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1400mm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案

DN1400mm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案

DN1400mm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案
DN1400mm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案

DN1400mm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案

DN1400mm土压平衡机械顶管

施工方案

机械顶管工艺流程图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全断面全沙层含地下水地质中机械顶管施工。采用DN-1400mm 全断面土压平衡顶管机顶管施工工艺。

二、机械顶管施工工艺

机械顶管施工工艺框图

三、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及顶管机选型

1、临潼工程设计图纸。

2、工程所提供的地质情况 。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

4、顶管机选型

本工程由于一次顶进距离较长,且顶管管道主要处于主要穿越沙层。为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确保绝对工程安全,我公司根据以往在该区域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由于该机采用了先进的平衡原理,因此采用该顶机除了安全可靠外,顶管施工对地面的影响降至最小,该型机原理图见下图

DK型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

该机型的施工原理是在工具管机头设土仓,土仓中的土通过大螺旋出土机运出,通过控制大螺旋机的出土量与顶进的进尺,确保土仓中的土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也就确保了被开挖地层的沉降与隆起值在允许的范围内。另外,该机还在土仓中设有注浆嘴,可以对土仓中的土体进行改良,以适应不同的地层。

《DK-2200mm土压平衡顶管机原理图》

四、施工方案

4.1组织方案:本次施工有四处需要机械顶管施工,每处设置工作坑一个,接收坑一个。

4.2根据工作坑与接收坑位置全线采用注浆减阻顶进技术。

4.3顶管坑的用地范围为:40平方米*70平方米,接收坑用地范围为:30平方米*40平方米.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硬化。

4.4支护形式

矩形工作坑采用外侧为直径0.3米,净间距0.2米,梅花状布置两层旋喷桩,深为较管道埋深深3米的旋喷桩配合内侧较管道埋深深1米的钢筋混凝土护壁墙逆作法施工,内衬墙厚度30cm,砼强度C30。

4.5工作坑、交汇坑开挖施工方案

4.5.1依据施工图纸提供的坐标点,用全站仪放出工作坑中、坑南,坑北中线点。坑南,坑北距坑中8m,在开挖的过程中对坑南,坑北两点进行保护。

4.5.2旋喷桩施工完成后,利用标准臂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完成后,人工进行刷坡,同时坑上进行钢筋制作,随即进行钢绑扎。在绑扎过程中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35d,做到每一个绑扎点,绑扎紧固。绑扎完成后进行模板安装,在模板安装时,必须做到两块相临模板固定牢固,紧密,平整;以确保工作坑护壁的平整度。接下来进行模板加固,该加固采用满堂红支架加固,此加固方法能确保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减少模板的变形,以保证护壁墙面的平整度,加固完成校正无误后,方可浇注混凝土,在养生48h后拆模成型,依次下挖深度小

于3米。每层护壁墙向内侧留台5-8cm,便于砼施工。

4.6工作坑的尺寸计算:

工作坑采用旋喷桩配合钢筋混凝土护壁墙逆作法施工。工作坑的上口开挖尺寸为:11*8米,井底基础尺寸为:10*7米;接收坑的尺寸为:8*7米,井底基础尺寸为:7*6米。

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尺寸一般可按下式计算其宽度(B)与长(L):B=D1+2b+2C

式中 B ——工作坑的底部开挖宽度(m);

D1——管外径(m),此工程管径为D1400mm,故D1为1500mm;

b ——管两侧操作空间(m),一般为每侧1.2~1.6m,此工程管径为D1400mm,故b约为1600mm;

C ——撑板厚度(m),一般采用0.5m混凝土护壁。

L=L1+L2+L3+L4+L5

式中 L ——工作坑的底部开挖长度(m),

L1 ——管节长度(m),此工程管径为D1400mm,故L1为1700mm;

L2 ——顶管机长度(m),此工程管径为D1400mm,故L2为3400mm;;

L3 ——出土工作间长度(m),此工程管径为D1400mm,故L3为3000mm;;

L4 ——后背墙的厚度(m),此工程管径为D1400mm,故L4为500mm。

L5 ——稳管时,已顶进的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m),一般为0.3m~0.6m,此工程管径为D1400mm,故L5为500mm;。

4.7工作坑的基础

采用混凝土基础,浇筑宽度为全工作坑坑底。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重型钢轨,重轨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四周设置集水槽,深度不小于20cm,坡向集水坑,在工作坑东南角设置集水坑,深度不小于 1.0米,并在集水坑顶设置井篦,防止人员失足受伤,积水坑内安装3寸污水泵及泵管,以备防汛。

4.8导轨安装

导轨安装是顶管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安装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管子的顶进质量,因此导轨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导轨设计采用重型钢导轨,其安装要求如下:安装后导轨应该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doc

泥水平衡顶管穿越施工工法 冯大永倪宏源曾士伟历明马鹏程 1.前言 随着管道建设的发展,管道在穿越高速公路、铁路、建筑物等特殊地段时,传统的人工掏土顶管施工,因易坍塌、效率低、受周边环境制约等缺点越来越不适合于现场施工,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属于机械化、长距离顶进施工技术,在我国近年来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则切实解决了施工中受地形限制、顶管长度限制、施工安全、环境污染等传统顶管存在的各项问题。本工法对施工技术操作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对顶管设备操作、排泥系统的操作、注浆系统的操作都比较严格。 泥水平衡顶管的主要设备有:泥水平衡顶管机、主顶设备、测量设备、电气控制系统、泥水处理设备、压浆系统等。 2.工法特点 2.1 该工法层次清楚,操作简便,运行可靠,便于掌握,可以对复杂的地下情况作出快速反应。

2.2顶管在地面操作,安全、直观、方便。 2.3适用土质范围广,软土、粘土、砂土、砂砾土、硬土均可适用。 2.2施工精度高,上、下、左、右可纠偏,最大纠偏角度达2.5°,并可作较长距离顶进。 2.3对管体周围的土体扰动较小,地面沉降小,道路交通及构筑物相对安全。 2.4操作坑内施工环境较好,采用泥水输送弃土,没有吊土、搬运土方,施工无安全风险。 2.5施工噪音小,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小。 3.适用范围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粘土、粉土、砂土和渗透系数较大的砂卵石,也适应强风化岩等恶劣地质条件下的石油管道、室外给水、排水、电力及其它适用于顶管施工的管道工程。 由于泥水平衡顶管顶距长,只要控制好降水措施,就能很好控制地面隆沉、施工安全等特点,并可适用于各类复杂地质条件,因此像穿越重要公路、铁路、建筑物等特殊工程地段、穿越砂层、淤泥质土等特殊地质构造地段应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4. 工艺原理 泥水平衡式顶管机是利用泥水压力来平衡顶进工作面上的水压力和土压力,采用机械掘进技术。工艺原理为:当接通机头刀盘电动机的电源开关时,刀盘就被驱动并以均匀速度对土体进行切削,刀盘可以根据土压自动前后移动,在顶进中起机械支撑开挖面的作用,维持挖掘面的土压。通过刀盘切削,将相当于管子顶入土壤同体积的泥土进入泥水仓,土将相当于管子顶入土壤同体积的泥土进入机头泥水仓内,由供水管向泥水仓内供水,泥土在泥水仓内与泥水混合成泥浆后,再由排泥管道排到泥浆池,泥浆经沉淀或分离后泥水可重复利用,残渣外运;掘进过程通过调节循环水压力用以平衡地下水压力。在切土、排泥时同步采用等压油缸持续顶进套管,同时通过机头内设置的4处纠偏油缸进行纠偏,在顶进过程中,加注触变泥浆填充管道周围的空隙,形成一道泥浆保护套,起到支撑地层,减少地面沉降,减少顶进阻力的作用。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操作规程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操作规程 一、施工原理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是一种专业的非开挖施工技术,它主要是将含有一定的量粘土的且具有一定相对密度的泥浆水充满掘进机的泥水舱,并对它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泥浆水在挖掘面上形成一层泥膜,加上一定的压力就可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从而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借助主顶油缸的推力将掘进机头推入洞口的止水圈,穿过土层往接收井的方向,电动机提供能量,转动切削刀盘,通过切削刀盘进入土层,最终掘进机和工具管被推到接收井内吊起,同时把紧随掘进机和工具管的管道埋设在两坑之间,设计管道铺设完成。 二、适用范围 本工法使用于人工挖掘困难,危险性大的圆砾层、涌水涌砂、易塌方、含有毒气体以及路面与建筑物容易遭到破坏的土层。该工法特别适用于穿越道路、桥梁以及建筑物的管道(雨污水管、自来水管、煤气管等)的施工。 三、泥水平衡顶管机优点 1、适用地质范围比较广,在地下水压力很高、地质变化范围大等土质条件下,它都能适用。 2、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引起地面的沉降比较小。

3、与其他类型的机种相比,泥水顶管的切削力矩小,最适宜于砂砾及硬土里顶管。 4、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较好,作业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输送弃土,没有搬运土方及吊土等较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作业。且挖掘面稳定,不会造成地面沉降而影响交通及各种公用管线的安全。 5、泥水输送弃土为连续作业,因而大大提高了推进速度,最适宜于长距离顶管。 四、施工特点 1、顶管机顶进、破碎处理一体化,无需任何辅助工艺。 2、机内旁通装置标准化,大大缩短安装时间和防止泥水管道的阻塞。 3、激光反射型方向诱导装置能使操作简单而精确。 4、适用土层范围广,顶管距离长。 5、对水质量要求低,泥水经过泥水分离后可循环使用。 6、水拌和泥土通过输送管道排入净化池,整个管道保持干燥,施工检查方便。 7、管头采用机械掘进,有效的防止塌方、涌水、涌砂及有害气体等。 五、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六、顶管机操作步骤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方案

第1章编制依据 1.1 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 1.*****热电厂天然气管线工程平面图; 2.*****热电厂天然气管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 工程应用的主要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3.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2001); 4.建设工程管理方法,GBT/50326-2001; 5.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6.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道路与公用管线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配合实施办法》的通知,京计基础字【2001】356号。 1.3 工程有关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7;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107-87; 4.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 01-47-2000; 5.北京市市政工程安全操作技术规程,DBJ-056-2000; 6.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 1.4 企业标准 1.中宣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2.中宣公司资料、安全手册。

第2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1.1 北京市*****热电厂天然气管道工程(北四环-北五环段)位于北京京承高速公路东侧,北五环至北四环之间,近南—北走向。 2.1.2 拟建管线长度5000米,管径500毫米,大部分为开槽施工,管线埋深在1.5米至2.0米之间;局部地段为顶管施工,管道埋深在6.0米之下。 2.1.3 顶管施工:本工程在穿越北五环与京承高速公路交点的匝道时,设计使用机械顶管施工法铺设套管,套管采用DN2000、接口为钢承口F型。 2.1.4 穿越北五环匝道的顶管,位于本标段的桩号是?~?,穿越长度为112.0米。 2.1.5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有限责任公司,地质勘察单位为********有限公司,管线施工单位是****公司,顶管施工单位为******工程有限公司机械顶管分公司。 2.1.6 本工程的质量要求为合格。 2.2 主要工程量 顶管穿越匝道112米(DN2200) 顶进坑1座 接收坑1座 2.3 现场施工环境 2.3.1 现场地上情况 本工程为顶管穿越北五环高速公路匝道,位于京承高速公路与北五环高速公路交会处,机械顶管工作坑处于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内,主要为杨树、松树,树木需要伐移及保护。 顶管工作坑有道路通达,交通便利,为施工运输提供了条件,但是,公路上车流量大,需注意交通安全。 现场附近的场地条件较好,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临设、材料堆放、加工场地等用地问题。 2.3.2 现场地下情况 机械顶管穿越施工时,地下管线对施工的影响较大,目前尚不了解其它管线在施工处通过的具体情况,施工前需要进行物探、坑探,确保现况管线的安全。 2.4 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施工沿线场地地形基本平坦,高差较小,地面标高在36.76~41.63米之间。 2.4.1 地质情况图2-1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本区地层划分为5大层,分别是: ①人工填土层:土质较复杂,有粘质粉土、粉质粘土、房

土压平衡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顶管) 施 工 方 案 编制:日期: 初审:日期 复审:日期: 批准:日期: 年月日

目录 工程概况 工程目的 主要工程量 施工组织管理系统主要机械设备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放线与高程 土压平衡式顶管施工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及消防

工程概况 工程目的 根据业主总体施工计划要求,以确保芥园西道立交南侧半幅正常施工,东、西与原管道管理贯通,确保施工进度,保证工期的要求。我施工单位组织方案如下。 主要工程量: d2200顶管: 289.45Μ 特型检查井 4 座 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开工日期: 06年 5月 13日 计划竣工日期: 06年 6 月 28日 施工组织管理系统 我部组织项目经理部,提前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个业务系统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完全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立管理体系投入施工,相关人员持证上岗。其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给该项目施工创造条件,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做好现场勘察、测算工作。作好该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架设临时线路做好临时用电准备工作、临时用水准备工作。做到三通一平。积极组织材料进厂,设备进场。作好地上、地下障碍物的调查工作。对全线导线点、水准点进行贯通和闭合,并作好加固、加密与定线放样工作。 1、施工用电准备工作 由于施工任务重、工期紧、耗电量大,我施工单位决定按装一台200千瓦发电机以满足施工需要。 2、施工用水准备工作 我施工单位采用经验符合施工用水规定的水作为施工用水来源。次要工序采用地下水位施工用水来源。 3、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前认真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管线范围内地下障碍物进行处理,做好物探工作,确定地下电力、通讯、自来水等管线及其他障碍物位置、高程,施工前无务必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好处理方案后方可东土,防止发生事故。积极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4、工程开工前 首先进行控制点进行复测,根据测定的控制点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同时对水准点进行闭合和引测。严格执行测量规范要求,保证精度要求精复测确保控制点无误后,进行放线测量。放线前认真进行内业计算,做到准确无误。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定测量控制工作符合设计标准。 5、物资准备工作

NPD泥水平衡顶管机

NPD 泥水平衡顶管机 型号外径×总长mm 重量 T 切削刀盘纠偏油缸 纠偏 角度 纠偏 泵站 kw 进排浆 管径 mm 驱动电机 kw×set 转矩 T×m 回转数 rpm 推力 T 数量 NPD600 760×3200 3.6 15×1 2.9 5 15 4 2.5o0.55 80 NPD800 980×3400 5 7.5×2 2.9 5 26 4 2.5o0.75 80 NPD1000 1220×3600 6.5 15×29 3.3 42 4 2.5o 1.5 100 NPD1200 1460×40008 15×29 3.3 42 4 2.5o 1.5 100 NPD1350 1640×40009.5 22×215 2.8 60 4 2.5o 2.2 100 NPD1500 1820×400012 22×215 2.8 80 4 2.5o 2.2 100 NPD1650 2000×420016 30×225.5 2.35 80 4 2.5o 2.2 100 NPD1800 2180×420024 30×230 2 60 8 2.5o 2.2 100 NPD2000 2420×420030 22×344 1.5 80 8 2.5o 2.2 150 NPD2200 2660×450035 30×350 1.8 80 8 2.5o 2.2 150 特点: 1、适用土质范围广,软土、粘土、砂土、砂砾土、硬土均可适用。 4、顶进速度快,最快顶进速度每分钟200mm。 2、破碎能力强,破碎粒径大,个数多。5、施工精度高,上、下、左、右纠偏,最大纠偏角度达3.5°。 3、具有独立注水、注浆系统。 6、采用地面集中控制系统,安全、直观、方便。 ★以上参数若有变更,不另行通知,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制造。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操作规程(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操作规程(标 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操作规程(标准版) 一、施工原理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是一种专业的非开挖施工技术,它主要是将含有一定的量粘土的且具有一定相对密度的泥浆水充满掘进机的泥水舱,并对它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泥浆水在挖掘面上形成一层泥膜,加上一定的压力就可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从而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借助主顶油缸的推力将掘进机头推入洞口的止水圈,穿过土层往接收井的方向,电动机提供能量,转动切削刀盘,通过切削刀盘进入土层,最终掘进机和工具管被推到接收井内吊起,同时把紧随掘进机和工具管的管道埋设在两坑之间,设计管道铺设完成。 二、适用范围 本工法使用于人工挖掘困难,危险性大的圆砾层、涌水涌砂、

易塌方、含有毒气体以及路面与建筑物容易遭到破坏的土层。该工法特别适用于穿越道路、桥梁以及建筑物的管道(雨污水管、自来水管、煤气管等)的施工。 三、泥水平衡顶管机优点 1、适用地质范围比较广,在地下水压力很高、地质变化范围大等土质条件下,它都能适用。 2、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引起地面的沉降比较小。 3、与其他类型的机种相比,泥水顶管的切削力矩小,最适宜于砂砾及硬土里顶管。 4、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较好,作业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输送弃土,没有搬运土方及吊土等较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作业。且挖掘面稳定,不会造成地面沉降而影响交通及各种公用管线的安全。 5、泥水输送弃土为连续作业,因而大大提高了推进速度,最适宜于长距离顶管。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方案

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一、顶管方案 1.机头选型 本工程由于一次顶进距离较长,为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确保绝对工程安全,我公司根据以住施工经验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 其基本原理是主轴偏心回转运动的泥水平衡顶管机,其刀盘的正面,开口比较大,便于大块的卵石等能进入顶管机内,刀盘正面上下两个泥土和石块的进口,其开口的面积约占顶管机全断面的15%~20%。

刀盘由设在主轴左右两侧的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是通过行星减速器带动小齿轮,然后再带动设在中心的大齿轮。大齿轮与主轴及轧辊联接成一体。主轴的左端安装有刀盘。这样,只要刀盘驱动电机转动,刀盘也就转动,同时轧辊也转动。在掘进机工作时,刀盘在一边旋转切削土砂的同时还一边作偏心运动把石块轧碎。被轧碎的石块只有比泥土仓内与泥水仓联接的间隙小才能进入掘进机的泥水仓,然后从排泥管中被排出。 另外,由于刀盘运动过程中,泥土仓和泥水仓中的间隙也不断地由最小变到最大这样循环变化着,因此,它除了有轧碎小块石头的功能以外还始终能保证进水泵的泥水能通过此间隙到达泥土仓中,从而保证了掘进机不仅在砂土中,即使在粘土中也能正常工作。 本掘进机的优点是: A、顶管机、主千斤顶、泥水循环系统和泥水分离装置(DESANDMAN)成套化。 B、该机能适用各种土壤条件,如粘质土、砂土、砂砾混合卵石土和软岩上。 C、使用安装在轨道上的主顶油缸。一次顶进长度超过100m。 D、该机由一人在地面遥控操纵即可。 E、可在控制台上进行电视监测及方向控制,精度高。带有ISEKI 专利的RSG双光靶方向控制系统,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可以将方向误差控制在10mm之内! F、使用主千斤顶不间断便可单独顶进一节管子。

土压平衡顶管的施工管理

土压平衡顶管的施工管理——混凝土管篇 一、顶管施工的作业程序 图1 顶管施工的作业程序 二、工作坑的洞口处理 工作坑的洞口应按图2所示的方法处理。图2的左边是工作坑的剖面图,右边是从洞口水平中心线剖开的俯视图。

图2 工作坑的洞口处理 洞口的左边是用槽钢插入做成的钢封门,槽钢的顶端在工作坑沉到位以后离地面以下最多不得超过1米,且要易于拔起。洞口的中间填的是粘土,洞口的右边是砖墙,工作坑的内壁上安装有洞口止水圈。 由于沉井下沉过程中有误差,所以在安装洞口止水圈时应使橡胶圈的中心与管道的设计中心一致,不让管道中心出现偏差,以免止水效果不好。 三、工作坑布置 工作坑布置除了上述的洞口止水圈安装以外,还包括基坑导轨、后靠板、主顶油缸架等的安装,配电箱和电缆的布置,激光径纬仪的安装和校正。 在工作坑布置的同时,地面上起重设备等也应进行。在工作坑布置中还必须加设安全护栏,工作坑布置图如图3所示。

图3 工作坑布置图 1-待用管、2-顶管机、3-混凝土管、4-洞口止水圈、5-基坑导轨、6-顶铁、7-主顶油缸、8-主顶油泵、9-激光径纬仪、10-后靠板。 按标高要求把基坑导轨安放好,导轨的前段应尽量靠近洞口。并且导轨用支撑撑在其左右两侧,把导轨固定好。如果土体比较软,还必须在沉井的洞口内安装上一副延长导轨,其导轨面与基坑导轨相一致。延长导轨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机头出洞以后而产生偏低的情况发生。延长导轨用砖块和水泥浆砌成一个圆弧形托即可。 基坑导轨安装好以后就可以安装后靠板。后靠板安装要注意使其表面与基坑导轨轴线保持垂直。另外,后靠背如果有空隙最好用素砼填实。然后再把主顶油缸架放下,主顶油缸架的前端必须搁在基坑导轨上,后端在与后靠背保持一定距离后就可用木块垫平。最后再把主顶油缸一一安装在

顶 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顶管施工技术规范 6.1一般规定 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减阻措施; 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工作坑 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6.2.2.5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6.2.3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6.2.4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表6.2.4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GS-0101-2011 市政环保公司孙刚武 1前言 1.1概况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是…种机械式顶管施工工法。它与手掘式顶管和其他形式顶管施工工法相比,乂具有适应土质范围广和不需要采用任何其他辅助施工手段的优点。因而,这种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法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和技术人员的欢迎。 该法顶进施工中,利用土舱内的压力和螺旋输送机的排土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该法掘进机排出的土可以是含水坦较少的干土或含水量较多的泥浆,-?般都不需要 再进行泥水分离的二次处理。随着土砂泵的应用,该工法将会更加得到普及推广使用。 1.2工艺原理 土压平衡顶管是根据土压平衡的基本原理,利用顶管机的刀盘切削和支承机内土压舱的正面土体,抵抗开挖面的水、土压力以达到土体稳定的目的。以顶管机的顶速即切削量为常量:,螺旋输送机转速即排上量为变量进行控制,待到I?.压舱内的水、土压力与切削而的水、土压力保持平衡,由此则可减少对正而土体的扰动及减小地面的沉降与隆 起。 2工艺特点 2.1它适用的土质范围广。从软黏土到砂砾土都能适用,是一种全土质的顶管施工方 法。 2.2能保持挖掘面稳定,地面变形极小。 2.3施工时的覆土可很浅,最浅为0.8倍管外径。这是其他任何形式顶管施工所无法做 到的。 2.4弃土的运输、处理都较方便、简单。 2.5作业环境好。既没有气压式那样的压力环境下作业,也没有泥水式那样 的泥水处理装置等。如采用土砂家输土,作业环境还会更好。 2.6操作安全和方便。 2.7该法在砂砾层和黏粒含量少的砂层中施工时,必须采用添加剂改良土体。 3适用范围 3. 1本工法适用于N值0-50的淤泥到砂砾等各种土质条件下施工。

顶管专项施工方案(泥水平衡法)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所提供设计图纸、招标文件;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4、《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CJJ-90; 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顶管施工技术》余彬泉、陈传灿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8、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标准。 9、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用于本合同段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情况。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设污水管道约2.893km,主管管径D500~D1000管道,限流管管径D300~D400,管材主要为:DN500采用HDPE管,倒虹管采用钢管,顶管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其余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施工方案为明挖和顶管结合施工。 顶管工作段为WC22~WC25长113米,WC25~WC29长164米。 顶管矩形工作井尺寸为7米×4.9米,圆形接收井尺寸为7米。 根据设计图纸顶管共2段共设顶管工作井1座,接收井2座,工作井设于WC25,接收丼设于WC25、WC25。 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中间成果,详见附件:钻孔柱状图 本工程顶管方式采用泥水平衡法。

第二章工程特点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程特点 1、本工程平面位置按排水工程管道走向依次布置,施工线路较长,施工放线及结构的模板、钢筋施工的方案必须周密,重点控制。 2、由于本工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质量情况,因此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3、本工程施工历经雨季,所以抓好雨季施工是重点。 4、本工程施工场地要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迁移,在每相临两座工作坑之间进行流水施工是本工程的施工特点。 5、本工程顶管位于挖方区,埋置较深。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2、确定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如管线、电线杆、树木及附近房屋等的准确位置。 3、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时设施,设置装、运临时用水的设施、安装临时用电线路,利用工作井内集水井进行机械排水。 4、进行顶管所用设备的加工制作。 5、根据顶进长度,准备好各类管线和所需的辅助物(固定架等)。 三、技术准备 1、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做好定位点控制,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方案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方案.第1章编制依据

1.1 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 1.*****热电厂天然气管线工程平面图; *****热电厂天然气管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1.2 工程应用的主要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2.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2001);3. 建设工程管理方法,GBT/50326-2001;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5.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道路与公用管线工程项目管理与施

工配合实施办.6法》的通知,京计基础字【2001】356号。 1.3 工程有关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7;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107-87; 4.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 01-47-2000;;DBJ-056-2000北京市市政工程安全操作技术规程,5. 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61.4 企业标准 1.中宣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2.中宣公司资料、安全手册。

第2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1.1 北京市*****热电厂天然气管道工程(北四环-北五环段)位于北京京承高速公路东侧,北五环至北四环之间,近南—北走向。

2.1.2 拟建管线长度5000米,管径500毫米,大部分为开槽施工,管线埋深在1.5米至2.0米之间;局部地段为顶管施工,管道埋深在6.0米之下。 2.1.3 顶管施工:本工程在穿越北五环与京承高速公路交点的匝道时,设计使用机械顶管施工法铺设套管,套管采用DN2000、接口为钢承口F型。 2.1.4 穿越北五环匝道的顶管,位于本标段的桩号是?~?,穿越长度为112.0米。 2.1.5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有限责任公司,地质勘察单位为 ********有限公司,管线施工单位是****公司,顶管施工单位为 ******工程有限公司机械顶管分公司。 2.1.6 本工程的质量要求为合格。 2.2 主要工程量 顶管穿越匝道112米(DN2200) 顶进坑1座 接收坑1座 2.3 现场施工环境 2.3.1 现场地上情况 本工程为顶管穿越北五环高速公路匝道,位于京承高速公路与北五 环高速公路交会处,机械顶管工作坑处于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内,主要为杨树、松树,树木需要伐移及保护。

土压平衡顶管机说明

一、主要技术参数 TP2000顶管机构造请参阅附图1。TP2400顶管机构造请参阅附图2。它们主要由切削搅拌系统、动力系统、纠偏及液压系统、壳体、螺旋输送机、机内进排泥系统、测量显示系统、电气操作系统等组成。这两种顶管机除壳体、刀盘外其它均为通用件。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TP2000顶管机壳体外径φ2420mm 2.TP2000顶管机总长4900+12500mm 3.TP2400顶管机壳体外径φ2900mm 4.TP2400顶管机总长4900+12500mm 5.刀盘最大转矩575KN-m 6.刀盘转速 1.53r/min 7.刀盘电机30KW-4(3台) 8.螺旋输送机电机22KW-4 9.螺旋输送机叶片直径φ390mm 10.螺旋输送机转速16r/min 11.螺旋输送机排土量30m3/h 12.纠偏油泵电机 2.2KW-4 13.纠偏油缸总行程70mm 14.纠偏油缸最大推力80T×8=640T

15.最大纠偏角度3°16.油泵最高工作压力31.5Mpa 17.装机容量115kw 18.整机重量约30T 19.对抗土压力≤50T/㎡

二、主要构造 TP2000、TP2400顶管机构造如附图所示。切削搅拌刀盘布置在顶管机的最前端、泥土舱内。隔舱板把前壳体分为两舱:左边为泥土舱,右边为动力舱。螺旋输送机呈倾斜状安装在隔舱板上,螺旋杆伸到泥土舱内。在隔舱板的中上部两侧开有人孔。在人孔各安装一只隔膜式压力表。 前、后壳体之间由呈“井”字形分布的8台纠偏油缸联接。后壳体插入前壳体的间隙里有两道密封圈。它能确保在纠偏过程中此间隙里不会发生渗漏。同时,在前、后壳体联接处焊有防偏转装置的插销,有效地防止前、后壳体的相对偏转。 电气控制系统和纠偏油泵均安装在后壳体内,后壳体的左边是电气柜,右边的前部是机内纠偏油泵站,后部是机内操纵台。操作人员通过机内操纵台来操纵和控制顶管机的所有动作。在操纵台的立面板上有一只机内状态显示器和一只数字显示的倾斜仪表,能够清楚地反映出顶管机的工作情况,以及顶管机在顶进过程中所处的水平方向的状态,以便于判断高程纠偏的效果和顶管机的趋势。 切削搅拌刀盘由放射状的刀排在轴套上构成。刀排的前方焊有刀座及刀片,刀排的后方焊有搅拌棒。轴套用花键固定在主轴上。主轴与轴套之间有一组特殊的密封装置,它能确保主轴在工作过程中封住泥土和水,不让其侵入到机内。在轴套的前端焊有一把三角形的中心刀。

土压平衡式顶管主要施工方法方案

土压平衡式顶管主要施工方法方案 顶管机前方为带合金刀头的条幅式大刀盘,可对开挖面进行全断面切削。出土由螺旋输送机和砂土泵传输至地面集中堆放点。顶管机端面装有压力传感器,能显示出顶管机所承受的正面土压力,地面操作者应密切注意压力变化,控制螺旋输送机的取土速度与千斤顶的顶进速度,避免土体超挖和顶管机的过量挤进,前方取土与后方顶进密切配合,以保持开挖面的稳定,使顶管机承受的正面压力与计算土压力保持平衡。顶管机内设置纠偏油缸可控制顶进方向。 正常顶管进行中,顶管机及管道内的操作均由地面操作者完成,所有的操作元件均由电缆、油管集中至地面操作室进行控制,所有运行数据由电缆传输信号至地面操作室以便操作者监控并发出操作指令。顶管机能持续自动地记录其各种状态及管道线路的位置等数据。自动记录系统包括泥土和地下水压力,机头倾斜、旋转,纠偏状态,前进速度,顶进长度,刀盘扭矩,顶进负荷,及中继间动作等。此系统在自动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能手动监测,以保证管道在自动系统的修复过程中能继续前进。 每段顶进开始后则应连续工作,当进行设备保养维修而暂停顶管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开挖面的稳定。顶进时管道内采用低压照明和管道风机通风,并保持管道内的清洁。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现场

3.1

3.2 顶管主要施工方法 3.2.1测量控制网及井下测量平台的建立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布置整个工程的控制网,在井周围布设一个高精度的控制网,用以测放、检查和修正工作井井区和井下的测量点,如轴线点、井下的测量起始点和后视点等。 测量平台置于井下顶管轴线上,靠近后靠背处,通过控制网将顶管测量起始点测放其上,并在井中布设2~3个稳固的后视点,以便互相校核。起始点对顶管测量精度至关重要,故井下测量平台要单独设置,不与管道、设备、后靠背接触,不受顶管操作影响,以保持其稳定性。 ·直线顶管轴线与标高控制 顶管方向与高程控制可直接用置于井下测量平台起始点上的激光经纬仪对顶管机上方的光靶即可。激光经纬仪发射的激光束偏离光靶中心的距离,即顶管的偏差值,但方向相反。为消除顶管机旋转而偏差值的显示误差,光靶设计为可调式,使其始终在顶管机的垂直中心线上,如图所示。

顶管施工规范

顶管施工规范 6 顶管施工 6.1一般规定 6.2工作坑 6.3设备安装 6.4顶进 6.5触变泥浆及注浆 6.1一般规定 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减阻措施; 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工作坑 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方案设计

第1章编制依据 1.1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 1.浚县第二污水处理厂GY管线施工平面图; 2.浚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工程应用的主要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3.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2001 ); 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 5.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 1.3工程有关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 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107-2010 ; 4. 《给排水管道施工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 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 1.4企业标准 1.河南水建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2 .河南水建集团有限公司资料、安全手册。 第2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管道GY DN1200污水管位于厂区大门外云溪沟至厂区内井24处,南北走向,坡度0.6%。 2.1.2拟建管线长度217米,管径1200毫米,管线埋深在7米以下之间;全部为顶管施工。 2.1.3顶管施工:本工程设计使用机械顶管施工法铺设套管,套管采用DN1200、接口为钢承口。 2.1.4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浚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河南大明建筑设计院,监理单位为河南四方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管线施工单位是河南水建集团有限公司。 2.1.5本工程的质量要求为合格。 2.2主要工程量 顶管长度217米(DN1200) 顶进坑1座 接收坑1座 中间井2座 2.3现场施工环境 2.3.1现场地上情况 本工程为顶管穿越北五环高速公路匝道,位于京承高速公路与北五环高速公路交会处,机械顶管工作坑处于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内,主要为杨树、松树,树木需要伐移及保护。 顶管工作坑有道路通达,交通便利,为施工运输提供了条件,但是, 公路上车流量大,需注意交通安全。 现场附近的场地条件较好,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临设、材料堆放、加工场

顶管施工规范标准

顶管施工规 6 顶管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工作坑 6.3 设备安装 6.4 顶进 6.5 触变泥浆及注浆 6.1 一般规定 6.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容: 6.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 减阻措施; 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 注浆加固措施;

6.1.1.13 安全技术措施。 6.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 工作坑 6.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泥水土压平衡遥控顶管掘进机安全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21756 泥水土压平衡遥控顶管掘进机安全 规定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泥水土压平衡遥控顶管掘进机安全 规定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掘进系统起动前所要检查的部位和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通过油位指示表检查液压泵组中的液压油是否加注充分。 2 应确保液压油软管和泥浆管路的每一接头可靠、接口对号。 3 操纵台上的所有控制开关都应处于空档或停止位置。 4 确保所有电缆和电气配线都牢靠连接。 5 供电电源符合规定值。

6 电动机的回转方向正确无误。 2 主顶系统运转前的工作与检查: 1 连接液压动力组和主顶千斤顶的液压软管。 2 打开动力组的顶盖,加注液压油到油尺的红线为止。 3 装好顶盖然后进行液压油泵的排气工作。。 4 在初启动时应分别把速度选择器的低、中、高速按扭开关各揿几分钟确认没有反常噪声时再按下紧急制坳开关后停止油泵运转。 5 反复伸缩主顶千斤顶完成油路和主顶千斤顶的排气工作。 6 连接和检查两个操作台的控制箱接线和警报讯号接线。 7 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按下“紧急制动”开关,此时各开关的运转电路和所有指示灯被全部切断。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

1 总则 1.0.1 为统一全国顶管施工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使顶管 施工规范化,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特组织制定本规范。 1.0.2 当地下管道或其他管线的铺设可以通过顶进施工方法在交通、建筑、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带来 好的效益,应该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 1.0.3 本规范适用于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顶管机可分为敞开式顶管 掘进机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敞开式顶管掘进机有手掘式、挤压式和网格式等;封闭式顶管掘进机有土 压平衡、泥水平衡、混合型等型式。 1.0.4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预制管道的地下非开挖施工,包括常用的断面为圆形、长方形以及其他不规 则形状的管道。 1.0.5 根据管道的材料和各自的连接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即: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 1.0.6 对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事先做出充分预测,并使之符合 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当预计影响难以确保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在建设单位的 组织下,会同有关部门商定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 1.0.7 当两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两段管道平行顶进时, 其相邻管壁间最小净距应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顶进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 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道的外径。 第1页 1.0.8 一般情况下,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m,或者不小于1.5倍的管道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 1.0.9 在进行顶管工程施工设计前,应对施工线路进行工程勘察,调查分析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 地质情况,充分掌握与顶进施工有关的现场资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职责分工。 1.0.10 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昆合式顶管机操作员,应加强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并须持证上岗。 1.0.11 应与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业前,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采取相应的防护 措施,避免造成意外事故。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周围重大建筑物、顶进力、后座墙进行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方案 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 1.0.12 施工完毕后,管道的伸缩标准应该满足给排水管道、气体输送管道和其他管道的使用要求。 1.0.13 管道内施工的所有移动电机具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接地措施。井下、管道内的照明设备 必须用12~36V安全电压。 2 术语 2.0.1 非开挖技术 Trenchless technology(No dig) 不开挖地表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量进行各种地下管道/管线探测、检查、铺设、更换或修复的施工技术。 2.0.2 顶进/起始工作坑/工作井 Drivepit(Entry pit) 为布置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作顶进工作坑/井中一般设置有后背墙以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反力。 2.0.3 接收/出口工作坑 Reception pit(Exit pit) 为接收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有时也称为目标工作坑(井)(Target shaft)。 2.0.4 进人施工 Man entry pipe jacking 施工人员进入管道进行作业的施工方法,公认的进人和非进人管道直径划分一般以900mm为界。 2.0.5 顶管施工技术 Pipe jacking 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液压顶进工作站从顶进工作坑将待铺设的管道顶人,从而在顶管机之后直 接铺设管道的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