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鉴别C、CuO,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逐渐溶解,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木炭不反应,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鉴别它们,方案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都会使石蕊试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不可行。故B符合题意;

C. 要除去KNO3固体中的NH4HCO3,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铵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都会变成气态挥发走。方案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 要分离CaCO3、CaCl2固体,溶解:碳酸钙不溶,氯化钙能溶;过滤:除去不溶的碳酸钙固体;洗涤:洗去碳酸钙表面的氯离子和钙离子;烘干:烘干滤渣碳酸钙;蒸发: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固体。从而实现分离,方案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时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过滤可除掉碳酸钙,此过程除掉了原物质中的碳酸钠,不能达到分离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目的,选项A不正确;

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时加适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溶液中跑出,剩余的溶液蒸发结晶即可得较纯净的氯化钠,选项B正确;

C、该方式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来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实验开始时一定要先除掉混合物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防止对实验的干扰,选项C不正确;

D、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所以无法区分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和稀盐酸(显酸性),只能鉴定出能使其变红的碱性氢氧化钠的溶液,选项D不正确。故选B。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K2CO3溶液K2SO4BaCO3加适量B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B MgCl2溶液HCl过量Mg(OH)2过滤

C CO2水蒸气足量NaOH固体干燥

D CaCO3CaO无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条件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碳酸钡为沉淀,不能与硫酸钾发生反应,故A不正确;

B、加入过量氢氧化镁,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过滤掉剩余氢氧化镁得到氯化镁溶液,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原物质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

D、高温燃烧时原物质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4.下列各组除杂质(括号内表示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A.NaCl溶液(MgCl2);适量NaOH溶液,过滤

B.CaO(CaCO3);稀盐酸

C.铜粉(铁粉);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D.O2(水蒸气);固体Na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MgCl2能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溶解后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再蒸发才能够得到氯化钠固体,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盐酸,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6.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B.区分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 加入稀盐酸

C.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D.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通入NaOH溶液,能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加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分离出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C。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除去括号中杂质目的的是

A.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B.Fe(CuSO4)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KCl(KClO3)加入适量MnO2粉末充分反应

D.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灼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将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O2中混有少量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了,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最终得到碳,不符合题意;

D、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

铜,过滤除去铜和过量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稀盐酸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可将多余的碳酸钙固体除去,A正确;

B、O2与氧化铜不反应,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B错误;

C、稀盐酸与氯化钾不反应,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

D、Ca(OH)2与Na2 CO3溶液反应能生成NaOH和CaCO3沉淀,但由于Na2CO3溶液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故选A。

【点睛】

除杂过程中,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新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即可除去泥沙等到食盐,选项正确;

B、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向含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过滤除去剩余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后会有部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

D、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粉,氧气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

2、不能引入新杂质;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1.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粉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除去杂质氯化铜后会引入新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后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C、气体中如果一氧化碳的含量较低,则一氧化碳不会发生燃烧,选项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将固体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氯化钾,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

2、不能引入新杂质;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去除氧气中水蒸气,正确。

B、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过滤后只剩下盐酸,即除去杂质又未引入新杂质,正确。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未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Ba(NO3)2溶液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方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aCl2+Na2CO3=BaCO3↓+2NaCl。请计算:

(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___g。

(2)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 21.2g;(2)13.9%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质量=80g×26.5%=21.2g

(2)从图甲中获知,当BaCl2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40g,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中Na2CO3与BaCl2的质量关系,可求出BaCl2的质量,进而可求解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BaCl2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106

x40g×26.5%

208∶106=X∶(40g×26.5%)

x=208×40g×26.5%/106=20.8g

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8g/150g)×100%=13.9%

答: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4.现有Fe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东东同学为了分析混合物中Fe和Fe2O3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意:100g是Fe与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

第①组,完全吸收气体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了66g;

第②组,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根据第①组数据,CO与Fe2O3,反应产生CO2 g。

(2)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多少?

(3)第②组数据W是 g。

【答案】(1)66(2)80 (3)76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知,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则溶液增加质量即为二氧

化碳质量。(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解: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3 CO +Fe2O3高温2 Fe + 3 CO2

160 132

X 66g

160/132=X/66g

X=80g

答:略

(3)根据题意知,减少固体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可列关系式为:

Fe2O3------ 3O

160 48

80g 100g-W 160/48=80g/(100g-W) W=76g

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5.为测定21.2g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成500mL溶液,分别取出50mL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已知:Na2CO3+BaCl2=BaCO3↓+2NaCl

请任选1种方法的数据,计算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答案】50%

【解析】

试题分析:解:①方法一设50ml溶液中含有碳酸钠x克,由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g 1.97g

得到,,解得x=1.06(g),则

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6g/2.12g×100%=50%。

答: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0%

②方法二设50ml溶液中含有碳酸钠x克,由

Na2CO3+H2SO4=Na2SO4+CO2↑

106 44

xg 0.44g

得到,,解得x=1.06(g),则

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2.12g×100%=50%。

答: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6.实验室现有硫酸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100g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123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5252525

的质量/g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X8.78.7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请在下图中画出在20 g 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4)若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答案】(1)5.8;90% ;(2)12.5%;(3)

;(4) 氢氧化钡也会与杂质硫酸钠反应,导致

测定结果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每25克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2.9g 氢氧化镁沉淀,所以X 的值为5.8;设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 ;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

()4242MgSO 2NaOH =Na SO Mg OH 120142588.7g

x

y ↓

++ 120=58 5.8g x

x=21.3g 142=58 5.8g

y

y=18g 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

18g

100%90%20g

?=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3g+20g-18g

100%20g+75g-8.7g+100g

?= 12.5%; (3)根据上述计算,在20 g 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示

意图:;

(4)氢氧化钡也会与杂质硫酸钠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点睛】

数据分析题解题关键是分析数值的变化,改变的是什么,通过变化量的关系判断是否刚好完全反应。

17.某粗盐样品仅含NaCl和MgCl2,为探究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小组取了10g样品,加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相关数据如图。

(1)请列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答案】90.5% 10.22g

【解析】

(1)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氯化镁的质量即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2)根据图像分析解答。(1)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 2NaOH=Mg(OH) 2↓+2NaCl

95 58 117

x 0.58g y

9558117

==

x g y

0.58

x=0.95g

y=1.1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0.95g=9.05g

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9.05

10

g

g

×100%=90.5%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0.95g+1.17g=10.22g 答:(1)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90.5%;(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22g。

18.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其中含氧元素4.8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计算: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

【答案】84.1% 5.7%

【解析】

【分析】

【详解】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8g÷=10.6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12.6g×100%≈84.1%;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1067344

10.6g x y

1067344

==

10.6g x y

x=7.3g

y=4.4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g÷(137g+4.4g-12.6g)×100%≈5.7%

19.为确定某变质的烧碱样品的变质情况,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1实验:

(1)B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3)由D﹣E蒸发水的质量为_____g;

(4)样品中未变质的烧碱占变质前原烧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提纯上述变质的烧碱样品需要①_____(填一种固体)的质量为②_____;

(6)请绘制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图____。

【答案】NaOH+HCl=NaCl+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10644

4.4 x g

=

61.6g 50% 氢氧化钙 7.4g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100g溶液B中加入50g稀盐酸后,得150g溶液说明该段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继续加入150g稀盐酸后,得溶液295.6g,说明发生了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150g-295.6g=4.4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10644

4.4

x g

=;

(3)设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m。

10644

4.4

x g

= x=10.6g

11744

y 4.4g

= y=11.7g

7344

m 4.4g

= m=7.3g

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200g×7.3%-7.3g=7.3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也是11.7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1.7g×2÷10%=234g

由D—E蒸发水的质量为295.6g -234g=61.6g

(4)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n。

4036.5

7.3

n g

= n=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a。

80106

a10.6g

= a=8g

原氢氧化钠的总质量为8g+8g=16g

样品中未变质的烧碱占变质前原烧碱的质量分数为

8g

16g

×100%=50%

(5)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设提纯上述变质的烧碱样品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b。

10674

=

10.6g b

b=7.4g

(6)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0-100g时不生成二氧化碳,100g-200g生成二氧化碳共4.4g,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图

【点睛】

20.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分别是FeO、Fe2O3、和Fe3O4。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一种或两种铁的氧化物。取23.2克固体粉末,向其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并加热(假设固体完全反应),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0.0克沉淀.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固体粉末中含有的铁的氧化物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_。 【答案】17.6 Fe 3O 4 FeO 和Fe 2O 3的混合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

322

Ca OH CO CaCO H +=+44

100

x

g

O

40.0↓ 44100

=x 40.0g

x=17.6g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克。

(2)一氧化碳夺取原固体中的氧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一半的氧元素来自于铁的氧化物,所以原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1

17.6g 100%=6.4g 442

???; 固体粉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4g

23.2g

×100%≈27.6%,和四氧化三铁中氧的质量分数相同,所以原固体粉末中含有的铁的氧化物可能为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Fe 3O 4,故填Fe 3O 4;

当FeO 和Fe 2O 3以分子个数比1:1混合时,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和四氧化三铁中的铁、氧元素的质量比相同,所以固体也可能是FeO 和Fe 2O 3的混合物,故填FeO 和Fe 2O 3的混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