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

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计算部分(一)

教学内容:第109—110页,乘除法及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口算,了解自己在班中的大致水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2、重点复习除法的笔算,能正确、熟练地应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3、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的对比,强化对多步运算的认识,并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

4、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每人发了一本新本子,以备复习阶段专用

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我们开始整理与复习,这节课重点复习计算方面的知识

一、笔算:

1、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用竖式计算:162÷30、162÷34、162÷38。

算完之后,指名交流得数。

再交流三题的试商过程,如:第一题可以直接商;第二题可以把34先看成30来试商,这样的商有可能会大了,需要调商;第三题可以先把38看成40试商……

再与右边的题,比一比,说说这两组题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题是前两位不够除的,要看前三位,商都是一位数;右面的题是前两位够除的,商都是两位数。)

填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计算并验算:

83÷18 604÷21

学生完成在本子上。做完后交流。

注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还要注意横式上得数的书写

二、口算:(p.109第4题)

老师注意看好时间,检查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时间

指出:过几天会有口算考试,希望大家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特别是那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

三、混合运算: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本子上:

735÷15×6 800-600÷20

(704+258)÷37 18×(537-488)

根据以往学生作业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一般几个运算符号就需要算几步,不要多写“=”;

不要随意添加“()”,改变运算顺序后,很可能不再是原来的题,计算结果就是一个错误的结果;

“=”只要写在算式的下面,不要在全部算完后再在算式的右面添一个“=”,那样就是画蛇添足;

一般来说,混合运算的结果不会出现余数,如果出现,一定要慎重,很可能是自己算错了……

2、复习运算律

在本子上有序地写下所学的4个运算律,指名交流

指出:运算律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简便计算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8+175+62 35×18 13×15×4

329-186-14 720÷16÷5 630÷42

先请学生观察各算式,再交流哪些算式可以简便?分别用了什么运算律?

交流完后,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混合运算中有的可以简便计算,往往是运用了某条运算律,这时就需要“()”的添加,但千万不能随意添加。有的题不符合简便运算的条件,那就只能按原来的顺序进行计算。

第二课时复习计算部分(二)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及运算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算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灵活的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80÷20 150÷50 15×6 2×45

14+86 630÷70 300÷60 13×4

480÷80 36÷2 16×3 770-70

600+40 550÷5 70÷5 51+49

学生先在书上练习,然后全班校对,表扬算得又快又对的学生。

二、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735÷15×6 800-600÷20

(704+258)÷37 18×(537-488)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请四个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最后集体讲评。

三、比较下面各题的大小

190-40×2○(190-40)×2 72÷12÷3○72÷(12÷3)

240÷(8×3)○240÷8÷3 1574×51×0○89-18÷2

学生口答后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四、先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列综合算式。

(补充题)

五、填空,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85×﹦a×

(2)25×(4×7)﹦(×)×7

(3)(2×13)×25﹦13×(×)

(4)28+36+164﹦28+(+)

六、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8+175+62 35×18

13×15×4 329-186-14

720÷16÷5 630÷42

7×125×9×8 25×125×32

102+75 74×101

七、列式计算:

1、483加上17乘35的积,和是多少?

2、用78在减去42的差去除432,商是多少?

3、160减去95与15的差,差是多少?

4、甲数比乙数少12,甲烽是27的3倍,乙数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讲评。

八、全课总结。

作业:(补充题)

第三课时直线、射线、角、平行和相交

教学内容:第111页第12、13、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相关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线、五种角等知识)

2、动手画一画,丰富学生相关感知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线:

边交流,边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补充说明:线段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如“3厘米”。

(2)画一条射线

补充说明: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3)画一条直线

补充说明:直线没有端点,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二、复习角:

1、角按照度数,可以分成哪几类?请你从小到大地说一说?

这5种分类中还有别的特点吗?

(如: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是一定的,而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有范围的。注意:像285o这样的角不是钝角,因为它已经超过了180o)

2、分别在本子上画出这5种角,并写个各自的度数

3、关系:(说一说,写一写)

1周角=2平角=4直角1平角=2直角

4、三角板中的角:

说说两块三角板各自的度数,并画一画(要加强分步指导,不然学生的画还是有困难的。)在画好的三角板里标上各角的度数。

并算一算:90o+30o+60o=180o

90o+45o+45o=180o

指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应该是180o

把两块三角板的度数加起来,可能会得到哪些度数的角呢?(有序地算一算)

60o+90o=150o60o+45o=105o

30o+90o=120o30o+45o=75o

90o+90o=180o90o+45o=135o

60o-45o=45o-30o=15o

三、复习平行与垂直

1、画平行线:

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A点,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注意巡视,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把方法忘了,要指导。

2、画垂线

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A点,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指出:画的时候,要注意相交的地方,还要注意标上表示垂直的直角标记。

问: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指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量一量,具体的距离是多少?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计算器、统计

教学内容:第111—113页,第15、16、17、21、2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

3、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计算器、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

1、画小正方体:

一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从某一角度观察,最多能看见它的3个面,分别是正面、侧面、上面。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画该小正方体。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宋晓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说明。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教材第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 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数100以内的数。 ?我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我学会了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怎样又快又准地完成计算呢? ?怎样正确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咱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一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瞧,精彩的杂技表演开始了。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正在表演的是小猫和小象,它们在表演顶盘子。 生2:小象顶着15个盘子,小猫顶着6个盘子。 师:小猫比小象少顶几个盘子?你能画图说明你的想法吗?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15个圆形表示小象顶的15个盘子,下面一行我用6个三角形表示小猫顶的6个盘子,这样一比,发现小猫比小象少顶了9个盘子。可以列式为15-6=9(个)。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画的图形不一样。我先画了15根小棒表示小象顶的15个盘子,然后从里面划去小猫顶的6个盘子,剩下的9个盘子就是小猫比小象少顶的9个盘子,也可以说是小象比小猫多顶了9个盘子。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虽然画的图形不同,但是并不影响大家分析题意解决问题。可见画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价值,进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分析。】 2.连一连。(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二课件) 师:精彩的顶盘子表演结束了,现在上场的是小猴骑车。你看,小松鼠、小狗和小兔子看的多起劲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吗? 生1:小松鼠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背影,因为小松鼠在小猴的后面。 生2:小狗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侧面,因为小狗就站在小猴的旁边。 生3:小兔子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前面,因为它们是面对面站着的,所以小兔子看到了小猴的正面。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还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根据刚才的回答,我们来连线吧!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导仍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3.说一说。 师:对于表现非常好的同学,我们给他打分的时候可以给100分吗?(可以) 师:你能不能换个说法表示100呢? 生1:10个十是100。 生2:比99多1是100。 生3:2个50是100。 生4:100个一是100。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告诉老师这个数是100。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找一个比20大的数,像刚才这样说一说。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适时给出评价。

2014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九整理与复习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 2.使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加深对除法笔算法则的理解,培养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升除法计算技能,发展除法口算和笔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结果、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笔算。 [教学准备]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引导: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已经完成,从这节课起,我们要把全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首先走进“数的世界”,大家回顾一下,本学期在“数的世界”里主要学习了哪些计算? 在除法计算里又学习了哪个重要的规律? 引入:这学期主要学习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包括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我们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复习,大家要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更加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能掌握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前面还不太理解的知识,要在复习中弄清楚、想明白。好吗? 二、算法的整理复习 (一)复习口算。 1.做整理与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结合选择2—3题要求说说算法。 提问:这学期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可以利用表内除法推算得数,比如80÷20可以用8÷2推算;150÷50可以用15÷5推算。请大家再想一想,这样算实际上应用了什么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提问: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变得简便,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按表内除法口算得数。(接“商不变的规律”板书:——按表内除法口算) 2.口算。 用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再集体口算得数。

(完整版)比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比》整理和复习 石桥二小张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会计算。 2. 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熟练解答此类问题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按比分配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都学会了哪些有关“比”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比”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二、复习知识点

1、你能把比的知识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吗? 2、你认为哪个知识点比较重要,为什么? 3、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的吗?说说看。 三、知识应用 1.填空。 (1)8:10= =40÷()=()(填小数)。 (2)学校电脑小组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3)20kg:0.2t的比值是()。 2.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间的比。 今年我12岁,爸爸38岁。爸爸一年的工资是36000元,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000元。 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信息?会用比来表示这些信息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3.化简比并求比值。 (1)24:36 0.75:1 (2)某仓库里储存了150t大米、60t面粉和15t杂粮,求这个仓库里储存的大米、面粉和杂粮的比。并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1500本图书,按3:7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到多少本图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部分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 数字表示……………………10000 1000 100 10 1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教案 导读:第一课时:复习生字词宽阔笼罩薄雾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住宅隐蔽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阔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融化剩下伐木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候脾气责备邻近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联结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幸运台湾袭击期待空旷暂停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联系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 白茫茫告示牌火辣辣煤油灯佛香阁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昂首东望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局促不安毫不相让一日三餐从容不迫扬长而去空空如也供养不周不胜其烦 架子十足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气魄雄伟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呼风唤雨出乎意料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到底欣喜若狂形态各异人声鼎沸山崩地裂不容置疑神秘莫测神来之笔千姿百态人迹罕至应接不暇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枉费心机引吭大叫慢条斯理趁其不备神态自若电话号码浩如烟海枯枝败叶久经沙场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若有所思殊死拼搏号啕大哭恍然大悟协调有序形单影只和睦相处患难与共收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筋疲力尽铿锵有力远洋船舶用武之地美味佳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ABB:兴冲冲毛茸茸笑嘻嘻火辣辣金灿灿笑盈盈AABB:恍恍惚惚郁郁苍苍蹦蹦跳跳勤勤恳恳隐隐约约原原本本形形色色口口声声ABCC:可怜巴巴生气勃勃得意扬扬空空如也人影绰绰清波漾漾ABAC:自由自在如怨如诉AABC:涓涓细流帘帘飞瀑跃跃欲试滔滔江水第二课时:复习积累运用(一)对联(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二)花名歌谣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三)成语故事1、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2、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其中“杏林”称颂医生。(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四)诗《雨中的树林》雨中的树林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

3-13《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13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内在联系,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找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二、师生互动回顾枯理 1、呈现问题。 出示以下问题: 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单元梳理 对照教材第42 页情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示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2)在长方体中分别指出与红色线标示的棱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你能发现什么?2、全班反馈 教师适时做好补充,最后整理完成下图:

3 .继续呈现以下问题: (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2)回忆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以及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想一想关键要知道什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 4 .继续反馈。 指名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 表面积是各个面的总面积,其计算公式为S长方体=(ab + bh + ah ) ×2 ,S 正方体=6a2。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V长方体=abh . V正方体=a3 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相同。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要知道长、宽、高;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整组备课总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分析。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上册复习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部分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 数字表示…………………… 10000 1000 100 10 1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整理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投影,补充算式的加法表、减法表,数字卡片等。 【情景导入】 1.知识回顾。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分组回顾、整理,交流。 小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6~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就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整理和复习) 【进行新课】 1.整理复习6~10各数的认识。 (1)出示数字卡片。 ①回答:上面的数字第3张是( ),第7张是( )。从右边数,第3 张是( ),第( )张是8,第( )张是卡片1。 ②把上面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③找一找,哪些数比5大,哪些数比6小。 ④对一对,填一填。 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快速地说出桃子后面的数是几? 2.复习整理10以内的加法算式。 (1)投影出示如下加法表: (2)引导学生观察此表,发现排列规律。 师:此表中还有许多算式没填好,请你仔细观察表中已有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填表的任务。 (4)汇报。 (5)引导学生归纳: ①指导学生横看加法表。 师:“第一行有几道算式?得几?第二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是几?第六行算式得数是几?有几道算式?第八行呢?” 小结:横看加法表,共9行,每行的算式得数都一样。第一行得2,第二行得3……第九行得10。 让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地读算式说得数。问:“看横行最左边的一个算式和

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二课时:复习除法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除法笔算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口算 320÷40 630÷70 96÷32 40×90 150÷30 59+14 770-27 99÷33 学生口算后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先算一算,再比一比 162÷30 990÷60 162÷34 990÷62 162÷38 990÷66 选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分组计算。然后集体讲评 (1)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结合题目说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2)每组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162÷34你把除数34看成几来试商?162÷38你又把除数38看成几来试商?

师生小结:谁能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呢? 除数不是整十数,你是怎样试商的?什么时候初商偏小?初商偏小怎么办?什么时候初商偏大?初商偏大怎么办? 三、计算并验算。 83÷18 604÷21 89035 962÷54 学生练习后集体讲评,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并指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作业时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四、解决问题 T 3 学生先认真审题,然后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题,最后集体讲评。 (1)怎样求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2)“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又怎样求26只蚌能剖出珍珠多少颗? (3)“如果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那么这些珍珠能串成多少条项链?”该怎样列式?不计算,谁能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为什么呢? 五、全课总结。 复习除法总复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80÷20 150÷50 15×6 2×45 14+86 630÷70 300÷60 13×4 480÷80 36÷2 16×3 770-7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分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 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X|k |b| 1 . c|o |m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 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 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X|k |b| 1 . c|o |m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X k b 1 . c o m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执教:张昌煜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我们已经学第三单元有三个星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出示板书)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2、整理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 (1)小组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三、理解应用走进生活 1、判断辨析 (1)如果一个长方体有三个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都是24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那么它的长是3分米。() (3)容积与体积的意义不同,但计算方法相同。( ) (4)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一个长方形铁皮,长30厘米,宽25厘米,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容积各是多少?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 习资料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一)记一记 一、四字词语和各种形式的词语。 昂首东望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局促不安毫不相让一日三餐从容不迫扬长而去空空如也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气魄雄伟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出乎意料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到底欣喜若狂人声鼎沸山崩地裂不容置疑神秘莫测神来之笔千姿百态应接不暇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慢条斯理趁其不备神态自若电话号码浩如烟海枯枝败叶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若有所思殊死拼搏号啕大哭恍然大悟形单影只和睦相处患难与共收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铿锵有力远洋船舶用武之地美味佳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呼风唤雨形态各异引吭大叫久经沙场协调有序筋疲力尽ABB:兴冲冲毛茸茸笑嘻嘻火辣辣金灿灿笑盈盈AABB:恍恍惚惚郁郁苍苍蹦蹦跳跳勤勤恳恳隐隐约约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口口声声 ABCC:可怜巴巴生气勃勃得意扬扬空空如也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千里迢迢 ABAC:自由自在如怨如诉无忧无虑无边无际无影无踪不闻不问 AABC:涓涓细流帘帘飞瀑跃跃欲试滔滔江水空空如也 二、多音字组词 乘shènɡ(千乘)chénɡ(乘法) 卷juàn(卷子)juǎn(卷发) 涨zhǎnɡ(涨潮)zhànɡ(涨大) 屏pínɡ(屏幕)bǐnɡ(屏息) 调tiáo(调整)diào(调动) 缝fènɡ(缝隙)fénɡ(裁缝) 冠ɡuàn(冠军)ɡuān(鸡冠花) 似shì(似的)sì(似乎) 蒙měnɡ(蒙古)mēnɡ(蒙人) 铺pū(铺路)pù(店铺)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号hào(号子)háo(风号浪吼) 称chēnɡ(号称)chèn(匀称) 模mú(模样)mó(模型)

一年级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12、113《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系统地整理,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我们最近一直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谁能说说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1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有什么好办法整理一下这些算式,让别人看了能很快记住?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的回答: (1)按照这样的顺序排:2+9、3+8 、4+7、5+6、6+5、7+4、8+3、9+2。 (2)按照这样的顺序排:9+2、8+3 、7+4、6+5、5+6、4+7、3+8、2+9。 (3)按照这样的顺序排:9+2、2+9;8+3、3+8;7+4、4+7;6+5、5+6。)(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点击“引入”、“和是11”、“进位加法算式”,媒体依次出示这3种排法。) 师:这些算式的排列都有自己的规律,有的按一个加数依次增加1,另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和不变的规律排列;有的依据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一组一组的排列;这都可以让别人很快的根据规律,不重复、不遗漏地记住所有和是11的进位加法的算式。 2、师: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还蕴藏着很多小秘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 [设计意图说明:以运用一定的规律排列所有和是11的进位加法为引,复习旧知,紧扣新课学习的主题,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新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复习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重点篇目和日积月累。 复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掌握一些笔画复杂的生字的书写。复习过程: 1、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奇观”。 2、本单元介绍哪几处自然景观? 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南国风光“鸟的天堂”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3、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那篇课文,为什么? 4、复习《观潮》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积累有关钱塘江的名诗句。 (4)背诵课文的3、4自然段。 5、复习《鸟的天堂》 (1)了解本篇课文的作者是有名的作家巴金,曾写过《家》《春》《秋》等有名的作品。(2)读全文最后一句,说一说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又是指什么?(鸟儿快乐生活的家园) (3)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例举文中的句子说明。(大、充满生机) (4)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5)背诵课文的第8自然段。 6、简单复习2类文:读一读文中喜欢的句子。 7、复习语文园地一 (1)读日积月累并补充课外描写风景的对联。 (2)强调日积月累中易写错的字。 8、、复习本单元字词 (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请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本单元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应注意什么。 强调:笼罩笼—茏薄雾沸腾潮—朝恢—灰缝隙缝—逢耀律 寂贯

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课前谈话: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关键? “沟通从心开始”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知道今天这节课学习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可真会观察。如果让你给我们今天这节课设计一个广告语,你有什么好主意?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吗?今天咱们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要温故而知新。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一、揭示课题,提出任务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五年级了,五年的数学学习中一直在与数打交道,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以及正负数,其他的数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课前请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预习,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同学们还想对这些数有更深入的认识吗? 二、借助数轴深入理解意义及分类。 (1)师:其实呀,我们学过的这些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把它们表示出来。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条直线,如果我们用这个点表示0,这个点表示1,后面这个点又该表示几呢?接下来的点

呢?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0左边的这个点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为什么?也就是说负数表示的意义与正数相反。接下来的点又表示几呢? 师:看着数轴上的0、1、2、3、4、-1、-2、-3、-4这些数,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种数? 如果我们给这些整数分分类,你会怎么分?说出你的理由。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到位,也就是说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我们把这个重要的发现记录下来,同学们一起说。 刚才还有同学联想到了自然数?哪些数是自然数?自然数 的分布区域在哪儿?这个区域包括0吗? 什么叫自然数?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观察数轴上自然数的分布区域与整数的分布区域,你认为自然数与整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到位,也就是说整数里面包含着自然数,也可以说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数轴上这个点表示什么数?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十分之七这个分数的? 接着往后看,这个点又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你又是怎样理解这个分数的? 看到这两个数,你又联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种数?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小学阶段研究的分数一般是在正数范围内的分数,

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整理与复习

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计算部分(一) 教学内容:第109—110页,乘除法及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口算,了解自己在班中的大致水平,有一个比较客 观的认识 2、重点复习除法的笔算,能正确、熟练地应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3、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的对比,强化对多步运算的认识,并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 4、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每人发了一本新本子,以备复习阶段专用 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我们开始整理与复习,这节课重点复习计算方面的知识 一、笔算: 1、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用竖式计算:162÷30、162÷34、162÷38。 算完之后,指名交流得数。 再交流三题的试商过程,如:第一题可以直接商;第二题可以把34先看成30来试商,这样的商有可能会大了,需要调商;第三题可以先把38看成40试商…… 再与右边的题,比一比,说说这两组题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题是前两位不够除的,要看前三位,商都是一位数;右面的题是前两位够除的,商都是两位数。) 填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计算并验算: 83÷18 604÷21 学生完成在本子上。做完后交流。 注意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还要注意横式上得数的书写 二、口算:(p.109第4题) 老师注意看好时间,检查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时间 指出:过几天会有口算考试,希望大家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特别是那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 三、混合运算: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本子上:

735÷15×6 800-600÷20 (704+258)÷37 18×(537-488) 根据以往学生作业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一般几个运算符号就需要算几步,不要多写“=”; 不要随意添加“()”,改变运算顺序后,很可能不再是原来的题,计算结果就是一个错误的结果; “=”只要写在算式的下面,不要在全部算完后再在算式的右面添一个“=”,那样就是画蛇添足; 一般来说,混合运算的结果不会出现余数,如果出现,一定要慎重,很可能是自己算错了…… 2、复习运算律 在本子上有序地写下所学的4个运算律,指名交流 指出:运算律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简便计算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8+175+62 35×18 13×15×4 329-186-14 720÷16÷5 630÷42 先请学生观察各算式,再交流哪些算式可以简便?分别用了什么运算律? 交流完后,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混合运算中有的可以简便计算,往往是运用了某条运算律,这时就需要“()”的添加,但千万不能随意添加。有的题不符合简便运算的条件,那就只能按原来的顺序进行计算。 第二课时复习计算部分(二)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及运算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 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算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灵活的运用运算 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80÷20 150÷50 15×6 2×45

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2、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2)独立完成第(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