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标准答案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标准答案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标准答案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标准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

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

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

义?

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效燃油消耗率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有效功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8.发动机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哪些?

摩擦损失,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泵气损失

9.什么是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意义?

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影响因素:①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②负荷③润滑油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意义:比较机械损失所占比例的大小。

10.如何测定机械效率?适用于汽油机的是哪种方法?为什么?

通过发动机试验测定,常用方法有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倒拖法适用于汽油机。

11.简述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循环的区别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同样有进气,压缩,燃烧(工作),排气四个过程。

它们的不同的点;1)汽油机在进气道,进入汽缸内的气体是有一定比例的汽油和空气(称做可燃混合气);柴油机在进气道,进入汽缸内的气体是纯净的空气。2)在压缩的过程。汽油机与柴油机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被压缩的气体,成分不同。

3)燃烧过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较大。汽油本身物质燃点较低,经压缩后给一个高压的电火花就将其点燃了,而且燃烧的速度比柴油快;柴油本身物质密度较大,要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才能自行燃烧,经压缩后的纯净空气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这时即刻向汽缸喷入高压油使其燃烧。柴油的热值比汽油高产生的动力比汽油机大。4)排气过程基本是一样的。废弃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由于汽油的燃烧速度太快需要加入抗爆剂,因此排放不如柴油机清洁

13.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1).柴油机的压缩比高,作功时膨胀得更厉害。

2).柴油机油气混合时空燃比远大于1,是富氧燃烧,燃料可以充分燃烧。汽油机燃烧的空燃比在1左右,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汽油不能完全燃烧。

14.柴油机工作循环为什么不采用等容加热循环?

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又称奥托循环,基于这种循环而制造的煤气机和汽油机是最早的活塞式内燃机。由于煤气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燃料性质不同,机器的构造也不同,其燃烧过程接近于定容过程,不再有边燃烧边膨胀接近于定压的过程,故而在热力学分析中,奥托循环可以看作不存在定压加热过程的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定容加热循环被压缩的是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要受混合气体自燃温度的限制,存在“爆燃”的问题,效率不会太高;定压加热循环压缩的仅仅是空气,不存在“爆燃”的问题,效率高,所以柴油机采用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10 年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小学数学教法考试试卷 1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者和()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和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 算加减法以()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 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 宜过高。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5 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1、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5、有价值、必需、不同的发展 6、智力、能力 7、三、四、三、两、两、三 8、表格、图画、对话 9、搜集、整理、分析解释 简答: 1、答:先进的办学思想,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 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社会影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看看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怎样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主动式阅读-开放 性质疑-合作式讨论-自主性扩展。 (一)主动式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2、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曲线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 C D】 A.空间观念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

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内燃机原理复习资料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一、“理想循环”假定? 答:理想循环讨论中所采取的简化假定是:1.工质是一种理想的完全气体,在整个循环中保持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变;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漏气损失,工质数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3.把汽缸内工质的压缩和膨胀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4.用假想的定容放热和定容或定压加热来代替实际的换气和燃烧过程。 二、内燃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 答:1、工质不同;2、气体流动阻力;3、传热损失;4、燃烧不及时、后燃及不完全燃烧损失;5、漏气损失。 三、压缩过程的作用? 1、压缩过程扩大了工作循环的温度范围; 2、压缩过程使循环的工质得到更大的膨胀比,对活塞做更多的功; 3、压缩过程提高的工质的温度和压力,为冷机启动及着火燃烧创造了条件。 四、四冲程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下行汽缸内产生低压,重进气门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柴油机中吸入的是新鲜空气。 2、压缩行程: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压缩汽缸内的气体,在柴油机中,把空气压缩到燃料自然温度以上。 3、做功行程:当活塞快到上止点时,用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使之燃烧,在柴油机中,此时燃料以雾化状态喷射到汽缸内,和高温空气接触而自行着火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压气体,把活塞往下推而做功。 4、排气行程:当活塞到下止点稍前一些时,排气门开启,排气溢出,汽缸内压力下降,活塞上行把膨胀完了的燃气排除汽缸外。 五、示功图:把内燃机在1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工质状态的变化,表示为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即压力与活塞行程的关系的图形。 六、标定转速: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相应的曲轴转速。 七、油耗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出标定功率时内燃机所具有的有效油耗率。 八、升功率N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九、活塞功率N :单位活塞总面积上内燃机所具有的标定功率。 十、指示效率:是评价内燃机工作循环的一个经济性参数,也是衡量气缸内燃料燃烧所应释放出的热能有效转换成指示功的程度的一个尺度。 十一、机械损失功率由以下组成:摩擦损失功率、泵气损失功率、压力机或扫气泵损失功率、辅助机械损失功率。

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一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 案一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来源:时间:2011-08-04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不宜刻意追求。 3、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5、《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资源 2、分解式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3、“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2、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机包括 C 。 A.压气机、燃烧室和加力燃室B.燃烧室、涡轮和加力燃室 C.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D.燃烧室、加力燃室和喷管 2.在0~9截面划分法中,压气机出口截面是 B 。 A.1—1截面B.3—3截面C.4—4截面D.6—6截面 3.在0~9截面划分法中,燃烧室出口截面是。 C A.1—1截面B.3—3截面C.4—4截面D.6—6截面 4.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是_____B____旋转的。 A.压气机带动B.燃气推动 C.电动机带动D.燃气涡轮起动机带动 5.气流在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工作叶轮内流动,其_____C____。 A.相对速度增加,压力下降B.绝对速度增加,压力增加 C.相对速度降低,压力增加D.绝对速度下降,压力增加 6.气流在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整流环内流动,其____C_____。 A.相对速度增加,压力下降B.绝对速度增加,压力增加 C.相对速度降低,压力增加D.绝对速度下降,压力增加 7.气流流过轴流式压气机,其____C_____。 A.压力下降,温度增加B.压力下降,温度下降 C.压力增加,温度上升D.压力增加,温度下降 8.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工作叶轮叶片通道和整流环叶片通道的形状是____C_____。A.工作叶轮叶片通道是扩散形的,整流环叶片通道是收敛形的 B.工作叶轮叶片通道是收敛形的,整流环叶片通道是扩散形的 C.工作叶轮叶片通道是扩散形的,整流环叶片通道是扩散形的 D.工作叶轮叶片通道是收敛形的,整流环叶片通道是收敛形的 9.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工作叶轮和整流环的安装顺序和转动情况是_____B____。A.工作叶轮在前,不转动;整流环在后,转动 B.工作叶轮在前,转动;整流环在后,不转动 C.整流环在前,不转动;工作叶轮在后,转动 D.整流环在前,转动;工作叶轮在后,不转动 10.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工作叶轮和整流环的安装顺序和转动情况是_____B____。A.工作叶轮在前,不转动;整流环在后,转动 B.工作叶轮在前,转动;整流环在后,不转动 C.整流环在前,不转动;工作叶轮在后,转动 D.整流环在前,转动;工作叶轮在后,不转动 11.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由前向后,____A_____。 A.叶片长度逐渐减小,叶片数量逐渐增多 B.叶片长度逐渐减小,叶片数量逐渐减小 C.叶片长度逐渐增大,叶片数量逐渐增多 D.叶片长度逐渐增大,叶片数量逐渐减小 12.涡轮由导向器和工作叶轮等组成,它们的排列顺序和旋转情况是___A_____。A.导向器在前,不转动;工作叶轮在后,转动 B.导向器在前,转动;工作叶轮在后,不转动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8、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9、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 7 B、7 ~ 11 C、11 ~ 15 D、15 ~ 22 10、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1、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 D )。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12、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 D )。 A、8 ~ 16 B、10 ~ 18 C、12 ~ 20 D、14 ~ 22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原因是( B )。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 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原因是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C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A.自给(jǐ)自足不卑不亢(kànɡ)如饥似(sì)渴崇(chónɡ)山峻岭 B.自怨自艾(yì)屡见不鲜(xiǎn)处(chù)心积虑随声附和(hè) C.不屈不挠(náo)瞠(chēnɡ)目结舌茅塞(sāi)顿开从(cónɡ)容不迫 D.无的(dì)放矢揠(yè)苗助长宁(nìnɡ)死不屈买椟(dú)还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好高务远兴国安邦再接再厉举世无双 B.引人注目莫明其妙斩钉截铁爱不释手 C.勇往直前翩翩起舞言简意该(ɡai)惊弓之鸟 D.一张一驰争分夺秒喜出望外轻而易举 3.有些汉字非常奇妙,几个字经过组合后会成为一个新字,一个字中又可能含有其它字。仔细观察,“器”字里面藏有多少个汉字?正确的一项是(D) A.5个B.6个C.7个D.最少8个 4.先认真分析成语“前俯后仰”包含的四个词在意义上的关系,再在下列成语中找出与“前俯后仰”的这一特点相一致的一个成语。(D) A.化险为夷B.口蜜腹剑C.前赴后继D.阳奉阴违 5.写动物叫喊的词语有较为固定的搭配和习惯用法。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C)A.狗吠猿啼B.马嘶蝉噪C.鹤啼虎啸D.鸡鸣狼嚎 6.下列句子中,表示的是“亮亮告诉别人,明明起床了”这个意思的一个句子是(D)A.亮亮,明明起床了。B.明明起床了,亮亮。 C.亮亮说:“明明,起床了。”D.亮亮说:“明明起床了。” 7.把“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个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正确的一项是(C) A.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B.巴金说他爱月夜,他也爱星天。 C.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D.巴金爱月夜,也爱星天。 8.整理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②银杏树又叫白果树。③银杏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④那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⑤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银杏树开花了。⑥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A.②→①→④→⑤→⑥→③B.①→④→⑤→⑥→③→② C.②→③→①→④→⑤→⑥D.①→④→⑤→⑥→②→③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B) A.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能力B.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C.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D.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 10.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高度重视考察学生的(A) A.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B.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C.策划、组织能力D.协调、实施能力 二、判断题(10分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写;与声母q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写。(√) 2.“凸”和“凹”的笔画数都是5画;“凸”的第4笔的名称是横折折竖。(×) 3.如果把“喜气洋洋、神采奕奕、意气风发、谨小慎微、兴高采烈、眉开眼笑”这六个词语归类的话,“谨小慎微”这个词应该单独归为一类。(√) 4.“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的一半。”“船已开三日即到。”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都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内燃机的总体构造及基本工作原理 1.内燃机有哪些主要优点? ①热效率高②功率范围广③结构紧凑、质量轻、比质量较小、便于移动④起动迅速、操作简便,并且能在起动后很快达到全负荷运行 2.了解几个技术名词(上、下止点等)。 上止点(TDC):活塞离曲轴中心最大距离的位置; 下止点(BDC):活塞离曲轴中心最小距离的位置; 冲(行)程(S):上止点与下止点建的距离; 燃烧容积(Vc):活塞在TDC时,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 气缸总容积(Va):活塞在BDC时,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 气缸的工作容积(Vh): 曲柄半径(R): 缸径(D): 压缩比: 3.内燃机主要是由哪些机构和系统组成的? 机构:曲柄两岸机构、配气机构、 系统:配(换)气系统、燃烧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操纵系统(起动、调速、控制) 4.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四冲程指的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 四冲程汽油机 a:进气冲程:用充量系数()表示可燃混合气充满气缸程度 充量系数:每一个工作循环实际进入气缸新气质量与理论上可冲入气缸的新气质量之比(汽油机一般在0.70—0.85;柴油机一般在0.85—0.95) b:压缩冲程:压缩终了时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主要视压缩比决定,压力大小一般在0.85—2MPa,温度达600—700K c:燃烧—膨胀过程 d:排气过程:用残余废弃系数表示 四冲程柴油机 在柴油机中吸进和压缩的是空气,焉有以很高的压力被喷入压缩后的高温空气中形成混合气而自行着火燃烧 a:进气冲程:任务:充满燃气 过程:进气门提前开进气门延迟关过程大于180CA b:压缩冲程:任务:提高气缸内温度压力 过程:燃油在上止点某一时刻喷入气缸过程小于180CA c:做功冲程:任务:完成两次能量转换() 过程:进气门提前开(提前喷油)过程小于180CA

发动机原理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高速柴油机的实际循环接近于( D ) A、定压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温加热循环 D、混和加热循环 2、增加排气提前角会导致( C ) A、自由排气损失增加 B、强制排气损失增加 C、提前排气损失增加 D、换气损失增加 3、汽油机早燃的原因是混和气( C ) A、自燃 B、被火花塞点燃 C、被炽热表面点燃 D、被废气点燃 4、对自然吸气的四冲程内燃机,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中有( D ) A、提高进气气流速度 B、加大进气迟闭角 C、提高进气管内压力 D、合理选择进气迟闭角 5、为了保证新鲜工质顺利流入气缸,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之前就打开气门。 从气门开启到上止点之间的角度称为( B ) A、排气门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 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 6、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数量是汽油机的( C ) A、火焰速度 B、点火速度 C、燃烧速度 D、混合速度 7、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过程中,不使用的辅助手段是( D ) A、大压缩比 B、高压喷射 C、进气运动 D、加热进气道 8、压力升高率用于评价( B ) A、着火延迟期 B、速燃期 C、缓燃期 D、后燃期 9、四冲程发动机实际排气过程的持续长度( C ) A、小于180°曲轴转角 B、等于180°曲轴转角 C、大于180°曲轴转角 D、不小于180°曲轴转角 10、发动机的工况变化取决于其所带动的工作机械的( A ) A、运转情况 B、功率情况 C、速度情况 D、传动情况 11、柴油机出现不正常喷射的各种原因中包括( C ) A、高压油管过细 B、油管壁面过厚 C、喷油压力过高 D、喷油数量过多 12、描述发动机负荷特性时,不能代表负荷的参数是( A ) A、转速 B、功率 C、扭矩 D、油门位置 13、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人为地分为( C ) A、5个阶段 B、4个阶段 C、3个阶段 D、2个阶段 14、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 C ) A、定压过程 B、定温过程 C、多变过程 D、绝热过程 15、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16、为了评价发动机进、排气过程中所消耗的有用功,引入的参数是( A ) A、泵气损失 B、传热损失 C、流动损失 D、机械损失 17、柴油机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的( D ) A、半开式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 C、统一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初中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 C ) 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 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 11.孔子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A )A教师B 家长C自我D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C )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方针C.教学目标A.观察法C.实验法节的能力。B.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B.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C《理想国》D《大学》 3.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B ) 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

1/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 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 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成为( A ) 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教书育人B教学 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 具有( C )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和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2.军事思想: 3.战略环境: 4.精确制导武器: 5.新概念武器: 二、填空题 1.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次,只有()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使()亿人丧生。 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3.国防的行为主体是()。 4.军事思想考察和回答的是军事领域的()问题。 5.《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6.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之中。 7.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8.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人民军队的()。 9.研究战争要从研究()入手,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是()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力量。 12. 精确制导武器被誉为“()”。 13. 航天器运行速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速度。 14.空间站是在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器。 15.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战斗力的“()”。 16.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 17.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的能量直接摧毁目标的()武器。 18.环境武器是指通过利用或改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打击目标的武器。 19.非致命武器是指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 20.新军事变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1月24日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大学生室内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学时。 A、18。 B、24。 C、36。 D、48。 2.公民服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岁。 A、19~39。 B、16~37。 C、17~36。 D、18~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试卷及标准答案

发动机构造试卷 考号姓名专业 装订线 一词语解释(14×1=14分) 1.EQ6100――1型汽油机 2.压缩比 3.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4.活塞环端隙 5.轴瓦的自由弹势 6.干式缸套 7.气门重叠角 8.配气相位 9.空燃比 10.发动机怠速 11.多点喷射 12.压力润滑 13.冷却水大循环 14.废气涡轮增压 二、选择(12×1=12分) 1.汽车用发动机一般按(C )来分类。 A.排量B.气门数目C.所用燃料D.活塞的行程 2.气缸工作容积是指(C )的容积。 A.活塞运行到下止点活塞上方B.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活塞上方C.活塞上、下止点之间D.进气门从开到关所进空气 3.湿式缸套上平面比缸体上平面( A ) A.高B.低C.一样高D.依具体车型而定,有的高有的低。 4.为了限制曲轴轴向移动,通常在曲轴采用( A )方式定位。 A.在曲轴的前端加止推片B.在曲轴的前端和后端加止推片C.在曲轴的前端和中部加止推片D.在曲轴的中部和后端加止推片5.液力挺柱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挺柱有效长度( B )。 A.变长B.变短C.保持不变D.依机型而定,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 6.排气门在活塞位于( B )开启。 A.作功行程之前B.作功行程将要结束时C.进气行程开始前D.进气行程开始后 7.发动机在冷启动时需要供给( A )混合气。 A.极浓B.极稀C.经济混合气D.功率混合气 8.在电喷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中,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 C )。 A.控制燃油压力衡压B.在节气门开度大时燃油压力变小C.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保持恒定D.进气管压力大时燃油压力小9.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喷油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D )。 A.发动机的转速B.节气门开度的大小C.喷油泵的柱塞行程D.喷油器弹簧的预紧力 共2页第1页 10.当节温器失效后冷却系( A )。

初中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A 发展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以人为本 D 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A 合作精神B 友爱精神 C 奉献精神 D 自律精神 11.xx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A 教师B 家长C 自我D 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A.观察法C.实验法节的能力。B.访谈法D.行动研究法 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意志缺乏( C )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自觉性B 自制性C 果断性D 坚持性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A 遗传B 学校教育C 环境D 家庭教育C《理想国》D《大学》 3.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 B ) A 定势 B 迁移 C 应用 D 技能 5.《xx教师法》规定,教 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 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 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 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 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成为( A ) A 变式 B 反例 C 正例 D 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 焦虑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 教书育人 B 教学 C 班级管理 D xx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 具有( C ) A 创造性 B 广延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 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兴趣 D 学习期待 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xx 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C )

发动机原理初级14页word文档

汽车构造知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第一节发动机的分类发动机: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 发动机包括热机和电动机等。热机是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它包括内燃机和外燃机,内燃机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外燃机燃料在机器外部燃烧;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和外燃机相比,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起动性好,广泛应用于车、船、飞机等。汽车发动机指车用内燃机。内燃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内燃机 分成不同的类型。 1)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 内燃机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汽油机;使用柴油机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柴油机。汽油机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按照行程分类 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行程数可分为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程内燃机。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行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

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行程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广泛使用四行程内燃机。 3)按照冷却方式分类 内燃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是利用在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而风冷发动机是利用流动于气缸体与气缸盖外表面散热片之间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水冷发动机冷却均匀,工作可靠,冷却效果好,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车用发动机。 4)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 内燃机按照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现代车用发动机多采用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5)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 内燃机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高度,有时也把气缸布置成倾斜的甚至水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气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角<180°(一般为90°)称为V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角=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 6) 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分类 内燃机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吸气(非增压)式发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和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和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2.军事思想: 3.战略环境: 4.精确制导武器: 5.新概念武器: 二、填空题 1.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次,只有()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使()亿人丧生。 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3.国防的行为主体是()。 4.军事思想考察和回答的是军事领域的()问题。 5.《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6.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之中。 7.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8.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人民军队的()。 9.研究战争要从研究()入手,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是()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力量。 12. 精确制导武器被誉为“()”。 13. 航天器运行速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速度。 14.空间站是在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器。 15.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战斗力的“()”。 16.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 17.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的能量直接摧毁目标的()武器。 18.环境武器是指通过利用或改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打击目标的武器。 19.非致命武器是指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

20.新军事变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1月24日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大学生室内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学时。 A、18。 B、24。 C、36。 D、48。 2.公民服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岁。 A、19~39。 B、16~37。 C、17~36。 D、18~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平等。 B、两个。 C、上下。 D、同一。 4.近代西方着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代表作是(): A、《战争论》。 B、《战争艺术概论》。 C、《战略论》。 D、《谋略》。 5.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基础。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6.江泽民提出“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革命化建设的()”。 A、纽带。 B、基础。 C、核心。 D、前提。 7.中国陆地边界总长是()多千米。 A、21900。 B、22900。 C、23900。 D、24900。 8.中国陆地海岸线长达()万余千米。 A、。 B、。 C、。 D、。 9.时间是未来战争的第()维战场。 A、一。 B、二。 C、三。 D、四。 10.世界上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是()于1959年2月 28日发射的“发现者1号”。 A、前苏联。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11.高功率微波武器功率密度达到20~80瓦/平方厘米时,仅需照射()秒钟,即可造成人员死亡。 A、1。 B、2。 C、3。 D、4。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学军事课程的教育功能()。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2.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进行分类,国防可分为()。 A、联盟型。 B、独立自主型。 C、防御型。 D、中立型国防。 3.国防义务与国防权利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对等性。 B、平等性 C、兼容性。 D、同一性。 4.第二炮兵由地地()和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等组成。 A、近程。 B、中程。 C、远程。 D、战略。 5.马汉提出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包括(): A、海峡。 B、半岛。 C、岛屿。 D、港口。 6.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A、战争的正义性。 B、战争的自觉性。 C、战争的群众性。 D、战争的特殊性。

内燃机原理与结构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内燃机的分类按活塞运动方式分: 往复机 1、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2、转子活塞式内燃机 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简称转子 发动机)于1958年由德国F.汪克尔发明, F汪克尔发明 关键技术是1954年F.汪克尔提出的气密 封系统,1964年德国NSU公司将转子发 动机装在轿车上 动机装在轿车上,1967年日本东洋工业 公司成批生产,至今。 转子发动机与往复活塞式发 比较:转子发动机与往复活塞式发 动机相比,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转 速高,升功率大,现代转子发动机燃油 消耗率水平接近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但 耐久性、可靠性等较差,制造成本较高。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1、按所用的燃料分:(1)液体燃料发动机;汽油机(gasolineengine); g 柴油机(diesel engine)。 (2)气体燃料发动机:压缩天然气发动机(CNG); 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 2、按发火方式分:(1)点燃式发动机(如汽油机、气体燃料发动机); 按发火方式分)点燃式发动机(如汽油机气体燃料发动机) (2)压燃式发动机(如柴油机)。 3、按工作循环的冲程数分:(1)四冲程发动机; (2)二冲程发动机。 4、按冷却方式分:(1)水冷发动机; (2)风冷发动机。 5、按进气方式分:(1)自然吸气式发动机(非增压式发动机); (2)强制吸气式(增压式发动机)。 6、按气缸数分:(1)单缸发动机; 按气缸数分 (2)多缸发动机。 7、按气缸排列方式分:(1)单列发动机:直立式发动机、平卧式发动机 (2)双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冲程汽油机的作原理 1、进气行程 进气行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 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 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教材教法试题和答案练习题

教材教法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4、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5)撰写教学案例. 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6、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问题。 7、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8、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9、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10、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11、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1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3、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以合作者、引导者为主。 4、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5、《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6、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7、“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8、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简答题。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