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1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1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1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1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1(寒假作业测试)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秽.(huì)追悼.(dào)戛.然而止(ɡá)

B.奇葩.(pā)悄.然(qiāo)琳琅.满目(lánɡ)

C.围歼.(qiān)沉淀.(diàn)寒风呼啸.(xiào)

D.徘徊.(huái)地窖.(jiào)锲.而不舍(qia)

2.于2014年2月7日召开的第22届冬奥会的举办地是………………………()

A.俄罗斯索契;

B.中国哈尔滨;

C.加拿大温哥华;

D.意大利都灵。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A、柯南道尔;

B、笛福;

C、狄更斯;

D、马克·吐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同学们不浪费用电。

B.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5.下面各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教会我富情于物的感观;▲,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蕴深远的诗歌

A. ④③②①⑤

B.③①④⑤②

C. ⑤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⑤

二.填空。

1.填同音字。

m?: 琢()()鬼()型顶礼()拜

wǎn: 遮()()惜()留()尔一笑

2.想一想,填反义词。

舍()求()化()为()扬()避()

弄()成()优()劣()去()取()

3.用“灵”组词填空,不重复。

(1)我耳朵不(),你说话大声点。

(2)军犬的嗅觉特别()。

(3)妈妈的手挺(),能做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

(4)梅子涵这人头脑(),善于随机应变。

4.用“精”组词填空,不重复。

(1)陶鼎这孩子能算会写,办起事来比大人还()。

(2)爷爷书房里的写字台上摆着一件()的工艺品。

(3)这篇文章构思(),语言洗练,是难得的佳作。

5.想一想,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王任重()丁慧中()

李若愚()刘海粟()

马致远()成思危()

李一鸣()甘如饴()

6.名句填空。

(1)草长莺飞二月天,。

(2),相煎何太急。

(3)我劝天公重抖擞,。

(4),山是眉峰聚。

(5)“”,在辞旧迎新的时刻,爆竹是不能缺少的。据说,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燃放爆竹的习俗。

7.想一想,填歇后语。

(1)小明心里挺清楚,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可一时竟找不到词儿,这好比(茶壶里煮饺子——)。

(2)奶奶看着新买的大彩电,笑着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喽,真是(

)呀!”

(3)你给我讲了半天,我一点也不懂,真是()。

怎么办呢?

三.阅读。

(一)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二)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③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④,发解及第⑤。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⑥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为:替。

④未几:没有多久;很快。⑤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发解,明清时乡试举人第一名成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⑥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带点字。

为卫使畜.马()师惊异之,以语.使()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语意停顿。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三)意外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1.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先后出现了哪些“意外”?请至少简要陈述三点。(3分)

2.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2分)

3.威廉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结合小说情节尽你所想,分若干点陈述。(3分)

4.对选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杀人犯佐林说自己是“讨人喜欢的人”,是为了让塔玛拉消除紧张的情绪。

B.多处伏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跌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是为了能引起警察的注意从而抓捕佐林。

D.警察在加油站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没有发现佐林在前面的车上。5.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

满、压;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2

姓名学号成绩

一.订正《随文1(寒假作业测试)》。

二.背出《匆匆》第1、2自然段。

三.看拼音写字词。

xu? yì h?nɡ hú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四.填空。

1.选字填空。

奕弈异亦溢译义忆对()()常翻()大()灭亲

流光()彩神采()()()苦思甜人云()云2.比一比,组词。

俱()援()诲()缴zhu?()

惧()缓()悔()缴jiǎo()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A.他的,指后一个人;B.其中;C.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劝其.努力学习。()

之:A.代词,代弈秋的教导;B.代词,代他,前一个人;C.代词,代它,天鹅;

D.助词,“的”;

E.动词,去,到,往。

(1)思援弓缴而射之.。()

(2)曾子之妻之.市。()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一人虽听之.。()

4.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

..也。

..与?曰:非然

为:弗:若:非:然: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

以:去:日中: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为:

(4)孰为汝

...多知.乎?

孰:为:汝:知:

5.古今异义:有些词语古代和现在的意思差异很大,你能把它们分辨清楚吗?(1)“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现在指一种多汁的饮料,这里指的是。(2)“危楼高百尺”中的“危”不是“危险”的意思,而是表示。

(3)“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表示。

(4)“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表示。6.日积月累:填写下面孔子的名言并且背诵出来。背出签名:

(1)学而不思则罔,。

(2),可以为师矣。

(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5)三人行,择其善者,其不善者。

(6)敏而好学,。

(7)己所不欲,。

(8)不学礼,。

(9)与朋友交,。

(10)逝者如斯夫,。

五.选择。

1、下面的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惟/弈秋之/为听。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下面句子中“为”字的读音和解释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惟弈秋之为听;为是其智弗若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

C.莫以善小而不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六.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从《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孔子:

两小儿:

2、用课文原文回答。

(1)第二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他“

”。

(2)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依据是“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2)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3)而视之,去(4)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5)。”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解】(1)比:接连地。 (2)旦:一天。 (3)还:通“环”,环绕。

(4)去:离开。(5)贾: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往见.伯乐愿子.还而视之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4、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3(周末语回)

姓名学号成绩

一.采蜜本每日一句。

二.背熟《文言文两则》、《匆匆》。签名:

三.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zāo zhāo)啊?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 báo)雾,被初阳蒸(zēngzhēnɡ)融了。

3.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四.看拼音写字词。

nu? yí zhēnɡ r?nɡ y?u sī chì luǒ luǒ

()()()()

c?n c?n shān níngwǎn

头()()然泪下()然遮()

五.填空。

4.组词。

伶()碗()徘()蒸()

冷()蜿()排()拯()

5.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

()地挪移()的双眼()地跨过

()的痕迹()的日子()地旋转

6.在《匆匆》这篇课文中,作者朱自清先生运用了大量叠词,很好地渲染了文章气氛,抒

发了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很值得我们积累,请把你喜爱的本课的叠词摘录下来:

7.改叠词的游戏。将下列词语改为三个字或四个字的词语。

例:油腻——油腻腻——油油腻腻

白嫩——()——()

甜蜜——()——()

8.成语中也不乏叠词,请补充完整。

()两两()有条()了事()而谈

()如生()不舍()于怀()向荣

9.这篇课文中作者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而珍惜时间就要突出一个“快”字,你能写出表

示快的成语吗?

看书快——吃饭快——走路快——

速度快——变化快——回答快——

10.《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体)。文章紧扣“”二

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请写出他的两篇代表作:《》、《》。

1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2.句子赏析。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确乎”的意思是,“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是因为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采用了的修辞,以、、为例,说明大自然的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现象。三句话句式相同,抓住事物的不同点:燕子“去”“来”、杨柳“枯”“青”、桃花“谢”“开”,体现了用词的。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采用了的修辞,把自己的八千多日子比作,把时间比作,表明作者因时间消逝得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而十分的愁绪。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采用了的修辞,将空灵的时间形象化,生动地写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请你仿照原文写一组: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与文章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和对已逝日子的。六.课外阅读延伸——读读唱唱。

(一)《光阴的故事》歌词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年轻时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二)《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多少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是因为“我”对虚度时光感到惋惜。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4

姓名学号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ā yānɡ kū wěi jī ya xìnɡ?r yì fān kǎo yàn ()()()()()()

duàn liàn zhuǎn huà yōu yǎ wú yuán wúɡù

()()()()

yǔ zh?nɡ xīn chánɡ kuánɡ fēnɡ bào yǔ b? b? shēnɡ jī

()()()二.填空。

1.组词。

萎()汲()赖()旦()雅()

委()极()懒()但()稚()

番()锻()炼()勃()忧()

翻()段()练()脖()优()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莫名.其妙() A.名字,名称。B.出名,有名。C.说出。D.量词,用于人。(2)无缘.无故() A.缘故。B.缘分。C.沿着,顺着。D.边。

3.填带“木”字的成语。

木已成()()年树木,()年树人

()木不成林()而舍之,()木不折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2)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5.写近义词。

枯萎——()依赖——()优雅——()

偶尔——()特别——()幸而——()

6.填关联词。

(1)()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枯萎了。

(2)()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树,()能长成百年的大树。(3)我()考试得零分,()抄袭。

(4)()浑浑噩噩,()脚踏实地做点事儿。

7.《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写的一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

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8.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

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二是。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

9.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

句子中“不确定”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缩句)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改陈述句)

四.排序。

()晚上,皇帝又叫人继续读下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才读到正题。

()读了一万六千字还听不出究竟说了些什么,尽是空话。

()皇帝叫人读出来听听。

()皇帝一怒之下,就叫人打了茹太素一顿。

()茹太素是明代人。

()皇帝后来说:“茹太素那篇意见书只要五百字就能说明白,我打他,是因为他空话太多。”

()有一次,他给皇帝写了一篇一千七百多万字的意见书。

五.阅读。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美。含笑不以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馨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然在大山深处隐藏得如此潇洒、如此豪放,和庭院含笑相比,深山含笑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去那个边远的、还没有通车的村子里的。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他们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

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

我惊叹俊美挺拔的深山含笑,我更敬佩在边远山村默默无闻播撒知识的年轻人!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鲜明而美丽()

不出名,无人知晓()

2.在文中用“”画出作者联想的部分,至少两处。

3.为了便于理解短文,可以把短文分成三部分,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在文中每一部分的

末尾用“//”标出来。

(1)庭院含笑(2)深山含笑(3)另一株深山含笑

4.“另一株深山含笑”指的是,作者写这篇短文是为了。

5.朗读第4节第1、2句话时,应把、和“没有通车”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因

为从这些词可以看出。

5436172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5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正确的汉字或读音,打“√”。

萦(yín yíng)绕肩胛(jiá jiǎ)附和(h? ha)一摞(lu? l?i)

歉疚(jiū jiù)屏(píngbǐng)气笔杆(gān gǎn)曲(qū qǔ)线

秽(suìhuì)物旋转(zhuǎn zhuàn)窈窕(yáo tiáo yǎo tiǎo)

轧(zhá yà)伤渺(miáo miǎo)小(幅副)度拼(博搏)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 lǐ yīng jùn jīng xiàn fú dù huāngluàn jiān nán

()()()()()()xuān huá fù ha mào xiǎn xiāo sh?u jī mǐn tánghuáng

()()()()()()míng yì b? ru? fù yōngchà nà jiān zu? wú xū xí

()()()()()yì xiǎng bú dào jīng xīn d?ng p? yǎng zūn chǔ yōu

()()()

三.填空。

1.用课文(第4、5课)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1)节目很精彩,场内。

(2)海啸来得很突然,人们。

(3)的杂技表演让观众们屏息凝视。

(4)的生活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人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变得脆弱不堪。2.写反义词。

慌乱()结实()机敏()薄弱()3.《顶碗少年》作者,他的作品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和《》。课文描写了顶碗少年次表演的过程,全文紧紧围绕表演的“”展开,不仅描写了少年每一次表演时的、,还描写了和,从而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还。

4.《手指》作者,他的语言风趣幽默,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课文《手指》开门见山,先告诉我们,然后具体写,最后总结全文并且:。

5.理解句子并填空。

(1)碗又在他头顶上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在他头顶上厉害地摇晃起来。

上面两个句子哪句更好?为什么?

(2)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的、的描写,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依然有足够的和。此刻,少年可能在想:。

(3)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从“”“”

“”这些词中可以看出。此刻,少年可能在想:

(4)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词表现出少年经受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表演。

(5)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是对顶碗少年的(正面、侧面)描写,极力渲染了顶碗少年第三次表演时的气氛。(6)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请选择正确的理解打“√”)

A、表演难度极大,少年表演时很吃力,很危险,让作者感到惊险刺激。()

B、少年不畏艰险、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让作者由衷赞叹。()

(7)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相,句末的省略号表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6.细读《手指》,找到关键词语填写下面的表格。

四.判断。

1.“打电话”“打算盘”中的“打”都是“拨”的意思。()

2.“强硬”与“薄弱”都是一对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3.“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一句的意思是能力最薄弱的就是他们了。()

4.“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一句中“一文”指关平,“一武”

指周仓。()

五.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划横线的句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最后三句写出了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A.总领全段 B.承上启下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说明大拇指形状算不上美。

B.给人搔痒,表明大拇指很能吃苦。

C.拉胡琴时,由大拇指扶住琴身,表明大拇指很会讨好生活。

4、选文已用“//”分为三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也可用文中的话)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十二册语文随文练习6(第一单元测试)

姓名学号成绩

一.看拼音写字词。

nu? yífù ha jīnɡ xiàn chì luǒzh? lǐfù yōnɡ

()()()()()()

kuánɡ fēnɡ bào yǔwú yuán wúɡùyì xiǎnɡ bú dào

()()()

二.判断。

1.“蒸融”的“蒸”读“zhēn”。()

2.“邯郸学步”的“步”的意思是“脚步,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3.“孰为汝多知乎”与“孰能无惑”中的“孰”意思一样。()

4.《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背影》《荷塘月色》《和时间赛跑》《鞋匠的儿子》都是林清玄的作品。()

6.“把手张开,是一朵鲜花。人的一生,注定为美挥洒。”诗人把张开的手掌喻为鲜花,

表达了美好的人生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去创造的道理。()

7.“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

动……”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作者从中受到启示,耐人寻味。()

8.“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

强弱、美丑之分了。”这是《手指》一文的中心句。()

三.填空。

1.下列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是()。

A.挪秧番勃锻

B.勃锻番挪秧

C.番勃锻秧挪

D.锻挪勃番秧

2.在下列表示动作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括号。

按打解研戴蘸拧扳

()脂粉()药末()戒指

()算盘()螺丝()纽扣

3.选词填空。

潸然蓦然茫然凝然悠然默然井然肃然

()回首()自得()注视()泪下

()沉思()无助()起敬()有序

4.给划线部分换一个成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一个从小在尊贵、优越的环境中生活的人,长大了是经不起风风雨雨考验的。(2)《阿凡达》上映期间,电影院里没有座位空着的,来看电影的人特别多。

(3)我看了一部极其紧张、惊险的恐怖片,吓得一晚上没睡觉。

(4)每次和爸爸交谈时,他对我说的话总是言辞恳切郑重,情谊深长的。

5.人非生而知之者,?

6.,,三而竭。

7.操千曲而后晓声,。

8.种树者,种德者。

9.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

他便地从我身上,从我脚边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了。

10.明日复明日,。我生待明日,。

11.,暮看日西坠。

12.用现代文翻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四.阅读。

(一)匆匆(节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

一去不复返:

2.用横线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好处是。

3.选择。

(1)第1自然段画“”部分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是()

A.对比;指示下文

B.排比;点明题意

C.比喻;烘托气氛

D.排比;引出联想

(2)第2自然段为什么不用“二十四年”而说“八千多日子”,作者意图是()

A.有助于突出时间多

B.感叹年华虚度,美好时光易逝

(3)“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的正确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讲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 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课文讲解的时候的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语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①《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酒器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经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交错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觉天边已经微白。 ②《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新课标必修一)

2017届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必修一)导学练编号:gsywdxl-19 主备人:邓海云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高三班号姓名:《烛之武退秦师》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4.夜缒而 ...出。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6.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7.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吾其.还也。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9.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 ..地,至燕南界。 10.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 ...,邑万家 11.诚.能得樊将军首,……秦王必说见 ..报太子。” ..臣,臣乃得有以

1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1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邑万家 ...,将奈何? 1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16.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17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 18.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0.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1.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大王。 22.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 ..武阳,前为谢.曰 2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24.遂拔以 ..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2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1、贰 ①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左右)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人,何处人)

4、阙 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④quē通“缺” 5、微 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 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 6、敝 ①坏,破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敝帚自珍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一

人教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 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今日往而不反者()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秦王还柱而走() 5.卒起不意() 6.侍医夏无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2020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范文

【一】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二】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自媒体人打造爆文7个标题技巧

自媒体人打造爆文7个标题技巧 自媒体人创作往往把一般的精力都用在了标题上,写好一个标题能增加成为爆文的几率,我们应该如何写标题呢? 首先,标题的内容应恰当。标题表达的意思应当契合正文主旨,点出正文精华。不要使用与正文完全无关的形容词堆砌,也不要使用危言耸听和过分夸张的标题。 其次,借助技巧,写出好标题。常见的标题技巧有如下几点: 1、制造悬念 ①抖包袱。例如:《月薪3千和月薪3万的文案到底差在哪?》 ②反逻辑。例如:《癌症治愈吸烟》

③留白法。例如:《当世界上剩下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她突然听到了敲门的声音…》 ④反问法。例如:《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时间获得了您十年的工作经验?》 2、利用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是指名人的出现总能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使人们模仿和信服。利用名人、名企写标题可以让我们的标题更吸引眼球,例如:《李彦宏也在用的时间管理法则》。当利用名人效应写标题时,尽量使用当红的、人气旺的、大家熟知的名人,这样的标题效果更好。 3、引发情绪共鸣 ①在标题中加入自身体验,例如:《每天早起是一种什么体验?》。 ②在标题中加入大家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4、制造稀缺 制造稀缺其实是制造恐慌心理,让人们珍惜稀缺机会从而愿意重视标题和正文信息。例如:《仅剩10双,买不起的奢侈品,三折起!》 5、提示变化 直白地提示变化,来刺激人们敏感的注意力。例如:《钱越来越像纸,工薪阶层如何理财?》 6、通知用户

以通知的口吻写标题,表示贴心提示,来拉近标题和用户的距离。例如:《今日起,北京凭中国驾照可免费申领国际驾照》 7、描述用户 描述与目标用户一致的经历,引发用户的关注。例如:《单身,北京户口,年薪30万,如何找个配得上我的女友?》 除标题外,自媒体最重要的就是内容运营啦,易撰,海量数据,强大的工具,让你的自媒体创作之路走的更轻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分析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 .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1.《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许 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杂然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答案】

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 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 3.假如/似乎,好像/比得上; 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越国以鄙远( ) 3.既东封郑( ) 4.与郑人盟( ) 5.既东封郑( ) 6.越国以鄙远( ) 【答案】 1.军,名词做动词,驻军; 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4.盟,名词做动词,结盟; 5.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 6.远,形容词做名词,边远的地方。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荆轲刺秦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见 图穷而匕首见( ) 未得与项羽相见(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2.谢 前为谢曰( ) 多谢后世人( )

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必修一 1、《烛之武退师》 晋侯、伯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伯,曰:“、晋围,既知亡矣。若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将焉取之?阙以利晋,唯君图之。”伯说,与人盟。使杞子、逢、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王》 将王翦破,虏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王,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五文言文实词虚词全译练习题目

b苏教版必修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 必修一 劝学 2 师说 6 赤壁赋 12 始得西山宴游记 18 必修二 六国论 22 阿房宫赋 29 念奴娇·赤壁怀古 3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 必修三 离骚(节选) 39 指南录后序 43 五人墓碑记 49 烛之武退秦师 55 谏太宗十思疏 60 廉颇蔺相如列传 65 鸿门宴 73 秋水(节选) 80 非攻(节选) 82 察今(节选) 84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89 寡人之于国也 93 《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98 蜀道难 103 登高 105 琵琶行 107 锦瑟 110 虞美人 112 蝶恋花 114 雨霖铃 116 声声慢 118 滕王阁序 120 秋声赋 126 必修五 陈情表 131 项脊轩志 136 长亭送别 141 报任安书 143 渔父 150 逍遥游 154 兰亭集序 160

劝学 【课文全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 ..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 ..(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惯于长夜过春时1,挈妇将雏鬓有丝2。梦里依稀慈母泪3,城头变幻大王旗4。 忍看朋辈成新鬼5,怒向刀丛觅小诗6。吟罢低眉无写处7,月光如水照缁衣8。[1]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⑴,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一.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一 xx高中的文言文跟初中相比又是上了一个层次,那么高一的同学应该如何复习好必修一的文言文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必修一: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记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使秦国撤兵的事。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军,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的说辞,有条有理,分析利害关系透彻精辟,历代评论家十分赞赏。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评论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左传》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十分清楚。这种精炼的文笔很值得学习。《荆轲刺秦王》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叙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战国策》写荆轲,写得沉雄悲壮,叙事中有着很强烈的抒情笔触。易水送别一段,慷慨悲凉,动人心魄,真是情感迸发的文字。对荆轲刺秦王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北宋苏洵非议为“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也说“轲不足道也”。朱熹更认为“轲,

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渊明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许多评者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个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理解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本文的人物形象刻画很成功,如太子丹焦虑仁慈,樊於期豪爽慷慨,秦王贪残怯弱,秦武阳外勇内怯,荆轲忠义、刚直、果敢、机智。《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描写的,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提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曾评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秦伯说,与郑人盟“,4.失其所与,不知“,5.往而不反者“,6.秦王还柱而走“,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9.距关,毋内诸侯“,“ ”通“ ”,10.张良出,要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