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doc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doc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doc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

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

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

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

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

资支出的增加;

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

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

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第二年的净投资()。

a.增加了200亿美元; b.增加了400亿美元;

c.仍然为0; d.增加了100亿美元。

11.国民收入会从谷低走向高峰,根据汉森(Hanson)和萨谬尔森(Samuelson)的解释,是因为()。

a.乘数的作用; b.加速数的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都不正确。

12.当国民收入在乘数和加速数的作用下趋于减少时,它的下降将受到下述因素的限制()。

a.总投资为零; b.失业增加; 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都不正确。

13.根据加速原理,净投资会在哪种情况下发生()。

a.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达到最高水平;

b.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下降;

c.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增加;

d.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保持不变。

14.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化又对投资产生影响;

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

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了经济怎样走向萧

条;

d.a和c。

15.经济周期分析是一种()。

a.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 b.长期的动态分析;

c.局部均衡的分析; d.长期的静态分析。

16.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股票的波动。

17.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任何减少都是生产能力的减少;

b.工资是有伸缩性,但劳动市场均衡不一定意味着充分就业;

c.总需求的波动改变着充分就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水平;

d.总需求的波动不会影响物价水平。

18.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当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时,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但只是暂时的;

b.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增加;

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都不受影响;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受影响,但物价水平上升。

19.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

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变动。

二、多项选择

1.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用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看法与汉森和萨谬尔森看法的联系在于()。

a.经济周期变化是由经济内部的因素引起的;

b.经济活动水平与投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c.经济周期变化是由经济外部的因素引起的;

d.经济活动水平与投资水平没有密切的联系。

2.当经济处于复苏时,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a.就业增加; b.产量扩大; c.消费减少; d.投资

增加。

3.当经济处于衰退时,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

a.消费增长放慢; b.投资减少; c.失业增加; d.产

量扩大。

4.下列哪些是经济周期的阶段()。

a.复苏; b.失业; c.企业亏损; d.繁荣。

5.下列哪些与经济周期有关()。

a.失业率; b.通货膨胀率;

c.股票市场; d.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6.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经济周期的中心()。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上升;

c.收入的波动; d.工资的波动。

7.下列哪些不是中周期的一个周期()。

a.5年—6年; b.8年—10年;

c.25年左右; d.40个月左右。

8.50年—60年一次的周期称为()。

a.朱格拉周期; b.基钦周期;

c.康德拉耶夫周期; d.长周期。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加速系数;3.资本-产量比率。

四、判断题

1.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也就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2.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消费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在于边际储蓄倾向递减和利润份额的绝大部分用于储蓄。()

3.经济繁荣时期的长短取决于引致投资时滞的长短。()

4.对于经济周期中产量上升阶段的长短而言,加速数对其的影响大于消费倾向

对其的影响。()

5.过度投资理论从货币与非货币两方面因素解释了投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

的影响。()

6.按照希克斯经济周期模型,一般情况下,实际产出不会超过产出增长的最高

速度。()

7.在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中,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是繁荣和复苏,经济活

动低于正常水平的是萧条和衰退。()

8.经济学家常用危机的严重程度作标准来划分经济周期。()

9.熊彼特周期是一种长周期。()

10.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11.经济周期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它的发生常常是很有规律的。()

12.如果潜在的实际GDP是95000亿元,而实际产出是100000亿元,则经济处

于萧条阶段。()

13.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完全可由充分就业的到来而判定。()

14.近年来经济萧条不严重是因为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能够预测它的发生,而且

往往很准确。()

15.太阳黑子理论被称为经济周期的外因论,这是因为经济的内在机制不影响太

阳黑子。( )

16.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水平的长期的、波浪式的运动。( )

17.确切地说,当实际GDP的增长率低于2%时,表明发生了经济衰退。( )

18.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在波动范围和延续时间上是相等的。( )

19.圣诞节前市场活动的繁荣不能称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

20.在繁荣时期,经济向着生产力容量的极限扩张。( )

21.在经济复苏时期对耐用消费品的很大的储备金需求,将导致边际消费倾向增

加。( )

22.在经济衰退时期,任何销售的增加将使现存的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存量比意愿

水平少,从而引致新的投资。( )

23.在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大多数重要的经济指标将同方向运动。( )

24.政府的预算是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

25.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的比率将减小。( )

26.若用统计数字方法去测算经济周期,有两个主要的必须修正项目:第一是季

节性的波动;第二是长期的或永久的经济趋势。( )

五、辨析题

1.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失业率会上升。

2.经济周期理论的重点是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4.乘数的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加速数的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因此,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5.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投资的波动性。

6.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可以实现物价稳定。

7.根据加速原理,在国民收入停止增长的时候,净投资一定会下降。

8.加速原理是一种用外部因素的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理。

六、简答题

1.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

点。

2.经济周期的类型有哪些?

3.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的有哪些理论?

4.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5.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学家在给经济周期下定义时强调了什么?

6.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加速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七、论述题

1.试论述经济波动的上限和下限。

2.为什么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调节?可以通过哪几个环节来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

3.从经济周期的根源来说,可以分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两大类。那么什么是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并简要论述。

八、计算题

1.某人25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估计可以活到80岁。假定生命由25岁开始算起,按照生命周期理论,

(1)不考虑财富因素,写出此人工作期间的消费函数;

(2)如果人口增长率为零,人口构成是均匀的,那么国家的总储蓄率是多少?

2.如果某国经济中连续四年的国民收入分别是Y

1=1000亿美元,Y

2

=1200亿美元,

Y 3=1600亿美元,Y

4

=1500亿美元,第一年的净投资I

1

为400亿美元,当前的

国民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0亿美元,求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该国的净投资额分别是多少?

3.假定某国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b=0.75,加速数V=2,每期自发投资I

=900亿美元,1992年的国民收入水平为50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400亿美元,求1993年和1994年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

一、单项选择

1.a; 2.a; 3.c; 4.b; 5.c; 6.b; 7.a; 8.a; 9.d;

10.b; 11.c; 12.a; 13.c; 14.a; 15.b; 16.c; 17.a; 18.d;

19.c。

二、多项选择

1.ab;

2.abd;

3.abc;

4.ad;

5.abc;

6.abd;

7.acd;

8.cd。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大致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这4个阶段。

2.加速系数:也称加速数,是指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的净投资量,即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3.资本-产量比率:资本—产量比率就是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或者资本量与产量之比。以R代表资本—产量比率,K代表资本,Y代表产量,则R=K/Y。

四、判断题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8.错;9.错; 10.对; 11.错; 12.错; 13.错;14.错;15.对; 16.对;17.错; 18.错; 19.对;20.对;21.对;22.错; 23.对; 24.对;25.错; 26.对。

五、辨析题

1.错。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失业率会下降;而在衰退阶段失业率会上升。2.对。

3.对。

4.错。加速数的作用可以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乘数的作用也可以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

5.对。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人们收入增加时会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整个社会的物品销售量增加,进而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如此循环,国民收入不断增大,社会便进入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反之,当投资量减少时,根据加速原理,国民收入又会持续下降,社会便进入经济周期的衰退时期。

6.对。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可以采用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控制物价,从而实现物价的稳定。

7.对。当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便不再增长,从而销售量也不再增长。

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着投资量下降。

8.错。加速原理是用内部因素解释经济周期的原理。

六、简答题

1.答:(1)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都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其主要标志都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他宏观经济总量的状况。

(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的短期波动,引起这种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变动。

经济增长是经济中的长期趋势,决定这种趋势的主要是供给。

2.答:经济周期根据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三类。

(1)长周期又称长波(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2)中周期又称中波(即朱格拉周期)平均8到10年为一个周期;

(3)短周期又称短波(即基钦周期),平均40个月为一个周期。

3.答: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大致可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其中,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又主要包括以下理论`:①消费不足论;②投资过度论;③货币信用过度论;

④创新理论;⑤心理理论;⑥太阳黑子理论;⑦政治周期理论。

4.答: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回升又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

5.答: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6.答:区别:(1)前者说明净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

(2)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

联系:(1)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会引起数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回引起净投资增量的变化;

(2)从长期和动态的过程来看,乘数发生作用以后,加速数接着会发生作用,乘数又接着发生作用,如此持续下去。

7.答:加速原理是分析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投资影响的一种理论。根据加速原理,只有在国民收入增量发生增加的时候,净投资才会增加,而且净投资变化的幅度一般大于国民收入变化的幅度。

七、论述题

1.答: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形成周期性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进行调节,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也不是无限的。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了经济周期有其上限与下限的概念。经济周期波动的上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条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生产资源都被利用了,那么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就会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经济活动达到上限,产量就会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或者减少。

经济周期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如何收缩都不会由此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数作用的局限性。如果经济处于收缩过程,经济活动不会无止境地收缩下去。当衰退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会稳定下来。这是因为收入不能下降到维持起码的消费水准也不够的地步,资本量不会减少到使总投资小于零的地步(由于企业投资数量最少时就是本期不购买任何设备,即总投资不会为负数,最小是零),这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必须在企业没有生产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如果企业因经济收缩而处于开工不足,企业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存在,这时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而边际消费倾向又不可能等于零,所以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

一旦收入不再继续下降,重置投资的乘数作用就会使收入逐渐回升。

2.答:乘数—加速模型说明经济中消费、投资与收入是相互影响、相互调整的。

假定政府支出或自发性投资支出为一固定的量,靠经济本身调整,它就会自

发地形成经济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中的高涨阶段和低潮阶段正是由乘数与加速数的交织作用所决定的,它使经济自动从高峰到谷底之间摆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根据上述情况,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他们指出,在政府调节经济时,可以掌握以下三个环节:

(1)可以调节投资。上述波动情况是在政府支出或自发性投资支出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支出数量,或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政府的意图。

(2)可以影响加速数。假定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数与资本—产量比率的数值是相同的。所以,政府采取措施影响加速数就是影响资本—产量比率。这就是说,政府应通过适当的政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3)可以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即通过适当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从动态的角度看,单纯的加速原理或乘数原理只有理论意义,而没有实际意义。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两者结合起来,以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结合作为政府按照收入变动趋势来调节经济生活的依据,这被看成是在动态经济学领域内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

3. 答: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

例如,创新理论认为是创新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太阳黑子理论认为是太阳黑子的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与整个经济而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新领土开拓、技术发明或人口增加等所引起的投资过度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政治性周期理论则认为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的(如选举等),周期性地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引起了经济周期。此外,还有用战争、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来解释经济周期的。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这种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因此,每一次繁荣都为下一次萧条创造了条件。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波动。例如,货币理论认为,经

济周期是由于银行货币与信用交替地扩大与紧缩所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与信用的运动,又是一个经济本身所形成的自发过程。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心理理论认为,人的乐观或悲观的预期是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而引起这种心理预期变动的则是经济因素。消费理论则把经济周期,特别是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归因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造成的消费不足等等。

八、计算题

1. 解:(1)假设此人在工作期间每年的收入为YL,工作后每年消费为C,

则此人一生的收入为(60-25)×YL,工作后的总消费为(80-25)C,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不考虑财富因素的情况下,有:

(80-25)C=(60-25)YL

所以消费函数为:C=7YL/11。

(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人口不增长且人口构成均匀的情况下,任一时刻工作人员的储蓄恰好被退休人员的负储蓄所抵消,所以国家的总储蓄率为零。2.解:根据加速原理,收入变动对净投资的影响可以用加速系数V来表示:

V=净投资/收入变动量

由题意,第一年的收入变动是200亿美元,净投资是400亿美元,则

V=400/200=2

由于加速系数取决于该国生产的技术条件,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则可知:

I 2=V·(Y

2

-Y

1

)=2×(1200-1000)=400亿美元

I 3= V·(Y

3

-Y

2

)=2×(1600-1200)=800亿美元

I 4= V·(Y

4

-Y

3

)=2×(1500-1600)=-200亿美元

由此可见,在一定时期,经济中,净投资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3.解:由题意及已知条件,1991年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 91=Y

92

-ΔY

92

=5000-400=4600亿美元

则 C

92=b×Y

91

=0.75×4600=3450亿美元

C 93=b×Y

92

=0.75×5000=3750亿美元

根据加速原理,1993年的新增投资为:

I

i93=V·(C

93

-C

92

)=2×(3750-3450)=600亿美元

则1993年的总投资为

I 93=I

+ I

i93

=900+600=1500亿美元

1993年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 93=C

93

+I

93

=3750+1500=5250亿美元

同理,C

94=b×Y

93

=0.75×5250=3937.5亿美元

I

i94=V·(C

94

-C

93

)=2×(3937.5-3750)=375亿美元

I 94=I

+ I

i94

=900+375=1275亿美元

Y 94=C

94

+I

94

=3937.5+1275=5212.5亿美元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一、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1.真实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经济学家计算GDP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 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二、为什么一国的GDP多是人们所希望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例 子。 答:1.一国有高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这是因为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高的GDP意味着国民可以享用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但是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唯一重要指标。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如闲暇、环境 质量)并没有包括在GDP中,所以一国的GDP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该国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 例如,限制污染的法律实施将减少GDP,如果减少整治污染的法律,即使GDP会高些,但是污染会使社会福利下降。又例如,地震的发生通过增加清理、维修、重建费用的增加将提高GDP,但是地震会减少社会福利的,人人避而远之。 三、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 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 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四、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一下三点: 1.庇谷的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们更富裕, 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 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 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五、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画出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 令狐采学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按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按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5.流量:在一按时期内产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暗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更量。 6.存量:在一按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暗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几多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但包含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更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赔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推销: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必提供现期办事作为交换。它包含:…………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办事所获得的酬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获得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出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继续上升、货币升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品品和劳务的昔时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 第一8 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 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 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 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 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7.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 答: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8.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43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 2、名词解释(3*5=15) 3、计算题(12*3=36) 4、分析题(9+10+10或6+10+13,29)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CPI、失业率(变量)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则: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P20) (1)GDP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2)GDP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的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 (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 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 (1)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2)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 (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股息 (4)DPI=PI-个人所得税 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 4、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换算(CPI\GDP 平减指数): (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3)GDP 平减指数:又称为GDP 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 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 (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 (3)生产函数: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 αL 1-α 2、国民收入的分配: 其中,总劳动收入;总资本收入 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C=c (Y-T );c-MPC ;Y-T :可支配收入 L L K K ==和,=()Y F K L Y MPL L MPK K =?+?MPL L =?MPK K =?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过热国民收入上升税收自动上调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TR)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 TR自动减少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不变价格) 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不变(若按照市场经济应该上升)农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2,两个国家合并GDP有何变化? 3,3,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优缺点? 涵义: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1)、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乘数难以准确确定、财政政策产生效果时需求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原因:政府支出增加,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随着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4,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分析: C= a+by , s=-a+(1-b)y 增加储蓄会减少消费,消费减少有两种方式:a变小,储蓄线上移;b变小,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 济萧条;反之,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 入增加,经济繁荣。 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 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GDP=C+I+G+(X-M) 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 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支出=计划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杜森贝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均衡国民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与计划支出相等的收入 乘数理论的概念指某一影响国民收入因素的增减变化,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化。 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加预计净残值现值等于资本物品的价格。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技术装备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随社会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呈递减趋势。 产品市场均衡概念:产品市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IS曲线:投资储蓄曲线是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与利率组合点的轨迹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利率决定投资,进而决定国民收入,反方向。 货币需求: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越高,投机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很高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高,此时证券价格也很低,不会再下跌,而纷纷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证券价格不会再上升,而纷纷抛出,增加货币持有量。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穷大,银行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一时点上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的利率 LM曲线的形成:货币需求和供给相等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函数:L= ky-hr 货币供给函数:m=M/P 均衡:L= m IS-LM模型概念: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均衡结合起来,达到一般均衡,称为IS-LM模型。 IS-LM动态分析:均衡与充分就业IS和LM交点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实现,需要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有效需求原理:指市场有支付能力或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需求,是决定总就业水平的社会总需求。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新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

宏观经济学简答(1)

宏观经济简答题复习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3)GDP是计算期内(如201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5)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解释GDP,并说明这个指标有哪些缺陷。 答: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缺陷:()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3.核算GDP另种主要的方法。 答:()支出法: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GDP=C+I+G+(X-M)) ()收入法:是从要素收入(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把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4.解释名义GDP和实际GDP及GDP折算指数。 答: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参考393页12题) 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答: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即Y=C+S ②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