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第三章练习题:

1.下列事实中,能说明HCN是弱电解质的是

A.HCN易溶于水B.NaCN是强电解质

C.NaCN溶液呈碱性D.1 mol HCN与1 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2.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H4+)=c(Cl-) >c(H+) =c(OH-) B.c(NH4+)>c(Cl-) >c(H+) >c(OH-) C.c(Cl-) >c(NH4+) >c(H+) >c(OH-) D.c(NH4+)=c(Cl-) >c(H+) >c(OH-) 3.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氨水显碱性:NH3·H2O NH4++OH-

B.醋酸溶液显酸性:CH3COOH =CH3COO-+H+

C.NaHCO3溶液显碱性:HCO3-+H2O CO32-+OH-

D.FeCl3溶液显酸性:Fe3++3H2O =Fe(OH)3↓+3H+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B.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D.只有难溶电解质才有沉淀溶解平衡过程

5.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时A.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B.中和HCl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多

C.中和CH3COOH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多

D.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无法比较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NO3-、S2-B.Na+、Al3+、SO42-、HCO3-C.NH4+、K+、OH-、SO42-D.H+、Fe3+、Cl-、NO3-

7.在石灰乳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充分反应后,立即测定溶液的pH,pH将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预测

8.下图表示某物质发生的是

A.置换反应B.水解反应C.中和反应D.电离过程

9.已知在室温时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 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由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

B.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pH<7,所以溶液显酸性

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 10.已知25℃时某些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323233

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最终生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A.CaCO3和Mg(OH)2B.CaCO3和MgCO3

C.Ca(OH)2和Mg(OH)2D.Ca(OH)2和MgCO3

1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aOH B.H2O C.NH3·H2O D.CH3COOH

1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H2O B.NaCl C.NH3·H2O D.CH3COOH

13.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水解,常往该溶液中加入少量

A.HCl B.H2O C.NaCl D.NaOH

1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小的是

A.pH =1的盐酸B.0.04 mol/L硫酸C.0.5 mol/L 盐酸D.0.05 mol/L硝酸1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 和NaZ 的溶液,其中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X、HZ、HY B.HZ、HY、HX

C.HX、HY、HZ D.HY、HZ、HX

16.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1 mol/L HCN溶液的pH约为3 B.HCN易溶于水

C.NaCN为强电解质D.1 mol HCN与1 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1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B.Cl-、Ba2+、SO42-

C.H+、OH-、SO42-D.H+、Ag+、NO3-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B.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CO32-+2H+=CO2↑+H2O

C.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D.三氯化铝溶液与氨水Al3++3NH3 ·H2O=Al(OH)3↓+3 NH4+

19.常温下,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c(OH-)/c(H+)=1×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1 mol/L

B.该溶液中c(A-)+c(HA)=1 mol/L

C.该一元酸的pH=3

D.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A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的pH均能减小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21.工业品MnCl2溶液中含有Cu2+、Pb2+等离子,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Cu2+、Pb2+等离子形成沉淀,以制取纯净MnCl2。由此可推知MnS

A.具有吸附性B.溶解度小于CuS、PbS

C.溶解度与CuS、PbS相同D.溶解度大于CuS、PbS

22.右图所示滴定前后滴定管中液面所处的刻度,则消耗溶液的

体积为()

A.V1 mL B.V2mL

C.(V2-V1)mL D.(V1- V2)mL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2Cl-+Ba2++2OH-2H2O+BaCl2 B.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CH3COO-+H+CH3COOH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Fe3+ + Fe 2Fe2+

O H++ 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4.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H

A.升高温度,K 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K W不变

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

25.在常温下,有下列五种溶液:①0.1 mol/L CH3COOH ②0.1 mol/L Na2CO3③0.1 mol/L NaOH ④0.1 mol/L NH3·H2O ⑤0.1 mol/L HCl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2)溶液②在生活中常用于清洗油污,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3)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填序号),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是。

a.1×10-13 mol/L b.1×10-12 mol/L c.1×10-7 mol/L d.0.1 mol/L 26.已知某NaOH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步骤实验:

①称量1.000 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

②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

③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④用0.1000 mol/L 的标准盐酸滴定三次,每次消耗盐酸的体积记录如下:

(1)用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盛装0.1000 mol/L的盐酸标准液。

(2)判断滴定终点到达时的现象。

(3)该滴定过程的滴定曲线是下列的(选填“a”、“b”)。

a b (4)若出现下列情况,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 .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

b .在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

c .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5)通过计算可知该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

27.物质的溶解性因环境改变而不同。

(1)某课外小组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钠置于浓盐酸中,可观察到,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燃烧火焰呈黄色,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还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检测该白色沉淀为NaCl 。生成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 .该盐酸的酸性太强 b .生成了气体

c .此时c (Na +)?c (Cl -)大于饱和NaCl 溶液中c (Na +)?c (Cl -)

(2)若将金属钠置于下列溶液中,最容易观察到氯化钠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_______ a .饱和氯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稀溶液 c .氯化钾稀溶液

28.工业上用粗CuO 制备CuCl 2晶体的流程如下:

各种离子相关数据如下: (1)CuO 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已知NaClO为强氧化剂,能将Fe2+氧化为Fe3+。

①NaClO溶液显_______性(填“酸”或“碱”)。你认为用NaClO作氧化剂是否妥当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

②下列另有几种常用的氧化剂,可用作氧化剂X的是__________。

a.浓H2SO4b.C12c.H2O2

(3)试剂Y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3.2,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后得到CuCl2溶液。下列试剂中适宜的是___________。

a.NaOH b.Na2CO3c.CuCO3d.CuO

(4)为了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CuCl2溶液,必须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

29.(1)常温下,有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两溶液的pH,盐酸(填“<”、“=”或“>”)醋酸,写出醋酸电离的方程式。

②两种酸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其中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醋酸钠,实验室现有部分醋酸钠固体,取少量溶于水,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向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当测得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填字母,下同),当测得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

a.c(Na+)>c(CH3COO—)>c(OH—)>c(H+)

b.c(Na+) = c(CH3COO—)>c(OH—) =c(H+)

c.c(CH3COO—)>c(Na+)>c(H+)>c(OH—)

d.c(Na+)>c(CH3COO—)>c(H+)>c(OH—)

(2)向盛有1mL0.1mol/L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2mol/L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或文字表示)。

30.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式是C6H8O6,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牌子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分析报告。(请填写有关空白)

(一)测定目的:测定××牌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二)测定原理:C6H8O6+I2→C6H6O6+2H++2I―(待测橙汁中其他物质不与I2反应)

(三)实验用品及试剂

(1)仪器和用品(自选,略)

(2)试剂:指示剂______________(填名称),浓度为7.50×10-3 mol/L的I2标准溶液、蒸馏

水等。

(四)实验过程

(1)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待用。

(2)用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中移入25.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

(3)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滴

定终点。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数据记录与处理。某同学滴定时记录的数据如下:

(六)问题讨论:(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

②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I2标准溶液滴在锥形瓶外,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③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

④装I2标准溶液之前,没有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

31.常温下,两种溶液① 0.1 mol/L NH3·H2O ② 0.1 mol/L NH4Cl中:

(1)溶液①的pH7(填“>”、“<”或“=”),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溶液②呈性(填“酸”、“碱”或“中”)。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可以(填“促进”或“抑制”)NH4Cl 的水解。

(3)两种溶液中c(NH4+) 的大小为(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c(NH4+) 都等于0.1 mol/L

b.两种溶液中c(NH4+) 都小于0.1 mol/L

c.NH4Cl溶液中c(NH4+) 小于NH3·H2O溶液中c(NH4+)

32.某校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盛装0.2000 mol/L 盐酸标准液应该用 式滴定管。

(2)当接近滴定终点时,很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的 发生突变。 (3)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则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 。

(4)若只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

或“偏低”)。

33.在农业生产中,各种作物生长都对土壤的pH 范围有一定的要求(见下表)

某课外小组同学研究土壤的酸碱性,操作如下:将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加入一定质量的土壤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并留取滤液,测滤液的pH 后向滤液中滴加氨水,每加入2 mL 氨水就搅拌均匀并测量溶液的pH ,绘制出下图。

根据上图回答:

(1)在没有对土壤改良前,该土壤最可能种植的作物名称是 。 (2)该土壤滤液中c (H +) = 。

(3)从上图还能得到....

的信息有 (答出一条即可)。 pH

V (NH 3·H 2O)/m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A 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7-10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 1.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O H NH () OH (23?-c c B . ) OH ()O H NH (23-?c c C .c (H +)和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 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的电离方程式H 2SO 3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pH 约为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的HA 溶液与pH=12的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CH 3COONa 、NaOH 和Na 2CO 3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的NaHA 溶液,其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 23和OH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含部分扩展内容)(珍藏版) 特点:电池总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H<0);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极负极: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溶解(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离子得电子(也可能是氧气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理电子流向:负极经导线到正极 电流方向:外电路中,正极到负极;内电路中,负极到正极 电解质中离子走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成化学电源(实用原电池);金属防腐(被保护金属作正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性强弱 一次电池负极:还原剂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放电:与一次电池相同 二次电池规则:正极接外接电源正极,作阳极;负极接外接电源负极,作阴极(正接正,负接负) 充电阳极:原来的正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原电池阴极:原来的负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化学电源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用多孔电极吸附反应物),总反应相当于燃烧反应 负极:可燃物(如氢气、甲烷、甲醇等)失电子被氧化(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电极反应正极:O得电子被还原,具体按电解质不同通常可分为4种 2 燃料电池碱性介质:O+4e-+2H O==4OH- 22 酸性介质:O+4e-+4H+==2H O 22 电解质不同时氧气参与的正极反应固体或熔融氧化物(传导氧离子):O+4e-==2O2- 2 第1页质子交换膜(传导氢离子):O+4e-+4H+==2H O 22

特殊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铝作负极;铜、铝、浓硝酸,铜作负极;铜、铁、浓硝酸,铜作负极,等 特点:电解总反应一般为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性电极:阳极溶解(优先),金属生成金属阳离子 阳极惰性电极一般为阴离子放电,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正极)(石墨、铂等)常用放电顺序是:Cl->OH->高价态含氧酸根(还原性顺序), 发生氧化反应,相应产生氯气、氧气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阴极电极本身一般不参加反应,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常用放电顺序是:Ag+>Cu2+>H+>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相应产生银、铜、氢气 电流方向:正极到阳极再到阴极最后到负极 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无电子流动,是阴阳离子在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阴离子放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放电) 常见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4OH--4e-==O↑+2H O或2H O-4e-==O↑+4H+(OH-来自水时适用) 22222 电解池阴极:Ag++e-==Ag,Cu2++2e-==Cu,2H++2e-==H↑或2H O+2e-==H↑+2OH-(H+来自水时适用) 222 电解水型:强碱、含氧强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KOH、H SO、HNO、Na SO溶液等 24324 电解溶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HCl、CuCl溶液等 2 常见电解类型电解溶质+水(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Cl、MgCl溶液等 2 电解溶质+水(放氧生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AgNO溶液等 43 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完整)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K 39 Ag 108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Na+、Ca2+、Cl-、AlO2- 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铁跟盐酸反应:2Fe + 6H+=2Fe3+ + 3H2↑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反应:H2PO4—+ 2OH—=PO43—+ 2H2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 2CH3COO—+ H2O + 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 + NO3-+ 4H+=Cu2++ NO↑+ 2H2O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C.锥形瓶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6、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7、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10-5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 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D.PH值可能为9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很不错)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 — 表示方法:AB A ++B - Ki=[ A +][ B -]/[AB] 6、影响因素: 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 W = c[H +]·c[OH -] 25℃时, [H +]=[OH -] =10-7 mol/L ; K W = [H +]·[OH -] = 1*10-14 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 物质 单质 @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 O …… 混和物 纯净物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习题(附答案)

二、习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其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3.下列过程能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A) A.燃烧B.分解C.凝华D.溶解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D)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5.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7.已知1 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 kJ的热量,又知:P4 (白,s)+ 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 ①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 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 ③H2(g)+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 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B) A. 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10.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 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人教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章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1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 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2物质单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如HCl、NaOH、NaCl、BaSO 4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纯净物电解质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如HClO、NH·HO、Cu(OH)、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 质都是化合物②SO、NH、CO等属于非电解质232化合物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 232HO (2) BaSO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全部电离,……HO、CCl、CH=CH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 分有机物。如SO、CO、C 非电解质:44123622462故BaSO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4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 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AB] +B][ B Ki=[ A表示方法:ABA6、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 H SO>H PO>HF>CHCOOH>HCO>H S>HClO 23233432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c[OH]·水的离子积:K = c[H W+--7+--14 ] = 1*10· mol/L ; K = [H[OH25℃时, [H]]=[OH] =10W注意: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值一定 WW K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W2、水电离特点:(1)可 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4 =1*10 K:抑制水的电离①酸、碱W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 离是吸热的)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 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知识点】 ● 物质分类: ●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注意: 强电解质: 。注意: 弱电解质: 。注意: 非电解质: 。注意: ● 电解质与导电性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 【典型例题】 1、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错误的说明原因。 ① 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②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③ 硫酸钡的水溶液不导电,但是硫酸钡是电解质。 ④ 氯化钠溶液的水溶液能导电,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⑤ 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 .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B .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钠、乙醇 C .蛋白质、油脂、苛性钾、石灰石 D .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3、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醋酸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 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 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 的变化曲线是( ) 【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二、 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 ● 注意事项: 【典型例题】 1、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F NH 3?H 2O H 2S H 2SO 4 NaHSO 4 ①溶液中 ②熔化时 NaHCO 3 2、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 NaHS Na + + H + + S 2- B. Al(OH)3H 2O + AlO 2- + H + C.(NH 4)2SO 4==2NH 4++SO 42- D. HF+H 2O H 3O ++F - E.H 3PO 43H + + PO 43- F.CaCO 3Ca 2+ + CO 32- 【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知识点】 ●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 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内因: 外因:①浓度:浓度增大,电离平衡 移动,电离程度 ; ②温度:因电离正反应 热,故温度升高,电离平衡 移动,电离程度 例.在0.1mol/L CH 3COOH 溶液中改变下列条件,下列各项将如何变化? 平衡移动方向 电离程度 n(H +) C(H +) pH 溶液导电能力 加水 正移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弱 升温 正移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加入固体NaOH 正移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强 加入无水CH 3COONa 逆移 减小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强 通入气体HCl 逆移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加等浓度CH 3COOH 不移 不变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V I O A V I O B V I O C V I O D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基础训练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基础训练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S 32 C1 35.5 Cu 64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 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 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3、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CO2气体22.4 L 4、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铁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5、下列几种金属制品的镀层损坏后,金属腐蚀的速率最快的是( ) A.镀铝塑料B.食品罐头盒(镀锡) C.白铁水桶(镀锌) D.镀银铜质奖章 6、如下图所示,a、b两电极材料分别为铁丝和铜丝。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也可以构成电解池 B.a电极可能发生反应:Cu2++2e-===Cu C.b电极质量可能增加 D.该过程可能有大量气体产生 7、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只惰性电极,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A.NaOH B.H2SO4 C.Na2CO3 D.Na2SO4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选修4 第一章习题 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氢气是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2O,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高氯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A.NH 3(g)+45O 2(g)NO(g)+4 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1 D.CH 3CH 2OH(l)+2 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A 、NO 不是稳定的化合物 B 、正确 C 、应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 D 、在101Kpa 室温下(25摄氏度)乙醛是气体 并且乙醛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