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6第3章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第3章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第3章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第3章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第3章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点】

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学习难点】

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自主学习】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植被破坏的原因: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合理开发利用__________。

2.后果:导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采取措施:植被保护与__________有机结合,扩大和__________。

(1)发展生态农业

a.理论指导:__________学。

b.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__________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c.目的:保护农业________,实现农业的__________。

d.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__________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e.措施:加强__________引导;加强__________建设;加强__________,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a.原因:矿产资源开发、__________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b.要求: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a.含义:在野生动植物的__________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方式。

b.措施:建立__________。

(2)迁地保护

a.含义: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__________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b.措施:建立__________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__________种质库。

课堂探究学习

【问题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

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

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继续

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

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

还草5.19亿亩。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五年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89万亩。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2)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

古自治区境内。右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西走廊是我国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的地区。

简单说出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2)说出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导性因素。

(3)河西走廊也是我国沙尘暴多发的地区。当地的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频发有何关系?

【当堂检测】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2.该生产模式产生的直接生态效益主要是( )

A.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B.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C.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 D.提高了经济收入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4.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据某报2010年2月28日报道,长江刀鱼价格卖到了1 400元/斤。渔民说,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去年能打到6、7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据此回答5~6题。

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②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

③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④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②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③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④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 )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课后巩固提高

【课后提高】

1.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毒 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 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 D.人为破坏的结果

3、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经存在,进入人类社会之后,人们生产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据此回答4—5题。

4、自秦汉以来诸多大规模破坏黄土高原森林的方式中,对森林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的方式是()

A.营造宫殿

B.樵采

C.毁林开荒

D.毁林造纸

5、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

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深耕改土⑤修水平梯田⑥抽引水灌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6、在防治沙漠化时,大力营造防护林,适宜用来防沙治沙的植物林是()

A.骆驼刺

B.仙人掌

C.沙拐枣

D.大叶杨

7、下列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是()

A.减少肉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减少物种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上海市每天排放工业、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江河,促成苏州河等14条河流中年黑臭。黄浦江每年出现黑臭的天数,1976年为30天,1978年后年平超过100天,最高的达到151天。据此回答8—9题。

8、上海市排放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流

B.上游来水

C.海水倒灌

D.以上各项均是

9、上海市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根据上海市情况,近期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A.大力抽取地下水代替不洁的地下水

B.淡化海水,或借长江水冲洗净化河水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工厂,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

D.将水厂取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未受污染河段

10.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____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

(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其主要反映的是与土地退化有关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它们都是人类不当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造成的。

第(2)题,“开发”指资源开发;“建设”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

(1)破坏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或危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2)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上风向地区荒漠化的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和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解析:思考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危害时可借助荒漠化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帮助分析:

第(1)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

第(2)题,土地荒漠化的主导性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第(3)题,沙尘暴形成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荒漠化的土地就是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当堂检测】

1—2 CA

[第1题,判断某种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地区的关键是看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在该农业生产模式中,沼气池是整个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沼气是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性气体,而温度太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沼气池为农户提供了能源,可以减少对林、草等植被的破坏;沼气池的废液和废渣是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第2题,南方地区气温高、沼气的利用时间长。发展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从而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3—4 CC

[第3题,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第4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

5—6 BA

[第5题,过度捕捞使长江的刀鱼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尤其是长江水污染又使刀鱼的生长环境恶化。

第6题,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可控制人们的捕捞活动,促进刀鱼的生长繁殖;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人工增养,可加快刀鱼的繁殖。]

7.B[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中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课后提高】

1.D

2.B

3.C 4—5 AC 6.A 7.B 8—9 AC

10.

(1)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云南

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

社会经济原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精品【湘教版】选修六:1.1《环境概述》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 第一节环境概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 ③自然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水环境、土壤环境、⑤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人工环境,如⑦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 (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内容和形式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思维活动 1.怎样理解环境的内涵? 答案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中心事物),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哪种环境?答案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⑩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思维活动 3.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 答案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环境(如改变着水、大气的成分,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改变着地表形态等)。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3.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探究点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1)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①沿海高,内陆低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④东部高,中西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 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③地区国民生产总量 ④地区国民人口总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石油资源丰富③天然气资源丰富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4.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退水④家庭炉灶⑤水土流失⑥酸雨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5~7 题。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 514 387 288 1344 5、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6、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7、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8、读下面相关示意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英语选修六第一单元学案

New words 1.calculate vt&vi Have you calculate the result?计算 Can you calculate the cost?估计 Be calculated to do打算做… We were not calculated to hurt you. Calculator计算器 Calculating adj(贬)会算计的,精明的 A calculating businessman 2. universal adj.普通的,通用的,宇宙的 A universal problem Soft wares are universal. Universal rays宇宙射线 Universally adv.全体地,一致地,共同地 Universe n宇宙 3.simplify vt 简化,使简明 simplify the problem/ task a simplify text简易读本 simple adj.简单的,简朴的 simplification n 简化 4.sum c.n总和,算术题,金额. The sum of two and five is seven. A large sum of money vt (summed,summed) sum up总计,合计’概括,总结 sum up the figures sum up the text The story can be summed up in one sentence. In sum= in a word总而言之 Summary n.总结,概括 5.logical adj.合逻辑的,合情合理的 a logical conclusion a logical end logically adv. 有条理地,有逻辑地 Argue/ think logically Logic u.n.逻辑 6.technology u.n.工艺,科技,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advances in medical technology医疗技术方面的新成果technological adj.科技的,技术的,工艺的 technique 技巧,技艺 7.revolution 革命,革命运动 a socialist revolution 社会主义革命 a bourgeois revolution资本主义革命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 照搬照抄 ?B. 对自己完全的否定 ?C. 有针对性筛选 ?D. 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环境保护 ?D.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生态公正 ?B. 经济发展 ?C. 生态安全 ?D. 新能源革命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生产方式层次 ?B. 物质层次 ?C. 生活方式层次 ?D. 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A. 政府监督 ?B. 企业守法 ?C. 公众参与 ?D.

环保部门执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B. 低能耗 ?C. 低排放 ?D. 低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A. 质量有所降低,环境整治效果不明显 ?B. 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C. 明显好转,整治效果突出 ?D. 质量有所好转,趋势稳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A. 草原 ?B. 海洋 ?C. 森林 ?D. 湖泊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A. 艰巨性 ?B.

选修6环境保护学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概念 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森林、、野生动物等。(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矿藏等。 3.环境的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 (2)类型:分为环境和环境。 二.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产生原因:索取资源的速度____资源再生的速度,便会出现__________ 排放废弃物的数量____环境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_________ 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环 境问题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森林破坏、草 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2)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3) 我国: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为主,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也不断加剧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_____________性;(2)过程的__________性;(3)规模的________性。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可持续发展 1.内涵:(1)____________是基础;(2)_____________是条件;(3)_____________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__________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 和地区之间 (2)__________原则:地球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3)__________原则:强调合作。 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_____经济。具体来说: 工业上,实行________生产农业上,推行________农业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水污染及其成因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天然水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和同化的能力,这叫做自净能力。天然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污染。 水体流动快,更新周期短,自净能力;水体流动慢,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 自净能力:河水湖水,湖水地下水

人教版英语选修六第三单元学案

选修6 Unit 3 A healthy life自学提纲 第一部分词汇学习 使用日期:12月8-9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构词法背诵单词,掌握重点单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兴趣记忆法、形义联想法、利用词根词缀法、最佳时间记忆法等,师生互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新单词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课前自学】 查字典,了解词汇的词性变化,并写出正确形式。 1. 健康n. _________ 不健康的adj.___________ 对……合适的______________ 2. 压力n.________ adj.__________(同义词)n.___________ 3. 青春期的adj.________ n.__________ 4. 自动的adj.________ adv.________ 5. 精神的adj._________ adv._________ 6.正常的adj.__________(反)___________ 7. 结果n._______ adj.________ adv.________ 8. 加强v.__________ n.长处__________ 9. 放松n._________ v.__________ 10.失望的adj.__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 11. 违法的adj.______(反)________ 12. 尴尬的adj._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 【问题展示】 1.ban vt 禁止,取缔n 禁令;谴责 He was banned ______driving for six months due to speeding. The police lifted the ban _____parking on the street. Dolly’s cloning raised the fear of human cloning, so they called for a worldwide ban _____ human cloning.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还有哪些词表示“禁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dicted adj 入了迷的,上了瘾的 He found his son addicted to ______(play) computer games. He was involved in the accid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______which he is addicted. Driven by curiosity, he ______ addicted to drugs.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customed 惯常的;习惯了的。 It took me a long time to get accustomed to ______(work) inside the noise and excit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You must accustom yourself to the new climate .(adapt句型转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adapt 与accustom 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ffect 影响,成效 His sudden death had a great effect ______ the future of both mother and son. He left a note ____ the effect that he was affected by HINI FLU .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湘教版】选修六:4.1《水污染及其防治》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水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掌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水污染概述 1.概念:因某些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①自净能力,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②利用价值,危害③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产生原因:污染源中的④污染物通过一定方式或途径进入水中,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3.水污染的类型:⑤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⑥生物性污染。 4.水污染的危害 (1)饮用: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衣履癌症等。 (2)灌溉: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⑦变异,甚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3)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脆弱。 5.水体富营养化 思维活动 1.在什么情况下水体会发生污染? 答案当外界某些物质介入,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就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出现水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是怎样产生的?对水生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都含有氮和磷,这些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成臭水。 二、水污染防治 1.原则:⑧预防、治理和管理。 2.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水污染应在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污染源的类型、过程确定不同的防治措

原则含义举例 预防 主要是指通过有效⑨控制,使污染源排放 的污染物减少到⑩最小量 ?清洁生产 治理 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污水在排入自然水体 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管理 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以 管促治 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以及水体卫生特征 的监测和管理 3.常用污水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探究点一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泉水污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从泉水更新速度、净化周期、涉及范围及区域协调难度等方面说明难以治理的原因。 反思归纳水污染的类型与危害 (1)水污染、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高中英语选修六第一单元学案

Unit 1 Art 考练卷(一) 一、重点单词 1._________ n.[C,U]努力;尝试;企图v t. 尝试;企图 2._________ n.[C]画像;身材;数字v t. 计算→(熟词生义)认为;估计3._________ n.[C]目标;目的v i.& v t.瞄准;(向某方向)努力→_________ adj.没有目标的;无目的的→_________ ad v.漫无目的地;无目标地4._________ v i. 有感染力;呼吁;求助→(熟词生义)v t. 将……上诉n.[C,U]呼吁;恳求;吸引力→_________ adj.吸引人的 5._________ v t.采用;采纳;收养→_________ adj. 被收养的;被采用的→_________ n.[U]收养;采用 6._________ n.[U]信任;信心;信念→_________ adj.忠实的;守信的→_________ ad v.忠实地 7._________ v t.拥有;具有;支配→_________ n.[U]拥有→_________财产 8._________ e n.[C,U]巧合(的事);(事情、口味、故事等)相合→_________ adj.同时发生的;一致的;符合的 9._________ v t.预言;预告;预测→_________ n.[C,U]预言 10._________ n.[C,U]喜爱;偏爱→_________ v.喜爱;偏爱 11._________ adj.典型的;有代表性的→_________ ad v.典型地 二、阅读单词 1.abstract adj. __________________ 2.delicate adj. _________________ 3.specific adj. __________________ 4.exhibition n. __________________ 5.reputation n. 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o我国环境问题得社会性原因就是()。 A. 资源低价 B. 环境廉价 C ? 违法成本低 D .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党得十九大报告中指岀,()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得千年大计。 A . 生态环境保护 Bo 建设美丽中国 C . 建设生态文明 D. 人与自然与谐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生态农业就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得大农业,又就是()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得现代农业。 Ao 农业生产、流通、运输 B. 农业生产、分配、消费 C.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D . 农业流通、交换、销售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什么就是生态文明得厚重之本? Ao 发展红色 B .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o 发展绿色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生活中,使用哪种电池更环保 A . 可充电电池 B. 課镉电池 C? 干电池 Do 锂电池我得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得哪一种 A. 原料污染 B. 保鲜生产得污染 C. 制作过程中得污染 D. 生物性污染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爲壽孑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鋤},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A? 2 025 年 Bo 2030 年 C. 2035 年 Do 2O5O 年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她领域得改革就是()得。 A . —脉相承 Bo 融为一体 C ? 不可分割 Do 相辅相成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得就是()。 A . 原生态 B。 无污染 C. 国家名义 D . 伴有参观旅游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在党在十八届()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得总体布局 A. B ? C ? 四 D . 五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1 o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得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得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 . 生态文明 B. 生态文化 Co

[gzdl]选修6学案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物种灭绝的原因.2.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响.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包括①________多样性、②__________多样性和③____________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2.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地球上的生物3/4生活在④________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⑤______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的平均寿命约⑥________万年,地球历史最近2亿年来,每⑦__________年平均有90万个物种灭绝,平均⑧______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类早期⑨________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⑩________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2.措施 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 B.地球上的物种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 C.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 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学家估计有5亿种 2.进入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传染病的周期流行 C.天敌过多D.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考查点2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物种灭绝 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1)~(2)题.

选修6 环境保护

选修环境保护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4页) [理解—要点突破] 1.水污染及其防治 (1)主要水体污染类型的比较 项 目 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因氮、磷等营养物质 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 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 、铬等)进入水体,经动 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 对人畜造成伤害的现象 大量石油流入海洋中造成 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含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生产和生活污水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 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 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 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 花(水华)”,又称“ 藻花”;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 病症 海洋上漂浮着大量油膜和 油块 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 类死亡;湖泊演变为 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 富集,最终危害人畜的 健康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 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 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 ,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2.大气污染及防治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 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自然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①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主要途径有: ②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①城市垃圾的构成和危害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各种废弃物。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②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a.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Ⅰ.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选修六Unit 3导学案

选修六Unit 3导学案 cigarette n. 香烟;纸烟;复数: cigarettes; Over coffee, she lit ________cigarette, her eyes daring him to comment. Cigarettes ________ in short supply, like everything else here. alcohol n. 酒;酒精;alcoholic adj. 酒精的;酒醉鬼 He was________ high on drugs and alcohol ________ remember them. He showed great courage by admitting that he is ________ alcoholic. The ________ strength of brandy far exceeds________ of wine. abuse n. & vt. 滥用;虐待;过去分词: abused 复数: abuses 过去式: abused 现在分词: abusing 第三人称单数: abuses The ________ of women needs ________[treat] seriously and sensitively. Women are often ashamed to admit they are being ________. He never ________ his privilege The boy's mother had a history of ________ her children. Fitness= health n. 健康;fit= healthy健康的;unfit [?n?fit] adj.不健康的;不合适的;不合格的 I'd like to join an aerobics class to improve my ________. He'd obviously kept himself ________ stress n. 压力;重音vt. 加压力于;使紧stressful:adj.产生压力的;紧的;过去分词: stressed 复数: stresses 过去式: stressed 现在分词: stressing 第三人称单数: stresses Stress may act ________ a trigger for these illnesses.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纲原文] 1.环境与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4.环境污染与防治。5.环境管理。 高考题组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2.(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

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高考题组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4.(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