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类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任何年龄。因其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坚韧,皮色不变,难消难溃,既溃难敛,中医可以“石疽”命名。

【诊断】

(一)临床症状

1.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质中度硬,富有弹性,多与皮肤不粘连,随病情发展可累及多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块,如果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何杰金氏病90%原发淋巴结,非何杰金淋巴瘤40-60%原发淋巴结。

2.多样性的临床征象:恶性淋巴瘤可原发或侵犯内脏器官,如肝、脾、纵隔、肺、胃肠道、咽淋巴环、脑、脊髓、骨髓、肾、乳腺、卵巢等,而表现相应内脏器官的病理解剖及功能障碍,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肝脾受累,见肝脾肿大,肝脾区疼痛,恶心,厌食,腹胀,腹泻,少数可发生黄疸。纵隔及肺受累,可致咳嗽,胸闷,气促,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等。侵及脑部,可出现头痛、恶性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同时,可伴有颅内占位相应部位的定位症状。侵及脑膜,可见颈项强直,头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侵犯骨骼,多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骨痛或病理骨折。病变累及骨髓,经骨髓穿吸涂片或活检,多可证实。严重者,血液学检查可伴有淋巴细胞增多或/和异常及幼稚淋巴细胞的出现,即所谓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化”,从而导致病人出现感染,出血等一系列危症。淋巴瘤侵犯胃肠道,可见腹部包块,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个别还可出现肠梗阻。

3.全身症状:30%-50%的何杰金病表现为持续发热,消瘦,盗汗,皮痒,乏力等症状。非何杰金淋巴瘤出现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较何杰金氏病为少,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瘙痒很少见。

(二)实验室诊断:

1.活体组织检查

确定诊断必需取活检,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在以下情况时应重视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好及早取淋巴结作病理检查:①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前述恶性淋巴瘤特点时;②“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或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③淋巴结肿大及发热虽有反复,但总的趋向为进展性;④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肤瘙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双侧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时;⑤已经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的观察期间有时发热或个别淋巴结肿大,也不一定都是“复发”,也可能是结核或其他病变。

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的部位的淋巴结活检,结外侵犯的也尽可能取活检证实。针吸活检虽然有时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材料以作出全面的诊断,因取到的组织细胞太少,既不能定性(或勉强可以定性),也多不能分型。

2.血象:大多数恶性淋巴瘤病例,血液检查结果正常。少数病例(10%~20%)血象变化较早,在就诊时常有轻或中等贫血。

3.骨髓象:骨髓是恶性淋巴瘤经常累及的部位,绝大多数为NHL。对骨髓受侵的诊断,最根本的是能取得真正的活检标本。

4.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沉、血清铜升高。

5.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

表1 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分析

CD3 CD15 CD20 CD30 CD45 EBV-LMP N-LP - - + - + -

NS - + -/+ + - -/+

MC - + -/+ + - +/-

LD - + -/+ + - +/- 6.NHL不同病理类型的较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分列如下:

B细胞

(1)SLL/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9+,CD20+(弱),CD22+(弱),CD79a,CD23+,CD5+,CD11c+(弱),CD10-,CD43+/-,Cyclin D1-,IgM+(弱)或IgM和IgD+(弱)。FMC7和CD79b通常阴性或弱阳性。

(2)FL(滤泡型淋巴瘤)

CD19+,CD20+,CD22+,CD79a+,CD10+,CD5-,CD43-,bcl-2+ ,SIg+(IgM+/-,IgD,IgG,或偶有IgA)。

(3)MALT Lymphoma(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典型的免疫表型是:IgM+、IgA+/-,IgG+/-,单一型轻链(克隆性轻链)。在IPSID 中浆细胞和边缘带B细胞都表达α重链,但不表达任何轻链。MALT淋巴瘤呈CD20+,CD79a+,CD5-,CD10-,CD23-,CD43+/-,CD11c+/-(弱)。瘤细胞表达边缘带细胞相关抗原CD21和CD35。

(4)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形态学变型由于其主观性强、可重复性差,难以向临床提供有效、准确的治疗和预后信息,运用免疫组化和分子技术对DLBCL进行新的分类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如B细胞相关抗原、与细胞增殖、凋亡相关的蛋白和抗原、GC(germinal center,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相关抗原、PGC(post germinal center,后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相关抗原

(5)MCL(套细胞淋巴瘤)

瘤细胞是单克隆性B细胞伴有相对强的表面IgM+/-,IgD。典型的表型是CD5+,常常CD10-,bcl-6-,CD23-或弱+,FMC-7+,CD43+。CD5-的病例确实存在,或许更具有惰性,CD21或CD35显示疏松的FDC网。所有病例都是bcl-2+,并且都表达CyclinD1,也包括CD5-的少见病例。累及胃肠道的病例表达α4β7归巢受体。

(6)Burkitt’s lymphoma (Burkitt’s 淋巴瘤)

sIg+,CD20+,CD10+,TdT-,Ki67+(100%),bcl-2-

(7)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

瘤细胞表面及胞浆表达Ig,通常是IgM(有时为IgG和IgA),但IgD皆为阴性,LPL 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CD38+,而CD5、CD10、CD23、CD43均为-。

T细胞

1.ALC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CD2+,CD4+,CD30+,CD3-,CD5-,CD7-,ALK+,EMA+。

2.AILT(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

CD3+,CD4+,CD5+,CD8+,CD21+。

3.PTL,NOS(未分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

CD3+,CD4+,CD8-,CD30-/+,Granzyme B-,EBV-。

4.Nasal NK/T(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CD2+,CD3ε(cy)+,CD3-,CD56+,Granzyme B+,EBV+。

7.NHL中常见的染色体易位

表2NHL中常见的染色体易位

易位NHL 受累基因

t(8;14)(q24;q32)Burkitt淋巴瘤c-myc-IgH

t(2;8)(p12;q24)Burkitt淋巴瘤Igκ-c-myc

t(8;22)(q24;q11)Burkitt淋巴瘤c-myc-Igλ

t(11;14)(q13;q32)套细胞淋巴瘤cyclinD1-IgH

t(14;18)(q32;q21)滤泡型淋巴瘤IgH-bcl-2

t(3;var)(q27;var)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6-var

t(11;18)(q21;q21)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api-2-mlt

t(1;14)(p22;q32)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bcl-10-IgH

t(2;5)(p23;q3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npm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波检查:能发现直径>2cm的淋巴结,但不能鉴别增大的淋巴结究竟是肿瘤侵犯还是反应性增生或慢性炎症。超声波检查能发现肝、脾肿大及肝脾中明显的肿瘤结节,但当肝、脾大小正常而有弥漫性浸润时,无法证实肝、脾侵犯。

2.CT及MRI扫描:能发现下肢淋巴结造影所不能发现的淋巴结组,如肠系膜、膈脚后、胰周、肝门、腹动脉等处的淋巴结。CT还能发现脏器等病变,特别是肾实质病变,更易发现直接的结外侵犯。但CT扫描也有局限性,首先以淋巴结的大小来判断有无病变,不能观察内部结构,因此常将一部分反应性增生也误诊为阳性;其次CT显示的盆腔淋巴结不如下肢淋巴结造影明确。

3.PET是一种新型发展迅速的能检测肿瘤和正常组织代谢差异的功能性影像学技术,其目前正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各个方面。常用的用于标记放射性核素有18F、11C、15O和12N等。根据示踪剂不同,可以检测到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糖代谢,氨基酸转运活性和DNA复制能力的差异性,因而可能是一重要功能性检测手段。

表3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JCC 2005年)推荐的淋巴瘤病人的诊断性检查A.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

1.组织活检,并由有资格的病理学专家作出诊断

2.病史,应特别注意发热及持续时间以及在过去的6个月内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超过平时体重的10%

3.体格检查

4.实验室检查

a.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肝功能检查

5.放射线检查

a.胸部X线平片

b.胸部、腹部和盆腔CT

c.镓(Ga)扫描

6.骨髓活检

B.补充的检查项目

1.如果有可能影响治疗决策,行剖腹探查术和脾切除术

2.如果有明显的肝受侵的临床征象,行肝活检(针吸)

3.选择有骨痛的病人,行骨的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4.头颈部有结内或结外受侵表现时,行头颈部CT检查,用以明确病变范围

5.对于有胃肠道症状的病人,行胃镜检查和/或胃肠道系列检查

6.对于怀疑有脊椎受侵的病人,行脊椎的MRI检查

7.对于Ⅳ期病变和有骨髓受侵、睾丸受侵或脑膜受侵的病人,行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

(四)分类、分期

表4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B细胞前B细胞肿瘤

前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成熟(周围)B细胞肿瘤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CLL/SLL)

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

B-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伴/不伴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

毛细胞白血病(HCL)

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PCM/PCL)*

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

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伴/不伴单核细胞样B细胞(MZL)

滤泡性淋巴瘤(FL)*

套细胞淋巴瘤(MC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伯基特淋巴瘤(BL)*

*为常见类型

表5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T细胞和NK细胞前T细胞肿瘤

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LBL/ALL)*

成熟(周围)T细胞肿瘤

T-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 TL/L)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HSTCL)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LTCL)

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MF/SS)*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裸细胞性,原发性皮肤型*

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PTCL)*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CL)*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裸细胞性,原发性系统型*

*为常见类型

表6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级和2级(NSHL)*

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

混合细胞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

淋巴细胞消减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DHL)

*为常见类型

表7 WHO淋巴瘤分类中各类型的侵袭性

B细胞肿瘤 T和NK细胞肿瘤惰性淋巴瘤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

覃样霉菌病/SS

胞淋巴瘤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慢性)

滤泡性淋巴瘤(I,II级)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侵袭性淋巴瘤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滤泡性淋巴瘤(III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裸细

胞)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急性)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前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

表8 Cotswolds临床分期

(用于HL,NHL可参照使用)

分期特点

I 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或单个淋巴组织(如脾、胸腺、韦氏咽环)

II 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纵隔是单个淋巴结区,双侧肺门淋巴结则为两个区);受累部位的数目可标在后面

III 病变累及横膈两侧两个以上淋巴结区或结构(脾可认为是一个淋巴结)III1伴有或不伴有脾门、腹腔或肝门淋巴结受累

III2伴有主动脉旁、盆腔或肠系膜淋巴结受累

IV 累及除“E”以外的结外器官(如骨髓、肝脏)

A 无全身症状

B 有全身症状

E 病变累及单个结外部位或病变淋巴结附近的结外部位

X 巨大病变(肿块最大直径超过10厘米,纵隔肿块宽度超过胸廓最大横径的1/3)

【鉴别诊断】

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被误诊,例如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诊断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因此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恶性淋巴瘤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急性淋巴结炎:有明显的局部感染灶(如扁桃体炎、咽炎、龋齿等)及所属区域淋巴结肿大,伴红、肿、热、痛等急性期表现,淋巴结质地柔软,活动,一般不超过2~3 cm 大小,数量一般有1~3个,但若有菌血症可致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应用抗生素后可迅速退缩。

2.慢性淋巴结炎:一般的慢性淋巴结炎多有感染灶,如足癣感染,可致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急性感染过程,急性期过后,淋巴结缩小,疼痛消失,缩小的淋巴结可存在多年而不发展,但无明显原因的双侧滑车上或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则应重视。

3.淋巴结结核:为特殊性慢性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以颈部多见,多伴有肺结核,如果伴有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则与恶性淋巴瘤不易区别,可数个淋巴结肿大呈串珠样或破溃流出干酪样坏死物,破溃后,伤口往往不易愈合,俗称“老鼠疮”。凡病情发生改变时,应尽可能取得病理或细胞学证据,以免误诊、误治。

4.结节病: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多侵及淋巴结,可以多处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结节病的确诊需取活检。

5.坏死性淋巴结炎:该病在中国多见,约占颈部淋巴结活检的3%~9%。多为青壮年,年龄在10~30岁多见,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周围血白细胞数不高,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酷似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确诊需行淋巴结活检。

6.淋巴结转移性病变: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最常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恶性肿瘤的转移,其次为甲状腺、咽喉等组织部位的恶性肿瘤的转移。

【中医治疗】

(一)辩证论治

1.寒痰凝滞证

证候:多见于早期,症见颈项、腋下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渐渐增大,质地坚硬,不痒不痛。无发热及盗汗,面色苍白.或见形寒肢冷、体倦乏力,小便清,大便或软或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散寒凝,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

熟地30g,鹿角胶、皂角刺、制南星、法半夏、僵蚕各9g,白芥子、全蝎各6g,肉桂、生甘草各3g,姜炭、麻黄各2g

2.气郁痰结证

证候: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痞块,颈项、腋下或腹股沟等处肿核累累或局部肿胀,或伴低热、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

生牡蛎30g,玄参、夏枯草、猫爪草各15g,柴胡、川芎各9g,白芍、枳壳、香附、郁金、浙贝母各12g ,炙甘草6g

3.痰热蕴结证

证候: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见脘腹痞块。发热较甚,常有盗汗,口干口渴,心烦失眠,或见皮肤瘙痒,或身目发黄,大便干结或见便血,小便短少,舌质红或红绛尤苔,脉细数。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方药:连翘消毒饮加减

玄参30g,连翘、葛根、天花粉、夏枯草、猫爪草各15g,蚤休12g,黄芩、赤芍、栀子、山豆根各9g,甘草6g

4.肝肾阴虚证

证候:多见于晚期或多程化/放疗后,症见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腰酸耳鸣,头晕目眩,舌红少苔或尤苔,脉弦细或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软坚散结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生地、生牡蛎各30g,山萸肉、淮山药、女贞子、早莲草、昆布各15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12g,知母、黄柏各10g)

5.气血两虚证

证候:全身淋巴结肿大剧增,时有低热,身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法:益气养血,软坚散结

方药:香贝养荣汤加减(香附10克,贝母10克,人参10克,生炙芪各30克,当归15克,杭白芍30克,生熟地各15克,川芎10克,猪茯苓各30克,焦白术15克,夏枯草30克,干蟾皮8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10克)。

6.手术前后,放、化疗期间的中医辨证治疗:

①术前中医治疗:以手术作为治疗手段的恶性淋巴瘤适应症很局限,主要包括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脾脏以及其他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恶性淋巴瘤。术前治疗以扶正培本,理气解郁,?化痰软坚为主,药物组成:生炙芪各30克,猪茯苓各30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5克,柴胡10克,生草10克,夏枯草30克,白芥子10克,?白僵蚕10克,胆星15克,山慈菇30,黄芩10克。

②术后中医治疗:以补益气血,调理脾胃为主。?药物组成:生炙芪各30克,炒白术15克,猪茯苓各30克,党参10克,当归15?克,生熟地各10克,枸杞子15克,香橼皮10克,砂仁6克,炙甘草10克,丹参30克,焦三仙各10克。

③放疗期间燥热之邪,耗气伤阴,治疗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药物组成:水牛角10克,金银花1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夏枯草30克,黄芩10克,沙参15克,天麦冬各15克,石斛15克,?生炙芪各15克,猪茯苓30克,丹参30克。

④化疗期间血分有热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选西角地黄汤合消瘰丸;血象下降明显者,宜补益肝肾,活血生血,?方选二至丸合当归四物汤;胃肠反应明显者,宜养胃生津,?降逆止呕,方选益胃汤合旋复代赭汤。

随症加减:发热不退者,加生熟石膏、银柴胡、丹皮、水牛角、?熊胆粉等;盗汗不止者,加浮小麦、生龙牡、生黄芪、五味子;皮肤搔痒者,加白藓皮、白蒺藜、蝉蜕等;骨骼酸痛者,加桑寄生、杜仲、仙鹤草、羌活等;贫血者,加紫河车、仙鹤草、鸡血藤、?阿胶等;肝脾肿大者,加三棱,莪术,鳖甲以及鳖甲煎丸,大黄蟄虫丸等;口腔溃疡,加花粉,石斛,儿茶,乌梅,沙参;恶性胸腔积液,临床上遣方用药多以椒目瓜篓汤、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丸、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为主方。

(二)其他治疗

1.常用口服中成药:当归芦荟丸、西黄丸、小金丹、六神丸、复方红豆杉胶囊、平消胶囊、大补阴丸、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

2.中药静脉制剂:艾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鸦胆子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

3.外治法:

①神功散《医宗金鉴》方:整文蛤(钻孔)1枚,金头蜈蚣(研粗末)1条。将蜈蚣末装人文蛤内,纸糊封口,外再用西纸糊7层,晒干,面麸拌炒,以纸黑焦为度,去纸研极细末,加麝香1分(0.3g),再研匀,陈醋调稠。温敷坚硬核处,外用薄纸盖之,每日1 换。适用于瘰疬未溃之证,具有解毒消肿散结止痛功效。

②千槌紫金膏(《疮疡外用本草》)方:蓖麻仁450g,血竭、儿茶、乳香、没药各90g,广丹150g,银朱21g,松香750g,柞如泥。隔水炖一昼夜。摊于布或纸上约一分厚。临用炸化贴患处。具有拔毒消肿止痛功效。用于石疽初起红肿尚未酿脓者。

4.针灸法

①寒痰凝滞

穴位: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

配穴:颈部恶核可加外关、天井。

方法:毫针刺,泻法,或加灸,每日1次。

②气郁痰结

穴位:太冲、足三里、阳陵泉、曲泉。

配穴:如气郁化火,症见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可加悬钟、三阴交;胸闷呕恶加内关。

方法:毫针刺,泻法,不灸,每日1次。

③痰热蕴结

穴位:合谷、内关、曲池、尺泽。

配穴:如见高热不退,可加手少阳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腹胀便秘加上巨虚、丰隆。方法:毫针刺,泻法,不灸,每日1 次。

④肝肾阴虚

穴位:太溪、三阴交、中都、阴谷。

配穴:潮热、盗汗者,加鱼际、劳宫;如兼肝火旺盛,可加太冲、阴陵泉。

方法:毫针刺,平补平泻法,不灸,每日1 次。

⑤气血两虚

穴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配穴:如见神疲畏寒,可加灸命门、气海俞;如见恶心呕吐,可加内关。

方法:毫针用补法,配合灸治,每日1 次。

【西医治疗】

【疗效标准】

【名老中医经验】

一、余桂清诊治经验恶性淋巴瘤经验

余老认为第一阶段要充分祛邪,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第二阶段要重视保护骨髓和免疫功能;第三阶段再次强化治疗消灭残余癌细胞;第四阶段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病情巩固,使病人得到较好的康复。在恶性淋巴瘤中医辨证过程中,认为应抓住以下关键点:

1.辨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之总纲。风火热结属阳应以清热解毒为主,但很多恶性淋巴瘤是由寒痰凝滞所引起,隶属阴疽范畴。全身证候一派寒象;局部肿块,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如常,但肿不红,秉性属阴,治当湿阳散寒,化阴为阳。

2.辨病位

恶性淋巴瘤病位不同,病因各异,因之治疗亦常不一致。例如颈部恶性淋巴瘤,病因多由痰气交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消积。

3.辨寒热

恶性淋巴瘤病人常出现寒证与热证两种不同的证候。寒证面色苍白,畏寒,四肢欠温,喜热饮,小便清,大便溏。舌淡苔白,脉迟,治宜温之;热证面红,发热,口渴喜冷,烦躁,尿少而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之。在临证中,可有真寒假热及真热假寒,故应慎辨之。

4.辨虚实

虚实是辨别机体强弱、病邪盛衰之纲领。虚证多见神靡苍白,少气懒言,心悸气短,大便溏稀,舌淡脉细等证;实证多见痰饮积聚,气结瘀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紫暗,舌苔厚腻,脉洪数有力等。从临证而论,恶性淋巴瘤病人常有虚实夹杂,在处理上要辨明正邪盛衰。

二、陈锐深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

陈锐深教授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首重健脾化痰;注重理气活血药的应用;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脾虚、痰邪、瘀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陈锐深教授认为,本病或表现为寒痰凝滞,或表现为痰热蕴结,或表现为痰瘀互结,都离不开“痰”邪。因此,针对临床上寒痰凝滞、痰热蕴结、痰毒瘀阻、气血两虚四型,常采用的治法为健脾温阳化痰,软坚散结;临床常用的健脾化痰药有党参、白术、苡薏仁、茯苓、猫爪草、半夏、南星、浙贝等。临床中尤以痰瘀互结为多,具体表现为颈、腋及腹股沟等处痰核累累,推之不移,经久不消,或胁下有疒徵积,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或涩。即使其它证型中亦不同程度地夹杂着“瘀”的表现,治疗上始终要在健脾化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理气活血治法,方可药半功倍。常用的药物有青皮、枳实、田七、乳香、没药、丹参、三棱、莪术等。

三、赵树珍主任医师诊治恶性淋巴瘤经验

赵树珍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发病虽与正虚有关,但早期则以痰凝结滞为基本病理。治疗当宜祛邪为主,化痰散结为先。由于引起痰凝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临症当以辨证定归依,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可拘执于温通一法。临床以半夏、天南星、夏枯草、海藻、山慈菇、牡颇、穿山甲片、海浮石为化痰散结基本方,结合辨证随症加减。

如热毒塞盛,痰热结滞,发热烦躁,口干欲饮,苔黄脉数者,酌加金银花、连翘、天葵子、重楼、三叶青、板蓝根、瓜篓以清热解毒散结;寒痰凝滞,形寒肢冷,神倦面白,舌质

淡,脉沉者,加麻黄、肉桂、鹿角片、白芥子、皂角刺等,温阳散寒以祛痰;阴虚痰滞,低热盗汗,舌质红,脉细者,加生地黄、玄参、地骨皮、牡丹皮、天门冬等,以清热养阴、化痰散结;痰瘀互阻,口干不欲饮,腹部癥块,舌黯,脉涩者,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地鳖虫、莪术以活血散瘀、化痰散结;脾虚痰湿,倦怠乏力,脘腹痞闷,便溏苔腻者,加党参、苍术、白术、厚朴、茯苓、砂仁、蔻仁等以健脾化湿、涤痰散结;痰气交阻,肋胁胀痛,胸闷嗳气,腹胀,脉弦者,酌加柴胡、青皮、郁金、香附、旋复花等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

化疗中出现的食欲减退,脘腹饱满,恶心呕吐,便溏腹泻,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所致,宜健脾行气,和胃降逆,以香砂六君子、旋复代赭汤化栽;血象三系减少,乃脾肾受累,化生乏源之故,宜补脾益肾,填精补血,药用黄芪、孩儿参、黄精、熟地黄、补骨脂、淫羊霍、枸杞子、菟丝子、仙鹤草等;放疗引起的口干欲饮、局部灼热肿痛、舌光少苔,为热毒灼津伤络所致,宜养阴清热、凉血活血,以增液汤加减,药如生地黄、玄参、麦冬、北沙参、乌梅、赤芍、牡丹皮等。手术后,元气损伤,气血未复,常见头昏乏力,面色晄白,精神萎靡,自汗盗汗,则宜补气养血为主,八珍汤或大补元煎化栽。

赵树珍主任医师认为淋巴瘤康复阶段乃以正虚邪留为特征,正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宜扶正为主,首当健脾,同时兼顾祛邪抗癌。

2.曹洋,罗定新,陈锐深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摭拾. ChineseArchiv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2,20(1):22,36

3.孙大兴,裘维焰.赵树珍主任医师诊治恶性淋巴瘤经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3):45~46

淋巴瘤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日期:2015 -09-30 查房护士:章欢欢 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掌握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化疗相关知识,PICC导管留置的注意事项 淋巴瘤相关知识 一.病因 1.病毒感染 2.免疫缺损: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如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3.环境因素:使用杀虫剂如农药,受电离辐射者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4.其他因素: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粘膜淋巴瘤的病因 二.病理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HD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B细胞(2)T细胞 三.症状体征 1.何杰金氏淋巴瘤: (1)首发症状常是无痛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2)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粒细胞升高。 2.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男性较女性多,大多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为首发表现,但较HD少,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侵犯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包括胃肠道、肝、脑、骨髓、皮肤等。 四.分期 第一期:恶性淋巴瘤局限在一个淋巴结或淋巴区域。 第二期:恶性淋巴瘤已入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淋巴结或淋巴区域,但仅在横膈膜的上侧或下侧。 第三期:癌细胞分散在横膈膜的两侧,可伴脾累及,结节器官局限受累。 第四期:恶性淋巴瘤已广泛或播散性侵犯到一个或多个器官。 五.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观察肝门,纵膈,气管隆突下及内乳链淋巴结及肺门内有无受累,下腹段淋巴结造影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有无受侵,是临床分期必不可少的依据。2.病理检查 HD的组织学诊断,必须发现R-S(里斯)细胞,其典型氏巨大双核或多核细胞,核仁巨大而明显;NHL的组织学诊断依据是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被肿瘤细胞取代。 3.实验室检查 HD: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及嗜酸性细胞增多。(2)血沉增快,粒细胞CPK增高 (3)晚期骨髓穿刺可发现R-S细胞 NHL: 血象白细胞多正常伴绝对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 六.治疗 (一)化疗加放疗 一般情况先化疗,使肿瘤局限后加放疗。I、II期2-4个疗程化疗,加放疗; 不良因素,纵膈包块,行4-6个疗程化疗,加放疗;晚期转移者,行6-8个疗程化疗,加放疗。 1.DH化疗方案:MOPP:氮芥,长春新碱,并卡巴肼,强的松 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 2.NHL化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D1-5天) 21天为一个疗程。 (二)靶向治疗 美罗华:针对CD20阳性,主要用于B细胞淋巴瘤,与CHOP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腰痛,背痛,胸痛,颈痛,不适腹胀,输液部位疼痛,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用法:推荐剂量为375mg/m2体表面积,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使用。 注意:初次滴注,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最初60分钟过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目前主要护理诊断和措施 1.潜在感染:与白细胞下降,PICC置管有关 措施:给予开白细胞处理,嘱病人防受凉,减少外出,加强PICC置管护理。2.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措施:嘱病人减少活动量。 3.知识缺乏:缺乏淋巴瘤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 措施:加强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补充意见: 护士长总结: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14T09:55:59.5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6期作者:李红霞[导读]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对淋巴瘤患者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的护理资料。结论对淋巴瘤患者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淋巴瘤;病人;护理 0引言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以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并可有相应器官压迫症状。1临床表现 1.1霍奇金病 1.1.1全身症状 发热、盗汗和消瘦(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较多见,其次是皮肤瘙痒和乏力。 1.1.2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常为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占60%~80%),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以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少数病人仅有深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 1.1.3淋巴结外受累 淋巴结可侵犯各器官,引起如肺实质浸润、胸腔积液、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坏、脊髓压迫症、肝肿大和肝痛、黄疸、脾肿大等。 1.2非霍奇金淋巴瘤 1. 2.1全身症状 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多见于晚期,全身瘙痒很少见。 1.2.2淋邑结肿大 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为首见表现者较HL少,一般以高热或各系统症状发病。 1.2.3淋巴结外受累 NHL的病变范围很少呈局限性,多见累及结外器官。据统计,淋巴结病变占NHL的10%~l5%,发生部位最多在软腭、扁桃体,其次为鼻腔及鼻窦,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出血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胸部以肺门及纵隔受累最多,半数有肺部浸润或(和)胸腔积液。2护理 2.1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及其出现的相应症状。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腹水者,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或肠道受累,应进一步观察有无排气,大便次数、性质,疼痛持续的时间、性质等,防止出现肠梗阻。疼痛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切勿乱用止痛剂;纵隔淋巴结肿大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咽淋巴结病变时,鼓励病人进流食;对于严重吞咽困难的病人给予鼻饲饮食;对于鼻塞的病人经口呼吸者,注意保护口腔黏膜。观察病人有无发绀等呼吸道受阻或压迫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给予病人半坐卧位及高流量吸氧。监测体温变化,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敷等。高热时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同时提供温开水给病人,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床单。 2.2饮食护理 由于病人有发热、化疗等因素导致胃纳差、消耗大,故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及营养均衡,其营养原则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包括各种瘦肉、鱼、鸡、鸭、蛋类。忌饮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肥腻、油煎、香肠、咸肉、酱菜、腌制食品。

恶性淋巴瘤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恶性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年) 2006年12月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D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含淋巴细胞型(LR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二.分期(COTSWALDS)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 S I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肿瘤细胞(L&H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C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

恶性淋巴瘤习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Ⅰ期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首选下列哪项治疗?() A.手术+化疗 B.抗HP治疗 C.手术 D.放疗 E.手术+放疗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淋巴瘤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见于()。 A.Ⅳ期患者 B.骨髓侵犯 C.中枢神经系统受侵 D.睾丸受侵 E.以上都正确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晚期霍奇金淋巴瘤可采用下列的化疗方案是()。 A.HDC/AHSCT B.ABVD C.BEACOPP D.StanfordV E.以上均正确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是淋巴瘤患者往往合并贫血的原因?() A.以上均正确 B.骨髓侵犯 C.脾功能亢进 D.溶血 E.以上不完全正确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淋巴瘤的B症状(AJCC第6版)下列正确的是()。 A.体重减轻<10% B.皮肤瘙痒 C.乏力 D.出汗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早期预后良好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最佳治疗方式()。 A.联合化疗+受累野放疗 B.单纯放疗 C.手术 D.单纯化疗 E.手术+受累野放疗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极好型有()。 A.病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或结节硬化型 B.女性 C.年龄<40岁 D.临床ⅠA期 E.以上均正确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男性,58岁,因右腋窝肿块2周入院,手术后切除病检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完善相关检查,胸部、腹部CT均未见异常 ,骨髓细胞学未见淋巴瘤侵犯。下一步治疗方案应选择()。 A HOP方案化疗3周期+右腋窝放疗 B HOP方案化疗6周期 CHOP方案化疗3周期 D HOP方案化疗6周期+右腋窝放疗 E.右腋窝放疗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不属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是()。 A.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B.结节硬化型 C.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D.淋巴细胞衰减型 E.混合细胞型 [单选]"物流模数"的英文是() A.logisticsmodel B.logisticsmodulus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护理三大要点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例如便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结淋巴组织原发部变多见于NHL。 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护理三大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消瘦、盗汗、发热、皮肤癌痒、肝脾肿大等。 2、观察淋巴结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 3、严密观察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 4、观察有无骨骼浸润,警惕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发生。 二、对症护理: 1、患者发热时按发热护理常规执行。 2、呼吸困难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半卧位,适量镇静剂。 3、骨骼浸润时要减少活动,防止外伤,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根据骨折部位作相应处理。 三、一般护理: 1、早期患者可适当活动,可用D阻分来缓解,有发热、明显浸润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机体。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同时服用灰树花D阻分以增强机体对化疗、放疗承受力,减毒增效,促进康复。 3、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尤其要保护放疗照射区域皮肤,避免一切刺激因素如日晒、冷热、各种消毒剂、肥皂、胶布等对皮肤的刺激,内衣选用吸水性强柔软棉织品,宜宽大。 4、放疗、化疗时应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如出现呕吐、疼痛、白细胞降低、头发脱落、恶心和其他副作用。可服用灰树花D阻分,大量的研究表明,它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会引起白细胞的降低,而且会减轻化疗引起的疼痛、头发脱落、恶心和其他副作用。同时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改善癌症及癌症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身体的副作用,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恶性淋巴瘤护理常规

恶性淋巴瘤护理常规 一、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执行肿瘤放射治疗一般护理常规。 【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2、观察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体重减轻、盗汗、发热、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 3、观察淋巴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 4、观察血象、体温的变化。 5、观察放射野皮肤反应,口腔粘膜反应。 6、观察有无骨骼浸润,警惕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状。 7、观察有无胸闷、气急、胸痛等放射性肺炎及心率快、心力衰竭等症状。 【护理要点】 1、预防骨髓抑制引起的感染,如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可给予补血辅助药 或小剂量输血,严重者暂停放疗。 2、皮肤护理:按照射区皮肤护理常规。 3、胸闷、气急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及氧气吸入,并根据病人病情采取舒适体 位,教导病人注意保暖。 4、督促做好口腔卫生,用软牙刷刷牙,必要时做特殊口腔护理。鼓励病人进食,对严重吞 咽困难者,给予流质食物。 5、如出现肢体麻木、触电感或肢体感觉消失、运动及大小便障碍等放射性脊髓炎症状,立 即停止放射治疗。 6、肝脏、泌尿生殖系、脊髓等损害较少发生,轻者对症处理,严重者暂停放疗。 【指导要点】 1、心理护理:放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淋巴瘤治愈的希望是 可能的,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安心配合治疗护理,消除病人对放疗的恐惧。 2、早期病人可适当的活动,如有发热或晚期病人应卧床休息。 3、行膈下照射的病人,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保持会阴清洁。 4、鼻咽部放疗注意鼻咽部清洁,避免放疗后慢性牙龈炎,治疗后三年不能拔牙。 5、头颈部放疗注意观察肿物压迫或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及时报告医生,随时做 好抢救准备。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类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任何年龄。因其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坚韧,皮色不变,难消难溃,既溃难敛,中医可以“石疽”命名。 【诊断】 (一)临床症状 1.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质中度硬,富有弹性,多与皮肤不粘连,随病情发展可累及多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块,如果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何杰金氏病90%原发淋巴结,非何杰金淋巴瘤40-60%原发淋巴结。 2.多样性的临床征象:恶性淋巴瘤可原发或侵犯内脏器官,如肝、脾、纵隔、肺、胃肠道、咽淋巴环、脑、脊髓、骨髓、肾、乳腺、卵巢等,而表现相应内脏器官的病理解剖及功能障碍,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肝脾受累,见肝脾肿大,肝脾区疼痛,恶心,厌食,腹胀,腹泻,少数可发生黄疸。纵隔及肺受累,可致咳嗽,胸闷,气促,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等。侵及脑部,可出现头痛、恶性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同时,可伴有颅内占位相应部位的定位症状。侵及脑膜,可见颈项强直,头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侵犯骨骼,多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骨痛或病理骨折。病变累及骨髓,经骨髓穿吸涂片或活检,多可证实。严重者,血液学检查可伴有淋巴细胞增多或/和异常及幼稚淋巴细胞的出现,即所谓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化”,从而导致病人出现感染,出血等一系列危症。淋巴瘤侵犯胃肠道,可见腹部包块,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个别还可出现肠梗阻。 3.全身症状:30%-50%的何杰金病表现为持续发热,消瘦,盗汗,皮痒,乏力等症状。非何杰金淋巴瘤出现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较何杰金氏病为少,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瘙痒很少见。 (二)实验室诊断: 1.活体组织检查 确定诊断必需取活检,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在以下情况时应重视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好及早取淋巴结作病理检查:①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前述恶性淋巴瘤特点时;②“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或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③淋巴结肿大及发热虽有反复,但总的趋向为进展性;④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肤瘙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双侧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时;⑤已经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的观察期间有时发热或个别淋巴结肿大,也不一定都是“复发”,也可能是结核或其他病变。 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的部位的淋巴结活检,结外侵犯的也尽可能取活检证实。针吸活检虽然有时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材料以作出全面的诊断,因取到的组织细胞太少,既不能定性(或勉强可以定性),也多不能分型。 2.血象:大多数恶性淋巴瘤病例,血液检查结果正常。少数病例(10%~20%)血象变化较早,在就诊时常有轻或中等贫血。 3.骨髓象:骨髓是恶性淋巴瘤经常累及的部位,绝大多数为NHL。对骨髓受侵的诊断,最根本的是能取得真正的活检标本。 4.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沉、血清铜升高。 5.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

淋巴瘤护理常规 (2)

淋巴瘤护理常规 定义淋巴瘤时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与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免疫细胞有关。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T、P、R、BP),有无呼吸困难 2.观察病人活动受限的程度、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3.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活动度 4.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5.患者的体重变化及营养状况 6.化疗后观察血象及不良反应 7.放疗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其它放疗防应 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安全、舒适整洁,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加强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情绪,讲解必要的疾病知识,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3.加强营养,少食多餐,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每周测量体重,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 保持大便通畅 4.纵隔淋巴结受累时,可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上腔静脉综合症,赢取半坐卧位,高 流量氧气吸入 5.若患者有腹痛、腹泻、腹水、腹块或肠梗阻现象,表示有腹腔淋巴结或肠道受累, 应及时报告医生 6.化疗患者注意保护血管,预防化疗药物刺激产生静脉炎,避免药物外渗。加强保护 性隔离,防止感染。 7.放疗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预防感染,保护照射野皮肤,放疗病人应每周化验 血常规1次。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关心体贴患者,多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向病人解释,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2.饮食指导应给予足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应少食多 餐,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禁忌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3.药物指导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放应,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4.化疗期间因骨髓抑制、抵抗力低下,有感染的危险,保持病房新鲜空气外,做好消 毒隔离工作。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受凉感冒。向其讲解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告知患者放疗期间常见的反应,减少患者恐惧,指导患者正确保护放射野皮肤,告 知其避免用手搔抓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等擦洗皮肤,以免破溃影响治疗。6.出院指导嘱病人预防感冒,适当增减衣物,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劳逸结合, 有情况随诊。

恶性淋巴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恶性淋巴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中的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按病理分形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用鼓励性语言增强患儿的治疗信心,通过与其家长的沟通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2.环境要求住非感染房间,必要时住层流床,减少陪伴人员,限制探视,房间定时开窗通风,按时紫外线消毒。 3.饮食护理化疗后患儿的饮食宜加热消毒后再食用,宜高蛋白食、高维生素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不吃油炸、硬的食品。 4.用药护理根据不同的化疗方案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化疗药要现用现配并防止外渗。四期恶性淋巴瘤为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其化疗方案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似。 (1)VDLP方案护理:应用长春新碱时注意防止输液外渗,注意观察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应用毗柔比星时注意防止输液外渗,密切观察有无心脏毒性症状出现,应用门冬酰胺酶时注意加强饮食管理,严格低脂肪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防止急性胰腺炎发生,应用泼尼松注意按时按量口服,以免药量不准,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2)CAT方案的护理:应用环磷酰胺时,注意充分水化碱化,防止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应用阿糖胞苷,注意监测血象,保证用药的准确性,注意滴速,应用6-硫基嘌呤注意用法,为晚间睡前口服,

连用7d,注意监测肝功能。 (3)HD-MTX+CF方案: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注意 24h 恒速静脉泵入,用药期间注意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皮肤护理,注重患儿的感觉,防止发生消化道黏膜炎,注意定时给予亚叶酸钙口服解救,根据甲氨蝶呤浓度决定亚叶酸钙的用量。 5.基础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减少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剪指(趾)甲;避免抓搔。 6.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变化,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骨髓抑制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化疗间歇期若中性粒细胞正常,可正常活动。 2.饮食指导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多饮水,以尿液颜色清亮为标准。 3.用药指导 (1)针对不同的化疗药物进行指导,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教会家长如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患病期间禁止预防接种。 4.康复指导化疗间歇期可上学,但需避免劳累。 5.复诊须知按照出院医嘱定期回院化疗,不可拖延,以免影响预后。

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特征

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特征: 1、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1)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此型淋巴瘤TDT,CD7,cCD3表达最具特征。同时还可表达CD38,CD2,CD5,CD10;LCA,CD3常阴性。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在此型中常有表达。 (2)T前淋巴细胞淋巴瘤(T-P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约60%病例CD4+/CD8-,而CD4+/CD8+或CD4-/CD8+较少,不表达TDT,CD10可与T-LBL区别。 (3)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绝大部分病例呈CD4+/CD8-,通常不表达CD7,特征为几乎全部病例CD25阳性,粒酶B,TIA-1阴性。 (4)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56、CD3,多数病例表达粒酶B、穿孔系,约90%以上病例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TIA-1。一般不表达CD4/CD8、CD25、CD57,B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阴性。 (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CD45R0、CD3阳性,通常CD4阳性细胞多于CD8+,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CD21阳性,常可异常表达CD5、CD7。 (6)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T细胞相关抗原阳性,但常有部分丢失,尤以CD7、CD5多见,以大细胞为主者,可见CD30+/-,但ALK、EMA阴性可与ALCL区别。 (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特征性肿瘤大细胞表达CD30,多数表达EMA,约10-20%表达CD15,须注意与HL区别。60-80%表达ALK,据报导此标记物阳性表达者5年生成率可达80%,儿童常ALK、EMA共表达,成人多为ALK+/EMA-或ALK-/EMA+。ALCL 在多数情况下仅表达少数T细胞相关抗原,通常CD45R0,CD2、CD4阳性,而CD3、CD5、CD7常不表达。 2.B细胞恶性淋巴瘤: (1)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瘤细胞表达TdT、HLA-DR,CD79a,几乎全部病例表达CD19、大多数病例表达CD10,还不同程度表达cCD22。LCA、CD20常阴性。 (2)B前淋巴细胞淋巴瘤(B-PLL):强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1/3病例可异常表达CD5,SIg阳性。不表达CD23可与CLL/SLL鉴别。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同时表达CD5、CD23、CD43及B 细胞相关抗原,但CD20表达可能很弱。不表达CD10、CyclinD1。CD5异常表达为其持征,但CD5对组织处理,尤其是组织固定要求较高,要注意假阴性。 (4)套细胞淋巴瘤(MCL): 同时表达CyclinD1、CD5和B细胞相关抗原,但CyclinD1敏感性较差,组织固定和抗原修复方式是染色的关键。近年推出的兔源性单抗效果好些。KI-67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此型不表达CD10、CD23,可与CLL/SLL、FL鉴别。

【实用】-淋巴瘤护理常规

淋巴瘤护理常规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瘤通常以实体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以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等部位最易受累。 【护理评估】 1.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过病毒感染、接触辐射,或接触过化学药物,以便临床诊断。 2. 症状评估多以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症状。 3. 体征评估 1/3的患者有脾大,1/10的患者有肝大及肝区疼痛。 4. 心理社会反应:病程长、预后不良,易出现消极悲观、绝望的心理。 5.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进行辅助检查。 【护理问题】 1. 体温过高 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3. 活动无耐力 4. 营养失调 5. 恐惧悲哀 6. 舒适的改变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保持修养环境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防止身体受外伤如跌倒、碰伤。 2.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饮食。患者在化疗期间,由于少食纳差,消耗大,注意营养搭配均衡,给予开胃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为1000~2500ML,以促进毒素排除。当出现消化道反应时,应设法保证营养物质摄入,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食物,必要时予以静脉营养。 3.症状护理

3.1 高热患者应及时降温处理,宜用药物,禁止醇浴,并卧床休息,保持床单位及衣裤干燥,清洁。 3.2 观察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受阻或压迫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给予患者半坐卧位及氧气吸入。 3.3 观察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及其出现的相应症状,如腹痛,腹泻,腹部包快,腹腔积液者,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或肠道受累,应进一步观察有无排气,大便次数及性质,疼痛持续的时间及性质等,防止出现肠梗阻。疼痛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滥用镇痛剂。 3.4 肢体水肿时,抬高患肢,减少活动,注意局部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擦伤。 3.5 有脊柱,肋骨,股骨受累患者,应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睡硬板床,避免负重,以防病理性骨折。 3.6 严密观察化疗期间的副反应,并注意肿块的大小,症状的程度,血常规等情况的变化。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下降,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现象,应每周查血常规2~3次,并给予升血细胞药。 4.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原则,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争取患者家属,亲友的支持,给予患者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健康指导】 1. 向患者及家属酌情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化疗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2. 指导患者适当参与室外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护理评价】 1.患者治疗信心增强,适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护理并发症预防处理及时、有效。 3.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4.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恶性淋巴瘤的放疗护理常规

恶性淋巴瘤的放疗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放疗前护理】 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放疗知识、副作用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2、评估患者身体及营养状况,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贫血、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检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如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109/L应及时治疗,升高后再放疗。 3、如有伤口,照射前妥善处理。全身或局部有感染情况者,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放疗。 【放疗期间护理】 1、照射野皮肤的护理,保持照射野标志线的清晰,嘱患者避免皮肤野的摩擦,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勿用酒精、碱性肥皂及粗毛巾擦照射野,内衣应穿全棉、柔软的、不带硬衣领,照射野禁贴胶布,不涂碘酊或敷用含金属药物,防止在烈日下暴晒,皮肤上有疖等不能抓破,以免感染。 2、营养和饮食护理,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少量多餐,饭前适当控制疼痛,进食环境清洁舒适,放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增加尿量,减轻全身放疗反应。 3、定期检测血象、体温变化。每周检查血象1次,如果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有降低情况或出现血象骤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禁用易使白细胞下降的药物。体温超过38°C应暂停放疗,及时处理。 4、预防感染的护理,讲明放疗期间易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自我护理(1)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2)每周查白细胞1次。 (3)减少与有感染及患感冒患者的接触。 (4)指导已感染患者学会皮肤护理,包括口腔、肛周等护理。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常规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常规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一大类型,在我国恶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占的比例远高于霍奇金病(HD)。近年来很多国家NHL的发病率有一定增高趋向。可能的原因大致归纳为:①免疫功能异常,如艾滋病、器官移植、类风湿关节炎和遗传性免疫缺陷等; ②病毒,如成人T细胞淋巴瘤病毒(HTLV)、艾滋病病毒(HIV)、EB病毒(EBV)等;③化学物质,如农药和染发剂;④其他,如放射性暴露和HD治疗等。 一、症状体征,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可归纳如下: 1、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形成结节、肿块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 2、体内深部淋巴结肿块。 3、结外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块。 4、全身症状包括一般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衰弱外,也可有特殊的“B”症状(同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 二、预防护理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主要是针对可能导致恶性淋巴瘤的各种因素进行预防,目前认为正常免疫监视功能的丧失,免疫抑制剂的致瘤作用,潜在病毒的活跃和某些物理性(如放射线),化学性(如抗癫痫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物质的长期应用,均可能导致淋巴网状组织的增生,最终出现恶性淋巴瘤,因此,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避免药物滥用,在有害环境中作业时注意个人防护等。 三、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发热、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吞咽受阻、呼吸困难、腹绞痛、肠梗阻、黄疸、腹水、肝硬化、肾盂和积水、尿毒症、贫血、头痛、视力障碍等。这些即是NHL的临床表现,亦可是它的并发症。 四、护理: 1、淋巴结肿大,应穿松软衣服。 2、预防感冒及各种感染。 3、保持心情舒畅。 4、勿触摸肿大的淋巴结,避免经常刺激肿瘤。 5、尽可能减少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其他有害物质,尤其是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五、饮食: 1、饮食以清淡为主。。 2、化疗期间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糖分的摄入,如多食一些瘦猪肉,牛肉,鸡肉,鱼肉等。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大白菜,西瓜、猕猴桃、苹果、梨、草莓等。 4、宜多吃豆类制品,如豆腐、豆浆、黄豆芽。 5、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等。 6、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 7、忌食油炸类食物,如油条等。 8、少吃腌渍食品,如咸菜,酸菜,泡菜等。 9、严禁食用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恶性淋巴瘤的主要并发症概述

恶性淋巴瘤的主要并发症概述 *导读:淋巴瘤虽然是一类比较严重的疾病,并且死亡率也 是比较高的一类癌症,但是的话一般最终导致死亡的不是淋巴瘤,而…… 淋巴瘤虽然是一类比较严重的疾病,并且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一类癌症,但是的话一般最终导致死亡的不是淋巴瘤,而是由于淋巴瘤的并发症导致的,下面为大家描述下淋巴瘤的主要并发症。 淋巴瘤最初表现多为无症状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约60-80的何杰金氏病病人和约30-40的非何杰金氏病病人可首先出现颈 部淋巴结肿大。约20-35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原发病灶为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如扁桃体、舌根、鼻咽、胃肠道、纵隔障、肝、脾、骨及皮肤等。 淋巴瘤以原发于咽环系统淋巴的为多见,并因所受侵的脏器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一系列症状。何杰金氏淋巴瘤大多沿淋巴道或附近淋巴系统发展,形成连续性病变,并发生早期转移。淋巴瘤也可侵犯颅脑、脑膜、颅神经或脊髓等,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颅神经麻痹或下肢瘫痪、括约肌失禁等。部分病人还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及瘙痒等全身性症状。发热可为不规则或周期性甚至持续高热。晚期淋巴瘤病人常伴有全身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病情恶化及预后恶劣。

*以下就是关于恶性淋巴瘤的并发症的具体介绍: 一、胃肠道: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出血等; 二、肝胆: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 三、骨骼: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 四、皮肤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 五、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 六、其他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总之的话对于淋巴瘤的患者来说,在治愈淋巴瘤的同时是必须严格控制好其他疾病的发生的,这种的话才是治愈淋巴瘤的根本所在,另外的话林巴黎患者的抵抗力比较的低下,所以说预防感染也是必要的。

淋巴瘤护理常规

淋巴瘤护理常规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淋巴瘤护理常规 定义淋巴瘤时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与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免疫细胞有关。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神志、瞳孔、T、P、R、BP),有无呼吸困难 2.观察病人活动受限的程度、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3.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活动度 4.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5.患者的体重变化及营养状况 6.化疗后观察血象及不良反应 7.放疗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其它放疗防应 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安全、舒适整洁,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加强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情绪,讲解必要的疾病知识,增加患者治 疗的信心 3.加强营养,少食多餐,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每周测量体重,注意观察 大便的颜色,保持大便通畅 4.纵隔淋巴结受累时,可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上腔静脉综合症,赢取半 坐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 5.若患者有腹痛、腹泻、腹水、腹块或肠梗阻现象,表示有腹腔淋巴结或 肠道受累,应及时报告医生 6.化疗患者注意保护血管,预防化疗药物刺激产生静脉炎,避免药物外 渗。加强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 7.放疗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预防感染,保护照射野皮肤,放疗病人 应每周化验血常规1次。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关心体贴患者,多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向病人解释,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2.饮食指导应给予足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热量的摄 入,应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禁忌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3.药物指导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放应,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 项。 4.化疗期间因骨髓抑制、抵抗力低下,有感染的危险,保持病房新鲜空气 外,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受凉感冒。向其讲解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5.告知患者放疗期间常见的反应,减少患者恐惧,指导患者正确保护放射 野皮肤,告知其避免用手搔抓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等擦洗皮肤,以免破溃影响治疗。 6.出院指导嘱病人预防感冒,适当增减衣物,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劳逸结合,有情况随诊。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

J OURNAL OF C LINICAL O NCOLOGY S P E C I A L A R T I C L E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 Bruce D. Cheson, Beate Pfistner, Malik E. Juweid, Randy D. Gascoyne, Lena Specht, Sandra J. Horning, Bertrand Coiffier, Richard I. Fisher, Anton Hagenbeek, Emanuele Zucca, Steven T. Rosen, Sigrid Stroobants, T. Andrew Lister, Richard T. Hoppe, Martin Dreyling, Kensei Tobinai, Julie M. Vose, Joseph M. Connors, Massimo Federico, and Volker Diehl 摘 要 目的 有必要制定规范的疗效标准以用于各个临床试验的解释和对照,以及管理机构对治疗新药的审批。方法 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Cheson et al, J Clin Oncol 17:1244, 1999)一直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明显的局限性以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免疫组化(IHC )与流式细胞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重新评估该标准。因此,开展国际性协调议案以进行建议的更新。结果 新指南将PET 、IHC 和流式细胞学技术纳入非霍奇金与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评估。同时规范了终点的定义。结论 希望这些指南得到各研究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广泛采纳,并有助于管理机构对新药和更有效治疗方法的审批,由此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规范的疗效标准为临床试验提供了统一的终点,这使得各研究间具有可比性,有助于明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机构对新药的审批。在1999年以前,各个研究组和肿瘤中心应用的恶性淋巴瘤疗效标准不尽相同,其中涉及到正常淋巴结大小、评价的频率和时间点、采取回顾性还是前瞻性评价方法、用以判定疾病进展的病灶增长比例以及其他诸多因素[1]。在正常淋巴结大小的定义方面,这种差异相对微小,即使如此,对缓解率的影响也很明显[2]。 在1999年,一个由专门从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患者评估和治疗的临床医生、放射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工作组(IWG )制定了淋巴瘤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指南[1]。其建议很快得到临床医生和管理机构的广泛认可,并用于大量新药审批程序。但是,基于这一指南的评估极易受到不同观察者之间以及同一观察者多次观 From the Division of Hematology/Oncology, Georgetown University Hospital, Washington, DC; University of Cologne, Cologne;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University of Iowa,Iowa City, IA; Department of Pathology,British Columbia Cancer Agency and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Department of Oncology and Hematology,Rigshospitalet, 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 Denmark; Division of Oncology and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Hospices Civils de Lyon and Université Claude Bernard, Lyon,France; James P . Wilmot Cancer Cente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ochester,NY;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Lymphoma Unit,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Oncology Institute of Southern Switzerland,Bellinzona, Switzerland; Lurie Cancer Cent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Chicago, IL;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University Hospital Gasthuisberg, Leuven, Belgium; Cancer Research UK Medical Oncology Unit, St Bartholomew’s Hospital, London, United Kingdom; Department of Medicine III, University of Munich, Hospital Grosshadern, Munich, Germany; Hematology a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Division, National Cancer Center Hospital,Tokyo, Japan; Section of Hematology/Oncolog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Omaha, NE; and Dipartimento di Oncologia ed Ematologia, Università di Modena e Reggio Emilia,Modena, Italy. Submitted September 18, 2006; accepted December 20, 2006;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at https://www.doczj.com/doc/4c4321987.html, on January 22, 2007. Authors’ disclosures of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author contributions are foun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 Bruce D.Cheson, MD, Georgetown University Hospital, 3800 Reservoir Rd NW,Washington, DC 20007; e-mail:bdc4@https://www.doczj.com/doc/4c4321987.html,.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0732-183X/07/2505-579/$20.00DOI: 10.1200/JCO.2006.09.2403 VOLUME 1 · NUMBER 1 · JUNE 2007 引言 察时所产生的差异的影响,而且某些推荐的检查技术(如镓扫描)已不再应用。某些建议易于被误解,特别是在完全缓解/不确定的检查应用方面(CRu ),而且指南不包括结外病灶的评价标准。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扫描和免疫组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先前疗效标准进行重新评估。由于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业已采用上述IWG 标准,新建议也应将这部分患者同时考虑在内。因此,德国淋巴瘤高端网络发起一项国际性协调议案以制定各研究组公认的建议[3]。各小组委员会分别负责疗效标准、临床试验终点、影像学、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物学,本文将对这些建议加以阐述。 IWG标准的修订 PET PET 利用[18F]脱氧葡萄糖(FDG )进行功能显像,已经成为淋巴瘤分期、治疗后再分期以及评价疗效的有效手段[4-24,25]。PET 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