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探讨

提高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探讨

提高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探讨
提高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探讨

提高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探讨

摘要:油水井是实现油田开发过程中挖潜增效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当前油水井井下作业面临新的形势,分析了影响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的因素,阐述了提高井下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油水井作业质量和效益措施探讨

0 引言

众所周知,油水井井下作业,包括油井增产技术措施作业、油水井大修及油水井维护性作业,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挖潜增效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老油田开发的形势比较严峻,井下作业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作业效果越来越差,尽快提升井下作业挖潜增效的功能是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油水井井下作业面临新的形势

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胜利油田各大油田已普遍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层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井下作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综合含水高(达90%以上),剩余油品位差,井筒动液面下降,深抽井数量增多,等等。这些情况要求井下作业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措施,保证更高的施工质量,以提高作业和重复作业的效果。

二是老油区新开发的油田,多属于边际油田,开采难度很大。边际油田的储量都是难动用的储量,如何使这些难动用的资源变为有效、可动用的资源,要求井下作业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在油田开发初期就要投入力量挖潜增效。

三是老油田存在大量超期服役的油水井,套管老化、井筒变形等间题突出。油水井老化不仅增大了大修和维护性作业的难度,需要高新修井技术和极高的施工质量,而且加大了作业风险和作业的工作量。

四是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施工设备陈旧、老化,技术开发力量不足,不能适应油田开发的要求。

2 提高井下作业质量和效益的措施

2.1 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是作业施工的依据和挖潜增效的前提。一个作业施工方案,包括三个方面,即地质方案、工程设计和施工合同。方案的优劣决定着井下作业施工的水平和效果。因此,要求全面收集油藏、油水井及地面工程相关资料,认真进行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是阻止裂缝的延伸,同时让缝扩张(增加缝宽)并被充填。大量支撑剂在缝前缘趁机,阻止缝进一步延伸时产生端部脱

砂。因此,整个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造缝阶段和缝拓宽、充填阶段。 2.脉冲放电:井下放电技术是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的井里产生一定频率的高电压 脉冲电波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放电瞬时压力可达50MPa)和强电磁场,利用产生的空化作用解除油层污染,并对地层造成微裂缝,其影响半径可达0.5~10.0m,从而达到解堵、增产增注的目的。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就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SAGD技术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与前者相平行的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5.测试压裂:在逐步测试确定缝扩张压力和缝闭合压力上限后,采用测试压裂以更改或重新设计HPF处理方案。这个测试的关键时处理前的诊断测试。 6.防砂压裂是指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视粘度被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8.流体效率(流动效率?):在钻井、完井、采油与修井作业以及增产处理中常会导致油层的伤害,通常可以用流动效率来衡量这种伤害程度的大小 9.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的压缩阶段,气泡又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是阻止裂缝的延伸,同时让缝扩张(增加缝宽)并被充填。大量支 撑剂在缝前缘趁机,阻止缝进一步延伸时产生端部脱砂。因此,整个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造缝阶段和缝拓宽、充填阶段。 2.脉冲放电:井下放电技术是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的井里产生一定频率的高电压 脉冲电波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放电瞬时压力可达50MPa)和强电磁场,利用产生的空化作用解除油层污染,并对地层造成微裂缝,其影响半径可达0.5~10.0m,从而达到解堵、增产增注的目的。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就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 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SAGD技术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 与前者相平行的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5.测试压裂:在逐步测试确定缝扩张压力和缝闭合压力上限后,采用测试压裂以更改 或重新设计HPF处理方案。这个测试的关键时处理前的诊断测试。 6.防砂压裂是指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视粘度被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8.流体效率(流动效率?):在钻井、完井、采油与修井作业以及增产处理中常会导 致油层的伤害,通常可以用流动效率来衡量这种伤害程度的大小 9.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 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的压缩阶段,气泡又很快破灭。在破灭的瞬间,气泡内部温度可高达几千摄氏度,压力达到几千大气压(1atm=101.325kpa),在破灭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中立加速度的几十倍,这种现象就是“空化现象”。 10.裂缝净压力:是裂缝内任一点压力与闭合压力之差 11.液电效应:液体介质中高电压大电流脉冲放电时随产生的热、光、力、声学等物理 效应的总称。它的物理本质是能量的高速转换,即电能通过放电方式直接转换成热、力、光、声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12.基质酸化是指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孔隙(晶间、孔穴或裂缝)。基 质酸化的目的是使酸大体沿径向流入地层。 13.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 的一种工艺。 14.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的渗透率和平均缝宽的乘积,无因此导流能力的大小, 基本代表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自然渗透能力的差异大小。 15.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 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艺。 10.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 期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_曾羽佳

理论 ? 实践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曾羽佳(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随着油田的发展,油田开发进入到三次采油阶段,为了最大的挖掘油田的潜能,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石油行业在不断研究油水井的增产增注措施,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做着不懈的努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科研攻关,各种行之有效的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被不断的发掘,并在油气田内推广应用。关键词:三次采油;采收率;增产 目前油气田的开发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 :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如利用溶解气驱、气顶驱、天然水驱、岩石和流体弹性能驱及重力排驱等能量;二次采油:采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如注水、注气、注汽)的采油方法。许多油藏一开发就进入了注水的二次采油过程。这样可以使注水后的采收率有所提高;三次采油:向地层中注入流体(化学剂或气体溶剂)、能量。包括聚合物驱、各种化学驱(活性水驱、微乳液驱、碱性水驱)及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驱(不是以保压为目的的注气)等。 油藏在经过一、二次采油(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采油)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油滞留在岩石孔隙中,如何将这一部分原油采出就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经过注水后滞留在油层中的原油包括两部分,剩余油和残余油。一个油田开采的效果如何,通常用采收率来衡量,采收率=可采储量/原始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综合体现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高低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有关。 1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①提高波及效率类(流度控类): 聚全物驱、泡沫驱、复合化学驱、水驱(注水井调剖和采油井堵水)、微生物采油(调剖)。②提高洗油效率类: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微乳液驱、碱水驱、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③降低原油粘度灯:热采、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④改变原油成分类:微生物采油。常见的几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机理: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包括:聚合物驱、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 驱油机理: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可以使水相粘度增加,渗透率降低,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降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或碱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反应就地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另外:复合驱还有碱驱所具有的乳化携带、捕集、聚并、润湿反转等机理。(2)气体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包括:注液化石油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高压干气驱油法和二氧化碳驱油法。驱油机理:气体与原油之间建立混相带,消除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3)微生物采油法 微生物采油:通过有选择地向油层注入微生物基液和营养液,使得微生物就地繁殖生长,其代谢产物与原油产生物化作用。 2 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 ①发展历程:1979年开始揭开我国EOR 技术高速发展的序幕;1982年,在对国外主要石油生产过10种EOR 方法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23个主力油田进行了EOR 方法适应性初选;1984年,开始与日、美、英、法等国在大庆、大港、玉门等油田进行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技术合作。②主攻方向:从经济和才产量角度综合考虑,化学驱是我国提高采收率的最佳选择。原因:油藏和原油条件决定水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均不高。③聚合物技术发展: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产量已超过1000×104吨/年,已成为世界上聚合物驱规模最大、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 3 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长庆油田注水开发产量占全油田的95%,随着注水开发不断深入,一次井网下注入水平面和纵向上突进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受储层物性和裂缝发育影响,剖面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为了提高一次井网下的水驱采收率,大力开展了调剖堵水剖面调整技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研究,先期在油井中开展水泥堵底水、颗粒型高度固化调剖、聚合物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封口剂等工艺技术研究。在学习其它油田及高校的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至今以自主研发为主,在调剖机理认识、堵剂体系配套研发、工艺优化、现场试验上均取得长足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堵水调剖已经成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 实施调剖井数逐年增加,2005年起长庆油田调剖现场实施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调剖1961井次。其中2013年实施475口。实施效果明显:增油降水总体效果良好,2010~2013年累计调剖1656井次,年均增油8.4万吨、降水11.2万方。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长庆油田调剖见效率、有效期等主要工艺指标逐年变好。 4 结语 我国在化学驱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化学驱不论理论研究水平、应用规模、年增产原油量、技术配套均属国际领先。预计年化学驱增油量占全国陆上油田产量的15%。聚合物驱技术在我国各大油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此项技术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各大油田广泛应用,但是也有急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聚合物效果,做好聚合物驱过程中注采调整工作、减少聚合物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抗盐、耐温聚合物,解决污水配置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石油工作者在近阶段开展化学驱工作的努力方向。

油水井动态分析题库(含答案)

动态分析试题类型库动态分析图中的图例和符号

一、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决的油藏是什么类型? (2)油井气油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注水井的合理配注量多大比较适当?为什么? (4)如何正确利用气预和注水的能量? 答:由图可得: (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气顶油藏。 (2)油井的气油比变化主要受注水量的大小所控制。在 当时油井生产状况一下。注水量为。30立方米/日左右时,气顶气串,气油比升高,说明以气预驱为主,注水量增至每日用立方米左右时,气油比下降,产量上升,说明以注入水驱为主。 (3)在目前油井生产状况下,注水井合理配注量为7@立方米门左右。这个注入量使油井气油比低,产量高。 (4)在油井采油时,当注水量维持油气界面基本不动为合理,利用了气预和注入水能量。气顶气窜、压力下降或边部注入量过大都可使原油进入气顶造成储量损失。

(2)油井见水主要是哪个层?为什么? (3)油井含水在40%以后,为什么含水上升变快,产量下降趋势加快?(4)根据动态分析,该井如何挖潜? 答: (1)该块油藏是断鼻型的边水油藏或断层遮挡的边水油藏。 (2)油层见水主要为下部油层。原因主要是: ①下层渗透率(800 X 10-’平方微米)高于上层渗透率(300 X 10-’平方微米)。 ②油井在同一生产压差下,下部层产量高,采出地下亏空大。 ③下部层射孔底界更接近油藏油水界面。 (3)当含水40%以后,处于中含水阶段,含水卜升加快;再加上在含水4O%时放大了油嘴,加剧了层间矛盾,造成深部层出水更加严重。 (4)该井可封下采上、或上下分采、打调整并。

(2)1井为什么气油比上升产量下降? (3)2井为什么气油比上升;含水上升? (4)这种类型的油藏,油井管理应注意什么? 答: (1)该块油藏是背斜型气顶边水油藏。 (2)1井气油比上升为气顶纵向气串。尽管气油界面附近有物性隔层存在,但因其平面发育不稳定,仍发生了气串。所不同的是物性隔层的存在只是延缓了气串的时间。 (3)2井气油比上升为平面气串,含水上升为底水锥进所致。 (4)这种油藏类型,在油井管理上要注意在确保油井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生产压差,最大限度的延缓气串和边(底)水舌(锥)进。当气串严重,底水锥进造成高含水时,油井可间开生产。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地质部分) 一、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1、地质油藏基础知识 (1)油田地质基本知识 包括地质构造、储层特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类型、储量等基本概念和应用,具体可参考石油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教材。 (2)油田开发基本知识 包括开发方式、注水方法、配产配注、试井、注水开发三大矛盾等基本概念和应用。 (3)油水井资料录取标准 ①油井的油压、套压、流压、静压、产量、气油比、含水、分层产量和分层压力录取标准; ②水井的注水量、油压、套压、泵压、分层注水量、洗井录取标准; ③油水井地层压力、生产测井、聚合物浓度监测、示踪剂检测、水质化验等资料录取方法和应用。 2、有关指标的计算 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油气比、综合含水率、日注水量、注采比、采油速度、采出程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油(水)井资料全准率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意义。 3、配套图表绘制与应用 常用的图表有:构造井位图、油水井连通图、单层平面图、开发现状图、油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动态监测及分析化验数据表、水质分析化验数据表、单井开采曲线、井组注采曲线。 二、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方法 1、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 油水井动态分析的原则是立足于单井、着眼于注采井组,围绕注水开发存在的三大矛盾,明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开发对策。 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程序是先收集资料,并将其整理填入表格,绘制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最后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2、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

(1)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①静态资料 所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水井的注水层位 ②动态资料 油井动态资料: 产能资料,包括油井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和日产水量,这些资料可以直接反映油井的生产能力。 压力资料,现在一般用动液面和静液面表示,它们可以反映油层内的驱油能量。 水淹状况资料,指油井所产原油的含水率和分层的含水率,它可直接反映剩余油的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 原油和水的物性资料,是指原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油田水的氯离子、总矿化度和水型。它可以反映开发过程中,油、气、水性质的变化。 井下作业资料,包括施工名称、内容、主要措施、完井管柱结构。 注水井资料: 吸水能力资料,包括注水井的日注水量和分层日注水量。它直接反映注水井全井和分层的吸水能力和实际注水量。 压力资料,包括注水井的地层压力、井底注入压力、井口油管压力、套管压力、供水管线压力。它直接反映了注水井从供水压力到井底压力的消耗过程,井底的实际注水压力,以及地下注水线上的驱油能量。 水质资料,包括注入和洗井时的供水水质,井底水质。水质是指含铁、含氧、含油、含悬浮物等项目。用它反映注入水质的好坏和洗井筒达到的清洁程度。 井下作业资料,包括作业内容、名称、主要措施的基本参数,完井的管柱结构。 ③油田动态资料,包括产液剖面资料、吸水剖面资料、示踪剂检测、大孔道定量描述等。 ④基础图件资料,包括井位图、沉积相图、小层平面图、微构造图、油水井连通图等 动态资料的录取要求齐全准确。齐全就是按照上面所列项目录取,而且要定期录取,以便对比分析。准确有两层意思,一是所取的资料真正反映油井、油层的情况。二是所取的资料要达到一定的精度。以上动态资料收集整理后,绘制成表格和曲线,为油水井动态分析所用。 (2)对比与分析 ①了解注采井组的基本概况 进行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注采井组的基本概况,它是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环节。 ②指标对比

吉林油田公司油水井措施管理办法

吉林油田公司规章制度制度编号:JLYT-KF-01-2015 发布版本:B 吉林油田公司油水井措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油水井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效果和效益,依据公司开发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机关相关部门、所属采油单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开发部主要职责。 发布日期:2015年5月6日实施日期:2015年5月6日

(一)组织制定公司措施管理办法。 (二)组织审查年度方案和实施计划,并报公司审定。 (三)组织做好选井选层技术指导工作。 (四)组织编制措施月度实施计划。 (五)组织做好效果分析评价和优化调整工作。 (六)审核措施统计报表。 (七)组织做好措施效果考核工作。 第四条钻采工程部主要职责。 (一)组织做好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资质管理工作,对施工队伍进行工程技术资质管理和评价。 (二)组织做好工程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对监督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 (三)组织做好工程配套技术指导工作。 (四)负责井控管理。 (五)组织对采油单位工程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六)组织做好对工程方案、设计中涉及的安全环保容进行监督和抽查。 第五条采油单位主要职责。采油单位是措施挖潜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措施费用、效果和效益总承包。 (一)贯彻执行公司措施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二)负责编制年度措施总体方案,报公司审查。 (三)依据审查通过的年度总体措施方案,编制本单位措施

年度、月度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核后,上报开发部。 (四)负责组织措施单井方案设计编制、审核。 (五)负责措施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安全环保)管理。 (六)负责措施增油效果评价、方案优化及结构调整。 (七)负责措施月度、年度报表统计、上报。 (八)组织做好新工艺、新技术措施推广应用的前期技术论证、技术审查及实施效果评价和验收,并向技术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措施选井选层管理 第六条措施选井选层标准管理。 (一)各采油单位应根据所管辖油田的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选井选层标准,由总地质师、总工程师签发并执行。 (二)随着开发形势变化和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应及时修订措施选井选层标准,以适应油田开发需要。 第七条措施选井选层基本技术要求。 (一)资料准备。 1.静态资料准备。本井及相关油水井的测井解释综合成果图、固井质量检查图、构造井位图、油藏描述成果资料(小层构造图、微构造图、砂体分布图、沉积微相图,小层孔、渗、饱等值线图等)、小层或单砂体连通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及其他开发认识的相关资料。 2.动态资料准备。本井及相关油水井井史及目前生产状况、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油水井动态分析 一、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 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注水,产液(油)、含水和压力等情况的变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不断的注采调整,保证油、水井在产油、注水、含水和压力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从而合理地开发油藏。 单井分析将地下、井筒、地面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地下分析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循着先地面、再井筒、后地下的分析程序逐步深入地搞好分析;油、水井分析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分析,提出经过优选的措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分析方法 地下的原油通过采油井采出地面,要通过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即油流在一定压力差的驱动下,经过油层岩石的孔隙,从油井井底周围的油层流向井底的油层渗流阶段和油流从井底通过井筒流向井口的举升阶段,而后再输送到集油站。所以,油井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油层、井筒、地面三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单井动态分析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 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热洗、清蜡制度及合理套压的选择等。 1、热洗、清蜡制度 其总的要求是保证油流畅通,自喷井无蜡阻、抽油机井示功图和电泵井电流卡片无结蜡显示。在此前提下,使清蜡热洗次数达到最少(即为热洗、清蜡周期合理)。 2、合理套压的控制 套压高低直接影响着动液面的高低,也影响着泵效的大小。总的来讲,合理

的套压应是:能使动液面满足于泵的抽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的套压值(或范围)。 套压太高,迫使油套环形空间中的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深井泵吸入口时,气体窜入深井泵内,发生气侵现象,使泵效降低,油井减产,严重时发生气锁现象。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当适当地放掉部分套管气,使套压降低,动液面上升,阻止气体窜入泵内。 对于一口抽油机井来讲,该不该放套管气,首先取决于套管气是否影响深井泵工作。在放套管气时,应注意平稳操作,缓慢降压,避免套压下降太快,造成油井激动出砂,放套管气后,有些抽油井即能见到增产效果,有些井可能会暂时减产,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气大而产能低的井;对于这种井应谨慎采取放套管气措施,对于需要经常放套管气的抽油井,在套管闸门处装定压放气阀,当套管压力超过规定压力时,定压放气阀自动打开,反之关闭,使套管压力稳定地保持在合理数值上;套管气应放入集油管线中,防止污染空气。 (二)油井井筒动态变化的分析 1、自喷井井筒动态变化 自喷井井筒动态变化,归纳起来可有如下类型: (1)油层堵塞引起的井筒动态变化 井底附近油层受泥浆等损害,或者油层出砂造成砂埋油层,致使井底附近油流受阻,不能正常流入井筒,结果产量下降。井口表现为油压、套压下降,有时气油比也会上升。出现这种情况后,应及时进行下列工作: ①探测砂面和井底捞取砂样,分析是否油层胶结疏松,生产压差过大,造成 油层出砂。 ②如果是新投产井,应了解和检查钻井时钻井液性能。如相对密度、失水量等;钻井油层时油层浸泡时间;钻井液漏失情况等。 ③如果为老生产井,应检查作业质量,所用压井液性质,以及其它形成油层损害的因素。如老井油层部分结蜡、结胶、结盐、结垢造成炮眼或油层渗透面堵塞等。 ④如油井自喷能力减弱,生产中出现油管压力下降,产量下降,含水下降,套压上升,甚至出现停喷现象,则是井底积水所致。 通过以上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形成堵塞的原因,然后对症采取冲砂、排出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doc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 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 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 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 艺。 10. 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期 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作业环保工艺现状在胜利油田分析及改进——油水井污染原因分析(2)示范文本

作业环保工艺现状在胜利油田分析及改进——油水井污染原因分析(2)示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作业环保工艺现状在胜利油田分析及改进——油水井污染原因分析(2)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本网据《安全健康和环境》报道: 1 井喷产生的污染 1.1 油水井生产过程中造成井喷的原因有: (1)由于井口采油树质量问题,或生产过程中油水携 带的地层沙冲刷磨损等原因,致使井口、闸门发生刺漏, 从而造成井喷。 (2)抽油井密封器失效或抽油杆断脱落入井底造成井 喷。 (3)人为的井口破坏造成井喷。 1.2 油水井作业过程中造成井喷的原因有:

(1)选择的压井液密度低或失效,使压井后井筒液柱压力低于油层压力。 (2)压井液被气浸,使进入井筒的压井液密度降低。 (3)若地层压力较高,即使选择了合适密度的压井液,在起管柱过程中如未及时补充压井液,也会使井筒液柱不断降低,造成井喷。 (4)对于多油层开发井,在各层压力系数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压井后有的油层会发生漏失,当漏失量较多时,井筒液柱降低,高压层内液体外吐,此种情况也会造成井喷。 (5)井内有较大直径的工具,当上提管柱时,产生抽汲现象,如封割器的胶皮处于膨胀状态,产生的抽汲现象会将压井液带出并在井筒内形成负压,从而造成井喷。 2 液体循环作业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在作业施工过程中,由于油层压力高,油稠、地层出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端部脱砂压裂要求在泵注携砂液过程中,缝内砂浆前缘提前到达裂缝周边,从而限制缝 长缝高的进一步增长,促使缝宽较快地增大。因此,成功的端部脱砂应该是裂缝周边脱砂,裂缝前端及上、下边任何部分不脱砂都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的。技术特点1、压裂液粘度低于常规压裂2、泵注排量一般应低于常规压裂3、前置液用量比常规压裂少4、加砂比通常高于常规压裂 2、SAGD水平井热采技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与前者相平行的 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3、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 的压缩阶段,气泡又很快破灭。在破灭的瞬间,气泡内温度可达到几千摄氏度,压力达到几千大气压,在破灭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的几十倍,这种现象就是“空化现象” 4、液电效应:高压强电场通过液体,由于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于放电通道内,通道中的液体就迅速汽化,膨胀并引 起爆炸。 5、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是油井增产作业中一个主要的设计参数,它是裂缝传输流体至井眼的 裂缝传导能力与地层输送流体至裂缝的传导能力的比较。 6、水力震荡增产技术:利用振动远离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 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7、测试压裂: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 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8、裂缝净压力:裂缝内任意点压力与闭合压裂之差。 9、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孔隙。基质酸化的目的是使酸大体沿径向渗入地层。一般是通过扩大孔隙空间 10、MEOR: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增加石油的产量,这种技术称为MEOR。 11、自激振荡:如果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幅值和频率的输出信号,这种现象叫做自激振荡。 产生自激振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1)π(n=0,1,2,3···) 12、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13、压裂充填防砂:压裂充填是指端部脱砂压裂和砾石充填的结合,既要在地层压开井并充填支撑裂缝,又要在井底进行绕丝筛管砾石充填。作业可分一次或两次完成。主要用于井底污染较为严重、目的层松软、岀砂严重的情况。 压裂和砾石充填结合的防砂技术。既要依靠在地层压开并充填支撑裂缝的防砂,又要依靠在井底进行绕丝筛管砾石充填的防砂。 14、复合压裂:油、水井压裂时,在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15、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火药或火箭推进剂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处理油层以取得增产效果的方法叫做高能气体压裂。 16、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17、脉冲放电:带异种电荷的两电极之间,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发生电荷的转移,这叫放电。放电之后电荷减少,电势差降低,放电停止,如果有一个外加电源使电势差回到放电前的状态,那么就可以再次放电。如此循环,就形成脉冲放电。 18、防砂压裂: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依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赌增产的作用。适用的地层应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裂缝闭合后能挤住填砂裂缝,使压裂砂不返进井内。 19、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艺。 名词: 1、压裂:用压力将地层压开一条或几条水平的或垂直的裂缝,并用支撑剂将裂缝支撑起来,减小油、气、水的流动阻力,沟通油、气、水的流动通道,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效果。 2、破裂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3、端部脱砂技术(TSO)在水力压裂过程中控制支撑剂在裂缝端部脱出,形成砂堵,阻止裂缝继续向前延伸,同时以一定排量继续泵注高砂比压裂液,迫使裂缝膨胀变宽,从而形成较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4、高能气体压裂从爆炸压裂和聚能射孔发展而来的压裂技术。通过使用推进剂爆燃或化学燃烧,产生高速、高压气体脉冲,经炮眼作用于地层岩石,压力上升至超过岩石破裂压力时,井筒周围岩石压开多条径向裂缝,使裂缝与井筒相连,并使已有的裂缝延伸。 5、交联剂(Crosslinker):能与聚合物线型大分子链形成新的化学键,使其联结成网状体型结构。 6、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技术:压裂时将放射性同位素混入支撑剂及压裂液中,压裂施工后利用伽马仪测量井筒附近0.3-0.6m范围内的放射性强度。可利用多种同位素进行测并以确定前置液用量及不同砂比条件下的携砂量。这一技术只能测量裂缝高度的上下界。 7、井温测井技术:注入压裂液时地层温度下降,压裂前测量压裂层温度基线,压裂后在24小时内进行多次温度测并,通过比较温度曲线即可推断地层中的热交换现象。温度恢复最慢的层段即是进入压裂液最多的层段。 8、生产测井:流体在井筒中进入地层时产生声音,声波测井即能测出这一点,生产测井有以下内容:地层流量,温度,压力,流体密度及伽马射线。根据生产测井可确定套管射孔段地层流体的流量、类型。在裸眼井中也可利用上述方法测量井筒附近的裂缝高度。 在套管井中可确定已产生裂缝的射孔层段,这一点在进行多层压裂时很重要(可确定哪些层位己压裂成功)。 9、井下电视:利用井下电视在套管井中确定产层。如果用于裸眼井,那么可根据天然裂缝、人工裂缝确定地应力方向及裂缝高度下界。 10、井径测井:井径仪可测量井筒形状,根据井筒形状再确定最大主应力方向(裂缝方位)。压裂施工前在裸眼井中测量井简形状。 11、井筒成像测井:判断最小主应力方向形成的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 12、Zero Wash?示踪技术:评价裂缝的长、宽、高、支撑剂的铺置情况、压裂液的滤失等。 13、压裂压力是指压裂施工过程和停泵后井底或井口压力 14、压裂压力曲线是指压裂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5、闭合压力是使已存在裂缝张开最小时缝内流体作用在裂缝壁面上的平均压力。 16、重复压裂是油井或水井经过第一次压裂后,对已压裂过的层段,由于油藏或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而失效,产量递减到需要进行第二次或更多次的压裂,才能维持设计产量,这种对同井同层的压裂作业称为重复压裂。或者说同井同层再次压裂就是重复压裂。 17、老缝新生是在原有水力裂缝的基础上,进行缝长的延伸,增强导流能力等措施以扩大水力缝的泄油范围,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老缝新生。 18、水平井限流压裂是利用有限射孔孔眼产生的节流摩阻进行压裂,当注入排量超过射孔孔眼吸液量时,将产生过剩的压力,当过剩的压力大于射孔孔眼处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将产生破裂,当存在多射孔段时,将产生多条裂缝。 19、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20、酸化压裂:用酸液作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21、残酸: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 22、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裂缝的有效长度: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23、化学转向技术概念:通过在岩石壁面产生低渗滤饼的化学剂或暂堵高渗层的粘性高分子段塞使处理液转向低渗层或伤害较大的区域,提高增产效果。 24、泡沫分流技术概念:向地层先注入互溶剂以降低界面张力和促进近井区域的扫油,然后交替注入酸和泡沫实现有效持久的转向,提高酸化效果。 25、堵球分层技术根据目标层中各射孔段吸液压力的差异,利用堵球将吸液能力强的层段封堵起来,使酸液转向吸液能力差或伤害严重区域。根据设计的酸量和分层层数,可以数次投球分层。 26、机械置放技术概念:采用封隔器卡分目的层与非目的层,使酸液直接有效覆盖处理层,一般采用封隔器可卡酸2~3层。 27、固体酸酸压技术概念:将固体酸置于油层,以实现深度酸压的目的,满足高温碳酸盐岩油气层深度酸压需要。 28、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波叫做超声波 29、液电效应:高压强电场通过液体,由于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于放电通道内,通道中的液体就迅速汽化、膨胀并引起爆炸。这就是所谓的液电效应。 30、井下脉冲放电技术概念通过大容量高电压、储集并控制释放产生电爆炸,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波和强的电磁场,并产生空化作用,解除油层近井地带污染,造成微裂缝,改善近井地带渗透性。 31、蒸汽吞吐:又称周期性注蒸汽或循环注蒸汽法。首先根据油层状况向井注入一定量的高温、高压水蒸汽,然后关井停注(焖井)几天,使注入油层中的蒸汽与油层热交换,加热油层,加热带向外扩大,而后开井放喷或抽汲生产。32、THAI (Toe to Heel Air Injection) 稠油开采技术:至上而下的火烧油层驱油技术,即从油藏顶部注空气或富集空气起始并维持燃烧,这时可流动的原油由重力作用驱到底部的水平生产井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 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 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 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 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 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 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 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 艺。 10.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期 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油水井基本知识

油水井基本知识 1、油井总井数 所有自喷井、抽油机井、电潜泵井、螺杆泵井和采取其他方式抽油的井的总和。反映整个油田的油井总数量。油井总井数是由开井数、关井数组成。关井数包括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其中,待废弃井指已向股份公司申请报废,但尚未批复的油气水井,视同计划关井(此类井数很少)。指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2、自喷井 利用地层本身的天然能量使油喷至地面的油井。 3、抽油机井 依靠抽油机和井下有杆泵将油从地层采到地面的油井。当前这种抽油井占主导地位。抽油机井按照抽油杆分类为普通钢杆井、高强度杆井、玻璃钢杆井、空心杆井、电热杆井、连续杆井及其它杆柱类井。抽油泵由抽油杆带动上下运动,抽吸井内原油,它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管式泵是抽油泵井最常见的一种。 3.1 普通钢杆 采用杆柱等级为C、D、K级的采油的油井;普通钢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直径小,使用范围广,约占有杆泵抽油井的90%以上,按照不同的强度和使用条件分为:C、D、K三个等级,机械性能如下表所示: 钢级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使用范围 C620~794412轻、中负荷油井 D794~965620重负荷油井 K588~794372轻、中负荷并有腐蚀介质的油井 3.2 高强度杆 杆柱用等级为H级及以上杆进行采油的油井;H级高强度抽油杆,是用D级抽油杆经表面高频淬火处理,其抗拉强度提到1020MPa,承载能力比D级抽油杆提高20%左右,适用于深井、稠油井和大泵强采井。 3.3 玻璃钢杆 杆柱中采用玻璃钢抽油杆采油的油井;玻璃钢抽油杆是由玻璃钢杆体和两端带抽油杆标准外螺纹(尺寸与普通钢抽油杆相同)的钢接头组合构成。它具有重量轻、可实现超冲程、弹性好,抗腐蚀、疲劳性能好,没有疲劳极限等优点,因而可减少设备投资、节省能源和增加下泵深度,适用于抽汲腐蚀介质,但也因价格贵,不能承受轴向压缩载荷和高温(大于95℃),而且报废杆不能溶化回收利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3.4 空心杆 杆柱中采用空心杆进行采油的油井;空心抽油杆就是中间空心的钢质抽油杆,利用空心抽油杆可解决如下问题:有杆泵抽油井洗井清蜡,有效防止洗井水伤害油层,提高热效率;利用空心电热杆解决稠油和凝油加热问题;实现无管采油;利用空心抽油杆加药,以解决原油降粘、降凝以及清蜡防蜡的需要;配套空心泵解决有杆泵抽油井生产测试问题;带动有杆螺杆泵,增大扭矩。空心抽油杆是为了有效开采“高凝、高粘、高含蜡”原油而生产的特种抽油杆。 3.5 电热杆 杆柱中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采油的油井;电热杆采油技术是利用电加热原理,将电缆通过空心抽油杆下到井下,利用电缆加热原油,这样即可以溶解掉抽油杆上的蜡起到清蜡作用,又可以使井筒内原油温度保持在凝固点和析蜡点以上,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结蜡问题。电热杆适

油水井套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油水井套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分析了油水井套损原因和套管损坏类型,即地质条件、地层出砂、各类大型措施增多、井深质量以及注水开发导致的腐蚀、结垢等诸多因素,使得油水井套管技术状况变差,造成套管损坏。按着”预防为先,防修并重”的方针,研究套管损坏的机理和套损井修复技术,并制定配套的防护措施,增强大修作业修复能力,可减缓套管损坏速度,延长了油水井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后期开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水井套损原因损坏的类型预防检测技术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is oil wells set loss causes and the type of casing damag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sand, all kinds of large-scal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depth of quality, and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caused by corrosion, scaling, and many other factors, making the oil well casingconditions deteriorate, causing casing damage.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on first, prevent revisionism both the principle of casing damage mechanism and casing damage well repair techniques, and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measures, enhance the ability to overhaul operations to repair, can slow the speed of casing damage, extended oil the wells of life,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oil field late development. Key Words: oil wells, the type of damage , damage preven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一、套损原因 造成油、水井套管损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性地分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大类。 (1)地质因素。地层(油层)的非均质性、油层倾角、岩石性质、地层断层活动、地下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地层腐蚀等情况是导致油水井套管技术状况变差的客观存在条件,这些内在因素一经引发,产生的应力变化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将使油、水井套管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成片套管损坏,严重地干扰开发方案的实施,威胁油田的稳产。 (2)工程因素。地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素,往往在其它因素引发下成为套损的主导因素。采油工程中的注水,地层改造中的压裂、酸化,钻井过程中的套管本身材质、固井质量,固井过程中的套管串拉伸、压缩等因素,是引发诱导地质因素产生破坏性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套管材质、固井质量、完井质量、井位部署、开发单元内外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注入水浸入泥页岩、注水不平稳和注水井日常管理等问题。 二、套管损坏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