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清单(强烈推荐)讲义

(完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清单(强烈推荐)讲义

(完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清单(强烈推荐)讲义
(完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清单(强烈推荐)讲义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点燃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先,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Cl2、SO2、NH3分别用/ / 吸收。

(2)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再用水冲净,再涂上3%--5%的。

(3)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钠、磷等失火宜用扑盖。

(5)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与蒸发

(1)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

主要仪器:(填写下图虚线所指仪器名称)简易装置图如右图:

操作时注意事项:一贴两低三靠

(2)蒸发适用于从混合物分离出固体。

主要仪器:(填写下图虚线所指仪器名称)

[思考与讨论](1)对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2)整个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2、蒸镏与萃取

(1)蒸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将互溶的

液体混合物分离(或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操作方法。

主要仪器:(填写下图虚线所指仪器名称)

注意事项;为防止液体暴沸,通常加,温度计水银球

应,冷凝水应从冷凝管

的端进端出。

(2)萃取与分液中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把两

种的液体分离的方法。

例如:利用碘单质在CCl4中的比在水中大的原理,首先用CCl4将碘水中

的碘进行,现象是液体,上层色,下层色。

然后进行,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主要仪器:(填写下图虚线所指仪器名称)

注意事项:进行分液操作时应先打开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再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从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倒出。

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SO42-

Cl-

四.除杂原则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来表示,符号是_______。物质的量的单位是,符号是_____。

2、关于“摩尔”这个单位的标准。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相同,约为。并将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做,符号。

3、物质的量、粒子数的转化公式为。

【注意事项】

①“摩尔”所计量的对象是构成物质的 ,不能描述。

②“摩尔”的后面要用指明粒子的种类。“1mol 氢”这样表述不正确。

4、摩尔质量: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符号是_____,单位是,在数值上等

于。

5、质量、物质的量的转化公式为。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L/mol 数值:视温度压强而定。

标况下(℃kpa), V m =

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的转化公式为。标准状况下

为。因此,同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

于。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符号_____;单位__ ___。

2.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的转化公式为。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容量瓶:容量瓶是一种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精确仪器,有规格限制,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注意:使用容量瓶之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漏水

实验室常用容量瓶规格有ml、ml、ml、ml、ml;

(3)主要操作: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例如,要配制250mL、0.2mol/L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 g。

(2)根据计算结果,用称量固体NaCl质量。

(3)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

(5)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cm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6)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归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有:。

4. 浓溶液的稀释

由于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这种等量关系可表示为:。

5、误差分析(见学法大视野P12)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在中或在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2)在中或在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部分有机物)。

【练习】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氯化银③Na2O ④葡萄糖⑤银⑥SO3⑦Na2CO3溶液

⑧熔融KNO3⑨H2SO4

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注意】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小结]注意:1、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5、离子反应:。

6、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7、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

拆;

删;

查。

【练习】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CaCO3和HCl 溶液混和;

B 、H2SO4和Ba(OH) 2溶液混和;

C 、Na2SO4和Ba(OH) 2溶液混和;

D 、NH4HCO3和NaOH 溶液混和;【注意】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1)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2)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能/不能书写?

(3)看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4)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5)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6)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8、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常见不共存的情况: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OH-、S2-、HS-、SO32-、HSO3-、ClO-、CH3COO-、CO32-、HCO32-、SiO32-等;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2+、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Cu2+、Al3+、Fe3+、Fe2+、Mg2+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酸性条件下NO3-与Fe2+、S2-、I-、SO32-等不能共存。

(5)无色溶液中不存在Fe2+、Fe3+、Cu2+、MnO4-

四、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与还原剂

(1)氧化剂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得产物

(2)还原剂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得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3、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部分钠和钠的化合物

一、钠(Na)

1、物理性质:_____色、硬度______、密度______(和水比较)、熔沸点______(填“高”

或“低”) 导电导热性___________(填“好”或“差”)

【焰色反应】Na的焰色:__________, K的焰色(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1)和非金属(O2,Cl2)反应

①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或加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卤素单质(Cl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水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氢氧化钠(NaOH)

1、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碱的一切通性。

碱的通性:①遇酸碱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③与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等)发生反应④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一、铝(Al)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O2)反应: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_____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易和氧气反应而被腐蚀。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加热铝箔实验时,融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这个实验也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______(填“高”或“低”)。

(2)与酸(HCl)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碱(NaOH)溶液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质量的铝粉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和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的氢气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铝和盐溶液(CuSO4)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铝粉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_________过多,上述事实说明氢氧化铝是一种__________(选“强”或“弱”)碱。加热时,Al(OH)3易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铝酸盐】

一、铁(Fe)

化学性质:

(1)铁和非金属(O2)反应: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酸(H2SO4)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与水反应:铁和冷、热水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但在_______下能和水蒸

气反应。铁和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______________(写名称)。

(4)铁和某些盐溶液(CuSO4)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四、Fe和Fe的性质

1.Fe3+的检验:

2、Fe的氧化性。( Fe+Fe)

FeCl3溶液和铁粉(或铜粉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的还原性。( Fe2+Fe3+)

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参与反应的是其中的Cl2):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一、硅(Si)

1、物理性质:单质硅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__________,是带有__________的黑色固体。熔点_____(填“高”或“低”)、硬度_____(填“大”或“小”)、有脆性。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_______(占第几位)。

2.化学性质

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化学反应。

3.用途:晶体硅良好的_________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和计算机芯片。

二、二氧化硅(SiO2)

(1)硅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称为________,其存在形态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石英晶体是结晶的二氧化硅,石英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为__________,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称为__________。

(3)二氧化硅具有四面体结构。密度和硬度都_________(填“大”或“小”)。

(4)化学性质

A.与强碱反应(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盐反应(Na2CO3、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和HF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不能存放在_________中。氢氟酸可用来_________玻璃。

(5)用途:光导纤维、装饰品等

三、硅酸

①硅酸是一种酸性比碳酸______(填“强”或“弱”)的酸,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大”或“小”)。可由_____和_____反应来制备。如: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HCl,可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

四、硅酸盐

①硅酸盐是由____、____和______组成的______的总称,一般________(溶解性如何),化学性质很稳定。硅酸钠是最简单而有常用的硅酸盐,它的水溶液俗称________,溶液呈____性(填“碱”或“酸”)。一般可用来制备硅胶和木材的________。硅酸钠溶液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不能用玻璃塞。

②传统的硅酸盐产品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型陶瓷产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第二部分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气(Cl2)

1.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____色,有____气味的_____的气体,_____(溶解性),密度比空气____,能液化,液态氯气常称为______。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以_____态存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和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Cl2和HCl的氧化性______ > ______。

②与非金属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与H2反应,现象(纯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

③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还原剂是____。【HClO的特性】

a.弱酸性(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性比碳酸还弱)

b.不稳定性(光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强氧化性(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碱反应: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实验室利用这个反应来吸收多余的氯气。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而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漂白粉具有消毒、杀菌、漂白作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于水中可生成HClO,方程式为: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⑤与卤素离子(I-、Br-)反应(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氯水滴入KI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⑥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还可和许多还原性物质反应。

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_____________ 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二、氯离子(Cl-)的检验

方法1: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溶液,沉淀不消失,说明存在Cl-。

方法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溶液,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Cl-。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注意: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和稀盐酸

1、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直接用金属与氯气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 B.MgCl2 C.FeCl2 D.NaCl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 B.盐酸 C.液氯 D.漂粉精

7.已知Cl2+H2O=HCl+HClO。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硫及硫的化合物

一、硫(S)

硫是___色固体,___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___色,______气味的_____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易_____于水。

2.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与水作用:________ _________,此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H2SO3是______酸,酸性比碳酸_______。)

②具还原性:SO2与O2制取S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漂白性(不同于HClO的漂白原理):将SO2通入品红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

然后稍稍加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氧化性:SO2与H2S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正常雨水的pH约为______,是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_________,酸雨的pH小于_________。

三、三氧化硫(SO3)

(1)极易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方程式为

(2)与碱性氧化物(CaO)反应生成硫酸盐,方程式为

(3)与碱(Ca(OH)2)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方程式为

四、硫酸(H2SO4)

1.稀硫酸

①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中主要存在_____、______。

②具有酸的通性: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

b.和金属反应生成______和放出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d.和碱反应生成_______和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和某些盐反应生成_______和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

浓硫酸中由于水量极少,所以硫酸主要以________(填

“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它主要具有如下性质:

①强酸性

②吸水性:右图是实验室用于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的实验装置,试回答有关问题:

A.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看到装置右边集气瓶中的

有色布条_______(填“褪色”或“不褪色”)。关闭活

塞a,打开活塞b,装置左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_______(填“褪色”或“不褪色”)。

B.该装置左右均设计了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脱水性:蔗糖遇浓硫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强氧化性。

(ⅰ)和不活泼金属Cu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

(ⅱ)和活泼金属能反应,但不产生_________。

(ⅲ)钝化:______和______在冷的____硫酸中表面会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里面金属继续被

氧化,这个现象叫钝化。所以浓硫酸可盛装在______制或______制容器中。

(ⅳ)和非金属C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要证明此反应中确有SO2生成,可把产生的气体通过_______溶液,若溶液颜色_____,证明确有SO2生成。若要证明有CO2产生,必须先把气体通入_______溶液,再通入________溶液,最后通入__________中,说明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练习】

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通入SO2气体后,紫色消失 B.溴水中通入SO2后,橙色消失C.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消失 D.品红溶液通入SO2后,红色消失2.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A.与铜片反应 B.与石蕊溶液反应

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 D.加入铁片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3.浓硫酸具有:①强酸性②强氧化性③高沸点、难挥发性④脱水性⑤吸水性。以下过程主要表现浓硫酸的那些性质?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中。

⑴热的浓硫酸和铜片等金属反应()

⑵用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⑶热的浓硫酸和灼热的木炭反应时产生混合气体()

⑷浓硫酸能干燥H2、O2、Cl2、HCl、SO2等,但不能用来干燥NH3()

⑸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⑹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

⑺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⑻氯化钠固体跟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时产生氯化氢气体()

⑼纸张、布片、蔗糖等遇浓硫酸会慢慢变黑()

第四部分氮及其化合物

一、N2、NO和NO2

1、 N2:___色、___味的气体,______水,通常条件下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在雷雨天或者

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下可合成氨气,这是合成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

【思考】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能得到2molNH3吗?_____,为什么? _____。

2、NO:____色的气体,____(毒性),极易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NO2:____色、_______的____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液化,溶于水时生成_______ 和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是

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注意】氮氧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二、硝酸(HNO3)

1.物理性质:浓硝酸______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条件下分解,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故长期放置的浓HNO3呈______ 色,所以一般保存在_____试剂瓶,冷暗处。

②强酸性: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强氧化性:

a.和不活泼金属反应:

(ⅰ)Cu和浓HNO3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还原剂是______,离子方程式为;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2。(ⅱ)Cu和稀HNO3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NO。

b.浓、稀硝酸均可和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____________。

c.Al、Fe在冷、浓HNO3中发生_________,所以浓硝酸可盛装在______制或______制容器中。

d.王水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溶解极不活泼的金属铂、金等

e. HNO3能和和非金属(C、S)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氨(NH3)和铵盐(NH4Cl NH4NO3 NH4HCO3 )

1、氨(NH3):

①物理性质:___色、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水,常温下一体积水能溶解_____体积氨气。

②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水一般用NH3·H2O表示。

b.与酸反应

(ⅰ)和HCl反应的方程式为

(ⅱ)和H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法收集,收集时在试管口放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NH3收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NH4Cl NH4NO3 NH4HCO3):

①都是______水的无色或白色晶体

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

NH4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Cl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和碱反应:NH4NO3和NaOH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途: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注意】形成喷泉原理、固液制备氨气和放倒吸装置见学法大视野P63--65

四、检验NH4+的操作方法:

【基础练习】

1、下列溶液中,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A.硝酸银溶液 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氯水

2、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浓HNO

3、浓H2SO4和新制氯水,

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

A.白、红、白 B.红、黑、红 C.红、红、红 D.白、黑、白

3、有一无色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是由HCl、NO、NO2、CO2、NH3、H2、O2、Cl2中的几种混合

而成。根据①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再通入过量碱石灰时,体积又明显减小③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色。

可得: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可能存在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 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 M m = NA N =Vm 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 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 升 失 氧 还,降 得 还 氧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总结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尽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 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 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化学这个科目一直是同学们又爱又恨的科目,学的好的同学靠它来与其它同学拉开分数,学的差的同学则在化学上失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同学们要善于总结知识点,这样有助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 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 3 .(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 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度后沸腾, 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 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7周期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汇编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 1. 使用药品“三不” ①不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闻药品气味(用扇闻)③ 不尝药品味道 2. 用剩药品“三不” ①不放回原瓶(Na、K、CaCO3 除外)②不随意丢弃③不拿出实验室 3. 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实验室安全操作“六防”

、药品取用 1)块状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立(2)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

直立 (3)液体:拿下瓶塞,倒放桌面上,倾倒时瓶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同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用镊子,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部悬空,不能插入试管内)6、物质加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使用:添加酒精不超过容积三分之二,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许用嘴试管加热前要预热,防止局部受热使试管炸裂。加热试管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45°倾斜,管口不对人。7、药品存放 (1)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硝酸银)(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易和氧气,水反应,白磷着火点低(40 摄氏度)在空气中自燃,保存在冷水中。 二.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 过滤(液体与固体间) ★过滤三要素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③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紧靠烧杯口,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 沉淀的洗涤: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至稍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出(带出可溶性离子)重复2~3 次即可 3. 蒸发(沸点不同) ①适用:溶剂蒸发、溶质析出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n 表示 2、意义: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表示的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3.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不得随意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含有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它表示的是物质中微粒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 =粒子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A N N n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单位:mol -1(/ mol ) 数值:0.012kg 12C 中所含12C 原子的个数(kg kg 2610993.1012.0-?) 近似值:6.02×1023mol -1 (6.02×1023/ mol )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应用于宏观物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在使用时必须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1molH 、1molH+。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 三、摩尔质量 如何由物体质量求出微观粒子个数呢? 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 ?→??A N 粒子个数 单个粒子质量很难称量,但大量粒子总质量可称量。(分子质量约10-26~10-25 kg ,若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总质量约为10-3~10-2kg ,即1g ~10g )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即每摩尔粒子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 m M n ==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粒子物质的量 2、单位:()()mol kg mol kg mol g mol g //,11--??或 3、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质量。 即:H 2O 分子量为18,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4、相关计算 例题1.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约 个水分子(6.02×1023) 0.5mol O 2中含有约 个O 2分子(3.01×1023) 2 mol H +中含有约 个H +(1.204×1024) 2. 在反应X+2Y=R+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mol 氯分子的质量是71g C 、0.5mol 硫酸的质量是49g D 、0.006k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1.1 化学实验安全 A. 常见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KClO3 KMnO4 KNO3 易燃气体:H2 CH4 CO 易燃液体:酒精乙醚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 遇湿易燃物品:Na Na2O2 氧化剂:KMnO4 KClO3 剧毒品:KCN 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 1.1.2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A.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 过滤时注意事项:一贴(滤纸与漏斗内壁紧贴)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上面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发操作步骤:1.放置酒精灯2.固定铁圈位置3.加上蒸发皿4.加热搅拌5.停止加 热,余热蒸干 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方法:Na2SO4+BaCl2=BaSO4↓+2NaCl 在滤液中加入NaOH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Ca2+,Mg2+,主要是除掉Mg2+ 除掉Mg2+化学方程式:MgC l2+2NaOH=Mg(OH)2↓+2NaCl 在滤液中加入Na2CO3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Ca2+,Mg2+,主要是除掉Ca2+ 除掉Ca2+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检验SO42-离子为什么加盐酸酸化?

解答:溶液中的CO32-,SO32-等离子,与Ba2+反应生成BaCO3,BaSO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 淀.但它们溶于盐酸,而BaSO4不溶于盐酸中,加入盐酸可以消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同时,溶液中的Ag+离子与Cl- 反应生成AgCl 也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可消除Ag+ 离子的干扰.另外,SO32-能被强氧化性的硝酸氧化成SO42-离子,所以先用硝酸酸化是不妥当的. 问题探讨:能否将NaCl 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一一除去?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 解答:实验步骤,试剂与反应如下: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除去硫酸根离子.注意:引入新的杂质BaCl2) 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除去镁离子.但有引入一种新的杂质NaOH) MgCl2+2NaOH=Mg(OH)2↓+2NaC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