搞好室内卫生。各岗位除坚持每日清扫制度外,要注意随时保持整洁状态,坚持更换衣、帽、鞋制度。讲究个人卫生,穿戴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物。 3.1搞好文明生产。说话办事讲文明礼貌,要树立遵守制度、工作勤恳、举止端庄、思想健康的好风气。 3.2每月、季度或大型节日要组织清洁卫生,文明大检查,表扬先进,指出问题。

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为确保产品质量,有效地维护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标准,制定新环源卫生管理制度。 一、员工卫生管理规定 1、生产岗位员工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五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许超过1毫米)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鞋帽、勤换洗晾晒被褥,防疾病,健身体。 2、生产岗位员工必须穿着整洁工装,佩带卫生帽及口罩进入生产区,工装领口袖口扣紧,不许带各种首饰及饰物,头发不许外露,应全部罩在卫生帽内,不许化妆。 3、公司综合部应为员工发放两套以上工装,保证员工工装更换。 4、为保持工装整洁,生产岗位员工装应保存在个人更衣橱内,不准随意穿出厂区(维修人员除外),员工工装不准相互换穿。 5、生产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用洗手液按照“五步洗手消毒法”的要求洗手消毒,不准涂染指甲。 6、生产岗位员工不许将食品、饭盒、香烟、手表、戒指等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区,不准近距离正对产品、半成品等食品说话打喷嚏,不准在生产区内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抠鼻孔等,不准穿拖鞋和高跟鞋。 7、生产岗位员工在生产区内不准吸烟、吃东西、吐痰、擤鼻涕。 8、综合部应组织生产岗位员工定期查体(查体期限一般为一年),确

诊为传染性疾病(包括携带病菌、病毒的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员工,应及时调离生产岗位或解聘;手部有伤口化脓性感染的员工,应带乳胶手套操作,避免伤口直接与产品、原料、包装材料接触。 二、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1、更衣橱按照编号由每个员工专管专用,不准混用、借用、合用。 2、更衣室地面、墙壁保持清洁干爽,无纸屑烟头、无痰迹;更衣室每天由专人定期打扫。 3、员工的雨具、饭盒等其他物品应整齐挂放在指定挂衣架和储物架上,不准放入更衣橱内。 4、员工个人更衣橱应保持橱面、挂锁整洁无损,不准乱涂乱画,用硬物杂撬。 5、生产岗位员工上下班更衣完毕,更衣室应及时关闭上锁,并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杀毒灭菌,不准非生产岗位人员进入。 三、生产区及厂区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保持厂区及生产区内外环境清洁优美,厂区周边应设有绿化隔离带。 2、厂区内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物,不准乱倒垃圾;各部门垃圾应倒入专门垃圾袋或垃圾筒内,每天由专人进行定期清理。 3、生产环境尽可能保持干燥清爽,生产车间、灌装间、消毒间等生产重地门窗密封严密。 4、生产区应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区内送凤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等

工业气体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87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工业气体安全管理制度 标准版本

工业气体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主要负责人职责 1.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工作负责,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制度和标准。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有关制度和安全考核制度。 3.组织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保证安全经营管理投入的有效实施。 5.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7.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员职责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规、制度和标准,协助经理推动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制定、修改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3.组织实施职工安全教育,协同组织安全考核,管好安全教育台帐。 4.参加企业安全检查。督促、检查隐患的整改工作。 5.负责动火的审批及其管理工作。 6.经常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指导做好安全工作,发现严重影响安全的违章操作,有权制止,不听劝阻者可停止工作并立即通知有关领导。 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1.各岗位负责人对自己分管岗位的安全负责,从业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2.作业过程中,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遵守规章制度,做到安全作业。 3.出现事故或组织事故救援应服从领导安排和现场指挥者指挥,尽力救援。 4.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员或有关领导汇报,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5.从业人员自觉接受企业及上级有关安全部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知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8293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公司厂区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厂区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的清洁打扫、废弃物清运处理。 第三条公司全体员工以及施工单位,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综合办为厂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室,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应当加强环境卫生标准和制度的宣传,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第六条专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文明作业。 任何人都应当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 第七条公司的基建、绿化、生产、后勤等有关部门都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车间内(外包除外)的清扫保洁工作,由使用者承担。 第二章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第九条厂区地面卫生:厂区地面卫生清扫专门由保洁公司负责,其卫生清扫范围是厂区内所有硬化路面(包括水泥路面及砖砌路面) 第十条厂区绿化带卫生:公司各部门按照安全环保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清扫与保洁。 第十一条公司内部的施工场地由施工单位负责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

第十二条相关部门与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建设、改造等合同或协议时,要把有关由施工单位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处置等事项写进合同或协议。 第十三条临时占用道路或场地的部门,负责占用期间所占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第十四条禁止在公司内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的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在厂区内焚烧垃圾和树叶,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第十五条禁止在树干、电线杆、建筑物等上面张贴各种海报、标语及广告宣传品(公司统一安排的除外)。 第十六条必须按安全部规定的区域和位置停放车辆,厂区内严禁乱停放汽车和自行车。 第十七条厂区内的树木、花草须加强养护和整修,保持鲜活完好;严禁损毁、攀摘各类花草或向绿化带抛弃垃圾,不准利用树木晾晒衣物。 第十八条严禁从楼上向外抛扔任何杂物,严禁在两层以上的窗台外摆放花盆及杂物。 第三章遇雨雪天气或重大接待活动 第十九条遇雨雪天气或重大接待活动时,按综合办划分的硬化路面卫生责任区,各部门配合进行清理工作。 第二十条遇雨雪天气时,各部门首先清理本部门卫生区积雪,将积雪清扫成堆或均匀地铺到绿化带内(以不压坏花木为标准)。清理完

工厂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工厂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工厂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篇一: 生产工厂环境管理规定生产车间环境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1 为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2 本规定适用于工厂生产车间第二章生产环境的要求 1 生产车间必须保持环境通风、整洁和安全,符合“3定5S”要求。第三章员工管理规定 1 上班时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不穿工作服不得进出车间。 2 车间人员有责任加强生产现场环境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光洁,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3 车间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工作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4 禁止在车间吃饭、吸烟、聊天、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或大门外。 5 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车间设备,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6 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产品(或废品)和私人用品放在操作台或流水线上。 7 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装配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8 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 9 操作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机器设备及工作岗位清扫干净,保证工序内的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台面不得杂乱无章,不能堆放产品和废品.生产配件或样品须以明确的标识区分放置。 10 下班时(或做完本工序后)应清理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所有的门

安全生产及厂区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及厂区环境保护 管理规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安全生产及厂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总经理是第一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工作负全 责,并领导公司安全小组做好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 2、公司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管理执 行,负责制定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实施细则,负责日常检查、监督、考核生产现场的安全执行情况,车辆运输安全执行情况,泵车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是安全小组成员,负责本部门日常安全 生产及环境卫生的保护和管理。 4、公司全体员工要以公司利益、社会利益为重,为了乌鲁木 齐的蓝天碧水工程,自觉遵章守纪规范个人行为,讲文 明、做文明事。 5、生产现场,必须设置标准的示意牌,(用电、用水、维修 等)。 6、划分工作区及办公区的环境卫生的打扫,保持工作,落实 到位、明确责任,使整个现场保持整洁卫生。 7、公司必须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标准化设施,电力、管线和 生产,生活用电必须设计安全、合理布置、并全部使用标准化设施。

8、进入生产现场人员必须统一着工作装,胸卡,违反者按制 度执行。 9、原材料必须分类放置,排列整齐,标识清楚。 10、生产区、办公区的绿地必须专人负责管理,改善生态环 境。 11、生产区、办公区设置足够的垃圾箱,对产生的废料和生产 垃圾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12、公司的卫生间由管制卫生人员打扫,保持卫生间清洁。 13、生产区经常保持整洁,运输车辆不得将沙土带出现场,大 门口卫生由警卫人员打扫。

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企业应保持厂区内外环境清洁,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生产、行政、生活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防碍。 应与有毒有害源保持一定距离,生产场地周边1公里之外不得有对环境存在污染的化工、采矿等企业存在。 部门、车间及库房要清洁、明亮,生产场地应布局合理,道路平坦畅通,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工装器具等按规定放置。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应清洁安全并建立有关清洁生产制度。 生产车间墙壁、地面、天花板表面平整光滑,并能耐受清理和消毒,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车间内应建有与所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防尘设施。要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为了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出符合顾客及卫生要求的产品具体见《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设施管理制度 1、企业必须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设施和工作场所 2、企业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转维护完好 仓库管理制度 企业的仓库整洁卫生、通风良好、地面平滑。有防漏、防潮、防尘、防止昆虫及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保存良好,一般应离地、离墙存放。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存放并明确标识。有毒、有害物品必须另行单独存放,并明确标识。 支持文件 《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设施》 《仓库管理制度》 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1、目的 确定并提供和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确保管理好为达到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及卫生要求所需的生产环境。 2、范围 适用于达到产品符合所需要的生产环境的控制 3、职责 生产部负责对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生产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建立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各部门配合生产部做好全厂的生产环境管理。 4、工作程序 生产企业应保持厂区内外环境清洁,生产厂区内路面基本不能有土路,尽量采用水泥地面,以防止扬尘。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生产、行政、生活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防碍。 应与有毒有害源保持一定距离,生产场地周边一公里之外不得有对环境存在污染的化工、采矿等企业存在。 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需求进行合理布局. 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厕所、厨房应与生产区域隔离;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做到定时消毒。

工业气体基本知识

工业气体的基本知识 一、工业气体的化学性质 1、氧气 物理性质 氧气是空气的组分之一,无色、无臭、无味。氧气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combination reaction)。 2、乙炔 物理性质

纯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熔点(118.656kPa)-84℃,沸点-80.8℃,相对密度0.6208(-82/4℃),折射率1.00051,折光率1.0005(0℃),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2.3%-72.3%(vol)。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因此,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为了与其它气体区别,乙炔钢瓶的颜色一般为白色,橡胶气管一般为黑色,乙炔管道的螺纹一般为左旋螺纹(螺母上有径向的间断沟)。 化学性质 乙炔(acetylene)最简单的炔烃,又称电石气。分子式CH≡CH,化学式C2H2。乙炔分子量 26.4 ,气体比重 0.91( Kg/m3),火焰温度3150 ℃,热值12800 (千卡/m3)在氧气中燃烧速度 7.5 ,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100度左右,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0度。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规定

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加强厂区车间现场规范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卫生场所,保障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的整洁卫生,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区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现场管理工作。 三、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要求: 1、生产设备、工器具应保持整洁,原材料、再产品、加工好的产品摆放整齐,如有掉落应及时清理归位不得囤积。 2、不合格产品应单独整齐码放并做明显标识,经生产部鉴定签字后随同规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3、垫条应归顺放放置在料车上,不得随意丢在地面,如需在地面放置应井型码放整齐。码好的垫条需归还的,应及时主动的还相应工序。 4、废料应放置到相应的物料筐内,不得随意放置,不得与产品混放。垃圾应丢弃在相应的垃圾箱内(特别注意金属类不得混放)。 5、不得在车间内进行与生产无关的事情,严禁在车间内吃零食、吸烟,不得随地吐痰、闲聊、打斗、大声喧哗、玩手机等。 6、车间应保持整洁、无掉落产品、无杂物、地面洁净、无积水、设备无油污、无粉尘。 7、车间内不得堆放废弃物,废弃物应及时清走。

8、车间内所有物品放置要有序,无杂物,干净整洁;私人物品放于指定地点,整齐摆放。 9、下班后必须彻底将生产设备、工器具、地面、墙壁、等打扫干净,所用物品摆放整齐,车间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一个卫生、干净、整洁的环境。生产过程随时清扫、整理。 10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物件长期(5分钟)占用安全通道。 11、工作区域的卫生情况和物品设备的放置由相应的班组长及车间主任负责。 四、现场安全管理 1、用电应符合安全用电管理,无乱接乱拉线问题。 2、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应易于取用,保证完好有效;严禁私自遮挡、覆盖、挪用、拆除等行为。 3、职工严禁携带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进入厂区。 4、全厂区域严禁烟火(除厕所外)。 五、车间环境管理标准 1、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2、墙壁(角)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 3、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 4、照明灯具保持清洁,无灰尘积压。 5、物料车、台、筐等要保持干净,物品放置整齐。 6、设备、线路每日进行日常保养,含清洁清理的内容,做到表面目视无灰尘、油渍、污渍等异物。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维护好工作环境,确保产量质量、安全生产及车间正常运作,特制定本制度对车间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2.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工作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车间环境管理; 3.职责 3.1工艺人员负责制定并修改本文件; 3.2所有车间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本文件; 3.3安全员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按文件要求对车间人员进行 检查、监督。 4.定义 无 5.过程 无 6.内容 6.1车间内生产运行要求 6.1.1车间内应保持通道畅通;地面无积尘,无渗水、积水现 象,地面防滑,无烟蒂,纸屑等杂物; 6.1.2车间保持足够的空调通风环境和采光照明; 6.1.3电力、机器布局和电线布置要符合安全规范,消防通道

无堵塞,消防器材齐备; 6.1.4可根据工作环境需要,确定是否设置与生产要求相适应 的更衣室或更衣柜,并保持更衣室和更衣柜的清洁;6.1.5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推车、原辅材料、半成 品应遵循整齐、存取方便的原则,分类放置指定地点; 6.1.6下班后各班组必须将杂物、垃圾清理出车间或置于指定 位置,并整理、清扫地面; 6.1.7每月生产人员须对车间进行彻底清理,如有必要可适当 增加频次; 6.1.8车间地面的清洁工作保证每天不少于两次,并能及时对 车间内的垃圾进行处理,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周围死角的 清洁卫生; 6.1.9各车间负责人须对新员工(包括学习、代培人员)进行 车间级安全环境教育和班组安全环境教育培训;对员工 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环境意识、知识和技能教育;组织开 展各项安全环境活动,检查、督促、指导班组开展安全 环境活动。定期召开安全环境会议,及时解决安全环 境问题,处理员工提出的各种意见,建立完善车间安全 环境资料和档案。 6.2生产环境控制参数 6.2.1空气洁净度要求 洁净室及洁净区内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应按表1。定。

XXX工业气体有限公司质量手册

XXX工业气体有限公司文件 【2008】第2号 质量手册 编制:技术部 审核: 批准: 2008-6-3发布2008-6-3实施XXX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企业质量方针 追求气体高品质,保持客户最满意 企业质量目标 气体出站合格率100﹪;在用设备完好率≥99﹪;顾客满意度≥93﹪ 部门质量目标 1、行政人事部: 在用文件差错率≤1﹪ 培训课时人均≥5小时 2、运行班(车间): 氧气纯度≥99.6﹪、氮气纯度≥99.9﹪、氩气纯度≥99.99﹪ 在用设备完好率100﹪; 气体出站合格率100﹪; 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及时率≥99﹪; 安全、文明生产零事故。 3、销售部: 销售及时率100﹪; 顾客满意度≥95﹪。

颁布令 为使企业充装产品不断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企业依据“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安全生产法》GB/T3863-1995《工业用氧》GB/T3864-1996《工业用氮》GB/T4842-1995《氩气》产品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持续改进。 为此企业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质量手册》,经过最高管理者审阅。现予批准并发布,并定于2008年6月3日起实施。 本《质量手册》作为企业质量活动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严格遵照执行。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许可证细则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确定任命总经理:匡立军为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并赋予以下的职责和权限: 1 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许可证细则要求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 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以便于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3 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确保在全企业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4 负责产品质量的全过程(进货、过程、成品)管理和控制 5 负责计量器具、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控制; 6 负责企业的文件、记录管理和控制; 7 就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负责与外部联络。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气体许可证细则要求的有效运行,各部门的负责人应积极协助、配合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董事长:XXX 2008-6-3

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电子气体、标准气体相关国家标准清单

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电子气体、标准气体相关国家标准清单 以下是各类高纯气体、工业气体、标准气体等气体的国家标准,具体应用问题可查看https://www.doczj.com/doc/4d1909590.html, 氦 H e GB?T 4844-2011 纯氦、高纯氦和超纯氦 GB?T 16943-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氦 GB?T 28123-2011 工业氦 氢 H 2 GB?T 3634.2-2011氢气 第二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 GB?T 3634.1-2006 氢气 第1部分:工业氢 GB?T 16942-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氢 GB 3163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气 氮 N 2 GB?T 8979-2008 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 GB?T 16944-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氮 GB?T 3864-2008 工业氮 GB 2920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氮气 氩 Ar GB?T 4842-2017 氩 GB?T 16945-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 氩 氧 O 2 GB?T 14599-2008.纯氧、高纯氧和超纯氧 GB?T 3863-2008 工业氧 GB?T 8982-2009 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 空气 Air 低氧氮混合气 (O 2 4.5% + N 2 95.5%) 高纯空气由高纯氮气与高纯氧气合成N2(79~80%)+O2(20-21%) (非天然空气) GB?T 34526-2017 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T 5274-2018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 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体 乙炔 C 2H 2 GB 6819-2004 溶解乙炔 六氟化硫 SF 6 GB?T 12022-2014工业六氟化硫 GB?T 18867-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 六氟化硫 二氧化碳 CO 2 GB?T 23938-2009 高纯二氧化碳 GB?T 6052-2011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GB 1886.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碳 甲烷 CH 4 GB?T 33102-2016 纯甲烷和高纯甲烷 氧化亚氮 N 2O GB?T 28729-2012 氧化亚氮 一氧化碳 CO 一氧化碳混合气 (CO 2% + N 2 98%) (CO 10% + N 2 90%) 用于紧急终止剂和阻聚剂 GB?T 35995-2018 一氧化碳 GB?T 34526-2017 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T 5274.1-2018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 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体 丙烷、丁烷、丙丁烷 HG?T 3661.2-2016 工业燃气 切割焊接用丙烷 SH 0553-1993 工业丙烷、丁烷 GB 11174-2011 液化石油气 GB?T 19465-2004 工业用异丁烷 (HC-600a) GB?T 22026-2008 气雾剂级丙烷(A-108) GB?T 22025-2008 气雾剂级异丁烷(A-31) GB?T 22024-2008 气雾剂级正丁烷(A-17) 丙烯 HG?T 3661.1-1999 焊接切割用燃气丙烯 GB?T 7716-2014 聚合级丙烯 GB?T 33774-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 丙烯 液氨 GB?T 536-2017 液体无水氨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细则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细则 1.目的 为了维护好工作环境,确保产量质量、安全生产及车间正常运作,特制定本制度对车间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规。2.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工作容;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车间环境管理; 3.职责 3.1工艺人员负责制定并修改本文件; 3.2所有车间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本文件; 3.3安全员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按文件要求对车间人员进 行检查、监督. 4.定义 无 5.过程 无 6.容 6.1车间生产运行要求 6.1.1车间应保持通道畅通;地面无积尘,无渗水、积水现象, 地面防滑,无烟蒂,纸屑等杂物; 6.1.2车间保持足够的通风(过滤抽风机)环境和采光照明; 6.1.3电力、机器布局和电线布置要符合安全规,消防通道无

堵塞,消防器材齐备; 6.1.4可根据工作环境需要,确定是否设置与生产要求相适应 的更衣室或更衣柜,并保持更衣室和更衣柜的清洁;6.1.5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推车、原辅材料、半成 品应遵循整齐、存取方便的原则,分类放置指定地点; 6.1.6下班后各班组必须将杂物、垃圾清理出车间或置于指定 位置,并整理、清扫地面; 6.1.7每月生产人员须对车间进行彻底清理,如有必要可适当 增加频次; 6.1.8车间地面的清洁工作保证每天不少于两次,并能及时对 车间的垃圾进行处理,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周围死角的清 洁卫生; 6.1.9各车间负责人须对新员工(包括学习、代培人员)进行 车间级安全环境教育和班组安全环境教育培训;对员工 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环境意识、知识和技能教育;组织开 展各项安全环境活动,检查、督促、指导班组开展安全 环境活动。定期召开安全环境会议,及时解决安全环 境问题,处理员工提出的各种意见,建立完善车间安全 环境资料和档案。 6.2生产环境控制参数 6.2.1空气洁净度要求 洁净室及洁净区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应按表1。定。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为确保产品质量,有效地维护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标准,制定新环源卫生管理制度。 一、员工卫生管理规定1、生产岗位员工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五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许超过1毫米)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鞋帽、勤换洗晾晒被褥,防疾病,健身体。2、生产岗位员工必须穿着整洁工装,佩带卫生帽及口罩进入生产区,工装领口袖口扣紧,不许带各种首饰及饰物,头发不许外露,应全部罩在卫生帽内,不许化妆。3、公司综合部应为员工发放两套以上工装,保证员工工装更换。4、为保持工装整洁,生产岗位员工装应保存在个人更-衣橱内,不准随意穿出厂区(维修人员除外),员工工装不准相互换穿。5、生产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用洗手液按照“五步洗手消毒法”的要求洗手消毒,不准涂染指甲。6、生产岗位员工不许将食品、饭盒、香烟、手表、戒指等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区,不准近距离正对产品、半成品等食品说话打喷嚏,不准在生产区内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抠鼻孔等,不准穿拖鞋和高跟鞋。7、生产岗位员工在生产区内不准吸烟、吃东西、吐痰、擤鼻涕。8、综合部应组织生产岗位员工定期查体(查体期限一般为一年),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包括携带病菌、病毒的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员工,应及时调离生产岗位或解聘;手部有伤口化脓性感染的员工,应带乳胶手套操作,避免伤口直接与产品、原料、包装材料接触。二、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1、更-衣橱按照编号由每个员工专管专用,不准混用、借用、合用。2、更-衣室地面、墙壁保持清洁干爽,无纸屑烟头、无痰迹;更-衣室每天由专人定期打扫。3、员工的雨具、饭盒等其他物品应整齐挂放在指定挂衣架和储物架上,不准放入更-衣橱内。4、员工个人更-衣橱应保持橱面、挂锁整洁无损,不准乱涂乱画,用硬物杂撬。5、生产岗位员工上下班更-衣完毕,更-衣室应及时关闭上锁,并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杀毒灭菌,不准非生产岗位人员进入。三、生产区及厂区环境卫生管理规定1、保持厂区及生产区内外环境清洁优美,厂区周边应设有绿化隔离带。2、厂区内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物,不准乱倒垃圾;各部门垃圾应倒入专

工业气体充装站标准化管理手册

工业气体充装站标准化管理手册 河北省XXX企业 二〇一四年一月

一、单位基本情况 二、安全管理机构 质量管理体系图 三、 四、 第一部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安全、质管工程师 1.职权 ⑴检查和督促全站人员严格执行本站所充装气体的 各项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并对站内发生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⑵协助开展技术革新和班组化技术教育,推广和总 结先进经验。 ⑶掌握全站情况,在充装站发生意外时采取应急措 施。 2. 职责

⑴熟悉气体充装技术,了解与所充装气体种类相适应的各项国家标准。 ⑵熟练地掌握全站工艺流程及全站主要设备、设施的构造、性能,掌握全站运行情况,熟练充装规程,协助全站职工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充装质量。 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站内各类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提出整改意见。 3. 工作标准 ⑴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及时准确,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⑵保质保量安全充气,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⑶工作制度化、条理化。 ⑷技术技能不断提高,为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齐全、准确。 (二)站长 1.职权 ⑴对全站的各工种实行全面领导,改进和完善班组管理,检查和督促全站人员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并对站内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提出处理意见。 ⑵参加制定并实施检修计划和设备检修验收工作,开展技术革新和班组技术教育,推广和总结先进经验。

⑶掌握全站情况,在充装站发生意外时采取应急措施。 2.职责 ⑴熟练地掌握全站工艺流程及全站主要设备、设施的构造、性能,掌握全站运行情况,熟练充装规程,协助全站职工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充装质量,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生发生及时处理。 ⑶经常性地向全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班组文明建设,搞好文明生产。 ⑷掌握全站人员思想状况,关心职工生活,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困难,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水平。 3.工作标准 ⑴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及时准确,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⑵保质保量安全充气,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⑶工作制度化、条理化。 ⑷站内职工思想稳定,技术技能不断提高。督促职工认真填写各种记录,为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齐全、准确。 (三)值班长

常见气体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HG)编号列表

常见气体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HG)编号列表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 GB/T 14599-1993 高纯氧高纯O2 2 GB/T 14601-199 3 电子工业用气体高纯氨 NH3,Ammonia 3 GB/T 14604-1993 电子工业用气体氧 O2 4 GB/T 14605-1993 氧气中微量氩Ar、氮N2和氪Kr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5 GB/T 3863-1995 工业用氧 O2 6 GB 4844.2-1995 纯氦 He,Heliem 7 GB/T 17874-1999 电子工业用气体三氯化硼 BCl3 8 GB 5138-2006 工业用液氯 Cl2 9 GB/T 8984.3-1997 气体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碳氢化合物CH的测定第3部分:气体中总烃的测定火焰离子化法 10 GB/T 3634.1-2006 氢气第1部分:工业氢 H2 11 GB 16163-1996 瓶装压缩气体分类 12 GB/T 16942-1997 电子工业用气体氢 H2 13 GB/T 16945-1997 电子工业用气体氩 Ar 14 GB 8983-1998 航空呼吸用氧 O2 15 GB/T 14850-1993 气体分析词汇 16 GB/T 8984.1-1997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第1部分: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7 GB/T 3864-1996 工业氮 N2 18 GB/T 8980-1996 高纯氮 N2 19 GB/T 17873-1999 纯氖 Ne,Neon 20 GB/T 4842-2006 氩 Ar,Argon 21 GB/T 5828-2006 氙气 Xe,xeon 22 GB/T 5829-2006 氪气 Kr,Krypton 23 GB/T 21287-2007 电子工业用气体三氟化氮 NF3 24 GB/T 15823-1995 氦泄漏检验 25 GB 8982-1998 医用氧 O2 26 GB/T 18994-2003 电子工业用气体高纯氯 Cl2 27 GB/T 7445-1995 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 H2,Hydrogen 28 GB/T 16943-1997 电子工业用气体氦 He 29 GB/T 15909-1995 电子工业用气体硅烷(SiH4) 30 GB/T 14288-1993 可燃气体与易燃液体蒸气最小静电点火能测定方法 31 GB/T 14600-1993 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N2O,Nitrous oxide 32 GB/T 18867-2002 电子工业用气体六氟化硫 SF6,sulfur hexafluoride 33 GB/T 5832.1-2003 气体湿度的测定第1部分:电解法 34 GB/T 8979-1996 纯氮 35 GB/T 6052-1993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36 GB/T 16944-1997 电子工业用气体氮 Nitrogen 37 GB/T 4844.3-1995 高纯氦 Heliem 38 GB/T 14603-1993 电子工业用气体三氟化硼 BCl3

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规定

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规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加强厂区车间现场规范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卫生场所,保障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的整洁卫生,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区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现场管理工作。 三、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要求: 1、生产设备、工器具应保持整洁,原材料、再产品、加工好的产品摆放整齐,如有掉落应及时清理归位不得囤积。 2、不合格产品应单独整齐码放并做明显标识,经生产部鉴定签字后随同规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3、垫条应归顺放放置在料车上,不得随意丢在地面,如需在地面放置应井型码放整齐。码好的垫条需归还的,应及时主动的还相应工序。 4、废料应放置到相应的物料筐内,不得随意放置,不得与产品混放。垃圾应丢弃在相应的垃圾箱内(特别注意金属类不得混放)。 5、不得在车间内进行与生产无关的事情,严禁在车间内吃零食、吸烟,不得随地吐痰、闲聊、打斗、大声喧哗、玩手机等。

6、车间应保持整洁、无掉落产品、无杂物、地面洁净、无积水、设备无油污、无粉尘。 7、车间内不得堆放废弃物,废弃物应及时清走。 8、车间内所有物品放置要有序,无杂物,干净整洁;私人物品放于指定地点,整齐摆放。 9、下班后必须彻底将生产设备、工器具、地面、墙壁、等打扫干净,所用物品摆放整齐,车间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一个卫生、干净、整洁的环境。生产过程随时清扫、整理。 10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物件长期(5分钟)占用安全通道。 11、工作区域的卫生情况和物品设备的放置由相应的班组长及车间主任负责。 四、现场安全管理 1、用电应符合安全用电管理,无乱接乱拉线问题。 2、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应易于取用,保证完好有效;严禁私自遮挡、覆盖、挪用、拆除等行为。 3、职工严禁携带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进入厂区。 4、全厂区域严禁烟火(除厕所外)。 五、车间环境管理标准 1、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2、墙壁(角)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 规定

厂区公共区域卫生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强化厂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和氛围,塑造清洁、整齐的厂容厂貌,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厂区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二、适用范围 厂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含附图未标明到的) 三、内容 (一)日常卫生工作 依据公司现状及今后生产的持续发展,厂区公共区域混凝土地面的卫生清洁分项进行: 一是每周一、二、五、六、星期天,公司清扫车将能行驶的混凝土路面全部清(洗)扫干净,4名清洁工负责清扫车未顾及到的边缘及死角的清扫(含清扫车临时停车的遗弃物),2名(1男1女)清洁工每天上午9~11时负责三座公用(男女)厕所、浴室的清(洗)扫,下午与清(理)扫路面、水沟的清洁工汇合,一同清扫路面、水沟;4名清洁工(2男2女)负责所属责任范围内的水沟清理,如遇大雨天气(初级雨水含尘泥较多)过后,全体清洁工全力赴地清理水沟,确保排水沟干净;同时注意日常水沟的巡回检查,发现水沟内有塑料袋、烟盒、矿泉水瓶、石块、木棍、废铁等垃圾,必须及时清理。

二是无清扫车如车辆的维护或周三、周四出现较多泥尘、垃圾时,全体清洁工都要全力以赴将所属责任区进行全面清扫,绝不允许留卫生死角。 (二)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卫生工作 节日或重大活动: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以及公司、当地各级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大型活动。 1、节日或重大活动的前一周,必须把所属责任范围内的水沟进行全面地清理,达到规定的要求; 2、厕所、公共浴室、道路仍以日常的清(洗)方式,必须坚持达到日常卫生标准。 (三)卫生清洁范围包括: 1、由企业厂大门(栏杆境内) 向东主运输主道至选矿分厂原厕所南墙面为界点;再由东主运输道三叉路向氧化锌分厂配 料仓旁延伸,以路面混凝土限车速坡对直为界点; 2、由厂大门口(栏杆境内) 往南面主运输道一直延伸至西主运输道,到配电所西南方向全混凝土地坪为界点; 3、由制氧站西侧(所有混凝土)路面经成品仓库前至氧化锌分厂二号窑东面分界点(即待建三号窑基座西面对直线); 4、厂区公共区域水沟、公共厕所、浴室及一些公共卫生死角的清洁,其卫生清洁范围包括: 1) 水沟共有6条:第一条是企业南面主运输道旁水沟,由雨水排水口(厂门保安室后)至事故应急池旁水入口闸板处为界点; 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