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个单片机c51实验源程序

100个单片机c51实验源程序

100个单片机c51实验源程序
100个单片机c51实验源程序

/*--------------------------------------- Name :LCD1602液晶显示Created By : Paul He

Date : 2012.9.18

----------------------------------------*/ # include

# include "macroandconst.h"

# define LcdData P0

sbit EN=P3^5;

sbit RW=P3^6;

sbit RS=P3^7;

//sfr LcdData=0x80;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16 t)

{

while(t--);

}

/*********************

LCD1602驱动程序

*********************/

void //完成一个字节命令的写入LcdWriteCmd(uint8 cmd)

{

Delay(1000);

EN=0;

RW=0;

RS=0;

LcdData=cmd;

EN=1;

Delay(20);

EN=0;

}

void //完成一个字节数据的写入LcdWriteDat(uint8 dat)

{

Delay(1000);

EN=0;

RW=0;

RS=1;

EN=1;

LcdData=dat;

EN=0;

}

void //清屏

LcdClear()

{

LcdWriteCmd(0x01);

}

void //初始化液晶屏

LcdInit()

{

LcdWriteCmd(0x38);

Delay(200);

LcdWriteCmd(0x0e);

Delay(200);

LcdWriteCmd(0x06);

Delay(200);

}

void //完成字符串的写入,如

果第一行写满,自动切换到第

二行

LcdWriteStr(uint8 addr,uint8

*p)

{

LcdWriteCmd(addr);

while(*p!=0x00)

{

LcdWriteDat(*p);

p++;

if(addr++==0x8f)

{

LcdWriteCmd(0xc0);

}

}

}

//主函数

void

main()

{

LcdClear();

LcdInit();

LcdWriteStr(0x80,"HeHuiB

o");

LcdWriteStr(0xc0,"1010107

2054");

while(1);

}

/*--------------------------------------- Name :LCD12864液晶显示

Created By : Paul He

Date : 2012.9.19

----------------------------------------*/ # include

# include "macroandconst.h"

# define LcdData P0

sbit EN=P3^5;

sbit RW=P3^6;

sbit RS=P3^7;

//sfr LcdData=0x80;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16 t)

{

while(t--);

}

/*********************

LCD12864驱动程序

*********************/

void

LcdWriteCmd(uint8 cmd)

{

Delay(5000);

EN=0;

RW=0;

RS=0;

EN=1;

LcdData=cmd;

Delay(50);

EN=0;

}

void

LcdWriteDat(uint8 dat)

{

Delay(5000);

EN=0;

RW=0;

RS=1;

EN=1;

LcdData=dat;

Delay(50);

EN=0;

}

void

LcdClear()

{

LcdWriteCmd(0x01);

}

void

LcdInit()

{

Delay(0xffff);

Delay(0xffff);

LcdWriteCmd(0x30);

Delay(1000);

LcdWriteCmd(0x30);

Delay(1000);

LcdWriteCmd(0x0c);

Delay(1000);

LcdWriteCmd(0x01);

Delay(1000);

LcdWriteCmd(0x06);

Delay(1000);

}

void

LcdShowGroup(uint8 x,uint8

y,uint8 *p)

{

switch(y)

{

case 1:

LcdWriteCmd(0x80+x-1);brea

k;

case 2:

LcdWriteCmd(0x90+x-1);brea

k;

case 3:

LcdWriteCmd(0x88+x-1);break;

case 4:

LcdWriteCmd(0x98+x-1);break;

default :break;

}

while(*p)

{

LcdWriteDat(*p++);

}

}

//主函数

void

main()

{

LcdClear();

LcdInit();

LcdShowGroup(1,1,"12864

液晶实验");

LcdShowGroup(3,2,"何辉波

");

LcdShowGroup(2,3,"101010

72054");

while(1);

}

# include

# include "macroandconst.h" # define LcdData P0

sbit EN=P3^5;

sbit RW=P3^6;

sbit RS=P3^7;

uint8 lcdcount=0;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16 t)

{

while(t--);

}

/*********************

LCD1602驱动程序

*********************/ void

LcdWriteCmd(uint8 cmd) {

Delay(1000);

EN=0;

RW=0;

RS=0;

LcdData=cmd;

EN=1;

Delay(20);

EN=0;

}

void

LcdWriteDat(uint8 dat)

{

Delay(1000);

EN=0;

RW=0;

RS=1;

EN=1;

LcdData=dat;

EN=0;

}

void

LcdClear()

{

LcdWriteCmd(0x01);

}

void

LcdInit()

{

LcdWriteCmd(0x38);

Delay(200);

LcdWriteCmd(0x0e);

Delay(200);

LcdWriteCmd(0x06);

Delay(200);

}

/*void

LcdWriteStr(uint8 addr,uint8

*p)

{

LcdWriteCmd(addr);

while(*p!=0x00)

{

LcdWriteDat(*p);

p++;

if(addr++==0x8f)

{

LcdWriteCmd(0xc0);

}

}

} */

void UART0_Init()

{

SCON=0x50;

TMOD|=0x20;

PCON|=0x80;

TH1=0xFD;

TL1=0xFD;

IE|=0x90;

TR1=1;

}

void UART0_SendByte(uint8 dat)

{

EA=0;

SBUF=dat;

while(TI==0);

TI=0;

EA=1;

}

void UART0_SendStr(uint8 *Str)

{

uint8 i;

i=0;

while(*(Str+i)!='\0')

{

UART0_SendByte(*(Str+i));

i=i+1;

}

}

void UART0_SendUint16(uint16

dat)

{

uint8 flag;

uint8 temp;

flag=0;

temp=dat/10000;

if (temp!=0||flag!=0)

{

flag=1;

UART0_SendByte(temp+'0');

}

dat=dat%10000;

temp=dat/1000;

if (temp!=0||flag!=0)

{

flag=1;

UART0_SendByte(temp+'0');

}

dat=dat%1000;

temp=dat/100;

if (temp!=0||flag!=0)

{

flag=1;

UART0_SendByte(temp+'0');

}

dat=dat%100;

temp=dat/10;

if (temp!=0||flag!=0)

{

flag=1;

UART0_SendByte(temp+'0');

}

dat=dat%10;

UART0_SendByte(temp+'0'); }

void UART_Rcv()interrupt 4

{

uint8 temp;

EA=0;

if(RI)

{

RI=0;

temp=SBUF;

UART0_SendByte(temp);

UART0_SendByte(0x0d);

UART0_SendByte(0x0a);

lcdcount++;

if(lcdcount==16)

{

LcdWriteCmd(0xc0);

}

if(lcdcount==32)

{

lcdcount=0;

LcdClear();

}

LcdWriteDat(temp);

}

EA=1;

}

void main()

{

LcdClear();

UART0_Init();

LcdInit();

UART0_SendStr("串口程序欢迎您!");

UART0_SendByte(0x0d);

UART0_SendByte(0x0a);

UART0_SendUint16(0x020 89);

UART0_SendByte(0x0d);

UART0_SendByte(0x0a);

while(1);

}

# include

# include "macroandconst.h"

sbit EN=P3^5;

sbit RW=P3^6;

sbit RS=P3^7;

//sfr LcdData=0x80;

# define LcdData P0

# define keyport P2

//键盘驱动程序

bit

ReadKey(void)

{

bit dat;

keyport =0xf0;//键盘口高四位列线为1,低四位行线为0

if(keyport==0xf0)

{

dat=0;//无按键按下

}

else

{

dat=1;

}

return dat;

}

uint8

IdentifyKey(void)

{

uint8 i=1,j=0xfe,m;

while(j!=0x7f)

{

keyport=j;

m=keyport&0xf0;

switch(m)

{

case 0xe0 :

{

i=i+0;

j=0x7f;

break;

}

case 0xd0 :

{

i=i+4;

j=0x7f;

break;

}

case 0xb0 :

{

i=i+8;

j=0x7f;

break;

}

case 0x70 :

{

i=i+12;

j=0x7f;

break;

}

default :

{

i=i+1;

j=(j<<1)+1;

break;

}

}

}

return i;

}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16 t)

{

while(t--);

}

/*********************

LCD1602驱动程序

*********************/

void //完成一个字节命令的写

入操作

LcdWriteCmd(uint8 cmd)

{

Delay(1000);

EN=0;

RW=0;

RS=0;

LcdData=cmd;

EN=1;

Delay(20);

EN=0;

}

void //完成一个字节数据的写

入操作

LcdWriteDat(uint8 dat)

{

Delay(1000);

EN=0;

RW=0;

RS=1;

EN=1;

LcdData=dat;

EN=0;

}

void //完成液晶的清屏操作

LcdClear()

{

LcdWriteCmd(0x01);

}

void //完成液晶初始化操作

LcdInit()

{

LcdWriteCmd(0x38);

Delay(200);

LcdWriteCmd(0x0e);

Delay(200);

LcdWriteCmd(0x06);

Delay(200);

}

void //完成字符串雪乳操作,如果

第一行写满,自动切换到第二行。LcdWriteStr(uint8 addr,uint8 *p) {

LcdWriteCmd(addr);

while(*p!=0x00)

{

LcdWriteDat(*p);

p++;

if(addr++==0x8f)

{

LcdWriteCmd(0xc0);

}

}

}

//键盘与液晶程序应用

void

DisplayKey(uint8 i,uint8 k)

{

LcdWriteCmd(i);

if(k>=10)

{

LcdWriteDat(k%10+'A');

LcdWriteDat(k*0+' ');

}

else

{

LcdWriteDat(k/10+0x30);

LcdWriteDat(k%10+0x30);

}

}

void

ScanKey(void)

{

if(ReadKey())

{

uint8 key;

key=IdentifyKey();

while(ReadKey());

DisplayKey(0xca,key);

}

}

void main()

{

LcdClear();

LcdInit();

LcdWriteStr(0x81,"KeyB oard Test");

LcdWriteStr(0xc0,"KeyN umber=");

while(1)

{

ScanKey();

Delay(0xffff);

}

}

# include

# include "macroandconst.h" uint8 count50=0;

uint8

second=0,minute=0,hour=0; /*--------------------------------

LCD端口定义

---------------------------------*/ sfr LcdData=0x80;

sbit EN=P3^5;

sbit RW=P3^6;

sbit RS=P3^7;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16 t)

{

while(t--);

}

/*********************

LCD1602驱动程序

*********************/ void

LcdWriteCmd(uint8 cmd) {

Delay(1000);

EN=0;

RW=0;

RS=0;

LcdData=cmd;

EN=1;

Delay(20);

EN=0;

}

void

LcdWriteDat(uint8 dat)

{

Delay(1000);

EN=0;

RW=0;

RS=1;

EN=1;

LcdData=dat;

EN=0;

}

void

LcdClear()

{

LcdWriteCmd(0x01);

}

void

LcdInit()

{

LcdWriteCmd(0x38);

Delay(200);

LcdWriteCmd(0x0e);

Delay(200);

LcdWriteCmd(0x06);

Delay(200);

}

void

LcdWriteStr(uint8

addr,uint8 *p)

{

LcdWriteCmd(addr);

while(*p!=0x00)

{

LcdWriteDat(*p);

p++;

if(addr++==0x8f)

{

LcdWriteCmd(0xc0);

}

}

}

/*----------------------------------

--------

液晶显示函数

---------------------------------------

----*/

void display(uint8 addr,uint8

dat)

{

LcdWriteCmd(addr);

LcdWriteDat(dat/10+0x30

);

LcdWriteDat(dat%10+0x

30);

}

/*-------------------------------------

-----

定时器中断0

---------------------------------------

----*/

void TimerInit()interrupt 1

{

TL0=0x00;

TH0=0xb8;

count50++;

if(count50==50)

{

count50=0;

second++;

if(second==60)

{

second=0;

minute++;

if(minute==60)

{

minute=0;

hour++;

if(hour==24)

{

hour=0;

}

display(0xc3,hour);

}

display(0xc6,minute);

}

display(0xc9,second);

}

}

void main()

{

LcdClear();

LcdInit();

Delay(0xffff);

LcdWriteStr(0x85,"clock");

display(0xc3,hour);

LcdWriteDat(':');

display(0xc6,minute);

LcdWriteDat(':');

display(0xc9,second);

TMOD=0x01;

EA=1;

ET0=1;

TL0=0x00;

TH0=0xB8;

TR0=1;

while(1);

} # include "1602.h"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16 t)

{

while(t--);

}

/*********************

LCD1602驱动程序

*********************/

void

LcdWriteCmd(uint8 cmd)

{

Delay(1000);

EN=0;

RW=0;

RS=0;

LcdData=cmd;

EN=1;

Delay(20);

EN=0;

}

void

LcdWriteDat(uint8 dat)

{

Delay(1000);

EN=0;

RW=0;

RS=1;

EN=1;

LcdData=dat;

EN=0;

}

void

LcdClear()

{

LcdWriteCmd(0x01);

}

void

LcdInit()

{

LcdWriteCmd(0x38);

Delay(200);

LcdWriteCmd(0x0e);

Delay(200);

LcdWriteCmd(0x06);

Delay(200);

}

void

LcdWriteStr(uint8 addr,uint8

*p)

{

LcdWriteCmd(addr);

while(*p!=0x00)

{

LcdWriteDat(*p);

p++;

if(addr++==0x8f)

{

LcdWriteCmd(0xc0);

}

}

}

# include

# include "macroandconst.h" # include "1602.h"

# include "uart.h"

uint8 lcdcount=0;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16 t)

{

while(t--);

}

/*********************

LCD1602驱动程序

*********************/ void

LcdWriteCmd(uint8 cmd) {

Delay(1000);

EN=0;

RW=0;

RS=0;

LcdData=cmd;

EN=1;

Delay(20);

EN=0;

}

void

LcdWriteDat(uint8 dat)

{

Delay(1000);

EN=0;

RW=0;

RS=1;

EN=1;

LcdData=dat;

EN=0;

} void

LcdClear()

{

LcdWriteCmd(0x01);

}

void

LcdInit()

{

LcdWriteCmd(0x38);

Delay(200);

LcdWriteCmd(0x0e);

Delay(200);

LcdWriteCmd(0x06);

Delay(200);

}

void

LcdWriteStr(uint8

addr,uint8 *p)

{

LcdWriteCmd(addr);

while(*p!=0x00)

{

LcdWriteDat(*p);

p++;

if(addr++==0x8f)

{

LcdWriteCmd(0xc0);

}

}

}

void UART_Rcv()interrupt

4

{

uint8 temp;

EA=0;

if(RI)

{

RI=0;

temp=SBUF;

UART0_SendByte(temp);

UART0_SendByte(0x0d);

UART0_SendByte(0x0a);

lcdcount++;

if(lcdcount==16)

{

LcdWriteCmd(0xc0);

}

if(lcdcount==32)

{

lcdcount=0;

LcdClear();

}

LcdWriteDat(temp);

}

EA=1;

}

void main()

{

LcdClear();

UART0_Init();

LcdInit();

UART0_SendStr("串口程

序欢迎您!");

UART0_SendByte(0x0d);

UART0_SendByte(0x0a);

UART0_SendUint16(0x02

089);

UART0_SendByte(0x0d);

UART0_SendByte(0x0a);

while(1);

}

单片机实验

实验一P1口亮灯实验 实验目的 ⑴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⑵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 实验预备知识 ⑴P1口对准双向口,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为输出线或输入线。 ⑵本实验中延时子程序采用指令循环来实现,机器周期(12/6MHz)*指令所需机器周期数*循环次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 实验内容 P1作为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程序流程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P1.0~P1.7用插针连至L1~L8,运行程序后,观察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情况。 思考 改变延时常数,使发光二极管闪亮时间改变。 修改程序,使发光二极管闪亮移位方向改变。

实验二 P3.3口输入,P1口输出 实验目的 掌握P3口P1口简单使用。 实验内容 P3.3口输入一脉冲,P1口按位加一方式点亮发光二极管。程序流程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⑴P3.3用插针连至K1,P1.0~P1.7用插针连至L1~L8。 ⑵编译、装载、连续运行。 ⑶开关K1每拨动一次,L1~L8发光二极管按位加一点亮。 思考 修改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左移方式点亮。

实验三工业顺序控制(中断控制) 实验目的 掌握工业顺序控制程序的简单编程:中断的使用。 实验预备知识 在工业控制中,象冲压、注塑、轻纺、制瓶等生产过程,都是一些继续生产过程,按某种顺序有规律地完成预定的动作,对这类继续生产过程的控制称顺序控制,倒注塑机工艺过程大致按“合模→注射→延时→开模→产伸→产退”顺序动作,用单片机最易实现。 实验内容 MCS-51的P1.0~P1.6控制注塑机的七道工序,现模拟控制七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低电平有效,设定每道工序时间转换为延时,P3.4为开工启动开关,高电平启动。P3.3为外部故障输入模拟开关,低电平报警,P1.7为报警声音输出,设定6道工序只有一位输出,第七道工序三位有输出。 程序流程

C51单片机C语言程序100例_Keil

目录 目录 (1) 函数的使用和熟悉********************************/ (4) 实例3:用单片机控制第一个灯亮 (4) 实例4:用单片机控制一个灯闪烁:认识单片机的工作频率 (4) 实例5:将P1口状态分别送入P0、P2、P3口:认识I/O口的引脚功能 (5) 实例6:使用P3口流水点亮8位LED (5) 实例7:通过对P3口地址的操作流水点亮8位LED (6) 实例8:用不同数据类型控制灯闪烁时间 (7) 实例9:用P0口、P1口分别显示加法和减法运算结果 (8) 实例10:用P0、P1口显示乘法运算结果 (9) 实例11:用P1、P0口显示除法运算结果 (9) 实例12:用自增运算控制P0口8位LED流水花样 (10) 实例13:用P0口显示逻辑"与"运算结果 (10) 实例14:用P0口显示条件运算结果 (11) 实例15:用P0口显示按位"异或"运算结果 (11) 实例16:用P0显示左移运算结果 (11) 实例17:"万能逻辑电路"实验 (11) 实例18:用右移运算流水点亮P1口8位LED (12) 实例19:用if语句控制P0口8位LED的流水方向 (13) 实例20:用swtich语句的控制P0口8位LED的点亮状态 (13) 实例21:用for语句控制蜂鸣器鸣笛次数 (14) 实例22:用while语句控制LED (16) 实例23:用do-while语句控制P0口8位LED流水点亮 (16) 实例24:用字符型数组控制P0口8位LED流水点亮 (17) 实例25:用P0口显示字符串常量 (18) 实例26:用P0口显示指针运算结果 (19) 实例27:用指针数组控制P0口8位LED流水点亮 (19) 实例28:用数组的指针控制P0口8位LED流水点亮 (20) 实例29:用P0、P1口显示整型函数返回值 (21) 实例30:用有参函数控制P0口8位LED流水速度 (22) 实例31:用数组作函数参数控制流水花样 (23) 实例32:用指针作函数参数控制P0口8位LED流水点亮 (23) 实例33:用函数型指针控制P1口灯花样 (25) 实例34:用指针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显示多个字符串 (26) 实例35:字符函数ctype.h应用举例 (27) 实例36:内部函数intrins.h应用举例 (27) 实例37:标准函数stdlib.h应用举例 (28) 实例38:字符串函数string.h应用举例 (29) 实例39:宏定义应用举例2 (29) 1/192

中山大学左明老师单片机实验七共20页

实验七 D/A与A/D转换 一、实验目的 1、学习D/A转换的基本原理和D/A转换芯片DAC0832的性能及篇程方法 2、了解单片机系统中扩展D/A转换芯片的基本方法 3、学习A/D芯片ADC0809的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 4、了解A/D芯片与写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5、通过实验掌握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1、D/A转换是把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变换。从D/A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实验程序一是通过在D/A的输入端送入有一定规律的数字量,在输出端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来直观地了解D/A的转换功能。 要把一个数据通过0832输出,要经过两次锁存。典型的程序如下: MOV DPTR,#PORT MOV A,#DATA MOVX @DPTR,A INC DPTR MOVX @DPTR,A 2、A/D转换是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变换。启动A/D采样转换只需要两条指令: MOV DPTR,#PORT MOVX @DPTR,A

三、实验内容 内容一:利用DAC0832编程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三种波形轮流显示 一、连线方法:0832的CS0832接CS0。输出DAOUT接示波器探头,示波器探头地线接实验板地线 二、代码 ;D61.ASM ORG 4000H LJMP MAIN ORG 401BH LJMP DELAY PORT EQU 0CFA0H ORG 4100H MAIN: MOV TMOD,#10H SETB EA SETB ET1 MOV TL1,#0AFH MOV TH1,#3CH SETB TR1 DISP: MOV R1,#50H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三版)(1、2、3、4、7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给出下列有符号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假设计算机字长为8位)。 +45 -89 -6 +112 答:【+45】原=00101101,【+45】反=00101101,【+45】补=00101101 【-89】原=11011001,【-89】反=10100110,【-89】补=10100111 【-6】原=10000110,【-6】反=11111001,【-6】补=11111010 【+112】原=01110000,【+112】反=01110000,【+112】补=01110000 2. 指明下列字符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 AsENdfJFmdsv120 答:41H 73H 45H 4EH 64H 66H 4AH 46H 6DH 64H 73H 76H 31H 32H 30H 3.何谓微型计算机硬件?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微型计算机硬件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组成,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微型计算机运算和控制中心。存储器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输人设备是向计算机输人原始数据和程序的装置。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向外界输出信息的装置。I/O接口电路是外部设备和微型机之间传送信息的部件。总线是连接多个设备或功能部件的一簇公共信号线,它是计算机各组成部件之间信息交换的通道。微型计算机的各大功能部件通过总线相连。 4.简述8086CPU的内部结构。 答: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分为两个部分:执行单元(EU)和总线接口单元(BIU)。执行部件由运算器(ALU)、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和EU控制系统等组成。EU从BIU的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然后执行该指令,完成指今所规定的操作。总线接口部件BIU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地址形成逻辑、总线控制逻辑和指令队列等组成。总线接口部件负责从内部存储器的指定区域中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中去排队。 5.何谓总线?总线按功能可分为哪几种? 答:总线是连接多个设备或功能部件的一簇公共信号线,它是计算机各组成部件之间信息交换的通道。总线功能来划分又可分为地址总线(Address Bus)、数据总线(Date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三类。 6.内部存储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7.简述8086中的存储器管理? 答:8086把1M空间分成若干块(称为“逻辑段”),各个逻辑段之间可在实际存储空间中完全分开,也可以部分重叠,甚至可以完全重叠。每个逻辑段容量不超过64K字节,这样就可用16位寄存器提供地址访问。一个存储单元的地址可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组成,这个地址我们称为逻辑地址,一般表示为“段基址:偏移地址”。而1M存储空间中的20位地址称为物理地址。逻辑地址是程序中使用的地址,物理地址是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6 + 段内偏移地址 8.什么是接口电路?接口电路有何功能? 答:I/O接口电路是外部设备和微型机之间传送信息的部件。接口电路主要功能。(1) 数据的寄存和缓冲功能。(2) 信号转换功能。(3) 设备选择功能。(4) 外设的控制和监测功能。(5) 中断或DMA管理功能。(6) 可编程功能。 9.外部设备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常见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外部设备与微机之间的信息传送传送方式一般有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控制方式等。无条件传送方式是指CPU直接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查询传送方式又称为条件传送方式,是指CPU通过查询I/O设备的状态决定是否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中断是一种使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处理特殊事件的操作。即当外设的输入数据准备好,或输出设备可以接收数据时,便主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可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为外设服务的操作,服务完毕,CPU再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10.什么是单片机? 答:单片机是把微型计算机中的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中断系统等电路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形成的微型计算机。因而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单片机。 11.和一般微型计算机相比,单片机有何特点? 答:主要特点如下: 1) 在存储器结构上,单片机的存储器采用哈佛(Harvard)结构 2) 在芯片引脚上,大部分采用分时复用技术 3) 在内部资源访问上,采用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形式

51单片机实验程序

3 3 3 用查表方式编写y=x1 +x2 +x3 。(x 为0~9 的整数) #include void main() { int code a[10]={0,1,8,27,64,125,216,343,512,729}; //将0~9 对应的每位数字的三次方的值存入code中,code为程序存储器,当所存的值在0~255 或-128~+127 之间的话就用char ,而现在的值明显超过这个范围,用int 较合适。int 的范围是0~65535 或-32768~32767 。 int y,x1,x2,x3; //此处定义根据习惯,也可写成char x1,x2,x3 但是变量y 一定要用int 来定义。 x1=2; x2=4; x3=9; //x1,x2,x3 三个的值是自定的,只要是0~9 当中的数值皆可,也可重复。 y=a[x1]+a[x2]+a[x3]; while(1); //单片机的程序不能停,这步就相当于无限循环的指令,循环的内容为空白。 } //结果的查询在Keilvision 软件内部,在仿真界面点击右下角(一般初始位置是右下角)的watch 的框架内双击“double-click or F2 to add”文字输入y 后按回车,右侧会显示其16 进制数值如0x34,鼠标右键该十六进制,选择第一行的decimal,可查看对应的10 进制数。 1、有10 个8 位二进制数据,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奇偶校验,凡是满足偶校验的 数据(1 的个数为偶数)都要存到内RAM50H 开始的数据区中。试编写有关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10]={0,1,5,20,24,54,64,88,101,105}; // 将所要处理的值存入RAM 中,这些可以根据个人随意设定,但建议不要超过0~255 的范围。 char i; // 定义一个变量 char *q=0x50; // 定义一个指针*q 指向内部0x50 这个地址。 for(i=9;i>=0;i--) //9~0 循环,共十次,也可以用for(i=0;i<10;i++) { ACC=a[i]; //将a[i] 的值赋给累加器ACC if (P==0) //PSW0 位上的奇偶校验位,如果累加器ACC 内数值1 的个数为偶数那么P 为0,若为奇数,P 为1。这里的P 是大写的。 { *q=a[i]; q++; // 每赋一个值,指针挪一个位置指向下一个。 } } while(1); //同实验一,程序不能停。 }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KEIL 51软件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KEIL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掌握算术运算程序 实验设备:计算机、KEIL51软件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把片人RAM30H单元和40H单元两个16字节数相加,结果放于30H单元开始的位置处。在KEIL51编译、连接、仿真调试。 实验步骤: 一、运行KEIL51软件,出现图1所示KEIL 51主界面。 图1 KEIL 51主界面 首先用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建立项目文件,过程如下。 (1) 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弹出如图2所示的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图2 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2) 在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中选择新建项目文件的位置(最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文件夹如E:\project), 输入新建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项目文件名为example,单击【保存】按钮将弹出如图3所示的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单片机型号。Keil uVision2 IDE几乎支持

所有的51核心的单片机,并以列表的形式给出。选中芯片后,在右边的描述框中将同时显示选中的芯片的相关信息以供用户参考。 图3 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 (3) 这里选择atmel公司的A T89c51。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弹出如图4所示的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C语言开发选择【是】,汇编语言开发选择【否】。 单击后,项目文件就创建好了。项目文件创建后,在主界面的左侧的项目窗口可以看到项目文件的内容。 这时只有一个框架,紧接着需向项目文件中添加程序文件内容。 图4 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 二、给项目添加程序文件 当项目文件建立好后,就可以给项目文件加入程序文件了,Keil uVision2支持C语言程序,也支持汇编语言程序。这些程序文件可以是已经建立好了的程序文件,也可以是新建的程序文件,这里我们新建的汇编程序文件后再添加。 (1) 选择文件菜单上的new命令,出现新建文本窗口,如图5所示。

单片机实验答案

前言 由于单片机具有高可靠性、超小型、低价格、容易产品化等特点,在仪器仪表智能化、实时工业控制、实时数据采集、智能终端、通信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控制应用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目前在国内单片机应用中,MCS-51系列单片机仍然是一种主流单片机。为配合《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尽快了解、掌握89C51单片机的使用,特编写了这本上机指导书(基础篇)。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机实习和训练,无论是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还是学习接口电路和外设与计算机的连接,或者软硬兼施地研制单片机应用系统,不通过加强动手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的。本实验指导书提供了9个实验的指导性材料,实验还有一些思考题,可以根据课时的安排和教学要求进行取舍。为了达到某些实验的目的,书中提供的参考程序与实际应用中的程序会有些差别,所以不一定是最优的。 由于时间紧迫,加上编者学识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实验须知 1. 实验前必须阅读教科书的有关部分和本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编写好实验中要求自编或修改的程序;完成实验前要求完成的准备工作后方可以上机实验,否则不得上机操作。 2. 各种电源的电压和极性不能接错,严禁带电接线和接插元器件。通电前须经过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方能通电。 3. 不准随意拨弄各种与实验无关的旋钮和开关,凡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任何设备都禁止动用和摸弄,注意安全。 4. 严禁用手触摸实验系统印制电路板和元器件的引脚,防止静电击穿芯片。 5. 实验中若损坏仪器或元器件,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听候处理。 6. 在实验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不得随意走动和喧哗,集中精力完成实验。 7. 实验完成后,关掉电源,及时整理实验台桌面,保持环境整洁。 8. 按规定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上实验报告。 9. 凡实验或实验报告未能按规定完成的学生,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或考查。

单片机实验7学习资料

单片机实验7

实验七直流数字电压表设计 姓名:田坤学号:200912512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实验目的: 掌握LED动态显示和A/D 转换接口设计方法。 2.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A..94所示。图中显示器采用4位共阴极数码管,并按动态显示方式接线。A/D转换结束标志采用查询法检查,启动信号由软件模拟产生,时钟信号由Proteus的DClock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5kHz。电位器的输出电压送到A/D转换器中转换,转换结果以十进制形式显示在数码管上。调节电位器可使数码管的显示值发生相应变化。 图A.94 实验7的电路原理图 3.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Proteus软件,掌握原理图绘图方法; (2)、学习使用Keil C软件,掌握C51程序编写与调试方法;(3)、理解动态显示与A/D转换工作原理,完成单片机电压采集与显示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4.实验步骤: (1)、在Proteus中绘制电路原理图,按照表A.9将元件添加到编辑环境中; (2)、在Keil中编写C51程序,并使之编译通过;

(3)、在Proteus中加载程序,观察仿真结果。 5.实验要求: 提交的实验报告中应包括电路原理图、含注释内容的源程序及实验结果分析。 表A.9 实验7的元器件清单 1)源程序如下: #include // 头文件 #include unsigned int tmp; //定义一个整形中间变量 sbit START=P2^5; //定义ADC0808启动位 sbit ad_busy=P2^6; //定义ADC0808转换结束标志位 sbit OE=P2^7; //定义ADC0808输出使能标志位 sbit P2_0=P2^0; //定义四个数码管 sbit P2_1=P2^1; sbit P2_2=P2^2; sbit P2_3=P2^3; char led_mod[]=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LED字模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带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2012年5月日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2) 实验二程序调试 (4)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 (6) 实验四串口实验 (8)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ICElab-G2200实验/仿真系统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熟悉单片机系统开发软件WAVE6000。

二、实验设备 1.G2200/2100 实验平台 1 台 2.仿真器/ 仿真板 1 台 3.连线若干根 4.计算机 1 台 三、实验内容 P1端口接发光二极管,加1点亮。 四、连线方案: 实验箱 内部已 连好 五、实验步骤 1.连接Lab51CPU板。(已由实验师连好) 2.仿真器与实验平台的连接 将Lab51板的DC34芯插座与G6W仿真器上的DC34插座用扁平电缆连接起来。(已由实验师连好) 3.仿真器与计算机的连接 用随机配带的串口通讯电缆,将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串口1、串口2均可。 特别注意:在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串口电缆时,两台机器必须都断电,否则易损坏计算机和仿真器。 4.实验连线 按连线方案,用随机配带的实验连线插入孔后,轻轻转动一下锁紧插头,保证良好接触。拆线时,应先回转一下,不要硬拨,以免损坏线路板。不管是拆线还是插线,都应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中“连线方案”的粗线即为需用户动手接连的线。 5.检查接线是否有误,确信没有接错后,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6.在计算机上打开“WAVE6000集成调试环境”,界面如下图所示: 7.建立新程序(如果程序已编好,直接跳到第9步) 选择菜单[文件 | 新建文件]功能。 出现一个文件名为NONAME1的源程序窗口,在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 ORG 0 MOV P1,#0 ;熄灭发光二极管 LOOP: INC P1 CALL Delay SJMP LOOP Delay: MOV R2,#3 ;延时程序 MOV R1,#0

单片机实验模版

单片机实验模版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综合设计学院(系): 专业:电子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8 年月日

实验项目列表 注意:独立完成预习报告和实验操作。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签字: 联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填写要求依照《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试行)》提出的各项要求,现规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填写要求如下: 一、每次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报告。注意:预习报告中的回答问题必须手写,且由 学生本人签名。第一次实验时,课前将预习报告与《实验项目列表》一同交给 实验老师。每次实验时,课前提交预习报告,没有完成预习报告者不得进行实 验。 二、每一个实验项目均须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最后按顺序装订、上交。 三、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目的和要求:写明实验的目的和任务要求; 2、实验原理和内容: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算法描述、程序的结构类型,与实验相关的 接口模块功能描述。 3、算法流程:使用流程图对算法进行描述。流程图应当逻辑正确、简单清晰。流程 图能够采纳打印或手工绘制。 4、使用protel等工具绘制实验系统电路图(也可手工绘制)。系统电路图应正确、 工整。系统电路中应包含单片机以及单片机工作时所必需的外围相关器件(晶 体、上电复位电路等); 5、程序清单:程序清单一律采纳打印的方式,源程序文件的格式要整齐、规范(语 句的标号、指令及注释应在不同列中)。在程序的关键语句上加注释。相关子程 序要在凝视中进行功能说明; 6、实验结果与分析:明确地写出最后结果(是否实现设计要求等),对实验中所遇 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加以描述; 7、实验体会、建议:通过实验所体会的收成。针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等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8、全部文字叙述内容要求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用词规范; 9、要紧仪器设备:记录要紧仪器的名称、型号(包括实验运行软件名称)等 10、实验时刻:报告中应标明实验的日期(年、月、日;星期;组号)。 四、要求实验报告字迹工整,文字简练,数据齐全,图表规范,运算正确,分析充分、具体、定量。

单片机-实验二-分支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二实验报告 ·

将00-99的十进制数据转换成二进制进行开关量的输入,L0灯亮 将100的十进制转换为01100010的二进制开关量进行输入,L1灯亮

将101-127的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进行开关量的输入,L2灯亮 完整的接线图

实验操作 1、正确连接实验板子和电脑,将点源接入,数据线连接到电脑的USB接口,在电脑端运行 软件,取消勾选模拟器,按照实验装置的名称正确的选择响应的系统。 2、在软件内部按照输入分支程序结构。 3、打开点源开关。 4、调整输入的各个断口的开关量,着重关注在二进制数01100010附近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 思考题1 写出分支程序设计的要点 分支结构也成为选择结构。在程序中每个分支均为一个程序段。为分支需要,程序设计时不要忘记给程序段的起始地址赋予一个地址标号,以供选择分支使用。 这次实验使用的是一个多分支程序结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JC\JNC\JB\JNB的判断,进行逐级分支。并且可以使用CJNE进行实现。 80C51中没有专门的多分支转移指令,可以使用的变址转移指令“JMP @A+DPTR”,但是这样的指令需要数据表格配合。 思考题2 8051单片机有几个并行口,写出各并行口的特点 8051单片机有4个并行I/O口,分别为P0\P1\P2\P3,以实现数据的并行输入与输出。 这4个并行口均是8为双向口线,各占8个引脚,在P3口线上有着引脚复用,均有第二功能信号,这些第二功能信号都是重要的控制信号,在实际使用中总是先按需要优先选用第二功能,剩下的不用的再当作口线使用。 并行可以有效的提高单片机的工作效率。 思考题3 实验中遇到的苦难 在这个实验中和实验一显著不同的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硬件与软件的配合,一些数据线的链接,点源的通断都是我们学习的要点,我们也第一次接触到了输入口和输出口相互之间的区别。 这个实验我们一定要将十进制的思维转换过来转换为二进制的思维,在机器语言中只有开关量的通断,而这个题目也是很好的应用了开关量的通断完成了这个实验。 学会了分支判断方式的编程

单片机实验二

单片机实验报告(二) 姓名:赵苑珺 学号:090250129

实验三程序设计(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的过程; 2、掌握循环程序、查表程序和子程序的特点及设计。 二、实验内容 1、循环程序的设计、输入、调试和运行; 2、查表程序的设计、输入、调试和运行; 3、子程序的设计、输入、调试和运行。 三、实验步骤 1、排序程序:将N 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设R0 的内容为数据区的首地址,R7 的内容为数据的字节数。参考程序为:MOV R0,#30H ;将序列首地址存入R0中 MOV R7,#10 ;将序列长度存入R7中 SS: MOV A,R7 MOV R2,A MOV 60H,R0 ;将序列首地址存入60H NN: DEC R2 ;循环程序,控制排序次数 MOV A,R2 MOV R3,A MOV R0,60H L1: MOV A,@R0 ;将序列第一个数存入A中 INC R0 ;R0加1,指向第二个位置 CLR C ;清除进位标志位C,为比较两数大小做准备 SUBB A,@R0 ;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 JC MM ;判断C的状态,1(代表数1小于数2)跳至MM,0(代表数 1大于数2)继续执行 MOV A,@R0 ;将第二个数存入累加器A中 DEC R0 ;R0指向第一个位置 XCH A,@R0 ;将A中的数(数1)与R0指向的数(数2)交换 INC R0 ;R0减一,指向位置一 MOV @R0,A ;将A中的数2存到位置一内 SETB F0 ;置位用户标志位,表示有交换 MM: DJNZ R3,L1 ;R3减一不为零则跳至L1,否则继续执行程序 MOV A,R2 CJNE R2,#01H,L2 ;判断R2中的数是否已经减为1,是跳至JJ,否跳至L2 SJMP JJ L2: JB F0,NN ;判断F0状态,若为1(有交换)则跳至NN,否则继续进行JJ: MOV R0,60H ;将序列首地址存入R0 END

单片机实验七-外部中断

实验七外部中断 1:在P1.0上产生周期为10ms的方波,设晶振频率12MHz.(要求分别以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设计程序) 查询: ORG 0000H MOV TMOD,#10H MOV TH1,#0CEH MOV TL1,#78H SETB TR1 WAIT:JBC TF1,NX SJMP WAIT NX:CPL P1.0 MOV TH1,#0CEH MOV TL1,#78H SJMP WAIT END 中断: ORG 0000H MOV TMOD,#10H MOV TH1,#0CEH MOV TL1,#78H MOV IE, #88H SETB TR1 WAIT: SJMP WAIT ORG 001BH CPL P1.0

MOV TH1,#0CEH MOV TL1,#78H RETI END 例2按照按键次序,先后依次点亮8盏灯中的一盏,要求采用中断方式编程。 案例一: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13H ; 中断矢量 LJMP INT ORG 040H MAIN:SETB EX1 ; 开外部中断允许 CLR PX1 ; 外部中断低优先级 SETB IT1; 边沿触发 SETB EA; 开中断总允许 MOV A,#01H; 给A寄存器赋初值 HERE:SJMP HERE; 原地等待中断申请 INT: MOV P1,A ; 输出到P1口显示 RL A ; 左环移一次,准备下次显示的数据 RETI ; 中断返回 END 案例二: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13H ; 外部中断1矢量 LJMP INT ORG 030H MAIN: MOV R0,#09

C51单片机编程基本知识

C51单片机编程基本知识 全文选段:该控制指令将C文件编译生成汇编文件(.SRC),该汇编文件可改名后,生成汇编.ASM文件,再用A51进行编译。 第三节 Keil C51软件包中的通用文件 在C51\LiB目录下有几个C源文件,这几个C源文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稍事修改,就可以用在自己的专用系统中。 1. 动态内存分配 init_mem.C:此文件是初始化动态内存区的程序源代码。它可以指定动态内存的位置及大小,只有使用了init_mem( )才可以调回其它函数,诸如malloc calloc,realloc等。 calloc.c:此文件是给数组分配内存的源代码,它可以指定单位数据类型及该单元数目。 malloc.c:此文件是malloc的源代码,分配一段固定大小的内存。 realloc.c:此文件是realloc.c源代码,其功能是调整当前分配动态内存的大小。 全文内容: 本章讨论以下内容: l 绝对地址访问 l C与汇编的接口 l C51软件包中的通用文件 l 段名转换与程序优化 第一节绝对地址访问 C51提供了三种访问绝对地址的方法: 1. 绝对宏: 在程序中,用“#include〈absacc.h〉”即可使用其中定义的宏来访问绝对地址,包括: CBYTE、XBYTE、PWORD、DBYTE、CWORD、XWORD、PBYTE、DWORD 具体使用可看一看absacc.h便知 例如: rval=CBYTE[0x0002];指向程序存贮器的0002h地址 rval=XWORD [0x0002];指向外RAM的0004h地址 2. _at_关键字 直接在数据定义后加上_at_ const即可,但是注意: (1)绝对变量不能被初使化; (2)bit型函数及变量不能用_at_指定。 例如: idata struct link list _at_ 0x40;指定list结构从40h开始。 xdata char text[25b] _at_0xE000;指定text数组从0E000H开始 提示:如果外部绝对变量是I/O端口等可自行变化数据,需要使用volatile关键字进行描述,请参考absacc.h。 3. 连接定位控制 此法是利用连接控制指令code xdata pdata \data bdata对“段”地址进行,如要指定某具体变量地址,则很有局限性,不作详细讨论。 第二节 Keil C51与汇编的接口 1. 模块内接口 方法是用#pragma语句具体结构是: #pragma asm 汇编行

实验七 单片机串口通信

实验七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目的】 1、理解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单片机的TXD、RXD口; 3、学习PC机的串口通讯原理。 【实验内容】 任务: 1.单片机与电脑串口通讯,将单片机与电脑相连,借助串口调试助手,单片机发送“Everything is possible ^_^”。 2.串口调试助手中输入“turnonled1”、“turnonled2”、“turnonled3”中一个,相应的led点亮,单片机再发送“Turn on LED1 has been executed!”消息提示输入下一个需要点亮的灯。通讯波特率:9600bps,信息格式:无校验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传送方式,单片机采用中断方式接收信息。 原理: SM0、SM1:由软件置位或清零,用于选择串行口四种工作方式。 SM2:多机通信控制位。在方式2和方式3中,如SM2=1,则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0时不启动接收中断标志RI(即RI=0),并且将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丢弃;RB8为1时,才将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送入SBUF,并置位RI,产生中断请求。当SM2=0时,则不论第9位数据为0或1,都将前8位数据装入SBUF 中,并产生中断请求。在方式0时,SM2必须为0。 REN:允许串行接收控制位。若REN=0,则禁止接收;REN=1,则允许接收,该位由软件置位或复位。 TB8:发送数据D8位。在方式2和方式3时,TB8为所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在多机通信中,以TB8位的状态表示主机发送的是地址还是数据:TB8=0为数据,TB8=1为地址;也可用作数据的奇偶校验位。该位由软件置位或复位。 RB8:接收数据D8位。在方式2和方式3时,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可作为奇偶校验位或地址帧或数据帧的标志。方式1时,若SM2=0,则RB8是接收到的停止位。在方式0时,不使用RB8位。 TI:发送中断标志位。在方式0时,当发送数据第8位结束后,或在其它方式发送停止位后,由内部硬件使TI置位,向CPU请求中断。CPU在响应中断后,必须用软件清零。此外,TI也可供查询使用。 RI:接收中断标志位。在方式0时,当接收数据的第8位结束后,或在其它方式接收到停止位的中间由内部硬件使RI置位,向CPU请求中断。同样,在CPU 响应中断后,也必须用软件清零。RI也可供查询使用。

北京交通大学单片机实验程序报告

单片机实验程序

实验二8155并行I/O口扩展和动态扫描程序编制 1.实验目的 (1)掌握8155并行I/O芯片扩展和使用方法 (2)掌握数码管动态扫描汇编语言的编制方法 2.预习要点 (1)8155芯片基础知识 (2)51单片机的总线时序、地址译码的原理 (3)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方法 3.实验设备 计算机、单片机实验箱。 4.实验内容 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板的上的8155(U16)显示电路(在电路板上已经固定连接字形和字位控制线的8155部分),并通过跳线确定8155的地址,在8个LED数码管上依次动态显示数字1~8。 扩展要求: 假定30H~33H的存储单元内容为4个字节16进制数,请依序将他们显示在8个LED数码管上 根据程序要求做如下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显示子程序流程框图: 基本要求编程如下: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50H MAIN: MOV SP,#60H ;压栈 MOV DPTR, #4100H MOV A,#0FH ;方式控制字0FH送A MOVX @DPTR, A ;8155初始化 MOV 70H,#01H ;设置显示缓冲区 MOV 71H,#02H MOV 72H,#03H MOV 73H,#04H MOV 74H,#05H MOV 75H,#06H MOV 76H,#07H MOV 77H,#08H LOOP: ACALL DISPLAY ;循环调用显示子程序AJMP LOOP DISPLAY: MOV R0,#70H ;显示缓冲区首地址送R0 MOV R3,#0FEH ;字位控制初值送R3

单片机实验程序设计

实验一LED流水灯 一、实验目的 制作一个流水灯,编写程序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由上至下的反复循环流水点亮,每次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 二、程序设计 #include #include sbit LED = P1^0; void delay() { unsigned int i,j; for(i=120;i>0;i++) for(j=120;j>0;j++); }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i; LED = 0; while(1) { for(i=0;i<8;i++) { LED=0xfe; delay( ); LED = _crol_(LED,1); P1 = LED; } LED=0X01; for(i=0;i<8;i++) { delay( ); LED = _cror_(LED,1); P1 = LED; } } }

实验二按键扫描 一、实验目的 使用单片机片内的I/O口来进行开关状态的检测。当开关打开时,I/O引脚为高电平,当开关闭合时,I/O引脚为低电平。编写一个程序,控制流水灯,开关闭合,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 二、程序设计 #include #include #define GPIO_LED P1 sbit K1=P3^5; sbit K2=P3^4; void Delay10ms( );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int i,j,l; j=0xfe; while(1) { GPIO_LED=j; if (K1==0) { Delay10ms( ); if (K1==0) { j=_cror_(j,1); while((i<50)&&(K1==0)) { Delay10ms( ); i++; } i=0; } } if (K2==0) { Delay10ms( ); if (K2==0) { l=0xff; GPIO_LED=~l;

单片机实验LCD显示实验

实验19L C D显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液晶显示的编程方法,了解液晶显示模块的工作原理。 掌握液晶显示模块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二、所需设备 CPU挂箱、8031CPU模块 三、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中文汉字“北京理工达盛科技有限公司”。 四、实验原理说明 五、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8255的PA0~PA7接DB0~DB7,PC7接BUSY,PC0接REQ,CS8255接 CS0。 2、运行实验程序,观察液晶的显示状态。 六、程序框图 八、附:点阵式LCD 模块 点阵式LCD模块 由一大一小两块液晶 模块组成。两模块均 由并行的数据接口和 应答信号接口两部分 组成,电源由接口总 线提供。 (1)OCMJ2×8液晶 模块介绍及使 用说明 OCMJ中文模块系列液晶显示器内含 GB 2312 16*16点阵国标一级简体汉字和 ASCII8*8(半高)及8*16(全高)点阵英文字库,用户输入区位码或 ASCII 码即可实现文本显示。 OCMJ中文模块系列液晶显示器也可用作一般的点阵图形显示器之用。

提供有位点阵和字节点阵两种图形显示功能,用户可在指定的屏幕位置上以点为单位或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图形显示。完全兼容一般的点阵模块。 OCMJ中文模块系列液晶显示器可以实现汉字、ASCII 码、点阵图形和变化曲线的同屏显示,并可通过字节点阵图形方式造字。 本系列模块具有上/下/左/右移动当前显示屏幕及清除屏幕的命令。一改传统的使用大量的设置命令进行初始化的方法,OCMJ 中文模块所有的设置初始化工作都是在上电时自动完成的,实现了“即插即用”。同时保留了一条专用的复位线供用户选择使用,可对工作中的模块进行软件或硬件强制复位。规划整齐的10个用户接口命令代码,非常容易记忆。标准用户硬件接口采用REQ/BUSY 握手协议,简单可靠。 硬件接口 接口协议为请求/应答(REQ/BUSY)握手方式。应答BUSY 高电平(BUSY =1)表示 OCMJ 忙于内部处理,不能接收用户命令;BUSY 低电平(BUSY =0)表示 OCMJ 空闲,等待接收用户命令。发送命令到 OCMJ可在BUSY =0 后的任意时刻开始,先把用户命令的当前字节放到数据线上,接着发高电平REQ 信号(REQ =1)通知OCMJ请求处理当前数据线上的命令或数据。OCMJ模块在收到外部的REQ高电平信号后立即读取数据线上的命令或数据,同时将应答线BUSY变为高电平,表明模块已收到数据并正在忙于对此数据的内部处理,此时,用户对模块的写操作已经完成,用户可以撤消数据线上的信号并可作模块显示以外的其他工作,也可不断地查询应答线BUSY是否为低(BUSY =0?),如果BUSY =0,表明模块对用户的写操作已经执行完毕。可以再送下一个数据。如向模块发出一个完整的显示汉字的命令,包括坐标及汉字代码在内共需5个字节,模块在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才开始执行整个命令的内部操作,因此,最后一个字节的应答BUSY 高电平(BUSY =1)持续时间较长,具体的时序图和时间参数说明查阅相关手册。

单片机原理与C51语言程序设计与基础教程 课后习题答案

单片机原理与C51语言程序设计与基础教 程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 填空题 1.一般而言,微型计算机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单片机是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以为核心的硬件电路称为单片机系统,它属于地应用范畴。 3.Atmel 公司生产的CMOS型51系列单片机,具有内核,用 代替ROM作为程序存储器, 4.单片机根据工作温度可分为、和三种。民用级的温度范围是0℃一70℃,工业级是-40℃~85℃,军用级是-55℃-125℃(不同厂家的划分标推可能不同。 5.在单片机领域内,ICE的含义是。 选择题 1.单片机的工作电压一般为V? A 5V B 3V C 1V D 4V 2.单片机作为微机的一种,它具有如下特点: A 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B 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 C 控制功能强,开发应用方便 D 低电压、低功耗。 3.民用级单片机的温度范围是: A -40℃~85℃ B 0℃一70℃ C -55℃-125℃ D 0℃一50℃ 4.MCS-51系列单片机最多有个中端源。 A 3 B 4 C 5 D 6 5.下列简写名称中不是单片机或单片机系统的是 A MCU B SCM C ICE D CPU 问答题 1.单片机常用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2.我们如何学习单片机这么技术? 3.单片机从用途上可分成哪几类?分别由什么用处? 答案

填空题 1.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2.单片机嵌入式系统 3.MCS-51 Flash ROM 4.民用级(商业级) 工业级军用级 5.在线仿真器 选择题 1.A 2.ABCD 3.B 4.C 5.D 问答题 1.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如下几个范畴: (1)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采用电子或数字电路更加强大。例如精密的测量设备(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 (2)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例如工厂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各种报警系统,与计算机联网构成二级控制系统等。 (3)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家用电器基本上都采用了单片机控制,从电饭褒、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彩电、其他音响视频器材、再到电子秤量设备,五花八门,无所不在。 (4)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的单片机普遍具备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为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间的应用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现在的通信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单片机智能控制,从手机,电话机、小型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通信呼叫系统、列车无线通信、再到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的移动电话,集群移动通信,无线电对讲机等。 (5)单片机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 单片机在医用设备中的用途亦相当广泛,例如医用呼吸机,各种分析仪,监护仪,超声诊断设备及病床呼叫系统等等。 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2.首先,大概了解单片机的机构,例如本书的第2章则是主要讲了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以及资源。对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读者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实例练习,从而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 其次,要有大量的实例练习。其实,对于单片机,主要是软件设计,也就是编程。目前最流行的用于51系列单片机地编程软件是Keil。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系列单片机的爱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