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版

附件2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

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多元素资源共生、原料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复杂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冶炼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具备在工厂层面全要素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实时自主联动平衡和优化的能力,建成集全流程自动化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清洁环保、优质低

1

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战略主导。确立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区域特征、产品定位、工艺装备、管理模式、两化融合基础,明确企业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重点,从全局、整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建设主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业务需求,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能冶炼工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因企制宜。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关键冶炼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升级、突破;充分考虑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基础,结合企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因企制宜地进行智能工厂建设,有针对性地完善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积极探索5G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技术与有色冶炼的融合创新;基于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理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系统学习与认知能力,

2

利用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人机协同混合增强智能,充分发挥工艺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各自优势,推动工艺与管理知识的沉淀与复用,支撑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三、总体设计

(一)总体架构

鼓励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端架构,建立“平台协同运营、工厂智能生产”两个层面的业务管理控制系统,将企业大量基于传统IT 架构的信息系统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源,继续发挥系统剩余价值,同时逐步推进传统信息化业务云化部署,实现企业全流程的智能生产和供应链协同。参考架构如图1所示:

3

图1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参考架构

1.技术架构

端: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成套智能装备的应用,实现全面感知和精准控制。

边: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及新建控制系统数据,汇聚区域数据资源,实现边缘侧的数据分析和实时决策。

云:集成工业微服务、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发与部署等功能,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

2.智能应用

智能生产与管理:聚焦企业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层面,

通过对实时生产数据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

4

精准执行,实现生产过程优化;通过对产品、设备、质量、能源、物流、成本等数据的分析,实现管理决策优化。

智能服务:聚焦供应链层面,通过对供需信息、制造资源等数据的分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协同创新:聚焦数据价值挖掘,通过对生产过程数据和企业运营数据的分析、挖掘,不断形成创新应用。

(二)建设路径

坚持“融合发展,并行推进”,循序渐进推进企业智能工厂建设进程。

1.现有工厂

(1)依据实际业务特点和支撑配套条件,对企业智能制造基础进行评估,编制总体规划,考虑企业实际需求紧迫程度、基础条件和资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务目标、预期效果及详细的实施计划,分步开展建设。

(2)开展信息化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制定数据标准、流程标准、操作标准;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产线的自动化率,加装智能视频监控和智能仪表,开展成套智能装备应用,实现工厂数字化、网络化、少人化。

(3)建设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现安环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调度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等,

5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共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专项及保障措施等六个章节,是国家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规划内容: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技术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5.5%。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15.1%、1 2.2%、1 3.7%、12.5%和7.7%,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9.8%和28.1%。 专栏1: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有色金属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6项,鼓励内容包括了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绿色化冶炼技术开发及资源回收利用,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其他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以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型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发展途径。促进区域产业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二、坚持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2、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3、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4、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5、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产业背景分析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有色金属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9)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9)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10)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1)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3) 一、行业监管体系和行业组织 (13) 二、行业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 (13) 三、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15) (1)行业规范条件 (15) (2)行业发展规划 (16)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7) 五、行业的周期性 (18) 六、资本密集型行业 (18) 七、进入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障碍 (18) (1)资金壁垒 (18) (2)资源壁垒 (19) (3)技术壁垒 (19) (4)政策壁垒 (19) 第二节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下游关系 (19) 一、铜行业上下游关系 (19) 二、锌行业上下游关系 (22) 三、铅行业上下游关系 (25) 四、黄金行业上下游关系 (27) 五、白银行业上下游关系 (29) 第三节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31) 一、铜行业基本情况 (31) 二、锌行业基本情况 (34) 三、铅行业基本情况 (36) 四、黄金行业基本情况 (38) 五、白银行业基本情况 (41) 第四节2018-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43) 一、2018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44)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及框架分析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智能工厂由赛博空间中的虚拟数字工厂和物理系统中的实体工厂共同构成。其中,实体工厂部署有大量的车间、生产线、加工装备等,为制造过程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与制造资源,也是实际制造流程的最终载体;虚拟数字工厂则是在这些制造资源以及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模型基础上,在实体工厂的生产之前,对整个制造流程进行全面的建模与验证。为了实现实体工厂与虚拟数字工厂之间的通信与融合,实体工厂的各制造单元中还配备有大量的智能元器件,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工况感知与制造数据采集。在虚拟制造过程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对制造过程进行不断的迭代优化,使制造流程达到最优;在实际制造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则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调整,进而使得制造过程体现出自适应、自优化等智能化特征。 由上述可知,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体系中包括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企业虚拟制造平台、智能制造车间等关键组成部分。 图表智能工厂基本框架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智能工厂建设原则及维度 1、建设原则 (1)智能工厂的实施广度 参考德国工业4.0中对“智能工厂”的定义: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前半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是说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编版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 展规划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共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专项及保障措施等六个章节,是国家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规划内容: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着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技术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和%,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 专栏1: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2.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十一五”时期,国内自主开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底吹炼铜、海绵钛大型还蒸炉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镍冶炼产能占95%,大型预焙槽电解铝产能占90%以上,先进铅熔炼及锌冶炼产能分别占50%和80%。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 3.产品结构有所改善。铜、铝、铅、锌、镍等十种产品的64个品牌已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2018-08-21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一、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由于各个行业生产流程不同,加上各个行业智能化情况不同,智能工厂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建设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品质可控,侧重从生产数字化建设起步,基于品控需求从产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转变。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在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单个环节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动态透明可追溯体系,基于统一的可视化平台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跨部门协同控制;二是推进生产管理一体化,搭建企业CPS 系统,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集成,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三是推进供应链协同化,基于原材料采购和配送需求,将CPS系统拓展至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横向集成供应商和物料配送协同资源和网络,实现外部原材料供应和内部生产配送的系统化、流程化,提高工厂内外供应链运行效率;四是整体打造大数据化智能工厂,推进端到端集成,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 第二种模式是从智能制造生产单元(装备和产品)到智能工厂。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增长。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智能化,通过引进各类符合生产所需的智

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我省是我国传统有色金属大省,“十一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内有色金属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省有色金属工业基本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力和条件的基础上,为统一思想,科学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巩固和提高我省有色金属工业的地位与影响力,提升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特编制此规划。规划实施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分析与“十一五”回顾 2005年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产值209亿元。主要产品产量:电解铝7.32万吨,锌19.04万吨,钼精矿2.99万吨,钛及钛合金材0.4万吨,五氧化二钒2000吨。 2010年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产值786亿元,主要产品产量:电解铝30万吨,锌55万吨,钼精矿3.7万吨,钛及钛合金材4万吨,五氧化二钒7500吨。较2005年产值增长376%,年均增长30.32%。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7倍。 “十一五”以来,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稀有金属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基本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特色品种国内领先的产业体系。

1.钼、钛等主要优势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均有较强竞争力。金堆城钼业集团采选冶能力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宝钛集团技术装备水平及钛材加工能力居国内第一。 2.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专业化技术研发应用机构。 3.资源较为丰富,综合利用价值较高。 4.“十五”以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表一:“十一五”目标产值产量与实际产量对比(万吨) 二、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优势 (一)稀有金属优势突出 钼、钛两大稀有金属品种是我省有色金属的传统优势,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国内的强势地位更加稳固,

当前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政策

当前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国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2001年全国10种常用金属产量达883.71万吨。1983年~2001年的18年间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在9%以上,多年来据世界前列。 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部分重点企业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与装备。如奥托昆普闪速冶炼、诺兰达溶池熔炼、拜耳法生产氧化铝、160KA以上预焙阳极电解槽等。使一批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前有色金属工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实现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些矛盾主要有: 1.矿产资源紧缺,形势严峻。我国铜矿品位低、大型铜矿少,可供利用的资源严重不足。铝土矿储量虽然丰富,但大多数属于一水硬铝石,矿石溶出性能差,且铝硅比偏低,与国外闪水铝石相比,在氧化铝回收率、碱耗和综合能耗方面有较大差距。 铅、锌、钨、锡、锑、稀土矿资源比较丰富,但富矿多数以开发利用。由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滥采乱挖,采富弃贫,使资源损失严重,已面临无好矿可建的局面。

2.产业结构不合理。到2001年年底,10种有色金属矿山原料年生产能力730万吨,而冶炼能力达到990万吨,矿山建设严重滞后于冶炼,40%以上的铜精矿、30%左右的氧化铝需进口。初级加工能力过剩,目前铜加工能力的利用率不足50%。高新技术产品,高精度产品,如高精度铝板带、高档铝箔、电解铜箔、引线框架材料、电站用超长铜冷凝管等主要依靠进口解决,按价值量计算占有色金属进口总额的45%。 3.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目前有色金属产品,除铜、氧化铝受资源条件限制市场短缺外,其他产品均供大于求,不同程度上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生产集中度低,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环境污染没有改善。全国共有电解铝厂119家,平均规模3.4万吨/年,50家铜冶炼厂,平均规模仅2万吨/年;770多家铅锌冶炼厂,平均规模0.3万吨/年;2500多家铜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两家。而发达国家铜熔炼和电解铝厂规模一般在10万吨以上。 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6万安培以下及环保不能达标的自焙电解槽,2000年仍有1万余台,约占电解铝生产能力的37%;中小炼铜厂仍沿用落后的鼓风炉工艺,SO2利用率只有65%;中小铅冶炼企业,普遍采用烧结锅炼铅工艺,烟气浓度低,无法利用,每年排入大气中的硫达到25万吨;铜、铝加工“二人转”等落后轧机设备

智能工厂申报材料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车间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正式发布版

附件2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 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多元素资源共生、原料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复杂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冶炼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具备在工厂层面全要素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实时自主联动平衡和优化的能力,建成集全流程自动化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清洁环保、优质低 1

耗、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战略主导。确立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区域特征、产品定位、工艺装备、管理模式、两化融合基础,明确企业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重点,从全局、整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有色金属智能冶炼工厂建设主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业务需求,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能冶炼工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因企制宜。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关键冶炼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升级、突破;充分考虑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基础,结合企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因企制宜地进行智能工厂建设,有针对性地完善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积极探索5G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技术与有色冶炼的融合创新;基于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理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系统学习与认知能力, 2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最终报告,开始实施“工业 4.0”的国家战略。在未来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出智能产品。 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工业4.0”、“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工信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规划一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 结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为了提升我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促进产业高端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对公司实现智能化工厂作初步规划。 一、智能工厂含义 智能工厂(车间)是指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制造过程中完美融合,涵盖了对工厂(车间)制造的全流程,主要解决工厂(车间)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应用的智能化。 二、目标 1、二年内建立三条“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生产线”是指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自动化装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进行结合,在无人(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2、二年内提升产品研发设计水平:车间产品采用智能化设计手段或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系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形成基于三维设计模型的数字化产品库。 3、五年内优化生产制造控制流程: 1)提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比例; 2)关键设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铸造生产线)与产品、工艺设计实现互联; 3)工位计算机随时根据订单、图纸的变化调整工艺技术,实现无图纸化生产管理; 4)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 5)广泛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扫码枪等自动识别设施,配备到工位; 6)生产设备状态(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等)实现实时监控。 4、五年内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经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软硬件技术、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在ERP生产计划指导下完善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物料需求计划编制、物流配送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5、五年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基于互联网技术实时在线检测和控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20xx年xx月 2018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呈现良好发展的局势,产量达到5688万吨,同比增长6%。细分产品来看,2018年我国精炼铜产量903万吨,同比增长8.0%;原铝产量3580万吨,同比增长7.4%;铅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9.8%;锌产量568万吨,同比下降3.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路线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示范引领产业发展协同发展的能力,使区域产业发展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中实现提质增效。

二、原则 1、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2、组织引导,市场推动。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3、坚持突出重点。着重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扶持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全面优化升级。 三、产业背景分析 2018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呈现良好发展的局势,产量达到5688万吨,同比增长6%。细分产品来看,2018年我国精炼铜产量903万吨,同比增长8.0%;原铝产量3580万吨,同比增长7.4%;铅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9.8%;锌产量568万吨,同比下降3.2%。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三种黑色金属,以及铀、钍等25种放射性金属之外的铜、铝、铅、锌、镍、锡等59种金属,以及硅、砷、硒、碲等5种半金属,合计64种元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有色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但与世界强国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资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迈入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行列的关键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指导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涵盖范围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以及钨、钼、锂、黄金、锆、铟、锗、镓、钴等主要稀贵金属。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行业发展保持平稳态势,为实现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156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560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0%。其中铜、铝、铅、锌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796万吨、3141万吨、440万吨、61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1.9%、14.1%、1.1%、3.4%,各占全球总产量的35%、55%、43%、44%。 专栏1: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品种 生产量(万吨)表观消费量(万吨)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率(%)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率(%)十一五十二五十一五十二五 十种有色金属3136 5156 13.7 10.4 3449 5560 15.5 10 其中精炼铜454 796 12.0 11.9 748 1147 15.0 8.9 原铝1624 3141 15.1 14.1 1585 3107 17.5 14.4 铅416 440 12.2 1.1 420 437 16.5 0.8 锌521 615 13.7 3.4 565 671 11.5 3.5 镍15.9 23.2 12.5 7.8 52 102 21.4 14.4 镁65.1 85.3 7.7 5.6 37.5 53.2 16.5 7.2 黄金 (吨) 341 450 8.8 5.7 572 986 17.3 11.5 注:2015年产量为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铅产量数据包括未统计的部分再生铅产量;镍消费数据包括镍铁中含镍量。

2020年(发展战略)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共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专项及保障措施等六个章节,是国家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规划内容: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壹、发展现状 (壹)取得的成就 “十壹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壹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技术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壹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5.5%。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15.1%、1 2.2%、1 3.7%、12.5%和7.7%,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及铝工业“十二五”规 划解读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0日】【来源:原材料司】【字体:大中小】 一、关于《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解读 问:《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答: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编制,并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我部其它司局编制的节能减排规划、再生金属推进计划等进行了有机衔接,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致。 问:能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过程吗? 答:2009年7月,《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历经规划研究、规划起草、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等阶段。广泛听取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地方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等各方面意见,多次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修改论证。规划编制过程是一个统一行业发展认识,凝练行业发展思路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成果。 问:《规划》基于怎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编制的? 答:《规划》编制是基于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五个判断”。一是有色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材料支撑,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色金属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从长远发展看,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仍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有重大突破。2010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309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24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总的看,有色金属品种较多,尽管不同品种发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 设原则介绍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及框架分析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智能工厂由赛博空间中的虚拟数字工厂和物理系统中的实体工厂共同构成。其中,实体工厂部署有大量的车间、生产线、加工装备等,为制造过程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与制造资源,也是实际制造流程的最终载体;虚拟数字工厂则是在这些制造资源以及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模型基础上,在实体工厂的生产之前,对整个制造流程进行全面的建模与验证。为了实现实体工厂与虚拟数字工厂之间的通信与融合,实体工厂的各制造单元中还配备有大量的智能元器件,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工况感知与制造数据采集。在虚拟制造过程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对制造过程进行不断的迭代优化,使制造流程达到最优;在实际制造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则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调整,进而使得制造过程体现出自适应、自优化等智能化特征。 由上述可知,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体系中包括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企业虚拟制造平台、智能制造车间等关键组成部分。 图表智能工厂基本框架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智能工厂建设原则及维度 1、建设原则 (1)智能工厂的实施广度 参考德国工业中对“智能工厂”的定义: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前半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是说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站在信息化的角度,就是智能化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而后半句:“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是指将生产所用的生产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2007-4-16 来源: 中国有色网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一、前言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在“十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整体实力增长迅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产业规模连续跨越,行业实力明显增强。2000~2005年期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增长了2.08倍,年均递增15.8%;2005年达到1630万吨,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传统优势产品锡占世界产量的36%;钨、锑、稀土均占80%以上。铜加工材产量为466万吨,是2000年的2.92倍,年均递增23.9%,超过美国,世界第一;铝加工材为583万吨,是20 00年的2.69倍,年均递增21.9%,居世界第二。2005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资产总额6882亿元,是2000年的2.23倍,年均递增17.4%;销售收入8090亿元,是2000年的3.71倍,年均递增30.0%;实现利税847亿元,是2000年的5倍,年均递增38%;利润达到543亿元,是2000年的8.2倍,年均递增52.3%;进出口贸易额扩大了2.27倍,年均递增26.7%。我国已经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有色金属工业成就的取得,一靠改革开放环境,二靠科技进步支撑。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上发布了最终报告,开始实施“工业4.0 ”的国家战略。在未来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出智能产品。 2014年10月我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工业4.0 ”“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工信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规划一项未来10年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 结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为了提升我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促进产业高端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对公司实现智能化工厂作初步规划。 一、智能工厂含义 智能工厂(车间)是指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制造过程中完美融合,涵盖了对工厂(车间)制造的全流程,主要解决工厂(车间)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应用的智能化。 二、目标 1、二年内建立三条“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生产线” 是指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自动化装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进行结合,在无人(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

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2、二年内提升产品研发设计水平:车间产品采用智能化设 计手段或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系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形成基于三维设计模型的数字化产品库。 3、五年内优化生产制造控制流程: 1)提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 化生产设备应用比例; 2)关键设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铸造生产线) 与产品、工艺设计实现互联; 3)工位计算机随时根据订单、图纸的变化调整工艺技术, 实现无图纸化生产管理; 4)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 5)广泛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扫码枪等自动识别设施, 配备到工位; 6)生产设备状态(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等)实 现实时监控。 4、五年内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实现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 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软硬件 技术、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在ERP生产计划指导下完

有色行业最新政策及解读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三发展方向中(一)、(二)、(三)均涉及有色金属行业,【其中(一)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二)耐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三)以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指南》目标为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初步完善。 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对环保进行了指导和限制,尤其涉及排水、排污、排气、排废。 三《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号)规定排污许可证集中规定。企业申请许可证要提供:明确申请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和排放量。 四《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表示稀土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保护稀土战略资源,继续压缩过剩冶炼分离产能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稀土高端功能材料及器件,着力拓展稀土功能材料的中高端应用,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好稀土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中的战略

价值和支撑作用。发展目标为:(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指标。以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2.5%为基础,兼顾考虑主要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年均增长率15%以上,以及稀土高值利用的需求增长,将2020年指标定为16.5%。 (2)2020年开采总量控制在14万吨以内的目标。与《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指标保持一致。 (3)主要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年均增长15%的目标。主要考虑未来稀土应用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性能医疗设备等领域可大幅增加稀土永磁材料产品用量;二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厂等工业窑炉废气脱硝、机动车尾气净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等领域可为稀土催化材料提供更大市场空间;三是稀土储氢材料在高性能动力电池、规模储能装置、太阳能发电用储热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4)两化融合指标。根据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达到两化融合要求的企业占行业企业数量百分比的作为行业发展 指标。目前,国内约30%的企业达到要求,争取到2020年达到90%。 (5)绿色发展指标。参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9435-2012)等文件,确定全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含二氧化硫、氨氮、废水等,现有指标国家标准分别为:单位产品二氧化硫排放量300毫克/立方米、单位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