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发展评价 (自动保存的) (2)

城市发展评价 (自动保存的) (2)

城市发展评价 (自动保存的) (2)
城市发展评价 (自动保存的) (2)

城镇发展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

--------以天津为例

(一)因子选择

天津位于东经116°43'至118°04',北纬38°34'至40°15'之间。市中心位于东经117°10',北纬39°10'。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市地貌总轮廓为西北高而东南低。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平原约占93%。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对内腹地辽阔,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根据对天津市城市发展的促进因素和限制因素的分析,笔者选择了17个主要评价指标,以年为基本单元对每个因子进行熵值计算确定了给分标准(列表见下页)。

表1天津市发展评价指标

(二) 熵值法计算过程

1 基本原理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

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

2、熵值法步骤

⑴选取天津市10年,17个指标,则ij

x 为第i 年的第j 个指标的数

值。(i=1,2…,n; j=1,2,…,m )

(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异质指标同质化

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并不统一,因此在用它们计算综合指标前,我们先要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把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

并令ij ij

x x

=,从而解决各项不同质指标值的同质化问题。而且,由于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数值代表的含义不同(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因此,对于高低指标我们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据

标准化处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正向指标: 12'

1212min(,,...,)100

max(,,...,)min(,,...,)ij j j nj ij

j j nj j j nj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负向指标: 12'

1212max(,,...,)100

max(,,...,)min(,,...,)j j nj ij

ij

j j nj j j nj x x x x x x x x x x x ??-=???-????

'ij

x 为第i 年的第j 个指标的数值。(i=1,2…,n; j=1,2,…,m )。

为了方便起见,仍记数据

'ij ij

x x =。

(3)计算第j 项指标下第i 年占该指标的比重:

1

,(1,2...,,1,2...,)

ij

ij n

ij

i X p i n j m X

==

==∑

表2标准化矩阵

(4)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

1ln()

n

j ij ij i e k p p ==-∑,其中,0k >,1/ln()k n =,0j e ≥

表3第j 项指标熵值

(5)计算第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对第j 项指标,指标值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的左右就越大,熵值就越小,定义差异系数:

1j

j e e g m E -=

-,式中

1

m

e j

j E e ==∑,01i g ≤≤,

1

1

m

j

j g

==∑

(6):求权值:

1

(1

)

j

j m

j

j g w j m g

==

≤≤∑

表4各指标权值

(7):计算各年的综合得分:

1(1,2,...)

m

i j ij

j s w p i n ==?=∑

表5各年综合得分

通过对十七个指标的熵值计算,笔者得出天津市近十年的城镇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如表5所示,天津市自2005年至2012年城市发展稳步上升,2012年达到十年中最高值,自2012年至2014年

城市发展有所下降,但综合得分都在65以上。2012年天津城市发展中,指标X4、X5、X7即水资源丰富程度和开发潜力方面对于天津城市2012年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时间序列来看指标X4、X7、X11、X12、X13即水资源丰富程度开发潜力、一级二级公路密度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因素贡献率在2012年较高。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天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二十余年间,天津市没有一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天津逐渐失去在中国经济的领军位置。自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的经济重新展现出活力,并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2009年以来天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

从各指标权值,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天津而言,指标水资源总量X4、地表水资源量X5、人均水资源量X7、一级等级公路里程X11、二级等级公路里程X1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X13对于城市发展贡献作用较突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知道天津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多年平均降雨量55mm, 天津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汛期因水而忧,非汛期又因水而愁,所以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潜力是天津城市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对南昌城市规划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科技术学院 中外城市建筑历史 期末论文 学生姓名:夏君越 学号: 7011409032 班级: 09建筑1班 指导老师:苏老师

对南昌城市规划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摘要:南昌,江西省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何下游,滨临上饶鄱阳湖。本文就南昌部分城区的规划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及评价。 关键词:规划旧城区城中村新区地铁 在南昌读书也有个好几年了。 南昌我给我感觉最深的有两点,一 是它糟糕的天气,典型的夏热冬冷, 是我去过的城市中最能体验到从夏 到冬急速转变的城市。二是南昌的 城中湖确实很多,确实是一座名副 其实的东方水城。南昌拥有异常丰 富的水资源,全市总面积7402.36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29.78%,居全国前三甲,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所以在我看来南昌城市规划发展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南昌水系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南昌的水系来了解下南昌城市发展的现状。 依山傍水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山之血脉乃水”、“山管人丁水管财”。堪舆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水受到了堪舆家的特别重视。所以南

昌城的城市空间的分区就是按水系划分的。南昌城市空间管制规划实施“两线三区”的空间分区管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规划建设控制线,将中心城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现状分析: 南昌部分重要水系(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从南昌的城市分区的名字中我们就能发现南昌城市发展跟水系的密切联系。现有的分区有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红谷新区等。下面我们按区域来详细了解下南昌城市规划的现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应该是东湖区、红谷新区、青山湖区,这三个区域。他们分别代表者老区、新区、城乡结合区。 东湖区紧邻赣江,应该是南昌最老也最为繁华的一个城区,是江西省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打开中国的政区地图,全国现有设市城市655个。按照行政区划,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县级城市368个(包括63个省辖的县级市)。此外,有建制镇19 234个。以不重复计算为原则,这655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52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4.3%。《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指出,全国的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2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2007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55个城市的城区建成区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全国的县城镇和同类居民点建成区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其余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为2.84万平方公里;城区、县城镇和其余建制镇合计,共有建成区面积7.74万平方公里。由此可知,中国的城镇建成区占国土总面积的0.8%,中国的乡村和独立工矿用地占国土面积的2.0%。 从现实的国情出发,按照行政许可,这655个城市市长的服务和管理,应能统筹城乡。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乡规划,应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以往那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建设实施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0年来,我国城市数量的发展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较快发展阶段,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上升到1982年的245个,平均每年增加13个;二是快速增长阶段,1996年城市总数达到666个,平均每年增加30个;三是平稳调整阶段,1997年的城市总数为668个,之后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城市655个。近年来城市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撤(县级)市设(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于量大面广,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总量仍将继续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城市也将继续成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接纳地。城市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撤县设区”、“撤乡设镇”和“乡镇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仍将继续,县级市的数量还会减少,部分县级市将有可能“升格”为省辖市。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调整反映出地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强烈意愿,以及由上一级行政单位统一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争取优质资源的态势。 2 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推动下,通过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长期滞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可以预计,在2020—2030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跟上世界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量、广泛的人口流动,正在模糊经典的西方城市化概念,重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钱七虎

一、现状评价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体系不断完善,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的先进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正在得到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普遍重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功能上以地下交通为主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已居世界首位;城市地下快速道路建设已经起步并将加速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正在研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已经和正在普遍开展;很多城市中心区结合改造和新区建设已经编制和正在编制详细规划;城市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亮点,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益尚得改进,市政综合管廊(共同沟)建设刚刚起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基本处于空白,在法律、政策、运作管理以及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地下施工装备等方面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全市地下空间今后平均每年将增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0%。 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已居世界首位,2010年前,中国将开通运营的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200km以上,今后每年平均建成的线路为180km。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得到普遍重视。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青岛等20多个城市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有效地规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许多城市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编制了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如北京的中央商务区、中关村西区、奥运中心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区等,对该地区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起到了有效控制和科学引导的作用。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许多城市结合地铁建设、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建设了规模巨大、功能综合、体系完整的地下综合体,如:北京中关村、奥运中心区,上海世博园区、火车南站、五角场,广州珠江新城,杭州钱江新城波浪文化城等,这些项目规模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开发层数3-4层,集交通、市政、商业于一体,内部环境优越,地上地下协调一致。 城市地下快速路已经起步。已经建成的如南京玄武湖地下快速路、城东干道地下路、杭州西湖湖滨地下路、北京奥运中心、中关村和金融街地下路,上海中环线若干地下路段,深圳西部通道地下路段等,正在建设的苏州独墅湖湖下快速路、将要建设的苏州金鸡湖、南昌青山湖湖下快速路等。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居世界首位 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已有地铁的城市有7个(北京113km、天津7.4km、上海123km、广州36.6km、深圳21.8km、南京16.9km),线路总长共318km投入运营;在建设或获准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武汉、成都、沈阳、杭州、重庆、哈尔滨等8个城市17条线路,线路总长360km。 目前还有济南、郑州、福州、长沙、厦门、昆明、佛山、东莞、无锡等10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等待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批准 。 2、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中国许多城市结合地铁建设、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建设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等问题,同时也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1)北京 ■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机动车停车位10000个。地下空间开发分三层,地下一、二层规划为商业、娱乐、餐饮、停车等,面积为15万m2。三层地下综合管廊1900m。营造了中国最大立体交通网,创立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环行车道的三位一体的地下综合构筑物模式。将综合管廊作为载体,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环形车道融为一体的地下构筑

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承载力逐渐成为一种测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文通过介绍生态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计算了2003-2009年天津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分析了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研究了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灰色关联度天津市问题的提出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聚居的场所,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是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在感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最新情况,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于水环境类v类标准,失去使用功能;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减弱,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周建,2007)。由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引发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2007年9月民政部发布的消息,全国受灾人口约为4016.5万人,其中死亡人数49人,失踪人口23人,安置28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1亿亩,绝收1626万亩,因自然灾难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4.7亿元。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何以支撑中国规模巨大的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不得不集中全部精力加以应对的城市发展问题。 天津作为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天津市2005到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指出,在未来15年,把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然而从天津的资源与环境条件看,今后城市发展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将面临人口集聚和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紧缺等突出问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的紧缺及要求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测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实现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可持续发展 目前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很多种,国内外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Qnishi T(2007)和Water(2005)从资源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讨论,着重说明了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原则;Haughton G(2006)从环境角度定义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必须利用环境生态规律来解决城市问题;Nijkamp(1998)从经济角度定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讨论。 单纯从某一角度来定义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具有片面性,不仅不利于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而且也不利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观,它指城市环境、经济与社会持久、相协调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的前提

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一)中国城市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1950年代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农业生产能力的相对落后,国家采取了“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实行城乡分治,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1950~1978年中,虽然工业化水平增加了27个百分点,但城市化水平仅增加了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城市化明显加速。改革开放初期,返城人口激增,城市化提速,1978~1985年的8年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大量城市就业机会的增长吸引了巨大数量的农民工群体,15年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又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国家通过户籍、社会保障一系列改革,城市化进一步加速,至2006年城镇化率达到43.9%,6年间提高了6.28个百分点。 1.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受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封建制度的影响,中国近代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沿江地区,1949年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达6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调整城市区域布局政策,工业和城市布局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比重1978年下降到47.9%,19851985年进一步下降到47%。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发展优势突出,也得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倾斜,城市发展迅速,至2004年东部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达到52.1%。21世纪初,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加速,其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由1998年的15.8%上升到2004年的18.3%。 2.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特大城市发展迅速,其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比重由1949年的36%上升到1965年的44.9%,小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则由25.5%下降为15.6%。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大城市服务业功能萎缩,人口相对减少,到1978年其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37.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上山下乡人员返城,特大城市人口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所占城市总人口比重到1985年达到39.3%。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活跃,与农村连接紧密的小城市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其占城市总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4.1%上升到1985年的17.0%。但是由于贯彻限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方针,到1998年特大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36.6%。21世纪以来,国家对大城市的限制政策放松,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再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1998~2004年大城市、特大城市占城市总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3.3和2.9个百分点。 3.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 旧中国城市多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文化中心或殖民半殖民地经济中心,共同特点是生产能力低下,寄生性和消费性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生产,国家对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上海等特大城市过剩的消费服务功能被转移到内地城市,其他城市也加强了生产性建设,城市工业生产加强。1950年代后期,城市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城市的生产性功能进一步被强调,消费功能被进一步削弱或取缔,城市工业也进一步重工业化,形成畸形的产业结构;各城市之间也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纷纷建立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以达到自我供给、自我平衡,导致城市功能单一、产业结构趋同。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市场作用日益扩大,城市经济也逐渐由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09-07-05 22:46:45|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给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这也是当前城市史这门新学科所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当前城市史的研究,着重还是研究其理论、方法,怎样进行城市化?怎样使得中国近代城市化更彻底?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这样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建设城市中的重要议题,更多注重的是利润,给人的形象;尤其是曾经让我们骄傲的那些古建筑,会被冠以丑陋的形象而被遭以拆除代之以现代化的外观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本文最主要的是浅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保护城市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现状问题改革开放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工业化、城市化这样一场伟大的革命,可以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因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史的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国

家相比,我们缺乏更多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失策,以至城市发展更多是在破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城市建设并不同于西方,与西方相比,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的形成基础不同,特色也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体系。特别是秦汉以后,在中国封建集权的体制下,从都城到地方州县以及集镇等,有着较为严整的体系。①中国的历史有着较好的传承性,因此在进行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有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我们的城市化更多的是效仿西方,在摧毁旧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协调或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化的都市,我们在欢呼我们也是现代化之下的城市人的时候,也发现了我们连一处净化我们的心灵,休憩的场所都没有了,让我们为之骄傲的传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消失殆尽。在我们的眼前,到处是一片高楼林立,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都市”,这些超现代化的,千篇一律的大小都市呈现出耀眼的光芒,世界上大小国家著名的城市,景区哑然都集中到中国,每个大都市里的那些大小洋楼,花园如曼哈顿,加州,巴黎······显得格外耀眼,而中国本身的城市遗产被冠以不安全的,丑陋的矗立在不该存在的地方,尤其是在城区,生怕被外国人瞧见而被说成是太古板,太封建,不管怎么样,建筑师也得想办法或 是掩盖或是拆除,同时也还可以得到利益上的享受。因此,中国本身的城市文化真正属于中国的城市已经被铲除而只有当人们发现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时才重新复制出已不再是我们为之骄傲的城市文化,当欧美国家旧城保护范围可以达到80%乃至100%的时候,中国有资格完整城史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在整个神州大地上竟然只有丽江和平遥。(《绝版中国:受伤的城市和它们的文化孤本》) 一、城市史的研究现状

032.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 ——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黄蕾 摘要:长期以来,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总体规划层面,市域范围的规划,缺乏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更会出现重城镇建设空间,轻非城镇建设空间的管控研究的现象。本文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过程中对于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的研究为关注点,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对于协同城乡均衡发展、营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空间、彰显城市独特人文魅力的重要意义。在技术内容方面,首先,从区域空间角度切入,从区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格局分析入手,确定城市生态、文化发展战略。其次,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中生态、文化资源布局研究。最终提出以生态保育基底、核心山水田园群、外围山水田园组团、滨水生态廊道、环中心城休闲带等全方位构建全域山水田园空间规划。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的时序安排,实现规划的空间落位与实施管控的实施策略研究。 关键词:空间规划,非城镇建设空间,山水田园,生态文化资源 1引言 1.1.以市域空间规划加强全域空间资源管控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可以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框架,空间规划的目标就是确保战略发展研究可以落地。 以往市域范围的规划,主要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侧重于市域结构管控,但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不足。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转变为市域空间规划,可加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全域空间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对全域建设空间和非建设空间的整体导控。从而指导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市域空间规划的方向,从而实现市域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 1.2.同等重视“城镇建设空间”与“非城镇建设空间” 在《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和要求》(暂行),“编制要点”—“加强空间开发管制”一节中,提出“在市域层次的规划,需合理确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比例和格局,确定市域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对各类空间中的建设活动提出管理要求。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空间中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乡和村庄的规划建设”。 本文中所指的“非城镇建设空间”,即上述描述中除去“城镇空间”外的空间,主要以市域范围内大面积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农田、乡村)为主。 一直以来,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相对重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轻非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新时期的空间规划体系需要秉持“综合性思维”,对于非城镇建设空间的规划研究,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更需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实现空间上“保护”与“发展”间的均衡。

中国城市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中国城市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发展状况城市 消失的老宅,割裂的传统文化,难寻儿时记忆的乡愁,凡此种种细微的感观体验中,城市发展阵痛带给业界和全社会延续不断的思考和追问: 如今面对千城一面的城市,如何重塑灵魂? 人多资源少的中国,城市发展更需聪明。 人口迁徙浪潮中,大城市经历着从空城到堵城的宿命循环,人口膨胀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紧、环境污染,考验一线城市管理水平;在大旗鼓的造城运动中,三四线城市因快速发展而造成传统断代,曾哺养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被高高在上的建筑取代,日新月异的城市面目下,离乡者找不到回家的路; 失控的城镇化下,一些五六线的县级城市,缺少核心产业支持,人口外流严重,不动产产能严重多余消失的老宅,割裂的传统文化,难寻儿时记忆的乡愁,凡此种种细微的感观体验中,城市发展阵痛带给业界和全社会延续不断的思考和追问: 如今面对千城一面的城市,如何重塑灵魂? 带着时代的追问,记者深进不同级别城市,记录这个时代不一样的城殇,思考成心义的解决之道。 上海:

超级城市宜居之路 人口迁徙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紧、环境污染,考验一线城市管理水平。 3月9日早高峰,青年白领芬加进了汹涌的上海地铁人潮。在最拥堵的2号线,站台工作职员需要帮助试图挤上地铁的乘客,才能使得地铁车门安全关上。 这与三周前的春节构成鲜明对照,春节期间,车箱空荡荡的,街头马路行人稀少,这造成芬奇特的心理感受。作为怀揣梦想、寻觅机会的一员,201X年,芬离别了故乡安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着心中潜伏已久的梦想,来到了上海。 芬是每一年涌进上海60万外来人口中的普通一员,对很多人来说,上海是助人圆梦的一个奇异的城市。 国际化大都市,时尚之都,魔都等都是人们赋予这座城的标签,然而,只有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清楚他的痛楚。 大都会魅力 作为超级城市,上海压力巨大: 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等症状。事实上,它是产业化的通病,而中国的大城市病却因发展迅速,在短时间集中爆发。 有人将大城市的发展题目结于外来人口的进侵。 为了回避春运雄师,今年春节,家人决定来到上海陪芬过年。芬也因此有机会看到了上海本来的模样。人们离别了拥堵的地铁,出行

城市发展潜力综合评价论文

城市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18个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市的综合评价值;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几类,以此分出优劣层次,利于制定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发展潜力;主成分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taking 18 ci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cities; make use of cluster analysis which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kindstohelp to formulate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growth poten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factor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城市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全球化竞争趋势明显,加强各级城市的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1.1 城市发展潜力定义邱道持等认为小城镇发展潜力是指小城镇在现状发展基础上能够支持未来城镇系统综合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潜在能力[1]。郭亚军等认为区域发展潜力是指区域复合系统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其支撑体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2]。刘登魁认为城镇发展潜力是指在城镇现状基础上能够支持未来城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统观全球经济态势,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但是,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美国新版的《世界城市》:“都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中从事非农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的密度和经济职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实质上这两方面是互动的。我们认为,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的过程。其内涵在于,它不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颁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但是城市化过快和过度可能造成至少四个难以逆转和纠正的后果:

河南省大城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经济学上,作为一个现代化社会的城市,通常都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按不同区域和城市辐射功能划分,有国际性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其它类型的中小城市。按照我国目前的城市划分标准,20万以下人口(指非农业人口,下同)的城市为小城市;20万―50万人的为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的为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的为特大城市。河南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不多,实力较弱,城市聚集和扩散辐射功能也有待增强,在我省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急需加快发展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以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我省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十四大以来,我省城市化进展加快,尤其是大城市的数量、规模、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到1998年底,大城市由改革开放前的2个增为7个,大城市占全省城市数量(38个)中的比重为18.4%,分别是特大城市郑州、洛阳和大城市平顶山、新乡、开封、焦作、安阳。据有关部门测算,预计到2010年,我省的城市化水平将由1998年的31.9%提高到45%左右(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我省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中,大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但是,我省大城市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城市实力弱我省大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位次都比较靠后。1996年,在全国进行的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实力的综合评价中,河南13个地级城市中,一类城市一个没有;二类城市仅有郑州、洛阳两市,在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分别排第21信和47位;三类城市中,新乡排76位,开封79位,平顶山82位,安阳100位,焦作116位。(二)大城市偏少,偏小一是我省大城市数量较少。1998年,从我国大城市个数省际间比较显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广东1个,江苏1个,湖北1个,河南没有;100万-200万的大城市,广东2个,江苏1个,山东3个,湖北没有,河南2个;50-100万人的大城市,广东3个,江苏7个,山东5个,湖北3个,河南5个。二是我省大城市规模较小。1998年,河南城市数目虽在全国位居第四位,但城市化水平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98年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看,广州417.38万人,南京276.23万人,济南225.79万人,而郑州仅168万人,洛阳市刚过100万人。上述情况与作为9300万人口大省的河南是极不相称的,这极大影响了河南城市规模效应的发挥。(三)大城市综合效益差一是反映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1998年,河南7个大城市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是:郑州57.32%、开封47.28%、洛阳44.07%、平顶山33.00%、焦作26.65%、安阳36.9%、新乡46.16%,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区第三产业点GDP比重高达70-80%。我省缺乏第三产业正常发展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二是城市聚集效益低。1998年,全省大城市人均GDP10987元,人均工业总产值13469元,人均实际收入4668元,人均消费品零售额5872元,人均储蓄存款11070元。普遍的趋势是,特大城市聚集效益优于大城市,大城市优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优于小城市。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很大。 [!--empirenews.page--](四)城市功能弱我省地处中原腹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应具有全国性辐射能力,成为全国中心城市。但从目前状总值看,除郑州、洛阳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较大外,其余6座大城市作用还比较欠缺。这与我省城市类型、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这6座大城市中,洛阳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占有绝对优势,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平顶山属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等等。就郑州来讲,在今后20年左右时间内,郑州在向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中也将面临许多挑战。目前郑州城市首位度仅14.2%左右,难担当区域中心重任,需加快发展。(五)城市发展内在潜质差城市内在潜质差主要表现在科技、教育、人才、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差距。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全国进行的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社会发展部分,河南7大城市中,除郑州、洛阳、开封、新乡4市社会发展水平位次比总体评价排序略提高外,其余平顶山、焦作、安阳3市位次均低于总排序名次。1998年,我省大城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大学生、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总值,严重影响了我省大城市质量,暴露了我省大城市内在潜质方面的缺陷,影响了大城市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效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