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用便携式雏鸡雌雄诊断器

农用便携式雏鸡雌雄诊断器

农用便携式雏鸡雌雄诊断器
农用便携式雏鸡雌雄诊断器

农用便携式雏鸡雌雄诊断器
【摘要】传统的人工鉴别雏鸡雌雄的方法不仅很耗费时间,而且需要专业的鉴别师进行鉴
别,且鉴别准确率不高,这给养殖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电子技 术, 通过对雌鸡和雄鸡声音频谱的差异来鉴别其雌雄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雏鸡声音 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对其进行放大、滤波(选频) 、整形,得到方波信号来驱动计数译码显 示电路对雏鸡的雌雄进行鉴别。由于使用的分离元件较少,所以调试比较容易,基本上无需 调试,且对信号进行了选频处理,因此抗干扰能力较强,鉴别效果要好于人工鉴别,能有效 的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频谱分析
带通滤波
波形整形
前言:雏鸡的鉴别在养殖生产中有着重要意义。1.商品蛋禽场仅饲养雌雏鸡,饲养雄性雏
鸡的价值不大,鉴别出雏鸡雌雄可以节省禽舍,劳动力和各种饲养费用。2.鉴别出雏鸡雌雄 还可以提高母雏的成活率和整齐度。 公母分开饲养有利于母雏的生长发育, 避免雄性雏鸡发 育快、抢食而影响母雏发育。3. 为获得较高的育雏率,培育出生长发育一致和价值高的鸡群 对初生的雏鸡就必须进行选择和分群工作。 分群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雌雄分群。 然而初生雏 鸡不像刚出生的哺乳动物那样, 根据外生殖器官立即辨认出雌雄, 而是必须等到第二性征出 现后才可辨认。传统的鉴别方法有:伴性遗传鉴别法、肛门雌雄鉴别法、器械鉴别法(使用 较少)等。这些鉴别对技术性要求都比较高,一般人是不容易掌握的[1]。通过对刚出生的雌 鸡和雄鸡的声音频谱分别进行分析, 发现可以通过雏鸡叫声的频率来鉴别其雌雄。 由于现代 电子硬件技术的发展, 使得实现对雏鸡雌雄鉴别的自动化成为可能。 本项目灵活运用有源滤 波器, 用了很小的成本实现了雏鸡雌雄鉴别的自动化。 雏鸡雌雄鉴别仪能够准确鉴别出雌鸡 和雄鸡,相比人工鉴别有很大的优势。因而雏鸡雌雄鉴别仪能够提高养鸡场的生产效率,在 养殖业生产中广泛地推广应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1.雏鸡声音的频谱
通过频谱仪对大量雏鸡的叫声观察已经知道: 雌雄的叫声的频率是不同的。 雄雏鸡的在 4.76kHz 到 4.84 kHz 之间,其中心频率约为 4.8KH。雌雏鸡的叫声频率在 5.16 到 5.24 之间,其中心频率约为 5.2k。4.84-5.16k 的雏鸡较少,约占采样鸡总数的 5%,此类雏鸡 容易引起误判可以结合人工判别方式进行鉴别。 基于分析结果, 我们设计出鉴别雌雄雏鸡的 仪器。
2.鉴别仪的原理框图
由于绝大部分雌雄雏鸡的音频不同, 因此可采用音频鉴别方式来区分。 首先将雏鸡声音 信号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压信号,再将该电压信号放大后通过二阶带通滤波器进行选频处 理,滤去干扰信号,得到有用信号,然后通过施密特触发器对其进行整形处理,得到方波信 号,利用所得到的方波信号触发单稳态和计数电路,同时利用单稳态控制计数译码电路,最 后通过显示电路来判别雏鸡的雌雄(图 1)、(图 2)。
1

图 1 系统总体框图
图 2 系统工作方式流程图
3.单元电路设计
3.1 信号采集与处理
音频采样传感器选用普通麦克风,以动圈式为主,其工作原理是:当声波作用在话 筒的振膜上,使之振动时,粘接在振膜上的音圈在磁路气隙中也相应地振动,切割磁力 线,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将声音信号转换位电压信号 [2]。 由于麦克风得到的电压信号一般只有几毫伏甚至更小,而带通滤波器的增益有限, 因此我们先对信号进行放大。这里选用高速运放做一个增益 Av 可调的反相放大器,Av 的范围为 1-50,可令 Av=20。然后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通过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原 理图如图 3 所示:
2











图 3 信号放大与滤波电路原理图 用上图所示电路可以设计出品质因数 Q 很高的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考虑到实际制作 滤波器滤波效果受电容容差, 电阻阻差影响较大, 因此选择较高品质因数的带通滤波器可以 [3] 抵消这方面的影响 。 根据雌雏鸡频谱在 5.16-5.24k 之间,可将滤波器的中心频率 f0 设为 5.2k,带宽 BW=0.3k,由 BW= f0/Q,可求出品质因数 Q≈17.34。为简便计算,可令 C1=C2=C, R3=R4=R,R5=2R,然后根据 f0=1/(2 ? RC),求出 RC 乘积,再选择合适的电阻电容便 可确定 C1,C2,R3,R4,R5 的值。为使电路稳定工作要求同相比例放大电路的 AvF<3,由 Q=1/(3-AvF)可求出 AvF≈2.94<3。 Rp2=60k 可调, 令 R6=100k, 调节 Rp2 使其满足: [4] Rp1=R6/(AvF-1) 。 至此我们完成了放大滤波电路的设计, 选取 C=1500pF, R=20.4k, 得到图 4 的仿真波形:
图 4 滤波电路仿真波形 由图 4 可看出中心频率约为 5.19k,且在截止频率 5.05k 和 5.35k 的衰减>10dB,因
3


此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3.2 整形控制电路
该单元电路有由两个 555 分别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如图 5 所示:




图 5 整形控制电路 图 5 中第一个 555 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将经过滤波器处理后的波形从 2 脚输入, 由 3 脚输出方波信号经过反向器分别接入单稳态触发器,和计数脉冲输入端 EN。单稳态的 延迟时间约为 0.05 秒。由 3 脚输出分别控制译码电路的 BI,再经反相器接计数电路的 CR 端。
3.3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该单元电路由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组成,计数部分采用双十进制计数器 CD4518,EN 端 口下降沿脉冲计数,CR 端口和译码电路 BI 端口受单稳态电路控制。其中 CR 高电平清零, BI 低电平消隐。 当计数至 250 小于 270 时,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用以判别是否雌鸡,当计数超过 270 时红绿发光二极管都发光,系统可能出现故障,需重新再测。 电路原理图如图 6 所示:
4

绿
图 6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4.鉴别仪工作原理
由以上各单元电路我们得到图 7 所示的雏鸡雌雄鉴别原理图:







绿

图 7 雏鸡雌雄鉴别原理图
5


声音信号由传感器输入,经放大、滤波、整形后输出方波信号,该方波信号一部分用于 下降沿脉冲计数,一部分用于单稳态的触发信号,由 555 构成的不可重复单稳态电路延迟 时间约为 0.05s,即当方波信号的第一个下降沿脉冲来时触发单稳态,在 0.05s 的高电平 期间,计数译码电路同时工作,若以 5.1kHz 信号输入,则在 0.05s 期间约可计数 255, 此时通过与门接在计数器输出端的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当单稳态时间结束时,CR 端由低 电平变为高电平清零,BI 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消隐,当方波信号的下降沿再次触发单稳 态时,电路重复上述过程。 如果所加信号频率低于 5k,即可能为雄鸡声音信号,其衰减幅度较大,无法通过施密 特整形为方波信号, 即使声音信号幅度较大, 产生的方波信号在单稳态期间也无法计数达到 250 以上,因此绿色发光二极管也不会发光。 图 7 中红色发光二极管用于系统故障检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主要有器件的损坏导 致单稳态时间过长,或是当单稳态结束时,计数脉冲的下降沿刚好到来,系统将继续计数。 如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红色发光二极管将发光。
5.实验分析
为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①对放大滤波电路的选频特性检测: 在养鸡厂随机抽取若 30 只刚孵化一天的雏鸡,健康状况良好,分别对每只雏鸡的 声音信号通过传感器,放大滤波电路进行处理,再通过数字示波器进行位图存储。图 8 (a)(b)分别为其中两只雏鸡声音信号的位图存储波形。由图 8(a)可以看出其频 , 率大于 5K,约为 5.17k 左右,初步可判断其为雌鸡,而图 8(b)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其频率小于 5k,且幅值不到一伏,说明信号衰减很大,初步可判断其为雄鸡。然后我 们将这两组波形对应的雏鸡由专业鉴别师鉴别,与初步判断结果一致。
(a)雌雏鸡声音放大滤波后截图
6

(b)雄雏鸡声音放大滤波后截图 图8 ②对系统判别准确性与稳定性检测: 抽取 30 只已由专业鉴别师鉴别出雌雄的雏鸡并标记出来。15 只雌鸡分别标记为: a,b,c,d,e,f,g,h,I,j,k,l,m,n,o;15 只雄鸡标记为:A,B,C,D,E,F,G,H,I,J,K,L,M,N,O。 将雏鸡雌雄鉴别器放在一个安静的房间中, 依次取出 30 只雏鸡放到鉴别仪的传感 器的信号输入端,其叫声信号马上就被采集到。按照编号顺序,依次观察鉴别的情况并 记录如下表 1: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j
绿灯 1 1 1 1 1 1 1 1 1 1
红灯 0 0 0 0 0 0 0 0 0 0
判别结果 雌 雌 雌 雌 雌 雌 雌 雌 雌 雌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J
绿灯 0 0 0 0 0 1 0 0 0 0
红灯 0 0 0 0 0 0 0 0 0 0
判别结果 雄 雄 雄 雄 雄 待定 雄 雄 雄 雄
7

k l m n o
0 1 1 1 1
0 0 0 0 0
待定 雌 雌 雌 雌
K L M N O
0 0 0 1 0
0 0 0 0 0
雄 雄 雄 待定 雄
注:“1”表示亮,“0”表示不亮; 表1 从实验数据来看雌雏鸡分辨率 93.33%,雄雏鸡分辨率为 86.6%,基本与鉴别师鉴 别结果一致,且系统稳定性较好。表 1 中有三组数据与鉴别师鉴别结果不一致,可能其声 音频率在 4.84-5.16 之间,需结合其他人工鉴别方法进行区分。从整体鉴别结果来看,其 鉴别的准确率较高,实用价值高,成本低,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农村养殖技术》.2008 年第 15 期. 中国农村杂志社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Miroslav D.Lutovac,Dejan V.Tosic,Brian L.Evans 著.电子工 业出版社 [3] 《电子技术基础》 (第五版).康华光、陈大钦、张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8

沙门氏菌诊断与治疗

沙门氏菌病 临床上沙门氏菌多感染雏鸡、产蛋鸡、乌鸡、 信鸽、肉鸽等,下面仅针对一例肉鸡沙门氏菌感 染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等做下分析。 1主述 山东某养殖户饲养8000只13 日龄肉 雏鸡,大群出现采食量逐渐下降,发病鸡只表现 为精神萎靡,羽毛蓬松杂乱,食欲不振或废绝,闭 目。体温明显升高,饥渴,排黄绿色和白色稀粪,水样下痢.沾污肛门周围羽毛,鸡群发病率约10%,每日死亡30只左右,呈递增趋势,遂来笔 者处救治。 2剖检症状 心脏、气管、肺脏、肌胃、肝脏、盲肠有好多针 尖大白色结节,气囊稍有混浊,脾、肾肿大,盲肠内有黄白色干酪物。直肠内有白色稀便等。 3实验室诊断 3.1培养特性鉴定 将分离菌接种于营养肉汤、普通平板、血平 板和麦康凯平板,置普通温箱和烛缸中,37℃培 养24小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菌落形态。 发现在有氧和厌氧的培养条件下,分离菌所接的 营养肉汤都均匀混浊,试管底部有少许白色沉 淀,振摇后呈螺旋状上升;普通平板上均长出半 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带绿色荧光的圆形菌落;血平板上菌长出灰白色、直径为1~2 毫米、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且 细菌生长部位的血平板呈黑色:麦康凯平板上均 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带稍许绿色荧光的圆形菌落。 3.2药敏试验 按常规药敏纸片试验法,将分离菌营养肉汤 培养物涂布于血平板,选取几种常用药物的药敏 试纸片贴于所涂血平板,置37℃培养24小时后观 察试验结果。其中高度敏感:氟苯尼考、丁胺卡那 霉素、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头孢类;低度敏感:红霉素、四环素。 4诊断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将从该病死鸡分离到的 细菌鉴定为沙门氏菌。 5治疗方案 5.1目前尚无有效的免疫方法,可通过消毒来 控制此病。

单片机鸡雏恒温孵化器设计方案 课设

辽宁工业大学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鸡雏恒温孵化器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2018.07.04-2018.07.15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

摘要 随着电究所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集成电路不断更新、发展,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采用单片机进行温度检测、数值显示和数据的存储,效率高,性能稳定,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等技术要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很多的电子产品中也用到了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随着温度控制器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和多样,各种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温度控制器应运而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鸡雏恒温孵化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设计所介绍的鸡雏恒温孵化器,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液晶LCD1602实现温度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LCD液晶屏;恒温

目录第1章绪论1 1.1恒温控制系统简况1 1.2本文研究内容1 第2章 CPU最小系统设计2 2.1恒温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 2.2CPU的选择2 2.389C51单片机3 2.3.1 AT89C51主要特性3 2.3.2 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3 2.3.3 89C51单片机引脚功能3 2.4数据存储器扩展4 2.5复位电路设计6 2.6时钟电路设计7 2.7CPU最小系统图7 第3章 CPU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9 3.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9 3.2温度检测接口电路A/D转换器选择10 3.3人机对话接口电路设计11 3.3.1 显示接口电路设计11 3.3.2 简易式键盘接口电路设计12 3.4报警与控制电路14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15 4.1系统主程序设计15 4.2温度控制部分程序设计16 4.3键盘部分程序设计16 4.4温度显示子程序设计17 4.5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18 第5章单片机程序19 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24

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摘要介绍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过程,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内容,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恩诺沙星50 mg/kg混饮,用药3 d,病情得到控制。 关键词雏鸡;关节炎;沙门氏菌;诊治 1 流行病学调查 询问养殖户有关饲养管理,饲养数量,发病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免疫程序及发病鸡的精神状况、食欲、粪便的颜色、治疗情况等。该鸡场6 d前开始发病,病初鸡只喜卧,随后跛行,一侧或两侧腿关节肿大。已死亡30只,并且近几天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发病率为2%,死亡5只/d。发病后畜主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噻脘、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零星死亡。 2 病理剖检 在无菌条件下打开病鸡的关节腔、腹腔和胸腔,观察其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6个病例一侧或两侧胫关节及附近的滑液囊高度肿大,相连接的肌健发炎肿胀,关节腔内有少量透明的淡黄色或带血色的渗出液,键鞘显著水肿,囊臂增厚。 3 实验室诊断[4-6] 3.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发病鸡肿胀关节的关节液划线接种于血培养基中,经37 ℃培养24 h后,观察菌落特征。选取可疑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中,于37 ℃培养24 h。获取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及观察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7-8]。结果发现:①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呈圆形、微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或灰白色、边缘整齐,直径为小于1 mm的针尖大小“露珠状”小菌落;②在麦康凯琼脂上长出无色透明,直径为1 mm的圆形小菌落;③在鲜血琼脂上不溶血;④在S.S琼脂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灰白的透明小菌落; ⑤营养肉汤培养物呈均匀混浊,管底有少量沉淀物;⑥三糖铁斜面划线培养,斜面上为红色;⑦底层穿刺培养,底层多数产生H2S为黑色,少数为黄色。该研究结果与邓树轩和叶朗光关于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菌株培养特性研究结果相似[9]。 3.2 生化试验 3.2.1 糖类的分解试验。取经24 h培养的分离菌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微量鉴定管,37 ℃培养24~48 h,观察并记录结

鸡雏恒温孵化器

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目的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图和编程。 1.3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及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 1.4 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第二章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计课题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2、论述系统设计方案,并画出总体电路结构图及功能分割图。 3、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CAD工具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 4、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设计实现过程及源程序。 5、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种编辑软件编写程序,掌握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报告应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7、课程设计总结 8、字数4000左右,有系统电气原理图。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第3章课程设计的考核 3.1 课程设计的考核要求 课程设计采用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制。 最后成绩依据课程设计论文及平时成绩决定,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20%。 3.2 课程性质与学分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的课程性质:考查 学分:2分

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

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 车丽坚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类常见多发病 的总称,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发病率极高。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存在于世界各地,对禽类危害较大。 1 流行特点 1.1 鸡白痢 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 1.2 鸡伤寒 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成鸡,无季节性,但以春、冬季多发,主要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鸡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水平传播。鸭、鹌鹑、野鸭等也可感染。 1.3 鸡副伤寒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主要危害1月龄内的幼雏。 2 临床症状 2.1 鸡白痢

多见孵出的鸡苗弱雏,5~7日龄症状明显,有的无症状死亡,怕冷,聚群,两翅下垂,食欲废绝,拉白色、淡黄、淡绿色黏性稀便,粪便粘着肛周,排粪困难,呼吸困难,成年鸡产蛋量减少,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大幅下降,营养不良。 2.2 鸡伤寒 雏鸡的症状与鸡白痢相似,成年鸡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鸡冠萎缩、苍白,腹泻,粪便黄绿色,急性病例7天左右死亡。 2.3 鸡副伤寒 无明显症状死亡。10日龄后则表现精神委顿,怕冷,毛松,不食,口渴,排水样粪,有的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 3 病理变化 3.1 鸡白痢 一周龄以内的病雏鸡主要可见到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1周龄以上的病雏主要表现肝脏肿大,表面上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柱状“肠芯”;另外,病鸡还可能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等。中鸡的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其肝脏肿大更为明显土黄色,质地脆弱易碎,肝脏被膜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这时可见到腹腔内积聚血凝块,成鸡可见卵巢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恒温孵化器

目录 1绪论 (1)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要实现的功能 (1) 2 整体方案设计 (2) 2.1 设计思路 (2) 2.2 系统工作原理 (2) 3 系统硬件设计 (3)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 3.1.1 单片机AT89C51的基本组成及主要特性 (3) 3.1.2 复位电路设计 (4) 3.1.3 时钟电路设计 (4) 3.2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5) 3.2.1 DS18B20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特点 (5) 3.2.2 DS18B20的工作原理 (7) 3.2.3 测温电路的设计 (7) 3.3 升温、降温及报警电路的设计 (7) 3.4 显示及按键电路设计 (8) 3.4.1 显示电路设计 (8) 3.4.2 按键电路设计 (10) 4 系统软件设计 (11) 4.1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11) 4.2 测温子程序 (12) 4.3 显示子程序 (13) 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绪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控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化养鸡中,但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鸡雏恒温孵化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 1.1课题背景及意义 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控制在日常生活及工业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很多场所在生产过程中都需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并要求超温报警以防止发生意外。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集成电路不断更新、发展,采用单片机进行温度检测、数值显示和数据的存储,其效率高,性能稳定,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等技术要求,因而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在传统的鸡雏孵化过程中,人们使用温度计来采集温度,通过人工操作加热、通风和降温设备来进行温度控制,这样不但控制精度低、实时性差,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了避免这些缺点,需要一种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可运行性强,价格低廉,能够自动进行温度控制的鸡雏孵化器来代替繁复的人工劳动。 1.2主要研究内容及要实现的功能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核心是对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与控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的选取,人机交互部分(键盘输入部分、温度显示部分和超限报警部分)的设计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要求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基本温度的自动控制,即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自动加温,使温度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上限温度时,停止加温;当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温度时,系统自动启动风扇降温,使温度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上限温度以下时,停止降温,系统启动升温装置是温度上升至预设定值[2]。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能调节预设置温度。 (2)通过温度反馈快速准确的实现所需的温度。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与元宫型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观察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与元宫型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与元宫型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方法:排除节育器放置禁忌证,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840例放环对象随机分为吉妮致美组409例和元宫型组431例,跟踪、随访及比较两组妇女置器后第3、6、12个月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置器后12个月吉妮致美组带器妊娠率小于元宫型组(P<0.05);吉妮致美组脱落率小于元宫型组(P<0.05);因症取出率吉妮致美组小于元宫型组(P<0.05);续用率吉妮致美组大于元宫型组(P<0.05)。结论: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小、避孕效果好,临床效果满意。 标签: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妊娠率;脱落率;续用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2-0117-0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一项基本国策。搞好计划生育,做好避孕工作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有直接影响。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节育方法,深受到广大育龄妇女欢迎[1]。目前约70%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2]。目前宫内节育器型号众多,育龄妇女置器后因各种原因可能出现不同反应:出血、感染、腹痛、腰痛、白带增多、节育器脱落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笔者一直从事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的管理工作,为了给广大育龄妇女提供最佳的选择,减少置器后带来的不适,笔者针对2007年1月以来在笔者所在计生指导站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做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和随访,特别对本站使用频率较高的吉妮致美IUD和元宫型IUD的不良反应、避孕效果及续用率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分析。因IUD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受放置IUD对象个体因素、IUD种类和型号以及地区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故笔者对在该地区同等经济水平,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的840例对象(其中409例放置吉妮致美IUD和431例放置元宫型IUD)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计生指导站门诊自愿放环身体健康已生育一胎或以上的妇女840例,年龄21~42岁。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非妊娠状态;(2)无生殖道急性炎症;(3)无生殖器官肿瘤;(4)无生殖器畸形,如子宫纵隔、双子宫等;(5)不存在宫颈内口过松、重度陈旧性宫颈裂伤或子宫脱垂;(6)无严重的全身性疾患;(7)宫腔5.5~9.0 cm; (8)近3个月内无月经失调、阴道不规则流血;(9)无铜过敏史。840例放环对象随机分为吉妮致美组409例和元宫型组431例。两组置器对象的年龄、孕产次和宫腔深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受术者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年龄(岁) 孕次(次) 产次(次) 宫腔深度(cm) 吉妮致美组(n=409) 32.5±4.32* 1.8±0.83* 1.4±0.47* 8.2±0.65* 元宫型组(n=431) 32.6±3.69 1.9±0.72 1.6±0.36 8.3±0.61 *与元宫型组比较,P>0.05

自制单片机鸡雏恒温孵化器毕业设计论文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鸡雏恒温孵化器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2011.07.04-2011.07.15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

摘要 随着电究所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集成电路不断更新、发展,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采用单片机进行温度检测、数值显示和数据的存储,效率高,性能稳定,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等技术要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很多的电子产品中也用到了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随着温度控制器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和多样,各种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温度控制器应运而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鸡雏恒温孵化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设计所介绍的鸡雏恒温孵化器,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液晶LCD1602实现温度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LCD液晶屏;恒温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恒温控制系统概况 (1) 1.2本文研究内容 (1) 第2章 CPU最小系统设计 (2) 2.1恒温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 2.2CPU的选择 (2) 2.389C51单片机 (3) 2.3.1 AT89C51主要特性 (3) 2.3.2 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3) 2.3.3 89C51单片机引脚功能 (3) 2.4数据存储器扩展 (4) 2.5复位电路设计 (7) 2.6时钟电路设计 (7) 2.7CPU最小系统图 (8) 第3章 CPU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9) 3.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9) 3.2温度检测接口电路A/D转换器选择 (10) 3.3人机对话接口电路设计 (11) 3.3.1 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11) 3.3.2 简易式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12) 3.4报警与控制电路 (14)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5) 4.1系统主程序设计 (15) 4.2温度控制部分程序设计 (16) 4.3键盘部分程序设计 (17) 4.4温度显示子程序设计 (17) 4.5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19) 第5章单片机程序 (20)

宫内节育器

第27 宫内节育器 提纲: 第一节宫内节育器的历史 第二节宫内节育器种类 一、惰性IUD 二、带铜IUD 三、药物缓释宫内节育器 第三节避孕原理 第四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五节放置时间 第六节放置方法 第七节注意事项 第八节并发症 一、继发感染 二、节育器异位 三、节育器嵌顿 第九节副反应 一、出血 二、下腹疼痛 第十节宫内节育器的取出 一、取出指征 二、禁忌证 三、术前准备 四、取环手术步骤 第十一节取环注意事项 节育器一次放置于宫腔,可避孕5~7年,它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性节育方法。 第一节宫内节育器的历史 1909年研制了第一个节育器,它是由蚕肠绕成的一个环。1931年Graefenberg描述了以蚕肠为轴心外镀一种铜、镍、锌的合金,具有高效的节育器。1934年出现了OTA环,一种金

或镀金银环,环中心为一小园盘通过三根辐条与环相连。1960年Margulies盘秃环问世。全部由塑料制成。不含任何金属,加入了硫酸钡使其具有放射不透明性。1962年Jack Lippes 介绍了Lippes环,这种宫内节育器有一蛇形“双 S”构型,是第一个下端系有尼龙线的节育器。尾丝使节育器的取出更加容易,而且也可以通过阴道检查确定节育器是否存在。1969年Zipper等人首先研制了带铜的宫内节育器,1974年Zipper报告了智利的临床试验,表明不带铜的T形节育器妊娠率为18/100妇女年,环上加约200mm2表面积的铜丝后,妊娠率至1/100妇女年。现在,许多带铜节育器如铜-7,上海V形,不同形状的铜T如TCu200,TCu220C,TCu380A以及含有银线芯的TCu380Ag等。节育器上数字代表节育器上铜的表面积(mm2)。由Scommegna等首创的释放孕激素的节育器,这种T形释放孕激素的节育器大小与铜- T相似,由一种可透性聚合物膜构成,这种聚合物膜能控制每天释放一定的孕激素(20 g)达到避孕目的。 第二节宫内节育器种类 一、惰性IUD 用惰性材料制成的IUD,如不锈钢、金、银、塑料、尼龙、硅橡胶等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不释放活性物质。以不锈钢金属环为主,另有麻花环、太田塑料环、节育花、全塑环与宫腔形IUD。由于惰性IUD妊娠率较高,均已淘汰。 二、带铜IUD 1.带铜T型器按宫腔形态设计制成,以塑料为支架,纵杆上绕以铜丝,或在纵杆或横臂套以铜管。铜丝易断裂,现多改用铜管,使放置时间延长至15年。根据铜圈暴露于宫腔的面积不同而分不同类型,如TCu-200,TCu-220,TCu380A。带铜T形器在子宫持续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铜离子,铜离子具有较强的抗生育作用,避孕效果随着铜的表面积增大而增强,但表面积过大,副作用也相应增多。 2.带铜V 型宫内节育器,其形状更接近宫腔形状,以不锈钢作支架,外套硅橡胶管,横臂及斜臂有铜丝或铜套,面积为200mm2。 三、药物缓释宫内节育器 1.含孕激素T形宫内节育器,采用T形支架,缓释储存在纵杆管中药物,管外它有聚甲基硅氧烷膜,控制药物释放。每天释放左炔诺孕铜(LNG)20ug,其优点为妊娠率与脱落率低,月经量少。主要副反应为点滴出血和闭经。 2.含其他活性物质的宫内节育器,有含锌、磁、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及抗纤溶药物等,尚在研究中。 第三节避孕原理 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惰性宫内节育器的抗生育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子宫内膜长期受异物刺激而引起一种无菌性炎性反应,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子宫液组成随之改变,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幼雏鸡沙门氏菌是通过种蛋或孵化等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多发和常发传染病,该病在目前南方某些地区的幼雏中有加重的趋势。个别养殖户的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以上。在目前鸡价行情看好的今日,又给养鸡业埋下了什么隐患呢? 幼雏鸡沙门氏菌病临床症状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雏鸡出壳后2天~3天,目前这种死亡现象延迟到了4日龄后,病雏鸡精神委顿,缩头颈,闭眼昏睡,绒毛松乱,初期病鸡仅表现食欲减少,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8日龄~12日龄期间死亡率最高。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羽毛干燥,松乱。种雏鸡在成年后带菌较多,未经药物处理鸡白痢阳性率高,可达30%。此种蛋孵化的雏鸡容易发生鸡白痢。育成鸡发病时精神不振,拉稀死亡。成年蛋鸡和蛋种鸡发病,消瘦,排绿色或白色稀粪,产蛋率下降或个别鸡产蛋停止,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降低,个别鸡突然死亡。 一、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剖检变化 1、沙门氏菌病死雏鸡:皮肤干燥,鸡爪干瘪,肝脏略肿,且有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脾脏肿大,小肠、直肠有出血点,卵黄吸收不良,肛门上粘有粪便,个别鸡肾肿大。 2、沙门氏菌病死成年鸡:肝脏肿大,有的破裂,有白色的坏死点,脾脏肿大,肝脏破裂,鸡出现腹腔积血,卵巢萎缩,变形,有时发生腹膜炎和心包炎。 二、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实验室诊断 取病料接种培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手段确诊所分离细菌为沙门氏菌。 三、幼雏鸡沙门氏菌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1、净化种鸡群本病传染源主要为病鸡和带菌鸡,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带菌公鸡可通过精液将病原传给母鸡,因此公鸡的沙门氏菌净化尤为重要。出壳雏鸡用敏感药物预防性加药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淘汰阳性鸡,公鸡每次要全部检疫。 2、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加强育雏期卫生,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3、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饲养密度大、长途高温或低温运雏,通风不良,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卫生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等情况下,都可诱发该病。应减少应激因素,在饮水中添加足量电解多维。

鸡雏恒温孵化器设计

鸡雏恒温孵化器设计 摘要 随着电究所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集成电路不断更新、发展,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采用单片机进行温度检测、数值显示和数据的存储,效率高,性能稳定,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等技术要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很多的电子产品中也用到了温度检测和温度控制。随着温度控制器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和多样,各种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温度控制器应运而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鸡雏恒温孵化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设计所介绍的鸡雏恒温孵化器,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液晶LCD1602实现温度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LCD液晶屏;恒温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恒温控制系统概况 (1) 1.2本文研究内容 (1) 第2章 CPU最小系统设计 (2) 2.1恒温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 2.2CPU的选择 (2) 2.389C51单片机 (3) 2.3.1 AT89C51主要特性 (3) 2.3.2 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3) 2.3.3 89C51单片机引脚功能 (3) 2.4数据存储器扩展 (4) 2.5复位电路设计 (6) 2.6时钟电路设计 (7) 2.7CPU最小系统图 (7) 第3章 CPU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9) 3.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9) 3.2温度检测接口电路A/D转换器选择 (10) 3.3人机对话接口电路设计 (11) 3.3.1 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11) 3.3.2 简易式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12) 3.4报警与控制电路 (14)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5) 4.1系统主程序设计 (15) 4.2温度控制部分程序设计 (16) 4.3键盘部分程序设计 (16) 4.4温度显示子程序设计 (17) 4.5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18) 第5章单片机程序 (19) 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24)

鸡沙门氏菌病

鸡沙门氏菌病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类常见多发病的总称,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发病率极高。 病原分三种: 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 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 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 流行特点 1.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近年来,育成阶段的鸡发病也日趋普遍。 2.本病主要经卵传播,如种鸡场白痢净化不好,雏鸡在胚胎期即感染,出壳雏多衰弱并成为传染源散播病原。 3.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死亡率可达30%以上,育成鸡和成鸡也可感染发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率不高,死淘率升高,其危害贯穿整个养鸡周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4.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死亡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种鸡场的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制措施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 鸡白痢: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 鸡伤寒: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成鸡,无季节性,但以春、冬季多发,主要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鸡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水平传播。鸭、鹌鹑、野鸭等也可感染。 鸡副伤寒:主要感染鸡和火鸡,主要危害1月龄内的幼雏。 临床症状 鸡白痢:多见孵出的鸡苗弱雏,5~7日龄症状明显,有的无症状死亡,怕冷,聚群,两翅下垂,食欲废绝,拉白色、淡黄、淡绿色黏性稀便,粪便粘着肛周,排粪困难,呼吸困难。 鸡伤寒:雏鸡的症状与鸡白痢相似,成年鸡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鸡冠萎缩、苍白,腹泻,粪便黄绿色,急性病例7天左右死亡。 鸡副伤:无明显症状死亡。10日龄后则表现精神委顿,怕冷,毛松,不食,口渴,排水样粪,有的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 病理变化 鸡白痢:一周龄以内的病雏鸡主要可见到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1周龄以上的病雏主要表现肝脏肿大,表面上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柱状“肠芯”;另外,病鸡还可能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等。中鸡的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其肝脏肿大更为明显土黄色,质地脆弱易碎,肝脏被膜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这时可见到腹腔内积聚血凝块,成鸡可见卵巢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鸡伤寒:最急性病例多无明显病变或很轻微。急性发病雏鸡最常见的是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红肿。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则肝脏肿大呈铜绿色,有粟粒大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脾肿大并常有坏死灶心包积液有时发生粘连。肺脏和肌胃也有灰白色坏死灶。 鸡副伤: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表面散布有点状或条纹状出血及灰白色坏死灶,肺发生坏死,胆囊肿大,脾脏肿大,表面有斑点状坏死,心包炎,气囊炎,鼻窦炎、肠炎、盲肠内形成“栓子样病理变化”。成鸡有卵巢炎、腹膜炎病理变化。 防治要点 1.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和检验措施,防止饲料、饮水和环境污染。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种鸡场净化工作,加强卫生消毒,防止孵化感染,可有效防止鸡白痢的发生。 3.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保持育雏室、养禽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加强日常的消毒工作。 4.出壳雏鸡开食时用敏感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新霉素等饮水或拌料,连续使用3~5天,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5.对发病鸡群的治疗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高敏药物使用,并注意穿梭用药,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电气毕业论文周记1李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__2013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日志 2013年3 月15 日第2 周星期五 不知不觉之间,毕业实习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毕业设计了,步入了紧张的状态,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就要找各种资料和写程序,同时还要买设计要用到的器件,这些都要自己独立去完成。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毕业设计是我人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一个小项目,对后面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是很累,但我觉得我一定有这样的能力独立去完成。同时,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速速去完善。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关于PLC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这设计主要是通过恒温的状态下不鸡蛋孵出鸡雏来。这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孵化方法,不用每个蛋都要母鸡去孵化,而且这是自动的,操作也很简单。 这设计,我刚刚开始,白天上班,晚上就上网查相关的资料。一开始,这感觉就是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很迷茫。发现这之后,我就先理清楚了我想要做什么,要实现什么,慢慢地就有了一点感觉了。 我就先开始收集与恒温系统的相关知识,在网上找了不少,后面感觉还有很多不足,我下班就跑去广州图书馆了,找相关的资料,有时一看就是看到晚上10点,这真的很累。原来一个毕业设计不是那么简单的,要考虑到很多东西。后面我进了工控网成为了会员,里面有很多人的PLC技术都很强大,当然了,我肯定会想他们学习的,在不断发问、不断思考、不断试验当中,我终于有些眉目,可以一步一步地向着完成毕业设计的目标前进了。 但是,当我开始着手做的时候,我用什么元器件好呢?我就懵了,因为有很多元器件都不是熟识,要一个个去了解了才可以用上到毕业设计上。比如,我PLC用的是西门子S7-200系列的,就这个系列就有很多型号,有:S7-200 221、S7-200 222、S7-200 224、S7-200 224XP、S7-200 226等等,这不是一般的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型,就好像我这个设计有带显示的,这必须要有模拟量的输出,我必须选S7-200 224XP,因为这PLC是自带模拟量输出口。不单只是PLC,还有很小的元器件要考虑,继电器,发热管,电源等等。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分析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126例行人工流产术后要求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3例在人流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对照组63例在人流一个月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对两组妇女跟踪随访,进行效果观察。结果:两组1次放置宫内节育器成功率均为100%,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1年避孕失败率均为1.59%,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第1个月月经异常、痛经情况(分别为11.1%、12.7%),都显著高于对照组1个月月经异常、痛经情况(各1.6%),差异明显(P<0.05);2~3个月观察组月经异常、痛经情况(各4.8%),对照组月经异常、痛经情况(各3.2%),差异不显著(P>0.05);4~6个月时观察组月经异常、痛经情况(分别为2例,3例),对照组月经异常、痛经情况(分别为1例、2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3个月和4~6个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可提高避孕水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避孕措施,手术技术要求低,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标签:人工流产术;即时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 现代社会意外怀孕的广大育龄妇女越来越多,在避孕失败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人工流产作为补救措施,但意外怀孕和流产手术及其并发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适时减小妇女二次怀孕的可能性,为女性提供了可靠的避孕方式,这早在2007年就不断有相关研究报道。元宫型节育器具有设计与宫底现状吻合、可弹性变形、耐腐蚀、抗老化、20年以上不用更换,所含消炎痛可在三个月内具有止痛、止血,以及经济、放置手术技术简单等优点。我院对近3年部分妇女实施人流术后即时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的效果进行了跟踪,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63例作为观察组,年龄均在21~39岁,平均年龄(27.5±4.3)岁;另取同期人流术后一个月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63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均在21~41岁,平均年龄(27.8±4.4)岁;所有126例入选妇女均经HCG测定及B超检查证实均已正常受孕,并均为宫内妊娠,经问诊均已停经5周以上,不足10周。不存在人工流产手术和放置节育器的禁忌。 1.2方法 1.2.1人工流产术

最新课程设计汇总

2014课程设计

2014年电自专业 1、基于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2、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3、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多功能等精度频率计 4、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5、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负载系统设计 6、智能电话报警器 7、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8、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9、基于单片机控制动态扫描文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10、基于单片机控制发生的数字音乐盒 11、基于单片机控制文字的显示 12、基于单片机控制音乐门铃 13、智能电子密码锁设计 14、单片机电铃系统设计 15、单片机演奏音乐歌曲装置的设计 16、大功率电器智能识别与用电安全控制器的设计17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18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19智能火灾报警监测系统 20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21单片机定时闹钟设计

22湿度传感器单片机检测电路制作 23、智能小车自动寻址设计--小车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24、单片机呼叫系统的设计 25、基于单片机的带智能自动化的红外遥控小车 26、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语音温度计的设计 27、基于TMS320VC33DSP开发板制作 28、16×16点阵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 29、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分析 30、基于USB总线的设计与开发 31、基于单片机设计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 32、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33、生产流水线产品产量统计显示系统 34、水位报警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35、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36、基于MCU温控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 37、数字电容测量仪的设计 38、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的设计 39、200电话卡代拨器的设计 40、数字式心电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及波形输出实现 41、全氢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 42、单片机控制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43、单片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和MCu375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的对比观察

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和MCu375宫内节育器临 床效果的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和MCu375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放置宫内节育器的 120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60例放置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设 为A组。60例放置MCu375宫内节育器,设为B组。结果:对两组置器两年后的续用率进行比较,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A组及B组分别为95.0%、90.8%。对比带器妊娠率也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比脱落及下移率、不良反应 发生率以及因症取出率则提示A组更低(P<0.05)。结论: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MCu375宫内节育器的应用效果均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带环妊 娠率,但对比而言,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的脱落及下移率、不良反 应发生率、因症取出率更低,故临床应用更占优势。 【关键词】吲哚美辛;MCu375宫内节育器;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 育器;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48-02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处于育龄期但无生育需求女性较常选择的避孕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可能会导致女性在放环后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痛、节育器脱落等不良情况,影响了女性的正常生活,为其带来一定痛苦,降 低节育器的续用率[1]。近年来含吲哚美辛节育器在临床推广应用,为探析该种节 育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此次研究在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放置宫内 节育器的120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放置不同节育器女性进行了随访, 现将随访调查结果做下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放置宫内节育器的120例育龄女性作 为研究对象,60例放置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设为A组。60例放 置MCu375宫内节育器,设为B组。A组:年龄:28~39岁,平均年龄为 (32.3±6.5)岁。孕次:2~4次,平均孕次为(2.8±0.7)次。产次:1~3次,平 均产次为(1.7±0.3)次。B组:年龄:28~40岁,平均年龄为(32.4±6.7)岁。 孕次:1~4次,平均孕次为(2.6±0.9)次。产次:1~2次,平均产次为 (1.6±0.5)次。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A组放置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由烟台计生药械有限公司提供。B组放置MCu375宫内节育器,由辽宁爱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月经结束2~7d后或人流术后即时以及顺产后3个月或剖宫产后6个月放置,先对研究对 象的宫腔深度进行准确测定,放置纵臂到放置管内,依据研究对象的宫腔深度调 整调节器,之后将节育器放置到宫底后,抽出放置管,留置节育器,确定无误则 可结束手术操作。术后为其进行常规抗感染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必要选择,告知 术后各类注意事项,如15d不要进行盆浴以及性生活,如有异常要及时来院复查,两组均进行为期2年随访。 1.3 观察指标 (1)续用率;(2)带器妊娠率;(3)脱落率;(4)因症取出率。

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

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禽伤寒,有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 一、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 鸡只表现为尖叫、脱水、关节肿、鸡冠萎缩,有时呼吸困难拉白色稀便、水样便;解剖可见卵黄吸收不良、青铜肝、肝脏白色坏死点、盲肠栓子、尿酸盐沉积、白痢结节。 二、禽沙门氏菌病的症状 1、鸡白痢 精神萎顿,缩颈昏睡打堆拥挤。脱水,排白色浆糊状粪便,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

本病主要经卵传播,如种鸡场白痢净化不好,雏鸡在胚胎期即感染出壳雏多衰弱并成为传染源散播病原,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每日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死亡持续至28天以后停止。 解剖: 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肾有尿酸盐沉积,心脏、肺脏、肠道有白色白痢结节盲肠有奶酪样栓子。 2、禽副伤寒 表现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病程约1-4天。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肿胀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 本病主要危害1月龄内的幼禽,可造成雏鸡、雏鸭和雏鹅的大批死亡,致死率10%~20%成禽则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解剖:

卵黄吸收不良,肠腔干酪样物质堵塞,肝脏白色坏死点肝脏黄染或淤血。 3、禽伤寒 潜伏期一般为4-5天。本病常发生于中鸡、成年鸡和火鸡。在年龄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体温上升1 -3 ℃,病鸡可迅速死亡,但通常在5-10 天死亡。病死率在雏鸡与成年鸡都有差异,一般为10-50% 或更高些。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 三、如何预防沙门氏菌病 1、用药期间场地、笼舍每日消毒。 2、雏鸡发病,提高鸡舍内温度,尽量减少各种应激,改善通风及 饲养密度保持舍内干燥,切勿潮湿。 3、若解剖肾脏尿酸盐结晶严重,可在饲料中添加玉米,以降低饲 料蛋白含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