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王祚君,中证国信信用增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近一年来,国务院多次会议都涉及融资担保(下称“债保”)问题,修改法规,建再担保体系,最近一次甚至还拟设立“国家级融资担保基金”。

从最近统计数来看,中国债保行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为,融资担保机构(下称“债保机构”)核心资本金低下。截至2014年底,债保全行业的机构总数近8千家,核心资本金8千亿元人民币左右,担保机构平均核心资本金不到1亿元人民币。

另一个基本特征为,债保机构的债保率低下。截至2014年底,债保机构债保存量为2.2万亿元人民币,债保率低至3.0倍至3.5倍,比融资担保法规(下称“法规”)所规定的债保率(10倍)要低3倍至3.5倍。2014年底的债保机构数量比2013年减少了10%左右。

这样的融资担保行业现状,根本无法满足中国数百万亿级的债券市场或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下称“固收市场”)的规模化发展需求,不仅无法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无法进一步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基于这个现状,国务院提出前述多项改革措施,以解困局。但这些措施可能根本是事倍功半,毫无成效,并可能会走进死胡同。

首先,从法规所规定的概念来看,直至现在本次法规修改意见稿,债保机构仍是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附属机构,还不能开展独立的担保业务(被担保人仅限于银行金融机构)。其实,中国固收市场需要债保业务配合,开展债务、债券产品以及固收产品的金融机构已于10年前就已经不仅限于银行金融机构了。所以,本次法规修改意见稿,这是中国金融界”

跑马圈地”的现象仍无改变,也是中国债保行业画地为牢、企图垄断的狭隘思维,这不仅无助于中国债保行业的正常发展,也正是中国债保行业的悲哀。

其次,原来仅为银行贷款业务配套的债保机构,其资本金为5百万元人民币还情有可原。从上述数据来看,债保机构平均核心资本近亿元人民币,比法规修改意见稿所规定的最低资本金5百万元人民币已高出20倍,好像应该是不低的。但是,现在中国的债保对象和债保市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即使以债保行业核心资本总额的10倍债保率计算,债保总额也不会超过10万亿级水平,相对于中国数百万亿级的固收市场来说,债保机构资本金确实还是偏小。另一方面,债保业务以往是被限制在”垃圾级”产品,仅限于银行贷款,贷款对象主要是低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债保额度也不会太大,信用等级较高的固收产品并不涉及债保业务。

本次法规修改意见稿已将债保业务已扩展至债项的最大范围”固定收益”,而不仅限于银行贷款。因此,从债保违约率或债保风险上讲,如果债保业务继续被限制在”垃圾级”产品,等于把中国债保行业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2013年~2014年债保机构的10%破产率也已作了傍证。

近几年来,我国也已出现了数个百亿级的债保机构,国务院最近甚至要设立千亿级或万亿级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但是,债保机构资本金的扩大能否解决债保总额问题,或者能否满足中国债保市场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历史证明,在资本金投资效益管理条件下,任何债保机构资本金的大小并不能真正解决数百万亿级的固收巿场需求。

再次,既然所有债保机构有8千亿元的核心资本规模,如果按照法规所规定的10倍担保率计算,应该可以使债保额达到8万亿元,为什么现在债保额只有2.2万亿元,债保率不到3倍?

从具体来看,那几个百亿级的债保机构公开的就可以达到10倍债保率,但其它资本金较小的担保机构可能都达不到3倍债保率。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很多债保机构资本金不到位或抽逃资本金。另一方面,即使资本金到位,由于债保费不能满足资本投资者投资利益,使许多资本金因投资而转化为各种资本形态,真正用于债保的现金非常之少,甚至都不能按时履行债保义务。

更为重要的方面,绝大部分担保对象(主体或产品)都属于垃圾级的,或非标的固收产品,风险较大。综上因素,银行金融机构为了控制债保风险,不得不迫使债保机构的债保率降至3倍以下。

实际结果是,由于债保机构小而分散,沦落为银行的附属机构,债保对象都是信等低下,垃圾级居多,风险巨大。如同保险对象都是病人和老人,没有健康人和年轻人,此保险结果可以想象。因此,中国债保机构资本金投资效率肯定不尽人意,结果是虚假注册、抽逃资本,甚至倒闭已属常态。债保机构信等虚假不实,又造成债保产品都是信等低下,风险居高不下,并如此恶性循环。

要改变我国债保行业的现状,必须了解债保行业的历史发展或发展途径,正本清源。所谓“融资担保”,也可称之为债务或债券的担保或保险,统称为“债保”业务。在现代增信专业上,与现代增信产品“信用违约互

换”(CDS)相对而言,应属于传统债保业务概念范畴。(增信,可称之为信用增级,或信用增进,或信用增强。)

债保业务于1971年黄金与美元分离后在美国开创,共有15家债保公司,其中4家全球知名的大型债保机构。由于债保机构资本信用支撑不了美国固收巿场规模发展需求,于1995年JP摩根开创了CDS这种现代增信产品。直到目前为止,债保产品或增信产品其实都是以主体信用为基础的,还处于主体信用时代,尚未开创资本信用时代,这与今天所谓后资本主义时代格格不入。

主体信用,如前所述,以主体核心资本金为依据,可为固收产品提供近10倍的增信额度,增信主体核心资本金增减,直接关系到增信额度,10倍增信额度突破与否,直接关系到增信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或信用等级(下称“信等”)。

增信产品在主体信用时代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债保阶段,其特征为行业垄断,即只有债保公司可以从事债保业务,我国目前就处于传统债保阶段。第二阶段为现代增信阶段,其特征为打破行业垄断,即所有高信等的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公司都可通过出售CDS开展增信业务。

一方面,从历史上和法律上看,债保业务并不限制债保人,只是金融监管机构以所谓风控理由进行行业监管,进而设立行业牌照,垄断行业利益,才产生了所谓专业债保机构,因此,美国债保行业在经历20年左右的垄断局面很快、也很容易被打破了,最终被现代增信产品CDS所取代。

另一方面,在资本金投资效益管理条件下,债保机构的资本金无法满足美国固收巿场规模化的发展需求,就必然会产生创新增信产品CDS。债

保机构为了达到最高信等开展债保业务而筹集了高额资本金,但由于数十倍的资本金监管要求,债保收费并不足以满足资本金投资效益的需求,专业债保机构必然会强调资本金的投资收益。注重资本金投资收益是资本投资的必然选择,也迫使专业债保公司变身为非专业的债保公司,如同其他从事债保业务的金融机构,债保业务具有”兼营性”。

因此,资本市场必然选择经市场证明投资效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兼营债保业务,使资本金投资效益最大化,淘汰经市场证明投资效率低下的金融机构兼营债保业务,防止兼营风险交叉感染。这样,以行业垄断优势确立的传统债保业务,逐渐让位于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増信产品CDS。因此,资本金再大的债保机构,甚至再担保体系,不仅不能摆脱10倍债保率的制约,而且资本金投资效率低下(中国债保机构资本金投资效益不到5%),导致市场资本不愿投入或无法投资,除非中国以非市场化方式介入(所谓“国家级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体系”),但投资效果不难想象。

现代增信产品CDS取代传统债保业务,主要是满足了资本巿场规模发展的需求。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CDS支撑起美国总量近63万亿美元的固收巿场,这能不说这是增信历史的巨大进步。CDS作为现代增信制度代表,无可厚非地具有历史先进性,不能因为其在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不良催化作用而一概拒绝承认其历史地位,退回所谓”金融安全”的传统债保阶段。

CDS尽管是现代增信产品,却仍属于主体信用时代的产品,不仅承袭了传统债保业务的基因缺陷,而且又演绎出新的基因缺陷。

人身依附性。由于债保费用延期支付,债保义务却即时生效,这种不对称义务的非标合同,在债保行业中无法转让或禁止转让。那么,债保机构在债保期满前无法解除/摆脱增信义务或增信责任,要么债保期满,要么债保机构破产。

裸交易。CDS在传承了人身依附性的同时,为了急于突破债保行业的严格限制,在不能让渡增信义务的条件下,又要对冲“人身依附性”风险,于是产生了无券产品或裸交易。裸交易是转嫁个別风险但却堆积系统风险,属于赌博类型的交易产品,金融机构为了短期利益过量持有这类风险资产,CDS是在美国金融危机中造成“大而不倒”的重要因素。

拨备滞后。在所谓“同等增信无需拨备”金融原则下带来了另一基因缺陷“拨备滞后”。当被增信产品或被增信实体未降级条件下,金融机构为了短期利益过量持有CDS。当被增信产品或被增信实体降级条件下,金融机构就须计提风险金,否则因此风险敞口而导致增信机构破产风险。

兼营性。债保机构为了提高资本金投资效率,不得不对外进行投资,经营其他金融业务。这样,债保机构其实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债保业务具有“兼营性”。债保业务与兼营的其他金融业务,如果经营风险交叉感染,会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连锁反应,催化美国08年的金融危机。

私密性。债保业务以“一对一”非标合同为基础,信息并不公开透明。尽管CDS为标准合同,却对“一对一”的私密性进行了发展,CDS信披不全,规避监管,金融机构为了短期利益过度持有CDS风险资产,这样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令人惊讶的是,目前全球金融界由于盛行实证主义,根本无视CDS的基因缺陷,对美国的任何金融产品,只能唯其是从,不得质疑。除了照搬,还是抄袭,即便CDS导致美国重大金融危机,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也只是要求各国进行稍许修饰一下而已,如同中国的信用缓释工具(CRMW),只是稍微改进一点。也就是说,对CDS的改革,不是从根本上切除CDS的基因缺陷,彻底抛弃主体信用为基础的增信产品,迈入以市场信用为基础的增信产品新时代。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形成规模为数百万亿元的固收市场,如果只是抄袭照搬、或者一味地拒绝现代增信产品,而不对现有增信产品进行根本性的创新,退回传统债保业务是难以支撑数百万亿元的固收市场。因此,作为创新增信产品,标准增信产品(SCEP)应运而生。

SCEP不仅可以突破传统债保行业的严格限制,而且可以突破增信机构资本金限制,进而可以克服现代增信产品CDS或CRMW的基因缺陷,可以支撑起中国规模庞大的数百万亿元的固收市场,并满足其规模化发展的需求。SCEP,作为创新增信产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告别了主体信用的旧时代,开辟了市场信用的新时代。

首先,不同于CDS/CRMW的合同权益交易,SCEP作为金融交易产品,是现金交易,可以自由买进卖出。据此,SCEP不仅可以突破增信主体资本金限制,而且抛弃了依赖主体信用的增信模式,创设了依靠市场信用的新型增信产品,使增信产品步入市场信用新时代。也就是说,增信产品不仅仅依靠增信机构的资本金/核心资本信用,而是通过增信产品的现金交易方式把增信机构的资本金/资本信用与整个资本巿场信用直接对

接。因此,SCEP无异可以撑起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收巿场,满足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其次,SCEP作为现金交易产品,可以自由买进卖出,意味着增信义务(债保义务)可以自由流通,抛弃了依赖主体信用的增信模式。这不仅克服了传统债保业务的“人身依附性”,而且把CDS发展起来的诸如“裸交易产品”、”资本拨备滞后等基因缺陷也切除了,这样,增信产品可以避免在金融危机时所起的催化剂作用。

再次,SCEP作为现金交易产品,在证交所进行交易,在中证登进行产品登记结算,一切交易信息公开透明,根本不可能存在“私密性”。因此,参与SCEP交易的增信投资人不仅不会因过度持有SCEP而倒闭,也不会因增信投资人兼营其他金融业务而发生倒闭时引起资本市场的连锁反映,即现有增信产品的“兼营性”将被彻底克服,这些基因缺陷再也不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最后,SCEP交易规则不仅要求增信机构必须设置增信保证金,而且对参与SCEP交易的增信投资人,在交易程序上也设置了增信保证金。这样,SCEP不仅保证固收产品兑付的安全性,也将SCEP信用等级提高到最高等级,不亚于国债的信用等级和利率,因为在同一条件下,信用评级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现金高于债券”。

概括来讲,SCEP通过现金交易制度安排,在支撑信用等级所需核心资本金的监管上采取“众筹”模式,在风险监管上采取“分众”模型,在违约承担上采取“大数据概率”原则,并运用久期风险与时间成反比的金融

原理,使风险与资本、专业投资与资本运用通过时空转换和制度安排,各得其所。

SCEP,从广义上讲,可以支撑起数百万亿级的中国固收市场,适合中国固收市场规模化发展需求。从具体意义和作用来看,在国内来讲,不仅对改善、缓解和转换地方政府负债有积极作用,而且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有实践意义。在国际来讲,对“一带一路”(B&R)项目融资有着重要作用,又对服务于B&R的”亚投行”及其为首的银团,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更进一步来讲,对人民币国际化,对平衡美元霸权地位,对影响全球利率市场或债券市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融资性担保公司

融资性担保公司 融资性担保公司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条件 1、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2、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3、有符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第3号)规定的注册资本; 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就是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发展融资性担保业的实际需要,由当地监管部门来决定,但任何地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都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4、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与合格的从业人员; 5、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6、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7、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业务范围及流程、收费情况(一)融资性担保公司业务范围 1、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⑴贷款担保。 ⑵票据承兑担保。 ⑶贸易融资担保。 ⑷项目融资担保。 ⑸信用证担保。 ⑹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2、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⑴诉讼保全担保。 ⑵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⑶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⑷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⑸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3、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⑴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⑵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4、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⑴吸收存款。 ⑵发放贷款。 ⑶受托发放贷款。 ⑷受托投资。 ⑸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业务流程 1、企业申请:《委托担保申报表》、企业提供担保申请材料 2、担保受理:《担保项目受理登记表》 3、项目初审:确定第一调查人、第二调查人,项目初审基本内容,实地调查,担保调查报告,《担保项目处理表》 4、项目评审:资信评估部、复议项目评审 5、签订合同:《同意担保通知函》,准备空白合同文本(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审核空白合同文本(担保部、综合部、律师、总经理),填写《合同审核表》,正式签订合同,填写《合同登记表》,填《担保费认缴单》 6、抵押登记:准备抵(质)押登记资料,包括主合同、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及其他资料;他项权力证书或抵(质)押登记表(登记机关签章)

[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现状

[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现状 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问题 1、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不大,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认可度有限。 (1)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规模受限,进而影响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陆续出台,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调节工具的综合运用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受此影响,部分担保公司在自身开拓市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受到较大影响。 (2)商业银行逐步提高担保合作门槛,合作更为谨慎,基本无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上调了与担保公司合作准入评信等级,同时对资本金充足性和保证金比例有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担保资金实力有限的担保公司被终止了业务合作,同时,现阶段担保与银行合作时还处于弱势地位,基本无风险分担机制,由担保公司承担100%风险。 (3)担保公司自身缺乏反担保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部分担保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缺乏行业相关经验,反担保措施基本与商业银行相同,创新能力不足。同时,自身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导致担保业务规模有限。 (4)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获利能力较弱,部分担保公司业务重点不放在融资性担保业务方面。 ①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取费在1%-3%之间为主,且需要提取较高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仅依靠单一担保业务获利能力较弱,高收益主要依靠委托贷款、投资和咨询等业务。 ②部分担保公司开展的关联方担保,往往不收取担保费用,一些政策性担保公司,受相关部门干预,收费很低或不收费。一些新成立或担保实力有限的担保公司,为了尽快占领市场,也采取不收费和少收费的方式恶性竞争。 2、民间融资市场活跃,担保资金大量流失。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限,中小企业为了缓解融资难问题,对民间融资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在民间融资市场巨大的利益面前,许多担保公司将闲置资金以投资和委托贷款的形式投入到高收益项目中,甚至直接以自有资金参与民间借贷,导致担保公司担保资金大量流失,同时也对其担保代偿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存在较大风险。 3、担保机构人力资本有待提升,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亟需完善。 尽管注册资本金、担保业务规模差异较大,但是大多数担保机构却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人员数量少,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大多数公司的总人数在3-15人之间,其中从事担保业务的人员数量则更少,而一般的担保客户数量在几十户至一两百户不等,相对其担保业务规模来说,大部分担保机构的业务人员较少,致使在担保业务调查和保后监管方面因人员较紧而出现不到位的现象,隐藏一定的经营风险。 受制于人力资本,大多数担保机构的组织架构并不健全,担保业务部门和评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实现有效分离、相互制衡,部门及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较普遍,因而组织架构和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

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

融资担保的状况与前景-最新范文

融资担保的状况与前景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现状 近年来,大量民间资金不断进入担保业,担保行业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力量。2010年3月,银监会、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运行,降低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门槛,并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但我国民营融资性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如下: 1.资本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众所周知,融资担保行业是一个对资本金高度依赖的行业,资本金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其业务规模的大小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强弱。以河南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首批初审合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名单,河南省第一批共计246家担保机构经营资格经过初审合格,注册资本均在3000万元以上。这246家公司数量不到河南担保公司数量的一个零头,而众多中小担保公司没有被审核通过的原因就是资金达不到要求。 2.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部分担保公司脱离主业违法经营,还有部分公司是打着担保的名义,实为高息揽存或发放高利贷从事与担保无关的高风险业务,资本金过度流动,管理粗放。这些违法业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008年河南省拨付8.5亿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此后三年时间,当地担保公司的

数量在大量的民间资本借贷的促进下达到数千家,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注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等问题。 3.风险意识差。目前很多中小规模担保公司并未建立起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实际运作中不按规定要求提取风险准备金。担保业务没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来规避风险,缺乏后续资金补充。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执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的规定,增加了风险。 4.银行与担保公司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目前,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合作银行往往只要求权利而不肯承担义务,即要求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而且要求的保证方式通常也是坚持有利于自身的保证方式,这样做,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双方长期的合作发展。 5.担保人才比较匮乏。由于融资担保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因此担保行业需要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实现担保业务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但目前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仅具有公司财务从业经验,复合型人才极少。这种从业素质显然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给公司的担保业务带来人为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业务形式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由于企业自身在财务和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宏观政策的随时变化、资

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核准 2010年8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 一、总说明 (4) 二、报表目录 (5) 三、调查表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与人员情况(G1表) (6)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资产负债情况(G2表) (7)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收益情况(G3表) (8)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担保业务状况(G4表) (9)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指标(G5表) (10) 四、主要指标解释 (11) 五、附录 (15)

一、总说明 (一) 为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融资性担保行业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监督管理制度以及指导协调有关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制度要求,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 本统计报表制度经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是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统计调查的总体要求,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各地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统计制度,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认真组织实施本辖区相关统计工作,按时完成报送。 (三) 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全部年报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负责填报,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各地监管部门应对所填报统计报表的完整性、及时性以及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负责。 (四) 对于报表体系中G1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应以本省(区、市)登记注册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含省(区、市)外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在本省(区、市)设立的分支机构,但不含本省(区、市)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在省(区、市)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为统计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和汇总填报。对于报表体系中G2表、G3表、G4表、G5表,各监管部门应以本省

融资担保业务方案

融资担保业务方案 一、适用行业范围 针对我区实际,重点扶持辖区内优势企业、创新型企业、“三农”、中小微企业及服务型企业,以及区委、区政府近期出台且明确规定扶持发展的行业领域均包含在范围之内。 二、担保人申请基本条件 (一)企业需全部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申请担保服务: 1、企业是在东营区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法人单位,且在东营区纳税,产权明晰,从事的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 2、企业最近2个会计年度应连续盈利,财务报表已经审计,最近1个会计年度资产负债率原则上不高于65%; 3、企业具备一定的履约能力; 4、企业可提供能够覆盖担保额度的反担保措施。 三、担保业务范围 (一)常规担保业务 1、产品种类 (1)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业务。是为企业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以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临时性、季节性资金需要而提供的担保。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业务可分为:一是临时性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主要是为企业一次性的临时资金需求或弥补其

他支付性资金不足而提供的短期贷款担保支持;二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期限一般在三个月到一年,主要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周转资金贷款提供担保;三是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三年以内,主要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经常占用资金贷款提供担保;四是最高综合授信项下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企业与银行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与担保公司一次性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期内,企业可以多次提款、逐笔归还贷款、循环使用贷款资金及担保额度。 (2)银行项目贷款担保业务。是为企业申请银行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贷款,如新建、扩建、改造、开发与购置设备等目的提供的贷款担保业务。贷款担保期限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一般为三年以上。 (3)银行票据担保业务。是为企业办理流动资金项下的银行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提供的保证。一是一般票据担保业务。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半年,主要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时发生的资金需求提供担保;二是最高综合授信项下票据担保。企业与银行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与担保公司一次性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期内,企业可以多次提款、逐笔归还贷款、循环使用贷款资金及担保额度。 (4)银行保函担保业务。是为企业在银行开具的保函

融资担保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融资担保行业的未来发展 前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存在的价值: 从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看,这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主要原因是金融供给结构不合理。首先,金融服务机构有限。大型银行在金融市场和业务中所占份额较重,这些机构大多倾向于为大型企业和小部分优质中型企业提供资金,真正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社区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偏少。其次,金融供给渠道单一。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目前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额的占比不足20%。 再次,金融供给模式未能形成合力。除了银行以外,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专项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然而能获得这些补贴的企业非常有限,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这些资金显得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融资担保机构通过为企业承担担保责任向金融机构实施借贷,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和信用上的担保,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暂时资金困难,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未来的市场容量: 目前全国大约有8000家左右融资性担保机构将要面临被淘汰、并购或重组的抉择。所以这次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将对担保公司进行一次从上到下彻头彻尾的“洗牌”,而担保公司的命运将被这次“洗牌”重新改写。

尽管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当前就业、收入、环境等指标呈现较好势头,经济运行内生动力、抗波动能力逐步增强。结构调整初显成效,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成主要力量。另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机会,对融资担保行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担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缺口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新增贷款需求在万亿元,而与目前的年新增仅万亿相比,两者缺口巨大,这将为未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市场容量巨大。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世界经济界的难题,备受各界关注。民间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担保业务监督职责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民间资本的要求。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过程中,担保机构作为民间资本的一部分在发展中的困境尤为引人关注。 标签:担保反担保 1 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担保是指债权人为确保债务得到清偿,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的物和权利上设定的,可以支配他人财产的一种权利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队伍的壮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我国信用担保的探索始于1992年,经历1999年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试点,2000年担保体系逐渐完善,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担保机构数已达4800多家,担保资金近3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总额近2万亿元。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即由政府出资,吸收部分社会资本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信用机构;二是互助性担保机构,是由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自出资金,自担风险;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是以企业和社会个人为股东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责任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河南省已基本形成国有政策性、民营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性三类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至2010年6月30日,全省各类投资担保机构突破千家,达到100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16.06亿元。其中郑州市共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34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40%,政府参股的有16家,商业性或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332家,注册资金达到1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348家担保机构中已通过县(市、区)、郑州市、河南省三级登记备案的仅91家,占郑州市担保机构总数的26.15%。 2 担保行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困境 2.1 目前担保业发展特点①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担保规模有限。②业务单一,担保期限短。房产抵押可能还是最大的业务范围,据媒体报道,在郑州有些担保公司的领导直言:“我们只做房、车的业务”。而且目前在郑州担保市场中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的融资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担保品种局限在流动资金,对信用担保的要求高,业务量小。③反担保措施严苛。由于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担保公司每一笔担保贷款业务几乎都要求提供对等的抵押物,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融资担保公司项目尽职调查方法和提纲

担保公司尽职调查方法以及提纲 担保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风险控制始终贯穿于担保业务的全过程,对担保项目的调查是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对企业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熟悉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同时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并落实相关反担保措施,查验相关实物资产的质量。 对担保项目的调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申保单位的性质及财务状况。(3)申保单位的机器设备以及相关经营风险。(4)核实申保单位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5)申保单位的账务核实。(6)反担保措施的落实。其中,首先(1)为外部因素,(2)、(3)、(4)、(5)为内部因素。其次,各方面的情况可能会互相影响,在了解各方面情况时,应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了解申保单位的行业状况 听取企业主要领导人对企业的整体介绍:(1)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4)能源供应与成本。(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6)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 二、了解申保单位的性质及财务状况 可通过向董事长等高管人员询问申保单位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近期主要投资、筹资情况;向销售人员询问相关市场信息,如主要客户和合同、付款条件等;查阅组织结构图、治理结构图等和实地察看申保单位主要生产经营场所等方式了解。听取企业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的财务介绍,财务负责人应介绍(1)企业上年整体资产、负债状况,重点是对外筹资情况,收入的构成,利润的来源。(2)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的结算方式,目前应付款项应付款项情况。(3)企业销售方式、货款结算方式、结算期限、应收账款的主要往来客户。 (4)主要固定资产的状况、质量.。(5)长短期借款的构成,借款银行银行、期限、担保方式。 (6)纳税情况。(7)本次融资的原因,用款计划,借款额度的测算,还款资金的来源。(8)投资活动。 考查企业的生产场所,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听取生产技术人员对原料检验、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介绍,应了解企业是否正常生产经营,机器设备是否在正常运转,有无闲置设备,等情况。了解生产一线的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整体素质如何等;询问、核实厂房和办公场所是租赁还是企业自己购置的,是否有产权证明;大致清点库存商品的数量、估算其价值与财务报表是否相符,是否正在往外销售货物;了解企业生产所在地的交通能否满足正常生产和运输的要求,水电能否正常供应,周围环境如何,有无其他纠纷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等。 三、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 应查验相关证明文件的原件。包括营业执照正副本、税务登记证、公司章程等,查验上述资料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通过有关机关的年检;查看有关项目的批复文件、生产销售许可文件、环保达标文件等。如房地产企业是否“六证”齐全(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预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c2507661.html,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作者:翟睿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36期 【摘要】担保行业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出台了法规及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来规范和促进担保行业的发展。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者对我国担保行业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担保行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自1993年第一家信用担保公司成立以来,再到1999年开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担保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为许许多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及其他担保服务。 一、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担保行业规范逐步完善、支持政策力度加大,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需求的加大,担保行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融资担保公司数量 我国融资担保公司数量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近几年公司数量呈减少趋势,截至2015年底,我国融资担保公司有7340家,比2014年减少7.07%。 2012年我国融资担保公司的数量达到了最高,为8590家;从2013开始,连续三年我国融资担保公司的数量出现了负增长,这跟担保行业风险事件频发、行业逐步整顿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融资担保公司实收资本情况 2012年~2015年我国融资担保公司实收资本总额逐年增长,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2015年实收资本总额增长率均为个位数。通过比较发现,虽然2013年~2015年融资担保公司数量逐年减少,但是融资担保公司实收资本总额逐年增加,这表明我国融资担保公司的平均资本实力逐年增强。 (三)担保行业在保余额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融资担保行业研究报告

融资担保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1行业分析 (1) 1.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 1.2行业内主要政策 (1) 1.3融资担保行业基本情况 (3) 1.4融资担保行业与上下游行业关系及其影响 (8) 2 市场空间及竞争分析 (10) 2.1全国未来市场容量 (10) 2.2某区域未来市场容量 (11) 2.3行业内主要参与主体 (11)

1行业分析 1.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管主体频繁变化,历经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在2009年建立,由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银监会组成,银监会为牵头单位,主要职责是: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督管理,防范化解融资担保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主要是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监管,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一直处于真空地带。 1.2行业内主要政策 (1)国家行业政策 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监会等7部门公布施行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2015年8月13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规划了通过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切实发挥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以及创业就业的重要作用,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 2017年8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融资担保行业设立、变更及终止、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条例》于2017年10 月1 日正式实施,该条例的实施有利于融资担保行业健康规范的发展。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 年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 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中得以落实。 2017 年12 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规定的出台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资管新规象征着融监管正式进入到一委一行三会框架的新阶段,金融业进入到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趋严方向不改。当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金融去杠杆去的差不多之时,2017 年12 月中下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再次定调,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位列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化解风险重点是金融风险,根源是高杠杆率,目标是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管控。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018 年是今后三年的开局之年,预计会比2017 更严,2018 年去杠杆尤其是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2018 年上半年可能仍有较多 监管政策出台,且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 1、金融防风险,任重道远 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在此过程中,部分资管机构逐步演变成为影子银行产品的通道,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追逐高收益资产。期限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负债去对接期限3-5 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严重。 老16 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含应付债券)规模仍达24.7 万亿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使得网上金融的认证标准没有统一。而外资金融企业又虎视耽耽,一旦外资进入,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将在中国大地上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认为,网上认证中心不解决,那么网上金融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5、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数据大集中意味着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数据集中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营运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业的管理机制。而且,数据集中是实现各种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前提基础。然而,数据大集中虽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但集中从某种角度上讲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统出了问题,那全国的系统都将受到影响。 中国金融https://www.doczj.com/doc/4c2507661.html,行业信息化发展思路 中国的金融行业信息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起步晚,却发展迅猛”。但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相比,我们还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信息化不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一批简单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投资理财专家,为客户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资动态,推荐投资产品等。 金融信息化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如何让信息化落到实处,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 1、数据大集中。自90年代以来,国外的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国外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王祚君,中证国信信用增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近一年来,国务院多次会议都涉及融资担保(下称“债保”)问题,修改法规,建再担保体系,最近一次甚至还拟设立“国家级融资担保基金”。 从最近统计数来看,中国债保行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为,融资担保机构(下称“债保机构”)核心资本金低下。截至2014年底,债保全行业的机构总数近8千家,核心资本金8千亿元人民币左右,担保机构平均核心资本金不到1亿元人民币。 另一个基本特征为,债保机构的债保率低下。截至2014年底,债保机构债保存量为2.2万亿元人民币,债保率低至3.0倍至3.5倍,比融资担保法规(下称“法规”)所规定的债保率(10倍)要低3倍至3.5倍。2014年底的债保机构数量比2013年减少了10%左右。 这样的融资担保行业现状,根本无法满足中国数百万亿级的债券市场或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下称“固收市场”)的规模化发展需求,不仅无法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无法进一步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基于这个现状,国务院提出前述多项改革措施,以解困局。但这些措施可能根本是事倍功半,毫无成效,并可能会走进死胡同。 首先,从法规所规定的概念来看,直至现在本次法规修改意见稿,债保机构仍是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附属机构,还不能开展独立的担保业务(被担保人仅限于银行金融机构)。其实,中国固收市场需要债保业务配合,开展债务、债券产品以及固收产品的金融机构已于10年前就已经不仅限于银行金融机构了。所以,本次法规修改意见稿,这是中国金融界”

跑马圈地”的现象仍无改变,也是中国债保行业画地为牢、企图垄断的狭隘思维,这不仅无助于中国债保行业的正常发展,也正是中国债保行业的悲哀。 其次,原来仅为银行贷款业务配套的债保机构,其资本金为5百万元人民币还情有可原。从上述数据来看,债保机构平均核心资本近亿元人民币,比法规修改意见稿所规定的最低资本金5百万元人民币已高出20倍,好像应该是不低的。但是,现在中国的债保对象和债保市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即使以债保行业核心资本总额的10倍债保率计算,债保总额也不会超过10万亿级水平,相对于中国数百万亿级的固收市场来说,债保机构资本金确实还是偏小。另一方面,债保业务以往是被限制在”垃圾级”产品,仅限于银行贷款,贷款对象主要是低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债保额度也不会太大,信用等级较高的固收产品并不涉及债保业务。 本次法规修改意见稿已将债保业务已扩展至债项的最大范围”固定收益”,而不仅限于银行贷款。因此,从债保违约率或债保风险上讲,如果债保业务继续被限制在”垃圾级”产品,等于把中国债保行业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2013年~2014年债保机构的10%破产率也已作了傍证。 近几年来,我国也已出现了数个百亿级的债保机构,国务院最近甚至要设立千亿级或万亿级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但是,债保机构资本金的扩大能否解决债保总额问题,或者能否满足中国债保市场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历史证明,在资本金投资效益管理条件下,任何债保机构资本金的大小并不能真正解决数百万亿级的固收巿场需求。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本文是一篇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介绍,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特点 1.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中国证监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由此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了,业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其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的原则,使得经济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金融证券业的部分业务也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强烈,随着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