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复习资料

成对种: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
生态种组:是指一组生活型十分类似,对重要的生境因子关系十分近似的种;或指分布方式十分类似的种。
蒸腾效应:指的是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状态,经植物体表向大气蒸发散失的过程。
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CO2。
更新世避难所:更新世冰期的严寒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原有植物大部分灭绝或被迫南退,只有部分地方受影响较轻保存住较丰富的第三纪植物。这些地方称为更新世避难所。
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的生存条件总集合。
表型可塑性:由于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基因型不变而表现型变化的现象。
植被地理学:它研究各地区植被的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物侯: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节律性变化而形成的相对生长发育规律。
地理成分:是根据植物种或其他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可以归为若干分布型。
1.利用光谱性质说明植物遥感图像的特征:
可见光绿波段0.55μm附近有反射率为10%-20%的反射峰,这是叶绿素的特征反射峰。0.68μm,反射率下降,是被叶绿素吸收的结果0.7-1.4μm和1.5-1.9μm近红外光谱区,高达50%-60%的强烈反射,这个第二反射峰是绿色植物的特征,是植物有别于其他无叶绿素物体的关键波长区。不同植物种类反射光谱总体相似,但在近红外光仍有较大差异。草地反射率>阔叶林>针叶林>水生植物近红外反射率,活力强>活力差近红外反射率年际变化,一年10-20%的起伏,春末夏初>春季夏末>秋季可见光波段内,绿波段和红波段反射率变化较大不仅仅是单一要素表面的光谱反射资料,还是作为物理和生物对象综合的光谱反射资料
植物反射光谱还与环境条件有关,综合反应在植物光谱亮度系数上。
2.被子植物演化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木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常绿-落叶;具两性花,花部分离-具单性花,花部联合
双被花--无被花;虫媒花--分媒花;多雄蕊,雌蕊--少雄蕊,雌蕊
3.简述按照植物种分布区的形状划分类型时的类型及特点: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而失去交流繁殖体的可能性;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或土壤等阻障隔开,各部分的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

4.简述硬叶旱生植物的特点及适应机制:
硬叶旱生植物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但未肉质化。其机械组织或角质层发达,在失水较多情况下能够防止叶片皱缩而破裂。通常用硬化指数来表示其特点。
减少失水的特征、增强吸水的特征、忍受低含水量
5.简述编绘现状植被图过程中“野外现场填绘植被图”步骤和要点:
(1)熟练阅读地形图,掌握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各种地理要素、符号的意义
(2)根据地形条件和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制图区选定填图的基本导线、辅助导线和观察点
(3)沿导线和观察点一边勾绘群落的边界,一遍观察群落的类型,空间结构和生境状况以及人类活动与资源利用状况等,并作简要记载
(4)如果制图区域面积很大,需要分期分片填绘,或需要分组进行填绘时,事先要商定好接图的界限
(5)野外现场填绘小范围植被图,为了准确勾绘图斑,制图工作者必须研究植物群落的边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6.岛屿形成后植物开始向此地撒播,请简述岛屿植物种子的传播特点:
(1)海流传播的种子可抵达很多海洋岛屿。
(2)粘附鸟类体表的种子传播较近,在大陆岛常见,在远洋岛屿较少。
(3)通过鸟体内传播的植物在一切岛屿都有大量生长。
(4)由哺乳动物动物传播的植物一般仅出现在该动物能到达和生活的大陆岛上。
(5)新出现的岛屿上,首先到来的是风播植物,稍迟为海流携带植物,然后是鸟播植物。
7.简述物种命名的基本规划及其变化:
林奈:属+种+名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1)植物的拉丁名命名人有两个,将两人姓氏用et或用“&”连接
2)植物由一位作者命名,但由另一位作者代为发表,两人姓氏需用拉丁文的前置词ex连接,代为发表者姓氏放在后面
3)某分类学家将属名定错,后经别人改正者,则保留原来种的命名,只更换属名,并将原命名人加括号附于种加词之后
4)对植物的亚种或变种命名,为属名+种加词+变种加词(书写时,要求在变种加词前写上变种Variety的缩写var.)
8.我国植被划分的位置与名称:
I.泛北极植物区
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欧亚草原植物亚区
青藏高原植物亚区
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II.古热带植物区
马来西亚植物亚区
9.请根据下图标示出世界植物区的名称:
泛北极植物区
古热带植物区
新热带植物区
开普植物区
澳大利亚植物区
泛南极植物亚区
10.简述Raunkiaer生活系统及其所代表的典型环境特征:
①高位芽植物,热湿
②地上芽植物,极寒冷

地面芽植物,较长严寒
④隐芽植物,冷湿
⑤一年生植物,干旱
11.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夏威夷群岛距离北美的物种间断分布现象:
踏脚石作用:更新世冰期海面下降,大洋岛出露增多,借风力、水流和鸟类传播的植物可以借助这些“踏脚石”从大陆到达远洋海岛。成功到达海岛的几率很低,由于地质时期历经年代很长,低几率事件也会成为必然。
12.简述植物耐性限度的调整方法:
内稳态;驯化;休眠;周期性调整。
13.简述岛屿面积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和规律
面积小于9hm2的小岛,半径在160m以下,不会有淡水保存,主要是海滩生境,容纳植物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当岛屿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随之有所增加。
14.描述可见光和紫外光的生态作用和影响
可见光在诱导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和色素形成方面,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作用不同
红光区利于碳水化合物合成,植物营养生长
蓝光区利于蛋白质合成
植物同时吸收红光区和蓝光区,才能实现最大光合效率
紫外线破坏原生质、细胞分裂和生长素合成,抑制茎的伸长生长。
论述世界植物区系时空演变
侏罗纪时期
海陆分布:泛大陆分裂成两块(劳亚古陆、冈瓦纳古陆)
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
区系特征:(1)南北半球区系差异。北半球银杏为主;南半球以南洋杉和罗汉松为主。(2)低纬热带亚热带地区苏铁类繁盛,林下为真蕨类植物。
早白垩纪时期
海陆分布:北半球欧亚大陆相连,其它陆块基本呈分裂状
植物时代:原始被子植物时代
区系特征:(1)裸子植物渐渐被被子植物取代。部分裸子植物以残留种保存,数量少,分布局限。(2)南半球植物区系分化并孤立发展
早第三纪时期
海陆分布:南半球冈瓦纳古陆继续分裂漂移,南极大陆向高纬靠近。
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温暖,植物科数增加一倍。
区系特征:(1)赤道、热带、温带、山地植被分异,尤其南温带有较大扩展。(2)后期北方降温,温带区系向南迁移。
晚第三纪时期
海陆分布:欧亚大陆顺时针北漂,北美向西漂移;南美与北美相连;印度渐近欧亚大陆。
环境变化:喜马拉雅运动——高山隆起,古地中海萎缩;美洲西岸渐渐隆起;内陆气候趋于干旱;全球普遍降温;气候分异复杂化
植物区系:北非与中亚沟通;欧亚与北美成分的相似性减弱;南北美植物沟通。针叶和落叶阔叶等北方植物区系迅速发展;干旱区系得到发展;被子植物的分化高峰。
第三纪末~第四纪以来
①造山运动剧烈:植物空间分布结构变化②大气环流变化:季节变化明显③第四纪冰期:贫化,南迁④植物分布区变动:迁移、界限、间断、变种、新种

⑤冰期-间冰期波动:海平面变化,植物交流途径变化⑥冰后期,气候回暖,岛屿与大陆植物区系联系中断,大陆植物向中高纬度迁移⑦人类活动:植物栽培、传播
2.论述植物地理学与全球的关系
全球变化研究不仅关注地球系统的发展历史,而且更多关心地球系统的未来。由于地球系统生命与非生命组分之间的耦合关系,植物地理学研究必然被融入全球变化研究的多个层面,全球变化的诱因、证据、内容、影响、响应和适应等都与植物地理密切相关。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全球很多区域的气候变暖是最明显的全球变化内容之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全球气候变化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不同植被类型甚至同种植被类型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发育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个体、种群、群落、植被等多个层次上,分别研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和植被的影响以及植物和植被的适应和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球变化与人文因素研究计划非常关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土地覆盖的主体正是各种各样的植被类型。国际地圈—生物圈研究计划则与植物地理学研究关系更加密切。
3.说明遥感植被制图的主要步骤和过程
资料准备:针对研究对象的需要选择遥感图像的时相和波段,确定合成方案和比例尺。选择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按地形图分幅或研究区范围镶嵌遥感图像,使其能与地形图配套,分析已知植被资料,研究地物原型与影像模型之间的关系。
初步解译:根据影像解译标志,即色调、形状、大小、阴影、纹理、图案、布局、位置等建立起每个植被类型在相片上的相应的影像特征,加以仔细对照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应关系,从而使之能够根据遥感相片上不同的影像,初步判读它们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取得直接经验。
野外调查:地面实况调查,包括航空目测、地面路线勘察、定点样地调查和野外地物波谱测定等。此外还需要向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区域发展历史,收集区域自然地理背景材料和农事历。
详细解译:根据实况调查资料,全面修正初步解译,提高解译可信度,对详细解译图可再次进行野外抽样调查或重点调查,确认可信度,直到满意为止。
制图: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结果,一般是以图的形式提供。目视解译图可由人工逐张转绘成图,也可在人工转绘基础上进行光学印刷成图,或用计算机制图,但无论哪一种制图都应符合制图精度要求。
利用遥感相片绘制植被图,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消除相片中央和边缘处所存在的比例尺差异,一般

是把相片边界用手工转绘到地形图上来达到这个目的,也可以在地形图上描绘轮廓线和主要界标,然后把比例尺调整至遥感相片中央未变形的部分,知道它们能与轮廓线和界标相符合为止。
航空遥感的优点是地面分辨率高,相片的可视化程度较高,目视解译效果较好,可以直接从相片上判读一些植被信息。但是由于航空相片的面积覆盖有限,因此,对大面积地区的植被制图,用航空相片的费用、工作量都是巨大的。
航天遥感因为其较大的面积覆盖、适度的空间分辨率、较短的重访周期而在植被生态学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此外,航天遥感的数字影像资料,可以通过计算机,利用专题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辅助制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