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

试卷含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上海市虹口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16.1)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满面尘灰烟火色,。(《卖炭翁》)

2.,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不见去年人,。(《生查子·元夕》)

4.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5.,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

7.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2分)

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6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介绍了醉翁亭的秀丽风景以及交代自己建造醉翁亭这件事。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C.第②段仅从“四时之景不同”这个方面表现山水之乐“乐亦无穷”。

D.第②段“风霜髙洁”、“水落石出”写出了山间四季景色的特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②!”文德后③问曰:“何人犯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上乃悦。

【注释】①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田舍汉:即乡巴佬。③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 岂过.魏徵()(2)故魏徵得.直言()

11.从文中看,太宗“怒”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2.文德后“贺”太宗的具体行为是,

目的是(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珍视平凡中的伟大

竹木莽莽,碣石潇潇,大山因其巍峨而为人赞叹;不择细流,海纳百川,沧溟以其浩荡而让人铭记。生命如鲜花般灿烂固然令人羡慕;生命如小草朴实,也同样让人心生敬意,正如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告诉我们:那些最简单也最平凡的东西才是我们生命中的奇迹。

②其实平凡并不意味着毫无价值,它是一种低调而内敛的品质。正是每一颗平凡的星星,以其淡淡的微光营造了美丽的夜空;,;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人,以其默默的奉献创造了如此美好的社会。因此我们要看到平凡人身上独特的光芒,珍视平凡中的伟大。③平凡人身上亦有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敬佩。白芳礼的车轮滚动不息,传播善意,满车爱意;杨善洲的林地再添新绿,清风浮动,满山苍翠;高淑贞的小院爱心常驻,阳光撒播,满屋温馨;王顺友的邮车总在路上,一路车辙,满道感动……平凡的人们用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于平凡中传播出感动,于渺小中传递出伟

大,他们的身上亦有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发现这些平凡者身上闪动着人性的美丽和默默奉献精神,这或许就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宗旨所在。让我们发现并珍视平凡人身上独特的光芒吧。

④平凡人身上亦有非凡的才能与智慧,亦可铸造非凡的成就,值得我们去赞美,去仰望。看到蜿蜒曲折的铁路在世界屋脊上腾飞,我们会赞美国家领导的英明;看到巍巍雄壮的鸟巢在北京屹立,我们会想起设计师的高超。可是我们怎能忘记,是铁路工人解决了高原冻土的难题,使呼啸的火车在青藏高原疾驰而过;我们怎能忘记是鸟巢工人在烈日下将图纸变成建筑,使奥运会开幕式呈现出中华五千年的绚丽历史。没有他们,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几张设计图,一堆杂乱的钢铁罢了。人类历史少不了无数平凡普通的劳动人民的才智。历史巨变归功于领导者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凝聚了无数平凡人的伟大贡献。

⑤我们要有一双慧眼,有一颗纯真的心去发现身边平常事物的美,更要看到平凡人的价值与光芒。我非常欣赏。珍视平凡中的伟大,让我们向小人物敬礼,向平凡者献歌!

13.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入第④段的横线()(2分)

A.不是……而是……

B.既……又……

C.不仅……更……

D.只有……才……

14.请仿照前后句,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句子。(3分)

正是每一颗平凡的星星,以其淡淡的微光营造了美丽的夜空;

,;

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人,以其默默的奉献创造了美好的社会。

15.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

16.第⑤段空格处应填的最为合理一项是()(3分)

A.李斯的这句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B.菲贝利的这句话:“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C.冰心的这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D.列夫托尔斯泰这句话:“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17.从全文看,本文围绕的中心论点,从和

两方面进行了论证。(8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22分)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无所事事,索性就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寒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颇显单薄,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④她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多少钱?”她弱弱地问。“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

⑤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⑥“嗯。”老妇人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摩挲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⑦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便细细端xiáng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⑧“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老妇人思索了一阵子才说:“你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还要告诉他,我很想他。”老妇人说完,自己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六七个字,是吧?”

⑨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就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⑩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你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改变了主意。“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妇人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妇人那略微冰凉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8.根据第⑦段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

细细端xiáng()

19.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20.根据文章第-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7分)

21.阅读第⑥⑦段,“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的原因是:(3分)

(1)

(2)

22.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妇人那冰凉的手轻轻握住我的手,瞬间使我倍感亲切。

B.“一阵又一阵”强调了握手的时间长,带给我无限温暖。

C.“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与冬天的寒意形成对比。

D.老妇人春天般温馨、美好而深切的母爱,使我倍感温暖。

23.从全文看,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的好处是

(4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班级为了响应学校倡导“班班有书声”的读书活动,班委会建议全班同学出谋献策,为活动编制有趣味的知识竞赛题,下列三个竞赛题缺少精准的答案,请你来完成。

24.《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刘备回答是这样三个人,根据已有答案,分别填入空格内(3分)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名称八俊,威震九州:

血气方刚,江东领袖:

A.孙策

B.刘表

C.袁绍

25.请为下列两个赛题提供答案。(4分)

(1)下列名人中不属于明清小说家的一项是()

A.施耐庵

B.吴敬梓

C.郑燮

D.蒲松龄

(2)下列作品中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一项是()

A.《煮酒论英雄》

B.《范进中举》

C.《明湖居听书》

D.《白洋潮》

26.《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4分)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两点:

(1)

(2)

四、写作(60分)

27.题目:人间自有真情在

要求: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⑵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⑶不得抄袭。

虹口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39分)

(一)(15分)

1、两鬓苍苍十指黑

2、山光悦鸟性

3、泪湿春衫袖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沙鸥翔集

(二)(4分)

6、振作

7、D

(三)(9分)

8、①宋代(北宋)欧阳修

②命名,给……取名

③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傍晚。(关键词“晦明”、“暮”)

9、B(A建造者不是诗人,而是山僧智仙;C乐亦无穷的是四时之景,包含四季和朝晚

之景。D风霜是秋季景色,水落是秋冬季景色。)

(四)(11分)

10、(1)超过(2)能够

11、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12、(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劝谏唐太宗做圣明的君主,听取直言(意到即可)

二、现代文(40分)

(一)(18分)

13、C

14、略(示例:正是每一棵普通的小草,以其柔弱的身躯铺就出宽阔的草原。)

15、举例论证

16、B(A项从大和小相处来说;C项从弱小者成功需要花很多努力;D项从真理的平凡本质

上说)

17、我们要看到平凡人身上独特的光芒,珍视平凡中的伟大。去发现、敬佩平凡人身上

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去赞美、仰望平凡人身上非凡的才能与智慧。(抄原句各给2分;只写“平凡人身上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平凡人身上非凡的才能与智慧”各给1分。)

(二)(22分)

18、详

19、内容上描写了天气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和后文中母亲不畏严寒来邮

局给儿子拍电报形成对比,体现出母亲的伟大(2分)。

20、(1)因电报价格昂贵而惊愕,但絮叨着仍掏钱要给儿子拍电报(2)感到好笑

(3)我”强调少四个字可省六毛钱(4)仍因多六毛钱而犹豫,但仍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5)温暖在心头铺展开来

21、(1)我的老母和眼前的老妇人一样,年龄在六十上下,满脸皱纹(苍老)(1分)

(2)我的老母和眼前的老妇人一样,时时关心惦记着自己的孩子。〈2分)

22、D(A项情感错,不是关心“我”;B项时间长错了,和握手时间长没关系;D项对

鸟语花香理解错。〉

23、标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为喻,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表现了母爱常常是默默

无闻(悄然无声),深沉而美好的。

三、综合运用(11分)

24、CBA(各1分)

25、(1)C(2分)(2)D(2分)

26、(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2)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

(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4分)

(1)题目不写扣2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1—2分。(3)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2016年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浦东: 一、文言文(39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5分) 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乙文选自《》一文。(2分)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 8.(1)(2分)范仲淹(1分)醉翁亭记(提示:错1字扣1分) (2)(3分)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关键词:求、之、为) 9.(3分)C 宝山: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除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寓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D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4.虎见之,___________,以为神……。(《黔之驴》) 5.……亭亭净植,_ _________。(《爱莲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封侯”指的是,“匹马”强调的是(2分) 7.下列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两句表明诗人只身远离家乡奔赴抗金前线。 B.“关河”两句强调当年所作所为如今只能梦里见到。 C.“胡未灭”三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 D.最后三句“天山”和“沧洲”对比,表明志向未变。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核舟记(节选) 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②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③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8.选文的作者是明朝的(人名)。选文的文体是。(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上海中考语文一模汇编古诗文赏析(含答案)(优选.)

2017年上海中考一模汇编古诗文赏析 静安区 (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水仙子”是作品的。张养浩是代文学家。(2分) 7、以下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芰荷丛”“沙鸥”“画船儿”等景物体现了水乡的特点 B.作者笔下的江南秋景色彩斑斓浓烈,令人过目不忘 C.“画檐”“珠帘”“酒旗儿”体现江南的繁华热闹 D.结尾句“爱杀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答案: 6、曲牌(1分)元(1分) 7、A(2分) 宝山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平行。 B.“争”与“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答案:6.(2分)春天在西湖漫步(赏景)7.(2 分)A 奉贤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7、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答案:6、思念家乡(2分);7、A(2分) 虹口区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对标题中“壮词”词义理解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A.壮志之词 B.壮丽之词 C.壮观之词 D.壮美之词 7、词中画线句表达出作者的心愿是(2分) 答案:6.D7.替君王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生前死后都赢得一个为国建功的美名。 黄浦区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用了_______(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2分) 的一项是()(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 ... A.“当年”两句再现了词人早年满怀豪情壮志慷慨从戎的情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的遗憾。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综合运用汇编答案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综合) 答案(运用汇编. 虹口区:11.综合运用(三分)

的读书活动,“班班有书声”班级为了响应学校倡导为活动编制有趣味的知班委会建 议全班同学出谋献策,请你来完下列三个竞赛题缺少精准的答案,识竞赛题,成。《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刘备回答24. 是这样三个人,根据已有答案,分别填入空格内(3分)称八俊,威震九C 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州: B A 血气方刚,江东领袖:A.孙策 B.刘表 C.袁绍

25.请为下列两个赛题提供答案。(4分)(1)下列名人中不属于明清小说家的一项是(C) A.施耐庵 B.吴敬梓 C.郑燮 D.蒲松龄 (2)下列作品中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一项是(D) A.《煮酒论英雄》 B.《范进中举》 C.《明湖居听书》 D.《白洋潮》 26.《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挑着一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走得肚中饥饿,午时分, 4‘三碗不过岗'。”(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分)“三碗不过岗”是绝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妙的广告词。

答两点:)既劝诫常人(2(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 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4分))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3〈嘉定区: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号”线将联通于上海迪斯尼乐材料一:上海地铁“11园与江苏花桥,是上海目前运营里程最长、站点最多,也是一条独具特色旅游观光速度最快的单一地铁线路,线,仅嘉定段就精彩纷呈。. 号”线采用英语、普通话报站,11材料二:上海地铁“班里的同学展开了热烈也许将来还要用上海话报站呢,的讨论。用国际友人频繁光顾,慧慧:上海是国际大都市,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与答案

宝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默写(15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不见去年人,。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则吾斯役之不幸,。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这首诗选自《》(书名),作者字。(2分)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山”写出了送友人时所见周围景色。 B.“孤蓬”表达了友人远行后的孤单无依。 C.“浮云”喻指友人的未来生活行踪不定。 D.“班马鸣”暗指友人难以割舍这段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橘逾淮为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橘逾淮为枳”的意思是(2分) 9.晏子一番话的主要目的,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告诉楚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客观现象。 B.分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产生的原因。 C.巧妙回敬了楚王的侮辱。 D.智慧化解了楚王的困惑。 10.选文结尾处画线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①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②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③不知卿,卿之遭遇④,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

2018届上海市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精校打印版】

静安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2018年1月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去年今日此门中,。(《题都城南庄》) 2.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3.衣带渐宽终不悔,。(《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4.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5.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写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8.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文章《》、《》。(2分) 9.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长宁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uī jìn()() 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上海浦东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6年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风劲角弓鸣,(《观猎》) 2、,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5、青山绿水,。(《天净沙·秋》)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梁州”和“天山”都代指。(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觅封侯”写出了诗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 B、“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诗人消极颓废的情绪。 C、“胡未灭”三句写出诗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5分) 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乙文选自《》一文。(2分)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 ④闲年:隔年。⑤推:推举,褒奖。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盗者自言改过.()(2)幸无使.王烈闻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2分) ——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

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标准答案)A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 2.,决眦入归鸟。(《望岳》) 3.,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4.一鼓作气,,三而竭(《曹刿论战》) 5.,盖以诱敌。(《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对诗中“悦”和“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悦服空灵 B.悦耳空明 C.愉悦空明 D.愉悦空灵 7.诗人借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氛围,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作家(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10.下列对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过早成才,后劲不足。 B. 过于骄傲,江郎才尽。 C. 乡人追捧,金钱利诱。 D. 父不使学,止步不前。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永州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宗元《哀溺文》)【注】①氓:民,百姓。②绝:横渡。③济:渡至中途。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何不去.之() (2)有顷,益.怠()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 B.你游泳是最好的,今天怎么落在后面了呢? C.你游泳是最好的,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 D.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落在后面了呢? 13.“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要惜金如命 B.不要学会变通 C.不要被钱所累 D.要珍惜生命

最新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议(word版-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 长宁区 杨浦区 徐汇区 松江区 静安区 宝山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葛剑雄 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保存原样.“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

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主要问题仍然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或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在传统文化的保存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 ⑥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选文有删改15.第⑤段中加点词“它”在文中指的是 .(2分) 16.(1)第②段一第⑤段,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依次写了“传”的基本含义.“传” 的实质. . 等内容.(4分)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说明文汇总

2018年一模说明文汇总 宝山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8分) 闲话咖啡 ①关于咖啡的发源地,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但历史上却找不到有关的记载。比较公认的看法是,阿拉伯人是最早种植咖啡的人。之后,阿拉伯人将咖啡的豆晒干、烘焙、研磨、水煮,于是质纯味醇、香气独特的咖啡从 此(dàn shēng)了。 ②15世纪时,在也门的苏菲教派中,饮用咖啡成为一种仪式。并逐步传播开来。16世纪中期,叙利亚商人将咖啡引入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咖啡在这里快速流行起来。到1566年,伊斯坦布尔已有600多家出售咖啡的店铺。人们对咖啡的痴迷程度甚至到了没有咖啡可以离婚的地步。 ③17世纪,咖啡开始走向世界。当时,土耳其人在法国进行外交活动,他们带去的咖啡成了巴黎上流社会的新时尚。1683年,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之国”的战役中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弱。维也纳人不仅摆脱了围困,保住了城池,还获得了土耳其人留下的咖啡,并很快适应且爱上了咖啡的味道。 ④咖啡进入英国市场后则开启并促进了咖啡馆文化。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新兴的中产阶级的需要,尤其是文职人员和商人,他们需要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和清醒的头脑。咖啡馆出现在牛津之后,成为校园里最有人气的消遣场所。 ⑤咖啡在北美洲第一次出现是1688年,随后纽约、费城、波士顿和其他城镇都出现了咖啡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银行都是在咖啡馆里创办的。 ⑥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馆开在外滩,供那些外国水手们过过咖啡瘾。当时的上海人称咖啡为“咳嗽药水”。此后多少年里,咖啡之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依然是电影中的一个道具。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才开始从广告中“真正”认识了咖啡。其实,当时人们了解的咖啡,是广告上的速溶咖啡,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速溶咖啡”等同于“咖啡”。直到诸如美国的星巴克和香港的茶餐厅进入内地,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咖啡”和“速溶咖啡”不是一回事。 ⑦如今,喝咖啡已与时尚、现代生活相融合,咖啡消费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不过,比起同在亚洲的日本(人年均消费200杯)和韩国(人年均消费140杯)相比,北上广的人年均消费量不过20杯左右。但这也恰恰说明,。 ⑧所以,有业内人士预测,2018年,中国咖啡消费将迎来井喷时代:10年之内,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万亿元人名币。 15.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上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16.第②段——第④段,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两方面内容?如何进行有序介绍的?(4分) 17.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入文中哪两个段落之间?请简述理 由。(5分) 咖啡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1884年,英国人首先将咖啡传入我国台湾,台湾人开始种植咖啡。1892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从越南带到云南宾川县,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关于咖啡种植的记载。 18.简析第⑥段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 一模卷说明文汇编和答案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说明文汇编 【闵行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 悲伤的裁缝 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复制服装卖给客户。她有15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但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装业的未来,也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悲伤。 ⑤这种让裁缝悲伤的新技术叫“全息测量”。一个人站在测量仪前,几秒钟后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但是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他提出了一个奇点理论:大多数人对未来技术的预测,都低估了未来发展的力量。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成就,等同于过去2000年发展所得到的成就。人类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十几万年的时间,从农业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时代1.0机器

上海市2016闵行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6闵行初三语文一模试卷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看沙鸥舞再三,。(《水仙子·咏江南》) 2. ,千里暮云平。(《观猎》) 3. ,艨艟巨舰一毛轻。(《观书有感》) 4.譬如平地,,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5. ,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两首词的作者分别是、。(2分) 7.下面对这两首词的比较,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词分别用班超、苏秦与陈亮的典故,表达了抗击外侵的雄心。 B.“尘暗旧貂裘”与“醉里挑灯看剑”都暗示了报国无门的无奈。 C.两首词都先回忆往事继而直抒胸臆,现实与理想形成鲜明的对比。 D.“身老沧洲”和“可怜白发生”都彰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愤。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最是不济.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老吏史苦之

2019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A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明月松间照,。(《山居秋暝》) 2. ,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3.河汉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4. ,千里暮云平。(《观猎》) 5.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二)阅读下面,完成第6—7题(4分)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两首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诗句分别是:和(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 ...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是诗人即景抒情的佳作。 B.两首诗都是诗人老当益壮的抒怀。 C.《观沧海》是诗人得胜归来时所作。 D.《望岳》是诗人名落孙山出游时所作。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姓名)。(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关于“狼黠”的表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狼一路紧随,让屠夫产生紧张心理。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分工明确,紧跟屠夫,不放弃。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离去,剩下一狼仍拦在屠夫前面。 D.“一狼洞其中”:佯作离去的狼与假寐之狼配合,想从后方攻击屠夫。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①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③,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④,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注】①推:让出。②辟:征召。③遣送丰丽:陪嫁很丰厚。④薄笨车:是指一种制作粗简而行驶不快的车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非其力不食()(2)举秀才()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语言消亡最快的地区 ①地球上有些物种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和地球上有些物种一样,人类语言也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 ②据统计,一万年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可能有两万多种,但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不到7000种了,而且正在以比物种灭绝还要快速度消亡,差不多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宣告“死亡”。预计到2100年,很可能又会有一半的语言消亡。很多濒危语言往往是随着最后使用者的过世而消失的。例如美国阿拉斯加的埃雅克语,当最后一名埃雅克语使用者在2008年去世后,这种语言消失了;土耳其尤比克语的最后一位流利使用者死于1992年。 ③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一些优势语言,如世界通用语言英语、中国普通话等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贸易活动中,经济强势的一方通常会吸引经济弱势的一方更多地使用自己

2017年上海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38分) (一)默写(15分) 1、不见去年人,。(《生查子·元夕》) 2、,雪尽马蹄轻。(《观猎》) 3、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4、,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5、挥手自兹去,。(《送友人》)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7、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风........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近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参考答案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8年1 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当年万里觅封侯,。(《诉衷情》) 2.,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3.,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一狼洞其中,。(《狼》)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 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 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 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4分)

最新上海初三语文一模汇编·作文

写作(60分) 普陀区27、题目:再现那一幕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奉贤区27、题目:这样更好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宝山区27.题目:我的新体验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松江区27.题目:终于融入其中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杨浦区27.请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不少于600字。 2 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3 不得以本卷上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闵行区题目:没错,我很喜欢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崇明区27、题目:事情虽已过去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虹口区25、题目:是花儿总要绽放 要求:(1)不得抄袭;(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写一篇600左右的文章。 嘉定区 27、题目:难忘的约定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金山长宁 27、题目:我逐渐了解了他(她)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静安区 26、题目:往事让人回味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青浦区 27.题目:我对自己说:加油!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说明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

长宁区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露,其危害将不可估量。因为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远离这样一种新能源。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