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次实验答案

第五次实验答案

第五次实验答案
第五次实验答案

例题1:关于函数的调用下面不正确的是()。

A.由于程序总是从主函数开始,所以函数的调用总是在主函数和其他函数之间进行

B.函数的调用可以在任意函数之间进行,只要有需要

C.一个函数可以自己调用自己

D.函数返回时可以不必带返回值,这时函数在定义时其类型应用void表示

答案:A

分析:因为在C++中程序从主函数开始是正确的,但并未规定函数的调用只能发生在主函数和其他函数之间。

例题2:关于函数的声明和定义正确的是()。

A.函数的声明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译系统对调用表达式和函数之间的参数进行检测,以确保参数的传递正确

B.函数的定义和声明可以合二为一,可以只有函数定义即可C.函数在声明时,其参数标识符可省略,但参数的类型、个数与顺序不能省略

D.函数的存储类型为外部型,所以可以在其他函数中被调用,它在定义时象其他外部变量一样,可以在其他函数内定义

答案:C

分析:函数的声明并非必须,可以只要函数定义而不要声明,但要注意符合一定条件,函数不可嵌套定义。

例题3:在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与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函数返回值的类型是在定义函数时确定,在函数调用时是不能改变的

B.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就是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

C.函数返回值表达式类型与返回值类型不同时,函数表达式类型应转换成返回值类型

D.函数返回值类型决定了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

答案:B

分析:因为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与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可能不同,在不同时将返回值表达式类型自动转换为函数返回值的类型。

例题4: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include”iostream.h”

f(int a)

{int b=0;

static int c=3;

b++;c++;

return(a+b+c);

}

void main( )

{int a=2,I;

for(I=0;I<3;I++)

cout<

}

A.7

B.7

C.7

D.7

8 7 10 9

9 7 13 11

答案:A

分析:注意静态局部变量c 的特点:在编译时候只赋一次初值,以后每次调用函数时不再重新赋初值而是保留上次函数调用结束时的值,故本题选A。

例题5:编写一个函数来检验输入的一个字符是大写字母还是小写字母或不是26个英文字母。

分析:本题要掌握判断字符是大写或者小写字母的方法,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h”

char ch;

fun(char ch)

{int I;

if((ch>=’a’)&&(ch<=’z’))

I=1;

else if((ch>=’A’)&&(ch<=’Z’)) I=2;

else I=3;

return I;}

void main( )

{ int I;

cout<<”请输入一个字符:”;

cin>>ch;

I=fun(ch);

If(I==1)

cout<<”是小写字母!”<

else if(I==2)

cout<<”是大写字母!”<

else cout<<”是其他字符!”<

}

1.选择题

(1)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用户若需要调用标准函数,调用前必须重新定义

B.用户可以直接调用所有标准库函数

C.用户可以定义和标准库函数重名的函数,但是在使用时调用的是系统库函数

D.用户可以通过文件包含命令将系统库函数包含到用户源文件中,然后调用系统库函数

答案:D

(2)如果一个函数无返回值,定义时它的函数类型应是()。

A.任意B.int C.void D.无

答案:C

(3)关于函数返回值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函数返回表达式的类型一定与函数的类型相同

B.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决定了返回值表达式的类型

C.当函数类型与返回值表达式类型不同,将对返回值表达式的值进行类型转换

D.函数返回值类型就是返回值表达式类型

答案:C

(4)下列哪个不是重载函数在调用时选择的依据()。

A.参数类型B.参数个数C.函数类型D.函数名

答案:C

(5)在参数传递过程中,对形参和实参的要求是()。

A.函数定义时,形参一直占用存储空间B.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C.形参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D.形参和实参类型和个数都可以不同

答案:B

(6)下列各类变量,哪个不是局部变量()。A.register型变量

B.外部static变量

C.auto型变量D.函数形参

答案:B

(7)在C++语言中,关于参数默认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能在函数定义时设置参数默认值

B.设置参数默认值时,应当从右向左设置

C.设置参数默认值时,应当全部设置

D.设置参数默认值后,调用函数不能再对参数赋值

答案:B

(8)对于一个功能不太复杂,并且要求加快执行速度,选用(A)合适。

A.内联函数B.重载函数C.递归调用D.嵌套调用

答案:A

(9)预处理命令以()开头。

A.* B.# C./ D.:答案:B

(10)对数组名作函数的参数,下面描述正确的是(B)。

A.数组名作函数的参数,调用时将实参数组复制给形参数组B.数组名作函数的参数,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共用一段存储单元C.数组名作参数时,形参定义的数组长度不能省略

D.数组名作参数,不能改变主调函数中的数据

答案:B

2.分析程序并写出结果

(1)#include

void fun( );

int n=5;

void main( )

{int n=10;

cout<

fun();

}

void fun( )

{cout<

运行结果:

10

5

(2)#include void fun( );

void main( )

{int i;

for(i=0;i<5;i++) fun();

}

void fun( )

{static int m=0;

cout<

}

运行结果:

1

2

3

4

(3)#include #include

void fun(int array[ ],int n);

void main( )

{ int a[10]={5,8};int i;

fun(a,10);

for(i=0;i<10;i++)

cout<

cout<

}

void fun(int array[ ],int n) {int i;

for(i=2;i

array[i]=array[i-1]+array[i-2]; }

运行结果:581321345589144233377 (4)#include #define M 20

#define N 10

#define L(r) r*r

void main( )

{ cout<

cout<

运行结果:

400

120

(5)#include int add(int x,int y=8);

void main( )

{int a=4;

cout<

cout<

int add(int x,int y) {return x+y; }

运行结果:

12

16

(6)#include int fun(double a,double b); void main( )

{cout<

运行结果:

8

(7)#include

#include

void fun(char string[ ]);

void main( )

{char str[20]="this is a book";

cout<

fun(str);

cout<

}

void fun(char string[ ] )

{int i;

for(i=0;i

if (string[i]>='a'&&string[i]<='z')string[i]-=32;

}

运行结果:

this is a book.

THIS IS A BOOK.

4.分别利用非递归和递归的方法编写函数求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

分析:斐波那契数列具有这样的特点,数列的第一项和第二项都等于1,从第三项开始每项的数值都等于它前面两项之和。

非递归:

#include

float feb(int n0,int n1)

{ return n0+n1;}

void main()

{int a=1,b=1,c,i;

cout<

for(i=3;i<=20;i++)

{c=feb(a,b);cout<

if(i%5==0) cout<

a=b;b=c;

}}

递归:

#include

float feb(int n)

{ if(n==0 ) return 1;

else if(n==1) return 1;

else return feb(n-1)+feb(n-2); }

void main()

{ for(int i=0;i<20;i++)

{cout<

if(i%5==4) cout<

}}

5.编写函数将字符串按逆序存放。#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int i,n;

char s[100],temp;

cout<<"input string:"<

gets(s);

n=strlen(s);

for(i=0;i

{temp=s[i];s[i]=s[n-i-1]; s[n-i-1]=temp;} cout<<"Now,string:"<

puts(s);

}

6.编写函数实现字符串拷贝功能。#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s1[80],s2[80];

int i;

cout<<"Input s2:"<

cin>>s2;

for(i=0;i<=strlen(s2);i++) s1[i]=s2[i];

cout<<"s1:"<

}

7.编写函数利用数组名作参数计算数组arr[3][4]所有元素的和。#include

int sum(int a[][4],int n,int m)

{ int p=0,i,j;

for(i=0;i

for(j=0;j

p+=a[i][j];

return p;

}

void main()

{ int b[3][4]={1,2,3,4,5,6,7,8,9,10,11,12};

cout<

}

8.编写函数利用递归的方法计算x的n阶勒让德多项式的值。该公式如下:

1(n0)

P

X(x)

x (n1)

((2n-1)x Pn-1(x)-(n-1)P

n-2(x))/n(n1)

#include

void main()

{int x,n;

float p(int,int);

cout<<"input n & x:"<

cin>>n; cin>>x;

cout<

cout<<"pn(x)=:"<

}

float p(int n,int x)

{if(n==0) return(1);

else if(n==1) return(x);

else

return(((2*n-1)*x*p((n-1),x)-(n-1)*p((n-2),x))/n);

}

9.利用重载编写求整数绝对值和求实数绝对值两个函数。#include

float fabnum(float num1)

{ float num;

if(num1>=1e-6) num=num1;

else num=-num1;

return num;

}

int fabnum(int num2)

{int num;

if(num2>=0) num=num2;

else num=-num2;

return num;

}

void main()

{float num1;

int num2;

cout<<"Please input a float number:"<

cin>>num1;

cout<<"Absolute Value is:"<

cout<<"Please input a int number:"<

cin>>num2;

cout<<"Absolute Value is:"<

}

10.利用全局变量并编写函数统计数组中奇数和偶数的个数。#include

#include

int oddnum=0,evennum=0;

void main()

{int n,i,a[100];

cout<<"Enter n:"<

cin>>n;

cout<<"input array a:"<

for(i=0;i

cin>>a[i];

cout<<"Array a is:"<

for(i=0;i

cout<

cout<

for(i=0;i

{if(a[i]%2==0) oddnum++;

else evennum++;

}

cout<<"The number of even is:"<

cout<<"The number of odd is:"<

}

2.编程题:

(1)设计两个求面积的函数:

area(); //求圆面积,需传递一个参数

area(); //求矩形面积,需传递两个参数

然后自行输入数据进行测试。

(2)在主程序中提示输入n,编写函数用递归的方法求1+2+…+n的和。

MATLAB课后实验答案

%实验一MATLAB运算基础 %第一题%(1) z1=2*sin(85*pi/180)/(1+exp(2)) %(2) x=[2,1+2i;-0.45,5]; z2=0.5*log(x+sqrt(1+x.^2)) %(3) a=-3.0:0.1:3.0; z3=(exp(0.3*a)-exp(-0.3*a))/2.* sin(a+0.3)+log((0.3+a)/2) %(4) t=0:0.5:2.5; z4=t.^2.*(t>=0&t<1)+(t.^2-1).*( t>=1&t<2)+(t.^2-2*t+1).*(t>=2&t <3)%第二题 A=[12 34 -4;34 7 87;3 65 7]; B=[1 3 -1;2 0 3;3 -2 7]; A+6*B A-B+eye(size(A)) A*B A.*B A^3 A.^3 A/B B\A [A,B] [A([1,3],:);B^2]%第三题 A=[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B=[3 0 16;17 -6 9;0 23 -4;9 7 0;4 13 11] C=A*B F=size(C) D=C(F(1)-2:F(1),F(2)-1:F(2)) whos%第四题 %(1): A=100:999; B=rem(A,21); C=length(find(B==0)) %(2): A='lsdhKSDLKklsdkl'; k=find(A>='A'&A<='Z'); A(k)=[] %实验二MATLAB矩阵分析与处理 %第一题 E=eye(3); R=rand(3,2); O=zeros(2,3); S=diag([2,3]);%判断AB是否相等 A=[E,R;O,S];A^2 B=[E,(R+R*S);O,S^2] %第二题 H=hilb(5) P=pascal(5) Hh=det(H) Hp=det(P) Th=cond(H) Tp=cond(P) %第三题: A=fix(10*rand(5)) H=det(A)Trace=trace(A) Rank=rank(A)Norm=norm(A) %第四题: A=[-29,6,18;20,5,12;-8,8,5] [V,D]=eig(A)%数学意义略 %第五题方法一: %(1): A=[1/2,1/3,1/4;1/3,1/4,1/5;1/4, 1/5,1/6]; b=[0.95,0.67,0.52]'; x=inv(A)*b %(2): B=[0.95,0.67,0.53]'; x=inv(A)*B %(3): cond(A) %第五题方法二: A=hilb(4) A(:,1)=[] A(4,:)=[] B=[0.95,0.67,0.52]'; X=inv(A)*B B1=[0.95,0.67,0.53]'; X1=inv(A)*B1 N=cond(B) N1=cond(B1) Na=cond(A) %矩阵A为病态矩阵 %第六题 A=[1,4,9;16,25,36;49,64,81] B=sqrtm(A) C=sqrt(A) %sqrtm函数是以矩阵为单位进行计算,sqrt函数是以矩阵中的元素进行计算 %实验三选择程序结构设计 %第一题程序一 x=[-5.0,-3.0,1.0,2.0,2.5,3.0,5. 0]; y=[]; %建立存放所有y值的矩阵

数据库实验3答案

实验三:交互式SQL语句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对象的操作过程,包括创建、修改、删除 (2)熟悉表的各种操作,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查询 (3)熟练掌握常用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2、实验平台 使用SQL Server提供的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交互式使用SQL语句。 3 实验容及要求 选择如下一个应用背景之一: ●学生选课系统 ●习题3、4、和5中使用的数据库 ●其它你熟悉的应用 (1)建立一个数据库和相关的表、索引、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练习对表、索引和视图的各种操作。 (2)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各实验用例及执行结果。 (3)深入了解各个操作的功能。 实验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容: 3.1 数据定义 1.基本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 2.索引的创建 3.视图的创建 3.2 数据操作 完成各类更新操作包括: 1.插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 删除数据 3.3 数据查询操作 完成各类查询操作 1.单表查询 2.分组统计 3. 连接查询 4. 嵌套查询 5. 集合查询 3.4 数据操作 1.创建视图 2.视图查询 参考示例: 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练习对表、视图和索引等数据库对象的各种操作。 一、数据定义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ST,包括三个基本表,其中Student表保存学生基本信息,Course表保存课程信息,SC表保存学生选课信息,其结构如下表: 表1. Student表结构 表2. Course表结构

表3. SC表结构 1.创建、修改及删除基本表 (1)创建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8)PRIMARY KEY, Sname CHAR(8), Ssex CHAR(2)NOT NULL, Sage INT, Sdept CHAR(20) ); (2)创建Course表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PRIMARY KEY, Cname CHAR(40)NOT NULL,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 (3)创建SC表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8)FOREIGN KEY (Sno)REFERENCES Student(Sno),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 (4)创建员工表Employee

数据库上机实验题目和答案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王丽同学所学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no ,Cname from 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sname='王丽' ))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 where sex='男' and age>23 3.检索‘c01’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女'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c01') 4.检索s01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no from c where cno not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s01')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c.sno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having count(https://www.doczj.com/doc/4c4176957.html,o)>=2 6.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解法一: select so.sno sno,https://www.doczj.com/doc/4c4176957.html,ount,s.sname from(select sc.sno sno,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 so,s where s.sno=so.sno 解法二: select sc.sno sno,s.sname,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sname

实验5(答案)

实验五 连续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在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及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掌握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设计简单的滤波器的方法。 2.掌握利用MATLAB 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频响特性和零极点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MATLAB 提供了许多可用于分析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函数,主要包含有系统函数、系统时域响应、系统频域响应等分析函数。 1. 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 连续时间LTI 系统可用如下的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 ()( )()(01)1(1)(t y a t y a t y a t y a n n n n ++++-- )()( )()(01)1(1)(t x b t x b t x b t x b m m m m ++++=-- 已知输入信号x (t )以及系统初始状态)0(,),0('),0()1(----n y y y ,就可以求出系统的响应。 MATLAB 提供了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的函数,可以计算上述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系统的响应,包括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在调用MATLAB 函数时,需要利用连续系统对应的系数函数。对微分方程进行Laplace 变换即可得系统函数: 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X s Y s H n n n n m m m m ++++++++==---- 在MATLAB 中可使用向量和向量分别保存分母多项式和分子多项式的系数: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这些系数均按s 的降幂直至s 0排列。 ●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的计算 impulse(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 参数: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其中: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h=impulse(sys, t) 计算出系统在向量t 定义的区间上的冲激响应, 向 量h 保存对应区间的系统冲激响应的输出值。 ● 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g (t )的计算 step(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阶跃响应。

大一C语言上机实验试题和答案

实验一上机操作初步(2学时) 一、实验方式:一人一机 二、实验目的: 1、熟悉VC++语言的上机环境及上机操作过程。 2、了解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 三、实验内容: 说明:前三题为必做题目,后两题为选做题目。 1、输出入下信息:(实验指导书P79) ************************* Very Good ************************* 2、计算两个整数的和与积。(实验指导书P81) 3、从键盘输入一个角度的弧度值x,计算该角度的余弦值,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屏幕。(书 P3) 4、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文字菜单模样的图案: ================================= 1 输入数据 2 修改数据 3 查询数据 4 打印数据 ================================= 5、从键盘上输入两个整数,交换这两个整数。 四、实验步骤与过程: 五、实验调试记录: 六、参考答案: 1、#include void main( ) { printf(“********************\n”); printf(“ Very Good\n”); printf(“********************\n”); } 2、#include void main( ) { int a,b,c,d; printf(“Please enter a,b:”); scanf(“%d,%d”,&a,&b); c=a+b; d=a*b; printf(“%d+%d=%d\n”,a,b,c); printf(“%d*%d=%d\n”,a,b,d);

数据库实验五题目答案

实验五 实验5.1 数据查询 1)要求 以School数据库为例,在该数据库中存在四表格,分别为: ●表STUDENTS(sid, sname, email, grade); ●表TEACHERS(tid, tname, email, salary); ●表COURSES(cid, cname, hour); ●表CHOICES(no, sid, tid, cid, score) 在数据库中,存在这样的关系:学生可以选择课程,一个课程对应一个教师。在表CHOICES中保存学生的选课记录。 按以下要求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 (1)查询年级为2001的所有学生的名称并按编号升序排列。 程序: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s where grade='2001' order by sid asc; (2)查询学生的选课成绩合格的课程成绩。 程序:Select score from choices where score>'59';

(3)查询课时是48或60的课程的名称。 程序:select cname from courses where hour='48'or hour='60'; (4)查询所有课程名称中含有data的课程编号。 程序:select cid from courses where cname like'%data%';

(5)查询所有选课记录的课程号(不重复显示)。 程序:select distinct cid from choices; (6)统计所有教师的平均工资。 程序:select avg(salary) from teachers;

实验五数值积分参考答案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积分理论中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2 了解定积分近似计算的矩形法、梯形法与抛物线法; 3 会用MATLAB 语言编写求定积分近似值的程序,会用MALAB 中的命令求定积分。 二 实验准备素材 见附件。 三 实验内容 1.(不定积分)用int 计算下列不定积分,并用diff 验证 ?dx x x 2 sin ,?+x dx cos 1,?+1x e dx ,?xdx arcsin ,?xdx 3sec 2.(定积分)用trapz,int 计算下列定积分 ?10sin dx x x ,?10dx x x ,?π20)2sin(dx x e x ,?-102dx e x 3.(椭圆的周长) 用定积分的方法计算椭圆1492 2=+y x 的周长 4.(二重积分)计算积分??≤+++y y x dxdy y x 222)1( 5. (广义积分)计算广义积分 ?∞∞-+-dx x x 421)exp(,?10)tan(dx x x ,?-1021sin dx x x 7.1 syms x; g1=int(x.*sin(x).*sin(x)) g1 = x*(-1/2*cos(x)*sin(x)+1/2*x)+1/4*sin(x)^2-1/4*x^2

clear;syms x; d1=diff(x*(-1/2*cos(x)*sin(x)+1/2*x)+1/4*sin(x)^2-1/4*x^2) syms x; g2=int(1/(1+cos(x))) g2 = tan(1/2*x) clear;syms x; d2=diff(tan(1/2*x)) syms x; g3=int(1/(exp(x)+1)) g3 = log(exp(x))-log(exp(x)+1) clear;syms x; d3=diff(exp(x))-log(exp(x)+1)) syms x; g4=int(finverse(sin(x))) g4 = x*asin(x)+(1-x^2)^(1/2) clear;syms x; d4=diff(x*asin(x)+(1-x^2)^(1/2)) syms x; g5=int(sec(x).^3) g5 = 1/2/cos(x)^2*sin(x)+1/2*log(sec(x)+tan(x)) clear;syms x; d5=diff(1/2/cos(x)^2*sin(x)+1/2*log(sec(x)+tan(x))) 7.2 x=10e-100:0.001:1; y=sin(x)./x; trapz(x,y) clear all;syms x;

数据库实验题目和答案

按照如下方式重新定义四张表: 定义新的books表,其所拥有的属性与属性类型与原有的books表一致 以列级完整性的方式定义属性bookId为主码,同时在定义的时候必须提供约束名 定义属性category为”非空” ,同时在定义的时候必须提供约束名 create table Books( bookId number(9,0) constraint BooksKey primary key, title varchar(80), author varchar(40), year integer, category varchar(15) constraint B1 not null ); commit; 定义新的customers表,其所拥有的属性与属性类型与原有的customers表一致 以表级完整性的方式定义属性cid为主码 以列级完整性的方式定义属性cname为”唯一”,同时在定义的时候必须提供约束名 create table Customers ( cid number(9,0), cname char(40) constraint C1 unique, age integer, primary key(cid) ); commit; 定义新的purchases表,其所拥有的属性与属性类型与原有的purchases表一致 定义属性cid与bookId为主码,同时在定义的时候必须提供约束名 以列级完整性的方式定义属性bookId为外码,它参照Books表的主码,同时在定义的时候必须提供约束名。当删除Books表中的某一本书时,级联删 除与它相关的购买记录 以表级完整性的方式定义属性cid为外码,它参照customers表,同时在定义的时候必须提供约束名。当删除customers表中的某个顾客时,如果存在 与该客户相关的购买记录,拒绝删除。 create table Purchases( cid number(9,0), bookId number(9,0)

华南农业大学C语言实验上机实验第四版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 参考答案(第四版) (学生改编) 实验 1 C语言程序初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在线评判系统。 二、实验内容 1. 运行第一个C程序 [题目:The first C Program] 将下列程序输入visual c++ ,编译、连接和运行该程序。 #include"stdio.h" main() { printf("The first C Program\n"); } [具体操作步骤] (1)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 a1.c。 (3)按照第一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按照第三章介绍的方法,将代码提交到在线评判系统,系统返回“通过”,则该题完成。

2. 在在线评判系统中提交实现了计算a+b功能的程序 [题目1001:计算a+b] 由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和。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 b; scanf("%d%d", &a, &b); printf("%d", a + b); } (1)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 a2.c。 (3)按照前二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入 15 30↙ (↙表示输入回车符) (5)如果看到如下输出结果,则表明15+30 的结果正确,如果得不到如下结果,则需检查并更正程序。 45 (6)按照第三章中介绍的方法进入在线评判系统。 (7)显示题目列表,点击题号为1001,题名为“计算a+b”的题目。 (8)查看完题目要求后,点击页面下端的“sumbit”,参照第二章提交程序的方法提交程序a2.c。 (9)查看评判结果,如果得到“accepted”则该题通过,否则返回第一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 3 实验 2 基本数据类型、运算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和实型的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2)掌握不同的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 算符的使用。 (4)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 变量的定义 [题目 1117:变量定义,按要求完成程序] 下面给出一个可以运行的程序,但是缺少部分语句,请按右边的提示补充完整缺少的语句。#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 b; /*定义整型变量a和b*/

matlab实验五答案1

实验五 1、编写程序,该程序在同一窗口中绘制函数在 []0,2π之间的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步长 为200/π,线宽为2个象素,正弦曲线设置为蓝色实线,余弦曲线颜色设置为红色虚线,两条曲线交点处,用红色星号标记并标注sin(x)=cos(x);通过函数方式在生成的图形中添加注释,至少应包括:标题,文本注释,图例和坐标轴标注。%x=linspace(0,2*pi,1000);x=[0:pi/200:2*pi]sinx =sin(x);cosx =cos(x); k=find(abs(sinx-cosx)<1e-2);x1=x(k); plot(x,sinx,'LineWidth',2) hold on ,plot(x,cosx,'r:','LineWidth',2)hold on ,plot(x1,sin(x1),'r*')xlabel('x:(0-2\pi)'); ylabel('y:sin(x)/cos(x)'); title('正弦-余弦曲线'); text(x1+0.1,sin(x1),'sin(x)=cos(x)');legend('sin(x)','cos(x)'); 1 2 34 5 6 7 x:(0-2π) y :s i n (x )/c o s (x ) 正弦-余弦曲线 2、绘制图像:双曲抛物面:22 x y z =- ,1616x -<<,44y -<<,并对绘制的双曲抛物面尝试进行视点控制。 [X,Y]=meshgrid(-16:0.4:16,-4:0.1:4);Z =X.^2/16-Y.^2/4; subplot(1,3,1),plot3(X,Y,Z),view(0,180),title('azimuth =0,elevation =180'); subplot(1,3,2),plot3(X,Y,Z),view(-37.5,-30),title('azimuth =

实验五 连接查询参考答案

--创建学生视图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v_stu]')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View') = 1) drop view [dbo].[v_stu] go create view v_stu as select sid, sname, ssexy, sbdate, Datediff(year, sbdate, getdate()) as sage, stele, ugrade.gid, gname, gyear, udept.did, dname, daddr, dtele, demail, uteacher.tid, tname, tsexy, tbdate, tfield, tprof, tele, qq, email, msn from ustudent, ugrade, udept, uteacher where ustudent.gid=ugrade.gid and ugrade.did=udept.did and ugrade.tid=uteacher.tid --创建选修课程视图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v_sc]')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View') = 1) drop view [dbo].[v_sc] go create view v_sc as select ustudent.sname, usc.*, cname, credit, pcid, chour, cattr, cnum from ustudent, usc, ucourse where ustudent.sid=usc.sid and usc.cid=ucourse.cid --1、显示所有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称,入学年份select sid, sname, ssexy, sage, gname, gyear from v_stu --2、显示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同学的名单,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称、入学年份 select sid, sname, ssexy, sage, gname, gyear from v_stu where dname='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3、显示选修了“数据库”的所有同学的学号、姓名 select sid, sname from v_sc where cname='数据库' --4、显示白云同学的班主任老师的姓名、联系电话 select tname, tele from v_stu

实验5(2) 参考答案

实验5(2) 类的继承与派生 参考答案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掌握单继承和多重继承下派生类的定义方法,理解基类成员在不同的继承方式下不同的访问属性。 (2)正确定义派生类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理解定义一个派生类对象时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次序。 (3)理解同名冲突的产生原因,会使用虚基类来解决第三类同名冲突问题,并理解引入虚基类后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4)理解赋值兼容的相关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题目1:定义一个车基类,派生出自行车类和汽车类,并以自行车类和汽车类为基类共同派生出摩托车类,每个类都要定义带有参数的构造函数。自行车类分别使用private、protected、public三种方式来继承车基类,观察基类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属性;观察自行车类、汽车类和摩托车类对象定义时构造、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最后将车基类定义为虚基类再观察程序运行结果。题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定义基类V ehicle,它具有两个保护成员变量:MaxSpeed、Weight,有3个公有的成员函数:Run( )、Stop( )、Show( ),以及带参数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再定义一个从Vehicle 公有继承的Bicycle类,增加保护属性的成员变量Height,定义Bicycle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改造Show函数,用于输出本类中的完整信息。main( )函数中定义Bicycle类对象,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顺序,以及各成员函数的调用。使用跟踪的方法观察程序运行的每一步究竟调用的是哪一个函数。 ②在上一步基础上,将继承方式分别修改为protected和private,再重新编译,观察这时的报错信息并进行分析。 ③将Bicycle类的继承方式恢复为public,代码回到①的状态,再在Bicycle类下面增加一个第二层汽车类Car的定义,Car也是公有继承基类Vehicle,其中增加了一个保护成员变量SeatNum,表示汽车有几个座位,其定义方式与类Bicycle类似。主函数中定义该类对象,观察运行结果。 ④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定义一个第三层类MotorCycle,该类以公有方式继承了第二层的Bicycle和Car类。定义其构造函数,要调用两个直接基类的构造函数,再改造函数Show( ),输出所有四个成员变量的信息。主函数中只定义类MotorCycle的对象并调用相应的函数,代码请参考实验指导1的④。程序进行编译,会产生4个错误、8个警告,因为存在二义性问题,在同名成员前增加“基类名::”以消除二义性直到程序正确,观察运行结果。 ⑤再将代码恢复至上一步未修改前,即存在4个错误、8个警告的状态,再作一定的修改,将Vehicle声明为虚基类以消除二义性,同时修改第三层类的构造函数,其余代码不变,具体请参考实验指导1的⑤。观察运行结果,理解此时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及用虚基类消除二义性的原理。 参考程序如下:

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及数据描述四、程序清单 1.编写程序实现在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 The dress is long The shoes are big The trousers are black 答案: #include main() { printf("The dress is long\n"); printf("The shoes are big\n"); printf("The trousers are black\n"); } 2.改错题(将正确程序写在指定位置) 正确的程序为: #include main() {

printf("商品名称价格\n"); printf("TCL电视机¥7600\n"); printf("美的空调¥2000\n"); printf("SunRose键盘¥50.5\n"); } 2.编写程序: a=150,b=20,c=45,编写求a/b、a/c(商)和a%b、a%c(余数)的程序。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 a,b,c,x,y; a=150; b=20; c=45; x=a/b; y=a/c; printf("a/b的商=%d\n",x); printf("a/c的商=%d\n",y);

x=a%b; y=a%c; printf("a/b的余数=%d\n",x); printf("a/c的余数=%d\n",y); } 4. 设变量a的值为0,b的值为-10,编写程序:当a>b时,将b赋给c;当a<=b时,将a赋给c。(提示:用条件运算符)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 a,b,c; a=0; b=-10; c= (a>b) ? b:a;

数据库试验答案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据库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及学号 课程教学班号 任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2012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1 使用向导创建和删除数据库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 中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环境 2.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3.掌握使用向导创建和删除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熟练使用SSMS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操作。 2.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设有一学籍管理系统,其数据库名为“EDUC”。 初始大小为10MB,最大为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5%比例增长; 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为“student_data”, 物理文件名为“student_data.mdf,存放路径为“E:\sql_data”。 日志文件的逻辑文件名为“student_log”, 物理文件名为“student_log.ldf”,存放路径为“E:\sql_data”。 四、实验步骤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简称SSMS)创建数据库。 (1)启动SSMS 在开始菜单中:所有程序-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单击“连接”按钮,便可以进入【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如果身份验证选择的是“混合模式”,则要输入sa的密码。 (2)建立数据库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建立上述数据库EDUC。在数据库节点上右击选择新建。同时建立一个同样属性的数据库EDUC1。

实验5(1) 参考答案

实验5(1) 类的组合 参考答案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理解类组合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对象成员的定义方法,理解对象成员的构造与析构方法。 (3)理解组合后类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调用次序。 (4)掌握对象成员中私有成员和保护成员的访问方法。 二、实验内容 题目1:对象成员的定义、构造与访问。 定义三个类Member1、Member2和New。Member2中包含有Member1类型的成员,New中包含有Member1与Member2类型的成员。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Member1类中,它含有一个int型私有数据成员x以及三个公有成员函数。三个成员函数分别为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x的值。 ②在Member2类中,它含有三个私有数据成员,分别是Member1型的对象obj1、obj2与int型的数据y。此外,它还含有三个公有成员函数,分别是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y的值。 ③在New类中,它含有三个私有数据成员,分别是Member1型的对象m1、Member2型的对象m2与int型的数据z。此外,它还含有三个公有成员函数,分别是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z的值。 ④main( )函数中定义一个New型的对象,并调用show( )函数。 程序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ember1 { public: Member1(int a) { x = a; cout << "constructing Member1 " << x << endl; } ~Member1( ) { cout << "donstructing Member1\n"; } void show( ) { cout << "Member1 x = " << x << endl;

同济大学数据库实验5答案

create proc procA as select* from student exec proca create proc procB @_year char(4) as select* from student where year(birthday )=@_year declare @_year char(4) set @_year ='1994' exec procB@_year create proc procf @_Snum char(30) as select s.snum ,avg(score)as平均成绩,count(https://www.doczj.com/doc/4c4176957.html,um)as选秀门数,sum(1-score/60)as不及格门数 from student s,course c,sc,sections st where s.snum =sc.snum and sc.secnum =st.secnum and https://www.doczj.com/doc/4c4176957.html,um =https://www.doczj.com/doc/4c4176957.html,um and S.Snum =@_Snum group by S.Snum DECLARE @_SUNM char(30) set @_SUNM ='s001' exec procf@_sunm CREATE PROC Procd @_snum char(4),@_avg int out,@_selected_course int out,@_failed_course int out AS SELECT @_avg=AVG(score),@_selected_course=COUNT(cnum),@_failed_course=sum(1-score/60) FROM sc JOIN sections ON sc.secnum =sections.secnum WHERE snum=@_snum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答案 实验一: 1、请编写函数int fun(int *a, int *b),函数的功能是判断两个指针a和b所指存储单元的值 的符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这两个存储单元中的值都不为0。在主函数中输入2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a, int *b) { if (*a*(*b)>0) return(1); else return(0); } main() { int x,y; scanf("%d%d",&x,&y); if (fun(&x,&y))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 } 2、计算1+2+3+……+100,要求用指针进行设计。即设计函数int fun(int *n)实现求 1+2+3+……+*n,在主函数中输入、调用、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n) { int i,sum=0; for (i=1;i<=*n;i++) sum+=i; return(sum); } main() { int x,sum; scanf("%d",&x); printf("the sum is %d\n",fun(&x)); } 3、函数的功能是求数组a中最大数的位置(位序号)。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

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max) max=a+i; return(max-a); } main() {int a[N],maxi; input(a,N); maxi=fun(a,N); printf("\n the max position is %d\n",maxi); } 4、请编写函数fun(int *a,int n, int *odd, int *even),函数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a中所有奇数之和和所有偶数之和。形参n给出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odd和even分别返回奇数之和和偶数之和。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

实验五答案

实验内容: 1. 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2534432312w z y x w z y x w z y x 的通解。 2. 一个城镇有三个主要企业:煤矿、电厂和地方铁路作为它的经济系统。生产价值一元的煤,需消耗0.25元的电费和0.35元的运输费;生产价值一元的电,需消耗0.40元的煤费、0.05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而提供价值一元的铁路运输服务,则需消耗0.45元的煤费、0.10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假设在某个星期内,除了这三个企业间的彼此需求外,煤矿还得到了50 000元的订单,电厂得到了25 000元的电量供应要求,而地方铁路得到了价值30 000元的运输需求。试问: (1)这三个企业在这个星期各应生产多少产值才能满足内外需求? (2)除了外部需求,试求这星期各企业之间的消耗需求,同时求出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值中除去各企业的消耗所剩的部分); (3)如果煤矿需要增加总产值10 000元,它对各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完全需求分别将是多少? 3.在某年经济年度内,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单位:亿元)。假设t 经济年度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最后需求均为17亿元,预测t 经济年度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产出(提示: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系统而言,直接消耗矩阵和系数矩阵可视作不变)。

表中第一行数字表示工业总产出为25亿元,其中6亿用于工业本身,2亿用于农业,1亿用于第三产业,16亿用于最后需求,二、三可作类似解释。第一列数字表示6亿是工业对自身的投入,2.25是农业对工业的投入,3是第三产业对工业的投入。 1. clear;clc a=[2 1 -1 1;3 -2 1 -3;1 4 -3 5]; b=[1;4;2]; rank(a) rank([a,b]) ans = 2 ans = 3 无解。 2. clear;clc A=[0 0.40 0.45;0.25 0.05 0.10;0.35 0.10 0.10]; E=eye(3); Y=[50000;25000;30000]; X=(E-A)\Y x1=X(1) x2=X(2) x3=X(3) C=eye(3); C(1,1)=x1

C语言实验参考答案11

C语言实验参考答案 实验一 5、输入并运行自已编写的程序(教材第一章P14 三编程题)。 实验二 1、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接收3个实数(分别为10.0、20.0、5.0),输出这3个数的和s、乘积t和平均值a。 #include main() {float x,y,z,s,t,a; printf(“x,y,z=”); scanf(“%f,%f,%f”,&x,&y,&z); s=x+y+z; t=x*y*z; a=s/3; printf(“s=%f,t=%f,a=%f\n”,s,t,a); } 2、编程。要求用户输入两个整数a、b(分别为20、10),读取用户从键盘输入的值,然后: 1)用整数输出这两个数的和、差; 2)用长整型输出这两个数的积,用float输出商; 3)用整数输出这两个数的余数,用float输出平均值。 #include

{int a,b,he,cha,yu; long ji; float shang,aver; printf(“a,b=”); scanf(“%d,%d”,&a,&b); he=a+b; cha=a-b; ji=(long)a*b; shang=1.0*a/b; yu=a%b; aver=(a+b)/2.0; printf(“a+b=%d,a-b=%d,a*b=%ld\n”,he,cha,ji); printf(“a/b=%f,a%%b=%d,aver=%f\n”,shang,yu,aver); } 3. 再次运行程序第2题中的程序,使整数a、b的值分别为10、20,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并给出说明。 程序同上。 实验三 1、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接收一个一位的整型数,经转换,用字符函数putchar输出。例如,输入整数5,程序运行后输出字符5。 #inclu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