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医院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医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其中医院日常的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占医疗成本的相当比重。如何加强经济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是后勤管理部门一个重要课题。

海军总医院是一所大型的具有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管理的、集医疗、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教学性医院。核定床位800张,年门急诊量达60万余人次,年出入院病人达27000人次。每年医院水、电、燃气等能源消耗达1500万元,节能工作直接关系到降低医院日常的运营成本,也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策略。针对节能工作,节能管理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1 领导重视

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始终认为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措施,更是衡量一个医院文明程度的标尺。节能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长期性工作,需有长远规划和专职机构及人员负责。根据《2010年前海军资源节约工作实施计划》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医院资源节约工作,努力实现创建节约型医院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可行实施意见并且组织专职人员进行节能工作的管理和宣传,定期在全院进行检查和监督。目前已经卓有成效。同时医院将节能工作放在整个医院未来五年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2010年前医院资源节约工作实施意见》中,要求节能工作分批、分阶段地开展工作,以求2010年与2005年相比,节电20%,节水20%,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20%以上,行政消耗性开支减少10%以上;年标准内节油3%以上,集中采购节资率达到7%左右;基本建立适应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资源节约政策规定、标准体系,形成管理科学的节约机制。

2 加强制度管理

建立巡查制度,由指定的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在下班后对院内各个区域的节能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定期通报。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奖惩制度并做出硬性规定,对节约能源有功者进行奖励,对浪费能源有责者进行惩罚,真正做到责任分清、赏罚分明、学有榜样、做有依据。定期检查节能成效,责任落实到人。订立节能标准和考评标准,实施必要的监管,针对节能实施的过程、效果进行监督,定期进行节能成效检查。

3 设备改造与节能工作同步进行

3.1 动力设备节能改造

3.1.1 电动机的降损节电应积极采用高效节能型电动机,如Y系列及其派生系列的电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起动性能好和绝缘水平高等优点,功率范围为0.44~160KW,YX系列高效电动机又比Y系列电动机效率提高3%。而且要根据负荷情况选用容量合适的电动机,电动机在负载率为75%~100%之间运行效率最高,在此负载率范围内使用,节电效果最好。负载率低不仅效率低,还会降低功率因数。同时要提高控制技术,尽量减小交流电动机的起动、制动次数也是降损节能的有效措施,因为电动机起动时的大电流会造成电能损耗,电梯停止时会产生制动能耗。采用控制技术监视各类生活、消防水箱的水容量,并科学地控制水泵启动的次数和相隔的时间,尽可能减少电动机起动、制动次数;而且选择电梯群控功能,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单台电梯的每日启动、制动次数,还能大大减少单台电梯日平均行程。

3.1.2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变频调速节能技术被誉为“节能之冠”目前正逐步被推广使用。变频调速是通过由电子元件组成的变频器及相应的辅助控制装置,来改变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和频率以实现电动机的调速。与其它方法相比,变频调速具有自身损耗小、效率高、调速精度高的优点,通过微机还可以进行闭环自动控制,是理想的调速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水泵、风机、电梯等电动机的调速。使用变频调速技术,还可节能25%以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延长设备大修期。

3.2 用电设备节电措施根据医院建筑布局和医疗场所合理布置光源、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合理选用光源类型和照明灯具。照明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按照光效高低的排列,高压钠灯的光效最高,白炽灯光效最低。因此,根据不同使用场所,按照设计规范规定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采用不同的照明光源。并有效地控制单位面积灯具的安装功率,可以大大提高照明光效和节能效果。

在室外路灯和夜景照明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取代原有的白炽灯和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是一种在高压汞灯的基础上在放电管内添加金属卤化物,使金属原子或分子参与放电而发光的高压气体放电灯,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显色性好的特点,用它替代高压汞灯,在相同照度条件下,可节电30%。高压钠灯光效是白炽灯的8-10倍,它的特点是寿命长、光效高、透雾性强,在相同照度下,较高压汞灯节电37%。

在病房、诊室、办公室及较低矮的室内场所使用细管T8、T5型荧光灯管取代传统的T12型荧光灯管。T8型管与传统的T12型管相比,节电量可达10%以上。T5型管管径小,普遍采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发光材料,并涂敷保护膜,光效明显提高。

在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使用高效节能灯取代常年使用的普通白炽灯。在既要节能又要提高照明水平的情况下,使用节能灯虽然初期投资大大高于普通白炽灯,可是节能灯的节电效果显著,每支可节电80%,且寿命远大于白炽灯,能很快收回成本。

3.2.1 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电器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采用电子镇流器来取代电感镇流器是照明节电的一个重要措施。电子镇流器较电感镇流器,每个节电25%。近年来市场上还推出了一种新颖的目光灯节能电感镇流器,该镇流器集启辉器与镇流器于一身,既克服了电感式镇流器不能低电压启辉等一系列缺点,又克服了电子镇流器带来的多次谐波干扰和使目光灯管两端早期发黑的不足,具有高功率因数、节电、一次性启动灯亮、工作电压波动范围大、价格低、延长灯管使用寿命、无噪声、无干扰波对电器产品影响等优点,可参考和推广应用。

3.2.2 电路控制方式节电改进灯具控制方式,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方法。根据照明使用的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公共场所、通道、楼梯及室外照明可采取程序控制或声光控开关。

3.2.3 加强照明用电的管理加强照明用电管理是照明节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以节电宣传教育和建立实施照明节电制度为主。医院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应将节电纳入考核内容,能促进医院职工树立节电意识,对照明灯做到合理控制,使职工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另外,照明光源的照明效果还与使用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如:灯管积尘过多,其光通量可能降到正常光通量的50%以下;灯具、玻璃、墙壁不清洁时,其反射率和透光率也会大大降低。为了保证灯管的发光效果,医院应根据照明环境制订定期清扫灯管、灯具、墙壁的制度,并按制度切实有效地执行。

3.3 空调设备系统节能措施门诊大楼等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的场所,应合理设定温度、湿度值,对各单元进行集约调控。合理确定中央空调、分体空调的开启时间;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做到无人不开空调;禁止开门开窗使用空调。空调一般在下班前30~60分钟关闭。充分利用新风资源,以最佳启停时间进行节能控制,在建筑和装修上采用隔热和密闭措施。加强巡检,定期对保温材料的完好状态检查和定期对风机盘管,翅片和风、水过滤网进行清洗等措施节能。

3.4 配电系统节能改造

3.4.1 更新淘汰耗能大、低效率的供电设备以高效率的电气设备取代低效率的电气设备,对老变压器更新换代,购置节能型变压器。另外,提高设备的符合率,合理选择设备容量,发挥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负荷率和使用效率,是提高经济效益,节电的重压举措。

3.4.2 使配电系统合理化对现有不合理的配电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能有效较低线路损耗,节约电能。例如,将迂回配电线路,改为直配线路;将截面偏小的导线更化为稍大的导线,改造变配电所所址,分散装设变压器,使之靠近负荷中心,这些措施都能有效降低线损,取得良好的节电效果。

4 加强宣传和提示

可以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内部电视、刊物等进行宣传工作;也可以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宣传,比如说编排有关节约方面的节目进行演出;“走出去、请进来”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还可以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现场办公”的方式更为有效。经过大力宣传,使每名工作人员自觉拥有节约意识,牢固树立节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处处注意节约,做到从大事抓起,从小事做起,“西瓜不能丢、芝麻也要拣”;杜绝“常明灯”“长流水”减少跑冒滴漏的现象,还要提倡节省一滴水,节约一度电的精神,真正做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另外在厕所、洗手间、开水间等公共部位张贴节约水电的温馨帖子,时刻提醒人们节约水电,营造节约氛围。

总之,节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要依靠现在先进的节能科技支持,同时增强全院人员的节能意识也是关键。节能工作人人有责,只有从管理部门到普通职工都能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降低医院能源消耗、降低医院医疗成本才会有利于社会。我们认识到我院的节能工作还需要向深度推进、抓实,节能工作是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任务艰巨而又光荣,同时能为医疗事业提供了一个更能施展才能的平台,通过推动医院的节能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做出更多成绩,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是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分析其动力机制,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历史演进动力机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危机重重、民众中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疾病肆虐的现状,选择了异于西方国家的医疗模式,发展了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主要依靠经过很短时间就可培训出来的较低技能医护工作者,发展了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的医疗技术;强调预防和初级保健,集中精力实施公共卫生计划,而不是单纯关注个体健康。 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四项指导方针,并确定了接下来30年时间内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框架:在城市建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乡伤残军人和部分在岗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亿万农民则普遍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人民公社所属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资金,各地的合作医疗采取农民之间合医合药、合住院合门诊、合预防合保健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了全国性、广覆盖、低水平、综合性和全民性医疗保障制度,极大地改善了国民身心健康状况。 但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致使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体来说,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我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1979年卫生部大胆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随即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1985年,国务院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深化医改 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大同市卫生局局长张翠萍 (2010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围绕医改开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2010年医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卫生资源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20 09年,通过参加全市第二批、指导开展全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主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局党组以身作则,立足医改,完成了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调研报告,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七个方面”问题,建立了人才强卫、社区卫生、卫生应急等“八个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难题的良策。整个活动联系实际、紧扣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大同市上报省委两个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之一。 二是把握大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根据全国和全省医改精神,市政府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广泛动员,深入调研,起草了《大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市卫生局组织各县区卫生局长和市、县级医院院长共46人,集体赴京参加医改培训,把握医改实质,增强医改信心。确定城区、南郊、左云、灵丘四个县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全面实施了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4项新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率先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线索。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现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每一阶段改革的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及改革成果。 第一阶段 1978~1984年 背景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1981年的67.8岁,新生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降低到1981年37.6‰,孕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财政基础薄弱,卫生费用紧缺;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领导水平、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期间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很多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生护士比例失调,护理人员不足,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许多地方疾病多发,卫生状况差。与此同时卫生系统长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导致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路径进行恢复性的改革的孕育。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措施 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上,建设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接着又开展了“五定一奖”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并展开了试点。传统医院管理的弊端在这一阶段逐步显露出来,随后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在此基础上,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对医院相关工作要求。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1980年,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7〕37号)要求,我省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重点推进和落实以下工作任务。 一、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2.制定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制定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4.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5.制定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6.制定我省或转发国家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省国资委负责) 7.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8.制定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共同牵头负责) 9.制定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10.制定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共同牵头负责) 11.制定在部分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的指导性文件。(省编办负责) 12.制定改革完善仿制药管理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省医改

办负责) 13.制定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14.制定药品购销信用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以上任务只列牵头部门,未列参与部门。其中1、2项任务按国家规定时限完成;3—14项任务于国家相关文件印发后3个月内完成。 二、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 15.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范围,确定1个市(地)作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推荐1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候选县(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16.明确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以齐齐哈尔市为试点,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编办、财政厅、物价监管局、人社厅负责)

(医疗药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医疗药品管理】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新闻回顾 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意见》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意见》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意见》认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摘要)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大发展,又一次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市卫生事业要取得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必须做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新的理念和认识重新审视卫生工作,以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玉门市卫生资源状况 我市现有市属医疗卫生机构82 个,病床610 张。其中:城市设立医疗卫生机构25 个,即2 家县级综合医院、1 家中医院、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 家个体诊所及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一家;农村设立卫生机构57 个,包括11 家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46 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业务用房32686 平米,医疗设备价值3908 万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5 人,其中市属医疗机构正式职工486 人,临时聘用110 人,乡村医生53 人,个体诊所26 人。按全市18.9 万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7 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截止2007 年,由于我市农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村医疗机构实行乡办乡管、乡办村管,由于乡村两级财力有限,对医疗机构投入极少,致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简陋、医疗设备匮乏、人员素质不高、医疗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阶段。2007 年我市实行乡镇卫生院划归县级管理,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系统的通入力度,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支出,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还是从根本上没有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现状。卫生人才流失严重。 2、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卫生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两名副高职称医生,中级以上人员仅占19.4%,本科学历占14.4%,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奇缺,且都分布在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条件艰苦的移民乡卫生院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医院的技术进步和建设发展。近年来,由于老市区医疗机构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没有保障,据统计,2002 年以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外流人员达130 余人,其中大多数是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使我市卫生人才薄弱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3、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市重点地方病之一的鼠疫,其疫源地面积为10572 平方公里,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持续猛烈流行,随时可能在人间发生疫情。同时,我市结核病、乙肝等传染病发病率还处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移民地区和部分边远乡镇,发现率低,传播率高。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流动性的日益频繁,人禽流感、艾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我国医疗改革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因此,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更难现象凸现。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 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常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工资、奖金、买设备、盖病房。政府为了弥补补偿不足,允许医院对购进药品加成15%,这就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收入越多。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控制,“以药养医”于是泛滥。有人戏称“天使”下凡至人间,非人非鬼。的确,中国的医改,让白衣“天使”增添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无奈。“人鬼”情结,多年来医生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徘徊,医院在公益与市场之间摇摆。 3、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农村医疗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缺乏法律规范。缺乏法律规范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最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医改难题,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发〔X〕17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26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推进健康X建设为引领,围绕一个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两个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补短板、兜底线、强基层,加快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动积极性,提高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获得感),突出三项创新(体制创新着眼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机制创新着重破除逐利性、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创新着力提高公平效率),强化四个联动(三医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区域联动),攻克五个难点(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理顺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药品招采方式、建立综合投入补偿机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统筹六大领域改革(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公共卫生、综合监管、支撑保障),全区同步实施、分阶段推进,加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完善区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突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1.合理配置区级公立医院资源 (1)明确功能定位。区级公立医院是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是政府向区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区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和疑难病症的初诊、转诊,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以及部分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2)制定发展规划。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按照“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以现有医疗资源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含非公立医院),重点办好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区医院)、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区妇保院)。区医院X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加快区中医院和区妇保院建设进度,力争X年底全部投入使用。重点完善区域急救服务体系和发热门诊、产科、儿科、精神卫生科、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和康复等专科建设。严禁超规模、超标准建设,严禁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组建区域内医共体,有效解决优质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医改“改道”谁见曙光?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的结论出现在媒体上的时候,医改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热的温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很快,到8月3日时,卫生部官方网站就全文公开了卫生部部长高强关于医疗改革思路的最新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今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并表示方案“初步确定了试点城市”。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历经2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征程之后,竟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医改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痛定思痛的医改走向最终会为谁带来机遇的曙光? 医改失败:未瞄“靶”射“箭” 医改一直朝解决药价虚高的方向努力,但在执行的具体过

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却偏离了轨迹,导致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后果 在人们的表面理解中,医改的不成功就是表现在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事实上,所以,将所有的诟病一股脑地推给了医疗机构,在人们的口舌争议甚至尖刻指责中,医疗卫生机构再次处在风口浪尖上,处境尴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多少有点不公平。 有资深人士指出,其实,纵观整个医改过程,药价问题其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既复杂,又相当敏感。也许到现在为止,也没人能够说得清楚,药价虚高到底是谁的责任?是医疗机构的以药养医,还是药业本身的不合理定价以及流通环节混乱所造成的? “事实上,医改一直朝解决药价虚高的方向努力,但在执行的具体过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却偏离了轨迹,导致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后果。”中国医疗产业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腾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药品流通领域相当混乱,药品价格层层加码;另一方面,医院也乐于依靠药品的收入增加收益,加之医生存在回扣的行为,使药价虚高成

在全市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具体实在,安排十分紧凑,意义深远重大。刚才以学同志的报告,重点阐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全市改革的方向、思路、目标和任务,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三年重点推进的六个方面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市直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工作职责,作了很好的发言,表明了积极的态度。可以说,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都已经明确,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抓好落实。下面我简要强调四点: 一、思想认识要真正到位。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直接关系人的生命维持、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发展问题,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医药卫生和医疗改革已连续八年成为全国“两会”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今年更是上升到第二位。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这真正是一件惠民生固民本、顺民心合民意的大事。各

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利国利民的改革推进下去、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紧密结合起来,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推进我市“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和构建“四大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明确重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方向目标要准确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内涵丰富、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医改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黄山实际,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要把握好医改方向,这就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严格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二是要贯彻好医改原则,这就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公平与效率、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的关系;建设“四大体系”,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最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X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X届X中、X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紧紧围绕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医改落地见效、惠及人民群众。 一、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X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年6月底前完成) 2.制定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负责,X年6月底前完成) 3.发布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年6月底前完成) 4.制定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使用的政策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年8月底前完成)

5.制定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改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负责,X年9月底前完成) 6.制定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年9月底前完成) 7.制定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国家医保局负责,X年9月底前完成) 8.制定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X年9月底前完成) 9.制定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年9月底前完成) 10.制定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年11月底前完成) 11.制定加强医生队伍管理的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 年11月底前完成) 12.制定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X年11月底前完成) 13.制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X年12月底前完成) 14.制定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文件。(国家医保局负责,X年12月底前完成)

我国新型医疗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及变化

我国新型医疗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及变化 1.主要内容 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3.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4.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5.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6.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7.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 8.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9.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2.变化: 公益性列首位,将取消药品加成收入,鼓励社会力量办非营利性医院 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亮点1 公益性位居首位 名为“公立医院”,实则是“营利”医院———近20多年来,我国的公立医院日益为“名不副实”而尴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昨日公布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便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有关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院将重新回归公益性,这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的正道。 亮点2 取消药品加成收入 指导意见,对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机制“开刀”。意见提出,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指导意见指出,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亮点3 非公医院一视同仁 指导意见规定,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 亮点4 公立医院统一管理 针对公立医院管理多头现象,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实行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和全行业监管。 亮点5 引保险解决医患纠纷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机制,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的举措。 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要点 指导思想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总体目标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权威解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权威解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出台背景及主要目标 《规划》出台的背景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经过努力,2015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提高了1.51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35.29%下降到29.27%,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升。实践证明,深化医改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获得感不断增强,深化医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任务更为艰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疾病

谱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医药技术创新等,都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增强定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主要目标 到2017年,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高效,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 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十三五”医改重点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