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如何了解用户和需求 转载

最新如何了解用户和需求 转载

最新如何了解用户和需求 转载
最新如何了解用户和需求 转载

如何了解用户和需求

转载

如何了解用户和需求转载

很长很长。

鉴于大家都是转载的,就无法注明出处了。

用户研究需要全面且综合的了解及分析

1、是否对用户有用是一切产品的基础,理智的设计过程是先从了解用户开始的。

可用性是有环境基础的,高跟鞋在舞会的时候可用在打网球的时候不可用,对女人可用对男人不可用;只有深入了解用户和使用环境才能把确定是否有用,并把有用变成易用。

2、了解用户和环境的手段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数据分析"。

在IT行业中早期大家叫它"数据库营销",沃尔玛有个"啤酒和尿布的故事"是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从中体现了专业数据挖掘的巨大商业价值;

3、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比较重视数据的分析。

据我所知门户网站的每个页面都埋有数据统计的代码;每个页面每个位置的点击率和操作情况都是详细的记录。

比如,一个注册界面:"多少用户进来,注册成功率(转化率)多少"、"用户出错比例多少"、"用户填写详实程度多少"、"多少用户直接离开,多少用户遭遇挫折后离开,在那里受到什么样的挫折离开"等等等等

4、这些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有着很大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但,这种分析和挖掘也有着自身不够完善和不能真正准确的缺陷,因为很多意外的因素很容易会造成数据的变形,而往往数据分析人员不一定都能知晓这些意外因素。

比如,一个本不该放在某个位置的按钮、本不应该那么大的图片,可能会因为位置明显、面积大而造成点击量很高,这时通过数据的结果我们并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5、真正通过和用户接触沟通然后拿到数据,是海量数据挖掘的一个有效补充。这种做法的手段可以比较多样化:

往往我们也会把一些设计的原型拿去让用户试用,或者给用户类似的同类产品让他们去用,设计师在一边观察用户怎么做,从而得到设计启发和思路。这是一种设计师自己去"看"的方式;

比如,要设计一个开红酒的工具,你可以观察用户现在是如何开红酒的,然后也可以把你设计的工具雏形交给用户去用,看他如何用你设计的工具。

很多传统的研究方式中(市场研究中较多),会请很多用户填写设计好的问卷或者做电话调研、街头访谈、面对面用户访谈和测试等,然后作出数据统计。这是一种让用户"说"的方式;

比如,要设计一个公用电话亭,你可以在大街上采访市民,搜集他们对现有电话亭的抱怨和看法以及他们一般怎么在电话亭打电话.

当然我们还经常去想办法发现用户在怎么想,了解用户脑袋里面的那个MAP。

比如,我们设计一个圆的需要拧开的门把手,我们可以把设计拿给用户看,问他"看到这个圆的把手,你认为应该如何用它开门";

6、有些时候我们也经常根据用户群的属性特征去做经验式的分析,

比如统计(或总结性模拟)用户的基本属性,分析用户的学习能力和使用习惯等,"学历""对计算机的数量程度""年龄""专业"等等也都是对设计很有用的参考依据。

7、上面所说的这些手段是最常见的一些低成本的做法,当然还有一些靠仪器的做法。

但,目前在国内,我个人认为这些昂贵的仪器对大多数企业都起不到太多的真正作用,或者它们只是一个噱头、业绩…

8、前一段和一位在Yahoo美国的朋友谈到用户研究时,她提到了一些做法也蛮有意思。

比如,在上期帖子回复里有人谈到"走近客服",他们在巴拿马的一些后期用户研究中会有专门的人去和客服一起工作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工作,也会亲自尝试接听热线电话;

(往往客服人员提交给数据部门的数据是把他们认为不重要的数据筛选掉以后的,数据部门提交给设计师的数据可能又经过了一次筛选;而他们筛选原则和判断能力可能和设计师有着很大的差别)

再比如,记录某个ID在网站上的全程活动,看这个ID怎么注册的,去了哪里点了那里过程中都干了什么等等,记录用户的真实交互轨迹,从而调整"用户操作流程"的设计;

(这种数据比海量分析真实,比逐个用户访谈高效且成本低。但'隐私'问题需要考虑在内.)

还有,让用户通过他们习惯的方式主动描绘出他们对产品所期盼的感觉也值得尝试;比如我以前提到过一次麦当劳主动了解用户的例子。

9、总的说来:光靠对现状海量数据统计不一定能真正呈现真实现状,光靠点对点的访谈也不一定能全面的反应整体概况。

10、设计师想要深入了解用户和需求,首要的前提是:

通过各种方法走近用户,把用户当作老师;想方设法拿到一线数据,把数据当作可以淘宝的垃圾堆"。11、数据不是金矿,用户也不全都是正确的。

很多数据和用户反馈是无用的,甚至是会造成设计误导的。

最终,还得需要具备理智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能力。(所以我最崇拜的UED还是那些"数据分析师")

ps:对于用户研究我只是学习者,请更多的专业人士尽管指证。:)

我要如何了解"她"上回我们讨论UE在团队中的作用,有一点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户是所有体验的基础,如果用户的要求没被满足,良好的体验自然也无从说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用户需求呢?

大家都知道可用性测试、调查问卷之类与用户进行沟通的途径,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利弊,如果逐一分析的话,恐怕至少要分成三本书来写。现在我们先把它们放在一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用户的需求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呢?

举个小小的例子,某位小朋友饿了,他可能会说"我要吃点东西",然后你就知道应该给他找点吃的;如果他什么都不说,抓起某样食物就狂吃,这很明显--他饿了;要是他说"我想吃火锅",而你没有火锅只有馒头呢?我们稍后再说明这个问题。

不过你至少可以看出,用户的需求通过这样三种形式来传达--目标、行为、说法。

在这个例子中,用户最根本的需求是饥饿(我们通常不需要了解用户最根本的需求),目标是找东西吃下去,行为显示了这个目标,他自己认为火锅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资料提供给他适合的食物。这里我们提供的是馒头,小朋友看到馒头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什么也不说,抓过来就狂啃;另一种是一边狂啃一边生气。第一种情况说明,你提供给他的选择比他想象的更实用。同时说明:用户所说的其实不一定就是他们真正的需求,行为才是最真实的。第二种情况说明,你对用户的需求了解得不够,需要再收集更多的数据,比如他爱吃米饭还是面食,喜欢甜还是辣等。

当然大多数研究比这个例子要复杂得多,但总的说来,我们除了要知道用户有什么行为,还必须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所以必须要将各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然后描述出一个完整的用户形象。

用户需求的组成就如下面这个图形所示。为什么"行为"占了一半的比重呢?我个人认为,受中国文化的含蓄和中庸哲学影响,国内用户恐怕很少能真诚、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应该在行为研究上有所偏重。

我们先不考虑如何分析数据,现在只需要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收集到这些数据呢?看下面这个图:

正如你看到的,网站流量和日志文件,以及被大家交口称赞的眼动实验用于了解用户做了什么(行为),而用户访谈和调查问卷用于了解用户为什么这么做(目标和说法),情景调查、可用性测试和CRM统计则介于目标和行为之间。

首先说一下用户访谈和调查问卷。

这两者看起来很相似,都是提出一堆问题让用户来回答。但它们之间有个关键的差异:数量。用户访谈是抽样调查,数量少(每种类型的用户不超过10个),而调查问卷则是一种大范围内的普查。数量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方法的性质,一种是定性的研究方式,另一种则是定量的研究方式。不过它们用于发现

用户的观点是非常有用的,你往往会在用户的答复中,发现你之前根本就没考虑过的新想法,这也许就会改变你的产品的思路。

两者在运作的形式上也有所差异。用户访谈的形式是一种更加随意的谈话方式,而且要注意尽量不要提"是非题"(即"是"或"否"的问题),让用户自由表达。你可以事先有一个大纲,但一定不要照本宣科。在时间上也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一般你会告诉用户需要1个小时,不过要是遇上一个善谈的用户,滔滔不绝讲1个半小时也是有可能的,你要做的,就是尽量别让他跑得太远:)。调查问卷则更严谨一点,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线下进行的调查,大部分都应该是量级选择题,我们通常看到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5分非常同意,0分完全不同意",就属于这种问题,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和画勾来回答。调查问卷同样也要避免"是非题",同时为了保证用户不会因为耗时太长而放弃,最好自己测试一下答题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5分钟(我回答过超过20分钟的问题,不过那是几个心理测试)。

这里我只想强调一点,不管哪种方法,提问的技巧和问题的顺序相当的重要。如果你在一开始就告诉用户,你们准备开发几个新功能,后面又问到用户对现有产品的想法,这就是一种典型自我否定,势必会影响到用户对后一个问题的看法。我想这就是需要心理专家发挥作用的环节。挖掘人类心底的想法,从来都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沟通过程更像是你和你身边那个女孩相处的情形。你一直想弄明白她为什么不高兴,但是又不能直接问,因为你知道,她永远不会直接回答。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长叹一声"我要如何了解她?!"。可能她只是因为你没有穿她送的那件衬衣而生气,但她只会说:"你今天打扮得真没品味。"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不跟你去任何公众场合,目标就是8943;8943;你自己分析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