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土地供给、土地供给总量、土地需求、土地供需分析。

二、填空:

1.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和两个方面。

2.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和。

4.期末用地面积= +期内用地增加量-期内用地减少量。

5.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规划人口数×。

6.地区作物平均先进单产=(地区平均单产+ )/2。

7.果园面积=成年果树载植面积/ 1-(+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

8.作物总产量=作物内部需要量/ (1-)。

9.预测方法有、和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和。

三、简答题:

1、如何进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如何进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

4、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5、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

6、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人均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

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

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

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

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

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

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

(2)耕地需求量;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4、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

(2)耕地需求量;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该地垦殖率为36.56%,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人均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经济作物(蔬菜除外)用地面积调整到耕地总面积的11.1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4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

(2)耕地需求量;(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

6.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2

(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建设用地利用率;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第五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 1.which type of memory is volatile? A.ROM B. E2PROM C. RAM D. flash memory 2.which type of memory has 6-transistor structure? A. DRAM B. SRAM C. ROM D. EPROM https://www.doczj.com/doc/4d13783211.html,ing hamming code, its purpose is of one-bit error. A.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B. detecting C. correcting D. none of all 4.Flash memory is . A. read-only memory B. read-mostly memory C. read-write memory D. volatile 5.Which answer about internal memory is not true? A. RAM can be accessed at any time, but data would be lost when power down.. B. When accessing RAM, access time is non-relation with storage location. C. In internal memory, data can’t be modified. D. Each addressable location has a unique address. Page161 Problems: 5.4 5.5 5.6 5.7 5.8 参考答案:CBABC 5.4. word stored as 0111 word fetched as 0011 “异或” syndrome word:0100 =>syndrome word contains one and only one “1”. 5.5. Answer: (1) 2k-1≥m+k =>k=4-bit 1 1 1 C1(1,2,4,5,7)=0⊕1⊕0⊕0⊕1=0 C2(1,3,4,6,7)=0⊕0⊕0⊕0⊕1=1 C4(2,3,4,8) =1⊕0⊕0⊕1 =0 C8(5,6,7,8) =0⊕0⊕1⊕1 = 0=> old check bits:C8C4C2C1=0010 5.6. Answer: (1) 2k-1≥m+k =>k=4-bit (2)Set up a table (同上题) (3)Syndrome word: 0111⊕1101=1010 =>D6 is wrong, so the data from memory is 00011001.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按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 ( B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按指数研究的范围不同,指数可分为 ( A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 ( C ) A 、唯一的方法 B 、最科学的方法 C 、最基本的方法 D 、最不理想的方法 4、用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在于 ( B ) A 、确定被比对象 B 、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 、确定对比基期D 、计算个体指数 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划分的依据是 ( C ) A 、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 B 、指数表现的形式不同 C 、指数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统计指标的内容不同 6、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B 、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C 、粮食播种面积总指数 D 、职工劳动生产率总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A ) A 、粮食平均亩产量总指数 B 、职工人数总指数 C 、股票流通量总指数 D 、房屋销售量总指数 8、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B 、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C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D 、职工人数总指数 9、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D )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 、股票价格指数 D 、农产品产量总指数 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B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 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A ) A 、报告期 B 、基期 C 、计划期 D 、任意时期 12、数量指标指数 100 q p q p ∑∑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B ) A 、11q p B 、00q p C 、10q p D 、01q p 13、质量指标指数 1101 p q p q ∑∑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A )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题5.10 用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 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而这时冷端温度为60℃。试问:实际温度应为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不变,设法使冷端温度保持在20℃,此时显示仪表的指示值应为多少? 解: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时,查表可得此时显示仪表的实际输入电势为20.644mV 由于这个电势是由热电偶产生的,即()0,t t E =20.644mV 同样,查表可得:()436.2)0,60(0,0==E t E mV 则()()()0,,0,00t E t t E t E +==20.644+2.436=23.08mV 由23.076mV 查表可得:t =557℃。即实际温度为557℃。 经查表:550℃对应22.776mv ,560℃对应23.203mv 线性插值得到: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 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 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2135.22530 540530=-?--+ 题5.11 如题图5.11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电极[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A 、B 还是铜线)?说明原因。对t 1和t 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解:[C]这段导线应用[A]导线代替,并且要求1t =2t 。因为这相当于由于[A]和[B]两种材料组成的热电回路,t 为热端,0℃是冷端,加入第三根导线是铜线在分开点处温度t 1=t 2时测量回路电势不变,仍为E AB (t ,0℃)。这就是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 560550 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OS第5章 作业18192

第五章设备管理 一、选择、填空题 1、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时, 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 A. 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B. 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 C. 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 D. 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 2、通道是一种()。 A. I/O端口 B. 设备控制器 C. I/O专用处理器 D. 软件工具 3、CPU对通道的请求形式是()。 A.自陷 B.中断 C.通道命令 D.转移指令 4、()数据传送方式的作用是在外设和内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道。 A 程序直接控制 B DMA C 通道控制 D 中断 5、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A.缓冲技术 B.并行技术 C.通道技术 D.虚存技术 6、虚拟设备是指()。 A.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 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 C.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 D.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主存便可使用系统中的设备 13、通道又称I/O处理机,用于完成()之间的信息传输。 A、CPU与外设 B、CPU与外存 C、主存与外设 D、主存与外存 7、以下磁盘调度算法中,()可能出现“饥饿”现象。 A.先来先服务算法B.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C.循环扫描算法 D.电梯调度算法 8、在采用SPOOLing技术的系统中,用户的打印结果首先被送到( )。 A.磁盘固定区域 B.内存固定区域 C.终端 D.打印机 9、缓冲区的引入有多个原因,以下不属于主要原因的是( )。 A 缓和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 增加设备的存储空间 C 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 D 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10、磁盘上的文件以()为单位读/写。 A.块B.记录C.柱面D.磁道 11、下列设备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中,并行效率最高的是( )。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B.中断控制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方式 12、( )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A.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B. 通道技术 C. 覆盖与交换技术 D. SPOOLING 技术 13、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中。 A、主存 B、外存 C、ROM D、寄存器

数据库第五章作业

第五、六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子模式设计是在__________阶段进行。[ B] A.物理设计B.逻辑设计C.概念设计D.程序设计 2、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2 2 3 2 3 4 3 3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函数依赖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B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C.函数依赖B→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3、数据库设计阶段分为(D ) A. 物理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编程和调试阶段 B. 模型设计阶段、程序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 C. 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个别设计和编程阶段 D. 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实施和调试阶段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B.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BCNF C. 任何一个包含三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D. 任何一个关系模式都一定有码

5、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集,F={B→C,C→D},则属性C的闭包C+为( C ) A.BCD B.BD C.CD D.BC 6、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B ) 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7、下述哪一条不是由于关系模式设计不当而引起的?(B) A) 数据冗余B) 丢失修改C) 插入异常D) 更新异常 8、下面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 若X→Y,X→Z,则X→YZ B) 若XY→Z,则X→Z,Y→Z C) 若X→Y,Y→Z,则X→Z D) 若X→Y,Y′ Y,则X→Y′ 9、设U是所有属性的集合,X、Y、Z都是U的子集,且Z=U-X-Y。下面关 于多值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若X→→Y,则X→→Z B) 若X→Y,则X→→Y C) 若X→→Y,且Y′?Y,则X→→Y′ D) 若Z=Φ,则X→→Y 第(10)至(12)题基于以下的叙述:有关系模式A(C,T,H,R,S),基中各属性的含义是: C:课程T:教员H:上课时间R:教室S:学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业学习资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 业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 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_ _、、 _ 和_ 、_ _ 六个中断标志位。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 (A) 定时中断 (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 (C) 外部串行中断 (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 (B) 同一时间同一级别的多中断请求,将形成阻塞,系统无法响应。() (C) 低优先级中断请求不能中断高优先级中断请求,但是高优先级中断请求 能中断低优先级中断请求。() (D) 同级中断不能嵌套。() 5.在一般情况下8051单片机允许同级中断嵌套。() 6.各中断源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是否能任意设定? () 7.89C51单片机五个中断源中优先级是高的是外部中断0,优先级是低的是串行口中断。() 8.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申请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中。 (A)TMOD (B)TCON/SCON (C)IE (D)IP 9. 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 器IE的内容应是() (A)98H (B)84H (C)42 (D)22H 10.编写出外部中断1为负跳沿触发的中断初始化程序。 11.什么是中断?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12. 什么是中断源?MCS-51有哪些中断源?各有什么特点? 13. 什么是中断嵌套? 14.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5. 中断请求撤除的有哪三种方式? 16.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有哪三大作用?

计网-第五章作业

Chapter 5 作业题,请同学们注意题目描述。 1.(R1)What are some of the possible services that a link-layer protocol can offer to the network layer? Which of these link-layer services hav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in IP? In TCP? 答: 可能提供的服务:链路接入,成帧,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差错纠正,半双工和全双工; In IP:成帧,差错检测; In TCP: 成帧,可靠传输,差错检测,半双工和全双工。 2.(R2)If all the links in the Internet were to provide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would the TCP 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 be redundant? Why or why not? 答: 不会多余,因为TCP保证的是传输层的数据传送,而link提供稳定可靠传输保证链路层的传输稳定,二者不完全重叠,所以TCP可靠传输也不会多余。例如,链路层协议不能保证端到端的顺序,就需要TCP协议进行排序;路由器缓存溢出丢包,链路层协议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TCP可以。 3.(R8)How big is the MAC address space? The IPv4 address space? The IPv6 address space? 答: 248个MAC addresses; 232个IPv4 addresses; 2128个IPv6 addresses 4.(R9)Why is an ARP query sent within a broadcast frame? Why is an ARP response sent within a frame with a specific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答: 因为新加入网络的主机是不知道路由器的IP的,自己也没有IP,所以只能广播才能得到IP,特定的主机就会特定响应。因为每个主机的MAC地址都是唯一的,而ARP建立转发表的时候会带上MAC地址。 5.(P5)Consider the 4-bit generator, G, shown in Figure 5.8, and suppose that D has the value 11111010. What is the value of R? G=1001 答: 的余数,∴ R=110 6.(P11)Consider a broadcast channel with N nodes and a transmission rate of R bps. Suppose the broadcast channel uses polling (with an additional polling node) for multiple access. Suppose the amount of time from when a node completes transmission until the subsequent node is permitted to transmit (that is, the polling delay) is d poll. Suppose that within a polling round, a given node is allowed to transmit at most Q bits. What is the maximum throughput of the broadcast channel?

第五章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为了区分重载多态中同名的不同方法,要求( A)。 A) 采用不同的参数列表B) 返回值类型不同 C) 调用时用类名或对象名做前缀D) 参数名不同 2、定义主类的类头时可以使用的访问控制符是( C )。 A) private B) protected C) public D) private protected 3、下列整型的常量属性i 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A)。 A) static final int i=100; B) final int i; C) static int i; D) final float i=1.2f; 4、设x,y 均为已定义的类名,下列声明对象x1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C )。 A) public x x1= new y( ); B) x x1=x( ); C) x x1=new x( ); D) int x x1; 5、下列方法定义中,正确的是( D )。 A) int x( int a,b ) B) double x( int a,int b) { return (a-b); } { int w; w=a-b; } C) double x( a,b ) D) int x( int a,int b) { return b; } { return a-b; } 6、为了使包sos在当前程序中可见,可以使用的语句是( A )。 A)import sos.*; B)package sos.*; C)sos import; D)sos package; 7、下面是有关子类继承父类构造函数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C )。 A) 创建子类的对象时,先调用子类自己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B) 子类无条件地继承父类不含参数的构造函数。 C) 子类通过super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D) 子类无法继承父类的构造函数。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 final 可修饰类、属性、方法。 B) abstract可修饰类、属性、方法。 C) 定义抽象方法需有方法的返回类型、名称、参数列表和方法体。 D) 用final修饰的变量,在程序中可对这个变量的值进行更改。 9、现有两个类A、B,以下描述中表示B继承自A的是( D )。 A) class A extends B B) class B implements A C) class A implements B D) class B extends A 10、Java中的每一个类:[ AC] A)只能有一个父类B)可以有多个父类

数据结构作业系统-第五章答案

5.21④假设稀疏矩阵A和B均以三元组表作为存储结构。 试写出矩阵相加的算法,另设三元组表C存放结果矩阵。 要求实现以下函数: Status AddTSM(TSMatrix A,TSMatrix B,TSMatrix &C); /* 三元组表示的稀疏矩阵加法: C=A+B */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类型TSMatrix的定义: #define MAXSIZE 20 // 非零元个数的最大值 typedef struct { int i,j; // 行下标,列下标 ElemType e; // 非零元素值 }Triple; typedef struct { Triple data[MAXSIZE+1]; // 非零元三元组表,data[0]未用 int mu,nu,tu; //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TSMatrix; Status AddTSM(TSMatrix A,TSMatrix B,TSMatrix &C) /* 三元组表示的稀疏矩阵加法: C=A+B */ { int k=1,n=1,p=1; ElemType ce; if(A.mu!=B.mu||A.nu!=B.nu)return ERROR; while(k<=A.tu&&n<=B.tu) { if(A.data[k].i==B.data[n].i&&A.data[k].j==B.data[n].j) { ce=A.data[k].e+B.data[n].e; if(ce) { C.data[p].i=A.data[k].i; C.data[p].j=A.data[k].j; C.data[p].e=ce; p++; //printf("%d,,%d ",ce,C.data[p-1].e); } k++;n++; } else if(A.data[k].i

第5章作业答案

习题5 1.试说明以下指令中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如果是存储器寻址,请给出其EA计算公式,并说明所使用的段寄存器。 (1)MOV AL,08H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2)MOV [0120H],B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直接寻址,EA=0120H,使用DS段寄存器 (3)ADD [BX],A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EA=(BX),使用DS段寄存器 (4)PUSH [SI]0200H 源操作数:变址寻址,EA=(SI)+0200H,使用DS段寄存器 目的操作数:隐含寻址(指令中未直接体现) (5)SUB AX,[BP] 源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EA=(BP),使用SS段寄存器 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6)AND V AR1+4,D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直接寻址,EA=V AR1+4,使用DS段寄存器

(7)PUSHF 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均为隐含寻址 (8)MOV ES:[BX]0100H,A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寻址,EA=(BX)+0100H,使用ES段寄存器 (9)ADC BYTE PTR [BP][SI]0210H,45H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变址寻址,EA=(BP)+(SI)+0210H,使用SS段寄存器 (10)OR ARRY[BX][DI],CL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目的操作数:基址变址寻址,EA=(BX)+(DI)+ARRY,使用DS段寄存器 2.试分析下列汇编指令是否存在语法错误,如果有语法错误存在,请说明是怎样的错误。(1)PUSH 8243H 错误,单操作数指令不能使用立即数 (2)POP AL 错误,进栈、出栈指令的操作数应为16位 (3)MOV AL,6543H 错误,源、目的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4)ADD [0100H],64H 错误,目的操作数应使用PTR运算符指出类型,否则具有二义性 正确的写法:ADD BYTE PTR [0100H],64H,(或使用WORD PTR)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9.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它们的标准差为和,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标准差系数 D.全距

操作系统第5章作业答案

赵盈盈 93 第五章作业 1. 存储管理的功能及目的是什么 答:存储管理功能: 内存分配与管理。(1)记住每个存储区域的状态。(2)实施分配。分配方式有两种:静态 分配与动态分配(3)回收。 内存共享。共享的信息包括:代码共享(纯代码),数据共享 存储保护。存储保护内容有:保护系统程序区不受用户有意无意的侵犯;不允许用户程序写不属于自己地址空间的数据。(1)以防止地址越界;(2)以防止操作越权“扩充”内存容量。具体实现是在硬件支持下,软件硬件相互协作,将内存与外存结合起来统一使用。 地址映射。也称作重定位。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有两种方法:静态地址映射,动态地址映射。 存储管理目的: 充分利用内存,为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提供存储基础; 尽可能方便用户使用; 解决程序空间比实际内存空间大的问题; 程序在执行时可以动态伸缩; 内存存取速度快; 存储保护与安全; 共享与通信; 了解有关资源的使用状况; 实现的性能和代价; 2.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为什么要进行二者的转换工作 答:逻辑地址:就是cpu逻辑段管理内存而形成的地址。 物理地址:就是程序或数据在内存中的实际地址,即内存单元的地址,也就是被装入内存的内存地址寄存器的地址。 转换原因:当程序装入内存时,操作系统要为之分配一个合适的内存空间,由于程序逻辑地址

与所分配到的内存物理地址编号不一致,而cpu 执行指令时是按物理地址进行的,所以要进行地址转换。 3. 什么是动态地址重定位试用图画出动态地址重定位的过程。 答: 动态地址重定位就是指动态地址映射。是地址映射的一种方式。它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要访 问数据时在进行地址映射,即逐条指令执行时完成地址映射。 4. 在分区分配方案中,回收一个分区时有几种不同的邻接情况,在各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答:有四种:上邻,下邻,上下相邻,上下不相邻。 (1)回收分区的上邻分区是空闲的,需要将两个相邻的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 (2)回收分区的下邻分区是空闲的,需要将两个相邻的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 (3)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区都是空闲的,需要将三个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 (4)回收分区的上、下邻分区都不是空闲的,则直接将空闲区记录在空闲区表中。 5. 如图1所示,主存中有两个空白区。现有这样一个作业序列: 作业1 要求 50KB ; 有效地址 内存空间

编译原理第五章 作业参考答案

第五章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1.对文法G[S] S→a|∧|(T) T→T,S|S (1)给出(a,(a,a))和(((a,a),∧,(a)),a)的最左推导。 (2)对文法G,进行改写,然后对每个非终结符写出不带回溯的递归子程序。 (3)经改写后的文法是否是LL(1)的?给出它的预测分析表。 (4)给出输入串(a,a)#的分析过程,并说明该串是否为G的句子。 解: (1) (a,(a,a))的最左推导为S→(T)→(T,S)→(S,S)→(a,(T))→(a,(T,S))→(a,(S,a))→(a,(a,a)) (((a,a),∧,(a)),a)的最左推导为 S→(T)→(T,S)→(S,a)→((T),a)→((T,S),a)→((T,S,S),a)→((S,∧,(T)),a)→(((T),∧,(S)),a) →(((T,S),∧,(a)),a)→(((S,a),∧,(a)),a)→(((a,a),∧,(a)),a) (2)由于有T→T,S的产生式,所以消除该产生式的左递归,增中一个非终结符U有新的文法G/[S]: S→a|∧|(T) T→SU U→,SU|ε 分析子程序的构造方法 对满足条件的文法按如下方法构造相应的语法分析子程序。 (1) 对于每个非终结号U,编写一个相应的子程序P(U); (2) 对于规则U::=x1|x2|..|xn,有一个关于U的子程序P(U),P(U)按如下方法构造: IF CH IN FIRST(x1) THEN P(x1) ELSE IF CH IN FIRST(x2) THEN P(x2) ELSE ... . . . IF CH IN FIRST(xn) THEN P(xn) ELSE ERROR 其中,CH存放当前的输入符号,是一个全程变量;ERROR是一段处理出错信息的程序; P(xj)为相应的子程序。 (3) 对于符号串x=y1y2...yn;p(x)的含义为: BEGIN P(y1); P(y2); ... P(yn); END 如果yi是非终结符,则P(yi)代表调用处理yi的子程序; 如果yi是终结符,则P(yi)为形如下述语句的一段子程序 IF CH=yi THEN READ(CH) ELSE ERROR 即如果当前文法中的符号与输入符号匹配,则继续读入下一个待输入符号到CH中, 否则表明出错。 (4) 如果文法中有空规则U::=EPSILON,则算法中的语句 IF CH IN FIRST(xn) THEN P(xn)

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5章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一、填空题 1.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以采用____________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__________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分配和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如果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在产品可按 _完工产品计算法计算。 3.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产品____加工____费用全部由 ___完工产品_负担。 4.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情况下,原材料费用可以按完工产品的____产量____和月末在产品的__数量___比例分配费用。 5.在分配和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如果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时,在产品可按_定额成本计价法___计价。 6.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___稳定_____,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___变化较大___的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某产品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但各月间变化很小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其生产费用在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C.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2.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而成。其原材料分两道工序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第一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50千克,第二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40千克。则第二工序在产品完工率为( D )。 A.40% B.70% C.77.78% D.100% 3. 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而成。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4小时、16小时。各道工序的在产品在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工时定额的50%计算。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累计工时定额为( C )24+16*50%=32。 A.16小时 B.20小时 C.32小时 D.40小时 4.如果某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应采用的方法是( B )。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D.定额比例法 5.某种产品的各项定额准确、稳定,其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应采用( C )。 A.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D.定额比例法 6.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而成。第一道工序月末在产品数量为100件,完工程度为20%;第二道工序月末在产品数量为200件,完工程度为70%。则据此计算的月末在产品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