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题18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题18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题18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题180

4.98=4+0.9+0.08

6.99=____+____+____

6.07=____+____

7.271=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6.5-2.3= 2.9+2.8= 2.2+2.33=

95.9-21.1=24.4+44.5=56.66-22.3=

三、计算。

7.4-1.9+7.19 7.02-(3.41-1.8) 3.87+7.12-5.27

8.94=8+0.9+0.04

6.22=____+____+____

5.03=____+____

5.684=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5.3-2.6=3+3.2= 2.2+3=

76.6-30.1=42.3+30.3=97.96-32.1=

三、计算。

5.23+2.48+0.21 8.61-(3.39-0.19) 8.77+

6.99+1.98

8.34=8+0.3+0.04

15.96=____+____+____

5.03=____+____

14.313=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4.2-3.7= 4.7+4.2= 3.3+2.14=

57.8-52.2=32.1+14.4=57.98-21.4=

三、计算。

6.85-2.26+8.03 8.08-(3.99+0.7) 9.03+6.35-4.01

7.49=7+0.4+0.09

11.73=____+____+____

5.09=____+____

5.714=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8.7-3.6=8.8+1.1=5+2.23=

89.5-54.4=42.1+33.4=88.96-31.0=

三、计算。

8.59+3.49+3.24 7.73-(4.89+0.88) 3.23+5.26+0.67

4.47=4+0.4+0.07

1.63=____+____+____

7.09=____+____

2.363=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2.6-1.2= 1.7+4.7= 2.2+4.24=

86.8-33.1=21.2+25.5=56.78-34.3=

三、计算。

8.53-2.85+0.29 7.89-(3.69-1.78) 3.44+9.06+4.34

9.36=9+0.3+0.06

10.82=____+____+____

13.09=____+____

4.674=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7.2-6.5= 3.2+4.4= 1.4+3.33=

57.8-21.1=24.4+40.3=86.67-32.2=

三、计算。

8.3+4.83+0.19 7.46-(4.58-1.71) 9.87+5.79+0.84

8.41=8+0.4+0.01

12.88=____+____+____

3.02=____+____

8.223=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4.3-3.2=8.7+1.1=

5.1+1.24=

96.8-25.0=40.3+25.3=78.58-32.2=

三、计算。

7.48-1.79+1.32 7.33-(4.07-1.57) 6.75+8.23-4.17

2.39=2+0.3+0.09

4.42=____+____+____

7.07=____+____

6.651=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7.4-5.9= 4.5+2=1+3.34=

79.5-30.2=14.2+10.0=89.67-12.4=

三、计算。

9.19-3.43+3.53 7.5-(3.32+1.83) 3.36+6.93+1.8

3.75=3+0.7+0.05

8.49=____+____+____

3.06=____+____

14.438=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9.4-5.5= 3.1+2.7= 4.1+3=

88.5-21.1=54.3+23.0=57.56-52.4=

三、计算。

5.42+4.75+5.28 7.33-(3.86-0.5) 3.56+8.39-0.86

1.58=1+0.5+0.08

2.48=____+____+____

3.01=____+____

15.533=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3.7-3.5=8+1.4=3+2.44=

66.7-32.4=34.4+45.3=65.76-53.0=

三、计算。

5.02-1.46+2.58 9.22-(4.02-1.7) 5.87+8.22-0.6

9.76=9+0.7+0.06

2.79=____+____+____

9.04=____+____

12.291=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2.3-1= 6.4+3=

3.1+

4.3=

99.9-15.4=51.3+14.2=67.67-10.2=

三、计算。

7.04+4.43+9.37 9.89-(3.86+1.41) 1.81+6.91-3.9

6.56=6+0.5+0.06

6.75=____+____+____

2.09=____+____

5.619=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6.1-5.2= 1.4+3.7=4+3.44=

69.6-13.3=14.2+11.5=77.99-33.0=

三、计算。

8.73+2.93+7.34 7.46-(4.29+1.28) 2.91+8.5+4.34

8.66=8+0.6+0.06

10.76=____+____+____

2.06=____+____

6.995=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6.6-3.4= 1.1+5.9= 4.4+1.03=

65.9-54.1=31.0+34.1=95.89-51.1=

三、计算。

9.44+1.83+2.61 8.41-(3.36+0.79) 5.87+7.21-5.35

8.27=8+0.2+0.07

6.35=____+____+____

7.05=____+____

14.927=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6.9-5.7= 6.5+1.6= 2.3+1.41=

57.9-21.2=10.2+11.5=96.69-55.0=

三、计算。

7.81-3.4+8.69 7.73-(3.71+1.78) 3.04+7.31+1.34

7.28=7+0.2+0.08

4.93=____+____+____

7.04=____+____

7.821=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6.5-4.4= 5.7+1.8= 5.4+2.04=

85.9-34.0=42.4+11.4=68.76-41.4=

三、计算。

6.38-2.73+4.48

7.68-(3.18-1.24) 7.92+

8.12-2.84

8.48=8+0.4+0.08

13.75=____+____+____

12.05=____+____

2.115=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4.7-3.9=8.1+1.9= 4.4+4.3=

75.7-23.3=12.0+44.3=67.86-43.2=

三、计算。

7.7+1.77+4.19 9.51-(3.99-0.33) 1.43+7.22+3.94

1.88=1+0.8+0.08

12.57=____+____+____

5.07=____+____

5.739=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9.7-4.1=8.2+1.4= 3.4+2.13=

95.6-52.3=32.0+33.2=87.79-12.0=

三、计算。

7.79-2.64+7.08 8.27-(4.46-0.15) 6.1+5.83+0.48

1.55=1+0.5+0.05

3.23=____+____+____

13.07=____+____

1.367=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8.7-3.9=7.9+1.8= 1.4+4.1=

95.8-12.3=33.0+14.3=88.57-21.3=

三、计算。

7.46-1.98+6.9 7.85-(4.44+0.44) 4.64+7.52+4.53

3.74=3+0.7+0.04

11.27=____+____+____

2.02=____+____

15.463=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9.1-6.6= 5.9+3.6=4+4.02=

59.9-40.2=20.4+32.0=89.88-33.1=

三、计算。

9.06-1.8+6.45 9.36-(3.61-0.4) 1.55+6.93+2.04

3.66=3+0.6+0.06

6.51=____+____+____

4.03=____+____

7.615=____+____+____+____

二、列竖式计算。

6.8-6.3= 2.3+

7.7= 3.1+2.41=

86.5-20.4=43.2+13.3=77.55-31.2=

三、计算。

8.17+1.24+8.96 9.85-(3.79+1.77) 5.15+8.5-2.44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1.填空. (1)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 ) (2)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3)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 (4)甲数是乙数的52倍. 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 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 (5)78与82的商,除585与265的差,商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6)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7)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31℃、33℃、34℃、32℃、30℃、35℃、29℃.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相差()℃,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平均是()℃.(8)把算式改编成文字题.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 (2)比200少2的数是198.() (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

(4)甲是乙的3倍,乙是丙的2倍,甲是丙的6倍.() (5)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6)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 (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 (8)25×4÷25×4=1() (9)436-198=436-200-2() (10)a台织布机b小时织布c米,则每台布机每小时织布c÷a÷b米() 3.选择题. (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 ①>②=③< (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 ①25×44÷25×11②25×44÷(25×11) ③(44+25)÷(25×11)④(44×25)÷(25×1) (3)李强数学前三单元的平均成绩是96分,第四单元考了100分,那么李强数学前四单元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正确算式是() ①(96+100)÷2 ②(96×3+100)÷3 ③96×3÷2+100÷2④(96×3+100)÷4 (4)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 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 (5)每分放的影片长30米,第一部放映24分,第二部放映19分.第二部比第一部影片短多少米?错误列式是() ①30÷(24-19)②30×24-30×19③30×(24-19) 4.计算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3) 1、小数的意义: (3)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 3、小数的组成: (3)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 (3)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 6、小数的读写: (4)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 (4) 8、纯小数和带小数 (4)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 (4) 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6)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6) 12、小数的基本性质: (7)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 (7)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 15、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 (7)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7)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7)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 (8) 3、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8) 4、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8) 5、四边形的分类 (9)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9) 1、小数乘法的意义: (10) 2、乘法的变化规律: (10) 3、积不变规律: (10)

4、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10) 5、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0)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1) 7、积的近似数: (11)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1)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12)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13) 1、数量关系: (13) 2、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13)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3) 4、数字与字母乘积的表示法: (14) 5、区别a2和2a的区别: (14) 6、方程的含义: (14) 7、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区别: (14) 8、等式性质一: (14) 9、等式性质二: (15) 10、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15) 1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15) 12、看图列方程 (15) 1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应用题) (15) 14、图形中的规律 (15)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5) 1、条形统计图: (16)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6)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6) 4、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6) 5、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 (16) 6、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1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 1、()+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 表示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4、a×6+6×15= ×(+)。 5、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这样计算是根据()。 6、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元。 7、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那么上海在北京的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五、计算下面各题(9分) (124-85)×12÷26 75+240÷40-25 367-144÷24×13 六、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4分)。 355+260+140+245 98×101 48×125 3500÷14÷5 175×56+25×56 50×25×20×40 七、动手操作(9分)。 在平面图上标出下面各场所的位置。 1、学校在小明家的北偏东35°,距离300米。 2、游泳池在小明家的西偏南40°,距离200米。 3、商场在小明家的北偏西20°,距离200米。 八、解决问题。(32分)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要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关键要先求出?(2分) 列式计算:(3分) 2、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5分) (请用一种你认为计算最方便的方法列式计算) 3、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请用两种方法解答)(7分) 4、李伯伯家养了1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有鸡鸭多少只?(5分) 5、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10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3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5分)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第 1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

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6页1-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297,另一个加数是()。2.0乘任何数都得();0加任何数都得();0不能作()。3.()-56=130 89×()=356 4.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45=180 ()() 360÷20=18 ()() 5.367比()多89,247比()少156。 6.在里填上“>”“<”或“=”。 56÷7÷256÷(7×2) 40×(5+4) 40×5+4 24+102+0 (24+102)×0 150-(120+15) 150-(120-15) 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6,乙数是()。 A.28B.312C.38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459-15)×4

B.459-15×4 C.459×4-15 3.根据算式选择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 km,乙步行每小时行 6 km,经过4 小时两人相遇。 (1)15×4() (2)15+6() (3)(15+6)×4() A.甲、乙两人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C.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千米?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A.被除数B.除数C.商 5.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A.0+△B.0÷○(○≠0) C.0×△ 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280÷4-15×3可以同时先算280÷4和15×3。() 2.25×4÷25×4=100÷100=1 () 3.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计算。(1题5分,2题10分,3题4分,4题8分,共27分) 1.口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练习题

四则运算习题精选(一) 一、填空。 1.38 ×50- 24÷3 可以同时先算()法和()法,再算()法。 2.已知 6+15=21,400-43=357,357÷21=17,把这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 合算式是:()。 3.两数相乘的积是 2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5 倍,那么积是()。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算式 38+615÷41,可以读作() (1)38 加上 615 除以 41,得多少; (2)38 与 615 的和除以 41,商是多少; (3)38 加上 41 除 615 的商,和是多少; 2.420 ÷70=6,错误的说法是() (1)70 不能除尽 420; (2)70 能除尽 420;

(3)420 能被 70 除尽; 3.203 减去 170 除以 19,求商的算式是() (1) 203 -170÷19 (2)(203-170)÷ 19 (3)19÷( 203-17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0+12×3=(33+67)× 20= 10- 125÷25=(21-15÷3)÷ 4= 39÷ 3-7=6×( 30+45÷9)= 2. 计算 (1)(432-24×10)÷ 6(2)7200÷90÷8+190(3)1812-( 756+82×3)(4)(541-276+325)× 7 3. 列式计算

(1)用 150 除 12 与 500 的积,商是多少? (2)一个数比 41 的 104 倍多 401,求这个数。 (3)4000 减去 3600 除以 25 的商,乘以 30,积是多少? (4)910 与 350 的和,除以 110 与 50 的差,商是多少? 四、思考题 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相同的一个数,使等式成立。 □+□-□×□÷□= 18 2.四( 1)班有学生 45 人,参加合唱除的有 24 人,参加田径队的有 28 人,并且全班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这个班两个队都参加的学生有多少人? 四则运算习题精选(二) 一、填空。 1.a 是 81,是 b 的 3 倍,则 b 是()。 2.a 是 45, b是a的6倍,则b是()。 3.甲数是 75,比乙数的 4 倍少 5,问乙数是()。 4.甲数是 75,比乙数的 3 倍多 15,问乙数是()。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 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

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二、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三、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练习题 一、填空。 1.38×50-24÷3可以同时先算()法和()法;再算()法。 2.已知6+15=21;400-43=357;357÷21=17;把这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两数相乘的积是2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那么积是()。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算式38+615÷41;可以读作() (1)38加上615除以41;得多少; (2)38与615的和除以41;商是多少; (3)38加上41除615的商;和是多少; 2.420÷70=6;错误的说法是() (1)70不能除尽420; (2)70能除尽420;

(3)420能被70除尽; 3.203减去170除以19;求商的算式是() (1) 203-170÷19 (2)(203-170)÷19 (3)19÷(203-17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0+12×3=(33+67)×20= 10-125÷25=(21-15÷3)÷4= 39÷3-7=6×(30+45÷9)= 2.计算 (1)(432-24×10)÷6 (2)7200÷90÷8+190 (3)1812-(756+82×3)(4)(541-276+325)×7 3.列式计算

(1)用150除12与500的积;商是多少? (2)一个数比41的104倍多401;求这个数。 (3)4000减去3600除以25的商;乘以30;积是多少? (4)910与350的和;除以110与50的差;商是多少? 四、思考题 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相同的一个数;使等式成立。 □+□-□×□÷□=18 2.四(1)班有学生45人;参加合唱除的有24人;参加田径队的有28人;并且全班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这个班两个队都参加的学生有多少人? 四则运算习题精选(二) 一、填空。 1.a是81;是b的3倍;则b是()。 2.a是45; b是a的6倍;则b是()。 3.甲数是75;比乙数的4倍少5;问乙数是()。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内容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题目内容】 一、填空我能行!(14%) 1、83.07扩大100倍是(),再缩小到原数的()是8.7。 2、0.9、0.39、0.90 3、0.9四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精确到十分位是()。 4、三角形按角来分,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20度,底角是()度。 6、王刚在张婷的东偏北35°的方向上;张婷在王刚的偏的方向上。 7、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是非我能辨!(对的打“√”,错的打“×”)(10%)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 2、4.5和4.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3、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数除以0都得0。() 4、折线统计图能较好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 5、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我喜欢!(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4%) 1、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A.xx08 B.805.07 C.0.06 D.190.07 2、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7055 B.7.05 C.70.55 D.7.550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垂线 4、下面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A.(52×25)×4 B.(125+90)×8 C.258十45十55 5、小猴要给瓜地围上篱笆,()的围法最牢固。 A.B.C. 6、大于0.2,小于0.4的小数有()个。 A.1 B.10 C.100 D.无数 7、从长分别是3厘米、6厘米、7厘米、9厘米的小棒中取三条小棒拼成三角形,最多有()种不同的拼法。 A.1 B.2 C.3 D.4 四、计算我细心!(%) 1、直接写出得数。(6%) 4+1.7=5.5-2.4=2.5+0.9= 3-1.4=0.6十0.49=7.6-3.9= 2、列竖式计算,打☆要验算。(6%) ☆29.9+13.06=7.01-4.5= 3、脱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

四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 知识目标: 1、通过计算蜗牛和蜘蛛每分钟爬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会用循环节表示循环小数。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认识循环小数 2、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 3、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数。

教学过程: 课前聊天: 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你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像这样星期 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然后又是星期 一、星期二至星期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循环现象。 一、课堂导入: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很多次的现象呢? 学生举例:四季、昼夜、红绿灯......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的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刚才举出了不少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其实在小数的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动物园里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出示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那你们能估计谁爬的快吗?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那到底谁爬得快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爬得快》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北师大版小学生四年级试卷。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1份) 2. 第二单元使用(1份) 3. 第三单元使用(1份) 4. 第四单元使用(1份) 5. 第五单元使用(1份) 6. 第六单元使用(1份) 7.期中检测卷(1份) 8.期末检测卷(1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 一、填空题。(13分) 1.0.7里面有( )个0.1,有( )个0.001。 2.把1.2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1的数是( ),把5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01的数是( )。 3.10.080化简后是( ), 4.0600化简后是( )。 4.有一个数,千位和千分位上都是7,百分位上是4,其他数位上都是1,这个数写作( ),读作( )。 5.由4个10、2个1、3个0.1、9个0.001组成的数是( )。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5分米=( )米 2.3千克=( )克 13厘米=( )分米 350米=( )千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6分) 1. 0.4比0.5少1。( ) 2.0.8和0.800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3. 3.5米=3米0.5分米( ) 4.两个小数,小数部分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 5.100个千分之一等于1个十分之一。( ) 6.7.6千米和7600米都可以改写成7千米600米。( ) 三、把下面各数(或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9分) 1.0.73 0.729 0.74 0.72 7.2 ( )>( )>( )>( )>( ) 2.6.7千克 6.007千克6千克70克 6.707千克 ( )>( )>( )>( ) 四、计算。(24分) 1.用竖式计算。(12分) 8.42+9.48=80-52.1=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1.填空. (1)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 ) (2)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 是. (3)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 (4)甲数是乙数的52倍. 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 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 (5)78与82的商.除585与265的差.商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6)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7)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31℃.33℃.34℃.32℃.30℃.35℃.29℃.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相差()℃.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平均是()℃. (8)把算式改编成文字题.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 (2)比200少2的数是198.() (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 (4)甲是乙的3倍.乙是丙的2倍.甲是丙的6倍.() (5)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6)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 (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 (8)25×4÷25×4=1() (9)436-198=436-200-2() (10)a台织布机b小时织布c米.则每台布机每小时织布c÷a÷b米()3.选择题. (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 ①>②=③< (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 ①25×44÷25×11②25×44÷(25×1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 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 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分章节)

乘除法的应用题 1、暑假到了,妈妈带小明坐火车去成都旅游,他们一共坐了6个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 156千米,那么小明家离成都多远?他们如果改乘汽车呢(汽车每小时行104千米)要坐多长时间? 2、江苏省的10家调查机构于2010年底对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等11个城市进行了 居民生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这11个城市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是2160元,那么这11个城市2010年家庭年收入是多少? 3、一份稿件5300个字,小明平均每分钟能打115个字,他45分钟能把这份稿件打完玩? 如果不能,那么需要多长时间? 4、老师给你们班每个人发了一套校服,已知每套校服68元,你们班一共41个人,那你们 班一共要交多少钱? 5、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大约有160名婴儿出生,那么没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 6、四年级有150个同学去看电影《变形金刚》,已知票价每人45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7、商店一共运进845个玩具熊,卖出了537个。 (1)已经卖出的玩具熊单价是16元,共收入多少元? (2)剩下的玩具熊按单价13元卖出,还能收入多少元? (3)商店卖玩具熊一共收入多少元? 8、回收1吨废纸可以造出850千克再生纸,同时还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约电600千 瓦时,节约水100吨。某废品回收站上个月回收废纸36吨。 (1)用这些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 (2)可以节省多少原料?节约多少电?节约多少水? 9、奶牛场养了25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吃草12千克。按照这样计算,这些奶牛30天一 共吃草多少千克? 西街小学四年级同学去公园春游,一班有48人,二班有49人,三班有55人。 (1)每个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 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小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5-2.8= 1.7+3.6= 1.8-0.18= 0.47-0.3= 0.13+5.64= 9.6+8.44= 1.72-0.24= 25-2.55= 2、列竖式计算 4.1+14.91 20-3.65 5.1-1.23 0.6+8.44 3、递等式计算 3.57+288+1.43 15.69- 4.88- 5.12 3.8+1.4-2.35 6.35-(2.43+3.35) 计算题检测(一) 姓名________ 1、直接写出得数。 5-2.8= 1.7+3.6= 1.8-0.18= 0.47-0.3= 0.13+5.64= 9.6+8.44= 1.72-0.24= 25-2.55= 2、列竖式计算 4.1+14.91 20-3.65 5.1-1.23 0.6+8.44 3、递等式计算 3.57+288+1.43 15.69- 4.88- 5.12 3.8+1.4-2.35 6.35-(2.43+3.35)

1、直接写出得数。 0.2×0.4= 0×0.46= 1.8+0.18= 3.2×0.3= 4.13×100= 12.5×8= 2.5×0.4= 6.2×0.3= 2、列竖式计算 4.5×0.48 14.6+0.45= 3.05×2.4 0.25×80 3、递等式计算 48.8-8.8×2.55×2.89×20 4.8×2.3+5.2×2.3 (8+0.8) ×1.25 计算题检测(二) 姓名________ 1、直接写出得数。 0.2×0.4= 0×0.46= 1.8+0.18= 3.2×0.3= 4.13×100= 12.5×8= 2.5×0.4= 6.2×0.3= 2、列竖式计算 4.5×0.48 14.6+0.45= 3.05×2.4 0.25×80 3、递等式计算 48.8-8.8×2.55×2.89×20 4.8×2.3+5.2×2.3 (8+0.8) ×1.25

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五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五篇】分类总复习题 一、填空。 1.在计算82+47-11时,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得()。 2.在计算38÷3×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 4.计算168-144÷12时,要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5.计算32×6+24÷3时,可以同时先算()法合()法,再算()法,结果是()。 6.670-(12+28)×14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7.计算85-24÷2×4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8.计算240+(104×2-77)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9.算式18×270-54÷3,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就要使用(),算式是()。 10.65+360÷(20-5),先算(),再算(),最后算(), 得数是()。

11.按要求改变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结果。 (1)23+19×75-28,最后一步算乘法的算式是:,得()。(2)25×6-125÷5,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得()。 12、一个数加上(),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得(); 13、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不能作除数。 二、列式子计算。 1.304除以19的商.加上16的5倍,和是多少? 2.870与840的差去除1530与840的和,商是多少? 3.12除24的商乘24与12的差,积是多少?

4.78减去17除102的商,再乘以64,积是多少? 5.23个915除以5的商,比4500少多少? 6.26除214与124的和,再加上42,和是多少? 7.36乘15的积加上80除5760的商,和是多少? 8.96减去35的差,乘63与25的和,积是多少? 9.72与14的和乘以54与24的差,积是多少? 10.78减去17除102的商,再乘以64,积是多少? 11.一个数比11的2倍少2.5,这个数是多少

(完整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练习卷 一、填空 1、在计算45+56÷8-45时,应该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应该合适的位置加上括号: 2、(1)22与33的和减去56除以7的商,算式是: (2)88与22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多少?算式是: 3、□里应该填几? 5×(□-9)=6 □×5-9=6 (360÷□)-84=6 4、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8、如图: 5、 (1)从()面和()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2)从()面看到的形状是。 6、仔细观察,找一找。 (1)(2)(3)(4) 小明通过观察上面的四个几何体看到了A、B两种形状,如下图: ①从正面看,是图(A)的有()。 ②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③从左面看,是图(B)的有()。 ④从上面看,是图(B)的有()。

7、根据式子列出综合算式。 (1)744÷24=31 (2) 35-25=10 25+31=56 10÷5=2 72-56=16 2+251=253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二、选择 (1)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6,乙数是()。 ①28 ②312 ③38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①(459-15)×4 ②459-15×4 ③459×4-15 (3)根据算式选择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 ①15×4 ()②15+6 ()③(15+6)×4 () 、乙两人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②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③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千米?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①被除数②除数③商 (5)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①0+△②0÷△③0×△ 三、脱式计算 160÷(22-12)×22 (227+11)÷(31-14) 4×[(20+18)÷2] (135+75)÷(14×5)490÷[210÷﹙750÷25﹚] 756÷[4×﹙56-35﹚] 五、解决问题 1.明光小学四年级开办“读书节”,各班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其中四年级1至6班每班借45本,7至10班每班借48本。图书室一共借出了多少本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