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快速、有效地给予患儿药物和液体,对患儿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特

别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因此对于小儿头皮静

脉输液的护理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

1.静脉输液给药: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或连续给药的患儿,比如需要输注抗生素、止痛药、营养支持等情况;

2.补液治疗:适用于脱水、失血、休克等情况下需要快速补液的患儿;

3.输注造影剂:在进行影像检查前需要给予造影剂的患儿也可以选择头皮静脉输液;

4.其他治疗需要:如输注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等治疗需要。

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输液部位对于输液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建议选择头部静脉丰富、较为显露的部位,避免头顶静脉分支过多或者头皮有瘀血、皮下

水肿等情况;

2.遵循无菌操作:输液前,必须做好手部消毒,使用无菌器具进行输液,保持输液环

境的清洁无菌;

3.固定好输液管:输液管的固定既要避免其滑动脱落,又不能过紧勒住管道,影响血

液循环;

4.注意观察输液部位: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防止发生渗血、漏液等情况,及时

处理;

5.适时更换输液位置:输液位置每天应更换一次,以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造成损

伤;

6.注意患者的情绪和舒适度: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需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和舒适度,通过与患者家长的配合,以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疼痛感。

1.局部淤血:由于小儿的静脉脆弱,输液管插入后易导致局部淤血。预防办法是选择

适当的穿刺部位,插管时要轻柔,避免硬拉输液管;

2.感染: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输液过程中

易发生感染。预防办法是提高手部消毒和输液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污染;

3.血栓形成:长期输液或者不合理的输液姿势都可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办法是避免输液时间过长,同时定期按摩输液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4.溢液:输液管未固定好或者输液部位被挤压,都可能造成溢液。预防办法是注射液固定在体表,同时密切观察输液部位情况,及时处理。

1.穿刺部位的选择:近年来,关于头皮静脉输液的研究表明,前额部位的静脉适合于头皮静脉输液,并且较为安全和方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2.无痛静脉穿刺技术:利用外周镇痛技术,如电动中线定位装置,能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输液过程的舒适度,得到广泛关注;

3.管路的固定方式: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输液管固定方式,即利用透明贴膜来固定输液管,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且易于观察输液部位情况,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5.心理护理的重视: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病患,心理护理的重视在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通过沟通和娱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儿缓解恐惧和疼痛,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快速、有效地给予患儿药物和液体,对患儿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特 别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因此对于小儿头皮静 脉输液的护理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适应症 1.静脉输液给药: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或连续给药的患儿,比如需要输注抗生素、止痛药、营养支持等情况; 2.补液治疗:适用于脱水、失血、休克等情况下需要快速补液的患儿; 3.输注造影剂:在进行影像检查前需要给予造影剂的患儿也可以选择头皮静脉输液; 4.其他治疗需要:如输注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等治疗需要。 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输液部位对于输液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建议选择头部静脉丰富、较为显露的部位,避免头顶静脉分支过多或者头皮有瘀血、皮下 水肿等情况; 2.遵循无菌操作:输液前,必须做好手部消毒,使用无菌器具进行输液,保持输液环 境的清洁无菌; 3.固定好输液管:输液管的固定既要避免其滑动脱落,又不能过紧勒住管道,影响血 液循环; 4.注意观察输液部位: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防止发生渗血、漏液等情况,及时 处理; 5.适时更换输液位置:输液位置每天应更换一次,以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造成损 伤; 6.注意患者的情绪和舒适度: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需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和舒适度,通过与患者家长的配合,以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疼痛感。 1.局部淤血:由于小儿的静脉脆弱,输液管插入后易导致局部淤血。预防办法是选择 适当的穿刺部位,插管时要轻柔,避免硬拉输液管; 2.感染: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输液过程中 易发生感染。预防办法是提高手部消毒和输液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污染;

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

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标签:静脉输液;护理方法;护理创新进展 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轻痛苦,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改良静脉输液操作技巧(静脉穿刺法、进针长度、针柄固定法、拔针时机及按压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 静脉输液穿刺的工具一般有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港等几种。当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途径,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它减少了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把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导管的另一端和穿刺座相连埋置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患者体表可触摸到圆形穿刺座。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注射座即可。 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 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穿刺途径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技术高,容易出血,但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感染发生率低,不影响美观;颈内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血流量充足,但影响休息及美观舒适,有时可遗留瘢痕等;股静脉穿刺置管较容易,不易出血,但血流量相对不足,感染率高,影响肢体活动。樊桂娟[7]对上述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穿刺途径各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管情况、具体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 三穿刺方法的改良及其进针长度 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①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吴晓莲等[9]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②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张成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修改稿课稿

小儿静脉输液中头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姜娟 小儿通过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特别是门诊、急诊常见的护理常规操作。由于患儿好动、贪玩,行静脉输液的患儿经常出现针头脱落情况,而再次行静脉穿刺则对患儿的精神和肉体造成再次伤害[1]。近年来临床护理人员不断总结和创新小儿头皮针固定方法,现综述如下。 1 小儿头皮针脱落常见原因 1.1 固定方法不好头皮穿刺时不剃头,汗多,固定方法不当可经常导致头皮针脱落[2]。 1.2 穿刺位置选择不好如:耳后静脉、枕静脉,患儿器闹、转头等易造成脱针。 1.3与家属沟通不够指导不到位,家长不能有效看管患儿,乱动,甚至用手去抓掉针头等。 1.4 穿刺缺乏经验见回血就固定,由于针尖进入血管过短,稍活动即易脱出。1.5 输液速度缓慢患儿输液滴速缓慢,血管压力低,患儿哭闹易致回血造成针头堵塞。 2 穿刺前患儿的固定研究表明[3],静脉穿刺前即进针前,妥善约束患儿的活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患儿年龄幼小不能很好配合,操作时需要由助手(医务人员或陪护家属)协助固定患儿,避免在穿刺时因疼痛刺激或恐惧出现躁动,影响穿刺成功。穿刺前最好将患儿放于床上,由助手固定好患儿躯体、肢体、头部,如用大毛巾(或床单)约束好患儿再固定可取得更好的效果[4]。无论取仰卧位或是侧卧位,头下放治疗枕,以增加患儿头部左右晃动的阻力[5]。 3穿刺时固定当用物、消毒、固定准备好后应马上进行静脉穿刺,以免因时间过长患儿不适或哭闹过久,增加操作难度。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左手掌继续固定患儿的头部,松开食、拇指并小心固定好针柄及针尾处的头皮针管,防止针柄移位及头皮针管下垂,右手取一条输液贴粘贴于针柄上,然后根据情况取1~2个大小合适的无菌棉球垫于针柄和头皮之间,因为穿刺部位在头上,无论进针的角度多小,针柄与头皮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角度,如果将针柄直接下压与头皮相贴,血管很容易被针头穿破,导致穿刺失败,因此垫棉球是非常必要的[5]。针对头皮静脉穿刺部位存在弧度,固定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有报道[6]采用三角形棉球固定法,固定时三角形棉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黄宇霞(广西柳州人民医院儿科二病区广西柳州 54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30-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患者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1]。婴幼儿由于血管纤细在输液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外渗。当发生输液外渗时,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皮下组织坏死[2],影响治疗及抢救工作[3],而且也成为引发新生儿医疗纠纷的常见隐患之一。近年来,国内护理学者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 输液外渗影响因素 1.1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酸碱度、渗透压或浓度与血液中所含值相差较大时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机能。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后,静脉发生痉挛,致血管壁缺血、缺氧,能透性增加,药物发生渗漏。常见的有静脉营养合剂(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等)、碳酸氢钠、20%甘露醇、钙剂、多巴胺等,且损伤程度较严重[4]。 1.2机体因素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血管细小、隐匿,静脉穿刺难度大;而且自身抵抗力弱,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表现,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5]。 1.3特殊患儿、重症患儿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病危患者,由于循环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过敏体质患儿固定针头的胶布或汗液刺激,常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由于双下肢硬肿,皮肤弹性差,发生外渗与硬肿不容易鉴别[6]。 1.4环境温度和药物温度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当室温降低时,全身末梢血管收缩,管腔变窄,流速变慢,大量微粒沉积在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局部血管堵塞,血管痉挛,供血不足。胡春梅[7]的报道,50例患儿中,有30例发生在冬季寒冷季节,特别是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时。10%葡萄糖酸钙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韩雪玲[8]等研究表明: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下对静脉血管的损伤进行了研究,在室温19~21℃条件下,20%甘露醇对血管的损害比在室温37℃更严重。原因在于甘露醇加温后,溶液中<25m的微粒数量明显低于常温状态。说明药物的损害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 1.5护士因素护士穿刺技术不成熟,进针后针头在皮下进退试探,不仅容易刺破血管而造成输液渗漏,更易损伤血管壁及周围组织造成输液渗漏。护士输液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正确,再加上患儿哭闹后易出汗,导致胶布松脱,使输液部位呈无效固定状态,在小儿活动或发生轻微碰撞、牵拉时,针头会刺破血管壁或脱出血管外引起输液渗漏[9]。 2 输液外渗的预防 2.1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静脉应用强烈刺激药物应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及输液速度,如碳酸氢钠给药浓度成人一般选用5%、而新生儿应用浓度1.4%即等渗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氯化钾浓度一般为0.3%以下,静脉滴注钙剂除严格控制滴速外,还要经常更换输液血管,输液量多时,应先输钙剂组,有把握将药物注入在血管内以防药物外渗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对刺激性强的药物,穿刺前用生理盐水针管连接针头,穿刺成功后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如针头前端回血畅,皮肤不发白,零阻力方可注药输入[5]。 2.2熟悉注射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当的稀释方法,调节pH,减慢注射速度,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保暖,提高注射液温度等措施,以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在低温情况下,20%

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在小儿患者中的新进展

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在小儿患者中的新进展 摘要】综述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在小儿患者中的新进展。小儿患者头皮静脉输液 的护理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护理人员如何正确选择小儿患者血管,如何正确选择穿刺针,正确把握好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力度速度,如何固定针头,拔针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也要过硬。 【关键词】头皮静脉输液;小儿患者;护理 前言:由于小儿的患病后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而小儿更多的受到家长 的疼爱和保护,所以提高对于小儿患者的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减少患者疼痛,让 家长放心一直是小儿科护理人员的目标。通过阅读大量医科材料,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1 穿刺基本方法1.1 选择血管选择血管时要首选易于固定针头位置的相对较 粗较直的静脉血管,所以进行静脉穿刺前一定要用手指触摸血管有无搏动,确认 是静脉后再穿刺。对于患儿的输液的血管选择多视年龄而定。对于2 岁以下的患儿,更多的选择头部静脉进行输液,因为头部静脉血管表浅,在头部也较易固定,患儿也较难用手抓歪。头部静脉的选择顺序为首选额静脉,次选颞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因为额部血管浅、较粗易见,有利于静脉穿刺固定,而耳后较难固定,也易脱落。对于2 岁以上的儿童,由于他们手足的渐渐发育使得手足的血管 变粗,静脉也变得较为明显,所以2 岁以上很少使用头部静脉输液护理。 1.2 选择穿刺法小儿的皮肤娇嫩,穿刺时疼痛难忍难免哭泣。哭泣加速血液 循环使整个面部头部发红,对穿刺造成不小的干扰。所以穿刺法的选择更为重要,要求在穿刺前准确根据患儿情况估计,选好穿刺血管,考虑用药与血管位置选择 合适的针头,要求针头无锈无弯曲,一般正中静脉选用4 或5 号,颞浅静脉、额 静脉、耳后静脉选用4 号、5 号针头,采取最适合的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一般 穿刺时头皮与针的夹角约为15°~20°,穿刺时宜多用“指压法”,快速穿刺少用“拍 打法”,以免增加患儿的恐惧心理,必要时可局部热敷使静脉更加充盈。指压法是指用左食指压在前端,轻微压迫,拇指压在后端绷紧血管,使得该处血管较为明显,快速穿刺见回血再沿血管走向在皮肤下缓慢浅行0.5 cm~1.0 cm,进针过深 易穿破血管。然后针头与血管成10°见回血后轻推少量药液,观察局部皮肤色泽 变化及有无肿胀,观察患儿的反应。速度不可过快,最好正面进针,因为小儿的 血管太细,不适宜侧面进针。穿刺中要选好针头,合适的穿刺速度和角度,时刻 观察患儿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这些都是影响穿刺的重要因素。 1.3 固定针头小儿头部静脉输液的针头固定步骤十分关键,由于小儿好动、 不合作等原因易导致头皮针的脱落、穿破血管而出现渗液、血肿等现象。许多情 况是穿刺成功,固定失败,这就不免要重来一次,这样护理人员也着急,患儿又 增加一次刺痛,家长也看着心疼。所以关于针头的固定是很重要的。由于小儿头 部输液,与常人的足手部输液不同,头部呈弧形,增加了固定的难度,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使得针头与针柄前端的血管在一条直线上,不至于堵塞 或回血,但是注意不能使针柄压在头皮上,这样针头较易翘起,严重会导致针头 穿破血管壁。 可以采用将输液管固定在耳廓上的方法,用3—4 条胶布固定针柄,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 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 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 布固定。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研究进展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作套管针,具有操作便捷、材质柔软等特点,能够 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不容易传播血管,便于抢救和用药,目前在儿科病房中应 用广泛。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儿留置针穿刺技术及提高穿刺效果,本文对小儿外周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研究进展 患儿是十分特殊的患病群体,在生理、解剖方面具有特殊性,其血管较细, 弯曲较多,留置时间相对短,静脉炎发生风险较高,因此相较于成人容易留置失败。静脉留置针主要指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套管采用高性能的生物材料,目前已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减少液体外渗,减轻因 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和感染,同时有助于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目前如 何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是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健康教育 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详细告知其外周静 脉留置针的优势及穿刺技术的困难性,帮助家长掌握留置针正确的护理方法,了 解相关注意事项,有助于留置针的维护。研究表明,对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采用 健康教育,有助于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 1.合理选择留置部位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儿年龄、病情、用药情况等, 具体包括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腋静脉、颈外静脉等,不同留置部位的留置时 间各不相同。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头皮静脉和上肢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下肢; 婴幼儿的头皮留置时间最长,其次为上肢静脉留置时间,下肢静脉的留置时间最短;学龄前患儿四肢静脉各部位的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2]。因此针对新生儿、婴 幼儿的外周静脉穿刺,首选头皮静脉,其次为上肢静脉。如果患儿合并颅内出血、

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1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 1.1 输液针的更新 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因此,制成无热原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1945年Bcrnard,Zimmerman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入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目前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许多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病人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静脉切开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 1.2 导管材料的进展 导管的材料有两种。 1.2.1 针内管(Needleover Catheter)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 1.2.2 管内针(Catheter Overneedle)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2]德国产的Vasocanrbrauzuzer套管针,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走行5cm以上、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与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儿(26.67%)相对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73.33%)相对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中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 标签:护理风险管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scalp vein transfusion in children. Methods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calp vein transfusion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an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obvious(6.67% vs 26.67%)(P<0.05),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obvious(96.67% vs 73.33%)(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effect of scalp vein transfusion in children is good.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Children;Scalp vein transfusion 頭皮静脉输液为儿童进行临床给药的一个常见手段[1]。在对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时候,头皮静脉输液的用药剂量应严格按照患儿的体重情况及年龄大小进行综合考虑。头皮静脉输液的用药准确性对于患儿的病情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与患儿的生命安全也具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因为小儿比较好动,其皮肤组织又比较松弛等,容易发生输液风险情况[2],进而容易导致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家属存在一定的不满,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所以,加强规范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相关操作,有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十分重要和关键,加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该文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給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 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功[1]。相比之下,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则更加 困难,由于操作过程中患儿惧怕、哭闹,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易出现穿刺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如 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是每一个儿科护士需要不断钻研的。现将近些年来小儿头皮静脉 穿刺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进针角度和方法 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输液外渗及穿刺成功率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密切相关[2]。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进针角度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 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主张采用手持针柄换手法,据临床经验总结,此方法穿刺成功 率较高。具体方法为右手拇指、食指上下持针柄,首先以15~20°角进针,针尖进入穿刺点 皮肤,然后再换成食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沿着血管走向平行缓慢刺入,见回血后不再进针。李建平[3]认为对静脉血管细、皮肤弹性差、静脉充盈不明显的患儿可采用负压穿刺法,即左 手将头皮针的软管对折,使软管内形成负压,右手持针与头皮呈5~15°角进针,进入皮下后 左手松开,右手持针平行进针,进人血管后立即见到回血,再将头皮针稍向前进1~2mm即可。针头只要进入血管立即能见到回血,不会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 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剧烈疼痛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 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 2.针头固定方法 头皮针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穿刺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固定要有技巧。在 用输液贴常规固定后,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个无菌棉球,再用一条长胶布从针柄下呈“V”型固定于针柄两侧,然后用一条短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于耳廓上,最后用一条防水透气 胶布压住输液贴绕头一圈,这样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4]。 3.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位选择 患儿的哭闹时间、陪护的情绪表现与穿刺体位是相关的。张惠珺[5]认为采用抱位穿刺法优于传统的平卧位穿刺法。具体方法是母亲双腿夹住患儿双下肢,头部靠在母亲肘部,紧贴母亲 身体,母亲一手固定患儿双手,一手向内侧固定患儿脸部,选好静脉后,剃除局部毛发,消 毒后迅速进针并妥善固定,固定后嘱母亲可放松双腿抱好患儿予以喂奶或逗引。高艳梅等[6] 对给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的体位进行了改良,即指导患儿家长将患儿斜偎在其母亲或亲人怀里,一手搂住患儿的上半身并拦住其上肢,另一只手扶住患儿头部,暴露其穿刺部位供护士 操作即可,必要时请助手约束患儿下肢。 4.婴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小儿活泼好动,爱哭闹是他们的天性,加上疾病造成的不适、注射后的疼痛以及来到医院后 陌生的环境所带来的恐惧,使小儿更加烦躁不安。同时,紧张、焦虑、急躁是大多数患儿家 长的共同特点。患儿输液注射时家长怕护士的技术不过硬,而且孩子疼痛,常表现出易激动 不信任的情绪,他们总是在旁边指指点点,如这里穿刺会痛,那里的注射静脉针头易滑出, 某处的静脉难以固定等。现在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在操作中,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期望值 较高,故家长常常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护士,这时护士要沉着冷静、胸怀大度,理解患儿及 家长的心情。婴儿在不确定情境中会积极寻求与母亲的接触,通过参照母亲的表情以及对自 己行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后继行为。郝秀丽[6]提出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 励特点,安抚逗引患儿,也可以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用爱心体贴和爱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措施论文

浅谈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 【摘要】然而在众多科室的护理中,儿科的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相对其它科室的工作中比较是最难些的,也就是说儿科的患者是年龄最小的,对于护理工作也是最难开展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众所周知,婴幼儿只有头皮的血管成网状分布、比较丰富、而且静脉还比较容易固定,这是对儿童来说是最舒服的体位之一,还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和保暖,因此,在小儿头皮输液是最常见的措施,怎样能够提高准确率,为小儿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是每个护理人员都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40-01 1 头皮输液技术 11 护士的心理素质护理首先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要将情绪调整好,这样才不会出错,以免反复进行,增加患者和家长的心理负担,另外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在进行扎针前要和儿童和家长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和配合的方法,要交会家长怎样按住患儿的头部,提醒家长不能捂住患儿的呼吸器官、不能压迫胸部,要提醒家长,这样还可以提升家长对自身的信任程度。 12 对血管的选择对于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是要按照年龄来选择的,出生-2岁间的小儿可以适合头皮静脉输液,小儿的头部静

脉表浅,可以直接能够看到,容易固定,方面护士及家长的照看,头部血管可以逆行进针,一般头部静脉的选择顺序为额部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耳朵后面可以做最后的选择,因为耳朵后面是不容易固定的,在穿刺进去后,容易将枕头擦脱,另外呢,对于3岁之上的儿童一般适合手足静脉,因为孩子可以听懂护理人员及家长的相关话语了,手足的静脉已经稍变粗些了。穿刺后也容易固定。 13 针头的选择一般出生-2虽见的小儿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另外选择采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 进针的手法在对小儿进行扎针的时候针头和匹夫之间要成15左右的夹角,针头是斜面向上的,要右手握住针,同时左手要绷紧皮肤,之后直接刺入静脉,当看到出血后一般就不宜再进去,最后直接地固定住,当没看见回血的状况,那么右手抽住注射器的真栓,也就是说,要是成功就会看到回血的。对于进针时一定要把握好速度,不能太快,由于小儿的静脉很细,最好是直接有血管的上方直接进去,不建议从血管的旁边直接进针。 15 对于针头的固定当进行穿刺成功之后,用左手的拇指固定针柄,之后用胶带固定住,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而且有一点必须注意,在小儿的头皮进行穿刺前,要将头部周围的毛发剪掉,这样才能有利于固定,另外一方面当小儿哭闹或者是出汗时,没法固定,还可以采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有效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痛苦和恐惧心理,减少患儿静脉感染机会,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措施。方法分析8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80例患儿留置时间2d~7d,平均5d。1例发生穿刺点小面积皮肤感染,未出现因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的现象。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一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标签:静脉留置针;小儿;头皮静脉;护理 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儿童打针是一项让大家头疼的事,因为儿童惧怕打针,且有的儿童血管小,很难找,好不容易打好了一次,第二次又成了问题,因而大家都喜欢用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一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护理也较为方便。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伤小,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减少对血管的破坏。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还能减少患儿血管穿刺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因此,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不但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而且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医护人员特别是患儿家长的欢迎[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9月~2013年4月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260例(男111例,女149例),年龄40d~1.5岁。 1.2 材料上海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封闭式),型号24GA×0.75英寸,6cm×7cm的透明薄膜。 1.3 方法血管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血管分布和选择的相对粗的,直的,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并且容易固定静脉。头皮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方法:在穿刺点为中心,为6cm×8cm最佳范围,prepped与皮肤的聚维酮碘消毒2次穿刺,除去针头套管,旋松外管,调整针头斜面,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针以15°~30°,进入血管,见低角度压回血,穿刺针是沿1mm~2mm的静脉前进方向,从约0.5cm针芯和固定在左手,右手持沿静脉针管慢慢地从0.5cm根部向前推進,将针芯拔出所有的针,然后1mm 将套管全部进入静脉,退出针芯用3M胶带固定留置针。一般留置时间3~5d,输液平稳,局部无红肿,可以延长至7d[2]。 2 护理对策护理措施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 究时段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我院头皮静脉输液患儿(n=280)作为研 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分类:对照组(n=140,常规护理),观察组(n=140,护理 风险管理),对比不良事件、工作质量和家长满意度。结果针头脱落、反复穿刺、液体渗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2.14%vs13.57%] (P<0.05);观察组操作规范度、操作熟练度、护理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14%vs60.00%](P<0.05)。结 论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采用护理风险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头皮静脉输液;小儿;护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因小儿血管细加之好动的特性,头皮静脉输液是患儿抢救和治疗时所常用的 输液技术[1]。但在诸多自身、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护理不当仍容易导致多种意外 事故的发生[2]。本次选取我科室280例接受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采用常规 /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其效果,并做如下现汇。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纳入本科室(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接收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 (n=280)展开研究,分为2组(管理方案),即每组140例样本。【对照组】:男(n=75)、女(n=65);年龄范围0.3~4(平均:2..42±1.37)岁;【观察组】:男(n=73)、女(n=67);年龄范围0.4~5(平均:2.25±1.48)岁。分析2组患 儿的基准资料,均无统计意义(P>0.05)。我院伦理会已许可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输液治疗诊断的患儿;②知情本次研究,个人/家属均签 订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意识障碍的患儿;②存在重要器官、组织病变的 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内容为:(1)建立护 理风险管理小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主任、护士长、护士组成,护理主任为 管理组长,定期开展会议,就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探讨,制 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防范措施,并不断完善。(2)加强培训:定期开展培 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小儿头皮静穿刺技能、护理要点、风险预防和紧急应对 措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衣着、服务态度训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 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技巧。定期开展演习,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3)穿刺护理措施:①穿刺前,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 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减少穿刺过程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不良事故;同时与家 长进行沟通,获得其配合,确保患儿情绪稳定后开始穿刺,严格控制好穿刺的时 间和力度,以减轻其痛苦。为防止患儿过渡抵抗,可通过播放动画片、儿童音乐 的形式转移其注意力。②尽量选择颜色较深、血管较粗、弹性较好的血管,以保障一次穿刺成功。穿刺结束后,采用绷带固定穿刺针,防止脱落。③加强巡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新进展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新进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展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阔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承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国内护理学者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展了大量的研究。 均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套管针,分为普通式和头皮式两种。它的管壁特别光滑,与人体亲和性好,在血温下其柔软度会增大,从而减轻了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刺激,不易产生静脉炎。 近几年,临床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观察患者1050例,留置成功〔留置时间≥1d〕的1029例,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5+2〕d,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1d.由穿刺水平导致留置失败6例,占失败原因的28.5%.由血管原因导致留置失败的9例,占失败原因的42.8%,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留置失败的6例,占失败原因的28.5%.留置成功的,因导管堵塞拔针41例,占4%.因液体外渗拔针8例,占0.8%.因静脉炎拔针4例,占0.4%.根据观察,认为正确留置静脉称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静脉套管针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考前须知、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展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结实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课题研究论文: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效果观察

66247 临床医学论文 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对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讨论,对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96例进行小儿头皮穿刺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病例经过个性化输液护理后,家属满意率为100%,相较于对照组的5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DOI:10.14163/https://www.doczj.com/doc/4c19229994.html,ki.11-5547/r.20xx年11月~ 20xx年11月在小儿头皮穿刺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48例患儿进行护理方法和护理后效果的分析研究,现将分析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xx年11月~20xx年11月在本院进行输液护理的9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96例患

儿中,男46例,女50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3岁。96例患儿血管条件较好的为9例,血管条件诊断发现条件一般的为66例,血管条件诊断后发现条件较差的为21例。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即护理人员按照输液的基本操作对患儿进行护理治疗,随时巡视输液情况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个性化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儿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含几点:①在血管的选择上要做到科学,安全,尽量选择血管充盈且弹性较好的区域。选择最宜的静脉区域进行穿刺。在穿刺过程中不要喧哗吵闹,减少患儿的敏感反应。在穿刺中避免不必要的声响,注意穿刺环境的光亮,减少医护人员穿刺过程中的疲劳感[2]。②患儿在生病中是较为敏感易哭闹人群,在穿刺治疗中要保持环境的温馨惬意,营造舒适环境;在穿刺过程中,要不断给予患儿安慰与鼓励,保持患儿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治疗,避免患儿哭闹、扭动造成跳针等情况,尽力给予患儿足够的耐心,保持正常的穿刺输液。在穿刺过程中,不仅患儿会紧张,患儿家属也会

护理论文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专业社区护理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2018年 3 月 25 日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儿科当中一种极为普遍的输液方式。但是,由于存在穿刺失败、静脉炎等的并发症以及脱落等各种问题的,导致头皮静脉留置针无法发挥最大优势,论文探讨有效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痛苦和恐惧心理,减少患儿静脉感染机会,减少护士工作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头皮留置针护理对策

目录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2) 1 新生儿头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中的应用 (4) 1.1新生儿头皮筋脉留置针的使用 (4) 2新生儿头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 (4) 2.2新生儿头皮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5) 2.2.1原因分析 (5) 2.2.2护理对策 (6) 2.3新生儿头皮输液皮下渗漏 (7) 2.3.1药液皮下渗漏原因 (7) 2.3.2药液皮下渗漏的预防及处理 (7) 2.4新生儿头头皮留置针脱落及解决办法 (9) 2.4.1留置针脱落原因 (9) 2.4.2弹力网帽固定留置针 (9) 2.5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致头部体位水肿 (10) 2.5.1病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0) 2.5.2防治措施 (11) 3结论 (12) 致谢 (16) 参考目录 (17)

前言 新生儿头皮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治疗手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以经是新生儿输液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一次床次不成功,液体内渗外漏,头皮水肿,套管脱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原因及处理办法和对策。 1 新生儿头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中的应用 1.1新生儿头皮筋脉留置针的使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套管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刺破血管,保护了新生儿血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特点。因此静脉留置针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特别针对新生儿静脉不易穿刺及长期输液的患儿,大大减少了因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而且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技术的难点,新生儿病情多变,输液用药剂量小,组数多,血管显露差,穿刺难度大,利用静脉留置针有间断给药提高血药浓度、缩短病程的优势,在抢救危重患儿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静脉留置针的优越性在新生儿身上显露无遗。新生儿在生理、解剖方面有其特殊性,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要求也就与成人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留置针可留置3—5 d,无静脉炎时可达7 d。但如果留置针在穿刺和留置过程中技术和方法不当极易导致留置失败,不能达到留置针留置的有效时间。 2新生儿头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