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5-6节

第一章5-6节

第一章5-6节
第一章5-6节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自测题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2、青蛙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说出青蛙对人类有什么益处,应如何保护青蛙?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6、蜥蜴之所以适应陆地生活与哪些结构有关?

7、总结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8、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冬眠状态下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

A、肠

B、肺

C、口腔黏膜

D、皮肤

2、两栖类是( )。

A、典型的水生动物

B、真正的陆生动物

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3、爬行动物覆盖着鳞片或甲,其作用是( )

A 、有利于运动 B、保护皮肤

C、有利于防御敌害

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保护作用

4、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没过几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

A .缺氧 B.饥饿 C. 惊吓 D.水质有问题

5、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皮肤裸露 B.幼体用鳃呼吸

C. 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6、蜥蜴的呼吸特点是( )

A.完全用肺呼吸 B.肺呼吸,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C.用体表呼吸 D.用鳃呼吸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里。()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学习目标: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蝌蚪在水里生活,用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和都消失了,生出了和,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动物。

2、蛙的肺结构简单,功能不发达,呼吸时需辅助呼吸。

3、两栖动物中的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

4、蜥蜴和龟属动物,呼吸器官是。

5、爬行动物将受精卵产在上,受精卵外有坚硬的,有利于适应生活环境。

6、爬行动物中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

7、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______向_______过渡的类群。9、蛇没有四肢,但是它属于爬行动物,为什么?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记起农业生产的关系作出了生动的描述。现在的夏季,为什么许多农田听不到蛙声?

检测案

7、判断:

(1)既能生活在水中,有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第六节 鸟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3.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5.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

学习重点:

1.鸟的主要特征。

2.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二、预习自测题

行课案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多种多样的鸟

阅读教材P30的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并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讨论题。 学习任务二、鸟的主要特征

1、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 (1)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有:

(2)阅读教材P31-P33,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对照图示,认识鸟的体型、体表及身体组成部分,分析这些特点和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

2、鸟身体各部分哪里的肌肉最发达,为什么?

3、鸟的胸骨有什么特点?

4、鸟的哪些结构可以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6、总结鸟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7.归纳鸟类的主要特征:

1.下列哪项不是鸟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特点( )。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

B.全身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正羽

D.身体呈流线型 2.鸟排便频繁的原因是( )。

A.食量大

B.消化功能差

C.吸收功能差

D.直肠短,不能长时间储存粪便 3.下列哪项不是鸟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 )。

A.胸肌发达

B.骨骼薄而轻

C.气囊发达

D.胃发达 4.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 ) A .四肢 B .胸骨 C .胸肌 D .羽毛 5.家鸽飞行时,牵动两翼的肌肉主要着生在( )

A .后肢

B .脊椎骨

C .颈部

D .胸骨

6.蜂鸟的心搏次数为615次/min ,是人的8倍还多,这与它下面的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 A .飞行 B .呼吸 C .生殖 D .孵卵 7、双重呼吸指的是( )

A .只在呼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 B.只在吸气时,肺进行气体交换

C .吸气和呼气时,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D.吸气和呼气时,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

1

、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鸟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所有的鸟都能飞吗? (对或不对),能飞的动物都是鸟类吗? (对或不对) 2、鸟类视觉 ,有些能在疾飞中捕食。用坚硬的 来啄取食物 ,嘴里没有 。

3、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 相通的 ,可 呼吸。 心跳频率 ,体温 。

4、鸟的生殖方式是 。

检测案

(完整版)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教案

第五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道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 2.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人类的关系 4.知道植物主要的无性生殖方式及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大致过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首先,说明一朵花在传粉和受精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都枯萎了,唯有雌蕊的子房将继续发育。 第二,在自画的雌蕊结构的板图处、在图注的相应位置上,边解释子房内各结构发育情况边注明结构名称。 第三,注意与前面讲的种子结构相呼应,说明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在这之前,可以先启发学生回答:种皮、胚、胚乳是前面讲过的哪个器官的结构?当学生答出是种子时,教师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给学生进行小结,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举些日常食用农产品,让学生回答食用的部分,是植物体的哪个器官。特别是有些果实,它的种皮和果皮紧紧贴在一起,像米和小麦,它们的种子也叫果实。 最后说明:果皮和种子就是被子植物果实的基本结构,所谓被子植物,就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被子植物是现存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果皮对种子是有保护作用的。21提问:你知道一个桃子里只有一粒种子,而一个西瓜里有很多种子。为什么同是一个果实,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会不同呢? 22.讲解:在被子植物的子房中,有的只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粒种子;有的有多个胚珠,受精后,可以形成多粒种子。 23.思考:在浙江省,一些经济作物如油菜、柑橘等,在开花时节,常因遭遇连续降雨而造成减产。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办? 讨论: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说说其原因。怎么办? A、植物无法在雨中开花 B、雨天植物的果实发育成不良 C、长时期阴雨,光合作用减弱 D、传粉过程受到影响 24.讲解板书:5.人工授粉 在被子植物的繁殖过程中,传粉十分重要,如果在开花期间因各种原因使传粉受阻,往往会造成植物开花不结果。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方法给农作物传授花粉,这就是人工授粉。结合图3-53讲解。 25.思考: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说说人们利用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情况。 26.学生叙述:略

9第一章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执笔:尹秋明审核 课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课型:新授讲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 (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如下图)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上图)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

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 镜座、镜柱、镜臂、 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目镜和物镜、遮光器、 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 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1第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内容 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6 编辑:admin 点击:1199 货币是什么?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产生的经济根源是私有制,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为了克服种种局限,人们在长期商品交换过程中,发现可以用一般等价物交易的媒介来克服了不再需要用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货币的发展过程。 货币自产生以后,自身经历了多种形式,但是其发展过程遵循一个规律:货币形式要适应经济形势,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货币自从产生之后经历了各种形式,如实物货币形式到金属货币形式再到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阶段: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实物商品充当过货币,如贝壳、羽毛、金银、珊瑚、布帛等,甚至于活的牲畜。所有这些实物货币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相比其它商品较为珍贵,人们接受高,更易于保存等等。 金属货币阶段:金属货币也是实物货币的一种,只是相对于其它实物货币而言,其具有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等优点,此外,其自身经历了从*金属到贵金属、金属秤量制到金属铸币制的发展。其中,*金属货币在我国流通的时间较长,比如秦朝的“孔方兄”、宋代的“铜臭”。我国此外还经历过金属秤量制和金属铸币制。 信用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退出流通后,信用货币便取而代之。信用货币经历了从传统信用货币到现代信用货币的过程。 传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券,二是纸币。起初的银行券是一种黄金凭证,是一种可兑换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随地向发行者兑换面额标注的黄金。其后出现的纸币和不可兑换银行券都是一种不可兑换的信用币。 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存款货币。其突破了实物货币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和票券货币在发行机构上的局限性,具备无限创造的能力,这也是存款货币时代经常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信用货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是一种负债货币,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负债;具有强制性。 电子货币是网络技术发展条件下信用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电子货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货币具备的主要特征:①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的通性);②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即货币形式唯一性和计价方式统一;③货币一般使用价值突出而特殊使用价值弱化;④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⑤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货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反映商品依照社会需求按比例生产的关系; ②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③反映着私有制或多种经济所有制。

第一章 第5节

第5节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示波管原理 1.关系式:U AB=Ed。 2.物理意义: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的乘积。 3.适用条件:匀强电场,d是沿电场线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4.场强的另一种表述 (1)表达式:E=U AB d。 (2)物理意义:在匀强电场中,场强的大小等于沿场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5.场强的另一个单位:伏[特]每米,符号V/m,1 N/C=1 V/m。 思考判断 1.由U=Ed可知,匀强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与这两点的距离成正比。(×) 2.匀强电场的场强值等于沿电场线方向每单位长度上的电势差值。(√) 3.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落得最快。(√) 二、示波管原理 1.构造 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外部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壳,内部主要由电子枪(由发射电子的灯丝、加速电极组成)、偏转电极(由一对X偏转电极板和一对Y偏转电极板组成)和荧光屏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2.原理 (1)电子在电场中加速:脱离阴极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加速,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压越高,电子获得的速度越大。 (2)电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电子进入偏转极板之间时,在初速度v0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电场力与电子的初速度v0方向垂直,此时电子做类平抛运动。 (3)电子飞出平行金属板后的运动:当电子飞出偏转电场后,不再受电场力的作用,因此它保持偏转角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判断 1.示波管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高速飞行的电子束,偏转电极的作用是使电子束发生偏转,打在荧光屏的不同位置。(√) 2.如果在偏转电极YY′和XX′上不加电压电子束不偏转,打在荧光屏中心。(√) 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时,加速度不变,粒子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时,若已知进入电场和离开电场两点间的电势差以及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可用动能定理求解末速度大小。(√) 对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理解 [要点归纳] 1.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对比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6节章节测试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6节章节测试(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Na-23 Cl-35.5 Ca-40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 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金Au>银Ag>铜Cu B.钾K>钙Ca>钠Na C.锌Zn>铁Fe>贡Hg D.铝Cl>镁Mg >锌Zn 3、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B.铁 C.铜 D.银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 = H2CO3 B.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NaOH+HCl =NaCl+H2O C.除去Na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2:2KOH+MgCl2=2KCl+Mg(OH)2↓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5 6、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 径。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尿素。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⑩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 物的有②⑧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硫酸锌 B、氯化镁 C、氯化铁 D、硫酸铝 8、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Ag(NO3)2和Zn(NO3)2和电镀废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 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A.Ag、Zn B.Ag C.Zn D.Ag、Fe 9、利用实验可以鉴别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物质。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 A、① B、② C、③ D、④ 10、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 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翻译(古代诗文 第1章 第5节)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第5节 题组1 考点针对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萧颖士傲物自侮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xiònɡ)无与比(自认为没人赶得上他)。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普通平常的样子),颇肆陵侮。逡巡(一会儿),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前呼后拥)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夷(斥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语出《论语》,意为父亲教训子女)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选自《唐摭言》) 1. (1)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 在郊外寻找美景,偶尔在旅店休息。 (2)颖士常造门,未之面。 萧颖士曾经好几次前去拜见,未见到王尚书。

(3)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 你依仗文才之名,如此骄傲,做一个进士就到顶了吧!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孔子之宋 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节选自《说苑·杂言》) 2. (1)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 (2)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 不学习《诗经》《尚书》,不振兴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试卷第一章到第二章第五节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 科学学科独立练习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蝗虫发育相同的是( ) A .螳螂 B .家蚕 C .菜粉蝶 D .苍蝇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3、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西瓜的果实和种子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子房和胚珠 B 、子房和受精卵 C 、雌蕊和珠被 D 、子房壁和受精卵 4、下面是某校开展“植物栽培实践活动”的评比标准:①栽培方案设计科学、美观,有创意;②管理、观察记录不少于20次,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详实、认真;③活动总结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要有独到见解.这项评比反映了科学实践活动 ( ) A .要有严谨的态度并进行科学评价 B .要善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C .记录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做合理的改正 D .必须使用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方法 5、小明同学在测定水稻种子发芽率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抽取100粒水稻种子进行测定 B .提供水稻种子萌发适宜的环境条件 C .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D .重复测定两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6、关于动物生长发育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发育:受精卵→胎盘→脐带→婴儿 B .家鸽的发育:受精卵→卵黄→脐带→雏鸽 C .青蛙的发育: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 D .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7、人都是从“哇”的一声啼哭来到世上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婴儿在母体内已开始了呼吸运动 B .人自出生后体内的血液才进行循环 C .婴儿出生时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善 D .出生后吸食母乳能增强婴儿免疫力 8、小明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公斤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并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浇一次。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 的是( ) A .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 B .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 C .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 D .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9、下列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蝗虫等具有坚硬外壳的动物才具有蜕皮现象 B .青蛙抱对后,在雌蛙体内完成受精作用 A .探照灯 B .潜望镜 C .照相机 D .小孔成像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1)

◇课前预习◇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 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二、学习过程 1.初中知识回顾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 【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 【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 (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 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教师释疑】 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易燃试剂: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 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易爆试剂:有硝酸纤维、硝酸铵等。 剧毒试剂: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 强腐蚀性试剂: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醋酸等 【思考与交流】 (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第1章第6节

第六节驱动桥 一、驱动桥的功用、组成、类型 1、功用:①减速增矩; ②改变扭矩传递方向; ③实现差速传动; ④承受、传递各种力和力矩。 2、组成:①主减速器、②差速器、③半轴、④桥壳 3、类型: ①非断开式:车桥是整体的,或用螺栓固定成刚性结构。车轮不能独立摆动,与非独立悬架配用(CA1091)P129~P131 ②断开式:车桥中间断开铰接,两侧车轮可独立跳动,与独立悬架配用(T-815,桑塔纳) 二、主减速器 功用:减速增扭,改变扭矩方向。 类型:按结构分:单级、双级主减速器。 按传动比分:单速、双速主减速器。 按齿轮分:圆柱齿轮式、圆锥齿轮式、双曲面齿轮式 圆柱齿轮式用于发动机横置前驱动桥车:如捷达、本田 圆锥齿轮式常用螺旋齿型,传动平稳,噪声小,结构紧凑。 双曲面齿轮式齿轮锥面为回转双曲面,主、从动轴线不相交,偏移一定距离30~40mm,可使汽车重心降低,提高行驶稳定性,并且结构更紧凑、传动更平稳,噪声小。但是需特殊润滑(因齿面接触压力大,滑称速度大)。(EQ1090,BJ2020,奥迪100,切诺基)。 1、单级主减速器(EQ1090) 用于轿车、轻、中型货车,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1)组成:一对准双曲面,壳体、轴承等。 为保证主减速器工作平稳、噪声小、齿轮磨损均匀,主、从动齿轮必须有正确相对位置。并要求在结构上齿轮有足够的支承刚度,以避免传动中因零件变形较大而影响正常啮合;还应有必要的啮合调整装置。 为保证支承刚度:主动齿轮与轴制为一体,前端用两个圆锥磙子轴承,

后端用一个圆柱磙子轴承支承。这种支承型式称为跨置式支承。从动齿轮用螺栓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差速器壳用两个圆锥磙子轴承支承在主减速器壳体的座孔中,为防止从动齿轮在传动中变形过大,在啮合点背面装有止推螺栓,装配时,二者间的间隙为0.3~0.5mm 。 2)主减速器的检调 ①轴承预紧度的检调 装配时,圆锥滚子轴承应有一定预紧度,以减小在承受轴向力时产生的轴向位移,提高支承刚度,保证正常啮合,但不能过紧,过紧传动效率下降,磨损快,寿命低。 预紧度检查:可用弹簧称,扭力表测定m N m N .5.25.1.5.10.1~从动齿轮轴承:~ 预紧度调整:整螺母从动齿轮轴承,拧动调承之间) 在轴上垫片厚度(两轴 ②齿侧间隙的检调 检查:用铅丝,百分表 调整:轴向移动齿轮,用调整垫片或调整螺母。 ③啮合印迹的检调 齿轮啮合是否正常可通过检查啮合印迹判断。 检查方法:在主动锥齿轮上(或在从动锥齿轮上)涂上红色颜料(红丹粉十机油),安装好后,转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齿面上会粘上红色印迹。如果印迹在正反两工作面上均位于齿中间,接近齿长方向小端,并占齿长的60%以上为正常印迹(标准印迹)P1134图18—10。否则应调整。 调整方法:轴向移动齿轮,改变安装距,用垫片或螺母。 主减速器调整顺序:①轴承紧度、②啮合间隙(侧隙)、③印迹 主减速器的润滑方式,飞润滑,壳内贮有润滑油,为保证主动齿轮轴承润滑,壳体内铸有油道,壳体上有通气螺塞,使内腔通大气,壳体上还有加、放油螺塞。 2、双级主减速器(CA1091) 用在单级主减速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下。

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知识网络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1.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列举学过的有热量变化的相关反应。 2. 在这些反应中,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到的? 【学习新知】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或的能量,叫反应热,又称为,符号用表示,其单位常采用。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直接测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时,需要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能量;当,即新化学键时,又要能量。 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 反之,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为“ ”。 当ΔH为“___ __”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_ _”或ΔH_ __0时,为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 2、H 2(g)+2 1O 2(g)===H 2O(l) ; ΔH =-285.8 kJ·mol -1,表示在 ℃,_ Pa, mol H 2与 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 态水时 的热量是285.8 kJ 。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 不表示 ,因此,它可以是 _数,也可以是 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 。 小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标聚集状态(s 、l 、g )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H :吸热用“ ”,放热用:“ ”。 ③系数单位是“ ”,而不是“ ”。 ④系数可用分数,但热量值要相应变化。如: 2H 2(g)+O 2(g)=2H 2 O(l),△H=-571.6kJ/mol H 2(g)+21 O 2 (g)=H 2O(l),△H= kJ/mol ⑤不注明条件,既指: (25℃, 1.01×105Pa)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至五节知识点梳理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5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 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正极 1.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1.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2.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ρ= 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或厘米)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千克。3 3 3

《创业史》第一章主要内容

创业史第一章 早春的清晨,汤河上的庄稼人还没睡醒以前,因为终南山里普遍开始解冻,可以听见汤河涨水的呜呜声。在河的两岸,在下堡村、黄堡镇和北原边上的马家堡、葛家堡,在苍苍茫茫的稻地野滩的草棚院里,雄鸡的啼声互相呼应着。在大平原的道路上听起来,河水声和鸡啼声是那么幽雅,更加渲染出这黎明前的宁静。 空气是这样的清香,使人胸脯里感到分外凉爽、舒畅。 繁星一批接着一批,从浮着云片的蓝天上消失了,独独留下农历正月底残余的下弦月。在太阳从黄堡镇那边的东原上升起来以前,东方首先发出了鱼肚白。接着,霞光辉映着朵朵的云片,辉映着终南山还没消雪的奇形怪状的巅峰。现在,已经可以看清楚在刚锄过草的麦苗上,在稻地里复种的青稞绿叶上,在河边、路旁和渠岸刚刚发着嫩芽尖的春草上,露珠摇摇欲坠地闪着光了。 梁三老汉是下堡乡少数几个享受这晨光的老人之一。他在天亮以前,沿着从黄堡通县城的公路,拾来满满一筐子牲口粪。他回来把粪倒在街门外土场里的粪堆上,女儿秀兰才离开暖和的被窝,胳膊上挂着书兜,一边走着,一边整理着头发夹子,从街门里出来,走过土场,向汤河边去了。老婆也是刚起来,在残缺的柴堆跟前扯柴,准备做早饭。 梁三老汉提着空粪筐走进小院,用鄙弃的眼光,盯了梁生宝独自住的那个草棚屋一眼。他迟疑了一刻,考虑他是不是把这位“大人物”叫醒来;但是在生宝的草棚屋背后那个解放后新搭的稻草棚棚里,独眼的老白马大约听见老主人的走步声了吧,咴咴地叫着,那么亲切。老汉终于忍住一肚子气,把粪筐气狠狠地丢在草棚屋檐底下的门台上,向马棚走去了。 过了一刻,老汉手里换了长木柄笊筢,重新出现在街门外的土场上。他开始摊着互助组锄草时拣回来的稻根。这是他套起独眼老白马,拽着碌碡碾净土的,再晒两天就晒干了。晒干了好烧啊! “睡着吧,梁老爷!睡到做好早饭,你起来吃吧!”老汉在心里恨着生宝,“黑夜尽开会,清早不起来,你算啥庄稼人嘛?” 生宝黑夜什么时候从外头回来,他不知道;老汉为了给独眼白马添夜草方便,独自睡在马棚的一角砌起的小炕上。他脑里思量:“我让你小子睡在干净的草棚屋里,你小子还不给我过日子?常就这个样子,看我常给你小子当马夫不?” “梁三叔,秀兰上学走了没?” 老汉抬起头,是官渠岸徐寡妇的三姑娘改霞。啊呀!收拾得那么干净,又想着和什么人勾搭呢?老汉心里这样想。 “走了。”他低下头才说,继续摊着稻根,表示不愿意理睬她。 徐改霞轻盈的脚步,沙沙地从土场西边的草路向汤河走去了。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1-5节章节测试题(一)浙教版

第1章第1-5节章节测试题(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2、以下属于符号的是: 3、下列各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4、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 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 ...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的质量小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6、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都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与原子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8、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化化臭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会转化为臭氧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 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9、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A、金钢石 B、灯丝钨 C、酒精 D、氦气 10、保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五氧化二磷分子 B、磷原子 C、氧原子 D、磷原子和氧分子 11、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 下,向密闭容器 M 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 3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 M 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12、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带正电的α粒子射击。 发现大多数α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或被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相对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金原子核不带电 D、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第五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习题+答案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A组: 一、选择题: 1、一朵梨花的某一部分若被害虫吃掉了,它将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部分是----------------------------------------------------------------------------------------------() A、花萼 B、花瓣 C、雄蕊 D、雌蕊 2、秋海棠的叶上能生出芽,利用此芽能繁殖出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 A、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 C、孢子生殖 D、有性生殖 3、一个花生果实中有3颗花生米,则发育成该花生的花中的子房数和胚珠数分别是---------------------------------------------------------------------------------------() A、1、3 B、3、3 C、3、6 D、2、6 4、下列各种花的特点中,不属于虫媒花的特点是----------------------------() A、鲜艳的花被 B、芳香的气味 C、甜美的花蜜 D、柱头分叉成羽毛状 5、下列植物属于风媒花的是------------------------------------------------------() A、月季 B、小麦 C、桃 D、南瓜 6、下列植物是用孢子生殖的------------------------------------------------------() A、葫芦藓 B、甘蔗 C、西瓜 D、小麦 7、在一定条件下,子房发育成果实最重要的条件是------------------------() A、开花 B、传粉 C、受精 D、养料 8、开花的生物意义是---------------------------------------------------------------() A、有利于传粉 B、花香四溢,美化环境 C、鲜艳的花供人欣赏 D、有利于昆虫采蜜 19、下列植物属于自花传粉的是-------------------------------------------------() A、棉花 B、豌豆 C、向日葵 D、玉米 二、填空题: 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_______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的______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植物传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________和_______,后者根据传送花粉的媒介不同,分为______花和________花。 民间有句谚语“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利用_________方式来繁殖柳树的。 3、像棉花、水稻可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_______生殖,而像蕨、地钱等植物是利用________来繁殖后代的,属于________生殖。 4、采集蕨类植物标本,观察蕨的生长发育过程图,填写相关名称: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 B组: 一、选择题: 1、在浙江省,一些经济作物如油菜、柑橘等在开花时节常因遭遇连续降雨而造成减产。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无法在雨中开花 B、雨天植物的果实发育不良

第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内容. 本章所讨论的集合的基本知识是集合论的基础,包括集合的运算和集合的基数两部分. 主要内容有: 一、集合的包含关系和并、交、差、补等概念,以及集合的运算律. 关于概念的学习,应该注意概念中的条件是充分必要的,比如,B A ?当且仅当A x ∈时必有B x ∈.有时也利用它的等价形式:B A ?当且仅当B x ∈时必有A x ∈.在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时,这两种证明方式可视具体问题而选择其一. 还要注意对一列集合并与交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n n A x ∞ =∈1 当且仅当x 属于这一列集合中的“某一个”(即存在某个n A ,使n A x ∈),而n n A x ∞ =∈1 当且仅当x 属于这一列集合中的“每一个”(即对每个n A ,都有n A x ∈).要熟练地进行集合间的各种运算,这是学习本章必备的基本技能. 读者要多做些这方面的练习. 二、映射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要弄清单射、满射和双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集合基数部分的学习,应注意论证两个集合对等技能的训练,其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一是依对等的定义直接构造两集间的双射;二是利用对等的传递性,如欲证C A ~,已知B A ~,此时只须证C B ~;三是应用有关定理,特别是伯恩斯坦定理,它是判断两个集合对等的常用的有效方法. 三、可列集是无限集中最重要的一类集合,它是无限集中基数最小者. 要掌握可列集的定义和运算性质,有理数集是可列的并且在直线上处处稠密,这是有理数集在应用中的两条重要性质. 四、连续集及其运算性质.要掌握常见的连续集的例子,知道基数无最大者. 第一章 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大人全体构成集合。(× ) 2、小个子全体构成集合。(× ) 3、所有集合都可用列举法表示。(× ) 4、所有集合都可用描述法表示。(√ ) 5、对任意集合A ,总有A ??。(√ ) 6、()A B B A -?=。(× ) 7、()()A B B A B B A A -?=?=-?。(√ ) 8、若B A ?,则()A B B A -?=。(√ ) 9、c A A ?≠?,c A A X ?=,其中X 表示全集。(× )

第1章第六节.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六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主讲:韩南南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涉及较少,一般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考查重点。需要注意对古代、近现代及当代小学教育中重要人物、学校及文件等的识记以及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概念 ?小学:6-12岁(今); ?8-15岁(古代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1904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的构建了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打好基础。 ?具体任务: ?1、允许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1、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 ?夏商:庠、序、校,重视文字的读写和数的计算。 ?西周:国学、乡学,重视德行、书、数、射、御、礼、乐 ?官学教育为主,强调德行教育,“官师合一” ?春秋战国:私学(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教育知识与能力 ?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 ?秦朝:重视识字和常识教育 ?汉朝:重视识字教育、数学常识,德行教育。 ?隋唐时期: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经学、文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磁生电-练习题(无答案)

第5节磁生电 1.磁生电电磁感应。 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标志着时 代的开始。 (1)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的运动时,导体 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 (2)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没有, 但是导体中却有。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且部分导体做运动。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方向和方向有关。改变导体的或,感应电流的方向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三个方向可用右手定则来判定。(了解)下列示意图中,闭合电路有电流产生的是(只画出导体的横截面)。 A B C D E 3.电磁感应现象中,移动导体磁感线时消耗了机械能,在闭合电路中产生了电能,实现了能向能的转化。 4.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现象制成的。 abcd为线圈A、B为电刷 (1)分析线圈运动到几个特殊位置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当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垂直时, ;当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平行时,。(注意两次的切割方向,及电流方向的改变) (2)线圈在磁场内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线圈不断转动,则感应电流方向不断做周期性变化。这种改变大小和方向的电流就是。交流电跟我们从电池得到的电流有所不同,从电池得到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变,通常叫做。 (3)我国交流电的周期,频率为,即发电机线圈转一周用0.02s,即1s内线圈转50周,每秒出现50个周期,方向改变次。 (4)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再利用铜环和电刷把线圈产生的电输送给用电器。当转子线圈转动时,线圈的ab与cd边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实际使用的大型交流发电机,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法来发电。为得到较强的磁场,还可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 5.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电动机也可用来做发电机。交流发电机发电时,内部线圈中是电,外部电路中也是电;直流发电机发电时,内部线圈中是电,外部电路中是电。 6.了解电与磁的发展历程。 题型一电磁感应现象 1.如图所示·蹄形磁铁位于水平木板上,现要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第一章5-6节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自测题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2、青蛙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说出青蛙对人类有什么益处,应如何保护青蛙?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6、蜥蜴之所以适应陆地生活与哪些结构有关? 7、总结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8、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冬眠状态下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 A、肠 B、肺 C、口腔黏膜 D、皮肤 2、两栖类是( )。 A、典型的水生动物 B、真正的陆生动物 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3、爬行动物覆盖着鳞片或甲,其作用是( ) A 、有利于运动 B、保护皮肤 C、有利于防御敌害 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保护作用 4、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没过几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 A .缺氧 B.饥饿 C. 惊吓 D.水质有问题 5、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皮肤裸露 B.幼体用鳃呼吸 C. 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6、蜥蜴的呼吸特点是( ) A.完全用肺呼吸 B.肺呼吸,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C.用体表呼吸 D.用鳃呼吸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里。()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学习目标: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蝌蚪在水里生活,用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和都消失了,生出了和,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动物。 2、蛙的肺结构简单,功能不发达,呼吸时需辅助呼吸。 3、两栖动物中的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 4、蜥蜴和龟属动物,呼吸器官是。 5、爬行动物将受精卵产在上,受精卵外有坚硬的,有利于适应生活环境。 6、爬行动物中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 7、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______向_______过渡的类群。9、蛇没有四肢,但是它属于爬行动物,为什么?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记起农业生产的关系作出了生动的描述。现在的夏季,为什么许多农田听不到蛙声? 检测案 7、判断: (1)既能生活在水中,有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