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3基础知识梳理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一)体液:由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一)渗透压

1、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

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二)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三)温度: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1、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四大系统。

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

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

二、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

1、认识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2、稳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传导形式: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兴奋部位(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

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注意区分膜内和膜外的变化不一样)

3、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及含义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调节: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

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垂体

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肾上腺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实例一:血糖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浓度:0.8-1.2g/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1)胰岛素:(降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5、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实例二: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见书本28页图)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主要内容。

2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如右图

5、体温恒定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二)水平衡的调节(书本32页图)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第4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1、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2)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三、免疫失调

1、防卫过强: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

2、防卫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

3、防卫不准: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几点提醒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

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3、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

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四、免疫学应用

1、疫苗——根除了许多传染病,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二、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3、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4、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

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

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

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

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

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

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二、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

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一)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二)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三)应用实例:

1、用乙烯利催熟凤梨。

2、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大小

的因素)

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二、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因素)

空间特征

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调查植物常用)

2、标志重捕法:(适用运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一)种群数量的“J”型曲线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N t= N0λt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

增加;

3、种增长率:K/2值时增速最快,K值时为0

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内因: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迁出率。

外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三、“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的比较

1、曲线比较(如下图)。

2、列表比较(如下表)。

四、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第3、4节 群落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生态位、范围和边界、群落的演替等。 ①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空间结构: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

(一)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二)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原因:阳光的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

项目 “J ”型曲线 “S ”型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无限 环境资源有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K 值的有无 无K 值 有K 值 曲线形成

的原因

无种内斗争, 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数量增多

(2)意义:①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②植物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

三、群落的演替

(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二)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初生演替

(1)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的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实例:火山岩、沙丘、冰川泥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实例: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过量砍伐森林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

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

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成分: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

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食物链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

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②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

(1)能量的输入

①源头:太阳能

②总值: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的传递

①传递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传递形式:化学能。

③传递过程:

(3)能量的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能量的散失

①形式:热能

二、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一)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3、范围:生物圈。

(二)特点:

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具有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

(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三)特点:具全球性,可反复利用。

(四)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

三、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1、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

面积破坏。

2、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

3、缓解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开发清洁能源。

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萤火虫的闪光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如狗利用其小便记路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如鸟类的报警、孔雀开屏。

二、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是一种自我调节,其调节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三)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四)特点

1、不同的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差异: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和调节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可表示如下图: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负反馈调节

①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相对平衡。 (2)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三、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①生态瓶必须是透

明的;

②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

③ 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④生态瓶要密封;

⑤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⑥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

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等 2、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未被发现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

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成分 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越多 越复杂 大 越少

越简单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整理: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填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直接生活在 _______________中。 2、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3(1)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和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突起分为_______和______。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由于________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__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 _____ _____ (细胞器)有关,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

单元基础知识过关一

英语 新课标(RJ)·八年级下册

根据汉语提示,写出相应的单词 1.问题;事情________2. 胃痛;腹痛________________3.咽喉;喉咙________ 4. 发烧________5.躺;平躺________ 6. 放松;休息________7.咳嗽____________ 8. 刀________基础知识清单 重点单词 matter stomachache throat fever lie rest cough knife

9.牙痛___________ 10. 头痛___________11.间歇;休息________12.(使)疼痛;受伤________13.乘客;旅客______________14.问题;苦恼________15.击;打________16.她自己___________17.生病的;有病的________18.我们自己___________ toothache headache break hurt passenger trouble hit herself sick ourselves

19.登山者;攀登者___________20.危险;风险;冒险________21.情况;状况___________22.血________23.意思是;打算;意欲________24.重要性;重要______________25.决定;抉择___________26.限制;约束;管理___________27.勇气;意志________28.死;死亡________ climber risk situation blood mean importance decision control spirit death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答案(余下部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丫鬟.簇.拥姊.(zǐ)妹削.(xuē)肩(剥削,削减,削弱,瘦削)厮.认斟.(zhēn)茶呜 咽.(yè) 怯.(qiè)弱(胆怯,羞怯)疯癫.不经.之谈敛声屏.(bǐng)气攒.(cuán)珠髻绾.(wǎn)着盘螭(chī) 璎.(yīng)珞.(luò) 宫绦.(tāo) 玫瑰.(guī)(瑰丽,瑰怪)风骚.王熙.凤嫡.(dí)亲拭.泪外甥.女便.(biàn)宜.(yí) 翠幄.(wò)(运筹帷幄)驯.(xù n)骡(驯服)厢庑.(wǔ) 小巧别致.轩峻 .. ..壮丽姬.妾笨拙.(zhuō) 甬.路宸翰金蜼.(wěi)彝(yí) 玻璃()(hǎi) 錾.(zàn)银黼.(fǔ)黻.(fú) 洋罽(jì) 匙.(chí)箸.(zhù) 酒觚.(gū) 茗.碗斋.戒顽劣.(liè) 溺.(nì)爱伺.(cì)候漱.(shù)盂咳嗽.(sóu) 脾.(pí)胃(脾气)盥.(guàn)手(盥洗)懵.(měng)懂倭.(wō)锻(倭寇)瞋.(chēn)视敷.(fū)粉(敷衍,敷药)潦.倒偏僻.乖.张诽谤辜.负韶.(sháo)光纨袴.(kù) 膏粱.作.(zuō)揖(开门揖盗)蹙.(cù)眉颦.(pín)眉罥.(juàn)烟两靥.(yè) 和睦.杜撰.(zhuàn)(撰写)忖.(cǔn)度.(duó) 孽.障殉.(xùn)葬(殉职,殉情)妥当.(dàng) 遂.(suì)心(未遂)钗钏.(cuàn) 送灶.(zào)监.生(jiàn) 寒暄.(xuān)臂膊.(bó)银镯.(zhuó)子烟霭.(ǎi)(雾霭云霭)朱拓.(tà)(拓写拓蓝纸)陈抟.(tuán)老祖瘦削.不堪(削减,削弱,剥削)间.(jiàn)或乞丐.诧.(chà)异悚.(sǒng)然惶.急踌躇.(chú) 胆怯.(qiè)(怯弱羞怯)安逸.不更.(gēng)事价廉.物美 谬.(miù)种(谬误荒谬)暂.(zàn)时(暂且短暂)负疚.(jiù) 俨.(yǎn)然忌讳.(huì) 雪褥.(rù)(被褥)瑟瑟 ..(sè)有声(萧瑟)百无聊赖尘芥.(jiè) 形骸.(hái) 夹.(jiá)袄模.(mú)样(mú模子mó模型,楷模,模范)应酬.箩.筐窥.探沸反盈天宽宏.(洪)大量雇.用贺家墺.(ào) 聘.(pìn)礼威吓.(hè) (恐吓,恫吓)按捺.(nà) 擒.住窟窿 ..荸(bí)荠(qí) 絮叨走投.无路草窠.(kē) 呜咽.(yè) 驯熟(xùn) (驯服)告诫.祭祀.桌帏.(wéi) 讪讪 ..(zhè ..(shàn) 宽恕.(shù) 鄙薄.(bó)怔怔ng) 咀(jǔ)嚼(jué) 赏鉴渣滓.(zǐ) 唾.(tuò)弃一瞥.(piē) 伤疤.(bā) 执拗.(niù) 蹙.(cù)缩收敛.诡秘.索性门槛.赎.(shú)罪炮.(páo)烙.(luò) 窈.(yǎo)陷(窈 窕)惴惴 ..(zhuì)不安洞穴(xué) (穴位)伶俐歆.(xīn)享牲醴.(lǐ) 醉醺醺 ..(xūn ) 乱窜.(cuàn)(抱头鼠窜)向上蹿.(cuān)踪迹.(jì)鲭.(qīng)鲨脊.(jǐ)背 两颚.(è)脊鳍.(qí)角锥.(zhuī)形剃.(tì)刀攮.(nǎng)皮开肉绽吞噬.(shì)白浪滔天倒霉海鳐.(yáo)鱼舵.(duò)柄胳.(gā)肢窝仓皇攥.(zuàn)住黏.(nián)液脊.(jǐ)髓.(suǐ)(骨髓文化精髓)蹂躏.(lìn)缘故.戳.(chuō)撬.(qiào)开喉.咙捶.下劈.去坚韧.衔.着报酬.辨.认波涛汹涌磷.(lín)光拽.(zhuài)掉榫.(sǔn)头猖狂桅杆.堤.(dī)坡 噫.(yī)吁.(xū)嚱.(xī)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攀援萦.岩峦(萦绕,魂牵梦萦)扪.(mén)参.(shēn)历井(扪心自问)以手抚膺.(yīng)(义愤填膺) 巉.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复习双基知识清单3高中生物必修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的液体

)2/3 细胞内液(体液):包括: 细胞外液血浆、(淋巴、1/3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液织组液内胞细 淋巴毛细血管:【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

重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 管静脉端左右锁骨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 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下静脉构成的 液体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由3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相近但又不、4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 组织液、 含有较多的蛋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吸引力。(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 度越大高,对水的吸引力越

蛋即溶液渗透压越无机盐、。高血浆渗透压主要与 90%以上来源于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白质 -+细NaCl和。相当于37℃时,血浆渗透压 为770kPa,的渗透压。胞内液 7.35---7.45 2()血浆中酸碱度:2--和/H例 NaHCOCO 调节的物质:HCO、HPO:43 33 2PONaHPO/ NaH4

422协系统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6、 稳态: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理化性和?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中。动态平衡都处消化、呼吸、循环、泌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尿系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免疫系统统)同时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对的。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内环境稳态的意义:7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

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林黛玉进贾府》:1、重点字词: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纳罕hǎn:感到奇怪。 憨hān 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 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轩xuān 峻:高大貌。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 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度cǔnduó:推测。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Chì造便biàn 宜è宫绦(tāo)惫bèi 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 两靥y 盥ɡuàn 沐:洗浴。翠幄Wò敕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偏僻古偏激;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便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不端正/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惜今怜悯,不值得一提值得怜悯, 3、《西江月》二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4、文学常识: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 傲骨,愤世写群芳。《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林黛玉进贾府》k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宝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宝玉《祝福》1、重点字词钝dùn 响尘 芥jiè熟桌帏wéi 寒暄xuān 形骸hái 朱拓tà不更gēng 事谬miù种絮絮xù雪褥rù驯xùn 渣滓颊jiá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ēng zhēng 咀嚼jǔjuézhāzǐ监(jiàn)生陈抟(tuán)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应用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双基知识清单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 NaHCO3/H2CO3 和Na2HPO4/ NaH2PO4 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必修三基础知识过关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拓展: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什么部位合成? ②生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③胚芽鞘中什么部位感受光的刺激? ④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是什么部位? 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2)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拓展:①横向运输的发生在什么部位? ②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原因是什么? (4)生长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拓展:①植物为什么能显示出向光性呢?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什么有关? ④什么是顶端优势现象? ⑤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有什么不同? (5)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拓展:①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整枝、摘心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②雌蕊受粉后,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由何处合成的? ③如何获得无子番茄? ④农业生产上为何用2、4—D 作为双子叶植物除草剂? 2.其他植物激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有哪五类? 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 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乙烯只存在于成熟的果实中吗? ③脱落酸有什么作用? 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吗? 拓展:①人工合成的生长素为什么效果要持久? ②新采摘的香蕉为什么只有七成熟,而我们吃的香蕉都是熟的? ③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④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吗? 3.植物激素的应用 (1)什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什么优点?(2)能够替代生长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反射弧由哪几部分构成?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VVVV思想文化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西汉时期,“罢黜...独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两宋时期,儒学形成新的体系――理学;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滋长,传统儒学受到批判,但仍为主流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形成的原因 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铁器牛耕运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V分封制崩溃,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备受统治者重视。 文化上:教育和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意义: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汉初“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已不适应汉武帝时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积极有为治国思想的反映;(2)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①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②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 (1)特点——以儒家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2)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表现: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影响:①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三、宋明理学 1. 形成背景:①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儒学受到挑战; ②儒学家为复兴儒学而努力 2. 特点、流派及代表人物(识记)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的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程朱理学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儒学思想家,宋朝 理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 3.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②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4.陆王心学主要内容 ①“心”是世界的本原。心就是“理”。② 强调内心的修养,提出“致良知”“知行 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陆王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理学的 影响: 消极: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重义轻利,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 运。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四、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活跃 1.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因)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日趋腐朽反动。 2.代表人物: ①李贽:儒学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 理 学 心 学 不同 点 世界观(世界本原)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方法论(把握“理”的途径)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强调内心的反省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下面是为您推荐的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

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必修三基础知识训练题1

《新课程报》资料 必修3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复习 一.字音 1.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A.阜.盛(fǔ)敕.造(chì)宸.翰(ch?n)懵.懂(měng) B.两靥.(ya)忖.度(cǔn)钗.钏(chāi)宫绦.(tāo) C.怯.弱(qua)纳罕.(hǎn)盥.沐(guàn)罥.烟(juàn) D.憨.顽(hān)錾.银(zhàn)惫.懒(bai)戏谑.(xua) [解析]B(A阜应读fù, C怯应读qia,D錾应读zàn) 2.选出带点字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 A.踌蹰.(chú)谬.(nìu)种尘芥.(jia)踝.骨(huái) B.朱拓.(tà)寒暄.(xuān)打劫.(q u?)俳徊.(huí) C.荸.(bí)荠咀.(jǔ)嚼草窠.(kē)桌帏.(w?i) D.呜咽.(yān)赏鉴.(jiàn)蹙.(qí)缩门槛.(kǎn) [解析]C(A谬应读miù B徊应读huái劫应读ji? D咽应读ya蹙应读Cù)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鲸.鲨(jīng)两颚.(a)脊鳍.(qí)攘.刺(nǎng) B.绽.开(zhàn)舵.手(du?)咀嚼.(jiáo)攥.住(zuàn) C.嗜.杀(shì)蹂躏.(lìn)撬.开(qiào)拽.拉(zhuài) D.戳.穿(chuō)榫.头(sǔn)残骸.(hái)桅.杆(w?i) [解析]B(B嚼应读ju?) 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畏葸.(sī)湮.没(yān)杜撰.(zhuàn)辽阔无垠.(yín) B.聒.噪(ɡuō)广袤.(mào)召.唤(zhào)模糊纤.细(xiān) C.尾鳍.(qí)荒芜.(wú)跳跃.(yua)晕眩颤.栗(chàn) D.默契.(qia)脚趾.(zhǐ)汲.取(jí)璀.璨夺目(cuǐ) [解析]B.(A葸应读xǐ C颤应读zhàn D契应读qì)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遐.想(xìá)怪诞.(yán)踪.迹(zōnɡ) B.杜撰.(zhuàn)浩瀚.(hàn)束.缚(chù) C.偏裨.(pí)便.利(pián)贪婪.(lán) D.湮没.(m?)目眩.(xuàn)可怖.(bù) [解析] D (A诞应读dàn B束应读shù C便应读biàn)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斑斓.(nán)震.惊(zhan)撒手人寰.(huán) B.目眩.(xuàn)脚趾.(zhǐ)孜.孜不倦(zī) C.怪诞.(dàn)湮.没(yān)自鸣.得意(míng ) D.遐.想(xiá)杜撰.(zhuàn)惊诧.不已(chà) [解析] A(斓应读lán) 7.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娱.乐(yú)嚼.烂(ju?)人才济.济(jǐ) B.反馈.(kuì)浩瀚.(hàn )好.大喜功(hào) C.尾鳍.(qí)玩耍.(shuǎ)饥肠辘.辘(l?u) D.默契.(qia)觅.食(mì)奄.奄一息(yǎn) [解析]B(A嚼应读jiáo C辘应读lù D契应读qì)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羱.羊(yuán)倾.倒()qīng 歆.享(xīn)模.样(m?) B.马驹.(jū)呜咽.(ya)绾.者(wǎn)嫡.亲(dí) C.炮.烙(pào)瞋.视(chēn)荡漾.(yàng)高耸.(sǒng) D.鄙.视(bǐ)甲烷.(wán)蹂.躏(r?u)忖度.(dù) [解析]B(A模应读mú C炮应读páo D度应读du?)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养(ɡōnɡ)经传.(zhuàn)弃甲曳.兵(ya)间.不容发(jiān) B.倒嚼.(jiào)吞噬.(shì)皮开肉绽.(zhàn)翘.足而待(qiáo) C.廝.打(sī)鲤.鱼()lǐ少不更.事(ɡēnɡ)模棱.两可(l?nɡ) D.脆.弱(cuì)祷.告(dǎo)心广体胖.(pànɡ)厚古薄.今(báo) [解析]D (胖应读pán 薄应读b?)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栅.栏(zhà)骐骥.(jì)魅.力(mai)沸.反盈天(fai) B.椭.圆(tuǒ)困惑.(hu?)泡.沫(pào)鞭笞.天下(chī) 1 安乡一中德国语文学习室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