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冲刺材料题训练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冲刺材料题训练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冲刺材料题训练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冲刺材料题训练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代表人物命运

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曹操执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于

材料二、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三、近代中国大事年表

西方的冲击: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中国的反应: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

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预备立宪

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举措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

(2)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1)原因: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对近代产生恶劣影响,集权趋势不利

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

(2)同意。影响: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思想文化上,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使

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

(3)由于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使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具有后发性;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起;一波三折,困难

重重;从体制内改革转变到体制外革命;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思想启蒙不够,政治转型效果不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

和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文字“吕不韦”“掌握国家大权”“曹操”“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并结合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丞相制度、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化影

响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的观点是正确的,肯定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角度

对当时的君主专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括作答即可。

第(3)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历程、成效等角度对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概括作答即可。

2.

典型试题分析运用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材料二:(课标)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给出材料一题目的正确选项,并指出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的理由。(8分)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本题对你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启示。(4分)

答案及解析:

2.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选择C,五经是孔子编订,而《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内;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但儒家思想并没有断绝,汉代儒学是在早期儒学基础上吸收法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排除ABD项;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着课标的作用、如何使用课标概念等方面来阐述即可。

答案:

(1)C.理由见解析

(2)建议:依据课程标准学习;课标核心概念要清晰,要深挖;要注重历史课标核心知识的发展变迁。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是欧洲14至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形式出现的、反封建反神学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上,曾

出现过不同类型的“中国文艺复兴”说,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梁启超“清代

文艺复兴说”的和胡适的“五四文艺复兴说”。20世纪初,梁启超率先拿

“以复古为解放”的清代学术比附欧洲的文艺复兴,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指出:“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

‘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1958年,胡适发表的题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中,胡适这样描述新文

化运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

兴的运动。那个时候,有许多的名辞,有人叫做“文学革命”,也叫做“新文

化思想运动”,也叫做“新思潮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

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整理自董德福《“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考辨》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及解析:

3.答案:答案示例:

评析梁启超观点:梁启超认为,清代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

合理性:二者都以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反对旧思想(如: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以先秦儒家的“民本”“经世致用”“唯物”等思想,反对宋明理学);二者都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

要求;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强调个人思想解放的作品(如通俗小说、戏曲、绘画等)。

局限性:清代的学术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有着较大的不同。(可以从背景、内容、思想体系、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评析胡适观点:胡适认为,中国20世纪初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

合理性:二者都致力于对传统的批判和重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新思想的

宣传);都倡导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和欧洲的方言运动);抨击

封建权威思想(对儒家思想和封建神学的批判);倡导人性的解放。

局限性:可从背景、肉容、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提取出梁启超或者胡适的观点;其次对该

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注意观点要明确、史实要准确、表述

要严谨。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

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

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

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

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

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板而不及付印,北宋亡。全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板,后在金、元刊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及解析:

4.答案:

(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

就较为突出。(6分,答出四点即可)

(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融合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

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8分)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

夷夏交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

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

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

——摘编自高强《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

材料二、美国学者卡尔顿·海顿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过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摘编自《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大民族主义”观的原因。(15分)

(2)材料二中,卡尔顿·海顿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各举一个能证明该观点的近现代中西方的典型史实。(10分)

答案及解析:

5.答案:

(1)特点:①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合;②维护民族利

益加强内部凝聚力;③突出汉族的主体地位。

原因:①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冲击;②抵御西方列强,挽救民族危机的时

代需要;③反对革命派“排满”式狭隘民族观念的政治需要;④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的促进;⑤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前提。(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内容: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

典型: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美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可知梁启超前外来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

传统夷夏观结合;“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

民族国家”可知“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内部凝聚力”这一点特点;“汉族是民

族共同体的中心”可知突出汉族的主体地位。第二小问原因,可从外来思想冲击、民族危机严重、政治斗争需要、经济发展推动等角度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二的中心意思,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革命行动的发展;第二小问史实在中国可以举例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

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

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

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

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

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

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

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

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

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

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

答案及解析:

6.答案:

(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

兼并严重。

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

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

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

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

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问,依据材料“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

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

起的社会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张载所处时代背景;由材料“出生

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

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总结出欧文所处时代背景。

第(2)问,两者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

的实验”“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并联系时代背景从方式、内容、前提等方面进行比较。第

二小问,相同方面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他们实验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得出

答案。

7.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在大崩溃时候,孔子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

的普世价值观念。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中国社会,论其大传统,一向重道义,轻功利……但在近代,急剧转变,争慕西化,竞求富强。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

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

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大崩溃”时代的主要特征。孔子致

力于重建“普世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社会“大传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

中国“争慕西化,竞求富强”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进中国人在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探索

活动。这一探索历程有何特点?

答案及解析:

7.答案:

(1)特征:社会大变革(或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井田制瓦解;贵族垄断教育局

面被打破)。

核心:仁(或仁与礼)

(2)特点:重道义、轻功利。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西方文化的传入(或西学东渐)。(答出

其中两项即可)

(3)活动:器物上,洋务运动;制度上,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文化上,新文

化运动。

特点:由浅入深,不断提高;探索和救亡相结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

第(1)问,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材料“孔子”判断出“大崩溃”时代即孔子

所处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第二小问依据孔子的核心思想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一向重道义,

轻功利”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近代民族危机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新文化运动分析归纳即可。

8.

苏俄革命道路和苏联建设模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一一毛泽东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

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一一邓小平

材料二、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

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

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一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改编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简析马克思主

义广泛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材料一中邓小平说的“可能列宁的思

路比较好”指的是列宁实行的哪项政策?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实质。(6分)

(2)对材料二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您结合所

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4分。只列现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及解析:

8.答案:

(1)史实: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学习

十月革命;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宣

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政策:新经济政策。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2)赞成观点①:这一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

的雉题,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比

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等)

赞成观点②:这一模式使苏联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

工业的发展;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压

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或排斥市场调节;农民为

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

赞成观点③:苏联当时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又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

基础,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赞成观点④:这种模式通过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计划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一定影响: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第(1)问,第一小问“史实”结合所学回答著作和实践活动两方面;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思路一个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个是新经济政策,很明显这里说的是新经济政策;第四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2)问,本问属于开放性命题,首先确定观点,然后进行充分论证,论据要有史实例子,能够做到自圆其说。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总统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一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和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设计。简要分析黄

宗羲提出这一设计的经济根源及作用。(6分)

(2)从材料二看,当时资产阶级要确立的是怎样的政体?材料二中“中华氏国之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及关于统治权力分工的规定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用一

句话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进步意义。(4分)

答案及解析:

9.答案:

(1)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设计: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

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政体:民主共和制(或责任内阁制)。

思想: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只写“三权分立”不得分)。

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和辛亥革命。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央”“圣人”可知实行君主专制。第二小问根

据材料“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可知由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由材料“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可知其主张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此限制君权,防止君主专制弊端。第三小问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可

知商品经济的发展;第四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成为中国早期启

蒙思想。

第(2)问,第一小问“政体”体现了民主共和制;第二小问“思想”依据材料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体现了主权在民,否定了主

权在君;材料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四十五条之规定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主权在民,否定了主权在君,从

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10.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

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

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

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

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

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

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5分)

答案及解析:

10.

(1)原因: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历程:排满兴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核心: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建设一个文明的中华民族。

(3)作用: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种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是“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从中概括得出结论: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经济和阶级、思想角度分析原因即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孙中山的民族观认识从“尽灭满洲民族”,“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到“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再到“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从中概括即:排满兴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民族主义的核心是“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即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建设一个文明的中华民族。

第(3)问,结合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还我河山,卫我国权”,从中可以看出近代民族主义在抗战中的作用: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种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福建省南平市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福建省南平市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100分) 1. (14分)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囫囵________ 张________戴________风霜 恍________大________ ________大笑________痛哭 (2)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读书不能________,而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 (3)爷爷年纪大了,特别瘦,________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深邃的眼里充满了慈祥和疼爱,听到他患病的消息后,我忍不住________。 2. (8分)下列词语搭配起来正确的是________ 3. (4分)解释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________。绿如蓝: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 4. (4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屹立耸立矗立 ①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巍然________,傲对碧空。 ②这些金字塔________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③昔日的小渔村,如今________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④森林公园里的大路旁________着一排排水杉树。 ⑤中国人民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________在世界东方。 5.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伯伯家养的鸽子,漂亮________极啦! 我早就盼望________着放假了。 宋庆龄特别________喜欢去伯伯家。 6. (12分) (2017六上·麒麟期末) 按要求完成句子。 ①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缩句) ②这学期,我校开展了“追寻将军遗迹”的热潮。(修改病句) ③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④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⑤林子里静极了。(改为夸张) 7. (8分) (2018四下·云南期末)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大漠________,长河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

2019-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有答案

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以血缘为纽带 B以年龄为准则 C.以等级为核心 D.以德才为标准 2.“玺”在先秦时期不为最高统治者所专有,但秦朝之后“天子独以印称玺”。由此可知,秦朝以后“玺” A反映了帝位的世袭传承 B标志着封建国家的建立 C.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宋真宗时期的王旦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这反映出科举选官 A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 B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 C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D.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4.右图是清政府和英国就香港地方问题谈判的漫画。该漫画主要揭示了 A.英国强行占据香港的过程 B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中英两国谈判地位不平等 5.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漫画《盐政之前途》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 A.中国财政为列强所控制 B.清朝财政已经完全崩遗 C.中国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7.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平由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认识到中共的巨大力量 B.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宣言 D.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8.1940年,彭德怀指出“华北战争不是孤立的,有全国抗战的配合,特别是有国二百几十万友军的配合,使敌人不能集中兵力专对华北。”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紧密联系 B.中共在敌后战场发挥主导作用 C.全面抗战政策得到充分落实 D.抗战即将进人战略相持阶段 9.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斯役”是指 A.金田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 C.湖北武昌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10.下面是《新申报》的一张剪报。剪报的内容可以用说明 6. A.辛亥革命影响巨大 B中国革命的艰巨性 C.五四运动的爱国性 D革命力量走向联合 11.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这个战略行动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 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3.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4.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 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

高考历史材料题精选之二(附答案)

高考历史最新材料题精选之二(附答案) 1.(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望,更大的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12分)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主要有哪些?(8分) 材料三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和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外有识之士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起的共同作用。(1 0分) 【答案】1.(30分) (1)现象:士阶层的崛起。(2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或宗法制的解体); 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8分) 影响: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分) (2)特征:推崇理性。(2分) 法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6分) (3)来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学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4分)特点:将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 共同作用:提倡、宣传新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加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转型。 (4分) 2.(26分)现代化建设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的家乡之南平

南平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同时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二区三市五县,即延平区、建阳区、邵武市、建瓯市、武夷山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共115个乡镇、24个街道办事处,1601个村委会、69个居民委员会,136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11年12月31日24时,南平市总户数921692户,总人口3133979人。 南平市不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除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九峰山、湛庐山、茫荡山、溪源庵、归宗岩、三千八百坎、熙春山、梦笔山、和平古镇等10多处省市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申报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南平也是福建省茶、果、食用菌、畜禽、淡水鱼、烤烟、油料等重要产区。 九峰山九峰山位于南平市南面,与市区隔西溪相望。因这里九峰重叠居市区周围诸峰之冠,故名。山上环境幽静,树木苍郁。山中有"九峰月朗"、"猿洞秋风"、"三寺云深"等景。宋代著名学者李侗、朱熹曾在这里讲学,赞美九峰景致为"九朵芙蓉"、"九叠翠屏"。 一峰海拔135米,一朵芙蓉幽香远 二峰海拔177米,二百坎上凌云志 三峰海拔213米,三寺云深万福齐 四峰海拔243米,四贤延平闽学兴 五峰海拔291米,五彩霞辉普天庆 六峰海拔313米,六千英烈万代铭 七峰海拔325米,七重战壕雄兵踞 八峰海拔336米,八闽铜关铸威名 九峰海拔386米,九峰月朗耀延城 芒砀山茫荡山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年均气温19.3度,人称“福建的庐山”。这里山幽林深,清泉潺缓,云雾缭绕,森林茂密,即便盛夏到此,也会感到凉意袭人。茫荡山奇树异花甚多,其中尤以生长在宝珠村“晴雨树”最为奇特,它是一株古老的红豆杉,树高17米。每逢夏秋季节,烈日当空,树下必有丝丝细雨飘落,而且日照越强,雨点越密,游人无不惊叹这一世界奇观。茫荡山千峰竞秀,万岩争厅,东部有一条用石块铺砌的闽赣古道,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 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2018年10月,福建省禁毒委员会决定建设1000个“禁毒宣教室”。若用一位历史人物来命名该宣教室,最合适的是 A.魏源B.洪秀全C.陈化成D.林则徐 2. 《日落圆明园》写到:“有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文中的“两师军队”是指 A.英国和日本B.法国和美国C.英国和法国D.美国和日本 3. 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B.1853年太平军将南京改为天京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农民战争 4.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煤矿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5.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旅顺战役D.威海卫战役

6. 下图框格中的内容应是 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二次革命 7. 下图所示委任状任命的时间是公元 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 8.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国民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9. 下图表格中的①②处分别是 A.桂系吴佩孚B.皖系张作霖C.直系冯国璋D.滇系唐继尧 10. 《新文化运动与百年中国梦》写到:“一份刊物开启百年中国梦之旅。”这份刊物是 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东方杂志》 11. 正式把白话文当成一种新的文体来提倡,从而为今后千百年的中国文学创出一个以白话为主体的新时代。这归功于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元培D.胡适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24.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人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裹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 认识 C.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D.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镌和科学 精神 25.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是五百多万贯,同 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 A.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宋代的货市贬值现象严重 C.唐代市场上货币经常短缺 D.宋代铸钱工艺水平的高超 26.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线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 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B.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C.中央义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D.政府注重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27.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 皇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一个代理皇帝罢了。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 A.对史实完全不予重视 B.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C.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 对内 斗的曲笔与回护 28.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 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 A.近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 B.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 C.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 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 29.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高考历史材料题精选

历史精选材料题 1.(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法律,官员就无从存在;没有官员,法律就没有力量。 保罗也提醒我们各人,乃是因上帝的恩慈,我们得以受到执政者的保护,他们佩剑就是要阻止恶人来危害我们。 就这三种由哲学家所提的政体本身而论, 我就无法否认: 贵族政体,或贵族政体与民主政体的配合,远优于君主政体。因为很少有君王能够约束自己,不使其意志与公义及正直相抵触;又因为他们鲜能慎思明辨,在凡事上发现那尽美尽善的。所以由于人的罪恶和缺欠,使政权操于许多人之手,乃较为稳妥,他们好彼此帮助规劝。这样,倘若有人越权,别人就可以监察并约束他的野心。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加尔文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相同之处,指出加尔文思想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恩格斯的观点。(7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完整)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政府仿照法国教育体制)1872年颁布《学制》,强制适龄儿童进校读书,学制为4——8年,甚至以警察监督强迫执行。......1873年学校数目达到12500多所,学生人数为1145000多人,1879年学校数目增至28000多所,学生数目为2315000多人。 (1879) 年改学美国的教育制度,但不久就放弃其中的自由主义部分,留下学制的躯壳。同年颁布《教育令》,把教育置于国家控制之下,……1880年规定,任何儿童就学年限不得少于3年,适龄儿童不上学需经地方官批准。经过30年努力,日本适龄儿童升学率达92%。 材料二:1875年已建立普通师范学校82所。东京大学初建时(1877)理学部16名教授中聘请的外籍教授占12名。9年后日本各大学的理科课程绝大部分由日本教授主讲。 材料三:(1879年)后,通过一系列法令、敕语,编写国定教科书,将承担政治思想和道德灌输的修身课从末位置于首位;规定学校举行升旗、祭典等仪式时,均须“捧读”天皇敕语,

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① 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② 试题未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的,不得采取近似计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 选项,请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填涂) 1.3-的倒数等于 A .3 B .3- C . 3 1 D .3 1- 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3.如图,直线a ∥b ,直线c 与 a 、b 分别交于A 、B 两点, 若∠1 =46°,则∠2 = A .44° B .46° C .134° D .54° 4.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 .某种彩票中奖率是1%,则买这种彩票100张一定会中奖 B .一组数据1,2,4,5的平均数是4 C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D .若a 是实数,则a >0 5.2016 则这 A .180,182 B .180,180 C .182 ,182 D .3,2 6.若正六边形的半径长为4,则它的边长等于 A .4 B .2 C .32 D .34 A . B . C . D . a b c 1 2 A B (第3题图) (第2题图)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y y x 523=+ B .532)(m m = C .1)1)(1(2-=-+a a a D . 22 =+b b 8.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没有.. 实数根的是 A .0322 =--x x B .012 =+-x x C .0122=++x x D .12 =x 9.闽北某村原有林地120公顷,旱地60公顷.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改造后,旱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x 公顷旱地改造为林地,则可列方程为 A .)120%(2060x x +=- B .120%2060?=+x C .)60%(20180x x +=- D .120%2060?=-x 10.如图,已知直线x y l 2=:,分别过x 轴上的点1A (1,0)、 2A (2,0) 、…、n A (n ,0),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l 于点1B 、2B 、…、n B ,将△11B OA 、四边形1221B B A A 、…、四边形11--n n n n B B A A 的面积依次记为1S 、2S 、…、n S ,则=n S A .2n B .12+n C .n 2 D .12-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 11.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成绩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2.02=甲s , 5.02 =乙s ,则这两人中成绩更稳定的是 . (填“甲”或“乙”) 12.计算:=2)72( . 13.分解因式:m mn mn ++22 = . 14.写出一个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且它的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 . 15.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AB 、CD 上的点, 且AB CF AE 3 1==,点O 为线段EF 的中点,过点O 作直线 与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分别交于P 、Q 两点,并且满足PQ=EF . 则这样的直线PQ (不同于EF )有 条. 16.如图,等腰△ABC 中,CA =CB =4,∠ACB =120°.点D 在线段AB 上运动(不与A 、B 重合),将△CAD 与△CBD 分别沿直线CA 、CB 翻折得到△CAP 与△CBQ . 给出下列结论:① CD =CP =CQ ;② ∠PCQ 的大小不变; ③ △PCQ 面积的最小值为 5 3 4;④ 当点D 在AB 的中点时,△PDQ 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第15题图) A B C D P Q (第16题图)

2018届高三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西安市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部分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2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 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 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 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28.图9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进If曲万关平闊]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 总分得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下列图标是节水、节能、低碳和绿色食品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x≠1 B. x≠2 C. x=1 D. x=2 3.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B. C. D. 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5a3-a3=4a3 B. (a2b)3=a6b3 C. (a-b)3(b-a)2=(a-b)5 D. 2m?3n=6m+n 5.长度分别为2,7,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 A. 4 B. 5 C. 6 D. 9 6.如图,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则∠α的度数是 () A. 72° B. 60° C. 58° D. 50° 7.如果x2+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3 B. ±3 C. 6 D. ±6 8.— 9.若分式中的a、b都同时扩大2倍,则该分式的值()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10.对于任何整数m,多项式(4m+5)2-9都能() A. 被8整除 B. 被m整除 C. 被(m-1)整除 D. 被(2m-1)整除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 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 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 点P.若点P的坐标为(,),则a的值为() A. a=-1 B. a=-7 C. a=1 D. 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12.(-2x2)2=______. 13.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 的条件______使得△ABC≌△DEF. 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 15.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 16.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70°, 则∠C的度数为______. 17. 18. 19. 20.: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6) 和(4,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 在同一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______. 22. 23. 24.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5.(1)分解因式:3x2-6xy+3y2; 26.(2)计算:(x+y)(x2-xy+y2). 27. 28.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 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孟子·梁惠王》记载,周文王治理歧地时,减轻赋税并实施仁政于鳃寡孤独者。这表明周文王 A.践行孟子的仁政主张 B.重视民生与社会关怀 C.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D.提倡用儒学治理国家 2.下图为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人口数量对比。据此推断,这一时期中国人口 A.整体增长率超过世界的其他国家 B.前200年呈正增长态势 C.后200年因自然灾害呈大幅下降 D.与社会时局具有相随性 3.唐律规定:凡在骚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

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徙罪二年;耽误的如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这表明唐朝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强化通信管理推动经济交流 C.细密严苛律法轻罪重罚 D.完善骚传体系确保政令通达 4.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 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 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楼患的严重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 5.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 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 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 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 6.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与苏联特使越飞会晤,双方商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这一宣言A.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 C.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全新判断 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 7.下图为建国初期的商业广告。据此推断,当时

高中历史材料题

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礼”是孔子的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秩序,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也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如果“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是代虚无飘渺的“天”执政,完成“天”所赋予的工作。……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 推行。只是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 材料二理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要弄明白理学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用理学思想重 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如以《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为例,说明理学从儿童抓起,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如:穿衣要系好领口.腰部和脚部;为人子弟必须低声说话.语速不能太快;看书要正襟危坐.仔细慢读;在长辈面前吃饭不能出声,要细嚼慢咽。……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 见》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 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 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到西方去!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各种的外来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涌入,在社会重建和民族振兴方面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观点:由胡适阐释.后来为国民党部分接受的实用主义及逐步进化方法,与中国共产党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2分)其意义怎样?(4分)

福建南平事件

揭开福建南平第一医院医闹事件真相 近日,一篇名为”惨无人道啊!福建南平第一医院医闹事件”在论坛出现后,几日以来迅速蔓延传播,引起了众多网友及编者的关注。 这起事件发生在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南平市,这是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中小城市,却发生如此惨烈事件,着实让人震惊。关于这起事件帖子中描述:“6月21日,一‘肾积水并尿毒症’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后家属聚纵闹事,扣押并殴打砍伤医护人员长20余小时,打砸科室使整个医院陷于瘫痪状态。事后经市政府出现,医院陪偿死者家属21万,并要求斗殴过程中不追究双方任何责任。”并称这是建院以来最大的医闹事件。 医闹现象时有发生,或许大家已然见怪不怪了。然而,这起南平医闹事件,事态确实较为严重,甚至出动了防暴警察。同时,从帖子中所描述的情况来看,当地相关机构的处置似乎也有不当之处,从而导致事态的扩大; 医闹做为一个新产生的名词,甚至成为一种职业,已小成“气候”,大家已然见怪不怪了。在医患矛盾中双方博弈能力的不均等的情况之下,大家似乎也默认了这一种行为。但是这却不能成为纵容其泛滥的理由。在中国的现状下,这种不正常之下的“正常现象”应当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而我们从帖子中所描述的情况看来,也的确存在职业医闹的情况,这种情况当以予打击。反之,院方是否完全没有问题呢?医生是否尽到自己的责任呢?深一步讲,我们相关医疗事故的问责制度及赔付制度是否完善呢?这些都需厘清。 应该说,“医闹一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很显然,当在正当制度中寻求不到公正的途径时,处于弱势的患者就会想到非制度化的“讨说法”途径。同时,在医疗产业化的现实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医院长期、大量地透支患者对医生的崇敬和信任,把患者的病痛当成了敛财的良机,丧失了应有的公信力。从而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医闹这块土壤也应运而生。 有网友写评论指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解决“医闹”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向患者提供专业和法律方面的服务,同时降低患者依法维权的成本,将患者的维权行动疏导到合法的渠道中来,这样才能使“医闹”无隙可乘,失去生存的空间,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在中国的现状下,堵住“医闹”之浊水,开辟“医诉”之清流,才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根除医疗腐败,才能杜绝‘医闹’”的说法,可以是一时激愤的牢骚,却不该受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说:名分、权势相等就不能统一集中,大家地位相等就难以役使。明智的君主治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这表明,荀子 A. 强调以“礼”来规范社会行为 B. 认为人的贪欲本性需要约束 C. 明确社会分工保证协调一致 D. 重视礼法提升治理国家水平 【答案】A 【解析】材料“明智的君主治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反映了儒家荀子主张以礼制的等级秩序治理国家,规范社会行为,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人的贪欲本性,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分工,而是主张社会等级秩序,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礼法并治,故D错误。 2.《墨子?辞过》载:“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A. “轻徭薄赋,尚仁亲民” B. “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C. “节用爱人,体恤民力” D.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答案】C 【解析】材料“民劳而不伤……民费而不病”反映了墨子的体恤民力和节用的思想,故C 正确;“轻徭薄赋,尚仁亲民”属于儒家思想,不是墨家,故A错误;“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指以民本思想实施“德治”,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属于儒家民本思想,故D错误。 3.两汉王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这表明汉代 A. 儒学独尊的确立

B. 教育规模的发展 C. 教育体制较完备 D. 儒学教育较盛行 【答案】C 【解析】材料“国办太学之外……‘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反映了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较完备,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独尊的确立,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儒学教育较盛行,而是说明教育体制较完备,故BD错误。 4.成书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在几百年间一直靠手抄流传,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才第一次刻印,南宋时期则广泛刻印。这 A.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 说明活字印刷术的盛行 C.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D. 反映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由手抄流传到广泛刻印,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步,故C正确;农学著作与文化教育无关,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活字印刷术的盛行,故B错误;材料没有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世界其它地区比较,不能说明领先世界,故D错误。 5.两宋时期,理学已不停留在关于天是什么、天是否有意志等问题的探讨,而是侧重于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关系问题的探究。据此推断,宋代理学家认为 A.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 理与气合,理先气后 C.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D. 天下惟气,气一元论 【答案】B 【解析】材料“侧重于对世界的现象与本体关系问题的探究”反映了宋代理学家注重探究理与气的关系,强调理为本原,故B正确;A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C是王阳明的观点,排除;气一元论,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故排除D。 6.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牡丹、芭蕉、山石皆以水墨一气呵成,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

2018年高考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