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_影响及中国的对策_韩文龙

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_影响及中国的对策_韩文龙

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_影响及中国的对策_韩文龙
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_影响及中国的对策_韩文龙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3年第4期··

摘要: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就业率和防止通货紧缩等,美联储推出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果承诺机制、资产负债表扩张机制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改变机制等传导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那么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金融稳定效应、经济刺激效应、财政效应和退出效应等实现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美联储推出的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美元资产缩水、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上涨、全球性的货币性通货膨胀、汇率战争和全球性的财富再分配效应等。为了应对QE4带来的影响,中国需要从外汇资产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人民币汇率机制、货币政策制定等方面做出相应安排。关键词:量化宽松;通货紧缩;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效应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4-0042-07

●财政金融

2013年4月第27卷第4期

经济与管理

Economy and Management Apr.,2013Vol.27No

.4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

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韩文龙1,崔祥龙2

(1.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1130;2.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6)

收稿日期:2012-12-2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JL002);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JBK1207026)

作者简介:韩文龙(1984-),男,甘肃张掖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增长;崔祥龙(1973-),

男,山东日照人,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虚拟经济和制度经济学。

一、引言

美联储于12月13日正式推出了第四轮广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美

联储每月购买450亿美元国债来替代之前的扭转操作(OT ),购买的总规模和期限没有予以说明。(2)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即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超低区间。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市场的短期反应很强烈。黄金、原油及其他大宗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下跌的趋势,这主要源于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缺乏信心。在美国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如日本、英国等国家也暗示将要推出量化宽松货币(Quantitative Easing ,以下简称QE )计划。在这个“用直升机撒钱”的时代,中国如何应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为经济“注水”式的货币政策的影响?这需要深入分析美国等国推出QE4的背景和影响等。

二、美国四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回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但是,最先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用于实践的

是日本。2001年3月9日,日本央行(The Bank of Japan )首次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对抗通货

紧缩和经济下滑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应对危机,在名义利率不断下降,而长期实际利率却高企的情况下,开始采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美联储从2008年9月就开始推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在维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的基础上,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购买2~10年期的美国国债3000亿美元、机构债券1000亿美元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 )12500亿美元。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又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将购买美国财政部长期国债6000亿美元。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第三次开启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每月购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BS )400亿美元,但是未说明购买的总规模和期限。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又推出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每月购买450亿美元的国债来替代之前的扭转操作。美国连续推出的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组合有什么同与不同?笔者将做出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

为了更好地比较美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42

··

5.0

4.03.02.01.00.0-1.0-2.0-3.1-4.0-

5.0

2008Q 1

2008Q 22008Q 32008Q 42009Q 12009Q 22009Q 32009Q 42010Q 12010Q 22010Q 32010Q 42011Q 12011Q 22011Q 32011Q 42012Q 12012Q 2

GDP 环比增速

GDP 同比增速

图1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美国GDP 同比和环比增长率(%)

Data Sources :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时间期限。从2008年9月开始,美国实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已近相继四次实现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时间期限来看,前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现的期限间隔大概是两年。(2)具体政策工具。一般来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主要包括基础货币的数量扩张、

预期管理和非常规公开市场操作(包括货币市场干预和长期证券的购买)(Krugman.,

Dominquez and Rogoff ,1998)[1]

。而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则可以包括TAF (短期招标工具)、TSLF (定期证券借贷工具)、AMLF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CPFF (商业票据融资工具)、MMIFF (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TALF (定期资产支持证券信贷工具)和中长期债券购买计划等(王维安、徐滢,

2011)[2]。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里,美联储主

要动用了AMLF 、CPFF 、MMIFF 、TALF 和中长期债券购买计划政策等工具;第二、三和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主要以长期债券购买计划为主。(3)主要内容。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基础上,美联储主要以购买中长期国债和机构债券等为主。只是每次政策操作的规模和数量不一样。尤其是第三和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购买国债的总规模和期限都没有限制,给市场一种复杂的预期。(4)政策目标。美联储推出的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目标基本都是围绕刺激总需求、摆脱通货紧缩、企稳物价、修复市场信贷以及维护金融秩序等。不过,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同,每次利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的侧重点不太一样。第一轮QE 的目标侧重点是注入流动性、修复信贷系统、稳定金融市场等;第二轮QE 的目标侧重点是减少经济的异常不确定性,防止通货紧缩等;第三、四轮QE 的侧重点是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降低失业率等。(5)传导机制。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都是承诺效应传导机制、资产负债表扩

充效应传导机制和资产组合效应传导机制等。其实,中央银行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之一就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失效后,采用的可以绕过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新渠道,其主要作用就是成功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和恢复货币乘数(如图1)。

三、美国实施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的背景

近期美国失业率持续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经济增长表现仍然偏离潜在增长趋势。为了降低失业率,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推出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推出QE4有什么背景?本文将从经济背景、传统政策工具“失灵”以及个人知识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经济背景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出现了下滑,经过了前三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的经济形式依旧严峻。美国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的经济背景是基于其“不乐观的经济形势和不确定的经济预期”。

1.GDP 和GDP 构成。(1)近期GDP 环比和同比增长均有下降趋势。2008年以来,美国的GDP 环比

表1

美国推出QE 政策的情况

主要目标注入流动性、修复信贷系统、稳定金融市场等。减少经济的异常不确定性,防止通货紧缩等。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降低失业率等。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降低失业率等。传导机制

承诺效应传导机制、资产负债表扩充效应传导机制和资产

组合效应传导机制。

承诺效应传导机制、资产负债

表扩充效应传导机制和资产

组合效应传导机制。

承诺效应传导机制、资产负债

表扩充效应传导机制和资产

组合效应传导机制。承诺效应传导机制、资产负债

表扩充效应传导机制和资产

组合效应传导机制。

主要内容

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购买国债3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12500亿美元和机构债券1000亿美元。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买长期国债6000亿美元。

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超低区间;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400亿美元,购买的总规模和期限没有予以说明;

“扭转操作”。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超低区间;每月购买国债450亿美元。具体政策工具AMLF 、CPFF 、MMIFF 、TALF 和中长期债券购买计划等中长期债券购买计划等

TALF 和中长期债券购买计划等TALF 和中长期债券购买计划等时间

2008年9月

2010年11月4日2012年9月14日2012年12月13日财政金融

韩文龙,崔祥龙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43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3年第4期

··

30.020.010.0

0.0-10.0-20.0-30.0-40.0

私人投资环比增速

私人投资同比增速

2008Q 1

2008Q 22008Q 32008Q 42009Q 12009Q 22009Q 32009Q 42010Q 12010Q 22010Q 32010Q 42011Q 12011Q 22011Q 32011Q 42012Q 12012Q 2图3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

美国私人投资同比和环比增长率(%)

Data Sources :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

6.0

5.04.03.02.01.00.1-1.0-2.0-3.0-4.0-5.0

私人消费环比增速私人消费同比增速

图2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

美国私人消费同比和环比增长率(%)

Data Sources :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2008Q 1

2008Q 22008Q 32008Q 42009Q 12009Q 22009Q 32009Q 42010Q 12010Q 22010Q 32010Q 42011Q 12011Q 22011Q 32011Q 42012Q 12012Q 2

图4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

美国政府支出同比和环比增长率(%)

Data Sources :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

10.08.06.04.02.0

0.0-2.0

2008Q 1

2008Q 22008Q 32008Q 42009Q 12009Q 22009Q 32009Q 42010Q 12010Q 22010Q 32010Q 42011Q 12011Q 22011Q 32011Q 42012Q 12012Q 2政府消费和投资环比增速

政府消费和投资同比增速

800.0700.0600.0500.0

400.0300.0200.0100.00.0

2008Q 12008Q 22008Q 32008Q 42009Q 12009Q 22009Q 32009Q 42010Q 12010Q 22010Q 32010Q 42011Q 12011Q 22011Q 32011Q 42012Q 12012Q 2

贸易逆差(十亿美元)

742.3746.1756.9

593.7

385.4331.6398.6

493.3490.2

521.1533.1502.1555.4572.5549.5594.8615.8576.9图5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

美国贸易逆差(十亿美元)

Data Sources :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

和同比增速都出现了下降,后又缓慢上升。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的GDP 同比出现了上升趋势,在2010年第三季度达到一个短期的高点后又开始缓慢下降。美国的GDP 环比增长率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仅有1%左右的增长率,且2012年第一、二季度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其中,2012美国第一、二季度GDP 的环比增速分别为1.03%和0.69%,同比增速分别为4.48%和3.88%。近期美国GDG 增速的下滑,是其经济显现低迷或持续衰退的迹象。

(2)近期私人消费同比和环比均有下降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私人消费出现了一个V 型的趋势。私人消费环比增长率在2008年第四季度达到底部,后来开始缓慢增长,一直维持在1%左右的水平。私人消费的同比增长率在2009年第二季度达到最低点,后开始缓慢上升。但是,2012年的第一、二季度,美国的私人消费的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12年第一、二季度,美国的私人消费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23%和0.55%,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17%和3.58%。

(3)近期私人投资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下降趋势。比较图2和图3,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私人投

资和私人消费具有几乎相同的增长趋势。2012年第一、二季度,美国私人投资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06%和0.47%,同比增速分别为15.74%和12.24%,均出现了短期的下降趋势。

(4)近期政府消费和投资出现大幅下降趋势。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第一、二季度,美国的政府消费和投资的环比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0.12%和-0.03%,同比增长率也出现了负数,分别为0.21%和-0.6%。但从支出结构来看,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联邦政府支出和州政府支出都开始缩减,而国防和非国防支出则维持在平稳状态(如图4)。

(5)贸易逆差数额依旧巨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先出现了大幅度缩减,2009年第二季度已经缩减到了3316亿美元,后又开始小幅上升,2012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6158亿美元。虽然,美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出口,但是,其依旧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贸易逆差(如图5)。

2.失业率居高不下。图6显示了近期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虽然有缓慢下降的趋势,

但是失业率仍然维持在8%以上的水平。解决失业率问题,成为了美国政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正如

44

··

图6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美国失业率(%)

Data Source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 。

12.0

10.08.06.04.02.00.0

10.0

9.8

8.1

5.02008M 01

2008M 042008M 072008M 102009M 012009M 042009M 072009M 102010M 012010M 042010M 072010M 102011M 012011M 042011M 072011M 102012M 012012M 042012M 07

失业率(%)

2per.Mov ,Avg.(失业率(%))

图7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美国通货膨胀率(%)

Data Source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 。

6.0

5.04.03.02.01.00.0-1.0-2.0-3.0

CPI

核心CPI

2008M 01

2008M 042008M 072008M 102009M 012009M 042009M 072009M 102010M 012010M 042010M 072010M 102011M 012011M 042011M 072011M 102012M 012012M 042012M 07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表示的“如果就业市场前景没有明显改善,委员会将继续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实施额外资产购买计划,并酌情运用其他政策工具,直至在物价稳定的环境下就业市场取得明显改善”。

3.通货膨胀率趋于下降。近20个月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4%以下的水平。2011年10起,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12年7月和8月,其通货膨胀率已经降为1.4%和1.7%。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一直处于3.0%以下的水平,这说明长期来看,美国的通货膨胀预期较为稳定。不断降低的通货膨胀以及稳定的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为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二)其他背景

1.传统政策工具“失灵”。(1)财政政策操作空间变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增长陷入了双底式衰退,增长的预期较低。在危机中,采用传统的财政政策,如税收、政府支出等已经进入了困境。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低迷,无法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政府收入;另一方面,美国又面临着削减财政赤字的压力和债务违约的风险。为了防止债务风险,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债务上限法案,而该法案也导致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即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由于税

基原因,政府税收收入不能扩大;由于财政赤字问题,美国必须削减开支;由于可能的债务风险和债务上限法案,美国不能通过大规模的发债来为政府筹资。这一系列的限制,导致美国利用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变窄了。

(2)传统货币政策“失灵”。为了刺激经济,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降息和扩大基础货币发行量。但

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即使名义利息降到零,在通货紧缩的状况下,实际利率仍然会为正数,这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和消费预期。另外,只要全社会出现了总需求的连续下降,即使名义利率为零,此时仍然会出现总产出大于总需求的状况,这也会导致经济陷

入广义的流动性陷阱(Krugman ,2000)[3]。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影子银行的存在,正常的货币传导

机制和信贷市场会受到破坏,这会影响货币乘数,使货币乘数变小。如果货币乘数变小,那么通过传统的基础货币发行渠道来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政策操作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应对此类问题,一方面需要修复信贷市场,恢复货币乘数功能,另一

方面需要绕过传统的基础货币供给渠道,直接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2.个人的知识背景。为什么在此次金融救治过程中,美联储在历史上首次,并且先后四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呢?除了前面提到的经济增长仍然低迷,失业率高启等经济背景、传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失灵以及选举的政治周期作用为外,笔者认为这也与美联储的掌门人伯南克(Ben Bernanke )的个人的知识背景有关。伯南克是研究金融危机的专家,他系统的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重点关注了金融系统失灵、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等。在任职美联储主席前后,伯南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言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通货紧缩的重要性,并主张为通货膨胀设立一定的目标值,以保持公众对通货

膨胀的稳定预期。

对于零利率货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方面,伯南克(1999、2002、2004)认为日本在1999年2月~2000年8月实施的零利率政策是当时最佳的政策选择;认为在零利率政策背景下仍然可以通过资产购买、

降低中长期实际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和防止通货紧缩;提出在零利率或超低利率背景下可以通过承诺机制、资产负债表扩张机制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改变机制刺激经济增长[4-6]。综上所述,从伯南克的学术背景和学术价值判断来看,他本人是比较注重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中作用的。

财政金融韩文龙,崔祥龙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45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3年第4期

··

四、QE4的可能效应与影响

(一)可能效应

一般来说,QE4的效果要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承诺机制、资产负债表扩张机制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改变机制是否正常发挥作用。如果这三种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话,那么QE4可以发挥以下效应:

1.金融稳定效应。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市场出现零利率和流动性陷阱时,救治危机时货币政策会失效,而启动政府投资和消费,对总需求进行管理可以救治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由于美国受制于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的上限法案,依靠政府投资和消费来扩张总需求进行调控的空间已经变窄。与此相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了解救危机的另一种政策工具。

伯南克(1999)认为传统的危机理论忽视了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在危机背景下,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结合会产生负向的“金融加速器”效应[7]。具体来说,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信贷系统遭到破坏,其后果是资产价格狂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升高,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后现金流会出现紧张或者是断裂,进而影响其投资和产出。大量实体经济出现此种情况后,整个国民经济就陷入了衰退,总需求下降,就业率攀升。同时,实体经济的恶化又会对金融信贷体系产生拖累作用,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增加和资产波动性增大,这会强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预期。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预期会传导到实体经济,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如此反复,这种正循环机制会逐渐放大危机的影响,进而威胁到潜在的经济增长。如何应对负向的“金融加速器”的影响?Mishkin (2008、2009)提出了两条策略:一是发挥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8-9]。这不仅需要中央银行出面解决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短缺问题,也需要中央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解决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相结合背景下的信贷市场修复问题。二是需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来切断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互相恶化的正反馈机制。要现实此目标,首先需要稳定金融信贷市场。这也是非常规货币政策推出的理由之一。

美联储此次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具有进一步稳定金融市场的目的。如果金融信贷市场进一步得到修复,市场预期得到进一步稳定,那么与金融市场相互关联的实体经济将会得到恢复。

2.经济刺激效应。在金融危机中,由于预期的作用,即使是联邦基金利率调整至零,也不能有效调整中长期的实际利率。同时,由市场预期不稳定导致的资产价格波动、市场前景不乐观导致的银行惜贷和企业惜借的现象会不断蔓延,最终会导致总产出和总需求的下降以及失业率的攀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稳定金融信贷市场预期和扩张总需求等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首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购买操作来优化金

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受损的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市场渠道,进而稳定市场预期。再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来稳定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使得增加的基础货币能够直接进入金融市场和企业。再次,通过运用信贷扩展、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效应来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而达到启动总需求和刺激经济的目的。

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的背景之一就是2012年第一、二季度GDP 环比和同比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如果政策传导机制畅通,通过第四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操作,美国的经济可能会出现复苏。

3.财政效应。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财政效应可以分为直接财政效应和间接财政效应。直接财政效应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利用非常规货币政策为政府赤字融资,即通过超发货币来收取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间接财政效应则是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协助和强化一般性财政政策在危机救治中的效果,如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联合向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注资或提供信贷等。

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和时间都没有限制,其明显具有通过超发货币来为赤字的嫌疑。美国作为全球货币的主要供给者,它可以通过超发货币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另外,此次推出的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可以协助和强化美国财政部推出的救助金融危机和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

4.退出效应。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退出。退出的时间选择将会依据宏观经济的稳定情况来做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是个两个难选择:退出的太早会给好转的经济过早的撤去支撑力,使其重新陷入衰退;退出的太迟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和资产市场价格泡沫。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退出?Minegishi 和Courn ède (2010)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主要为两类:第一类是自动收缩机制,如短期流动性的自动收缩;第二是自动缩减机制,如美联储明确退出时间、自动回购流动性以及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美联储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

46

币政策没有明确债券购买规模和期限,其退出的效应也只能在其提出具体的退出时间,以及自动收缩机制和自动缩减机制起作用的时候才能确定。

(二)影响

1.美国国内影响。美联储推出第四轮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给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进一步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如果QE4的传导渠道畅通,作用机制发挥有效作用,那么可以推测在本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美国的金融市场可以趋于稳定,失业率可能会逐步降低。但是,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不是回复到潜在的增长水平呢?不一定。因为,美国经济的衰退既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其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力的必然结果。发达经济体中,促使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大规模新需求的出现和系统性新技术的推动。在美国,受金融危机等影响,短期内不会出现房地产那样的新的大规模市场需求,也不会出现信息技术等科技的支持性力量。新科技革命的出现也许是美国经济再次起飞的突破点。目前的境遇下,防止经济衰退和恶化,刺激经济增长趋向潜在增长率是其重中之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除了具有积极的影响外,还可能出现消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主要是指政策工具运用不当或者退出策略选择不当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问题。

2.国外影响。(1)美元贬值导致外国购买的美元资产缩水。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货币之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很多国外资产都是以美元计价的,或者是直接购买了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在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美元会大幅度贬值,这虽然有利于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和刺激美国出口,但是却给美国的债权国带来了资产损失。如果美元大幅度贬值的话,购买了美国国债及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资产国家或者是国际机构将会承受资产缩水和收益减少的风险。

(2)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上涨。一般说来基础货币供给的大规模增加,会推高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但是,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已经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的价格涨幅出现了同步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不会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一定会。一篇报道的内容可以佐证:“在截至2010年3月、长达16个月的第一轮QE中,美国商品研究局(CRB)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36%,而食品价格上涨20%,石油价格飙升59%。在截至去年6月的历时8个月的第二轮QE中,CRB指数涨10%,食品价格涨15%,

而油价又涨了30%。”以前两次的经验来判断,美联储推出的第三和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另外,今年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粮食产地出现了旱情,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地区局势也不利于石油的开采和出口,这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尤其是粮食和石油价格的上涨。

(3)全球性的货币性通货膨胀。美联储推出第四轮货币政策后势必会带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一方面,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会通过国际贸易结算、跨国投资和投机性基金等渠道流入世界各地。美元贬值,势必会给其他国家的货币带来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为了应对美元的贬值以及刺激本国经济复苏,或主动或被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容易形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预期。如果世界主要国家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那么其他国家为了抵抗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也必须被动的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全球性,尤其是主要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就是一个例子。

(4)汇率战争。美联储的QE4可能会引起全球性的汇率战。其实,美联储推出第三和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美元贬值来刺激美国出口。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率先贬值会引起“羊群效应”,即其他国家为了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和提高本国商品的国家竞争力,也会实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果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都开始贬值,那么新型经济体为了保持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跟进”,这样一来全球有可能进入具有保护性质的汇率战。

(5)全球性的财富再分配效应。美联储推出的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有一个隐形的效应,即全球性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如果继美国、日本后,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推出量化宽松政策,那么会出现一种隐性的全球财富再分配机制。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是其他国家购买的主要货币资产,也是其他国家购买外国资产的主要结算货币。如果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相继贬值,其他国家购买的货币资产和以此类货币计价的资产就会发生贬值,其收益也会减少。一般来说,购买这些资产的国家是次发达、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这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财富由穷国向富国的转移机制,出现“穷国补贴富国”的局面。

五、中国应对QE4的对策

美国QE4对中国的可能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

财政金融韩文龙,崔祥龙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47

··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3年第4期

··

The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the Fourth Round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Implemented by

FRB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Han Wenlong 1,Cui Xianglong 2

(1.School of Economics,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1130,China ;

2.School of management,Medical collage of Taishan,Tai'an 271016,China )

Abstract:In order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reduce unemployment rate and prevent deflation etc,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FRB)launched the fourth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QE4).If the promise mechanism,the balance sheet expansion mechanism and balance sheet structure change mechanism play a role,then the QE4can make an expected monetary policy effect,through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effect,economic incentive effect,finance effect and exit effect.The QE4will bring certain influences,such as dollar assets shrink,the price of commodity and raw material rise,global inflation,exchange rate war and global wealth redistribution effect,etc.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QE4,China need to make some corresponding arrangement,such as foreign exchange assets management,inflation expectations management,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and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Key words:Quantitative easing;Deflation;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Exit effect

方面: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可能缩水、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热钱大量涌入给宏观调控带来更多挑战和被动采取宽松型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QE4对中国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为了降低美元贬值给中国购买的美元资产造成的损失,一方面应该逐渐减少美国国债资产的购买规模,调整资产购买计划中其他类型资产的份额,转而购买相对优质的欧盟、英国等国家的债券和资产。另一方面,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利用美元外汇等进行战略性投资和购买外国的自然资源等。

2.加强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最近几个月来,我国的CPI 已经降低到了4%以下的水平,通货膨胀预期趋于稳定。但是,由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会随着时间逐渐显现,以及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防范通货膨胀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这就需要一方面防范国内通货膨胀因素,另一方面密切关注输入性通货膨胀,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通货膨胀。

3.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汇率的市场化形成区间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为了应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给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我国汇率改革的步伐更应该谨慎推进。既要坚持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又要在特殊情况下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以及保持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有力地位。

4.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力度。为了防止热钱的涌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尤其是加大对短期投资资金的监管。同时,

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式低迷和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应该继续实施必要的资本管制措施,以防止热钱冲击带来金融市场的不稳定。5.必要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继美国和日本后,英国、澳大利亚、欧盟等主要世界经

济体也相继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中国可以考虑实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冲全球性的货币型通货膨胀。不过,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把本国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合理的区间。参考文献:

[1]Krugman.Paul.R ,Kathryn M.Dominquez and Kenneth

Rogoff.It's Baaack :Japan's slump and the return of the liquidity trap [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 -ty ,1998,(8):137-205.

[2]王维安,徐滢.次贷危机中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影

响和效果[J ]

.国际金融研究,2011,(1):53-60.[3]Krugman.Paul.R.Thinking About the Liquidity Trap [J ].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0,(14):221-237.

[4]Bernanke.Ben.S.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A Case of

Self -Induced Paralysis [EB/OL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9,(12).

[5]Be rnanke.Ben.S.Deflation :Making Sure"It"Doesn't

Happen Here [Z ].Remarks by Ben S.Bernanke Before the National Economists Club ,Washington ,D.C.2002-11-21.[6]Bernanke.Ben.S.and Vincent R.Reinhart.Conducting

Monetary Policy at Very Low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DB/OL ].Lecture at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onetary and Banking Studies ,

2004-01-14.[7]Bernan ke.Ben.S.The Gold Standard ,Deflation ,and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an Internation -al Comparison [R ].NBER working paper 3488,1999-10.[8]Mishkin.F.S.The Federal Reserve's Tools for Responding

to Financial Disruptions [Z ]

.Board of the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2008-02-15.

[9]Mishkin.F.S.Is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 During Finan -

cial Crisis?[R ].NBER working paper 2009:14678.

责任编辑、校对:关华

48

[货币政策,美国,机制]论后危机时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机制与影响研究

论后危机时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机制与影响研究 一、引言 在金融危机蔓延过程中,传统货币政策的作用被大大削弱。银行在危机中受到重创,功能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破坏,货币供应量急剧紧缩,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 同时,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传导机制也会失效。2008 年次贷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世界各发达经济体为了快速走出危机,在常规货币政策无效的情况下,启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最典型的就是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在为国内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将全球带入了量化宽松时代。事实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全球经济走出了阴霾,美国经济得到较好恢复;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价格快速上涨、通货膨胀高涨等负面效应。为克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2013 年6 月20 日伯南克首次宣布美联储将逐步缩减购债计划,在2014 年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引发了美国国内外广泛的争议。2014 年,耶伦成为美联储主席,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有了新的变数。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日渐明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必然的。目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于何时退出? 采用什么样的退出机制、选择何种退出策略? 在具体实施时面临哪些困难,应该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是当前各国政府高层及全球投资者讨论的热点。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冷暖不一,经济复苏出现了分化的局面,这使得危机背景下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选择变得异常复杂,既要考虑国际间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退出时机和力度的平衡,避免单一经济体过早或过晚退出可能带来的溢出效应,又要考虑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效应; 既要防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过早而影响经济复苏速度,又要避免退出过晚而使通货膨胀的压力过大。制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体系是一个充满复杂的不确定性系统工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是如此,单独强调某一部分的作用,忽视政策的整体性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性,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误。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机制: 分析框架 (一)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时机、目标和工具 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 后危机时代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要以平稳退出为原则,以防止蔓生出诸多外部性问题。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存在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常常会导致一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其他国家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和时滞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有可能仅是冲击,也有可能会导致危机。因此,科学把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十分重要。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会使经济体系的流动性下降,资金成本上升,金融机构惜贷,实体经济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减少,对复苏中的经济十分不利。2013 年4 月12 日纽约黄金期货与伦敦现货金价格全线暴跌,创下2011 年7 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时也宣布金价正式步入熊市,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会议的多位委员要求在年中缩减并在年终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历史上看,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往往是脆弱的,过早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约束经济增

最新整理,史上最全:美国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解读及对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一、前三次量化宽松是什么?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通常为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改变市场主体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与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纵工具。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1、QE1的内容 QE1背景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并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美国想注资金融业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但结果却并收受到明显效果,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美国为了救市转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以及债券,由此不得不印发大量美钞以购买相应的资产。 QE1的实施过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是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2009年3月18日FOMC召开会议,决定美联储在未来6个月内购入最高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将在原先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再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后者略低于联储早先公布的2000亿美元。美联储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在利率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首轮定量宽松总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流动性。 QE1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QE1对GDP、股指、就业率、美元、黄金、原油的影响 GDP:自首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对提振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GDP环比年率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第四季度触底反弹,一路上扬。 股指: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这使得美国标准普洱500指数从2009年3月底的797.87点升至2010年4月底的1186.69点左右,涨幅超过48.7%。 就业率:美国自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从上表中显示的失业率来看,短期和长期内失业率均未有明显改善,不降反增。尤其是2009年4月到5月短短一个月间,失业率从8.9%

国际金融学(第二版)课后题参考介绍

国际金融学(第二版)课后分析题参考资料 By 尤聪 第一章 1、(1)结合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来分析; (2)答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均可,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其过程均应该是缓和的、小幅的,不会暴涨暴跌。值得确定的是人民币汇率将会有更多的波动。 人民币将升值的理由: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长;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施压。 人民币将贬值的理由: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大于预测;美元兑其他货币持续升值,那么人民币可能对美元贬值。 2、以材料中1美元兑6.0539人民币为基准汇率 最高汇率:1658.8%)5.01(0539.660=+? 最低汇率: 4815.4%)5.01(0539.660=-? 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不利影响: (1)利润下降,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提高,价格优势丧失; (2)吸引外资能力下降,投资者投资成本上升,减少国内企业的资金来源,制约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扩张。 有利影响: (1)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有利于优化引资结构; (3)有利于推动海外投资。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不利影响: (1)进口原料、商品成本提高; (2)有可能加大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 (3)不利于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有利影响: (1)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增强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产能过剩。 (2)有利于吸引海外投资。 第二章 结合衍生金融工具所客观具有的负面效应去谈。 如:中航油事件的爆发集中反映了我国企业在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时,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特性与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抗风险能力不强,对可能遇到的风险缺乏有效的对策,在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内部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 从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投机性与风险性的认识不足中,可以总结出我国企业在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时,面临着两方面问题:一是外部的法律监管不足;二是企业自身存在很大缺陷。 第三章 1、(1)以巨无霸指数测算汇率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用汉堡包来判定汇率,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为汉堡包是贸易商品(exchanged googds)。比起非贸易商品而言(例如房子之类),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商品的发展要快得多。所以用汉堡包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汇率水平,显然失之偏颇。另外,即使不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异,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消费者对待商品的偏好是不一致的,这也会导致价格的“虚假”。对于非完全浮动汇率的国家,这种指数也是偏离实际均衡的。 (2)讨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 答:适用性: 1)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最适用; 2)在外汇管制、运输成本限制的情况下,只要进出口限制程度对等,仍成立。 局限: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摘要:2012年,关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可能逐步退出的消息一经放出,即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反应,中国股市在此后几年间几次出现暴跌。本文结合相关数据,研究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并探究影响中国股市的其他因素。 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中国股市;影响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推出了三轮经济刺激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产生了重要作用,每次计划的实施和政策的变化都牵动着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神经。 自2012年开始,美联储多次公开表示,量化宽松政策有可能将逐步退出。这引发了全球各类市场的剧烈反应,中国股市也未能幸免于难,在消息发出之后出现了几轮暴跌。当然,股市暴跌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那么,其中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变化的影响有多大?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历程中A股的走势变化中或许能找到答案。本文通过对比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和美国、日本股市的走势表现,研究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程度,并探究在此期间影响A股走势的其他因素。 二、美国释放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信号即引发世界各类市场剧烈反应

2012年,美联储时任主席伯南克公开表示,如果未来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大致符合美联储的预期,那么美联储将在2012年晚些时候开始放缓资产购买的步伐,也即美联储可能在未来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简称QE)。这一表态让市场措手不及,随即全球各类市场对QE可能逐步退出的消息表现出剧烈的反应,全球股市普跌,2012年5月22日伯南克暗示QE可能放缓的讲话当即导致道琼斯指数当天最大超过4.7%的跌幅,2012年6月19日美联储的会议上给出了QE退出的具体条件和大概时间表,道琼斯指数在接下来的四个交易日内累积下跌3.4%。日经225指数5月22日至6月13日累计下跌19.1%。Eurostoxx 50 Index(欧洲斯托克50指数)5月22日至6月24日累计下跌11.2%。主要的新兴国家比如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的股票市场指数在此期间也出现明显的下跌,跌幅也在10%以上。 QE可能退出的消息引发的世界各类市场的剧烈反应,充分反应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三、美国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内容和效果 在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6年时间里,三轮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美国经济的恢复以及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减弱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都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所谓“量化宽松政策”,是指一国央行在实行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的政策时,绕开银行体系,以直接购买国债、担保债券等中长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 2007年,美国宏观经济速度明显放缓,房价结束了长期持续上扬的趋势,再加之此前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提高基金利率,普通贷款者的还贷压力剧增,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高风险隐患开始显现,伴随次级抵押机构的陆续破产,一场由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开始,在美资本市场扩大的金融风暴开始了,以美国为核心,速度扩展到欧洲、日本、拉美,最终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全球经济发展速度骤然放缓。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对内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增大,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建国的经济被封锁到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如今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国际经济活动角色转变。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在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到达亿美元,贸易顺差累计达到了亿美元,表1是

自2000年以来的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数据(由于数据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及部分选项存在数据不一致情况,因而存在个别项数据不精)。 三、美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美量化宽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首先,美量化宽松的直接表现是美元总量增加,美元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由于我们出口产品仍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小,且绝大多数出口产品的主要竞争力体现在价格方面,我国出口的海外商品的实际价格上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出口贸易的增长。 其次,由于美元供给的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急剧上涨,如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等资源型大宗商品,而我国又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这将使我们面临更大的输入型通膨压力。以铁矿石的进口为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钢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优质铁矿石进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如图1所示),据相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高达四亿多吨,占世界海运铁矿石比重五成以上。一方面由于价格的主导权不在我们手中,铁矿石价格较高;另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的政策也进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427]夏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崔健.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扭转经济颓势,美国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再次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并于同年12月加码。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事实证明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本文通过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合理预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工商管理硕士(MBA)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论文 ESSAY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与政策 Course Name 教师姓名 Name of Teacher 报告题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Case Report Title 学生学号MB1008124 Student Number 学生姓名张玮 Name of Student 2011年05月04日 成绩教师签字 Score Signature

摘要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4月27日下午2点,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了其成立98年以来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伯南克宣布将于2011年6月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表态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可能性非常小。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国债的大量增发和贬值、美元贬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加剧希腊、冰岛等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 对于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大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加剧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负责程度、直接加重国内制造业和对外出口贸易企业的成本负担、对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输入型影响、热钱进出中国对中国资产市场价格和稳定的影响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对中国的潜在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

十大陨落的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

十大陨落的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 近年来全球十大最终偃旗息鼓的互联网金融案例,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总结绝无半点贬低互联网金融的意思,只是希望提供一些启示,让这一行当可以在中国走得平坦些,毕竟竞争无处不在,最终能够受益老百姓,就是好东西。 首家互联网银行SFNB被收购 失败原因:盈利能力单一 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家虚拟网络银行:安全第一银行(SFNB)诞生,它是由美国三家银行和两家计算机公司联合成立的,是得到美国联邦银行管理机构批准的第一家全交易型的网上银行。该银行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运营,服务范围包括:电子支票业务、利息支票业务、货币市场、基本储蓄业务、信用卡及CDS等大范围的多种银行服务。由于费用低,一年后开设了大约7000个账户,总存款额超过2000万美元,截至1999年存款额就达4亿美元,增长速度极快,股价扶摇直上。 但SFNB公司一直未获盈利,因为有着纯网络银行固有的缺陷:由于资金运作渠道少,受营业网点,从业人员等的限制,SFNB很难像传统国际性大银行那样以专业的金融服务技能为核心竞争力,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获取利润,而是以网络操作的便捷性和更高的储蓄利率吸引客户,从而导致客户粘性不足,机构盈利能力单薄。随着大银行加快电子银行布局并降低成本,它的优势消失了。1998年SFNB被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万美元收购其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分。 谷歌钱包难推广 失败原因:上下游不支持 谷歌钱包推出于2011年,采用NFC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谷歌钱包绑定信用卡的功能,直接刷手机消费。谷歌钱包看上去确实很方便,买东西吃饭坐出租车时,只需掏出手机轻轻一刷,支付即可完成。但一年以后这款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相当不顺利,支持的运营商和手机机型寥寥无几,远未达到谷歌预期。近日甚至有传言称,谷歌准备放弃这种产品。 谷歌钱包难推广 谷歌钱包之所以迟迟难以推进,最核心的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业链上下游都不配合。换句话说,这条产业链由谷歌、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信用卡公司、银行、连锁商户组成,都是各自领域的巨头,都不配合推广。目前美国四大运营商只有一家支持。美国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以该业务存在安全漏洞为由,拒绝与谷歌合作。而VISA、万事达卡这样的信用卡公司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万事达卡和谷歌达成合作协议,但是另一大佬VISA则想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端。 PayPal货基无奈清盘 失败原因:宏观金融环境变差 1999年美国支付公司PayPal设立了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该基金由PayPal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联接基金的方式交给巴克莱(之后是贝莱德)的母账户管理,用户只需简单地进行设置,存放在支付账

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武汉东湖学院期中论文 题目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 年级???级 学生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曹雨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概述 (2)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含义 (2) (二)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践 (2)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3)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 (3)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发展趋势 (4)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影响 (5)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6)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9) 四、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内容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 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 但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美联储 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国债增发量、美元贬值以及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 上涨幅度进一步加大,给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动荡,也扰乱了世界各国 的经济秩序,更给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关键词: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通货膨胀影响 Abstract: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order to ensure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ty, the Fed launched the first round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From September 2008 to July 2010, the Fed injected $ 1.7 trillion to the market. However, due to sustained U.S. economic indicators did not improv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remains high, the Fed announced its launch in August 2010 the second round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spend $ 60 million to buy U.S. Treasury bonds. Fed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the additional amount the U.S. Treasury, the U.S. dollar depreci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rises further increase, to the U.S. and the world economy more volatile, but also disrupted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more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currencies of other countries has brought tremendous pressure. Key Words: Federal Reserve System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Inflation Influence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研究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背景分析 (一)经济领先指标连续四个月走高 2009年7月,由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制定的预期美国未来三至六个月发展的经济领先指标上升0.6%,这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该指标连续第四个月走高,预示着2009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自200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领先指标不断下滑;直到2009年4月,美国领先指标触底反弹,上升1.0%,升幅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此后三个月,美国领先指标接连走高,5月、6月和7月领先指标分别上升1.2%、0.8%和0.6%。在过去发生的几次经济衰退中,领先指标往往会在衰退结束前的两个月出现类似跃升。因此,美国经济领先指标连续四个月的回升,意味着美国经济向复苏迈进了一步。 (二)2009年第二季度GDP数据明显好转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美国GDP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环比下降2.7%,第四季度下降5.4%;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GDP降幅最深,较上一季度下降6.4%;第二季度GDP环比降幅大大收缩,降至1%,不仅低于此前三个季度GDP的降幅,也低于市场预期的1.5%。从经济发展的趋势预计,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将出现正增长。 (三)通货膨胀预期抬头 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在2008年经历了急剧的下滑后,自2009年3月开始均出现了明显反弹,且反弹的幅度逐月递增,通货膨胀预期有所抬头。从城市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构成看,食品和住宅的价格基本稳定,而交通、能源和其他商品的价格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构成看,食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较大,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已经逐渐回升。通货膨胀预期抬头对于实际通胀上行的压力不断加大。除上述指标外,其他经济数据也显示美国的经济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开始步入复苏轨道。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结构出现失调信号,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已捉襟见肘,因此制定退出策略并进行政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二、退出的具体策略研究 (一)退出时点的选择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点选择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政策退出过早,可能给经济复苏带来压力;退出过晚,则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和恶性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过早会扼杀经济复苏,退出过晚则会引发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由此可见,退出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美国经济尚未持续企稳的情况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贸然推出。美联储不仅要持续关注美国的主要经济数据,包括GDP、领先指标、失业率、CPI、PPI、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消费者信心指数、工业生产、商品零售、房屋销售、股票指数等,还要关注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大宗商品的价格等。美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内需和外需的支撑,只有在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改善,内外部需求不断增强,经济数据连续两三个季度转好的情况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具体方案才能得以执行。 (二)退出工具的运用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联储一方面通过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的方式抵消信贷市场收缩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向金融市场注资的方式帮助信贷机构度过难关。此外,美联储还多次突破传统做法,创设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扩大美联储职能以应对危机。基于美联储在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运用的工具,在执行退出策略时有如下工具可供运用。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简析及应对政策

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翁 美国的货币量化政策即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为“无中生有”创造出制定金额货币,也被简称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是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美国从雷曼银行倒闭后,从08年9月到2012年12月先后进行了四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累计印出逾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货币的供给大于,美元贬值无疑。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中国受其波及在所难免,而且中国处于政治、经济原因,当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元外汇超过万亿。在种种情况下,中国的苦境大概昭然。 美国货币量化宽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有一下三方面 1.美元贬值,导致中国近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无故缩水,损失重大。 2.人民币被迫升值,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到严重打击。 3.大宗商品因为美元过多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而价格上升(其中以原油为代表),而中国 发展建设中对此有十分倚重,进口价格上升,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处境堪忧。 注 传导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⑴从贸易差额角度分析:美国大量发放货币→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中国进口 减少→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的减少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不知道到底是进口减少的多还是出口减少的多,所以对于经常账户到底是出现顺差还是逆差是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国这个对外贸依赖性极高的国家来说经济肯定会受到消极影响的 ⑵从债券角度看:美国大量发行货币→美元贬值→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资产缩水→中国 损失巨大 ⑶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的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实施量化货币政策→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果)人们消费欲望不强,对经济预期不强→过多的货币追逐不足的商品→出现滞涨现象→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影响 美国的流氓政策无疑使中国经济前景不甚乐观,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有所影响的。中国顺时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11年起又推行“稳健”的政策,其中也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 (1)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最近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次加息行动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央行刚刚宣布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采取的相反行动,就显得很不寻常,因为这预示着宽松的刺激性宏观政策开始退出,这反映出我们对目前与未来国际经济走势判断,如果不是乐观,至少也是积极的。在发达国家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个人希望这不是安排宏观刺激政策开始退出的主要指导思想。因为我一直担心美国与世界经济会遭遇二次探底,而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其根本用意是绸缪即将来临的新的大危机。对此,我们必须警惕。 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 美联储在9月初就宣布了要实施第二轮的货币刺激政策,紧接着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奥巴马政府也宣布了基于第二轮政府刺激政策的300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和500亿美元的基础减税投资计划。在美国经济仍处在复苏轨道之中的时候,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当局为何要急于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显然是因为美国经济即将爆发新的大危机,美国宏观调控当局在未雨绸缪。美国与世界的这场危机都没有过去,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在次债危机爆发后所形成的庞大有毒资产并没有得到处理,而只是被掩盖和冷冻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推迟矛盾的爆发期,以及为解决矛盾争取到时间。 美元量化宽松带来的资金,大部分会通过美国金融投资体系流入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套利。尤其是在目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传统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之中,加息抑制经济过热成为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任务。如何采取措施更为有效地区分外商直接投资和热钱流入成为时下外汇管理政策的焦点。 11月3日,美联储推出一个新的国债收购计划,其目的在于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加快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美国的央行将把数千亿新鲜印制的美元注入到整个世界经济当中。美国国债收购计划的推出,印证了此前业内对美联储将实施量化宽松的预测。 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贬值效应对降低美国债务负担水平不无裨益。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预计2010年美国国债余额将达到13.6万亿美元,占GDP的93%。奥巴马政府历来将缩减债务压力作为主要的施政纲领之一,借量化宽松之际,通过通胀贬值降低实际债务负担是一条有效的措施,甚至有国外相关机构预测通过贬值可以降低实际债务负担达5-10%左右。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10月30日在纽约表示,美联储计划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将加剧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由于正处于去杠杆化之中,美国经济并不能吸收新一轮量化宽松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投资者将会配置更多的新兴经济体高回报资产。而对于中国等国家,这意味这大量外部资金流入,对实体经济将是巨大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背景下,海外资本流入不断升温。2010年2月至10月底,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专门开展了新一轮应对和打击“热钱”行动。10月28日,外管局点名通报了6家银行的9个分支机构的违规办理外汇业务,这一做法实属罕见。外管局表示,当前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呈现多点式、渗透的特点。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在同一年会上也表示,非常担心美联储量化宽松,会

企业战略案例分析

-- 企业管理概论作业 20101021225 张有杰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研究报告 -Google的企业战略 目录 1、Google公司简介 (1) 2、Google 企业文化 (1) 3、Google 的十大价值观 (2) 4、Google 的企业目标 (4) 5、战略环境分析 (5) 5.1、外部环境分析(PEST 分析法) (5) 5.2、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8) 5.3、企业自身内部环境分析 (15) 6、战略目标制定 (19) 7、战略选择 (19) 7.1、基本业务战略姿态 (19) 7.2、公司层战略 (20) 8、谷歌的战略实施计划 (21) ---

1、Google公司简介 Google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1998年9月7 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以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网站于1999年下半年启动;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公有股份公司。Google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Google目前被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 “不作恶(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最早是由Gmail服务创始人在一次会议中提出。 目前,Google公司旗下的业务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四大类: 搜索类产品是Google的主要产品,包括网页搜索、视频搜索、地图搜索等; 网络应用产品主要是注入Google talk、Gmail、Google chrome 等; 手机系统产品是Google新推出的手机系统Android; 盈利产品Google Adwords 是关键字搜索广告。 2、Google 企业文化 尽管自 1998 年创立以来,Google 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但他们仍坚持营造一种小公司的氛围。午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公司的餐厅随意就座用餐,与各个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愉快地畅谈。Google 秉承一贯的创新理念,而这有赖于每位员工都能够毫无顾忌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这就意味着每个员工都是功不可没的贡献者,而且每个人都要在公司身兼数职。他们聘用员工的准则非常包容,注重能力胜于经验。他们在全球各地均设有办事处,员工使用的语言高达数十种,从土耳其语到泰卢固语,包罗甚广。这样形成的团队反映了 Google 为全球用户服务的理念。工作之余,

美国退出qe时间-美国什么时候退出qe-

美国退出qe时间:美国什么时候退出qe? 篇一:美国退出QE政策的玄机 美国退出QE政策的玄机 美联储最终决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不少人以为美国经济转好,失业率已下降,就不再需要继续依靠美国联邦储备局(美联储)实施QE政策,以狂印钞票的方式为经济保暖了。 这种论调简直是在误导,就连美国人自己也不相信。例如美国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副总裁、高级经济学家MichaelPento(潘多)就指出,量化宽松退场将导致美国楼市、股市资产价格崩溃,以及严重的经济衰退。 退出QE政策损人不利己 美国投资公司The Lindsey Group(林赛集团)首席市场分析师Peter Boockvar(布科瓦)更指出,“美联储过去(实施QE政策)自然是帮助了股票市场振作反弹,而当它们收手撤出的时候,也同样地将让股市指数骤跌。”他还预测美国股市由此下跌的幅度将高达15-20%。 美联储退出QE政策不但对美国经济有负面影响,对全球各国的冲击更是巨大。为什么这样说呢?由于美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当美联储推行QE政策美元被大量印刷出来后,随即会流向世界各地寻找投资对象,把许多国家、地区的股市、楼市及货币汇率等资产价格炒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泡沫。 美国退出QE政策,退出这个创造货币的游戏后,许多资金会迅速流回美国,被炒高的各个国家、地区由于资金流出,资产价格出现下跌,甚至泡沫出现爆破,一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和经常帐出现逆差的新兴国家,其经济严重的还将遭受毁坏性冲击,后果难以预料。 新兴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冲击波当然也会影响同处地球村的美国,这就像香港富豪区跑马地坟场的那幅著名对联所说的:“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 既然美联储退出QE政策“损人”,也不“利己”,那么,美联储为何急着要结束这个政策呢? 一本书竟拯救了全世界? 市场上有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称一手创造QE政策的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离任前启动QE退出计划,是为了保障政策实施有始有终,自己也可以功成身退。 在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引发环球金融海啸,美国的银行乃至世界诸多银行,几乎即将破产,人人恐慌,部分银行更挤提。在2009年3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于其著作《美国货币史》中有关“货币供应量变化会影响实质经济产出”的理论影响下,终于出手通过QE政策大量印钞票来迅速制造与投递流动性,稳定市场情绪和秩序,为美国乃至全球摆脱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起到了定海神针的奇效,可以说,QE救了美国,也间接地救了全世界。 在2014年初伯南克离任美联储主席之际,显示出强烈的将货币政策逐步回复到正常的轨道意欲,QE政策因他而起,也由他启动退出,希望以此洗脱“直升机伯”(Helicopter Ben,从直升机上撒钱,意指不计后果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大量现金)的骂名,并获得“大使本”(Ambassador Ben)的历史清名、拯救全球的关键角色。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为应对本国经济下行趋势,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2013 年底美国经济恢复平稳正常增长之后,美国又于2014 年1月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本文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我国应采取的应对行动提出了相应建议。 在就业市场不断取得进展和经济前景稳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美联储回收流动性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通过多渠道扩散至世界各国,尤其是对仍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产生巨大冲击。 第一,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导致资本外流风险加大。一方面,当美国经济重新走向正轨,美元汇率上涨,使得国际投资者将注意力重新转向美国国内;另一方面,美联储减少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及长期国债这两大主要资产购买对象的购买,将会逐步减小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此外,人民币汇率下降造成投资商利润下降,削弱了中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很可能造成资金在短期内大规模外流。一旦国内流动性紧张,将会引起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对中国的金融稳定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导致外汇储备波动加剧。资本流入首先会在一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上得到反映,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外汇储备每月增幅保持在5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额呈逐月下降趋势。后来受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回升。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将大规模出售美国国债,

必将导致美国国债的价格下滑。而我国作为最大的美国国债海外持有国,美国国债价格的下降必将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资产损失。因此,有效管理外汇储备,实现分散外汇储备的投资已迫在眉睫,需要我国及时创新改变外汇储备策略。 第三,使出口贸易环境好转,进口成本持续走低。美国逐渐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美元会稳步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从贸易出口方面来说,对于恢复中国出口经济大有帮助,给国内出口企业将带来实质性机遇。同时,美国经济复苏将带动世界经济的宏观经济增长和需求的扩大,有利于我国新兴经济体实现出口贸易恢复,带动更多就业岗位的萌生,实现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总的来说,美国货币宽松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首先,美元的持续走强为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我国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辅以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的汇率形成机制。其次,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增加管理成本,更有可能因为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引发重大资产流失,这提醒我们必须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深入完善金融市场,增强应对冲击的能力。最后,美国在危机之后迅速采用市场的手段,调整并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借助危机实现了良性发展。我国也应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落实金融业态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动机 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不佳 在金融危机中倡导改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诸如推行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无力偿还房贷家庭的住房清收率;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为了刺激银行放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货币数量与GDP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货币供给增加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和个人是否有增加投资和消费的需求。由于美国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增长的引擎依赖于消费,居民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制造业和服

务业在低谷徘徊,银行贷款意愿低迷,失业率在9.6%左右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 2.奥巴马政府为争取连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将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下调至2.6%和2.3%。奥巴马的智囊团并没有带来当年罗斯福新政的奇迹,美国选民对“蜗牛”般的经济复苏大为失望,执政的民主党在2010年11月2日的中期选举中失败,丢掉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实现经济复苏已成为其挽回政治败局、实现连任的重要前提,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成为美国政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就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天,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2011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预计每月购进750亿美元,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3.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 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从三个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