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1、[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走通济桥——“行通济”的风俗习惯。每年元宵节至正月十六,市民都到这里步行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使这一风俗与慈善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齐心向善”的良好风气。后有“正月十六行通济,行过通济无‘闭翳’(方言,无烦恼)”的传言。

2、[佛山祖庙北帝诞]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为佛山祖庙北帝神诞,在诞期不仅要建醮贺诞,而且还举办各种祀神庆典活动。改革开放后,民间自发恢复起北帝诞活动,并呈现出一年比一年兴旺的景象。北帝诞作为佛山最大的群体性祭祀和娱乐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极力表现北帝诞生时“繁华鼎盛”的宗教性和辐射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力,是海内外佛山人认同的精神维系。从2000年起,佛山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日,祖庙都会举办庙会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3、[佛山秋色]“佛山秋色”是佛山独有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分为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通过游行的形式来展出,并表演各种节目助兴,让群众观赏评议。年复一年,技艺越来越高超,规模越来越大。工艺品精巧绝伦,节目丰富多彩。欢迎大家到佛山来,你会在艺术中感受佛山,在佛山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4、 [佛山舞龙]

5、[龙舟竞渡]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单项选择题 (一)民风民俗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 4.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 A.纪念屈原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范蠡 D.纪念秋瑾 5.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A.浴兰节 B.女儿节 C.地腊 D.中天节 6.三冥节指的是() A.鬼节五月节下元节 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 C.鬼节端午节中元节 D.重阳节冥节下元节 7.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恒景 B.后羿 C.王维 D.张衡 8.我国传统图案里以石榴象征() A.多子B.多福C.多寿D.多财 9.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喝( )的风俗。 A.菊花酒 B.雄黄酒 C.葡萄酒 D.黄酒 10.真正意义上的春联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年初一,不吃稀”的意思() A.为了过好年 B.为转变贫穷命运 C.为避免下一年犯糊涂 D.祈求来年新气象 12.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清明扫墓在()已成习俗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3.新娘出嫁时蒙上红盖头,最早的原因是() A.碍于兄妹身份 B.红色彰显喜庆 C.用于比魔驱邪 D.遮挡新娘羞涩 14.妈祖是中国海洋的保护神,对她的崇拜始于()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中国有哪些的著名的传统文化

中国有哪些的著名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由分享的中国著名的传统文化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著名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中国传统服饰——汉服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科数学:《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传统文化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黄帝内经》。 农学:《齐民要术》贾思勰著,《水经注》郦道元著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庙宇,宫殿,故宫,阿房宫,塔,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绘画:油画,中国画(古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当代抽象国画)。 书法: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大舞,小舞,汉朝乐府,唐朝乐舞,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扇子舞。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豫剧。 曲艺:相声,歌仔戏,皮影戏,布袋戏,南曲,高甲戏、双簧。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

佛山顺德的风俗

佛山顺德的风俗 说起佛山,可能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是广东的一个市,而且大部分人会知道佛山,都是从电影知道的。从黄飞鸿到叶问,还有世界闻名的武打影星李小龙都是出自广东佛山的。可以说佛山是世界闻名的武术之乡。 但提到佛山顺德,我相信知道的人不多。顺德虽不闻名,但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五小虎”之一。我这次就是要写关于我的故乡——顺德的风俗。 顺德过往是以养蚕、养鱼为主,有「鱼米之乡」之称。由于养蚕工业非常发达,女性因为收入增高而地位提高,而自梳女成了古代独立女性的代表。我小时候曾经见过自梳女,她们都扎着大大长长的辫子,穿衣朴素。就如同六七十年代香港电视剧里的佣人一般。她们没有丈夫、儿女,孤身一人,老了就只能住进养老院。我那时还小,不懂得这就是自梳女,现在查阅了资料以后,才知道自梳女是顺德古代独立女性的代表。在顺德的旧社会里,未婚少女都得流长头发扎辫子,结婚之后就要束髻,以辫与髻作为未婚与已婚的标志。而所谓自梳女,是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署=梳起头发,扎成髻,以示决心不出嫁,以终身终老,称为“自梳”或“梳起”,也即自梳女。根据资料,顺德自梳女的出现,是与30年代以前顺德缫丝业比较发达有直接的关系。顺德女子做缫丝女、养蚕女,经济上颇能自给,因此很多少女都以“自梳”为满足。她们较有钱。比较讲究吃,能做一手好菜。到了30年代,广东丝业受到外来丝的打击,一落千丈,这些自梳女,很多都因为丝厂倒闭而失业,到广州、香港当“打住家工”,由于她们斯文、能做菜,很得主人喜欢。当时香港女佣中,百分之九十为广东籍人,而以顺德女子最多。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梳女基本已不复存在,但她们留给后人的精神——女人也应当自强。会永远流传下去。 来到上海以后,我才知道我家乡里的很多习惯是我们那特有的。 “冬大过年”,这是我家乡的俗语,意思是冬至比过新年还要重要。冬至是顺德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而汤圆又是顺德人过冬至的热门甜品,汤圆汤圆,顾名思义,吃了全家团团圆圆。因此每到冬至,各商店都会提前打烊,学校会放假一天,就连公司都会让员工准时放假,让每一个人都能回家与家人团圆。这个习俗我遵循了18年,因此今年的冬至没有汤圆吃,我还真的不太习惯。 冬至以后,就是春节。俗话说,“年廿八,洗邋遢”,这是粤语地区老少咸知的传统话语,而且是人们最必须付诸行动的指令。但洗邋遢并不仅仅指洗澡,这其实是指大扫除。大扫除是我们过新年前必做的事。清洁屋子,把旧的春联、“挥春”换上新的。挥春,在粤语是春贴的意思,每年换上新的“挥春”,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到了年初一,我们就走访亲戚,到处送祝福。在正月里,我们还流行着一个习俗,那就是灯酒。灯酒”是顺德民间过年期间的一个传统习俗。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期间,顺德各乡村都要举办“灯酒”,全村男女老少以及邀请来的客人、亲朋好友等会聚一堂,吃年宵饭,叙旧、相互交流、联络感情,而且在活动中还进行花灯竞价,将写有诸如“身体健康”、“年年顺景”、“东成西就”、“大展宏图”、“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等等吉祥内容的花灯在大家聚餐时进行公开竞价,价高者获得这盏花灯,竞价成交价一般都在二、三千元以上,最高时可达万元。并且竞价成功者每竞得一千元将获得明年“灯酒”的一围酒席,多竞多获,来年可自主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参加。竞价的钱必须在

佛山传统文化资料

佛山传统文化资料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技术精致的佛山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素负盛名。那么,佛山传统文化有哪些呢? 佛山文化艺术概览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佛山的龙狮运动更是走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前列,历届比赛一直占据前列。佛山南狮有“狮王之王”之美誉。佛山的传统“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神、形、态美,是难得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狮子采青是集醒狮技巧、技艺于一身的表现,是传统舞狮中一个重要环节。所谓“青”,狭义上讲是一份彩物,代表狮子需要采撷、捕获的食物。通常用几棵连头的生菜,扎上利是(红包),代表发财吉利。也有在红包上扎上树叶,喻称事业有成。都是吉祥如意,鸿图大展的意思。虽说是采青图吉利,通常为了吸引来客和考究狮队的实力,客户会摆出各种青阵,狮队也会使出混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取悦于大众的欢心。这是因为狮子采青,不仅考究狮队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神态的功架、技艺、智能,既使采青既增加了狮艺的观赏,又是一种互动的群众娱乐形式。

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自明代以来,“石湾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兼收并蓄、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湾艺术陶器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工艺品。 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广府戏等,它继承了古代代歌舞、百戏、元明南戏、明清传奇等优秀传统艺术,经过数百年兼收并蓄,已成为流传五大洲的一大剧种。 早在汉代,佛山已有歌舞表演。明代正统年间,佛山人以演戏助威,阻止了黄箫养对佛山的进攻。据明代《霍氏族谱》记载,当时戏剧在佛山已相当流行。 明万历年间,佛山出现了粤剧第一个行业组织琼花会馆。本地班常乘专用船只赴乡村演出,称为红船班。清咸丰年

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1-汉服、旗袍、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2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

岭南民俗 九

岭南民俗九 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 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或者是五岭以南地区。在我国南方,有一条最大的山脉及自然地理界线——南岭,横亘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边境,东延至闽南。相当于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古代的岭南,由于山高峻岭的阻隔,一直没有与中原有太多的往来。直到商周之后,岭南才逐渐中原及长江流域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而真正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也包括统一岭南,才开始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赵佗。赵佗(约前240年至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中原陷入战乱状况。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

越,赵佗则奋力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随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经历五代南越王,共93年的南越国,终被汉武帝刘彻所灭。 赵佗在统治南越国期间,非常重视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并融合到当地社会中,促使岭南,从穴居进入到城堡,从以石器为主到铁器时代,从无文字到有文字,最终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岭南其后的发展,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俗称南蛮,与东夷、西戎、北狄并列,殊不知,它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创造者。1993年,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地处南岭山脉的鬼崽岭玉蟾岩洞内,发现了距今1万2千年前的两粒水稻种子,用实物印证了这一点。古代南蛮,自称荆蛮(chinman)。荆,即“粳”,南蛮最先发明“粳”和“糯”字,所以自称“chinman”(粳民),并创造、形成了比较系统、精密的“稻作语言”,汉字中的“禾”、“米”等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粮、稻、糯、粳、秈、种、秧、秸、粲、糙、糁、糠等字,就是“稻作语言”的体现。 岭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衍生出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的原生性文 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佛山的民俗文化与文化保留

佛山的民俗文化与文化保留 11食品钟韵媚 在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屹立着一座古老的城市,佛山。而我,就是这座城市孕育出来的孩子。佛山是怎么来的呢?据了解佛山本来叫季华乡,在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作为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佛山有着属于它的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民俗虽然有些渐行渐远,但是,只要你有心去挖掘,在佛山的每个角落里总会找到属于佛山人的故事。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是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的圣地,技术精致的佛山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素负盛名。 一切的文化从艺术开始,佛山的民间工艺渊远流长,分别有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首先,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其主要用途是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雕刻图样、产品商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的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时至今天,剪纸在佛山的大街小巷中可能已经见不到身影了,也有很多人家在过年的时候大多没有挂剪纸的习惯了,可是佛山有一些中学却始终保留着剪纸这个课程,虽然说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剪纸高手,但是却给了我们佛山人一个传承和学习传统剪纸的机会,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教育史做得很好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趋势上,我认为地方政府还是需要加大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指导。 其次,木板年画也是佛山的一大传统民俗工艺,是一种通过对神的美化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寄托和祝愿。但是木板年画并没有像剪纸那样作为一个传承和保护的对象,曾经一度因为没有人愿意学习继承而差点消失,佛山的冯氏木板年画颇为出名,他们的手工艺创作者也是同为传承这个问题而头疼不已,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这种不起眼的民俗加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要等到有一天这门技艺消失的时候才来惋惜我们曾经拥有过得传统。 讲到粤剧,这是我们佛山人不得不骄傲的一件事情,在佛山的任何一个公园或者稍大一点的娱乐公众场所,你或许会听到一群粤剧爱好者在张罗起鼓地唱起他们最爱的粤剧。佛山,也是粤剧发源地之一,在禅城区兆祥路兆祥公园就修葺了一座粤剧博物馆,开馆当天,乃至全世界的粤剧爱好者来到这里一起参加我爱粤剧文化的这个盛大活动,我也是参与其中的一员,虽然我们是年轻的一代,虽然我们并没有认为粤剧是那样的动听,但是我们能从粤剧的音韵了听出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历史。在佛山,粤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曲种,也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今天,同样也有很多家长从小培养他们的孩子学习粤剧,只要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本土文化,我们的文化就可以新和继承。 佛山,听起这座城市的名字,我们的班主任第一反应就是问我:“你会打拳么?”佛山作为一个武术之乡,能被这么多人认知,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武术,除了他应该有的功能以外,他也属于一种内在的民俗文化,表现在人们练习武术的时候注重武术的精神,刚健有为和侠,注重德的培养,也是为什么佛山人有着一种慈祥和爱的心来对待事物。现今,

(完整版)谈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风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乃至一万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卓绝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在这里,要谈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不太实际,于是我挑选民俗风情来表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理解。 民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现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表现民族传统、心态、生活方式的因素,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 例如,所谓古者“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正是早期自然生活习俗的真实写照;例如江南的竹文化,北方的牧区毡蓬住房形式,这些独特的文化风俗正是由于当地的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再例如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灵魂的迷信,成为后世信仰民俗传承的主要来源。 而把以上那些民俗活动总结并表现的更为有组织和系统的当然是我国的那些传统节日了。在我国现代的生活中的传统民俗节日,因剔除了封建迷信糟粕,往往只保留了节日的外在习惯,如节日的饮食、娱乐活动等。从内容上考察,传统节日可以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其中既有单一性的节日,更多综合性的节日。 节日都多种多样,那我们的民俗自然有多样性这一特点!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时的多次文化融合,佛学的东渐,汉、唐了两代文化整合的气魄,元、清两代的多民族共处,这众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反映在我国的民俗上,决定了它们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必然要呈现出多民族性的特点。 我国民俗特点的另外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其的实用性。 实用性,即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民俗学界普通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民俗信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俗事项有利于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因此,可以说民俗活动乃是一种所为的活动。由于折中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事象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表现合家团圆,亲友间礼尚往来的情感交流活动,这表明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心态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和”,“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实用性也就是扣准这个“和”字。我国民俗的实用性,具体地说,可以巩固和强化家庭的世系,增强祖宗观念和家庭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民俗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起到助团结、促和睦、调感情等作用,通过礼仪和祝愿的渠道,使亲朋好友团聚,加强人的伦理观念,调和人的思想感情,使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趋于和谐。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例如赛龙舟、荡秋千、赛马、斗马、跳月、走街、踏青、登高、对歌、除旧扫房、迎春喜祝、民间花会、游艺表演等等,与人们追求的健康、调剂生活、增强情趣、娱乐休息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传统民俗具有多种功能,其“良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不健康的“陋俗”则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对传统民俗中的“陋俗”必须加以改革,剔除糟粕的东西。中国著名学者、民俗学专家钟敬文教授指出:“民俗现象,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概括起来,民俗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民俗对人们可以在法律、纪律、道德、行为等方面起规范作用。民俗与国家政策法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一个国家的政治措施要符合民心民情,要结合国情,而民俗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正是重要的民心、民情、国情的标志所在。培根说:“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为,则多半取决于习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佛山祖庙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走向

佛山祖庙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走向 高宇峰 佛山市博物馆广东省佛山市邮编:528000 [提要]祖庙北帝诞是佛山传统的民俗信仰活动,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佛山城镇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呈现出浓郁的佛山特色。本文记录了新旧不同时期的北帝诞仪式,采取实地调查和结合文献的方法,利用民俗学理论构建全文,通过描述佛山人拜北帝的起源、古今北帝诞仪式的发展变迁以及北帝诞在不同时期的功用,探讨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佛山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密切关系;北帝诞在现代社会中对保留传统文化和发展民俗旅游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佛山祖庙北帝北帝崇拜北帝诞仪式民间信仰习俗庙会民间游艺 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参与性,是佛山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盛事。北帝诞的兴盛同佛山祖庙在明景泰二年得到皇帝的敕封有直接的关系,自明清以来佛山经济繁荣、人口稠密,而“越人尚鬼”的风俗使得祖庙北帝诞吸引了全镇及四乡居民的积极参与,对佛山的社会整合与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是佛山民间游艺民俗和民间工艺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又具有完整的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是研究佛山历史活的教材;三是北帝诞对佛山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一、祖庙的源流与佛山人对北帝的崇拜 (一)、北帝的得道和崇拜的隆盛 北帝,又称玄武,真武大帝等,是道教最重要的神仙之一。北帝的来历和得道在《四游记·北游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北帝原为玉帝一魂化身(或云三清),投胎净洛国皇后腹中,开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午时,从皇后左肋出生,取名玄元太子,十四岁元宵节观灯得斗母元君点化,入武当山修炼,四十年而成,玉帝封为“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管三十六天将,八十二化身。年逢九月九日、十二月廿五巡游天下,验查善恶。......永乐三年,黄毛鞑子反叛,我主兵败危难,祖师手持宝剑,带三十六天将,驱动风雷,把鞑子头目杀尽。后永乐帝下旨建造金殿,塑金身,起三十六殿、七十二宫。天下万民,纷纷而来,香火鼎盛,永受朝拜。①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造神运动,北帝的地位逐渐尊崇。北宋时被皇帝册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元代又册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现广州有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专门供奉北帝的“仁威庙”)。明成祖朱棣(1403-1424在位)通过“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在夺权过程中,利用姚广孝、金忠等道士、术士为其出谋划策,制造舆论,夺取皇位后,更加利用道教徒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服务。在朱棣的崇道行为中,特别一提的是他对于道教真武神的崇拜。不仅亲撰《御制真武庙碑》、《御制太岳太和山道宫之碑》说他:“靖难”之所以成功,全是因为真武大帝的“阴翊默赞”,并大肆宣扬,歌颂其功德。②明成祖对北帝帝的礼奉,从此成为明皇朝的定制,明代各位皇帝都顶礼膜拜,使得北帝的地位极为尊崇。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汉族戏曲之一。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1]。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15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英文Cantonese Opera;粤剧拼音Yu j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15

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源自南戏,旧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2],粤剧的定名说来有趣,它似乎先定名于国外。早在汉代,佛山的表演艺术已十分盛行。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19世纪40年代中,广府戏已从开埠后的香港,传到东南亚的星马(新加坡、马来西亚)了。以后,星马的粤剧也颇兴盛,故新加坡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广府戏到了外国,西人称之为Cantonese Opera,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佛山琼花会馆建于明代中叶,是最早的粤剧行业组织,至今,粤剧行内仍有未有八和,先有吉庆,未有吉庆,先有琼花之说。明代,佛山民间演戏活动繁盛,本地戏班相继出现,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立了戏行会馆,称为琼花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故又称之为琼花宫,为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戏班管理的机构。在会馆附近的水涉头边立下一石碑,上刻《琼花水涉》四字。艺伶在水涉上落戏箱,乘船到各地演出。作为粤剧的行会,琼花会馆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会馆内设慎和、兆和、庆和、福和、新和、永和、德和、普和等八堂,分别统管所属会众。琼花会馆的出现,说明佛山已成为当时粤剧发展的中心。

佛山南海风俗人情

家乡的风俗人情 ——佛山南海风俗人情 08中文非师范班2008114339 招结瑜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佛山简称“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1951年6月26日成立。这里是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是珠三角的经济重地,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其能追溯远久的历史,造就了它非同寻常并别具特色的风俗人情。 一、常见的婚嫁习俗 (一)婚嫁前的礼仪: 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风俗是要送生鸡(意味着有生气)、一对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钱包、西裤(大富大贵)、皮带。 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男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孩压床(要求父母健在,家庭美满),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上。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一晚,安排姐妹同兄弟把嫁妆送到男家,并在嫁妆上贴上喜字。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二)婚嫁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第一关便是“入门”。有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

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书

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书 我国优秀的传统需要我们保护,一代一代的的传承下去。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书,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经过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是最具价值的国宝。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这些至理名言对激发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儿童进行经典文化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实途径。

限于时间的限制,我们选择了《弟-子规》进行共读活动。 我们知道:百善孝为先,不忘父母养育恩。 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孝是人类与生俱来、万古长存的美德。小孝持家、中孝利民、大孝治国。孝亲敬老事关你我他,连接千万家。《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启蒙读物,全文1026个字,其中所倡导的百善孝为先是人性的基础!近年来一些觉醒的企业家在践行《弟-子规》,运用《弟-子规》教育员工向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多迷失的灵魂仍然在挣扎,他们是沉睡的天使!他们的心灵处于迷失和挣扎之中,他们的家庭处于分离的痛苦之中,他们的父母处在期盼之中!他们原本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内心并不缺少良知,他们心中都有埋藏的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他们都曾是父母心中的天使! 《弟-子规》,在古代,这本书是小孩子的启蒙读物,但是对于今天的成年人来说,也是深有启迪的。实在不应该把它丢弃了。 古人的智慧不可丢,古圣先贤的文一定要常常研读、熏修,定会对当下的生活大有裨益。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人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中国国粹――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脸谱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谈有致,钩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勾的脸部各部位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京剧――京胡 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 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本世纪五十年代始用钢丝弦。 琴杆又称担子,全长49厘米。用五节紫竹、白竹制。上方第一、二两节置弦轴,底节插入琴筒,筒里的杆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复共鸣。琴筒长11.4、后口直径4.3厘米,用毛竹制,前口蒙蛇皮,后敞口。弦轴黄杨或黄檀木制。琴码竹制。弓子江苇竹制,上拴马尾,长74厘米。张二弦,设有“千斤”。五度定弦,据唱腔和曲牌不同分别为:反二簧do、Sol弦,二簧Sol、re弦,西皮Ia、mi弦,反西皮re、Ia弦。常用的是D调、E调二簧京胡和E调、G调西皮京胡。音域约两个八度。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上,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 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用于伴奏或独奏。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其它剧种。独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