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5-02-11T09:45:38.6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月总第143期供稿作者:阳溶冰

[导读] 传统的技师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阳溶冰云南工业技师学院655000

摘要:本文结合云南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在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下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与认识,并结合课程改革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对制度建立、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师资队伍、实训环境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理实一体化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强调在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要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就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有机组合的教学,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师生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这样的教学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职业技术的教学。云南技师学院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对“理实一体化”开展了若干实践。

一、传统的技师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技师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这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有许多弊端。

一是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涉及哪些理论知识,仅仅根据学科逻辑体系和个人经验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所讲授的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学生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受技师学校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师院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三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

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建立健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教学制度体系,是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学生实现自我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键。对这方面的工作,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其一,积极制定与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制度管理规章,结合专业特征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和调整教学的目标、方案和制度,为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首先强调“以生为本”,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

其二,建立健全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保证对教师开展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综合成绩去考核教师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并且以此去实现教师绩效考核。这一套综合考核体系不但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对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其三,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训练来挖掘。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规律,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寻求创新;通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电气自动化创新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设置模块化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技师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可分三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

例如,“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每天安排6节课(其中理论课2节,实训课4节),4至6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采用在实习教室授理论、边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或在短时间(几十分钟至几节课)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即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空间上的结合。如,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模块又分为转速负反馈、电压负反馈、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等小模块,每讲授完一个小模块后立即进行动手操作;讲授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模块后,也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边学边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