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花果实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1]

桂花果实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1]

桂花果实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1]
桂花果实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1]

桂花果实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田 成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摘 要: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超声波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桂花鲜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桂花果实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桂花果实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作溶剂、料液比1:8(g/mL)、以固定频率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40min ,桂花果实多酚的得率为0.283%(即2.83mg/g);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桂花果实多酚溶液还原力明显高于VC 溶液,对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6.3%和65.4%,并对猪油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为桂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关键词:桂花果实;多酚;超声波提取;抗氧化性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phenol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Fruits

TIAN Cheng

(Biolog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4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fruits was optimized by one-factor-at-a-time combined with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method to maximize extraction efficiency.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70% aqueous ethanol as extraction solvent at a solid-to-liquid ratio of 1:8 (g/mL) for twice repeated extraction for 40 min each tim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polyphenols was 2.83 mg/g. The reducing power of the obtained extract was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itamin C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s. Its maximum scavenging rates against hydroxyl free radicals and nitrite ions were 96.3% and 65.4%,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extract revealed stronger antioxidant effect on lard.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of Osmanthus fragrans fruits.Key words :Osmanthus fruit ;polyphenols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1)24-0106-05

收稿日期:2011-06-30

作者简介:田成(1974—),男,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开发。E-mail :tianchengenshi@https://www.doczj.com/doc/4015486618.html,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是木犀科木犀属常绿植物,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地均有野生,其果实为紫黑色椭圆形。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木、叶和果中[1],具有良好的抗癌、抗氧化、抗老化等生物活性[2-5]。目前对桂花果实多酚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以新鲜桂花果实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多酚类物质,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以发掘新的多酚类物质资源,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依据,同时为桂花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桂花果实 湖北省恩施市凤凰城小区。

没食子酸、硫代硫酸钠、无水乙醇、亚硝酸钠、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碘化钾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UV76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L-5型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R E -52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KQ5200型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频率40kHz ,功率200W)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1.2方法

1.2.1

多酚含量的测定

1.2.1.1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定[6]

以没食子酸为标样,按照福林-酚法进行多酚含量测定,以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线性方程:y =0.7177x -

0.0004(没食子酸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5mg/m L),R2= 0.9993。

1.2.1.2桂花果实多酚的提取及测定

称取一定量新鲜桂花果实,去籽后将果肉研磨,在固定频率超声波提取条件下,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首先筛选出提取溶剂,而后对提取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将提取液经离心、浓缩后按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线性方程计算出多酚得率。

提取液多酚质量浓度×提取液体积桂花果实多酚得率/%=—————————————————×100

原料质量 

 

1.2.2桂花果实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按1.2.1.2节中确定的最佳工艺制备桂花果实多酚提取液,测定总多酚含量,在冰箱中保存备用。

1.2.2.1样品还原能力的测定[7]

取不同质量浓度的桂花果实多酚溶液0.05mL于试管中,加入2.45mL甲醇、2.5mL 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6.6)和2.5mL l% K3Fe(CN)6溶液,混匀后在50℃保温20min,然后加入2.5mL 10%三氯乙酸溶液,混匀后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5mL,加2.5mL蒸馏水和1mL 0.1% FeCl3,混合均匀,10min后在波长700nm 处测定吸光度。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用相同质量浓度的VC溶液为阳性对照。

1.2.2.2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8]

取不同质量浓度的桂花果实多酚溶液2mL于具塞试管中,依次加入2mL 6mmol/L FeSO4、2mL 6mmol/L水杨酸-乙醇溶液、2mL 6mmol/L H2O2溶液,在37℃反应30min,然后在波长510nm处测定吸光度A x,并按相同方法测定未加入桂花果实多酚的溶液吸光度A0,未加入H2O2的溶液的吸光度A x0,均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

A0-(A x-A x0)

?OH清除率/%=————————×100

A0

式中:A0为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A x为加入桂花果实多酚提取液的吸光度;A x0为不加H2O2的桂花果实多酚提取液本底的吸光度。

1.2.2.3对亚硝酸根离子(NO2-)清除率的测定[9]

准确吸取2mL 5.0μg/mL NaNO2溶液置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mL不同质量浓度的桂花果实多酚溶液后在25℃下反应30min,然后再分别加入2mL 4g/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合均匀后于25℃下反应5min,再分别加入1mL 2g/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用蒸馏水定容,混合均匀后在25℃反应15min,然后在波长538nm处测定吸光度。按式计算N O2-清除率。

A0-( A1- A2)

NO2-清除率/%=—————————×100

A0

式中:A0为不加样品溶液时NaNO2溶液的吸光度;A1为加入样品溶液后NaNO2溶液的吸光度;A2为不加NaNO2溶液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1.2.2.4对油脂抗氧化性的影响

分别称取20.00g猪油五份,装入锥形瓶中,一份作为空白,另外四份加入不同质量的桂花果实多酚,加入量分别是油质量的0.02%、0.05%、0.10%、0.20%,混匀后,将油放入(60±1)℃的烘箱中,每隔12h搅拌1次,定期测定过氧化值(pe ro xi d e v a l ue,POV),具体测定方法参见文献[10]。

2结果与分析

2.1桂花果实多酚提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2.1.1不同提取溶剂对桂花果实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

称取一定量新鲜桂花果实,分别用60%乙醇、60%甲醇、60%丙酮、60%乙酸乙酯、蒸馏水按料液比1:8在固定频率超声波中提取2次,每次提取30min,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60%甲醇对多酚的提取效果最好,60%乙醇次之,但二者相差不大,多酚是一种极性化合物,溶剂的极性越大,相对提取的效果越好,甲醇极性比乙醇大,但从安全方面、提取效果及经济成本考虑,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适宜。

2.1.2乙醇溶液体积分数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称取一定量桂花果实,按料液比1:8分别用体积分数为40%、50%、60%、70%、80%的乙醇溶液以固定频率超声波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0min,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溶剂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extraction solvents on extrac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0.3

0.2

0.1

0.0

/

%

溶剂

6

%

6

%

6

%

6

%

由图2可知,多酚得率在一定乙醇体积分数范围内

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增加,当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70%时多酚得率最大,以后随乙醇溶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多酚得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桂花果实多酚的极性大小有关系,故乙醇溶液最佳体积分数为70%。2.1.3

提取时间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在70%乙醇溶液、料液比1:8、提取次数2次条件,在固定频率超声波下处理不同时间,提取效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提取时间40min 时,桂花果实多酚得率最大,以后随时间延长得率逐渐降低,可能因为提取时间过长导致温度升高,破坏了多酚的分子结构,从而引起多酚得率下降。因此,选择最佳提取时间为40min 。2.1.4

不同料液比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在70%乙醇溶液、提取时间40min 、提取次数2次条件,按不同料液比在固定频率超声波下提取,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桂花果实多酚提取得率随溶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料液比1:10时最大,以后呈下降趋势,可能是溶剂用量增加至一定程度时,减弱了超声提取效果,从而使多酚提取得率下降,因此选择1:10为最佳料液比。2.1.5

提取次数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在70%乙醇溶液、料液比1:10、提取时间40min 条件,

在固定频率超声波下提取不同次数,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桂花果实多酚析出越充分,多酚得率越大,但提取3次以后,多酚得率增加不大,说明经3次提取已将大部分多酚浸出。考虑提取效率与成本,提取3次较合理。

2.1.6桂花果实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的优选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

试验A 乙醇体 B 提取 C 料液比D 提取多酚得号积分数/%

时间/min (g/mL)次数率/%260401:1030.250360501:1240.213470301:1040.277570401:1220.266670501:830.275780301:1230.216880401:840.250980501:1020.213

k 10.2430.2530.2640.249k 20.2730.2550.2470.247k 30.2260.2340.2320.247R

0.047

0.021

0.032

0.002

表 1 桂花果实多酚提取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 1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matrix and results 由表1极差分析可知,影响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主次顺序为A >C >B >D ,即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料液

图2 乙醇溶液体积分数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extrac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多酚得率/

%

0.30.20.10.0

乙醇体积分数/%

4050607080

图3 提取时间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extrac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多酚得率/%

0.30.20.10.0提取时间/min

20

30

4050

60

图5 提取次数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repeated extraction number on extrac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多酚得率/%

0.30.20.10.0

提取次数

1

2

345

6

图4 料液比对桂花果实多酚得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solid-to-liquid ratio on extrac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多酚得率/%

0.30.20.10.0

料液比(g/mL)

1:61:81:101:121:15

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A 2B 2C 1D 1,即在固定率超声波下,以70%乙醇为溶剂,按料液比1:8提取2次,每次时间为40min ,此条件下桂花鲜果多酚得率为0.283%(即2.83mg/g)。2.2桂花果实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2.2.1

桂花果实多酚的还原能力

还原能力与抗氧化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对还原能力的测定可了解其抗氧化活性的大小[11-12]。在波长700nm 处测得的吸光度越大,表明其还原能力越强。由图6可知,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桂花果实多酚和VC 的还原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的质量浓度条件下,桂花果实多酚的还原力要强于VC ,说明桂花果实多酚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同时根据图6中的回归方程,可计算出VC 和桂花果实多酚的IC 50(A 700nm 达到0.5时的样品质量浓度)分别为44.36μg/mL 和38.60μg/mL 。

2.2.2

桂花果实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花果实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如图7所示。桂花果实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在多酚质量浓度为0.05~0.4mg/mL 时,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4mg/mL 时有最大清除率96.3%,说明桂花果实多酚是一种有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图7表明桂花果实多酚对羟自由基的IC 50为0.05mg/mL 。2.2.3

桂花果实多酚对亚硝酸根离子(NO 2-)的清除作用

亚硝胺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而亚硝酸盐在人

体中适于合成亚硝胺,因此,清除亚硝酸盐可有效的防止亚硝胺致癌[14]。桂花果实多酚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效果如图8所示,在质量浓度范围0.05~1.00mg/mL 内,桂花果实多酚对亚硝酸根离子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清除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清除率为65.4%,同时根据图8中的回归方程可计算桂花果实多酚对亚硝胺的IC 50为0.67mg/mL 。

图8 桂花果实多酚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效果

Fig.8 Scavenging capacity of polyphenol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fruits on nitrite ions

80706050403020100清除率/%

质量浓度/(mg/mL)

0.0

0.20.40.60.8 1.0 1.2

y =55.327x +12.789

R 2=0.9697

图9 桂花果实多酚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

Fig.9 Antioxidant effect of polyphenol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fruits on lard

100

9080706050403020100

过氧化值/(m e q /k g )

时间/d

024681012

空白

0.02%桂花果实多酚0.05%桂花果实多酚0.10%桂花果实多酚0.20%桂花果实多酚

羟自由基是高反应性自由基,反应距离短,速度快,攻击力强,几乎能与细胞中任何分子发生反应,使细胞坏死或发生突变,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13]。桂

2.2.4

油脂抗氧化实验

由图9可以看出,桂花果实多酚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在60℃放置12d ,所有猪油样品的过氧化值均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添加量的桂花果实多酚均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0~4d ,不同添加量的桂花果实多酚的过氧化值

图7 桂花果实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

Fig.7 Scavenging capacity of polyphenol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fruits on hydroxyl free radicals

100806040200清除率/%

桂花果实多酚质量浓度/(mg/mL)

0.05

0.10

0.20

0.40

0.60

0.80

1.00

图6 VC 与桂花果实多酚还原能力的比较

Fig.6 Comparison of reducing power between polyphenol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fruits and vitamin C

0.70.60.50.40.30.20.10.0桂花果实多酚:y =0.0121x +0.033 R 2=0.9992

A 700n m

质量浓度/(μg/mL)

VC

桂花果实多酚

VC :y =0.011x +0.012

R 2=0.996

差距很小,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各种添加量的猪油的过氧化值的差距增大,这说明桂花果实多酚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在逐渐增强。

3结 论

通过对影响桂花果实多酚提取效果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桂花果实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以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8(g/mL)、在固定频率超声波下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40min,鲜样得率可达0.283%(即2.83mg/g)。

抗氧化试验表明,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桂花果实多酚的还原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的质量浓度条件下,桂花果实多酚的还原力要强于VC;桂花果实多酚对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6.3%、65.4%,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桂花果实多酚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多酚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桂花果实多酚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

参考文献:

[1]孙达旺. 植物单宁化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l992.

[2]WEBER M L. New therapeutic aspects of flavones: The anticancer proper-

ties of Scutellaria and its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Wogonin, Baicalein and

Baicalin[J].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2009, 35(1): 57-68.[3]JAVED S, MEHROTRA N K, SHUKLA Y. Chemopreventive effects of

black tea polyphenols in mouse skin model of carcinogenesis[J]. Biomed Environ Sci, 1998, 11(4): 307-313.

[4]AVIRAM M, FUHRMAN B. Polyphenolic flavonoids inhibit macroph-

age-mediated oxidation of LDL and attenuate atherogenesis[J].

Atherosclerosis, 1998, 137(1): 45-50.

[5]ATMANI D, CHAHER N, BERBOUCHA M, et al. Antioxidant capac-

ity and phenol content of selected Algerian medicinal plants[J]. Food Chemistry, 2009, 112(2): 303-309.

[6]SLINKARD K, SINGLETON V L. Total phenol analysis: autom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manual methods[J].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1977, 28(1): 49-55.

[7]OYAIZU M.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of browning products of glucosamine

fractionated by organic solvent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J].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1988, 35(11): 771-775.

[8]SMIRNOFF N, CUMBES Q J.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compatible solutes[J]. Phytochemistry, 1989, 28(4): 1057-1060. [9]王叔淳. 食品卫生检验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8:

196-197.

[10]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GB/T5538

-2005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11]YEN GC, DUH PD, TSAI CL.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oxidant activ-

ity and maturity of peanut hulls[J].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3, 41(1): 67-70.

[12]DUH P D, YEN G C.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three herbal water extracts

[J]. Food Chemistry, 1997, 60(4): 639-645.

[13]RIMM E B, ASCHERIO A, GIOVANNUCCI E, et al. Vegetable, fruit,

and cereal fiber intak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men[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6, 275(6): 447-451.

[14]陈忻, 刘爱文, 陈纯馨, 等.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

作用[J]. 精细化工, 2005, 22(3): 209-211.

猴头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猴头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分别采用还原力测定法、Fenton法、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分析法和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猴头菌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总还原力,清 除?OH、DPPH?和O - 2?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醇提物还原力 较强,且还原力大小与浓度成正比;猴头菌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清除?OH、DPPH? 和O - 2?自由基的能力,且水提物的效果比醇提物好;水提物和醇提物对?OH、DPPH?和O - 2?的清除能力依次为DPPH?、?OH和O - 2?,并且在一定浓 度范围内,清除率与浓度成正比。 猴头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 人体持续暴露在活性氧与促氧化剂中时,很容易引起机体组织产生氧化应激,导致代谢性功能紊乱以及一系列的慢性疾病[1]。食用一些富含具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可以减轻机体组织氧化应激或预防损伤。一些合成抗氧化剂与天然抗氧化剂相比,尽管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但同时也具有强的毒副作用,因此人们倾向于从自然界中寻求更安全的抗氧化剂。LEE等[2]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中分离到一些具有较强活性的抗氧化成分(多酚类化合物)。MAU等[3]研究表明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同为食用菌的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著名的药膳两用真菌,具有抗溃疡、抗炎症、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肌血液输出量、加速机体血液循环、降血糖、保肝护肝和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4]。笔者通过对猴头菌子实体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总还原力、清除?OH、2,2-二苯基-1-苦 肼基自由基(DPPH?)及O - 2?自由基的研究,旨在为其在医药保健方面的 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猴头菌(H. erinaceus)子实体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柠檬酸、Na 2HPO 4、NaH 2PO 4、六氰合铁酸钾(铁氰化钾)、醋酸、三氯化铁、维生素C、FeSO 4?7H 2O、30%H 2O 2溶液、水杨酸、无水乙醇、95%乙醇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DPPH(美国Sigma公司),实验用水(娃哈哈纯净水);infinite M200 PRO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UVmini-1240分光光度计(日本SHIMADZU 公司)。 1.3提取物的制备 1.3.1水提物 干燥猴头菌子实体,用粉碎机粉碎,称取50 g粉末,加1 L蒸馏水超声20 min,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反复3次,合并浓缩液,转至蒸发皿中,60 ℃水浴蒸干,备用。 1.3.2醇提物 同样称取50 g猴头菌子实体粉末,加1 L 95%乙醇超声20 min,过滤,其

叶绿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组成分析

《叶绿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组成分析》个人实验方案设计报告及小组实验报告 实验小组人员 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工 实验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2017 至2018 学年二学期 填报时间2018 年 6 月22 日

第二部分小组实验报告 一、实验部分 1、实验原料 名称规格产地 竹叶干燥、剪碎— 无水乙醇分析纯— 氧化铝颗粒— 石油醚分析纯— 丙酮分析纯— 2、实验仪器与装置(含装置图) 主要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型号产地 超声波清洗仪—— 真空泵—— 烘箱—— 电热炉—— 布氏漏斗—— 紫外分光光度计—— 层析柱—— 比色皿—— 容量瓶25.00ml—另有烧杯、烧瓶、玻璃棒等。 装置图:

萃取瓶层析柱 蒸馏装置 过滤装置

3、竹叶中叶绿素提取实验步骤 1)开启超声波清洗器电源。加入适量水,调节温度50℃,调节功率200W,调节 超声频率28kHz。等待温度稳定。 2)准确称取2.00g毛竹叶粉末放入于玻璃瓶中,加入40ml乙醇使其完全浸没。盖 紧瓶盖。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进行超声萃取。同时用手轻晃瓶子。 3)40min后,关闭超声波清洗器并取出瓶子。 4)将萃取液连同竹叶一并转入布氏漏斗进行真空抽滤。用适量乙醇洗涤瓶子及竹 叶。 5)将萃取液完全转移至烧瓶中,加入毛细管(防止暴沸),蒸馏浓缩。 6)待烧瓶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将烧瓶中溶液完全转移至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 乙醇定容。 4、总叶绿素含量测定实验步骤 测定吸光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它们的含量进行测定。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相互重叠的曲线在波长652 nm处,用这一波长可测定叶绿素的总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取一定量的叶绿素提取液,经稀释后测定波长652 nm处的吸光度可用来计算叶绿素含量。 5、叶绿素各组分分离纯化实验步 叶绿素的柱层析分离: 1)湿法装柱:以石油醚为初始洗脱液,用湿法装柱的方法将适量中性氧化铝装入一洗净的、干燥的层析柱,排除气泡,保证装填紧密,放出石油醚,直到距柱表面仅1-2 mm 高,无论如何不能使液面低于柱表面。 2)上样:用长滴管将浓缩的叶绿素提取液沿柱壁小心的加到柱顶部。加完后,稍稍打开柱下部活塞,使液面下降至柱表面约1 mm处,关闭活塞,用少量石油醚冲洗柱壁,使液面下降至原高度。 3)洗脱:在柱顶装一储液器,先加入适量洗脱剂石油醚,打开柱下部活塞,让洗脱剂逐滴放出,层析开始,用锥型瓶收集流出液。注意观察流出液颜色,当橙黄色色带

超声提取分离技术

超声分离提取技术 摘要:超声提取技术是一种具有极强物理和声化学效应的分离方法,在生物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声提取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超声波;分离提取;应用 The Technology of Ultrasonic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Abstraction:The technology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is a way of separation with great physical and acoustochemistry effect.It is widely applied among biological medicine,food science,f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other aspects.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 the theory,characteristic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ultrasonic 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 Keywords:ultrasonic;separation and extraction;application 1.前言 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弹性波,在物质介质中的相互作用效应可分为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传质效应。超声波振动能产生强大的能量,给予媒质点以很大的速度和加速度,使浸提剂和提取物不断震荡,形成空化效应,有助于溶质扩散,加速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溶剂,同时作用于植物叶肉组织可高效粉碎细胞壁,从而释放出其内容物,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1-2]。 超声波热效应是通过介质的微粒间和分界面上的摩擦以及介质的吸收等使超声能量转化为热能,提高介质和生物体的温度,从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发生的位移、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加速度却相当大,能显著增大溶剂进入提取物细胞的渗透性,从而强化了萃取过程。超声波的空化效应通过形成强声波作用产生液胞的振荡、伸长、收缩乃至崩溃等,往往使生物组织受到严重的损伤和破裂,从而加速有效成分的溶出和浸提[3-4]。 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机械传质效应和热效应,以提高细胞内容物的穿透力和传输能力,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提高有效成分的浸出率。与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相比,如熬煮法、压滤法、化学法、溶剂浸提法、生物酶法等,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活性高等优点[5]。 传统的机械破碎法难以将细胞有效破碎,提取效率低。而化学破碎方法易造成提取物结构的改变和活性降低或失活。超声提取技术是一种具有极强物理和声化学效应的分离方法,其在溶液中形成的冲击波和微射流可以形成空化效应,达到破碎细胞和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提高反应分子反应活性。将超声提取技术应用于提取茶叶的有效成分,操作简便快捷、无需加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研究进展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及成分研究 抗氧化是抗氧化自由基的简称。因为人体常与外界接触,平时的呼吸、外界污染、放射线照射等因素会导致人体内产生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会导致人体癌症、衰老和其它疾病,而抗氧化自由基(以下简称“抗氧化”)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危害。因此,抗氧化已成为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从多种类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其原理出发,阐述了各界近年来利用植物对抗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 不同的植物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尽相同,同样,抗氧化作用的植物提取物也有很多不同成分,其作用机理也有所区别,西安源森生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 (一)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 与自由基有关的酶类分为氧化酶与抗氧化酶两类,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体现在抑制相关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两方面。 1. 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生物体内许多氧化酶,如P-450 酶、黄嘌呤氧化酶(XOD)、脂氧化酶、髓过氧化酶(MPO)和环氧酶等,与自由基的生成有关,能诱发大量的自由基。 另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缺血再灌注时活性增加,产生大量NO而导致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提取物对上述各种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从源头抑制自由基生成。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槲皮素、姜黄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抑制iNOS 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绞股蓝皂苷可以降低异常增高的XOD 和MPO 的活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 2. 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机体存在具有防护、清除和修复过量自由基伤害的抗氧化酶类,如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等。SOD 是体内超氧阴离子的主要清除者,将其催化分解为H2O2,但H2O2也具有氧化损伤作用,CAT 将其转化为O2和H2O。同时H2O2也可通过GSH-Px 的催化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反应生成H2O,同时生成氧化型谷胱甘肽。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提取抗氧化成分不仅能防护体内抗氧化酶,还能增强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如黄酮类中的槲皮素能减少胰岛β细胞的氧化损伤,同时还能恢复Fe2+致肾细胞损伤动物的SOD、GSH-Px 和CAT 的活力;皂苷类物质对氧自由基本身影响较少,但大多能提高体内SOD、CAT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此外,一些天然物质可在基因与转录水平上诱导体内抗氧化酶如SOD 的表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二)抗氧化成分之间互补和协同作用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体内通过电子和/ 或质子转移、作用于氧化酶和抗氧化酶、螯合钝化过渡金属离子、影响基因表达等途径联合发挥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和西洋参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随着浓度上升,协同增效作用也相应增强。VE 和VC对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VC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协同作用较VE更强,所有的协同作用随添加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三)直接清除或抑制自由基 植物提取物能够作为氢质子或电子的供给体,直接猝灭或抑制自由基,终止自由基的连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是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类等。主要为(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类物质又称茶鞣或茶,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作用,能有 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1]?。 3成分 是一种稠环,可分为类、-[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总量的60%-80%;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

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可吸附食品中的异味,因此具有一定的除臭作用。对食品中的色素具有保护作用,它既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又可防止食品退色,茶多酚还具有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和积累作用。 6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中;稳定性极强,在4—8、250℃左右的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国协会列入GB2760-89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主要由、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以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7药理作用 抗癌: 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的绿茶。功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防治降、预防及茶多酚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甘油三酯等含量高,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降血糖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防治脑中风: 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挛,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抗血栓: 血浆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细胞聚集及。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另外,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现有的降脂抗栓药物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不易长期服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降脂抗栓作用的天然成分,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保健品。 ①提高免疫能力 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的活性,间接实现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抗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使其维持在高水平,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人的总体免疫能力。间接实现抑制或杀灭各种病原体、病菌和病毒的功效。 ②抗变态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 茶多酚能强烈的抑制组胺的释放作用,实验证明茶多酚抗变态反应和抗皮肤过敏反应比当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的抑制效果强2~10倍。茶多酚能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映,对哮喘等过敏性病症有显着疗效。

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2::!垒曼型兰!蚤茎熊匹塞 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尔贤方黎张捷俞丽君肖湘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汕头515063摘要通过菊花提取物对Fe2+诱发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TBAs生成体系和邻苯三酚一L吼in。l发光体 系的抑制作用,研究了菊花的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oH、0?:的能力, 且有着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发现菊花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关。 关键词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脂质过氧化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AbstractAstIld”vascarriedonanti-oxidativoactivityofFloschrysantllemumextractChrysanthemumextractwas允】I ot、naVonesS0mepreccsscstoextracIaavOnes打Omchl)%anthemumforscavengingactivcoxygenradicalwerereporced1兀 【hlsp印crTheresultsshowedthatchrysanthemumnavonescouldscavenge?OH、O=2andaf诧ctthcanti.oxjdative actn7Ity KeywordsFlosChrysanthemumAn“O一0xidativeFJavonesOxy鼬nradical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chry8anchemummorif01iumRamat)的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传统医学认为菊花的功效包括清热、明目、解毒,治疗头疼、眩晕、心胸烦热、疗疮等作用,民间更以饮用菊花水来解暑热。菊花含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通过对菊花的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菊花的保健效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二.二材料、试剂与仪器 千杭自菊:购于市场.绞碎备用。 卵黄悬液:新鲜鸡蛋去卵清,卵黄用等体积的pH7.45,o二_。一,L磷酸钠缓冲液(PBs)配成1:i的悬液,磁力搅拌10m址再用pBs稀释成1:25的悬液(置于冰箱中备用)。 次黄嘌呤【Fluka公司)、黄嘌呤氧化酶(酶活力5u,ml,广卅1军事医学研究所)、2一脱氧一D核糖(feinbiochemica二e二。÷一。erg,newyork)、硫代巴比妥酸(生化试剂,上海试剂二厂。 75i—Gw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GHG—c型生物化学发光测量仪(上海市检测技术所检测仪器厂)、DGJo.5一I|冷冻干燥机(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旋转蒸发器(Ro=jryEvaporatorRE一47,YAMAT0SCIENTIFICc。,二二dToky。,Japan)、BeckmanJ2—21M高速冷冻离心机3e:息an,USA)。 ::方法 二.:二提取工艺。1。’ 干菊花绞碎,加入15倍体积7o%乙醇热浸提12h.抽滤,滤渣用热水冲洗,滤液减压浓缩.蒸去乙醇,3ooor/min离心:o-二j上清液保存待用(样品I)。取一定量样品I,用2倍 体积100%的正丁醇萃取2次,萃取液蒸干溶剂,再用水定容,得样品II。取一定量样品I,用2倍体积100%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萃取液蒸干溶剂,再用水定容,得样品III。取一定量样品I,用2倍体积100≈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液薰干溶剂,再用水定容,得样品Ⅳ。 干菊花绞碎,15倍体积水直接浸提12h,低温浓缩获得样品V(作为对照)。 1.2.2Fen诱发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 选用1:25的卵黄悬液吸取o.2ml,加入一定量的样品.加入o,2mlFeso.25衄ol/L,用pH7.4,o1mol/L的PBs补充至2m!,37℃振荡15min,取出后加人o.5ml三氧乙酸(简写TcA),3500r/min离心10min,吸取2ml上清液加入lml硫代巴比妥酸(简写TBA).加塞,放人沸水浴中15min,冷却后,于532nm处比色测出吸光度(A)值:以不加样品管的吸光度为(A.)。样品抗氧化活性(AoA)用对卵黄脂蛋白LPo的抑制率表示: AOA(%)=(A0一A)/A。×100% 1.2.3Fe“次黄嘌呤一黄嘌呤氧化酶一TBAs生成体系n4加样顺序为:Feso.(2mm。1,L)o.04ml、黄嘌呤氧化酶(简写:xo)(5u/m1)3.5ul、脱氧核糖(30mm01,L)o2ml、EDTA(5吼ol,L)O.04m1、H202(17.6黝ol,L)o01ml、加入o.1ml样品、pH7.4PBs(O.15mol/L)1.48ml、次黄嘌呤(简写:x)(2mol/L)o.2ml总体积为2ml(除PBs、Fe∞.用重蒸水配制外.其它试剂均用pH7.4PBso.15mol/L配制)。然后,35℃温浴15mim.取lml反应液加1%w/vTBA(NaoHo05mol/L配制)及冰醋酸lml,混匀后放人沸水浴30min,冷却。在532nm处测其吸光度A,以不加样品管的吸光度为k:清除活性以抑制TBAs生成量As32n。值的抑制百分率表示即(A。一A)/A。×loo%。1.2.4超氧阴离子的邻苯三酚“uInin。l发光体系  万方数据

[超声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木棉花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木棉花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木棉花多糖 木棉 malabarica(Dc.)Merr.]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是华南地区特有的植物资源,主 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其花性味甘、淡、凉,有清热利湿以及解暑的功能,可治肠炎、痢疾。民间多在初春时拾其落花,晒干煎水服用。用来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治疗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1]。近年来,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而在菌多糖得到广泛研究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将目光投向植物多糖,据文献报道,已有100种植物多糖被分离提取出来[2]。但对于木棉花的文献报道多是研究其药理作用,而对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木棉花多糖的提取方法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中国对木棉花的开发利用,有人对木棉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 多糖的提取方法有碱提法、水提法、微波法、酶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本试验采用的是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它是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植物多糖的方法,是一种物理破碎过程。与常规提取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所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植物多糖的提取中得到广泛应用[3]。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苯酚-硫酸法简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且生成的颜色持久。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时需注意苯酚浓度不宜太高[4],过高浓度的苯酚会使反应的稳定性不好且易产生操作误差。本试验采用50 g/L的苯酚,同时保持较高的硫酸浓度,因此该呈色反应是以对多糖的水解和糠醛反应为基础的,硫酸浓度降低会影响两种反应的进行。测定吸光度时所用葡萄糖标准溶液与木棉花多糖都需现配现用才能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每组需平行测定3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棉花中多糖的浓度,此方法简单、准确率高[5]。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原料将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 Merr.]花去除花蕊,在60℃左右烘干,粉碎,用500mL石油醚(60~90℃)回流脱脂2次,1h/次。再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2h/次,除去单糖和低聚糖, 将其烘干备用[6]。 1.1.2仪器与试剂JY96-Ⅱ超声波细胞粉碎机(上海新芝生物技术研究所/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FA2004N精科电子分析天平(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752S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DL80-2B型离心机(广州广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DM型调温电热套(山东省鄄城永兴仪器厂);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DJ-10A倾倒式粉碎机

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_应乐

茶 叶 科 学 2010,30(增刊1):511~515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收稿日期:2010-09-20 修订日期:2010-11-20 作者简介:应乐(1987— ),女,浙江慈溪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与茶终端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zdcy@https://www.doczj.com/doc/4015486618.html, 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应乐 1,2 ,张士康2,王岳飞 1* ,朱跃进2,杨贤强1 (1. 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9;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利用溶剂法、乳剂法和分子修饰法等技术对茶多酚进行改性,以制备具有较好脂溶性的改性茶多酚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用于茶多酚改性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改性后的脂溶性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茶多酚改性技术发展与脂溶性茶多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脂溶性茶多酚;改性;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TS2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10)增刊1-511-05 Progress on the Modific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YING Le 1,2, ZHANG Shi-kang 2, WANG Yue-fei 1*, ZHU Yue-jin 2, YANG Xian-qiang 1 (1. 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2. Hang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COOP, Hangzhou 310016, China) Abstract: Producing good quality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LTP) was the research focus at home and abroad. Tea polyphenols’ modification by solvent, emulsion and molecular modif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mong these three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iphophilic tea polyphenols and its mechanism were introduced. It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antioxidant system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TP as antioxidants was foreca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TP production was proposed. Keywords: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modification, antioxidant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从发现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1],茶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为茶多酚,它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显著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食品领域,茶多酚可以作为食品的抗氧化剂,延长食品的货架保鲜期[2-3];在医药领域,茶多酚作为药品的功效成分,具有抗氧化[4]、延缓衰老、抗菌、抗病毒、降血脂[5]、抗癌[6-11]等功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药品中。在化工 领域,茶多酚也可以用于各类化妆品的生产[12]以及作为甲醛的吸收剂[13]。 随着茶多酚各方面研究的深入,其各领域的应用趋于完善。茶多酚结构中的酚羟基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推广,茶多酚的水溶性阻碍了其在油脂体系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在食品油脂行业的应用。目前食品业主要使用人工合成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如BHA 、BHT 、PG 和TBHQ 等[14]。近

超声波提取原理、特点与应用介绍

超声波提取原理、特点与应用介绍 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KHz,人的听觉阈以外的声波。 超声波提取在中药制剂质量检测中(药检系统)已广泛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应用超声波处理的有232个品种,且呈日渐增多的趋势。 近年来,超声波技术在中药制剂提取工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超声波技术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中药制剂取工艺的一种新技术,超声波提取具有广阔的前景。 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生物有效成分。 1、提取原理 (1)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可以使介质质点在其传播空间内产生振动,从而强化介质的扩散、传播,这就是超声波的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一种辐射压强,沿声波方向传播,对物料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可使细胞组织变形,植物蛋白质变性;同时,它还可以给予介质和悬浮体以不同的加速度,且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悬浮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在两者间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力可使生物分子解聚,使细胞壁上的有效成分更快地溶解于溶剂之中。 (2)空化效应通常情况下,介质内部或多或少地溶解了一些微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由于定向扩散(rectieddiffvsion)而增大,形成共振腔,然后突然闭合,这就是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这种气泡在闭合时会在其周围产生几千个大气压的压力,形成微激波,它可造成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而且整个破裂过程在瞬间完成,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3)热效应和其它物理波一样,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也是一个能量的传播和扩散过程,即超声波在介质的传播过程中,其声能不断被介质的质点吸收,介质将所吸收的能量全部或大部分转变成热能,从而导致介质本身和药材组织温度的升高,增大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速度。由于这种吸收声能引起的药物组织内部温度的升高是瞬间的,因此可以使被提取的成分的生物活性保持不变。 此外,超声波还可以产生许多次级效应,如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这些作用也促进了植物体中有效成分的溶解,促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介质,并于介质充分混合,加快了提取过程的进行,并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2、超声波提取的特点 (1)超声波提取时不需加热,避免了中药常规煎煮法、回流法长时间加热对有效成分的不良影响,适用于对热敏物质的提取;同时,由于其不需加热,因而也节省了能源。 (2)超声波提取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节省了原料药材,有利于中药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3)溶剂用量少,节约了溶剂。 (4)超声波提取是一个物理过程,在整个浸提过程中无化学反应发生,不影响大多数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 (5)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有利于进一步精制。 3、超声波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方面的应用 与水煎煮法对比,采用超声波法对黄芩的提取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与常规煎煮法相比,提取时间明显缩短,黄芩苷的提取率升高;超声波提取10、20、40、60min均比煎煮法提取3h的提取率高。 应用超声波法对槐米中主要有效成分芦丁的提取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槐米30min所

超声波提取分离的原理

超声波在天然成分提取分离的应用原理初探 摘要超声因其具有多种物理和声化学效应,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超声提取、超声灭菌、超声干燥、超声乳化、超声过滤、超声清洗等。本文主要就超声波提取分离的原理、优点作一综述,并对其以后在提取分离中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超声波提取分离原理 1 超声波概述 1.1超声波的概念 超声波指的是频率在2×104—2×109Hz的声波,是高于正常人类听觉范围的弹性机械振动。超声波与电磁波相似,可以被聚焦,反射和折射,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传播时需要弹性介质,而光波和其他类型的电磁辐射则可以自由地通过真空。众所周知,超声波在介质中主要产生二种形式的机械振荡,即横向振荡(横波)和纵向振荡(纵波),而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只能以纵波的方式进行传播。由于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定向性好、能量大、穿透力强等许多特性[1]。超声波与媒质的相互作用可分为热机制、机械(力学)机制和空化机制3种。[2]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其振动能量不断被媒吸收转变为热量而使媒质温度升高,此效应称之为超声的热机制;超声波的机械机制主要是辐射压强和强声压强引起的;在液体中,当声波的功率相当大,液体受到的负压力足够强时,媒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就会增大并超过极限距离,从而将液体拉断形成空穴,在空化泡或空化的空腔激烈收缩与崩溃的瞬间,泡内可以产生局部的高压,以及数千度的高温,从而形成超声空化现象。空化现象包括气泡的形成、成长和崩溃过程。可见,空化机制是超声化学的主动力,使粒子运动速度大大加快,破坏粒子的力的形成,从而使许多物理化学和化学过程急剧加速,对乳化、分散、萃取以及其它各种工艺过程有很大作用。 对于超声波的研究及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较多,可是对于其应用的机理研究的却很少,能过查阅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SCI数据库,我们发现,对于超声波的研究有4680篇,可是对于其机理的研究却只有206,所占比例不到5%。如下图1。且大多数只停留在试验室阶段。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本文介绍了茶多酚的成分和儿茶素的 结构,全面地综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茶多酚在油脂、肉制品加工和果蔬保鲜、糕点和糖果以及饮料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作用;食品 Abstract: Tea polyphenols is a natural food additives, ingredi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 structur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ea polyphenols in tea polyphenols grease, meat processing, and aquatic preservation,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astries and candy and beverage production. Key word: tea polyphenols;antioxidation;food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主体成分是儿茶素,占茶叶干物量的20 %一30 % [1]。茶多酚分子结构中具有活泼的羟基氢能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捕获过量的自由基,因此是一类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1 茶多酚的性质和结构 茶多酚在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在酸性中则稳定、耐热、与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成棕色物,遇铁变成绿黑色络合物,与重金属盐溶液作用生成灰黄色沉淀,也能被高锰酸钾、硫酸铈等氧化剂氧化,与酒石酸铁生成红紫色络合物[2]。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 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以黄烷酮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最为重要,占茶多酚总量的60% ~80% 。其次是黄酮类,其他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1桂花的有效成分 1.1挥发性成分 通过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2-5] ,目前发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十六碳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3- (3- 羟基丁基)-2,2,4-三甲基-2-环己烯-1- 酮、γ-葵酸内酯、α- 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二氢-β-紫罗兰酮、牛儿醇、橙花醇、月桂酸、棕榈 酸、硬脂酸、辛酸乙酯、十氢萘、对羟基苯乙醇、黄樟油素、异薄荷酮、榄香树脂等。 1.2不挥发性成分 文献研究显示[6-7]主要非挥发性成分有尼克酰胺、D- 阿洛醇、5- 羟甲基-2-呋喃甲醛、乙酰氧基齐墩果酸、苯甲酸、麦角甾-7,22-二烯-3- 酮、β-谷甾醇、borreriagenin、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C-veratroylglycol、甲基-2-O-β- 吡喃葡糖基苯 甲酸、3',7- 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羟基香豆素、咖啡酸甲酯、齐墩果酸、(-)- 襄五脂素、莳萝油脑、3β,5α,9α- 三羟基-麦角甾-7,22- 二烯-6- 酮、2α- 羟 基齐墩果酸、桦木酸、白桦脂醇、3,3'-Bisdemethylpinoresinol、羽扇豆醇、 Boschniakinicacid 、Ursolaldehyde、Augusticacid、2α,3β,23- 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 酸、5- 羟甲基-2- 呋喃甲醛、异高山黄芩、6,7- 二羟基香豆素、槲皮素-3-O-β -D-葡萄糖苷、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5,7- 二羟基色原酮、柚皮素、乙酰氧基齐墩果酸、绿原酸、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 半乳糖苷、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对羟 基桂皮酸、丁香脂素、3,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乙酯、咖啡酸、贝母兰宁、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甲酯. 2桂花的药理作用 历史记载: 桂花是常用的药材。桂花根、花和果实都可药用,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桂花生津,辟臭、化痰,治风火牙痛”,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部老,而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说文解字》将“桂”字解释为“百药之父”[8]。桂花的树皮、根或根皮,具有健脾益肾,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胃下垂、胃十二

超声波提取法

四、超声波提取法 (一)超声波的概念 1.超声波的概念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17KHz的声波。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的传播规律,与可听声波的规律并没有 本质上的区别。超声波属于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 性媒质中的传播 ?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推动空气中的微粒作往复振动,即对微粒做功。声波功率就是表示声波作功快慢的 物理量。当强度相同时,声波的频率越高,它所具有的 功率就越大。由于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与一般的声 波相比,超声波的功率是很大的 (一)超声波的概念 ?超声波很像电磁波,能折射、聚焦和反射,但超声波又不同于 电磁波,电磁波可在真空中自由传播,而超声波的传播则要依 靠弹性介质。超声波在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产生振荡, 并通过弹性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 ?超声波可以产生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二)超声波提取原理 ?超声萃取(Utrasonic Solvent Extraction,USE)技术 是由溶剂萃取技术与超声波技术结合形成的新技术, 超声场的存在提高了溶剂萃取的效率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 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 超声萃取又称超声提取,即指从某一原料中提取所 需的物质或成分 ?超声作用于液液、液固两相、多相体系表面体系以 及膜界面体系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并 在微环境内产生各种附加效应,如湍动效应、微扰 效应、界面效应和聚能效应等,从而引起传播媒质 特有的变化 (1)空化效应 ?当大量的超声波作用于提取介质时,体系的液体内 存在着张力弱区,这些区域内的液体会被撕裂成许 多小空穴,这些小空穴会迅速胀大和闭合,使液体 微粒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 ?此外,也可以液体内溶有的气体为气核,在超声波的 作用下,气核膨胀长大形成微泡,并为周围的液体蒸 气所充满,然后在内外悬殊压差的作用下发生破裂, 将集中的声场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和极小的空间内释 放出来 1、空化效应 ?当空穴闭合或微泡破裂时,会使介质局部形成几百到几 千K的高温和超过数百个大气压的高压环境,并产生很 大的冲击力,起到激烈搅拌的作用,同时生成大量的微 泡,这些微泡又作为新的气核,使该循环能够继续下去, 这就是空化效应 ?空化效应中产生的极大压力 造成被破碎物细胞壁及整个 生物体的破裂,且整个破裂 过程可在瞬间完成,因而提 高了破碎速度,缩短了破碎 时间,使提取效率显著提高

我们常见的有抗氧化成分植物的比较有哪几种

我们常见的有抗氧化成分植物的比较有哪几种? 生活中大家都喜欢养生,保持年轻,通过食物(如植物提取物)来达到这个抗氧化的目的,那抗氧化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一种比较是几种植物提取物不同的检验,在检测试验中抗氧化活性差异,采用ABTS法、FRAP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鱼油氧化体系中的TBARS法以及对总酚含量的测定,评估了松树皮、葡萄籽、绿茶、蓝莓、苹果和丹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无论是总酚含量,还是单一因素清除测得的抗氧化性活性(ABTS法,FRAP法),与在复杂的脂肪酸或真实食品体系中生成的氧化产物(β-胡萝卜素漂白法,TBARS法)的抑制能力的相关性较差.因此,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需要结合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达到更好的结果。 另一种比较分析3种金花茶植物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测定过氧化值(POV)、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DPP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来综合考察3种金花茶植物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3种金花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实验效果理想,且呈量效关系,毛瓣金花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较其他2种为好。结论:3种金花茶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而生姜根、番石榴叶、番石榴籽、橙皮、芝麻种皮、米糠和小麦胚芽等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热稳定性.方法比较了乙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正己烷和石油醚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不同植物提取物的总多酚和总黄酮量,并进一步通过加热处理和Rancimat法研究了巴科医药植物提取物的热稳定性和对葵花籽油的诱导时间.结果生姜根的石油醚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生姜根、橙皮、番石榴叶的提取物具有超过α-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它的总多酚和总黄酮量呈显著正相关.生姜根、番石榴叶和芝麻种皮显示比α-生育酚更好的热稳定性,而抗氧化性与α-生育酚类似.结论生姜根、番石榴叶和芝麻种皮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