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移民定居,培养“美国女孩”的中国妈妈

美国移民定居,培养“美国女孩”的中国妈妈

美国移民定居,培养“美国女孩”的中国妈妈
美国移民定居,培养“美国女孩”的中国妈妈

美国移民定居,培养“美国女孩”的中国妈妈

本文由拥有十六年美国律所背景的兆龙移民整理

“我希望她做一个尽量彻底的美国女孩,当她成为一个美好善良有所贡献的人,就是文化身份确定的时候。”

----莫荧

事业?家庭?中国?美国?

莫荧,昆明人士,70后的她一直都是马力十足的职业女性,做过体制内的工作,在私企也尝试过,更是自己创过业。可以说是精力充沛,乐于“折腾”的新女性。在移民之前,莫荧的身份是画廊主和艺术品经纪人,办画展,策划艺术活动,还兼顾经营着画廊的微信公众平台。

说起移民美国,让孩子去美国上学,那还得从2000年说起。2000年莫荧认识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一位祖籍湖南,台湾出生,做中美贸易的美国移民。丈夫90年代末因亲属关系,移民到了美国,2004年莫荧与先生结婚,就一直过着中国美国两边跑的生活。2011年他们的女儿湾湾在云南出生,但是由于工作原因,丈夫陪伴女儿的时间非常有限,莫荧当起了隐形的“单亲妈妈”,不得不将女儿带到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去,而丈夫也在美国形似单身汉。为了能够一家人真正地生活在一起,2013年莫荧有了移民美国的想法,2016年10月,她和女儿湾湾正式开始了美国生活,而她也从职业女性变成了全职妈妈。

“当我们决定移民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困扰和担忧,毕竟我和先生多年以来都是走南闯北的生活,转换身份和搬家都是经常发生的。过程里可能有些感叹,这把岁数了还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有点哭笑不得。我的同龄人都进入安享生活的阶段,我们却可能还要重头开始。

我们更多想的是:孩子和父母安定地生活在一起,而不是一家人天各一方,父亲因为工作缺席她的重要时刻。”

虽然选择了移民美国,莫荧并没有不得不移民的无奈,更多是水到渠成和权衡人生取舍的结果,同时表示对自己国家的爱和留恋在身体里没有什么可以割裂。

当谈及她对文化身份的理解时,在国内作为一个艺术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她很容易就能将自己的文化身份看得清楚。在身份上莫荧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中国,代表着她的过去以及文化背景,而美国,是她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尊重以及融入的新环境。

“作为移民,我会有两个祖国,我会爱她们。因为生活在我的第二祖国,除了爱她,更需要了解关于她的一切,尊重她的法律和生活习惯。美国的文化很包容,所以不会有太大的冲突,入乡随俗是很重要的。我的邻居在我

到来第一个月,就开始品尝我做的纽约奶酪蛋糕和粉蒸肉,她们更能接受的是一个同样文化包容又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美国人。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且将自己的根源文化带入这个社区和国家,也是很赞的经历。”

莫荧和湾湾一起参加当地的“世界博览会”,向居民介绍中国茶文化

从社交和生活成本上来说,大城市虽然机会多,但是她觉得中部南部西部才是真正的美国,民生淳朴,物价低廉,星期天中午12点以后才有营业场所,因为所有人都去教堂了,她就喜欢这种地方。

一家人几经商量,最后选择了美国东南部阿拉巴马州安妮斯顿镇作为新生活的起点。相比纽约,洛杉矶这些繁华的大都市,安妮斯顿实打实的是大农村,然而就是质朴的民风,迷人的田园风光深深地吸引着这一家。

和中国式教育说再见

既然来了美国,还是要准备好做一个美国人,那么除了生活理念,教育理念也得按照美国的路子来,否则这国就白出了。

面对湾湾,莫荧更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尽量纯粹的普通美国女孩,不需要从小就灌输给她要做中美文化使者的想法,也不需要过早地进行文化身份确定,而是一切顺其自然,成为一个聪明,美好善良,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就好。

很多父母到了美国以后还是用中国的那套理论来要求孩子,名校高薪一样不能少。关于湾湾的未来,莫荧表示,绝不拿成功学和精英学来逼迫孩子,也不一定要逼着孩子做高薪职业,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莫荧去小城市就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知足常乐。如果湾湾以后有野心想要去大城市,做更大的事情,她也会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因为那是她做不了的事情。

“希望她自己观察和选择自己的未来,不希望强加给她太多。中年得女,有些事情看得开,人生的快乐最重要。她有能力我会助她,有能力不想做,我也尊重她,没有能力,我就放过我自己。”

湾湾美国求学记

五岁半的湾湾一夜之间闯入了宁静的乡土小城,即使语言完全不通,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去观察这个全新的世界。

初入美国的湾湾没有马上开始上学,而是在美国适应了三个月之后,又回到中国度过了短暂的假期,等来到美国的第四个月,她已经深知只要来到美国,就是一个她完全听不懂的世界,无论大街上还是学校里。虽然先前在国内有一段不愉快的幼儿园经历,湾湾生怕美国学校和之前的学校一样无聊,但是每天看着邻居家的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湾湾早已急不可待地期盼着美国校园了。

终于,经过一番筛选,莫荧给女儿选择了离家近,口碑好,学生少,教育体系完整的White Plains学校。2017年2月16日,一家人准备好了所有材料,现场报名注册,当天老师就把湾湾带进了学前班教室,并且给她安排了一位名叫凯利,有着四分之一韩国血统的小姑娘与湾湾作伴。

美国老师以为两个亚洲血统的孩子在一起能更好的交流和理解,可是一句英语韩语不会的湾湾和一句中文都不会的凯利照样是鸡同鸭讲,不过一切神奇的事情发生在孩子们身上都变得正常,几周下来,湾湾和凯利虽然互相都听不懂,居然真的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湾湾和小伙伴凯利

湾湾带你看美国学前班

湾湾对英语一窍不通,又比班里其他小朋友晚入学7个月,靠着比划和自己理解,模仿其他人,校园生活过得是有声有色,不仅小朋友们对她左拥右抱,老师也给她的作业本上盖上了“美国小红花”。

然而莫荧一直担心湾湾不能顺利通过学前班结业考试,无法进入一年级。上学第三周,她就主动联系老师,商量是否可以给湾湾申请针对母语非英语的国外学生的英语辅导课,也就是“开小灶”。

老师的回答令她惊喜,学校了解到湾湾的情况以后,便专门从县教育局请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老师,一对一地负责湾湾的语言补习。幸福感充满了莫荧的心房,不由得赞叹美国教育的细致入微远远超出她这个中国家长的想象。

另外,身为美国学生的家长,学期初就会了解到孩子一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湾湾晚入学五个月,需要在两个半月内学会26个字母,40个常见词组,一些简单的顺口溜和儿歌,数学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从1数到100,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再加上手工课、阅读课,可以说小有压力。

为了让家长能及时知晓孩子的上课进度,每周一老师会将本周的家庭作业发给家长。一周的作业仅仅是一张纸而已,教学进度慢,重复率80%,帮助孩子反复熟悉和记忆。

莫荧担心湾湾跟不上教学进度,再三跟老师确认是否需要补课。老师则对湾湾很有信心,强调不需要额外补习,也不用回家逼迫她学习,反而是带莫荧来到学校图书馆,领取了各种趣味字母卡片,并且推荐了两个游戏益智网站让湾湾边玩边学。

美国学校活动多,家长孩子齐上阵

在美国上学,那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儿,家长们的家庭作业也不少。

就拿每年3月2日的苏斯博士纪念日来说吧,苏斯博士,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童绘本之父,几乎陪伴了所有美国成年人的童年时光,3月2日就是这位故事爷爷的生日。为了纪念他,每年全美的学校都会开展纪念苏斯博

士的阅读活动,在这一周孩子们不仅要进行课堂阅读,还要回家自选一本图书,家长每天记录书名和阅读时间,并在周五反馈给老师。

在湾湾的学校,这并不是一个枯燥的读书活动,而是属于孩子们的时装周。为了配合这一周的阅读活动,孩子们周一到周五都需要按照着装主题来打扮自己,并且学校会准备绿鸡蛋和火腿来衬托读书周的欢乐气氛。

今年的主题分别是:周一农民日,周二海盗日,周三单词日,周四热带风情日,周五睡衣日。这可不光是湾湾的作业,更多的是需要莫荧的配合,特殊服装甚至需要妈妈是个缝纫好手。

虽说美国家长们同样也会觉得这个任务是个难为家长的“麻烦事儿”,但是谁又不想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呢?为了孩子,配合!

反思中国教育,Love live !

来到美国已经半年多,湾湾最终不仅顺利地通过了学前班的结业考试,可以进入一年级,还获得了优秀学生的小徽章。面对中国和美国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莫荧开始反思中式教育的不足。

湾湾从小跟着莫荧混迹艺术圈,普通的社区幼儿园死板的课程,使得湾湾从心理上拒绝上学,并且莫荧忙于工作,实在没有时间每天接送孩子,又担心幼儿园容易传染疾病,索性也就不再送湾湾去幼儿园了。

来到美国以后,湾湾从期待上学,到爱上上学,都要归功于美国学校对孩子天性的释放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面对湾湾的改变,莫荧意识到这是因为两国的教育目的不同,导致了教育框架和教育模式的不同。学校教授的内容就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学校如何教学生,就是想把这些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

美国的社会鼓励把孩子们塑造成具有独立精神的个体,让他们为了将世界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天生自带来自宗教信仰的优越感,基督徒们相信上帝与他们同在,使得他们有力量能帮助其他人和改变世界,实现自我价值,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和进取心。反映到学校则是激发年轻人未来想做世界领导人的决心和能力。

除了熊熊野心,传递人性正能量也是学校时时刻刻在倡导的。湾湾学校不太能看到标语口号,但是在进校的办公室上能看到两个字:love live,为爱而生。一个学校的宗旨是为爱而生,无论对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爱就是一种能量,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美国教育的目的更像是在告诉孩子们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并且鼓励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从头到尾都在告诉孩子你是与众不同的,做你自己就是最好;而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告诉你要向优秀的别人学习。”

当问到莫荧,中西方教育方式是否能够结合起来的时候,她表示因为两种文化的核心内容不一样,所以很难结合,结合不好就是四不像,就好像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却穿着马裤和布鞋。或许当下的她在感受美国教育的因人而异和轻松愉悦,三年五载之后有了新的感慨与理解也未尝可知。

结语:海外求学要趁早

“无论什么原因的移民,我都钦佩。移民代表着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改变,这需要巨大的勇气。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前往陌生的国度,需要置自己的过去于不顾,有一种完全归零的决心。”

顺利在美国开始新生活的莫荧,成了还在中国,犹豫要不要移民的朋友的咨询对象。

莫荧给想要移民的朋友的第一条建议就是移民要趁早。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如果决定要移民的话,就尽早行动,趁自己还年轻,能够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更敏捷地应对文化冲击。

另外,针对为了孩子上学而移民的父母,切记不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整个家庭目标来考虑,可以为孩子妥协,但是不能牺牲其中一方。

为何要为了教育而移民?或许湾湾学校的图书馆老师们的一句话能给你答案:“那孩子是一个珍宝!”家长们都听过老师表扬你的孩子成绩优秀,乖巧懂事,学习进步大,但是又有多少人听过老师真诚地告诉你,你的孩子是个珍宝。也许珍惜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鼓励孩子的多元发展就是移民美国,接受美式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作为业内真正拥有16年美国律所执业背景的移民服务机构,兆龙移民致力于前置性保护EB-5投资人权益,采用法律手段对EB-5项目进行风控保护。依托美国从业16年的法律执业背景优势,我们与投资人合同约定:“法律服务至永久绿卡及50万美金本金返还阶段”,让投资人在移民过程中享受公平、平等、实质上的安全!

与兆龙同行,做有知识、有智慧的投资人!

中国人被电视相亲节目征服v了

“中国人被电视相亲节目征服了。”新一轮从西方克隆而来的电视相亲节目近来席卷中国大地,对中国的这种热潮,就连这类节目原产地美国的媒体《今日美国报》也感到惊奇。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大量“剩男、剩女”的出现,电视相亲无论在西方还是相对保守的东方都成了热播的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各国电视台费尽心机,美国福布斯电视台推出“谁能嫁给百万富翁”,韩国电视台有“黄金小姐”,日本甚至为猫狗推出专场相亲节目。那些动辄发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等话的男女嘉宾,频频成为中国一些电视相亲节目吸引观众的噱头。对于这些相亲节目,法国一位电视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些所谓的相亲节目和现身的男女,目的越来越赤裸裸:性和金钱,爱情和婚姻在这里很难找得到。 多国电视台频推相亲节目 美国是电视业大国,这里也被认为是电视相亲节目的原产地之一,至今这类节目在美国仍然相当火爆。各电视台在播的此类节目中,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单身汉”无疑是最热门的。这个每周一晚上在全国播出的相亲秀,自2002年以来已播出了14季,每一季包括若干集。它的模式很简单:制片方先选出一名单身汉,此人可能是欧洲某国的王子,也可能是事业有成的富翁或英俊帅气的海军军官。在节目中,这名单身汉和25名来自美国各州、肤色和职业各异的女性约会。地点往往在旅游名胜的一个封闭别墅里,拍摄女生们争风吃醋、甚至大打出手的场面。经过许多戏剧性的波澜起伏,最后一集中,单身汉会决定他选中的女生,并向她求婚。“单身汉”节目和它的另一个系列“单身女”,在美国的收视率都很火,尤其是答案揭晓的最后一集,往往会排上全美收视率的前三名。 德国目前有多达1400万单身男女,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3倍。为了迎合他们的需要,市场上有刚好够一个人吃的速食罐头等,几乎每个电视台也都推出了电视相亲节目。德国卫星1台的“女贵族寻找一种人”,Pro7电视台的“单身女明星寻找男士”,RTL电视台的“给单身爸爸相亲”,还有诸如“同性恋寻找爱人”、“百万富翁寻找女人”等。一向标榜严肃的公立电视台也加入到这股“电视相亲”节目热潮中,德国电视2台的“东-西德爱情”,把一位德国西部的女士与10位东部德国的男士放在一艘轮船上“谱写浪漫爱情”。德国MTV电视台甚至还推出一档针对青少年的双性恋相亲节目,引起媒体和教育界的一致批评。 在婚恋相对保守的韩国,电视相亲节目也十分红火。几年前韩国SBS电视台曾推出一档名为“情书”的速配节目,节目中的嘉宾基本都是艺人,这些明星之间的暧昧成为最大的看点。目前,SBS电视台每周日播出名为“黄金小姐”的相亲节目,参与相亲的男主角们都是普通男性,“黄金小姐”则是一位色艺俱佳的女明星,这些普通男子与女明星之间的互动可以满足一般民众与明星交往的憧憬与想像,因此收视率十分火爆。在韩国媒体工作的姜小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普通韩国人对婚姻及另一半的态度都非常严肃,不会指望通过参加相亲节目真的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她认为,电视台之所以制作这方面的节目,主要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节目的参与者多是为了娱乐或是博得一些名气。 电视相亲频频出怪招 实际上,这类节目火爆的最大理由是电视台频频制造的各种噱头。美国ABC电视台“单身汉”节目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情节跌宕起伏。今年的男主角是上一季“单身女”中一位男候选人,他被淘汰后开着飞机回来,向女主角揭穿另一名候选人是为了出唱片才来上节目的,被选为下一季的单身汉。轮到他当主角,情节更夸张,他刚把定情的玫瑰送给一名美艳

女人应该嫁给比自己年纪大的男人的原因

女人应该嫁给比自己年纪大的男人的原因 再问到身边的异性朋友想找个什么样男人的时候,她们大多会说:我喜欢成熟稳重、风趣幽默的。一般来说,男人的成熟度与对生活的阅历直接挂钩,这就意味着女人在考虑婚姻的时候往往想嫁给一个比自己大的男人。那么,女人嫁给比自己大的男人有些什么好处呢? 好处一:省心 嫁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肯定省心,大事儿小事儿应该都不用你太操心。如果你就是个操心的人你也得改改,否则你就成了他前妻或他妈了,他娶你干吗呀?1、你的事儿他操心。如果你是职业女性,有了任何拿不准的事情都可以问他这个“大词典”,他有丰富的阅历,你认为很复杂的问题对他来说可是小菜一堞儿,有问必答,逢答必准。如果你不工作,他也不会让你当整日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因为娶了你这个小媳妇儿,就是为了好玩儿,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你每天开开心心的,他就开心了,他每天开心工作起来也带劲了,看上去也比以前年轻了,这就是男人娶小媳妇儿的最大目的——恢复青春。2、他的事儿还是他操心。同龄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也许还需要你帮助,可老男人的事情自己完全可以搞定,他也许有时需要你的鼓励和安慰或者象征性的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但绝不会让你帮他拿主意。3、外边的事他操心。你比他小那么多,社会那么复杂,他怎么忍心让你冲锋陷阵呢?4、家里的事他还得操心。孩子什么时候生,怎么养得他定吧,家里的钱应该怎么投资怎么储蓄,他肯定比你有经验吧,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嫁给老男人,所有操心的事儿就留给他吧,呵呵~~ 好处二:离婚的可能性小 99.99%的老男人该见的都见过了吧(剩下那0.01%啥也没见过的你就别要了,那么大岁数还什么都没见过,他也够面的),所以他的抗诱惑能力很强,而且岁数那么大了,又基本上都有过婚姻失败的经历,结婚应该是谨慎得不能再谨慎的事情,所以他既然决定娶你就一定不会轻易离婚了。也就是说他不会为了一时的刺激破坏家庭的和谐,偶尔吃吃快餐也绝不会影响大局。不像年轻人,婚外一旦遇到“真爱”,可真离啊。 好处三:你在他面前永远有年龄优势 女人本来就爱闹,爱没事儿找事儿,如果是嫁了个同龄人,他会嫌烦,但嫁了个老男人就不一样了,他会让着你,他万一实在受不了了,气急了跟你吵起来,你也依然可以叉着腰对他说:“我比你小,你就得让着我。”如果事后你再撒着娇的跟他道个歉:“老公,都是我不懂事,不该惹你生气,不该总烦你,你就原谅我吧。”你说他能不原谅你吗?这种情况可以持续一辈子,因为你永远都比他小,永远在他面前有年龄优势,你可以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至,怎么发挥就看你的本事了。

中国人的择偶观

中国人的择偶观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我们的择偶观也在变。关于中国人的择偶观的讨论,我觉得有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到至今。 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男子的择偶观最强调的是忠贞烈女,其次是贤良淑德,他们一般把娶妻看做一项传宗接代的任务。因为那个时期都是指腹为婚,媒妁之言,所以,女子一般也是没得选择的,只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了洞房花烛夜时才知道对方长得何样。还有,到了宋代开始,男子还要求女方必须是缠脚的。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是一个价值单一的时代,不似现在黑白模糊,以单一价值选出的“模范”、“英雄”成为1950~1960年代择偶的关键词。嫁给军人,尤其是获得荣誉的军人是当年女性的理想。即便从战场走回来的军人身体已不再健全,但这些都不重要,军人的光辉与荣誉足以让窈窕淑女趋之若骛。生产工作中的“模范”成为在军人争夺战中不幸败下阵来的女性们的次优选择。当年,农村与工厂或者国家机关都会兴起“劳模”或“工作积极分子”的评比。那些站在台上胸带大红花的男女自然成为择偶的热点。那时候,人们找对象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政治上是否要求上进,在工作上是不是模范;那年头,处对象的时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争取工作上的进步”成为交流的主题和中心,并借此发展成为光荣的“革命家庭”。而当时的媒人在介绍对方的时候,通常首先就会推出党员身份,以上进的政治面貌作为卖点尤其盛行。在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那是“根正苗红”,出身越穷越光荣的时代。青年人在择偶时,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份量的条件,它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出身好的一般找出身好的,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时较为困难,他们只能找相同境遇者。这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除了政治,一切都不存在。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还存在爱情婚姻自由的话,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在文革期间,一切都被政治剥夺了。 到了改革开放后,当西方媒体开始用“中国巨变”来形容这30年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奇迹的时候,他们尚且来不及发现随之而来的中国社会的变化。择偶标准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必然。经济发展得越迅猛,社会文化冲击得越深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就变化得越彻底。于是,在过去的30年间,经济条件以不同形式体现于择偶标准中,并且,在其间的比重速增。1977年,在高考

今天中国人性压抑有多严重

今天中国人性压抑有多严重 标签:社会2010-09-07 21:25 星期二 性压抑下的中国人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以来,性开放的春雨也在以不可阻遏的力量、滴水穿石的韧劲和防不胜防的速度迅疾而执着的渗透着那性干涸的神州大地,尽管传统的旧思想、旧习俗、旧观念还固守着人们脑袋里的某些阵地,但是毕竟性保守的坚冰已经开裂,融化只是迟早的事。 我们惊喜的看到,今天的中国女性五颜六色、花枝招展,他们的着装非常的大胆,敢于在男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性感美,尽管人们骨子里还很守旧,对一些性事还看不惯,还很抵触,但起码在事不关己时不再那么计较了,不再管他人的闲事了,过去那种自己吃不到葡萄也绝不让别人占了便宜的心态大有改观,人们对事不关己的婚外情、娱乐场所的性活动也不再那么大惊小怪了,对于婚前性行为已基本上给予了心理上的默认,人们到医院诊治性病、非婚生育以及婚外人流等疾病时再也不必战战兢兢、鬼鬼祟祟了,特别是性开放以来性犯罪率大幅度降低,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进步,……。 面对这样一个貌似一派莺歌燕舞的性开放大环境,人们不禁要问,现在还有性压抑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我还要说,性压抑不但广泛存在,还十分严重。 未婚青年人的性压抑问题 先来说说未婚的青年人,这是一拨性压抑最严重的人群,面对十分严峻的竞争压力,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晚婚,甚至很多人把婚育的年龄计划在了三十岁以后。那么,大家想想看吧,当一个孩子从十三四岁就性成熟以后,一直要到三十岁左右才能过上正常的性生活,而在其生命最具活力的那十几年里却得不到规律而有质量的性生活,只能在性压抑、性饥饿的煎熬下痛苦度日,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而这里面受摧残更加严重的又首当男性青年,有许多人好不容易熬到到了结婚年龄,性功能却已经严重受损(为什么男人比女人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这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会更为详尽地讲述)。 有人说了,现在性环境如此开放,男人至于压抑到如此地步吗?那么我倒要反问,现在性开放到了怎样一种境地,真的就开放到了随时随地想发泄就能发泄的地步了吗,大家扪心自问,你能够随心所欲了吗,可以吗?尽管人们思想比过去开放得多,但传统的观念在中国仍然还是主流,比方说男女青年在接触过程中,如果不能确定最终的婚姻关系女方是不会轻易答应性的接触的,这是一个目前最难以逾越的旧观念所形成的鸿沟,其实女青年并不是不需要性,但比性更重要的还有处女膜的问题、男人占便宜的问题、从一而终的问题、找终身靠山的问题、担心自己以后终身的幸福有无保障的问题、……等等,在今天的中国,男人的强势导致了女人的不自信,男性的处女情结、婚前性行为女人吃亏论等等这些传统性道德、性伦理也加重了女性更加保守,更加注重所谓的贞洁问题,使得性生理的需求与传统观念之间形成了尖锐对立,在看似随便的男女交往中,潜意识里却隐藏了很深的成见和互不理解,一遇到性的问题便立即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无形的高墙。另外,还有竞争的压力,工作的辛苦,经济问题,住房

为什么中国人富有却不幸福

为什么中国人富有却不幸福? 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即便以人均GDP计算,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等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已和发达国家不相伯仲。国人的钱越来越多,到处蒸蒸日上,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在困扰着我们:为什么中国人富有却普遍感觉不到幸福? 这是因为与幸福相关的两个重要因素——对安全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中国人都得不到满足。 安全感即可靠的生存环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反观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社会保障诸方面都有莫大的缺憾。从儿童到青年再到老年,没有一个群体不面临“安全”威胁:儿童的不安全感来自问题奶粉、随时会出事的校车和丧尽天良的“校长”;青年人的不安全感来自就业和让人望而生畏的高房价;老年人害怕老无所依,有了病看不起。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人的梦想能够实现的程度。这依赖于社会的公正以及有没有完善的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一位公民自我价值的实现。 钱袋是鼓了起来,但若“富而不贵”,财富和有钱人都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幸福也无从谈起。 在这种“不幸福感”面前,从企业家到员工,从官员到普通百姓,人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 企业家不幸福。中国的企业家多数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初期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机遇积累了大量的个人财富,过上了豪华生活。但与事业上的

成功背道而驰的却是幸福指数的大大下跌。大多数风光一时的企业家们开始变得迷茫,人生走上空虚的迷途,丧失了创业初期的激情,开始变得不幸福。 企业家的不幸福一方面源于自身没有强大的精神信仰,而是把全部的幸福寄托在物质财富的膨胀,物质上满足之后,很快陷入精神上的空虚迷茫;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家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环境。这个社会并没有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企业家更多时候要面临的是中国特色的商业潜规则,这让不少企业家心力憔悴。就连国有企业的掌门人也慨叹“干得好进医院,干不好进法院!” 员工不幸福。现在企业的员工80后是主力。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刊文称“80后集体变老,暮气沉沉”。“不幸福”程度可见一斑。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一代变得如此狼狈不堪,是谁偷走了我们年轻人的幸福?西班牙《世界报》曾撰文《遏制全球经济的爱情》,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过高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男人的幸福标准是“有房子”,女人的幸福标准是“嫁给有房子的人”。当我们的幸福标准建立在流沙一样的物质基础上时,幸福怎么会来敲门?与中国青年不同,西方社会的白人青年并不是很富有却幸福感十足。因为他们的社会环境给年轻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虽然也会“养懒人”,但整个社会的创新精神却被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乔布斯和扎克伯格的原因。 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当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并没有马上去华尔街或者华盛顿谋差事,而是回到老家农场,游手好闲打了十年零工。十年后浪子回头,从棒球队经理起家,一直干到成为美国总统,从一个酒鬼蜕变成虔诚的教徒。 官员不幸福。中国的各级官员也不幸福。即便身为“裸官”,却不知道哪一天被网友微博上一晒,丢了乌纱帽事小,身陷囹圄也未可知。有钱不敢花,有财不敢露的官员即便大权在握也不幸福。 老百姓不幸福。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群体。但教育、医疗、养老“三座大山”却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洁净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些生存的基本要素正在困扰者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缺少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无论哪个阶层,哪个人群都逃不开“不幸福”的魔咒。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索寻求幸福的道路。有时候幸福需要改变比较方式,甚至改变游戏规则。 “当你出门时,你会确定带齐了三样东西。你的钥匙、钱包与手机。你的iPod不在这张清单内。”2004年的一天,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詹德这样对乔布斯说。此时的苹果如日中天,乔布斯正沉浸在iPod成功带来的幸福中,爱德华〃詹德的话可以说给了乔布斯重重一击。但是乔布斯在这种“打击”下立志开

“中国丈夫”走俏周边国家

“中国丈夫”走俏周边国家 2013-08-16 07:49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曾几何时,许多中国女孩乐意“投入外国人怀抱”令不少男同胞不能释怀,不过,如今不少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却出现“中国丈夫”走俏的趋势。新加坡《海峡时报》日前一篇“新加坡女爱嫁中国男”的报道引起许多国人的兴趣,《环球时报》记者在俄罗斯、日本、韩国等邻国调查发现,类似情况在当地也越来越常见。在莫斯科,从2004年到2012年,娶俄罗斯妻子的中国男性人数要比嫁俄罗斯丈夫的中国女性人数多出近一倍;在每年数万对中日跨国婚姻中,“中国丈夫”的比例连续上升。而且,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傍老外”的一些中国女性不同,这些“中国丈夫”与外国女性的结合显得更加“平等”。多国社会学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开放以及经济迅速崛起,使中国人去国外留学或移民的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特别是邻国企业将业务转向中国市场,而且中国专业人才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外国女性通过工作、学习、旅游等各种场合与中国男生相恋结婚“并不让人惊讶”。 “中国丈夫+俄罗斯妻子:天生绝配” “中国丈夫+俄罗斯妻子:天生绝配”,俄新网7月19日以此为题这样写道。这篇数千字长篇报道的作者、俄新社记者叶连娜·库兹明娜在文章导语中称,该文是为了解开俄中成功跨国婚姻的公式。根据相关统计,2004年到2012年间,娶俄罗斯妻子的中国男性人数要比嫁俄罗斯丈夫的中国女性人数多出近一倍,在俄滨海边疆区,这一比例更悬殊,找“中国丈夫”的比娶“中国媳妇”的要多出7倍多。报道称,很明显,俄罗斯需要“中国丈夫”。 对于这种现象,俄社会文化研究国际教研实验室主任娜杰日达·列别杰娃认为,“娶一个俄罗斯妻子,中国丈夫获得的‘嫁妆’是一个生活水平更高的国家、更多的经商和贸易机会。俄罗斯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对来自贫穷北方地区的移民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跳板。”不过,在莫斯科经商的中国商人鲁豫平并不认同这一带有不平等意味的观点,鲁豫平与俄一名女律师结婚已7年,他说:“远非所有中国人都想留在俄罗斯。相反,大多数人力争回国。在俄罗斯学习的所有同年级学生中,只有两个人留在这个国家,其中包括我和我的一个朋友。我们两人从未计划过留在俄罗斯或娶俄罗斯妻子,只是命运使然。” - “是不是俄罗斯‘剩女’太多,才会找中国丈夫?”俄罗斯lari网站题为“你会嫁给中国人吗”的文章称,事实上,俄罗斯适婚女性数量并没有多于男性,甚至比男性少。据统计,俄20多岁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000:989。该报道引述俄专家的话称,俄中跨国婚姻的成

嫁给老外别后悔_成长故事

嫁给老外别后悔 某次在一个婚恋节目做嘉宾,我记得现场有个女嘉宾问我:嫁给老外到底好不好? 这个问题太深刻了!对于有“潜伏”在美国20多年经历的我,多想拉着妹子的手,语重心长地给她讲两期呀,可惜没这机会。于是,节目之后,我写了这篇小文,讲讲华人女子嫁给老外的各种悲催下场。下场一:活活被同胞嫉妒死! 很可能你下嫁的是位年轻力壮、金发碧眼的老外,站在那儿跟阿兰德隆似的,帅气、养眼。在婚礼上,你们俩一牵手,那简直就是中西合璧、郎才女貌,让人看在眼里恨在心上。男人们会恨自己为嘛不是新郎,更恨又损失了一位女同胞,白白便宜了洋鬼子;女人们则在内心反复安慰自己,其实新娘长得相当一般,可能也就比自己强那么一点点,只不过凑巧撞上了一个不识货的老外。这世道,真是没地方说理去!

下场二:活活被同胞笑话死! 很可能你下嫁的这位老外已经年过半百了,谢顶、驼背,站在新娘身边,宛如一位慈祥的老父。当然,如果新郎是亿万富豪或者连得两次诺贝尔奖,还是会被人羡慕的。就怕万一不是的话,那这种婚配就等于是给平时缺乏笑料的同胞抖了个包袱,引来了大笑、偷笑、讥笑或者冷笑。 下场三:活活把自己寂寞死! 这种寂寞是心灵的寂寞、饮食的寂寞、文化的寂寞,是流淌在不同人种血液里的寂寞。你儿时的一句老歌,老外不懂;他母语里的一句“国骂”,你也不懂;你上班回到家,累得往床上一倒,随口来了一句:“哎哟喂,累死我了。”为了让他听得懂,只能改口说:“Iamsotired!”和一个彼此之间只能理解30%-60%的洋老公生活一辈子,下场会如何呢?很可能你不想掐死对方,只想掐死自己。 下场四:很可能把自己难受死! 如果在一起生活的另一半的所有习惯都和你不一样,结局就只有两个

中国人走进真实古巴:被震撼了!

中国人走进真实古巴:被震撼了! 自从朝鲜回来后,我更想去看一看这个自称“反美前哨”的国家——古巴。可是上海各大旅行社组不成团,除了公务考察和个别商务出差,很少有人去古巴旅游,个人只身去更难。乘着今年五月巴西阿根庭墨西哥三国的南美之行,凭我四十二国旅行的良好纪录,顺利拿到了单身去古巴的旅游签证,委托中旅以昂贵的费用安排好古巴的地接,五天的旅行费超过美国十二天。我心存异疑:难道这个国家生活水准这么高?从墨西哥城飞哈瓦那只有三个半小时,从高空望古巴地形像条大鳄鱼。加勒比海水蓝的耀眼,透明的天空,上空流经的信风不断更新古巴空气,自然学家和地理学家一致公认:古巴的空气是世界最好的。墨航飞机下降哈瓦那瞬间,我发现周围绿地面积远大于城市建筑,再仔细瞧都是荒地。奇怪,古巴是个农业国,难道农民种地不感兴趣?政府无钱开发?经济像朝鲜一样静止了吗? 一大怪:华裔古巴老太 在墨西哥城飞往哈瓦那飞机上,身旁巧遇一个有亚裔血统的古巴老太太,想不到她会广东话,从她嘴里知道,她身上有华人血脉。可惜老太很谨慎,像中国文革年代人,你问她十个问题,只回答你二三个,她回避一切敏感政治问题。

通过生硬的广东话,我了解到她的身世与早期华侨的经历。她祖父在二十年代从广东乡下被当作华仔出卖苦力到美洲,老太告诉我:革命前古巴华侨最多时有十多万人,作为华裔她十七岁嫁给当地古巴人,生育五个子女,凭华人天生的勤劳艰苦奋斗,帮丈夫在哈瓦那开了一家不算小的商铺,日子过得比较富裕。古巴革命后华裔生活开始艰难,卡斯特罗实行共产主义公有体制,她家与所有古巴富人一样被没收了私有财富,古巴人开始大量外逃,华侨几乎逃光,目前只剩二百多老华侨。她家七口人,从六十年代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逃往美国,丈夫与小儿子在逃亡中葬身大海,大儿子二女儿逃亡成功,在美国已成家立业。古巴每年有三千个探亲访美名额,需要抽签争运气,她等了多年才幸运轮到,从第三国绕道去美国探亲,大儿子要她留美国养老享福,但她不放心在古巴的另二个子女与一堆孙儿,还是回来了。老太在飞机上的一些举动着实使我吃惊,她毫不犹豫向左右乘客要下了一切吃不掉的午餐,并请求我多要几个面包给她,我从不喝酒还帮她要了一小瓶红酒,包括一次性餐具,全部被她塞进随身包里。下机时我紧跟老太,想请她帮忙指点一下,但老太一改飞机上亲热态度,低着头一言不发快步离开我。进海关时,我按以往习惯凭残疾人优先走便捷外交信道,可遭到麻烦,海关人员对我产生怀疑:盘问了一大堆西班牙与英语问题,弄得我一头雾水回答不出。开始以为

中国人的最大痛苦之一:一生都在与平凡为敌(深度好文)

中国人的最大痛苦之一:一生都在与平凡为敌(深度好文) ?作者:拾遗原文标题:不要与自己的平凡为敌? ? 今天的中国,有个很可怕的现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1 元旦,我们都“新年快乐”着, 但北漂薇子却在这一天自杀了。 薇子读高中时就诞生了电影梦, “我想成为章子怡那样的演员。” 2001年,她考北影失败。 2002年,她嫁给了一个公务员。 2004年,她生了女儿双双。 2006年,她的电影梦又死灰复燃, 她丢下女儿,毅然去了北京: “我一定要实现我的电影梦。” 随后几年,丈夫和父母多次给她打电话: “混得不好,就赶紧回来吧。” 薇子回答:“不成功,我绝不回来。”

2010年,丈夫和她离了婚。 在接下来七年里,薇子虽然全力以赴, 但终究还是没能成为另一个幸运的“王宝强”。 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 终于在2018年1月1日凌晨喝了药。 自杀前,她给父母发了一条信息: “爸爸妈妈,对不起, 请原谅我这个不孝女, 我不能给您们养老送终了……” 薇子,无法接受那个不成功的自己。 2 上个月,写《大多数人都只是ID,只有少数人活成了IP》时,我提到了另一则新闻: 有两口子为了儿子能上个好中学, 四处借钱买了套学区房, 儿子读完高中后, 也如愿考上了好大学。 两口子高兴得不得了, 可哪知道儿子刚念完大一就退学了,

“我要组建一个乐队。” 两口子怎么劝都没用。 妈妈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失望, “20年来,我省吃俭用, 在你身上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钞票, 就是希望你将来有大出息, 没想到你竟然这么不争气, 我20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说完,她从23楼阳台跳了下去。 她,无法接受那个不成功的孩子。 3 作家闻敬讲过一段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 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闻敬问儿子:“怎么发展?” 儿子说:“去竞争副局长吧。” 闻敬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原来我们在望子成龙的同时,孩子也在望母成凤。”很多对生活不太满意的年轻人, 都常常抱怨自己有个不争气的爸妈,

中国人的小名

中国人的小名 中国人给孩子起小名,历来很讲究。有的人家,为了孩子好养活,特意起个难听的名字,比如狗剩。意思是这孩子是狗吃剩下的,神灵们就不要了。希望孩子健康长寿的,就起个宝柱。以前的医疗水平低,孩子的成活率自然也低。提心吊胆的父母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名字上下功夫。一些富贵人家,害怕孩子命薄,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富贵,便给孩子起个平常一点的名字,意图把富贵压一压。或者起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免得神灵们发现。万一被神灵们发现了,该把孩子的命索去了。也有人因为孩子体弱多病,求别人给个名字。《红楼梦》里的巧姐,就是王熙凤求刘姥姥给起的,她说: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期盼儿子的人家,便把女儿叫跟兄,来小,招弟。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儿们,被父母忽略着,连个好听的名字都没得到。女儿们自己也像做了错事似的,几乎承包了全部家务。看孩子,做饭,洗衣服,做针线活...... 这么说吧,以前的闺女,结了婚就能操持家务,不用现学。没有儿子的父母,在期盼中艰难地活着,这一生就在期盼中荒废掉了。也难怪他们那么期盼儿子。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儿子,养老送终需要儿子,传宗接代更需要儿子。在南方,家里如果没有男丁,是进不了祠堂的。以前女人的地位没有现在高,结了婚就很少回家了。俗话说,嫁出去的

闺女,泼出去的水,家里的事,什么也指望不上她们。穷苦的农民,企盼下一代过上丰足的日子,便给孩子起个满仓。可是靠天养活的庄稼们,并不因为有人叫满仓就丰收。生产力的低下,苛捐杂税的重压,时不时的战乱,各种运动,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日子才逐渐好起来。现在我们常说,农民工如何如何苦。的确是苦,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改革开放以前,还不允许农民出来挣钱呢。他们的命运,都系在那个小小的户口本上。持有农业户口的人,进不了企业,所以他们没有条件进城生活。即便进了城,也没有饭吃,因为他们没有红本粮,也就是城市供应粮。即使能在市场里偷偷买到粮食,也难以生存下去,因为他们没有生活来源,那时候不允许个人经商。即使这些都不怕,硬往城里闯,政府也不允许他们随便进城生活。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把这些盲流,强制遣送回去。也就是说,他们生在农村,就永远是农村人,而且世代如此。除非他考学出来,或者有特殊门路,把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简称农转非。这么一比,就知道了。允许他们出来了,就是一种进步。北京,上海,广州,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都可以扛上行李就走。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那时候,要是没有生产队的介绍信,连旅店都住不进去。可以想象,这些农民朋友,第一次领到工资的时候,第一次给家里寄钱的时候,双手一定在颤抖,那颗心,一定在嘣嘣乱跳。当然,允许他们走出

与中国人并肩抗战的日本女人——绿川英子

与中国人并肩作战的日本女人——绿川英子“我憎恨,我竭尽全力地憎恨在两国人民之间进行的那种屠杀,他们之中谁成了牺牲品,我都会陷入悲痛而不能自拔。作为一个妇女,一个人,我本能地渴望和平。” 在东北烈士博物馆,我邂逅了这样一个女人。她是日本女人,嫁给了一个中国男人,在中日战争的年代没有回国,而是留在了中国,做了“娇声卖国贼”。她知道这很艰难,中国人痛恨日本人,一个日本人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许可,难以自由行动,随时可能受到仇恨日本入侵者的中国民众的误伤。,而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孽让她不忍离开这个陌生的国度。她在《爱与恨》中这样写道“我爱日本,因为那里是我的祖国,在那儿生活着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对他们我有着无限亲切的怀念。我爱中国,因为它是我新的家乡,在我的周围有着许多善良和勤劳的同志。我憎恨,我竭尽全力憎恨正在屠杀中国人民的日本军阀。”这个女人就是绿川英子。 在上海,她亲眼目睹了“八一三事变”,她深深的同情这边土地上受难的人们,她大声隔着大海呼喊:“日军同胞们!别错洒了鲜血!你们的敌人不在隔海的这里!……”上海失陷后,绿川英子在郭沫若同志的帮助下,绕道香港,广州来到武汉,参加了国民党中央电台对日播音。 1938年7月2日,重庆,国民党中央电台传出流畅的日语节目——“日军同胞们,当你们的枪口对准中国人的胸膛,当你们大笑着用刺刀挑死无辜的婴儿,你们可曾想到过,这是罪孽,是世界人民不可饶恕的滔天罪孽!”从这一天开始,电波载着一个温柔而刚毅的女声,穿过战火,传到了侵略者的耳朵里。每周一次的日语广播打破了许多日军的心理防线,有些日军放下了武器,有的对着家乡的方向,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割腹自杀,有的拒绝登上中国的土地。华中日本派遣军通信兵堀锐之助收听了广播后,写下短歌:“重庆广播,偷偷倾听。那流畅的日语,让心情不能平静”。 然而,在日本国内,对绿川英子的咒骂声不绝于耳。。东京《都新闻》在头版显著位置登出了她的照片,咒骂她是“恶毒地对祖国作歪曲广播的娇声卖国贼和赤色败类”。军国主义分子还给她的父亲写恐吓信,让他“引咎自杀”。 武汉失守后,绿川英子跟随丈夫刘仁来到重庆。1941年7月27日,周恩来、邓颖超特地赶到重庆赖家桥,参加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活动。周恩来提议“为在座的绿川等日本朋友干杯!”周恩来关爱地对绿川说:“日本帝国主义者称你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忠实的好儿女,真正的爱国者。”“我愿作中日两国人民的忠实儿女。”绿川的回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赠给绿川:茫茫四野弥暗,历历群星丽九天。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 1945年以后,绿川英子夫妇来到东北解放区。1947年1月14日,同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绿川英子由于人工流产手术感染,不幸在佳木斯逝世,年仅35岁。 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样一个日本女人。今天在东北烈士博物馆中,我再次认识了她。在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的今天,是否还会出现绿川英子这样的人,为了国际和平,为了正义而抗战?绿川英子是抛下了自己的祖国,但她收获的却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人民的尊重。 1973年中日两国复交后,中国应邀参加日本第60届日本世界语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叶籁士在大会上曾这样评价绿川英子:“为日本和中国真正的和平共存而作出贡献的人,以历史上曾有记载的为限,为数是不少的。但到近代,在不幸的日中关系中,献身两国亲善事业的就少了。何况,反抗祖国日本,为日中人民真正友好而进行活动,甚至把自己的骨头都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同名20785)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同名20785)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15日联合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社会调查,从多元的婚恋文化中提炼出中国当代单身人士婚恋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男公务员”“女教师”成择偶“香饽饽” 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以下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医务工作者等。这说明女性在择偶中倾向于寻求稳定;38.3%的受访男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为教师,以下依次是公务员、医务工作者、金融财会人员等。52.1%的受访男性对女性的职业没有要求。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认为,调查结果说明男性对女性的职业要求不

高,希望伴侣的职业稳定,能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照顾家庭。 报告指出,农业户口的城市男性和农村男性差异较大:在受访的农业户口的农村女性中,仅有0.7%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因此农村男性择偶非常困难;而农业户口的城市男性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的比例仅为3.3%。 田范江说,这表明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农村人(如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熏陶,其婚恋观已发生变化,不愿与农民结婚。 “男性无房结婚免谈”“婚前财产公证难接受” 在所有备选择偶标准中,除“道德人品”和“脾气性格”外,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中最看重“感情投入”。“剩男”和“剩女”最大的不同是:男性在择偶时主要追求女性的外貌,不太看重她们的工作能力;而女性主要追求男性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

西方女人为何不愿嫁给中国男人

西方女人为何不愿嫁给中国男人 一名外国女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在中国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很少有西方女性与中国男性约会,只是偶尔遇到例外,相反却看到很多外国男子和中国女性在一起,特别是在北京三里屯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人表示,中国男人害羞、从小被娇惯、自卑情结、传统、英语不好、收入低于外国人、小气、内向等原因阻碍了他们与外国女人发展关系。外国女网友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下面是一些女网友对西方女人为何不愿嫁给中国男人的神回答。

英国一位大学女教授说,通过与中国男人的接触感到中国男人有很强的支配欲和领导欲,他们同时还期望被重视被尊重。中国男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复杂,不如西方男子那样直截了当,所以很多时候很难了解中国男人的想法是怎样的。 一位长期在中国居住的瑞典金发女郎表示,我认为中国男人要比西方男人更女性化一点,也就是不够MAN。西方女孩比大多数中国的男人都高,而且块头往往比中国男人还大,也就是所谓的“大骨架”。但凡女孩就不会希望自己比她的男人还“高壮”,而男人们也不会喜欢被自己的女人衬得瘦小。许多西方女性都相当独立,在家庭中往往与丈夫共同分担家务。而在许多中国城市中,女人们要独自承担起所有的家务活儿(即使她还做着一份全职工作),还要做晚饭,等等等等。她们的男人是不会帮她的,只有上海的男人不这样。上海的男人真是理家的一把好手啊!对于试图融入截然不同的中国社会的西方女性来讲,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我知道至少我就做不到。 有女网友这样评价中国男人的自卑,自卑?一个男人在被人视为“害羞、被娇惯坏了、思想保守、不浪漫和不善交流后能不自卑吗? 当然嫁给中国男人的西方女人对中国男人的体会会更深一些,一位嫁给中国男人的外国女子说,天哪!我已故的中国丈夫与文章所提的各点恰恰相反。他一点都不害羞。至于被惯坏了,你在开玩笑吗?完全不存在这情况。因为人种,就说中国男人不可靠?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着呢。再说传统?虽然他在中国长大,而我是美国人,我们关于公开表达情感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还有,他的英文很棒——只带有一点外国口音,就这些了。 安娜女士表示,我对上面列的理由感到既生气又悲哀。生气是因为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秉承“中国人英语很烂”的偏见,还有人觉得“中国人害羞”,这两点都是胡扯。悲哀是因为作者似乎以为自己在叙述事实,尽管她只是在复制别人老掉牙的文章而已。或许少点这类分析“中国男人为什么很少跟外国女人交往”的文章,就会出现更多中外情侣了。

中国人的房子情结

所谓的“房屋租售比”是指一套房子月租金与房屋销售总价之间的比值。来自京城二手房经纪公司的数据显示,北京2009年底二手房租售比均超过1比500,高达1比525,远远超出1比200至1比300的国际通用标准数据。 蒙代尔集团首席执行官、蒙代尔研究院院长丁海森说:“美国现在租售比大约在1:100~200之间,空置率比中国低。考虑到美国HOA和物业税高一些,如果把比中国多出来的物业税和HOA从租金里面扣除,美国的租售比大约在1:150~250之间。” 造成中国的房屋租售比偏高,最根本原因就是观念问题。尽管通胀预期可以推高房屋租售比,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房屋租售比偏高的真正原因。事实上,发达国家一样会要面临通胀因素,所以从通胀角度解释中国的房屋租售比偏高是完全站不住脚。有些观点认为,“住房公积金推高百姓购房热情。住房公积金是一个鼓励人们争相买房的政策。”或许,这个因素确实起了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微不足道的。 中国的房屋租售之所以比美国偏高,这取决两个国家地域文化的差异。中国处于相对传统社会文化,落根文化根深蒂固,对故乡感情有一种特殊理解;美国处于一种迁移社会文化,人们并没有故乡情结,人口处于高度流动。相对中国人来说,美国人只在乎有个地方住,并不在乎是否拥有房子所有权。毕竟,他们不会在这个地方长期住下去,所以往往就选择租房。中国人那种落根文化还是非常浓厚,故乡始终都是一个永远的归属。很多人,他们并没有生活在农村,但是还是花钱在村里建一个房子,方便回来过年过节时可以住上。一些生活在小城镇里的人,都是想尽方法建房,甚至在早期时,都接受不了所谓的商品房。他们总是这样认为,拥有房子所有权,住得才放心。尽管租房是很合算,但是他们总是担心人家今天租给你,而明天却要把你赶走。同时,他们还觉得有房子,面子也好看。就拿我生活的小城镇来说,很多房子都是空着,只是到了春节时,他们才回来住。我外婆有一栋自建房子,市值大约10到15万元之间,现在出租给别人。一个月租金大约就是 150元左右,该房子的租售比至少也有1:666。要是以15万价格计算,就是1:1000。可以说,相对高得离谱房价来说,租房是非常合算。 同时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很多的房子,质量普遍缺斤短两。实际使用寿命大约在30~40年。平均每年折旧3%左右。租房的收益每年大约1%~2%。况且大部分房子空置,能租出去的是少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0%收益,还要倒贴物业费。 既然租房比买房子更加合算,但是更多人却选择买房而不是租房?当然,有一些人买房是看好将来房子继续涨价,所以选择买房。同时,很多城市买房和落户挂钩,没房不能落户,不能落户意味着所有城市人的福利几乎为零。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因素,实际上,导致人们热衷买房而不是租房的因素,这主要和中国人观念有关。总之,他们的观念就是这样想,有了房子一切都踏实。 很多人都对租房有一种极度不信任,总觉得对方想租就租给你,就没有一种安全感。他们总是担心,要是人家明天不肯租给自己,怎么办?于是,他们就觉得还是自己有房子才放心,这个就好比手上有粮心里不慌,而不相信通过市场解决粮食问题。他们觉得房子是人家

10位嫁给外国名人的中国女性

10位嫁给外国名人的中国女性 柬埔寨首相洪森的爱妻文拉妮是中国海南人,不仅端庄美丽,而且有着中国女性的温柔和刚毅。在洪森最为艰难的时期,文拉妮总在默默支持他。1975年,在一次战斗中,洪森失去了左眼,就在洪森最为消沉的时候,文拉妮选择嫁给洪森。几十年来,文拉妮相夫教子,夫妻十分恩爱。

哈维·韦斯特先生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曾任美国四家美术馆馆长。期间,他组织了众多的历史和现代艺术展览。其中,他组织了“美国印象派”、“蔡斯——美国艺术的领导精神”、“达芬奇的救世主”、“NO!美国达达派”等艺术展在美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0年代初至今,韦斯特先生和他的中国妻子姚小波被聘为黄永玉艺术博物馆顾问。 胡志明——越南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父。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这是个留着长须,衣着朴素,似乎永远都那么慈祥的老人。 1926年的漂亮的曾雪明和这个老人在广州成婚,证婚人是蔡畅。

默多克世界传媒大王。1999年6月25日,69岁的默多克娶了生于中国广东的31岁女子邓文迪。6年来,邓文迪为默多克生了两个女儿,并雇用说华语的奶妈,期望女儿能在双语环境下成长。

安东尼·明格拉,因1996年执导的《英国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该片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提名,并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9项大奖。他的太太是中国人。

不下棋时,丈夫的表现同样让诸宸很开心 墨迪亚奇阿拉伯最聪明的人。曾4次获得阿拉伯国际象棋冠军的卡塔尔人穆罕默德·阿尔·墨迪亚奇和他的妻子———中国“国际象棋皇后”诸宸夫唱妻和。

陈纳德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他组织美国志愿航空人员,成立著名的“飞虎队”,1944年,才貌双全的西南联大毕业生陈香梅受聘中央通讯社,奉命采访美军,与大名鼎鼎的航空英雄陈纳德相识。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的关系日渐升温。1947年12月21日,这对年龄相差30多岁的跨国恋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嫁给经济适用男

《嫁给经济适用男(风华版)》 ——根据话剧《嫁给经济适用男》改编 人物: 张静宜---------32岁,女,时尚杂志社编辑。 崔民国---------33岁,男,it精英,张静宜的老公。 三姐---------36岁,女,二流心理咨询师。 美凤——21岁,女,捏脚妹。 明明——25岁,女,美酒鉴赏家。 服务员——22岁,男。 第一场 (日式居酒屋内,服务员领崔民国上) 服务员:こんにちはようこそ(你好,欢迎光临)——空尼其哇哟吴酷索崔民国:啊? 服务员:こんにちはようこそ 崔民国:那个……我的,听不懂的干活……你的,明白! 服务员(陕西话):饿明白,饿明白。其实饿也只会这两句。 崔民国:啊,你也是中国人啊。 服务员:那当然!日本人那么贵饿们请不起!先生,里边请!请先换上和服吧? 崔民国:还得换衣服? 服务员:这个您自愿,这是我们的特色,别的店都没有的。来,你请坐。崔民国(换上和服):哎,谢谢。 服务员:先生,你先坐一会儿,等会儿您的朋友来了我会领进来的。 崔民国:啊。张静怡来了吗?

服务员:她是谁啊? 崔民国:就是你们老板的那个朋友。 服务员:啊,我不知道。不过我们老板说一切都给您安排好了。您先坐啊。(下) 崔民国:啊。行。【打电话】喂,张静怡,你在哪呢?你怎么还不来?啊?你是不是已经来了?你说实话,你是不是藏在哪准备暗中取证呢?我跟你说,我和这个女人真的没什么关系。喂?喂?【放下电话,面向观众独白】你们说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我老婆叫张静怡,是个时尚杂志编辑。我们结婚好多年了,小日子呢~本身过得也凑凑合合。可是……可是这两年,我他妈活得有点儿累。老婆业务好,工资涨了不少,在这个家的气势是越来越高。我是个IT民工,挣得就那么点儿,每月工资都得上缴,想要点儿零花钱还得靠做家务才能赚回来。唉!我那个郁闷啊……后来,我就上网找人聊天,发泄下情绪。哎!你们可别多想啊!我真就和人聊聊天,没别的坏心思。当然了,网络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点儿过分的话也是有的。可谁承想,被我老婆发现了!硬说我有了第三者,还把和我聊天的那女的给约出来了。还非逼着我今天来这和她见面,说想要证明我是清白的,就只有这一条路……你们说,这叫什么事啊?【服务员领着三姐上】 三姐:你是……克里昂? 崔民国:啊? 三姐:我是三姐。这个居酒屋是你定的吗?【陷入回忆】 崔民国:三姐?三姐! 三姐:啊。对不起,坐。 服务员:こんにちはようこそ。 崔民国:啊,她那个意思大概是问你点什么。 三姐:あなたがお茶がありますか?——阿娜大噶哦家噶阿粒骂思嘎?(有绿茶吗?) 服务员:啊?嗨!这都说的啥啊?

曾仕强-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西方那样的人际关系

西方人在自己的国家有统一的宗教,中国人宗教太多,统一不起来; 西方人会真正地信仰宗教,中国人多半是在利用宗教,几乎所有宗教进入中国都会有所变化; 西方的法律只有一个解释,中国的法律解释太多,中国文字弹性太大; 西方人打麻将之前先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中国人自己觉得可以打就会打; 中国人不会完全按照规定去做,很会变通;西方人太相信科学; 法律约束不了坏人,法律只能限制坏人; 什么是基督教:礼拜一到礼拜六要多做坏事,然后礼拜日到教堂才能有足够多的资料去忏悔; 中国人很聪明,有形的东西对中国人没什么大作用; 西方的文化很具体,中国的文化不具体,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代表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在不停地变,但西方人却看不出来这种变化; 西方人写东西求真,中国人写东西求上; 中国人创造了很多美好但虚假的故事给后代; 中国人很有诗情画意,西方人完全没有; 西方人给自己倒酒喝,中国人给别人倒酒喝;西方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好朋友灌醉,中国人看见有人一个人喝酒就会问:你出什么事了在喝闷酒? 假如西方人有猜拳的游戏,则一定会是赢酒的人喝;中国人是输酒的人喝,并且要推三阻四才喝; 中国人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样子来满足对方的需求; 中国人是讲礼貌的,西方人是讲实际的; 西方人是个体主义;日本人是集体主义;中国人可以不断在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切换; 西方人见面要拥抱,以为他们经常好多天看不见一个人; 美国人,“我要嫁给你,我只认得你,我不认识你爸爸!” 美国的家庭是有限公司,中国的家庭是无限公司;

美国人18岁以后待家里就很丢脸了,上学的钱自己去贷; 自我的人在中国不会有好日子过,因为自己奋斗不如提拔提升的快; 有没有好的父兄;有没有好的老师;有没有好的长官;这三个关系是一个人在中国是否幸运的标志;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合理的不公平; 西方人合法就是合理,中国人认为合理就是合法; 中国人讲究合;西方人讲究分; 中国人站在合的立场上再分;西方人站在分的立场上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