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淮北市杜集区张庄中学许团结

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无人眷顾,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逼。下阕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依然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精神犹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驿、著、妒、碾;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思,理解本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清高孤傲矢志不渝的品格与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中蕴含的情感,背诵这首词。

难点

理解词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ppt演示文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多媒体播放歌曲《红梅赞》,让同学们一句话或者一

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指名几个小组回答)

1、教师: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高洁品格,

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

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

2、请学生板书课题并作解释教师补充:“卜算子”为

词牌,决定词的形式格律;“咏梅”是词题,概括了词的

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词中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该词所

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自主学习(小组长检查组内预习情况,并反馈)

1、作者简介;(提示:名、时、地、评、作)

2、扫清字词障碍,积累词语:小组内反馈存在的问题;

3、小组内译读,疏通文意;

4、找出本词的意象。

教师补充作者常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

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受到投降派忌恨,

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

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四、学习活动

(一)活动一:读梅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把握情感基调,读出感情。

1. 小组内自读

2.小组展示或个体展示,师生或生生点评

多数人通过预习,能读准字音和节奏,但在情感上把

握不准,所以老师再次追问: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本词的词眼?

提示:驿站断桥野梅黄昏风雨

“寂寞”和“愁”为词眼

(二)活动二:说梅

1.请同学们用“这是一树的梅花,请看上

片(或下片)一句话”的句式说说你对

词中梅的认识。

(提示: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词中意象所反映的意境谈。)

2.研读思考:为什么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如此的寂寞、

愁苦呢?

烘托愁

意象

驿外断桥野梅黄昏风雨荒凉破败

孤独寂寞

惆怅萧瑟

凄凉惨淡

感受

3.词中仅仅在写梅吗?

补充背景知识: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

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í)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但

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

都孤立他,感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

生的低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

出这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

的化身。

4.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

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5.首诗运用了怎样这的艺术手法?

提示:托物言志。

6.小结

主题: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矢志不渝

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三)比较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

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

中笑。

1.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

异同?

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1)梅花的

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

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2.同样写梅,为什么二人笔下的梅花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提示:知人论世,感受时代;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

补充毛泽东词的背景:这首词写于1961年12月,当

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

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五、随堂能力训练

1、按提示写句子。

(1)交代梅花生长环境的诗:

(2)写出梅花不幸身世的诗句是:

(3)“已是黄昏独自愁”的原因是:

(4)以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梅花之愁苦的诗句是:

(5)词中与“寂寞开无主”、“更著风和雨”相呼应,写出了梅花凄惨境遇的诗句是:

(6)表现了梅花孤高坚贞、不畏谗毁、不改本色的品质

的诗句是:

2.对《卜算子咏梅》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陆游一生颇不得意,上片四句写梅花的遭遇,也是

词人自己被排挤的政治遭遇的写照。

B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是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C《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咏物诗,以咏梅为题,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孤高自诩的个性

D “驿外”两句,是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

“已是”两句,则是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

3.下面选项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中上下两片,上片是诗人表现的主体,突出了梅花

的悲惨命运。

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梅花不争宠、不邀媚的不屈傲骨。

C“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不幸,暮色临近,

更添愁苦,一句“更著风和雨”将愁苦推向高潮,“开”

字让梅花的倔强顽强尽在不言中。

D《卜算子·咏梅》词不雕饰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

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佳作。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词;

2、积累关于梅的诗词;

3、小练笔:以“我看到一个_____陆游”为题,写一

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